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5766U -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5766U
CN211895766U CN201921855841.5U CN201921855841U CN211895766U CN 211895766 U CN211895766 U CN 211895766U CN 201921855841 U CN201921855841 U CN 201921855841U CN 211895766 U CN211895766 U CN 211895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pe
balance
lifting
steel wire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558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树旺
肖强
赵迎九
郑雪峰
王悦民
童民慧
高翔
白建明
赵胜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558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5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5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5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电机、减速箱和起升卷筒顺次传动连接,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上,起升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起升改向滑轮后延伸向小车滑轮组,起升改向滑轮固定设置在岸桥大梁的一端。平衡重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上,另一端绕过平衡动滑轮组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且平衡重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平衡动滑轮组固定设于平衡重上方,平衡重在平衡重钢丝绳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岸桥工作效率的情况下,节省了岸桥25%的能耗,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缠绕系统布置简单,能够节省钢丝绳用量和维护成本,避免了起升卷筒过长,导致强度下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港口航运是国际物流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承担着国际大宗物流70%以上的运输任务。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范围内的商业活动日益增多,港口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也逐年增大,为适应越来越大的装卸压力,港口码头的运营成本也日趋增高,其中设备能耗成本占比较大。
岸桥是一种设置在港口码头的大型装卸设备,承担了港口码头绝大部分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工作,是港口码头主要的耗能设备之一。岸桥的作为港口码头的关键长些设备,对港口码头集装箱装卸的效率和能耗影响较大,降低岸桥的能耗是未来岸桥发展的趋势。
部分港口码头通过减少用电设备、降低岸桥运行参数的方法降低岸桥的能耗,这种方式会影响岸桥的正常使用和工作效率,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运输压力,反而会降低港口码头的装卸效率,影响港口码头的装卸量和运营收益。目前,还有一种利用平衡重的节能系统,通过钢丝绳直接将平衡重和集装箱连接在一起,在平衡重上下运动时抵消一部分重量,实现节能。这种节能系统的钢丝绳布置方式难度较大,有可能会影响岸桥吊具上其他的钢丝绳,不利于设备稳定。因此亟需研究开发新的岸桥节能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利用平衡重在不影响岸桥的工作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岸桥的能耗,同时,平衡重的钢丝绳缠绕方式简单可靠,与岸桥中其他的钢丝绳互不干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电机、减速箱、起升卷筒、起升钢丝绳、平衡重钢丝绳、平衡动滑轮组、平衡重、起升改向滑轮和小车滑轮组,所述电机、减速箱和起升卷筒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上,起升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起升改向滑轮后延伸向小车滑轮组,所述起升改向滑轮固定设置在岸桥大梁的一端。电机为起升卷筒提供动力,起升卷筒转动,带动起升钢丝绳运动,电机、减速箱和起升卷筒组成起升机构,实现岸桥吊具以及集装箱的上升和下降。
所述平衡重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上,平衡重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平衡动滑轮组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且平衡重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所述平衡动滑轮组固定设于平衡重上方,所述平衡重在平衡重钢丝绳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平衡重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相反,起升卷筒转动时,起升钢丝绳和平衡重钢丝绳分别放线或收线,两者完全相反。起升钢丝绳收线时,岸桥吊具上升,同时,平衡重钢丝绳放线,平衡重下降;起升钢丝绳放线时,岸桥吊具下降,同时,平衡重钢丝绳收线,平衡重上升。
