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2724U - 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2724U
CN214792724U CN202120697110.3U CN202120697110U CN214792724U CN 214792724 U CN214792724 U CN 214792724U CN 202120697110 U CN202120697110 U CN 202120697110U CN 214792724 U CN214792724 U CN 214792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on
cavity
conduction
chamber
wa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971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少东
王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6971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2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2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2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箱体包括第一连通区域和第二连通区域,第一连通区域和第二连通区域分别位于箱体相对的两侧,第一连通区域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导热区域包括上导热腔和下导热腔,水在进行热传导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第三导通部和第四导通部,先后经过上导热腔和下导热腔,将箱体外侧面的热量吸收,减少了箱体外侧面热量的流失,增加了热量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一种将物质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方式转化热能的一种设备,即将空气与燃料通过预混装置按适当比例混兑以使其充分燃烧;
燃烧器在对燃料进行燃烧后产生热能,一般在燃烧器上设置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若干组换热管,在换热管内流动液体,将燃烧器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传导至换热管内的液体,使得液体升温,完成热传导;
但在热传导的过程中,燃烧器箱体外表面会因为燃料的燃烧而升温,这部分热量没有经过热传导进入换热管,造成了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用于减少燃烧器箱体外表面热量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连通区域和第二连通区域,所述第一连通区域和所述第二连通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连通区域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位于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方,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第一连通区域分隔为第一左腔室、第二左腔室和第三左腔室,所述第一左腔室、第二左腔室和所述第三左腔室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连通区域包括第三分隔板和第四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板位于所述第四分隔板上方,所述第三分隔板和所述第四分隔板将所述第二连通区域分隔为第一右腔室、第二右腔室和第三右腔室,所述第一右腔室、第二右腔室和所述第三右腔室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箱体外侧面相对设置有两个导热区域,两个所述导热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区域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之间,所述导热区域包括上导热腔与下导热腔,所述第右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导通部,以使所述第一右腔室与所述上导热腔连通,所述上导热腔内均设置有第二导通部,以使所述上导热腔与所述第二左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右腔室内设置有第三导通部,以使所述第二右腔室与所述下导热腔连通,所述下导热腔内设置有第四导通部,以使所述下导热腔与所述第三左腔室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通部包括两个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上导热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通部包括两个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二腰型孔与所述上导热腔一一对因,所述第三导通部包括两个第三腰型孔,所述第三腰型孔与所述下导热腔一一对应,所述第四导通部包括两个第四腰型孔,所述第四腰型孔与所述下导热腔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三腰型孔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所述第二腰型孔与所述第四腰型孔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腰型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腰型孔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腰型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腰型孔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三腰型孔位于同一平面,并且与竖直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两个导热区域,导热区域包括上导热腔和下导热腔,水在进行热传导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第三导通部和第四导通部,先后经过上导热腔和下导热腔,将箱体外侧面的热量吸收,减少了箱体外侧面热量的流失,增加了热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第一连通区域;21、第一分隔板;22、第二分隔板;23、第一左腔室;24、第二左腔室;25、第三左腔室;3、第二连通区域;31、第三分隔板;32、第四分隔板;33、第一右腔室;34、第二右腔室;35、第三右腔室;4、导热区域;41、上导热腔;42、下导热腔;5、第一导通部;6、第二导通部;7、第三导通部;8、第四导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第一连通区域2和第二连通区域3,第一连通区域2和第二连通区域3分别位于箱体1相对的两侧,换热系统设置在箱体1内,并且位于第一连通区域2和第二连通区域3之间,均与第一连通区域2和第二连通区域3连通,换热系统包括五组换热管,分别为第一换热组、第二换热组、第三换热组、第四换热组和第五换热组,水依次经过第一左腔室23、第一换热组、第一右腔室33、第二换热组、第二左腔室24、第三换热组、第二右腔室34、第四换热组、第三左腔室25、第五换热组和第三右腔室35,完成热传导,第一连通区域2包括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第一分隔板21位于第二分隔板22上方,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将第一连通区域2分隔为第一左腔室23、第二左腔室24和第三左腔室25,第一左腔室23、第二左腔室24和第三左腔室25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二连通区域3包括第三分隔板31和第四分隔板32,第三分隔板31位于第四分隔板32上方,第三分隔板31和第四分隔板32将第二连通区域3分隔为第一右腔室33、第二右腔室34和第三右腔室35,第一右腔室33、第二右腔室34和第三右腔室35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箱体1外侧面相对设置有两个导热区域4,箱体1外侧面固定连接若干个罩体,以形成两个导热区域4,两个导热区域4位于第一连通区域2与第二连通区域3之间,导热区域4包括上导热腔41与下导热腔42,第右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导通部5,以使第一右腔室33与上导热腔41连通,在水从第一右腔室33流向第二左腔室24过程中,水通过第一导通部5进入上导热腔41,上导热腔41内均设置有第二导通部6,以使上导热腔41与