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48895U -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48895U CN202848895U CN 201220315615 CN201220315615U CN202848895U CN 202848895 U CN202848895 U CN 202848895U CN 201220315615 CN201220315615 CN 201220315615 CN 201220315615 U CN201220315615 U CN 201220315615U CN 202848895 U CN202848895 U CN 2028488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pulley
- movable
- pulleys
- double crosslin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涉及起重机。解决现有运行速度很高的起重机,其起升机构的吊具易产生摇摆,影响起重机工作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两个双联卷筒、四组导向滑轮组、两个平衡臂、四个动滑轮组、吊具上架和四根钢丝绳组成,两个所述双联卷筒、两个所述平衡臂通过四根所述钢丝绳和所述导向滑轮组、四个所述动滑轮组联接在一起;四根所述钢丝绳,每根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对应的双联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动滑轮组、导向滑轮组、动滑轮组后与平衡臂相联。本实用新型用于运行速度很高的起重机,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减摆效果好的优点,同时可以实现吊具的平衡、倾转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的起升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钢厂成品库需要具有多用途吊具的起重机对成品转运,码头、港口集装箱起重机需要对集装箱转运。通常,这类起重机的运行速度很高,在运行过程中吊具会产生摇摆,影响起重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解决现有运行速度很高的起重机,其起升机构的吊具易产生摇摆,影响起重机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机构由两个双联卷筒、四组导向滑轮组、两个平衡臂、四个动滑轮组、吊具上架和四根钢丝绳组成,两个所述双联卷筒、两个所述平衡臂通过四根所述钢丝绳和所述导向滑轮组、四个所述动滑轮组联接在一起;四根所述钢丝绳,每根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对应的双联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动滑轮组、导向滑轮组、动滑轮组后与平衡臂相联。
[0006] 两个所述双联卷筒的第一双联卷筒和第二双联卷筒的轴线共线。
[0007] 四组所述导向滑轮组的第一导向滑轮组由第一组I号滑轮和第一组2号滑轮组成,第二导向滑轮组由第二组I号滑轮和第二组2号滑轮组成,第三导向滑轮组由第三组I号滑轮和第三组2号滑轮组成,第四导向滑轮组由第四组I号滑轮和第四组2号滑轮组成,所述第一组I号滑轮、第二组I号滑轮、第三组I号滑轮、第四组I号滑轮轴线共面且垂直于卷筒轴线,所述第一组I号滑轮、第二组I号滑轮轴线共线,所述第三组I号滑轮、第四组I号滑轮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组2号滑轮、第二组2号滑轮、第三组2号滑轮、第四组2号滑轮轴线共面且平行于卷筒轴线,第一组2号滑轮、第四组2号滑轮轴线共线,第二组2号滑轮、第三组2号滑轮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组I号滑轮、第二组I号滑轮、第三组I号滑轮、第四组I号滑轮轴线与第一组2号滑轮、第二组2号滑轮、第三组2号滑轮、第四组2号滑轮轴线具有高度差以保证钢丝绳能同时与滑轮的绳槽直径相切。
[0008] 四个所述动滑轮组对称布置在所述吊具上架四边,四个所述滑轮组的第一动滑轮组由第一组I号动滑轮和第一组2号动滑轮组成,第二动滑轮组由第二组I号动滑轮和第二组2号动滑轮组成,第三动滑轮组由第三组I号动滑轮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组成,第四动滑轮组由第四组I号动滑轮和第四组2号动滑轮组成,所述第一组I号动滑轮和第一组2号动滑轮与所述第二组I号动滑轮和第二组2号动滑轮轴线共线且平行于小车运行方向,所述第三组I号动滑轮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与第四组I号动滑轮和所述第四组2号动滑轮轴线共线且平行于大车运行方向。[0009] 两个所述平衡臂的第一平衡臂、第二平衡臂对称于所述双联卷筒中心线、布置在小车架上,所述第一平衡臂位于所述第一组I号动滑轮和第一组2号动滑轮正上方,所述第二平衡臂位于所述第二组I号动滑轮和第二组2号动滑轮正上方,所述第一双联卷筒位于第三组I号动滑轮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正上方,所述第二双联卷筒位于所述第四组I号动滑轮和所述第四组2号动滑轮正上方。
[0010] 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一根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双联卷筒上,另一端从第一双联卷筒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三组I号动滑轮,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一组2号滑轮、第一组I号滑轮,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一组2号动滑轮,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一平衡臂联接。
[0011] 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二根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双联卷筒上,另一端从第一双联卷筒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三组2号动滑轮,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二组2号滑轮、第二组I号滑轮,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二组2号动滑轮,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二平衡臂联接。