前述的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中还包括平衡定滑轮组,所述平衡定滑轮组固定设于岸桥结构上,且位于平衡动滑轮组的上方,所述平衡重钢丝绳由起升卷筒引出,绕过平衡定滑轮组后延伸向平衡动滑轮组。平衡定滑轮组与平衡动滑轮组配合,能够改变平衡重上下移动距离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平衡改向滑轮,所述平衡改向滑轮固定设于岸桥结构上,且位于起升卷筒与平衡定滑轮组之间,平衡重钢丝绳由起升卷筒引出,绕过平衡改向滑轮后延伸向平衡定滑轮组。改向滑轮可以引导平衡重钢丝绳的延伸方向,便于调整平衡重钢丝绳和起升卷筒的位置,同时,改向滑轮也能够调节各部件的受力方向,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平衡动滑轮组包括若干轴线平行布置的动滑轮,且所述动滑轮的轴线方向与岸桥大梁的方向平行。所述平衡定滑轮组中定滑轮的数量与平衡动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数量相等,且平衡定滑轮组中定滑轮的轴线与平衡动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轴线平行。所述平衡重钢丝绳由起升卷筒上引出后,顺次反复绕过平衡定滑轮组中的定滑轮和平衡动滑轮组中的动滑轮后固定与岸桥结构上。
以远离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外侧,靠近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设定平衡重钢丝绳的缠绕方向。本实用新型平衡动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数量可以是四个,分别是顺次同轴布置的第一平衡动滑轮、第二平衡动滑轮、第三平衡动滑轮和第四平衡动滑轮,平衡定滑轮组中定滑轮的数量同样是四个,分别是顺次同轴布置第一平衡定滑轮、第二平衡定滑轮、第三平衡定滑轮和第四平衡定滑轮。所述平衡重钢丝绳由起升卷筒上引出,从上方绕过第一平衡定滑轮后向下延伸,然后顺次从外侧绕过第一平衡动滑轮、第二平衡定滑轮、第二平衡动滑轮、第三平衡定滑轮、第三平衡动滑轮、第四平衡定滑轮和第四平衡动滑轮后向上延伸固定于岸桥结构上。以这种方式布置平衡动滑轮组和平衡定滑轮组,可以降低每一段平衡重钢丝绳上的拉力,有利于结构稳定,同时,平衡重钢丝绳的运动距离增大,在起升卷筒转动的角度不变时,平衡重的移动距离小于岸桥吊具的移动距离,同样能够提高安全性。
前述的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中平衡重通过平衡重钢丝绳作用在起升卷筒上的扭矩与岸桥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共同作用在起升卷筒上的扭矩大小相等。由于平衡重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所以平衡重通过平衡重钢丝绳作用在起升卷筒上的扭矩与岸桥吊具和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共同作用在起升卷筒上的扭矩方向相反,互相抵消,即可实现节能降耗。
本实用新型中的平衡重设于岸桥门腿立柱内部,所述平衡定滑轮组固定设于岸桥门腿立柱的顶部。平衡重位于封闭空间内,能够防止港口横风等外部因素对平衡重的影响,降低安全隐患,平衡重定滑轮组设置在岸桥门腿立柱顶部,有利于平衡重钢丝绳缠绕。
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防止岸桥结构一侧过重,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机、起升卷筒和起升钢丝绳均设有两个,分别布置于减速箱的两侧,所述的平衡重钢丝绳、平衡动滑轮组、平衡重、平衡定滑轮组和平衡改向滑轮均设有两个,且均对称布置于岸桥大梁轴线的两侧,实现岸桥大梁两侧受力平衡。
相同材料的情况下,起升卷筒的长度越大,起升卷筒的强度越低。本实用新型中起升钢丝绳和平衡重钢丝绳均缠绕在起升卷筒上,为降低起升卷筒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平衡重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范围与起升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范围重合。由于平衡重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相反,两者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范围重合也不会互相干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在不影响岸桥工作效率的情况下,节省了岸桥25%的能耗,同时,本实用新型平衡重钢丝绳的缠绕系统布置简单有效,能够节省钢丝绳用量和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起升卷筒过长,导致强度下降,并且,本实用新型利用滑轮组调节平衡重的升降范围,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侧布置平衡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侧布置平衡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平衡定滑轮组和平衡动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起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电机,2-减速箱,3-起升卷筒,4-起升钢丝绳,5-平衡重钢丝绳, 6-平衡动滑轮组,7-平衡重,8-起升改向滑轮,9-小车滑轮组,10-平衡定滑轮组,11-平衡改向滑轮,12-第一平衡动滑轮,13-第二平衡动滑轮,14-第三平衡动滑轮,15-第四平衡动滑轮,16-第一平衡定滑轮,17-第二平衡定滑轮,18-第三平衡定滑轮,19-第四平衡定滑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电机1、减速箱2、起升卷筒3、起升钢丝绳4、平衡重钢丝绳5、平衡动滑轮组6、平衡重7、起升改向滑轮8和小车滑轮组9。
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4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起升钢丝绳4的另一端绕过起升改向滑轮8后延伸向小车滑轮组9,所述起升改向滑轮8固定设置在岸桥大梁的一端。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 组成起升机构,用于实现岸桥吊具和集装箱的上升和下降。由电机1提供动力,起升卷筒3 转动,带动起升钢丝绳4绕起升卷筒3运动,起升钢丝绳4最终延伸向小车滑轮组,带动岸桥吊具上下运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平衡重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平衡重钢丝绳5 的另一端绕过平衡动滑轮组6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且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当起升卷筒3转动时,起升钢丝绳4和平衡重钢丝绳5分别放线或收线,两者完全相反。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固定设于平衡重 7上方,所述平衡重7在平衡重钢丝绳5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起升卷筒3转动,当起升钢丝绳4收线时,岸桥吊具上升,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放线,平衡重7下降;当起升钢丝绳 4放线时,岸桥吊具下降,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收线,平衡重7上升。