第二左腔室24连通,水通过第二导通部6从上导热腔41进入第二左腔室24,第二右腔室34内设置有第三导通部7,以使第二右腔室34与下导热腔42连通,在水从第二右腔室34流向第三左腔室25的过程中,水通过第三导通部7进入下导热腔42,下导热腔42内设置有第四导通部8,以使下导热腔42与第三左腔室25连通,水通过第四导通部8从下导热腔42进入第三左腔室25,第一导通部5包括两个第一腰型孔,第一腰型孔与上导热腔41一一对应,第二导通部6包括两个第二腰型孔,第二腰型孔与上导热腔41一一对因,第三导通部7包括两个第三腰型孔,第三腰型孔与下导热腔42一一对应,第四导通部8包括两个第四腰型孔,第四腰型孔与下导热腔42一一对应,第一腰型孔、第二腰型孔、第三腰型孔和第四腰型孔的设置,减少了流入上导热腔41和下导热腔42内的水量,防止上导热腔41和下导热腔42内的水溢出,发生安全事故,也为换热系统的设置,节省了空间,可以更多的放置换热管,第二腰型孔的长度小于第一腰型孔的长度,第二腰型孔的宽度大于第一腰型孔的宽度,可以使得上导热腔41和下导热腔42内的进出水的量一致,防止上导热腔41和下导热腔42内的水溢出,水在上导热腔41和下导热腔42内的过程中,水会吸收箱体1外侧面的热量,对箱体1外侧面的热量进行利用,减少了箱体1外侧面热量的浪费,并且避免箱体1外侧面烫伤操作人员,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第一腰型孔与第三腰型孔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使得水进入上导热腔41和进入下导热腔42的流量相同,第二腰型孔与第四腰型孔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使得水流出上导热腔41和流出下导热腔42的流量相同,确保整个换热系统内水流量的稳定。位于同侧的第一腰型孔与第三腰型孔位于同一平面,并且与竖直面平行,确保水能稳定的进入上导热腔41和下导热腔42。
工作原理:水依次经过第一左腔室23、第一换热组、第一右腔室33、第二换热组、第二左腔室24、第三换热组、第二右腔室34、第四换热组、第三左腔室25、第五换热组和第三右腔室35,完成热传导,在水从第一右腔室33流向第二左腔室24过程中,水通过第一腰型孔进入上导热腔41,然后经过第二腰型孔进入第二左腔室24,并且在水从第二右腔室34流向第三左腔室25的过程中,水通过第三腰型孔进入下导热腔42,然后经过第四腰型孔流出下导热腔42,进入第三左腔室25,在水位于上导热腔41和下导热腔42内时,将箱体1外侧面的热量吸收。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第一连通区域(2)和第二连通区域(3),所述第一连通区域(2)和所述第二连通区域(3)分别位于所述箱体(1)相对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区域(2)包括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所述第一分隔板(21)位于所述第二分隔板(22)上方,所述第一分隔板(21)和所述第二分隔板(22)将所述第一连通区域(2)分隔为第一左腔室(23)、第二左腔室(24)和第三左腔室(25),所述第一左腔室(23)、第二左腔室(24)和所述第三左腔室(25)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连通区域(3)包括第三分隔板(31)和第四分隔板(32),所述第三分隔板(31)位于所述第四分隔板(32)上方,所述第三分隔板(31)和所述第四分隔板(32)将所述第二连通区域(3)分隔为第一右腔室(33)、第二右腔室(34)和第三右腔室(35),所述第一右腔室(33)、第二右腔室(34)和所述第三右腔室(35)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箱体(1)外侧面相对设置有两个导热区域(4),两个所述导热区域(4)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区域(2)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3)之间,所述导热区域(4)包括上导热腔(41)与下导热腔(42),所述第一右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导通部(5),以使所述第一右腔室(33)与所述上导热腔(41)连通,所述上导热腔(41)内均设置有第二导通部(6),以使所述上导热腔(41)与所述第二左腔室(24)连通,所述第二右腔室(34)内设置有第三导通部(7),以使所述第二右腔室(34)与所述下导热腔(42)连通,所述下导热腔(42)内设置有第四导通部(8),以使所述下导热腔(42)与所述第三左腔室(2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部(5)包括两个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上导热腔(4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通部(6)包括两个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二腰型孔与所述上导热腔(41)一一对应,所述第三导通部(7)包括两个第三腰型孔,所述第三腰型孔与所述下导热腔(42)一一对应,所述第四导通部(8)包括两个第四腰型孔,所述第四腰型孔与所述下导热腔(42)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三腰型孔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所述第二腰型孔与所述第四腰型孔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腰型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腰型孔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腰型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腰型孔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三腰型孔位于同一平面,并且与竖直面平行。
CN202120697110.3U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 Active CN214792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97110.3U CN214792724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97110.3U CN214792724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2724U true CN214792724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9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97110.3U Active CN214792724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2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5433B (zh) 单罐式组合热源机
CN214792724U (zh) 一种燃烧器用余温回收外壁板
CN206036980U (zh) 一种低氮燃烧的蒸汽锅炉
CN21348387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量回收装置
CN105332865B (zh) 塔式太阳能与燃煤锅炉光热联产系统
CN212458050U (zh) 一种均热冷板换热器
CN215063982U (zh) 一种具有导流效果的吸热片
CN214791227U (zh) 一种铝合金烟气冷凝换热单元
CN106870076A (zh) 热交换器以及热电转换装置
CN208253948U (zh)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及其燃烧器
CN214147969U (zh) 一种卧式燃气锅炉
CN114322301A (zh) 一种环保型水冷式燃烧器
CN203615321U (zh) 一种锅炉烟气废热回收装置
CN207317285U (zh) 一种平板型立体全方位吸热集热装置
CN206786682U (zh) 低氮蒸汽锅炉
CN213272668U (zh) 一种模块换热式烟道
CN201126330Y (zh) 热交换器用吸热片
CN111521044A (zh) 一种余热回收设备
CN214276144U (zh)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5929613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4406504U (zh) 一种便于温控调节的新型导热油炉
CN213273875U (zh) 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
CN220287490U (zh) 一种用于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01587684U (zh) 一种复合加热保温型沥青集装罐
CN217822298U (zh) 一种带有高效冷却装置的高频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