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20432U - U型转轴盖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U型转轴盖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20432U
CN214820432U CN202120770235.4U CN202120770235U CN214820432U CN 214820432 U CN214820432 U CN 214820432U CN 202120770235 U CN202120770235 U CN 202120770235U CN 214820432 U CN214820432 U CN 214820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type
shaft sleeve
pivot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02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磊
卜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Dongshen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Dongshen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Dongshen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Dongshen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702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20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20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20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U型转轴盖的模具,包括具备开合位移的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第一模座内设有组合模型工位,组合模型工位包括组合型块、第一动模块、第二动模块、第三动模块和第四动模块,第二模座内设有配合型位,配合型位包括第一转轴套型柱、转轴部型位;组合模型工位与配合型位之间形成第一转轴套的成型腔室和第二转轴套的成型腔室。本实用新型能实现规格差异的两个U型转轴盖的同步注塑成型,满足成型工件的力学性能和色度统一,后期组装合格率较高。通过水平向拼接形成外围腔的设计,使得工件合模方向统一,易于差异化注塑成型,同时通过注胶位置的设计,使得两个工件注塑基本同步,产品合格率得到较大提升。

Description

U型转轴盖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U型转轴盖的模具,属于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塑是指将塑料加热塑化熔融,然后再注射到成型模具空腔内成型,经冷却降温,熔体固化后脱模的工艺流程。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
目前存在一种U型转轴盖,其包括左右配合使用的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其中,第一转轴盖包括第一转轴套,该第一转轴套具备第一U型开缝部,第一U型开缝部的一侧设有第一翻折壁,第一U型开缝部内设有分隔第一转轴套内腔的腔隔板,第二转轴盖包括第二转轴套,该第二转轴套具备第二U型开缝部,第二U型开缝部的一侧设有第二翻折壁,第二转轴套的一端设有转轴部。
需要对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进行注塑成型,传统注塑作业过程中,第一转轴盖采用两个轴向相配合的模块与侧推模块相配合成型,第二转轴盖采用压接模块与三个水平动模块配合实现配合成型,因此需要两套模具进行分别注塑成型,而两个转轴盖为组合使用件,对其结构精度、材料颜色等统一度要求较高,分模生产的两个配件存在色度差异、配合尺寸差异,很容易影响后期使用,另外,两个工件注塑模具存在型块组合使用差异,较难实现合模同步注塑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统左右配合两个形状差异转轴套无法实现共模生产的问题,提出U型转轴盖的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U型转轴盖的模具,所述U型转轴盖包括左右配合使用的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所述第一转轴盖包括第一转轴套,所述第一转轴套具备第一U型开缝部,所述第一U型开缝部的一侧设有第一翻折壁,所述第一U型开缝部内设有分隔第一转轴套内腔的腔隔板,所述第二转轴盖包括第二转轴套,所述第二转轴套具备第二U型开缝部,所述第二U型开缝部的一侧设有第二翻折壁,所述第二转轴套的一端设有转轴部,
所述U型转轴盖的模具包括具备开合位移的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
所述第一模座内设有至少一个组合模型工位,所述组合模型工位包括组合型块及设置在所述组合型块外周的第一动模块、第二动模块、第三动模块和第四动模块,
所述组合型块上设有用于第一转轴套底部成型的第一转轴套底部成型位和用于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的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位,所述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位上设有用于所述转轴部成型的内衬芯轴,所述第一动模块上设有第一联合型块,所述第一联合型块上设有第一转轴套半型槽位、第二转轴套半型槽位、第一翻折壁型部、第二翻折壁型部,所述第二动模块上设有第二联合型块,所述第二联合型块上设有第一转轴套拼接槽位、第二转轴套拼接槽位,所述第三动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翻折壁型部相配合的第一翻折壁成型块,所述第四动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翻折型部相配合的第二翻折壁成型块;
所述第二模座内设有与所述组合模型工位一一对应配合的配合型位,所述配合型位包括用于所述第一转轴套的顶腔室成型的第一转轴套型柱、用于所述转轴部成型的转轴部型位;
所述第一转轴套底部成型位、第一转轴套半型槽位、第一翻折壁型部、第一转轴套拼接槽位、第一翻折壁成型块、第一转轴套型柱之间形成第一转轴套的成型腔室,
所述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位、内衬芯轴、第二转轴套半型槽位、第二翻折壁型部、第二转轴套拼接槽位、第二翻折壁成型块、转轴部型位之间形成第二转轴套的成型腔室。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套型柱包括型柱主体和用于第一U型开缝部部分成型的开缝成型桩,所述开缝成型桩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套成型注胶通道,