本实施例利用平衡重7和平衡重钢丝绳5对起升卷筒3产生一个扭矩,同时,由于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岸桥吊具及集装箱对起升卷筒3产生的扭矩与平衡重7对起升卷筒3产生一个扭矩方向相反,平衡重7上下运动,能够抵消一部分吊取集装箱的能耗,实现节能降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电机1、减速箱2、起升卷筒3、起升钢丝绳4、平衡重钢丝绳5、平衡动滑轮组6、平衡重7、起升改向滑轮8和小车滑轮组9。
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4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起升钢丝绳4的另一端绕过起升改向滑轮8后延伸向小车滑轮组9,所述起升改向滑轮8固定设置在岸桥大梁的一端。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 组成起升机构,用于实现岸桥吊具和集装箱的上升和下降。由电机1提供动力,起升卷筒3 转动,带动起升钢丝绳4绕起升卷筒3运动,起升钢丝绳4最终延伸向小车滑轮组,带动岸桥吊具上下运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平衡重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平衡重钢丝绳5 的另一端绕过平衡动滑轮组6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且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当起升卷筒3转动时,起升钢丝绳4和平衡重钢丝绳5分别放线或收线,两者完全相反。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固定设于平衡重 7上方,所述平衡重7在平衡重钢丝绳5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起升卷筒3转动,当起升钢丝绳4收线时,岸桥吊具上升,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放线,平衡重7下降;当起升钢丝绳 4放线时,岸桥吊具下降,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收线,平衡重7上升。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平衡定滑轮组10,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固定设于岸桥结构上,且位于平衡动滑轮组6的上方,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引出,绕过平衡定滑轮组10后延伸向平衡动滑轮组6。
如图3所示,以远离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外侧,靠近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设定平衡重钢丝绳5的缠绕方向;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包括顺次同轴布置的第一平衡动滑轮12、第二平衡动滑轮13、第三平衡动滑轮14和第四平衡动滑轮15,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包括顺次同轴布置第一平衡定滑轮16、第二平衡定滑轮17、第三平衡定滑轮18和第四平衡定滑轮19;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上引出,从上方绕过第一平衡定滑轮16后向下延伸,然后顺次从外侧绕过第一平衡动滑轮12、第二平衡定滑轮17、第二平衡动滑轮13、第三平衡定滑轮18、第三平衡动滑轮14、第四平衡定滑轮19和第四平衡动滑轮15后向上延伸固定于岸桥结构上。
平衡定滑轮组10和平衡动滑轮组6互相配合,能够改变平衡重7上下活动的范围,以这种方式布置平衡动滑轮组6和平衡定滑轮组10,可以降低每一段平衡重钢丝绳5上的拉力,有利于结构稳定,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的运动距离增大,在起升卷筒3转动的角度不变时,平衡重7的移动距离小于岸桥吊具的移动距离,本实施例中平衡重7移动的距离为岸桥吊具移动距离的1/8,有利于平衡重7的布置。
本实施例利用平衡重7实现节能降耗,并且通过设置平衡定滑轮组10和平衡动滑轮组6 调节平衡重7的移动距离,平衡重7仅需移动较小的距离即可,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电机1、减速箱2、起升卷筒3、起升钢丝绳4、平衡重钢丝绳5、平衡动滑轮组6、平衡重7、起升改向滑轮8和小车滑轮组9。
如图1或图4所示,所述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4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起升钢丝绳4的另一端绕过起升改向滑轮8后延伸向小车滑轮组9,所述起升改向滑轮8固定设置在岸桥大梁的一端。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 组成起升机构,用于实现岸桥吊具和集装箱的上升和下降。由电机1提供动力,起升卷筒3 转动,带动起升钢丝绳4绕起升卷筒3运动,起升钢丝绳4最终延伸向小车滑轮组,带动岸桥吊具上下运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平衡重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平衡重钢丝绳5 的另一端绕过平衡动滑轮组6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且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当起升卷筒3转动时,起升钢丝绳4和平衡重钢丝绳5分别放线或收线,两者完全相反。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固定设于平衡重 7上方,所述平衡重7在平衡重钢丝绳5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起升卷筒3转动,当起升钢丝绳4收线时,岸桥吊具上升,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放线,平衡重7下降;当起升钢丝绳 4放线时,岸桥吊具下降,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收线,平衡重7上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平衡定滑轮组10,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固定设于岸桥结构上,且位于平衡动滑轮组6的上方,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引出,绕过平衡定滑轮组10后延伸向平衡动滑轮组6。
