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3942U -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3942U
CN214733942U CN202022319804.1U CN202022319804U CN214733942U CN 214733942 U CN214733942 U CN 214733942U CN 202022319804 U CN202022319804 U CN 202022319804U CN 214733942 U CN214733942 U CN 214733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energy
saving
wire rope
stee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198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迎九
肖强
郭树旺
郑雪峰
王悦民
童民慧
高翔
白建明
刘江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198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3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3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3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上小车节能钢丝绳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方向相反。下小车节能钢丝绳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了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钢丝绳相互干扰,防止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因钢丝绳缠绕运行故障或影响运行效率,提高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的结构稳定性和运行时的安全性,提高港口码头的集装箱装卸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码头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背景技术
岸桥是港口码头最为重要的集装箱装卸设备,岸桥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港口码头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提高岸桥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岸桥一般只具有一台小车转运集装箱,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岸桥在港口码头布置需要安全距离,限制了岸桥数量的增加,已经无法满足港口码头的工作需要。因此能够大幅度提升岸桥工作效率,并且可以直接在原有岸桥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的双小车穿越式岸桥成为未来岸桥的主要发展方向。
为了降低双小车穿越式岸桥的能耗,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增加平衡重的方式,但由于穿越式岸桥两台小车共同运行,再次增加平衡重相关的钢丝绳缠绕系统后穿越式岸桥的钢丝绳缠绕系统更为复杂,布置难度更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适用于双小车穿越式节能岸桥的钢丝绳缠绕系统,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简化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的钢丝绳缠绕系统,防止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钢丝绳相互干扰,影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正常运行,进而提高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的结构稳定性和运行时的安全性,提高港口码头的集装箱装卸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所述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卷筒和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上的上小车起升钢丝绳,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上的上小车节能钢丝绳,且上小车节能钢丝绳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方向相反。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卷筒和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上的下小车起升钢丝绳,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上的下小车节能钢丝绳,且下小车节能钢丝绳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前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中,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组,上小车起升滑轮组固定安装于上小车及上小车吊具上,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共有两个,上小车起升钢丝绳共有两条,两个上小车起升卷筒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上,另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上。
前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中,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组,下小车起升滑轮组固定安装于下小车及下小车吊具上,所述下小车起升卷筒共有两个,下小车起升钢丝绳共有两条,两个下小车起升卷筒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上,另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上。
前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中,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和两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上小车节能钢丝绳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后与其中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连接,上小车节能平衡重可在上小车节能钢丝绳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其中的另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和另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对称布置于上小车起升卷筒的另一侧,另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的缠绕方式相同。
前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中,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和两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后与其中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连接,下小车节能平衡重可在下小车节能钢丝绳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其中的另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和另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对称布置于下小车起升卷筒的另一侧,另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的缠绕方式相同。
前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中,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包括两个上小车行走卷筒、两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上小车行走滑轮组和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所述两个上小车行走卷筒水平布置,且垂直于上小车的行走轨道,上小车行走滑轮组固定布置于上小车上,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固定布置于上小车行走轨道的两端,其中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由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中引出,顺次绕过上小车行走轨道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上小车行走滑轮组和上小车行走轨道同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后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上。另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与第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由同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上引出,且缠绕方向相反,顺次绕过上小车行走轨道另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上小车行走滑轮组和同一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后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上。
前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中,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包括两个下小车行走卷筒、两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下小车行走滑轮组和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所述两个下小车行走卷筒水平布置,且垂直于下小车的行走轨道,下小车行走滑轮组固定布置于下小车上,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固定布置于下小车行走轨道的两端,其中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由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中引出,顺次绕过下小车行走轨道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下小车行走滑轮组和下小车行走轨道同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后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上。另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与第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由同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上引出,且缠绕方向相反,顺次绕过下小车行走轨道另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下小车行走滑轮组和同一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后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上。
前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中,上小车起升卷筒、下小车起升卷筒、上小车行走卷筒和下小车行走卷筒均平行布置,上小车节能钢丝绳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和上小车行走钢丝绳位于不同高度,且上小车节能钢丝绳远离上小车行走轨道,上小车节能钢丝绳运行时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和上小车行走钢丝绳互不干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和下小车行走钢丝绳位于不同高度,且下小车节能钢丝绳远离下小车行走轨道,下小车节能钢丝绳运行时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和下小车行走钢丝绳互不干扰。
前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中,上小车节能平衡重通过上小车节能钢丝绳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与上小车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上小车起升钢丝绳共同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大小相等。
前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中,下小车节能平衡重通过下小车节能钢丝绳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与下小车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下小车起升钢丝绳共同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上的扭矩大小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将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中上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节能钢丝绳和行走钢丝绳的布置进行了设计简化,有效避免了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钢丝绳相互干扰,防止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因钢丝绳缠绕运行故障或影响运行效率,提高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的结构稳定性和运行时的安全性,提高港口码头的集装箱装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和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001-上小车起升卷筒,1002-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3-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101-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2-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3-上小车节能平衡重, 1201-上小车行走卷筒,1202-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3-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4-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001-下小车起升卷筒,2002-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3-下小车起升滑轮组, 2101-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2-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3-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201-下小车行走卷筒,2202-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3-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4-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和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 和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且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 