CN213228891U -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28891U
CN213228891U CN202021412102.1U CN202021412102U CN213228891U CN 213228891 U CN213228891 U CN 213228891U CN 202021412102 U CN202021412102 U CN 202021412102U CN 213228891 U CN213228891 U CN 213228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cial
hinged
swing arm
support
air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21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能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EIYADA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EIYADA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EIYADA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EIYADA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21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28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28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28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包括稳定杆和分别设置在稳定杆两端的悬置机构,每个悬置机构包括用于与驾驶室连接的上支架、用于与车架连接的下支架、摆臂和空气弹簧,稳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异形连接端头,摆臂的前端开设有与异形连接端头相配合的异形安装腔,异形连接端头插入固定在异形安装腔内,摆臂的上端铰接在上支架的前端,空气弹簧连接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优点是结构简单、减震性能好、且能提高乘坐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置总成,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车辆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车辆高速行驶时,由路面通过悬挂系统传递到驾驶室的振动以及发动机、传动系统传递到驾驶室上的振动。目前国内主要载货汽车产品的驾驶室多数采用以橡胶悬置作为悬挂元件的悬置系统,这种结构对于车辆以比较低车速行驶在平整路面的条件下,传动到驾驶室上的振动有一定的阻隔和缓解作用。但是当车辆在车速比较高的情况下行驶,或是在路面条件稍差一些的道路上行驶时,橡胶悬置就不能很好地衰减振动,驾驶室内产生的结构振动以及由高频振动引起的结构噪音较大,从而减低了驾驶室的舒适性。
为此目前许多载货汽车采用的是全浮式四气囊驾驶室悬置结构,全浮式悬置已经成为中重型货车的产品特性之一,并逐渐取代橡胶悬置成为商用车的标准配置。驾驶室前悬置要实现驾驶室的翻转,同时驾驶室的防侧倾功能由驾驶室前悬实现,使驾驶室前悬置在悬置系统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公开号CN101774402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汽车全浮前悬置装置”,它包括扭管和分别安装在扭管两端的左悬置装置、右悬置装置,左悬置装置和右悬置装置分别包括上支架、下支座、减震件和导向臂,上支架的一端铰接在下支座上,减震件设置在上支架的另一端与下支座之间,导向臂的一端铰接在下支座上,导向臂的另一端铰接在上支架上。当震动时上支座绕其铰接处相对于下支架摆动,摆动过程中通过减震件吸收震动。
但是上述装置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其单独通过减震件进行减震的,其减震效果不明显,同时,采用弹簧作为减震件实用一段时间后其弹性可能会衰退失效,影响正常减震;2、翻转臂的中间与扭管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一起,长时间使用后存在两者分离的风险,从而影响力的传递,甚者会影响驾驶的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其结构简单、减震性能好、且能提高乘坐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包括稳定杆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稳定杆两端的悬置机构,每个所述的悬置机构包括用于与驾驶室连接的上支架、用于与车架连接的下支架、摆臂和空气弹簧,所述的稳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异形连接端头,所述的摆臂的前端开设有与所述的异形连接端头相配合的异形安装腔,所述的异形连接端头插入固定在所述的异形安装腔内,所述的摆臂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上支架的前端,所述的空气弹簧连接在所述的上支架和所述的下支架之间。
所述的摆臂的上端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的铰接座内安装有第一橡胶衬套,所述的第一橡胶衬套的内管分别伸出所述的铰接座的两端后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的上支架固定。该结构中,第一橡胶衬套看在铰接座内周向转动,以此带动上支架翻转,在摆臂和上支架连接处采用第一橡胶衬套能有效吸收碰撞的能量,从而提高碰撞安全性。
所述的空气弹簧的上端通过第二橡胶衬套与所述的上支架相铰接,所述的空气弹簧的下端通过第三橡胶衬套与所述的下支架相铰接。由此提高了碰撞安全性,使得减震性能较好。
