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50467U - 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50467U CN221250467U CN202323049528.1U CN202323049528U CN221250467U CN 221250467 U CN221250467 U CN 221250467U CN 202323049528 U CN202323049528 U CN 202323049528U CN 221250467 U CN221250467 U CN 2212504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pring
- column
- rod
- outer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56 adjustment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轮本体,所述车轮本体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a,所述连接板a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安装柱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调节缓冲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悬挂组件,当汽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时,会对弹簧杆产生压力,当弹簧与弹簧杆的受压压缩至极限位置时,弹簧与弹簧杆会产生反作用力将连接杆推回原来位置,从而减小车轮本体的震动幅度,达到了缓冲的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悬架指的是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车辆中用于支撑和连接车身与车轮的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缓冲、保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提供驾驶舒适性和操控性。悬架系统通常由多个组成部件组成,包括弹簧、缓冲器、悬挂臂、悬挂连杆、控制臂等。这些部件通过结构和工作方式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悬架的功能。
根据公示的一种新型车辆悬架结构(公开号:CN207657538U),包括车轮、阻尼器、前束控制臂、板簧固定支架、板簧、板簧接头和转向节;所述车轮与转向节连接;所述阻尼器一端与车身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连接;所述前束控制臂一端与车身之间形成旋转副连接,另一端与转向节之间形成旋转副连接,或者形成球副连接;所述板簧通过板簧固定支架与车身连接,且板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板簧接头,上述申请文件中,通过板簧接头与转向节之间的配合的确能够达到缓冲路面冲击的效果,但难以根据载荷的变化来自动调整悬挂刚度,保持车辆的水平和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通过悬挂组件,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包括车轮本体,所述车轮本体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a,所述连接板a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连接板a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柱的上方设置有悬挂组件;
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a,所述安装块a的上表面贯穿且固定连接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安装柱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调节缓冲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调节缓冲组件包括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外侧上端转动连接有空气缓冲器,所述空气缓冲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斜置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b,所述连接板b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b。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柱的外侧中部,且该活动板的放置状态为竖直摆放,活动板带动上端的转动板进行上下移动,转动板带动一侧安装块a进行上下移动,安装块a带动安装套进行上下移动,安装套带动固定柱进行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柱的内部底端,且该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底端,连接杆上下移动对弹簧产生压力,当弹簧的受压压缩至极限位置时,弹簧会产生反作用力将连接杆推回原来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块b的底端中部,且该弹簧杆为竖直摆放,当连接杆向上移动时会对弹簧杆产生压力,当弹簧杆的受压压缩至极限位置时,弹簧杆会产生反作用力将连接杆推回原来位置,从而减小车轮本体的震动幅度。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缓冲器的形状为圆柱形,且该空气缓冲器位于安装板的上表面,空气缓冲器可以减小车轮本体左右移动的幅度,通过控制空气缓冲器内的空气压力,可以实现悬挂高度的调节,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通过空气缓冲器内部的空气泵或阀门来主动调整悬挂高度,以适应特定的行驶环境或方便上下车辆。
进一步地,所述斜置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空气缓冲器的上表面,且该斜置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柱的中部外侧,用于连接空气缓冲器与安装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悬挂组件,当汽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时,会对弹簧杆产生压力,当弹簧与弹簧杆的受压压缩至极限位置时,弹簧与弹簧杆会产生反作用力将连接杆推回原来位置,从而减小车轮本体的震动幅度,达到了缓冲的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调节缓冲组件,通过控制空气缓冲器内的空气压力,可以实现悬挂高度的调节,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通过空气缓冲器内部的空气泵或阀门来主动调整悬挂高度,以适应特定的行驶环境或方便上下车辆,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调节缓冲组件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调节缓冲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车轮本体,2-连接柱,3-连接板a,4-连接杆,5-活动板,6-转动板,7-安装块a,8-安装套,9-固定柱,10-连接杆,11-弹簧,12-弹簧杆,13-安装板,14-转动柱,15-空气缓冲器,16-斜置杆,17-安装柱,18-连接板b,19-安装块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包括车轮本体1,车轮本体1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a3,连接板a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3,连接板a3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柱2的上方设置有悬挂组件;
悬挂组件包括活动板5,活动板5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外侧中部,且该活动板5的放置状态为竖直摆放,活动板5带动上端的转动板6进行上下移动,转动板6带动一侧安装块a7进行上下移动,安装块a7带动安装套8进行上下移动,安装套8带动固定柱9进行上下移动,活动板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转动板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a7,安装块a7的上表面贯穿且固定连接有安装套8,安装套8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固定柱9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柱9的内部底端,且该弹簧11的顶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杆10的底端,连接杆10上下移动对弹簧11产生压力,当弹簧11的受压压缩至极限位置时,弹簧11会产生反作用力将连接杆10推回原来位置,弹簧11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杆12,弹簧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块b19的底端中部,且该弹簧杆12为竖直摆放,当连接杆10向上移动时会对弹簧杆12产生压力,当弹簧杆12的受压压缩至极限位置时,弹簧杆12会产生反作用力将连接杆10推回原来位置,从而减小车轮本体1的震动幅度,达到了缓冲的效果,提高了安全性,安装柱13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调节缓冲组件。
