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5767U -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5767U
CN211895767U CN201921855844.9U CN201921855844U CN211895767U CN 211895767 U CN211895767 U CN 211895767U CN 201921855844 U CN201921855844 U CN 201921855844U CN 211895767 U CN211895767 U CN 211895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lifting
counterweight
wire rope
stee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558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迎九
肖强
郭树旺
郑雪峰
王悦民
童民慧
高翔
白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558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5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5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5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系统和下小车节能系统,上小车节能系统和下小车节能系统中的起升机构与节能机构传动连接。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由起升机构中引出,另一端连接在小车吊具上。平衡重钢丝绳的一端由节能机构中引出,另一端绕过平衡重动滑轮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平衡重动滑轮固定设于平衡重上。本实用新型在不降低岸桥使用性能的情况下节省岸桥25%的能耗,利用节能机构控制平衡重,无需延长起升卷筒的长度,保证了起升卷筒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中平衡重钢丝绳的绕线简单,与岸桥运行中的其他钢丝绳互不干扰,结构稳定,还设置了减振措施,进一步提高岸桥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国际物流对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港口航运是国际物流最主要的运输形式,占国际贸易总运量的2/3以上,我国的进出口货运总量有90%通过港口航运。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港口航运的运量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越来越大的货运量,同时降低运输成本,集装箱船的规模越来越大,目前载箱量达到24000TEU的3E级集装箱船已经投入使用,港口码头的装卸压力越来越大。在装卸量提高的同时,港口码头的运营成本也随之增高,尤其是港口码头上的装卸设备能耗越来越大。
岸桥是港口最重要的集装箱装卸设备,传统的岸桥只配备一台小车,装卸效率地下,已经难以适应越来越大的装卸任务量,配备有上下两台小车的穿越式岸桥是未来岸桥的发展方向。穿越式岸桥两台小车同时运行,提高效率的同时,运行能耗也大幅提高。
传统岸桥的节能措施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减少岸桥的应用设备,降低岸桥的运行参数,这种方式虽然能够降低岸桥的能耗,但对岸桥的正常使用及装卸效率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港口码头运营。第二种岸桥节能方式是利用平衡重上下移动抵消一部分岸桥吊取集装箱的能耗,平衡重需要通过平衡重钢丝绳控制。平衡重钢丝绳的缠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与岸桥吊具连接,岸桥吊具上布置有多条钢丝绳,容易互相干扰,平衡重钢丝绳绕线复杂,布置难度较大;另一种是平衡重钢丝绳缠绕在起升卷筒上,这种绕线方法需要使用长度较大的起升卷筒,导致起升卷筒的强度下降,降低岸桥的载重量。穿越式岸桥配备上下两台小车,钢丝绳布置更为复杂,为了防止设备之间互相干扰,同时降低岸桥的能耗,需要设计一种穿越式岸桥的节能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利用平衡重降低穿越式岸桥中上下小车的能耗,不影响岸桥运行参数和岸桥的工作效率,同时简化钢丝绳布置,避免设备和钢丝绳之间的干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系统和下小车节能系统,分别用于降低上小车吊具和下小车吊具的起升能耗。所述上小车节能系统和下小车节能系统的组成类似,均包括起升机构、节能机构、起升钢丝绳、平衡重钢丝绳、平衡重动滑轮和平衡重。所述起升机构与节能机构传动连接,起升机构运动会带动节能机构运动。所述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由起升机构中引出,起升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在小车吊具上,起升机构通过起升钢丝绳完成上小车吊具或下小车吊具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所述平衡重钢丝绳的一端由节能机构中引出,平衡重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平衡重动滑轮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所述平衡重动滑轮固定设于平衡重上。节能机构利用平衡重钢丝绳和平衡重动滑轮实现平衡重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抵消部分小车吊具、吊具上架和集装箱上下运动的能耗,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上小车节能系统中的起升机构和下小车节能系统中的起升机构在结构上存在差别,上小车节能系统中的起升机构包括电动机、起升减速箱和两个起升卷筒,所述电动机与起升减速箱传动连接,所述两个起升卷筒均与起升减速箱传动连接,且两个起升卷筒分别设于起升减速箱的两侧,保证上小车吊具两侧的起降距离一致,防止出现侧偏的情况。所述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上,随着起升卷筒的转动,起升钢丝绳收放,带动上小车吊具上下移动。
穿越式岸桥中下小车在岸桥大梁的外侧行走,下小车中间的宽度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小车节能系统中的起升机构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左起升机构和右起升机构,所述左起升机构和右起升机构包括电动机、起升减速箱和起升卷筒,所述电动机、起升减速箱和起升卷筒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上,实现下小车吊具在竖直方向的运动。
前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中所述的下小车节能系统还包括浮动联轴器,所述浮动联轴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起升减速箱连接。由于下小车节能系统中的起升机构分为两部分,为防止左起升机构中的电动机和右起升机构中的电动机转速差异,导致下小车吊具两端起降不同步,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浮动联轴器,浮动联轴器分别与左起升机构中的起升减速箱和右起升机构中的起升减速箱连接,确保这两部分的转速相同,下小车吊具两端同步起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节能机构包括平衡减速箱和平衡卷筒,所述起升卷筒、平衡减速箱和平衡卷筒顺次传动连接。所述平衡重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平衡卷筒上,且平衡重通过平衡重钢丝绳作用于平衡卷筒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及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上的扭矩方向相反,即当小车吊具上升时,平衡重下降,小车吊具下降时,平衡重上升。同时,设置平衡重动滑轮,并调节平衡减速箱的减速比能够使平衡重的移动距离小于小车吊具的移动距离,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平衡减速箱和平衡卷筒共有两个,每个起升卷筒均顺次与一个平衡减速箱和一个平衡卷筒传动连接,结构对称,同岸桥大梁的两侧都布置有平衡重,有利于岸桥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衡重通过平衡重钢丝绳作用于平衡卷筒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吊具上架及空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上的扭矩大小相等,互相抵消,当小车吊具吊取空集装箱时,只需克服机械摩擦阻力即可,节省了小车吊具和空集装箱起升时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小车节能系统和下小车节能系统中的起升机构和节能机构均布置与岸桥机房内。同时岸桥机房内部还布置有俯仰机构、上小车行走机构和下小车行走机构。穿越式岸桥增设了下小车,需要增加下小车运行必备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中新增的节能机构也需要统一设置在机房内部。