如图3所示,以远离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外侧,靠近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设定平衡重钢丝绳5的缠绕方向;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包括顺次同轴布置的第一平衡动滑轮12、第二平衡动滑轮13、第三平衡动滑轮14和第四平衡动滑轮15,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包括顺次同轴布置第一平衡定滑轮16、第二平衡定滑轮17、第三平衡定滑轮18和第四平衡定滑轮19;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上引出,从上方绕过第一平衡定滑轮16后向下延伸,然后顺次从外侧绕过第一平衡动滑轮12、第二平衡定滑轮17、第二平衡动滑轮13、第三平衡定滑轮18、第三平衡动滑轮14、第四平衡定滑轮19和第四平衡动滑轮15后向上延伸固定于岸桥结构上。
平衡定滑轮组10和平衡动滑轮组6互相配合,能够改变平衡重7上下活动的范围,以这种方式布置平衡动滑轮组6和平衡定滑轮组10,可以降低每一段平衡重钢丝绳5上的拉力,有利于结构稳定,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的运动距离增大,在起升卷筒3转动的角度不变时,平衡重7的移动距离小于岸桥吊具的移动距离,本实施例中平衡重7移动的距离为岸桥吊具移动距离的1/8,有利于平衡重7的布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平衡改向滑轮11,所述平衡改向滑轮11固定设于岸桥结构上,且位于起升卷筒3与平衡定滑轮组10之间,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引出,绕过平衡改向滑轮11后延伸向平衡定滑轮组10。平衡改向滑轮11可以引导平衡重钢丝绳5的延伸方向,便于调整平衡重钢丝绳5和起升卷筒3的位置,同时,平衡改向滑轮11也能够调节各部件的受力方向,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设置在岸桥大梁上方的机房内,便于维护检修。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衡重7通过平衡重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与岸桥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4共同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大小相等。由于本实施例中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所以平衡重7通过平衡重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与岸桥吊具和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4共同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方向相反,互相抵消,即可实现节能降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电机1、减速箱2、起升卷筒3、起升钢丝绳4、平衡重钢丝绳5、平衡动滑轮组6、平衡重7、起升改向滑轮8和小车滑轮组9。
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4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起升钢丝绳4的另一端绕过起升改向滑轮8后延伸向小车滑轮组9,所述起升改向滑轮8固定设置在岸桥大梁的一端。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 组成起升机构,用于实现岸桥吊具和集装箱的上升和下降。由电机1提供动力,起升卷筒3 转动,带动起升钢丝绳4绕起升卷筒3运动,起升钢丝绳4最终延伸向小车滑轮组,带动岸桥吊具上下运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平衡重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平衡重钢丝绳5 的另一端绕过平衡动滑轮组6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且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当起升卷筒3转动时,起升钢丝绳4和平衡重钢丝绳5分别放线或收线,两者完全相反。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固定设于平衡重 7上方,所述平衡重7在平衡重钢丝绳5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起升卷筒3转动,当起升钢丝绳4收线时,岸桥吊具上升,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放线,平衡重7下降;当起升钢丝绳 4放线时,岸桥吊具下降,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收线,平衡重7上升。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平衡定滑轮组10,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固定设于岸桥结构上,且位于平衡动滑轮组6的上方,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引出,绕过平衡定滑轮组10后延伸向平衡动滑轮组6。
如图3所示,以远离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外侧,靠近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设定平衡重钢丝绳5的缠绕方向;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包括顺次同轴布置的第一平衡动滑轮12、第二平衡动滑轮13、第三平衡动滑轮14和第四平衡动滑轮15,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包括顺次同轴布置第一平衡定滑轮16、第二平衡定滑轮17、第三平衡定滑轮18和第四平衡定滑轮19;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上引出,从上方绕过第一平衡定滑轮16后向下延伸,然后顺次从外侧绕过第一平衡动滑轮12、第二平衡定滑轮17、第二平衡动滑轮13、第三平衡定滑轮18、第三平衡动滑轮14、第四平衡定滑轮19和第四平衡动滑轮15后向上延伸固定于岸桥结构上。