[0012] 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四根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双联卷筒上,另一端从第二双联卷筒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四组I号动滑轮,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四组2号滑轮、第四组I号滑轮,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一组I号动滑轮,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一平衡臂联接。
[0013] 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三根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双联卷筒上,另一端从第二双联卷筒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四组2号动滑轮,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三组2号滑轮、第三组I号滑轮,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二组I号动滑轮,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二平衡臂联接。
[001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设置了两个双联卷筒、四组导向滑轮组、两个平衡臂、四个动滑轮组、四根钢丝绳和一个吊具上架,两个双联卷筒、两个平衡臂通过四根钢丝绳和导向滑轮组、动滑轮组联接在一起;四根钢丝绳,每根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对应的双联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动滑轮组、导向滑轮组、动滑轮组后与平衡臂相联。因此,在起重机小车架与吊具上架之间的空间,形成了两组两两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四个三角形的下顶点对称布置在吊具上架的四边中点位置,四个三角形各自所在的平面与大车运行方向及小车运行方向的夹角为直角。当吊具上升或者下降时,四个倒三角形始终保持为等腰三角形。在大车运行及小车运行时,四个三角形均保持稳定状态,运动产生的摇摆力由钢丝绳产生反向拉力抵消。由于设置了四组动滑轮组,可实现4倍的钢丝绳倍率,钢丝绳缠绕相对简单,起升机构减速器输出扭矩小。因此,吊具上架稳定,防摆能力强。本实用新型用于运行速度很高的起重机,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减摆效果好的优点,同时可以实现吊具的平衡、倾转功能。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0017] 如图1所示,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由两个双联卷筒、四组导向滑轮组、两个平衡臂、四个动滑轮组、吊具上架和四根钢丝绳组成,两个所述双联卷筒、两个所述平衡臂通过四根所述钢丝绳和所述导向滑轮组、四个所述动滑轮组联接在一起;四根所述钢丝绳,每根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对应的双联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动滑轮组、导向滑轮组、动滑轮组后与平衡臂相联。
[0018] 两个所述双联卷筒的第一双联卷筒11和第二双联卷筒12的轴线共线(两个双联卷筒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9] 四组所述导向滑轮组的第一导向滑轮组由第一组I号滑轮211和第一组2号滑轮212组成,第二导向滑轮组由第二组I号滑轮221和第二组2号滑轮222组成,第三导向滑轮组由第三组I号滑轮231和第三组2号滑轮232组成,第四导向滑轮组由第四组I号滑轮241和第四组2号滑轮242组成,所述第一组I号滑轮211、第二组I号滑轮221、第三组
I号滑轮231、第四组I号滑轮241轴线共面且垂直于卷筒轴线,所述第一组I号滑轮211、第二组I号滑轮221轴线共线,所述第三组I号滑轮231、第四组I号滑轮241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组2号滑轮212、第二组2号滑轮222、第三组2号滑轮232、第四组2号滑轮242轴线共面且平行于卷筒轴线,第一组2号滑轮212、第四组2号滑轮242轴线共线,第二组2号滑轮222、第三组2号滑轮232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组I号滑轮211、第二组I号滑轮221、第三组I号滑轮231、第四组I号滑轮241轴线与第一组2号滑轮212、第二组2号滑轮222、第三组2号滑轮232、第四组2号滑轮242轴线具有高度差以保证钢丝绳能同时与滑轮的绳槽直径相切。
[0020] 四个所述动滑轮组对称布置在所述吊具上架6四边,四个所述滑轮组的第一动滑轮组由第一组I号动滑轮411和第一组2号动滑轮412组成,第二动滑轮组由第二组I号动滑轮421和第二组2号动滑轮422组成,第三动滑轮组由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组成,第四动滑轮组由第四组I号动滑轮441和第四组2号动滑轮442组成,所述第一组I号动滑轮411和第一组2号动滑轮412与所述第二组I号动滑轮421和第二组2号动滑轮422轴线共线且平行于小车运行方向,所述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与第四组I号动滑轮441和所述第四组2号动滑轮442轴线共线且平行于大车运行方向。
[0021] 两个所述平衡臂的第一平衡臂31、第二平衡臂32对称于所述双联卷筒中心线、布置在小车架上,所述第一平衡臂31位于所述第一组I号动滑轮411和第一组2号动滑轮412正上方,所述第二平衡臂32位于所述第二组I号动滑轮421和第二组2号动滑轮422正上方,所述第一双联卷筒11位于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正上方,所述第二双联卷筒12位于所述第四组I号动滑轮441和所述第四组2号动滑轮442正上方。