所述转轴部型位包括顶型槽和侧挡型块,所述顶型槽上设有第二转轴套成型注胶通道。
优选地,所述转轴部的顶端设有管轴体,所述顶型槽上设有用于所述管轴体成型的环型槽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座内设有两组所述组合模型工位,并且两组所述组合模型工位的两个第二动模块共用一个驱动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能实现规格差异的两个U型转轴盖的同步注塑成型,满足成型工件的力学性能和色度统一,后期组装合格率较高。
2.通过水平向拼接形成外围腔的设计,使得工件合模方向统一,易于差异化注塑成型,同时通过注胶位置的设计,使得两个工件注塑基本同步,产品合格率得到较大提升。
3.整体设计巧妙,各模块之间配合顺畅成腔精确,同时易于脱模作业,产品精度得到保障,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U型转轴盖的模具中第一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U型转轴盖的模具中第二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模座上成型工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模座上成型工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转轴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U型转轴盖的模具。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U型转轴盖的模具,U型转轴盖包括左右配合使用的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如图7所示,第一转轴盖1包括第一转轴套11,第一转轴套11具备第一U型开缝部12,第一U型开缝部12的一侧设有第一翻折壁13,第一U型开缝部12内设有分隔第一转轴套内腔的腔隔板14,如图8所示,第二转轴盖2包括第二转轴套21,第二转轴套21具备第二U型开缝部22,第二U型开缝部22的一侧设有第二翻折壁23,第二转轴套的一端设有转轴部24,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为组合使用零件,传统方式采用分模注塑成型的方式,由于注塑母粒及注塑工艺很难保障一致,因此会出现色度差异和力学差异,影响组合使用。
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的注塑模具的动模型部分存在较多差异,传统技术很难实现合模同步生产注塑。
针对此情况,本案提出了U型转轴盖的模具,其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具备开合位移的第一模座100和第二模座200。
第一模座100内设有至少一个组合模型工位4,组合模型工位4包括组合型块40及设置在组合型块40外周的第一动模块41、第二动模块42、第三动模块43和第四动模块44。
组合型块40上设有用于第一转轴套底部成型的第一转轴套底部成型位401和用于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的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位402,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位上设有用于转轴部成型的内衬芯轴403。
第一动模块41上设有第一联合型块410,第一联合型块410上设有第一转轴套半型槽位411、第二转轴套半型槽位412、第一翻折壁型部413、第二翻折壁型部414,第二动模块42上设有第二联合型块420,第二联合型块420上设有第一转轴套拼接槽位421、第二转轴套拼接槽位422,第三动模块43上设有与第一翻折壁型部相配合的第一翻折壁成型块430,第四动模块44上设有与第二翻折型部相配合的第二翻折壁成型块440。
第二模座200内设有与组合模型工位一一对应配合的配合型位5,配合型位5包括用于第一转轴套的顶腔室成型的第一转轴套型柱51、用于转轴部成型的转轴部型位52。
第一转轴套底部成型位、第一转轴套半型槽位、第一翻折壁型部、第一转轴套拼接槽位、第一翻折壁成型块、第一转轴套型柱之间形成第一转轴套的成型腔室。
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位、内衬芯轴、第二转轴套半型槽位、第二翻折壁型部、第二转轴套拼接槽位、第二翻折壁成型块、转轴部型位之间形成第二转轴套的成型腔室。
具体地实现过程及原理说明:
通过注塑模具设计,将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的注塑功能集成一体,满足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的同步注塑成型需求。
具体地,首先采用轴向开合模设计,满足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的轴向一致,如此满足两者合模注塑的第一步。
然后将传统的外周型槽分为水平拼接结构,即采用第一转轴套半型槽位与第一转轴套拼接槽位、第二转轴套半型槽位与第二转轴套拼接槽位的拼接方式,满足两者的兼容性。再通过单向水平位移的集成,实现翻折壁成型。如此满足同模具同步注塑成型需求。
在进行差异化注塑成型时,主要是针对转轴部24和腔隔板14,本案中采用转轴部型位与内衬芯轴相配合,形成转轴部的封闭腔室,满足第二转轴盖的成型需求,而通过第一转轴套型柱设计,能实现针对第一转轴盖的顶部开口轴体的成型。
如此设计能满足第一转轴盖与第二转轴盖的同步注塑成型需求,同步注塑成型能保障工艺和注塑介质的统一度,产品力学性能及颜色可控,配合使用较优。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轴套型柱51包括型柱主体511和用于第一U型开缝部部分成型的开缝成型桩512,开缝成型桩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套成型注胶通道513。转轴部型位52包括顶型槽521和侧挡型块522,顶型槽521上设有第二转轴套成型注胶通道523。
如此能使得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的注胶位置度接近,满足注塑同步需求,有效避免型腔差异产生注塑缺陷,产品合格率更高。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转轴部的顶端设有管轴体,顶型槽上设有用于管轴体成型的环型槽腔520。
如此设计,满足特定结构成型需求。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模座100内设有两组组合模型工位4,并且两组组合模型工位的两个第二动模块42共用一个驱动源101。