平衡定滑轮组10和平衡动滑轮组6互相配合,能够改变平衡重7上下活动的范围,以这种方式布置平衡动滑轮组6和平衡定滑轮组10,可以降低每一段平衡重钢丝绳5上的拉力,有利于结构稳定,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的运动距离增大,在起升卷筒3转动的角度不变时,平衡重7的移动距离小于岸桥吊具的移动距离,本实施例中平衡重7移动的距离为岸桥吊具移动距离的1/8,有利于平衡重7的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衡重7通过平衡重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与岸桥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4共同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大小相等。由于本实施例中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所以平衡重7通过平衡重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与岸桥吊具和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4共同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方向相反,互相抵消,即可实现节能降耗。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平衡重7设于岸桥门腿立柱内部,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 固定设于岸桥门腿立柱的顶部。平衡重7位于封闭空间内,能够防止港口横风等外部因素对平衡重的影响,降低安全隐患,平衡重定滑轮组10设置在岸桥门腿立柱顶部,有利于平衡重钢丝绳5缠绕,同时还能够防止外界环境锈蚀,影响传动。
为防止起升卷筒3的长度过大,导致起升卷筒3强度过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范围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范围重合。由于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两者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范围重合也不会互相干扰。这种设计无需使用长度较大的起升卷筒3,解决了起升卷筒长度3过大,强度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电机1、减速箱2、起升卷筒3、起升钢丝绳4、平衡重钢丝绳5、平衡动滑轮组6、平衡重7、起升改向滑轮8和小车滑轮组9。
如图1或图4所示,所述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4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起升钢丝绳4的另一端绕过起升改向滑轮8后延伸向小车滑轮组9,所述起升改向滑轮8固定设置在岸桥大梁的一端。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 组成起升机构,用于实现岸桥吊具和集装箱的上升和下降。由电机1提供动力,起升卷筒3 转动,带动起升钢丝绳4绕起升卷筒3运动,起升钢丝绳4最终延伸向小车滑轮组,带动岸桥吊具上下运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平衡重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平衡重钢丝绳5 的另一端绕过平衡动滑轮组6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且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当起升卷筒3转动时,起升钢丝绳4和平衡重钢丝绳5分别放线或收线,两者完全相反。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固定设于平衡重 7上方,所述平衡重7在平衡重钢丝绳5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起升卷筒3转动,当起升钢丝绳4收线时,岸桥吊具上升,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放线,平衡重7下降;当起升钢丝绳 4放线时,岸桥吊具下降,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收线,平衡重7上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平衡定滑轮组10,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固定设于岸桥结构上,且位于平衡动滑轮组6的上方,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引出,绕过平衡定滑轮组10后延伸向平衡动滑轮组6。
如图3所示,以远离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外侧,靠近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设定平衡重钢丝绳5的缠绕方向;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包括顺次同轴布置的第一平衡动滑轮12、第二平衡动滑轮13、第三平衡动滑轮14和第四平衡动滑轮15,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包括顺次同轴布置第一平衡定滑轮16、第二平衡定滑轮17、第三平衡定滑轮18和第四平衡定滑轮19;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上引出,从上方绕过第一平衡定滑轮16后向下延伸,然后顺次从外侧绕过第一平衡动滑轮12、第二平衡定滑轮17、第二平衡动滑轮13、第三平衡定滑轮18、第三平衡动滑轮14、第四平衡定滑轮19和第四平衡动滑轮15后向上延伸固定于岸桥结构上。