[0022] 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一根钢丝绳5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双联卷筒11上,另一端从第一双联卷筒11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一组2号滑轮212、第一组I号滑轮211,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一组2号动滑轮412,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一平衡臂31联接。
[0023] 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二根钢丝绳5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双联卷筒11上,另一端从第一双联卷筒11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二组2号滑轮222、第二组I号滑轮221,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二组2号动滑轮422,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二平衡臂32联接。
[0024] 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四根钢丝绳5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双联卷筒12上,另一端从第二双联卷筒12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四组I号动滑轮441,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四组2号滑轮242、第四组I号滑轮241,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一组I号动滑轮411,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一平衡臂31联接。
[0025] 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三根钢丝绳5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双联卷筒12上,另一端从第二双联卷筒12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四组2号动滑轮442,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三组2号滑轮232、第三组I号滑轮231,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二组
I号动滑轮421,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二平衡臂32联接。
[0026] 减摆功能的实现:
[0027] 上述四组钢丝绳通过上述缠绕方式,使得在起重机小车架与吊架上架6之间的空间形成了两组两两全等的三角形,四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四个三角形的下顶点对称布置在吊具上架6的四边中点位置,四个三角形各自所在的平面与大车运行方向及小车运行方向的夹角为直角。当吊具上升或者下降时,四个倒三角形始终保持为等腰三角形。在大车运行及小车运行时,四个三角形均保持稳定状态,运动产生的摇摆力由钢丝绳产生反向拉力抵消。
[0028] 倾转功能的实现:
[0029] 正常状态下,吊具上架6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当吊具需要向一侧倾斜时,可以通过两个双联卷筒放出或缠绕钢丝绳一改变钢丝绳的长度来实现。
[0030] 方式1:第二双联卷筒12保持静止,第一双联卷筒11转动放出缠绕在其上的钢丝绳51、52,在第一双联卷筒11与吊具上架6之间的钢丝绳51、52变长。从而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向下倾斜。
[0031] 方式2 :第一双联卷筒11保持静止,第二双联卷筒12转动缠绕回放出的钢丝绳53、54,在第二双联卷筒12与吊具上架6之间的钢丝绳53、54变短。从而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向下倾斜。
[0032] 方式3 :第一双联卷筒11转动放出缠绕在其上的钢丝绳51、52,在第一双联卷筒
11与吊具上架6之间的钢丝绳51、52变长,第二双联卷筒12转动缠绕回放出的钢丝绳53、54,在第二双联卷筒12与吊具上架6之间的钢丝绳53、54变短。从而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向下倾斜。
[0033] 吊具平衡功能的实现:
[0034] 通过第一平衡臂31、第二平衡臂32调节钢丝绳长度,使整个吊具上架6保持水平。
Claims (9)
1.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机构由两个双联卷筒、四组导向滑轮组、两个平衡臂、四个动滑轮组、吊具上架和四根钢丝绳组成,两个所述双联卷筒、两个所述平衡臂通过四根所述钢丝绳和所述导向滑轮组、四个所述动滑轮组联接在一起;四根所述钢丝绳,每根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对应的双联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动滑轮组、导向滑轮组、动滑轮组后与平衡臂相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双联卷筒的第一双联卷筒(11)和第二双联卷筒(12)的轴线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导向滑轮组的第一导向滑轮组由第一组I号滑轮(211)和第一组2号滑轮(212)组成,第二导向滑轮组由第二组I号滑轮(221)和第二组2号滑轮(222)组成,第三导向滑轮组由第三组I号滑轮(231)和第三组2号滑轮(232)组成,第四导向滑轮组由第四组I号滑轮(241)和第四组2号滑轮(242)组成,所述第一组I号滑轮(211)、第二组I号滑轮(221)、第三组I号滑轮(231)、第四组I号滑轮(241)轴线共面且垂直于卷筒轴线,所述第一组I号滑轮(211)、第二组I号滑轮(221)轴线共线,所述第三组I号