和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且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上小车吊具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固定安装于上小车及上小车吊具上,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共有两个,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共有两条,两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另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下小车吊具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固定安装于下小车及下小车吊具上,所述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共有两个,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共有两条,两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另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1102和两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后与其中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连接,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可在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其中的另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1102和另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对称布置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的另一侧,另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的缠绕方式相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2102和两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后与其中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连接,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可在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其中的另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2102和另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对称布置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的另一侧,另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的缠绕方式相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上小车沿轨道方向上的运动,包括两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两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和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所述两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水平布置,且垂直于上小车的行走轨道,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固定布置于上小车上,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固定布置于上小车行走轨道的两端,其中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由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中引出,顺次绕过上小车行走轨道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 和上小车行走轨道同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 1201上。另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与第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由同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上引出,且缠绕方向相反,顺次绕过上小车行走轨道另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和同一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上。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下小车沿轨道方向上的运动,包括两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两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和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所述两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水平布置,且垂直于下小车的行走轨道,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固定布置于下小车上,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固定布置于下小车行走轨道的两端,其中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由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中引出,顺次绕过下小车行走轨道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 和下小车行走轨道同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 2201上。另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与第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由同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上引出,且缠绕方向相反,顺次绕过下小车行走轨道另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和同一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和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 和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且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 和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且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上小车吊具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固定安装于上小车及上小车吊具上,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共有两个,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共有两条,两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另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下小车吊具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固定安装于下小车及下小车吊具上,所述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共有两个,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共有两条,两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另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1102和两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后与其中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连接,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可在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其中的另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1102和另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对称布置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的另一侧,另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的缠绕方式相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2102和两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后与其中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连接,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可在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其中的另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2102和另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对称布置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的另一侧,另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的缠绕方式相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上小车沿轨道方向上的运动,包括两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两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和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所述两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水平布置,且垂直于上小车的行走轨道,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固定布置于上小车上,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固定布置于上小车行走轨道的两端,其中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由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中引出,顺次绕过上小车行走轨道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 和上小车行走轨道同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 1201上。另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与第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由同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上引出,且缠绕方向相反,顺次绕过上小车行走轨道另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和同一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上。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下小车沿轨道方向上的运动,包括两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两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和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所述两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水平布置,且垂直于下小车的行走轨道,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固定布置于下小车上,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固定布置于下小车行走轨道的两端,其中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由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中引出,顺次绕过下小车行走轨道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 和下小车行走轨道同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 2201上。另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与第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由同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上引出,且缠绕方向相反,顺次绕过下小车行走轨道另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和同一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上。
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和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均平行布置,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和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位于不同高度,且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远离上小车行走轨道,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运行时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和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互不干扰。
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和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位于不同高度,且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远离下小车行走轨道,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运行时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和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互不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和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 和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且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 和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且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上小车吊具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固定安装于上小车及上小车吊具上,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共有两个,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共有两条,两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另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下小车吊具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固定安装于下小车及下小车吊具上,所述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共有两个,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共有两条,两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另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1102和两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后与其中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连接,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可在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其中的另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1102和另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对称布置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的另一侧,另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的缠绕方式相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2102和两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后与其中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连接,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可在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其中的另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 2102和另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对称布置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的另一侧,另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的缠绕方式相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上小车沿轨道方向上的运动,包括两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两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和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所述两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水平布置,且垂直于上小车的行走轨道,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固定布置于上小车上,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固定布置于上小车行走轨道的两端,其中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由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中引出,顺次绕过上小车行走轨道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 和上小车行走轨道同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 1201上。