具体地说明,一般情况下,动模块采用倾斜导柱与倾斜滑块的驱动方式,即通过倾斜导柱与倾斜滑块相对配合,从而能实现合模时的转向驱动,其为现有技术,而本案中含有大量地动模块,因此采用了共用驱动源101的设计,即驱动源101为一个具备双倾斜面的榫卯升降块,通过合模行程,使得榫卯升降块的两个倾斜面分别驱动第二动模块42,如此满足联合驱动需求,降低了模具体积和模具成本。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U型转轴盖的模具,能实现规格差异的两个U型转轴盖的同步注塑成型,满足成型工件的力学性能和色度统一,后期组装合格率较高。通过水平向拼接形成外围腔的设计,使得工件合模方向统一,易于差异化注塑成型,同时通过注胶位置的设计,使得两个工件注塑基本同步,产品合格率得到较大提升。整体设计巧妙,各模块之间配合顺畅成腔精确,同时易于脱模作业,产品精度得到保障,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U型转轴盖的模具,所述U型转轴盖包括左右配合使用的第一转轴盖和第二转轴盖,所述第一转轴盖包括第一转轴套,所述第一转轴套具备第一U型开缝部,所述第一U型开缝部的一侧设有第一翻折壁,所述第一U型开缝部内设有分隔第一转轴套内腔的腔隔板,所述第二转轴盖包括第二转轴套,所述第二转轴套具备第二U型开缝部,所述第二U型开缝部的一侧设有第二翻折壁,所述第二转轴套的一端设有转轴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转轴盖的模具包括具备开合位移的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
所述第一模座内设有至少一个组合模型工位,所述组合模型工位包括组合型块及设置在所述组合型块外周的第一动模块、第二动模块、第三动模块和第四动模块,
所述组合型块上设有用于第一转轴套底部成型的第一转轴套底部成型位和用于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的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位,所述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位上设有用于所述转轴部成型的内衬芯轴,所述第一动模块上设有第一联合型块,所述第一联合型块上设有第一转轴套半型槽位、第二转轴套半型槽位、第一翻折壁型部、第二翻折壁型部,所述第二动模块上设有第二联合型块,所述第二联合型块上设有第一转轴套拼接槽位、第二转轴套拼接槽位,所述第三动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翻折壁型部相配合的第一翻折壁成型块,所述第四动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翻折型部相配合的第二翻折壁成型块;
所述第二模座内设有与所述组合模型工位一一对应配合的配合型位,所述配合型位包括用于所述第一转轴套的顶腔室成型的第一转轴套型柱、用于所述转轴部成型的转轴部型位;
所述第一转轴套底部成型位、第一转轴套半型槽位、第一翻折壁型部、第一转轴套拼接槽位、第一翻折壁成型块、第一转轴套型柱之间形成第一转轴套的成型腔室,
所述第二转轴套底部成型位、内衬芯轴、第二转轴套半型槽位、第二翻折壁型部、第二转轴套拼接槽位、第二翻折壁成型块、转轴部型位之间形成第二转轴套的成型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型转轴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套型柱包括型柱主体和用于第一U型开缝部部分成型的开缝成型桩,所述开缝成型桩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套成型注胶通道,
所述转轴部型位包括顶型槽和侧挡型块,所述顶型槽上设有第二转轴套成型注胶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U型转轴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部的顶端设有管轴体,所述顶型槽上设有用于所述管轴体成型的环型槽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型转轴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座内设有两组所述组合模型工位,并且两组所述组合模型工位的两个第二动模块共用一个驱动源。
CN202120770235.4U 2021-04-15 2021-04-15 U型转轴盖的模具 Active CN214820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0235.4U CN214820432U (zh) 2021-04-15 2021-04-15 U型转轴盖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0235.4U CN214820432U (zh) 2021-04-15 2021-04-15 U型转轴盖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20432U true CN214820432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4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0235.4U Active CN214820432U (zh) 2021-04-15 2021-04-15 U型转轴盖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20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7868A (zh) 一种塑料瓶盖模具的脱模机构及其实现方法
CN203994490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CN208197429U (zh) 双色注塑模具
CN214820432U (zh) U型转轴盖的模具
CN219427319U (zh) 一种汽车玻璃立柱隔板的双色注塑模具
CN215359695U (zh) 一种汽车旋钮内置壳体的注塑模具
CN203739164U (zh) 一种塑料瓶盖模具的脱模机构
CN216732694U (zh) 多模共注塑设备
CN214820498U (zh) 液晶转轴盖的模具
CN212045712U (zh) 一种滑轮状结构件的注塑模具
CN215095261U (zh) 路由器机身壳体的注塑模具
CN103112172A (zh) 一种模内熔接二次加工方法
CN210651677U (zh) 具备通气孔槽的塑料壳体的注塑模具
CN217257947U (zh) 配接环的注塑模具
CN207373603U (zh) 车载喇叭高音主体注塑模具
CN206663652U (zh) 一种双色包胶注塑模具
CN217434871U (zh) 一种光学镜片制造用一模多腔注塑模具
CN210791865U (zh) 塑料外壳的注塑模具
CN214521620U (zh) 一种衬垫注塑模具
CN203527781U (zh) 一种易于退模的注塑模具
CN103481456A (zh) 一种易于退模的注塑模具
CN204488030U (zh) 一种注塑吹塑双工位成型模具
CN217258049U (zh) 双轴筒工件的注塑模具
CN214188194U (zh) 塑料密封盒盖二次注射包胶一体成型模具
CN213919367U (zh) 具备斜顶配合的注塑模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