平衡定滑轮组10和平衡动滑轮组6互相配合,能够改变平衡重7上下活动的范围,以这种方式布置平衡动滑轮组6和平衡定滑轮组10,可以降低每一段平衡重钢丝绳5上的拉力,有利于结构稳定,同时,平衡重钢丝绳5的运动距离增大,在起升卷筒3转动的角度不变时,平衡重7的移动距离小于岸桥吊具的移动距离,本实施例中平衡重7移动的距离为岸桥吊具移动距离的1/8,有利于平衡重7的布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平衡改向滑轮11,所述平衡改向滑轮11固定设于岸桥结构上,且位于起升卷筒3与平衡定滑轮组10之间,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引出,绕过平衡改向滑轮11后延伸向平衡定滑轮组10。平衡改向滑轮11可以引导平衡重钢丝绳5的延伸方向,便于调整平衡重钢丝绳5和起升卷筒3的位置,同时,平衡改向滑轮11也能够调节各部件的受力方向,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设置在岸桥大梁上方的机房内,便于维护检修。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衡重7通过平衡重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与岸桥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4共同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大小相等。由于本实施例中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所以平衡重7通过平衡重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与岸桥吊具和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4共同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方向相反,互相抵消,即可实现节能降耗。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平衡重7设于岸桥门腿立柱内部,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 固定设于岸桥门腿立柱的顶部。平衡重7位于封闭空间内,能够防止港口横风等外部因素对平衡重的影响,降低安全隐患,平衡重定滑轮组10设置在岸桥门腿立柱顶部,有利于平衡重钢丝绳5缠绕,同时还能够防止外界环境锈蚀,影响传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1、起升卷筒3和起升钢丝绳4均设有两个,分别布置于减速箱2的两侧;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平衡动滑轮组6、平衡重7、平衡定滑轮组 10和平衡改向滑轮11均设有两个,且均对称布置于岸桥大梁轴线的两侧。这种设计能够提高本实施例的稳定性,防止岸桥结构一侧过重,实现岸桥大梁的受力平衡。
为防止起升卷筒3的长度过大,导致起升卷筒3强度过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范围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范围重合。由于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两者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范围重合也不会互相干扰。这种设计无需使用长度较大的起升卷筒3,解决了起升卷筒长度3过大,强度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利用平衡重7通过平衡重钢丝绳5作用于起升卷筒 3的撒行的扭矩抵消了部分岸桥吊具和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4作用于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实现了岸桥的节能减耗。
本实用新型利用平衡定滑轮组10和平衡动滑轮组6的配合,减小了平衡重7的活动范围。当起升卷筒3转动时,起升钢丝绳4和平衡重钢丝绳5的移动距离相等,但经过平衡动滑轮组6和平衡定滑轮组10后,平衡重7的移动距离小于岸桥吊具的移动距离,这种设计便于平衡重7的布置,同时还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中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范围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范围重合布置也不会互相干扰,因此无需使用长度过大的起升卷筒3,降低起升卷筒3的长度能够提高起升卷筒3的强度。

Claims (9)

1.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减速箱(2)、起升卷筒(3)、起升钢丝绳(4)、平衡重钢丝绳(5)、平衡动滑轮组(6)、平衡重(7)、起升改向滑轮(8)和小车滑轮组(9),所述电机(1)、减速箱(2)和起升卷筒(3)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4)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起升钢丝绳(4)的另一端绕过起升改向滑轮(8)后延伸向小车滑轮组(9),所述起升改向滑轮(8)固定设置在岸桥大梁的一端;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3)上,平衡重钢丝绳(5)的另一端绕过平衡动滑轮组(6)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且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固定设于平衡重(7)上方,所述平衡重(7)在平衡重钢丝绳(5)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定滑轮组(10),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固定设于岸桥结构上,且位于平衡动滑轮组(6)的上方,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引出,绕过平衡定滑轮组(10)后延伸向平衡动滑轮组(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改向滑轮(11),所述平衡改向滑轮(11)固定设于岸桥结构上,且位于起升卷筒(3)与平衡定滑轮组(10)之间,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引出,绕过平衡改向滑轮(11)后延伸向平衡定滑轮组(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包括若干轴线平行布置的动滑轮,且所述动滑轮的轴线方向与岸桥大梁的方向平行;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中定滑轮的数量与平衡动滑轮组(6)中动滑轮的数量相等,且平衡定滑轮组(10)中定滑轮的轴线与平衡动滑轮组(6)中动滑轮的轴线平行;