另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与第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由同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上引出,且缠绕方向相反,顺次绕过上小车行走轨道另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和同一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上。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用于实现下小车沿轨道方向上的运动,包括两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两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和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所述两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水平布置,且垂直于下小车的行走轨道,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固定布置于下小车上,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固定布置于下小车行走轨道的两端,其中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由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中引出,顺次绕过下小车行走轨道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 和下小车行走轨道同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 2201上。另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与第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由同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上引出,且缠绕方向相反,顺次绕过下小车行走轨道另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和同一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上。
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和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均平行布置,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和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位于不同高度,且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远离上小车行走轨道,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运行时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和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互不干扰。
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和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位于不同高度,且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远离下小车行走轨道,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运行时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和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互不干扰。
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通过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 1001上的扭矩与上小车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共同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大小相等。
所述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通过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 上的扭矩与下小车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共同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 2001上的扭矩大小相等。

Claims (10)

1.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所述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和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且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和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且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固定安装于上小车及上小车吊具上,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共有两个,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共有两条,两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另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固定安装于下小车及下小车吊具上,所述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共有两个,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共有两条,两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另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和两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后与其中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连接,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可在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其中的另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和另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对称布置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的另一侧,另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的缠绕方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和两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后与其中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连接,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可在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其中的另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和另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对称布置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的另一侧,另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的缠绕方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包括两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两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和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所述两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水平布置,且垂直于上小车的行走轨道,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固定布置于上小车上,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固定布置于上小车行走轨道的两端,其中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由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中引出,顺次绕过上小车行走轨道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和上小车行走轨道同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上;另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与第一条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由同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上引出,且缠绕方向相反,顺次绕过上小车行走轨道另一端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上小车行走滑轮组(1203)和同一组上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1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包括两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两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和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所述两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水平布置,且垂直于下小车的行走轨道,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固定布置于下小车上,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固定布置于下小车行走轨道的两端,其中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由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中引出,顺次绕过下小车行走轨道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和下小车行走轨道同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上;另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与第一条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由同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上引出,且缠绕方向相反,顺次绕过下小车行走轨道另一端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下小车行走滑轮组(2203)和同一组下小车行走改向滑轮组(2204)后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小车行走卷筒(1201)和下小车行走卷筒(2201)均平行布置,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和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位于不同高度,且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远离上小车行走轨道,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运行时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和上小车行走钢丝绳(1202)互不干扰;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和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位于不同高度,且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远离下小车行走轨道,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运行时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和下小车行走钢丝绳(2202)互不干扰。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通过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与上小车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共同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大小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通过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与下小车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共同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大小相等。
CN202022319804.1U 2020-10-17 2020-10-17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Active CN214733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19804.1U CN214733942U (zh) 2020-10-17 2020-10-17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19804.1U CN214733942U (zh) 2020-10-17 2020-10-17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3942U true CN214733942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74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19804.1U Active CN214733942U (zh) 2020-10-17 2020-10-17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3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48895U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CN102616666A (zh) 半牵引小车式轻型门式起重机
CN1319844C (zh) 起重机双向防摇系统
CN105129612A (zh) 用于穿越式双小车岸桥的双小车驱动机构
CN214733942U (zh)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14192300U (zh) 一种穿越式减速箱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10655862U (zh) 应用于传统岸桥外置作业小车的钢丝绳缠绕系统
CN114380205A (zh)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N114380206A (zh) 一种穿越式减速箱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11444753U (zh) 一种穿越式减速箱平衡重节能岸桥
CN211444755U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1895771U (zh) 一种应用平衡重节能的穿越式岸桥
CN210286533U (zh) 一种液压拖曳起升式单梁钢丝绳吊机
CN214192298U (zh) 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
CN210944635U (zh) 起重机的平衡重起升节能系统
CN2061931U (zh) 绳索起重机
CN204057812U (zh) 双联双卷筒绕绳系统
WO2020224047A1 (zh)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CN211895766U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4733941U (zh) 一种穿越式高速化减速箱平衡重节能岸桥
CN215048157U (zh) 一种穿越式高速化平衡重节能岸桥
CN211895768U (zh) 一种穿越式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02429917U (zh) 场桥及其减摇升降装置
CN114380204A (zh) 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
CN112744715A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