使用时,首先,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轮本体1在经过颠簸路段时,车轮本体1会进行上下移动,车轮本体1会带动活动板5进行上下移动,活动板5带动上端的转动板6进行上下移动,转动板6带动一侧安装块a7进行上下移动,安装块a7带动安装套8进行上下移动,安装套8带动固定柱9进行上下移动,固定柱9带动内部连接杆10进行上下移动,此时连接杆10上下移动对弹簧11产生压力,同时在当连接杆10向上移动时会对弹簧杆12产生压力,当弹簧11与弹簧杆12的受压压缩至极限位置时,弹簧11与弹簧杆12会产生反作用力将连接杆10推回原来位置,从而减小车轮本体1的震动幅度,达到了缓冲的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支撑调节缓冲组件包括转动柱14,转动柱14的外侧上端转动连接有空气缓冲器15,空气缓冲器15的形状为圆柱形,且该空气缓冲器15位于安装板13的上表面,空气缓冲器15可以减小车轮本体1左右移动的幅度,通过控制空气缓冲器15内的空气压力,可以实现悬挂高度的调节,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通过空气缓冲器15内部的空气泵或阀门来主动调整悬挂高度,以适应特定的行驶环境或方便上下车辆,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空气缓冲器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斜置杆16,斜置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空气缓冲器15的上表面,且该斜置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柱17的中部外侧,用于连接空气缓冲器15与安装柱17,连接杆16的外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柱17,安装柱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b18,连接板b1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b19。
使用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当汽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时,连接柱2会进行左右移动,连接柱2会带动安装板13进行左右移动,安装板13会带动,转动柱14上的空气缓冲器15进行左右移动,空气缓冲器15可以减小车轮本体1左右移动的幅度,通过控制空气缓冲器15内的空气压力,可以实现悬挂高度的调节,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通过空气缓冲器15内部的空气泵或阀门来主动调整悬挂高度,以适应特定的行驶环境或方便上下车辆,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做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包括车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本体(1)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a(3),所述连接板a(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3),所述连接板a(3)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柱(2)的上方设置有悬挂组件;
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所述转动板(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a(7),所述安装块a(7)的上表面贯穿且固定连接有安装套(8),所述安装套(8)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杆(12),所述安装柱(13)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调节缓冲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缓冲组件包括转动柱(14),所述转动柱(14)的外侧上端转动连接有空气缓冲器(15),所述空气缓冲器(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斜置杆(16),所述连接杆(16)的外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柱(17),所述安装柱(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b(18),所述连接板b(1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b(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块b(19)的底端中部,且该弹簧杆(12)为竖直摆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置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空气缓冲器(15)的上表面,且该斜置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柱(17)的中部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5)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外侧中部,且该活动板(5)的放置状态为竖直摆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缓冲器(15)的形状为圆柱形,且该空气缓冲器(15)位于安装板(13)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柱(9)的内部底端,且该弹簧(11)的顶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杆(10)的底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49528.1U CN221250467U (zh) | 2023-11-13 | 2023-11-13 | 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49528.1U CN221250467U (zh) | 2023-11-13 | 2023-11-13 | 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50467U true CN221250467U (zh) | 2024-07-02 |
Family
ID=91631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49528.1U Active CN221250467U (zh) | 2023-11-13 | 2023-11-13 | 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50467U (zh) |
-
2023
- 2023-11-13 CN CN202323049528.1U patent/CN2212504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333653A (en) | Spindle ball guid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 |
CN205872217U (zh) | 驾驶室四气囊全浮悬置装置 | |
US6161853A (en) |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s | |
CN203198673U (zh) | 麦弗逊空气悬架 | |
US7784807B2 (en) | Wheel suspension for motor vehicles | |
CN113183706A (zh) | 面向全矢量线控汽车的双纵臂式主动悬架系统 | |
US5851016A (en) | Rear wheel suspension | |
KR0131309B1 (ko) | 자동차의 현가장치 | |
CN210760117U (zh) | 五连杆后悬架及具有该后悬架的车辆结构 | |
CN112026468A (zh) | 全域可控双联半主动车辆悬架系统 | |
CN221250467U (zh) | 一种悬架新型装配结构 | |
EP0355362B1 (en)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
CN111823803A (zh) | 一种减震车桥总成 | |
CN208630285U (zh) | 一种防震汽车悬架 | |
CN213228891U (zh) |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 |
CN112026467B (zh) | 一种车辆减震装置 | |
KR102756541B1 (ko) | 리프스프링을 구비한 차량용 현가장치 | |
CN115139718A (zh) | 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 | |
CN211166298U (zh) | 拖拉机双托架减振前驱动桥 | |
CN107963122B (zh) | 一种汽车车轮转向机构 | |
CN2761449Y (zh) | 双横臂摇杆式独立悬架 | |
CN217753396U (zh) | 一种汽车悬架 | |
US20220153079A1 (en) | Strut suspension system | |
EP1707408B1 (en)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 |
CN217099582U (zh) | 汽车悬架主动控制机构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