滑轮(231)、第四组I号滑轮(241)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组2号滑轮(212)、第二组2号滑轮(222)、第三组2号滑轮(232)、第四组2号滑轮(242)轴线共面且平行于卷筒轴线,第一组2号滑轮(212)、第四组2号滑轮(242)轴线共线,第二组2号滑轮(222)、第三组2号滑轮(232)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组I号滑轮(211)、第二组I号滑轮(221)、第三组I号滑轮(231)、第四组I号滑轮(241)轴线与第一组2号滑轮(212)、第二组2号滑轮(222)、第三组2号滑轮(232)、第四组2号滑轮(242)轴线具有高度差以保证钢丝绳能同时与滑轮的绳槽直径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动滑轮组对称布置在所述吊具上架(6)四边,四个所述滑轮组的第一动滑轮组由第一组I号动滑轮(411)和第一组2号动滑轮(412)组成,第二动滑轮组由第二组I号动滑轮(421)和第二组2号动滑轮(422)组成,第三动滑轮组由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组成,第四动滑轮组由第四组I号动滑轮(441)和第四组2号动滑轮(442)组成,所述第一组I号动滑轮(411)和第一组2号动滑轮(412)与所述第二组I号动滑轮(421)和第二组2号动滑轮(422)轴线共线且平行于小车运行方向,所述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与第四组I号动滑轮(441)和所述第四组2号动滑轮(442)轴线共线且平行于大车运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平衡臂的第一平衡臂(31)、第二平衡臂(32)对称于所述双联卷筒中心线、布置在小车架上,所述第一平衡臂(31)位于所述第一组I号动滑轮(411)和第一组2号动滑轮(412)正上方,所述第二平衡臂(32)位于所述第二组I号动滑轮(421)和第二组2号动滑轮(422)正上方,所述第一双联卷筒(11)位于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和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正上方,所述第二双联卷筒(12)位于所述第四组I号动滑轮(441)和第四组2号动滑轮(442)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一根钢丝绳(5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双联卷筒(11)上,另一端从第一双联卷筒(11)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三组I号动滑轮(431),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一组2号滑轮(212)、第一组I号滑轮(211),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一组2号动滑轮(412),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一平衡臂(31)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二根钢丝绳(5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双联卷筒(11)上,另一端从第一双联卷筒(11)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三组2号动滑轮(432),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二组2号滑轮(222)、第二组I号滑轮(221),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二组2号动滑轮(422),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二平衡臂(32)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四根钢丝绳(5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双联卷筒(12)上,另一端从第二双联卷筒(12)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四组I号动滑轮(441),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四组2号滑轮(242)、第四组I号滑轮(241),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一组I号动滑轮(411),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一平衡臂(31)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起重机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三根钢丝绳(5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双联卷筒(12)上,另一端从第二双联卷筒(12)绕出,首先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四组2号动滑轮(442),然后依次绕过所述导向滑轮组第三组2号滑轮(232)、第三组I号滑轮(231),再向下绕过所述动滑轮组第二组I号动滑轮(421),之后向上与所述第二平衡臂(32)联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15615 CN202848895U (zh) | 2012-06-21 | 2012-06-21 |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15615 CN202848895U (zh) | 2012-06-21 | 2012-06-21 |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48895U true CN202848895U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7980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15615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48895U (zh) | 2012-06-21 | 2012-06-21 |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48895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03434A (zh) * | 2014-02-13 | 2014-05-21 | 山东大汉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塔式起重机可联动双起升机构及调速方法 |