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上引出后,顺次反复绕过平衡定滑轮组(10)中的定滑轮和平衡动滑轮组(6)中的动滑轮后固定与岸桥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以远离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外侧,靠近岸桥大梁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设定平衡重钢丝绳(5)的缠绕方向;所述平衡动滑轮组(6)包括顺次同轴布置的第一平衡动滑轮(12)、第二平衡动滑轮(13)、第三平衡动滑轮(14)和第四平衡动滑轮(15),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包括顺次同轴布置第一平衡定滑轮(16)、第二平衡定滑轮(17)、第三平衡定滑轮(18)和第四平衡定滑轮(19);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3)上引出,从上方绕过第一平衡定滑轮(16) 后向下延伸,然后顺次从外侧绕过第一平衡动滑轮(12)、第二平衡定滑轮(17)、第二平衡动滑轮(13)、第三平衡定滑轮(18)、第三平衡动滑轮(14)、第四平衡定滑轮(19)和第四平衡动滑轮(15)后向上延伸固定于岸桥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7)通过平衡重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与岸桥吊具和空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4)共同作用在起升卷筒(3)上的扭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7)设于岸桥门腿立柱内部,所述平衡定滑轮组(10)固定设于岸桥门腿立柱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起升卷筒(3)和起升钢丝绳(4)均设有两个,分别布置于减速箱(2)的两侧;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平衡动滑轮组(6)、平衡重(7)、平衡定滑轮组(10)和平衡改向滑轮(11)均设有两个,且均对称布置于岸桥大梁轴线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范围与起升钢丝绳(4)在起升卷筒(3)上的缠绕范围重合。
CN201921855841.5U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Active CN211895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5841.5U CN211895766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5841.5U CN211895766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5766U true CN211895766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8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55841.5U Active CN211895766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5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48895U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CN103754778B (zh) 起重机的配重平衡设备
CN104261279A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势能补偿系统
CN202220059U (zh) 电动全变频岩石破碎站维修起重机
CN211895766U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458271Y (zh) 起重机配重式平衡转矩节能装置
CN204173810U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势能补偿系统
CN211444753U (zh) 一种穿越式减速箱平衡重节能岸桥
CN211895771U (zh) 一种应用平衡重节能的穿越式岸桥
CN102887438A (zh) 电动全变频岩石破碎站维修起重机
CN211444824U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CN106938828A (zh) 吊机及其起吊机构
CN112744715A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0944635U (zh) 起重机的平衡重起升节能系统
CN201942465U (zh) 钢丝绳穿绕系统
CN211444755U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1895769U (zh)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岸桥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1895767U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CN112573408A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1895772U (zh) 一种配重可调节的岸桥节能系统
CN214192300U (zh) 一种穿越式减速箱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04057812U (zh) 双联双卷筒绕绳系统
CN109132906B (zh) 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升降平衡蓄能装置
CN214733942U (zh)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N111170152A (zh) 二倍率八绳抓斗起重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08

Address after: 100160 8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6, East Road,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1 11 / F, block B, building 1, yard 6, Automobile Museum Ea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