所述的上支架、所述的空气弹簧和所述的下支架三者呈竖直方向布置。该结构中,由于空气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座铰接且空气弹簧、上支架和下支架三者呈竖直方向布置,保证了驾驶室运动过程中空气弹簧基本处于垂直最佳工作姿态,此外可以直接反映前悬竖直方向位置关系,实现了驾驶室与底盘的柔性连接,使得减振效果更佳。
所述的异形连接端头由连接段和端头段组成,所述的连接段与所述的稳定杆相固定,所述的端头段固定在所述的异形安装腔内,且所述的端头段的纵截面呈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该结构中,连接段用于与稳定杆连接,端头段则用于与摆臂的异形安装腔相连接,这样使两端摆臂配合和传递力更加稳定,紧凑。
所述的端头段的纵截面呈三角形。一方面便于加工,另一方面呈三角形状的端头段能顺畅带动摆臂运动,不会产生两者错位的风险,由此提高力的传递。
所述的悬置机构还包括铰接支架,所述的铰接支架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摆臂的后端,所述的铰接支架的下端用于与车架固定。该结构中,铰接支架的设置增强了车架与摆臂之间的连接。
所述的铰接支架的侧壁上固定有高度阀,所述的高度阀的阀杆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调节手柄,所述的调节手柄的一端铰接有竖向设置的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摆臂的前部。该结构中,如果车辆处于设定高度,高度阀就处于中立位,调节手柄此时处于水平状态,进气阀和排气阀都处于关闭状态,空气弹簧既不充气,也不排气;当车辆载质量增加时,空气弹簧被压缩,车体开始下沉,调节杆带动调节手柄向下运动,高度阀感应到变化后,控制对应的进气机构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从而应对车体下沉;当车辆载质量减少时,空气弹簧膨胀,车体开始上升,调节杆带动调节手柄向上运动,高度阀感应到变化后,控制对应的进气机构对空气弹簧进行放气,从而应对车体上升,这样驾驶室的高度始终没有太大变化,从而使车辆保持更好的减振性能,提升驾乘的舒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空气弹簧替代减震弹簧,提高了驾驶乘坐舒适性、碰撞安全性和减少驾驶室悬置点的动载荷;
2、摆臂与稳定杆之间通过异形安装腔与异形连接端头的配合实现固定,两者不易分离,力的传递更及时和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悬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悬置机构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异形连接端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包括稳定杆1和分别设置在稳定杆1两端的悬置机构2,每个悬置机构2包括用于与驾驶室连接的上支架3、用于与车架连接的下支架4、摆臂5和空气弹簧6,稳定杆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异形连接端头7,摆臂5的前端开设有与异形连接端头7相配合的异形安装腔51,异形连接端头7插入固定在异形安装腔51内,摆臂5的上端铰接在上支架3的前端,空气弹簧6连接在上支架3和下支架4之间。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摆臂5的上端设置有铰接座52,铰接座52内安装有第一橡胶衬套53,第一橡胶衬套53的内管分别伸出铰接座52的两端后通过紧固件54与上支架3固定。该结构中,第一橡胶衬套53看在铰接座52内周向转动,以此带动上支架3翻转,在摆臂5和上支架3连接处采用第一橡胶衬套53能有效吸收碰撞的能量,从而提高碰撞安全性。
空气弹簧6的上端通过第二橡胶衬套61与上支架3相铰接,空气弹簧6的下端通过第三橡胶衬套62与下支架4相铰接。由此提高了碰撞安全性,使得减震性能较好。
上支架3、空气弹簧6和下支架4三者呈竖直方向布置。该结构中,由于空气弹簧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支架3和下支座铰接且空气弹簧6、上支架3和下支架4三者呈竖直方向布置,保证了驾驶室运动过程中空气弹簧6基本处于垂直最佳工作姿态,此外可以直接反映前悬竖直方向位置关系,实现了驾驶室与底盘的柔性连接,使得减振效果更佳。
实施例三: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异形连接端头7由连接段71和端头段72组成,连接段71与稳定杆1相固定,端头段72固定在异形安装腔51内,且端头段72的纵截面呈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该结构中,连接段71用于与稳定杆1连接,端头段72则用于与摆臂5的异形安装腔51相连接,这样使两端摆臂5配合和传递力更加稳定,紧凑。
端头段72的纵截面呈三角形。一方面便于加工,另一方面呈三角形状的端头段72能顺畅带动摆臂5运动,不会产生两者错位的风险,由此提高力的传递。
悬置机构2还包括铰接支架8,铰接支架8的上端铰接在摆臂5的后端,铰接支架8的下端用于与车架固定。该结构中,铰接支架8的设置增强了车架与摆臂5之间的连接。
铰接支架8的侧壁上固定有高度阀81,高度阀81的阀杆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调节手柄82,调节手柄82的一端铰接有竖向设置的调节杆83,调节杆83的上端铰接在摆臂5的前部。该结构中,如果车辆处于设定高度,高度阀81就处于中立位,调节手柄82此时处于水平状态,进气阀和排气阀都处于关闭状态,空气弹簧6既不充气,也不排气;当车辆载质量增加时,空气弹簧6被压缩,车体开始下沉,调节杆83带动调节手柄82向下运动,高度阀81感应到变化后,控制对应的进气机构对空气弹簧6进行充气,从而应对车体下沉;当车辆载质量减少时,空气弹簧6膨胀,车体开始上升,调节杆83带动调节手柄82向上运动,高度阀81感应到变化后,控制对应的进气机构对空气弹簧6进行放气,从而应对车体上升,这样驾驶室的高度始终没有太大变化,从而使车辆保持更好的减振性能,提升驾乘的舒适性。