CN104340865A (zh) * | 2014-10-21 | 2015-02-11 |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起重机及其起升运行机构 |
CN105174097A (zh) * | 2015-08-25 | 2015-12-23 |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双矩形钢丝绳下导绳缠绕系统的核电站起重小车 |
CN105398954A (zh) * | 2015-11-26 | 2016-03-16 |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和集装箱起重机 |
CN106081928A (zh) * | 2016-04-07 | 2016-11-09 | 江苏鼎盛重工有限公司 | 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吊具倾转控制方法 |
CN110407107A (zh) * | 2019-06-25 | 2019-11-05 | 上海海事大学 | 一种全向精准调运起重机 |
-
2012
- 2012-06-21 CN CN 201220315615 patent/CN2028488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03434A (zh) * | 2014-02-13 | 2014-05-21 | 山东大汉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塔式起重机可联动双起升机构及调速方法 |
CN103803434B (zh) * | 2014-02-13 | 2016-01-20 | 山东大汉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塔式起重机可联动双起升机构及调速方法 |
CN104340865A (zh) * | 2014-10-21 | 2015-02-11 |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起重机及其起升运行机构 |
CN105174097A (zh) * | 2015-08-25 | 2015-12-23 |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双矩形钢丝绳下导绳缠绕系统的核电站起重小车 |
CN105174097B (zh) * | 2015-08-25 | 2017-06-16 |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双矩形钢丝绳下导绳缠绕系统的核电站起重小车 |
CN105398954A (zh) * | 2015-11-26 | 2016-03-16 |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和集装箱起重机 |
CN105398954B (zh) * | 2015-11-26 | 2018-06-05 |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和集装箱起重机 |
CN106081928A (zh) * | 2016-04-07 | 2016-11-09 | 江苏鼎盛重工有限公司 | 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吊具倾转控制方法 |
CN110407107A (zh) * | 2019-06-25 | 2019-11-05 | 上海海事大学 | 一种全向精准调运起重机 |
CN110407107B (zh) * | 2019-06-25 | 2020-07-24 | 上海海事大学 | 一种全向精准调运起重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48895U (zh) |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 |
CN103964316B (zh) | 多功能多用途门座式起重机 | |
CN103058056B (zh) | 一种使用集装箱提升机构的八绳起升三点平衡的均衡方法 | |
CN202643182U (zh) | 一种单臂架门座起重机的钢丝绳补偿系统 | |
CN205151582U (zh) | 新型齿条变幅单臂架多用途固定起重机 | |
CN206645749U (zh) | 电动葫芦式多层缠绕卷扬机 | |
CN201183725Y (zh) | 起重机钢丝绳缠绕系统 | |
CN102381627B (zh) | 一种起升机构 | |
CN204802875U (zh) | 一种配重防摇装置 | |
CN103640959A (zh) | 桥式双梁电磁起重机的防晃动绕绳装置及绕绳方法 | |
CN203889948U (zh) | 多功能多用途门座式起重机 | |
CN201746270U (zh) |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 |
CN203767902U (zh) | 斜拉桥钢箱梁合拢块的抬吊吊机结构 | |
CN203558395U (zh) | 堆垛机载货台的起升机构 | |
CN202897905U (zh) | 悬挂式启闭机 | |
CN211444755U (zh) |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 |
CN203451136U (zh) | 一种起重机 | |
CN204057812U (zh) | 双联双卷筒绕绳系统 | |
CN204454368U (zh) | 一种吊装设备 | |
CN201614236U (zh) | 摆轮式八绳交叉防摇装置 | |
CN204162326U (zh) | 港口移动式起重机的组合式变幅补偿系统 | |
CN204079279U (zh) | 一种工程用龙门起重机起升装置 | |
CN204057804U (zh) | 一种电磁制动减速的单机双吊点电动葫芦 | |
CN203865885U (zh) | 动臂塔式起重机 | |
CN201447316U (zh) | 一种电磁起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