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包括稳定杆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稳定杆两端的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悬置机构包括用于与驾驶室连接的上支架、用于与车架连接的下支架、摆臂和空气弹簧,所述的稳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异形连接端头,所述的摆臂的前端开设有与所述的异形连接端头相配合的异形安装腔,所述的异形连接端头插入固定在所述的异形安装腔内,所述的摆臂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上支架的前端,所述的空气弹簧连接在所述的上支架和所述的下支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臂的上端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的铰接座内安装有第一橡胶衬套,所述的第一橡胶衬套的内管分别伸出所述的铰接座的两端后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的上支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弹簧的上端通过第二橡胶衬套与所述的上支架相铰接,所述的空气弹簧的下端通过第三橡胶衬套与所述的下支架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架、所述的空气弹簧和所述的下支架三者呈竖直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形连接端头由连接段和端头段组成,所述的连接段与所述的稳定杆相固定,所述的端头段固定在所述的异形安装腔内,且所述的端头段的纵截面呈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头段的纵截面呈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置机构还包括铰接支架,所述的铰接支架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摆臂的后端,所述的铰接支架的下端用于与车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支架的侧壁上固定有高度阀,所述的高度阀的阀杆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调节手柄,所述的调节手柄的一端铰接有竖向设置的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摆臂的前部。
CN202021412102.1U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Active CN213228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2102.1U CN213228891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2102.1U CN213228891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28891U true CN213228891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9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2102.1U Active CN213228891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28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84312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多连杆后悬架
CN203047405U (zh) 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08706055B (zh) 一种重卡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及汽车
US6676160B2 (en) Rear frame rail that incorporates leaf spring clearance zone
KR0139521B1 (ko) 자동차의 후륜 현가장치
CN210760117U (zh) 五连杆后悬架及具有该后悬架的车辆结构
CN213228891U (zh)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CN208630285U (zh) 一种防震汽车悬架
CN213413991U (zh) 一种驾驶室前悬翻转装置
CN211166298U (zh) 拖拉机双托架减振前驱动桥
CN114750559A (zh) 商用车全浮驾驶室前悬结构
CN221737567U (zh) 一种车辆悬架
CN221392913U (zh) 一种舒适性可调五连杆悬架
CN208559565U (zh) 一种重卡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及汽车
CN110843443A (zh) 拖拉机双托架减振前驱动桥
CN105667608A (zh) 一种双向减振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15663692U (zh)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N217099582U (zh) 汽车悬架主动控制机构及汽车
CN219467488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导向杆系的前空气悬架
CN217073968U (zh) 一种下摆臂安装结构、悬架及车辆
CN218054780U (zh) 舒适性高的汽车前悬挂
CN221250467U (zh) 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
CN115447700B (zh) 三轮车的双摇臂后桥总成
CN217753396U (zh) 一种汽车悬架
CN218400751U (zh) 一种新式拖拉机驾驶室避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