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的平衡重设置于岸桥门腿立柱内部,平衡重位于封闭的空间内,能够防止港口横风等对平衡重和平衡重钢丝绳的干扰,防止造成额外负荷,影响岸桥的安全。
平衡重在启动和停止等过程中会发生振动,对节能机构产生额外的作用力,不利于节能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上小车节能系统和下小车节能系统中还设置了油气阻尼和减振滚轮,所述油气阻尼的一端与平衡重钢丝绳远离节能机构的一端连接,油气阻尼的另一端与岸桥结构固定连接。当平衡重发生上下振动时,油气阻尼能够起到弹簧的作用,逐步减弱平衡重的振动,并降低对节能系统产生的额外作用力。所述减振滚轮设于平衡重外侧,当平衡重发生横向振动时,减振滚轮在平衡重和岸桥门腿立柱的内壁之间形成衬垫,防止平衡重磕碰岸桥门腿立柱,同时减振滚轮还能够避免平衡重与岸桥门腿立柱直接摩擦,减小平衡重上下运动的阻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在不降低岸桥使用性能的情况下节省岸桥25%的能耗,同时增加节能机构,利用节能机构控制平衡重,无需延长起升卷筒的长度,保证了起升卷筒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中平衡重钢丝绳的绕线简单,与岸桥运行中的其他钢丝绳互不干扰,结构稳定,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减振措施,进一步提高岸桥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小车节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小车节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小车节能系统中起升机构和节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小车节能系统中起升机构和节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岸桥机房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油气阻尼和减振滚轮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上小车节能系统,2-下小车节能系统,3-起升机构,4-节能机构, 5-起升钢丝绳,6-平衡重钢丝绳,7-平衡重动滑轮,8-平衡重,9-电动机,10-起升减速箱, 11-起升卷筒,12-左起升机构,13-右起升机构,14-浮动联轴器,15-平衡减速箱,16-平衡卷筒,17-岸桥机房,18-油气阻尼,19-减振滚轮,20-门腿立柱,21-上小车吊具,22-下小车吊具。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分别用于实现上小车吊具21和下小车吊具22的起升,并降低吊取集装箱的能耗。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结构相似,都包括起升机构3、节能机构4、起升钢丝绳5、平衡重钢丝绳6、平衡重动滑轮7和平衡重8。所述起升机构3与节能机构4传动连接,起升机构3的作用是实现上小车吊具21或下小车吊具22在竖直方向上的起降,同时起升机构3还会带动节能机构4运动。所述起升钢丝绳5 的一端由起升机构3中引出,起升钢丝绳5的另一端连接在小车吊具上。所述平衡重钢丝绳 6的一端由节能机构4中引出,平衡重钢丝绳6的另一端绕过平衡重动滑轮7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所述平衡重动滑轮7固定设于平衡重8上。节能机构4利用平衡重钢丝绳6和平衡重动滑轮7控制平衡重8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运动,平衡重8能够抵消部分集装箱上下运动的能耗,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设置节能机构4,平衡重钢丝绳6和小车吊具上布置的钢丝绳无需接触,也不会产生干扰,简化了平衡重钢丝绳6的缠绕方式。
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起升机构3的结构存在不同,如图 2或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节能系统1中的起升机构3包括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 和两个起升卷筒11,所述电动机9与起升减速箱10传动连接,所述两个起升卷筒11均与起升减速箱10传动连接,且两个起升卷筒11分别设于起升减速箱10的两侧,确保上小车吊具21的两端起降幅度一致。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11上,起升卷筒11 转动,带动起升钢丝绳5收紧或放松,实现上小车吊具21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如图3或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起升机构3包括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所述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包括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起升卷筒11,所述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起升卷筒11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11上。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分别控制下小车吊具22的两端运动,为防止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中电动机9的转速不一致或起升减速箱10传动不一致,导致下小车吊具22两端起升幅度不一致,起升困难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浮动联轴器14,浮动联轴器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起升减速箱10连接,确保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中起升减速箱10的转速相同,下小车吊具22两端同步起降。
如图2或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机构4包括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所述起升卷筒11、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顺次传动连接,起升卷筒11转动会带动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转动。所述平衡重钢丝绳6的一端缠绕于平衡卷筒16上,且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于平衡卷筒16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及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当小车吊具上升时,平衡重8下降,当岸桥小车下降时,平衡重8上升。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在平衡卷筒16上的扭矩会抵消一部分小车吊具和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利用这种布置结构实现岸桥的节能。同时,平衡重动滑轮7能够使平衡重8的移动距离为小车吊具移动距离的一半,便于平衡重8布置,并且有利于岸桥结构的稳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机构4中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共有两个,每个起升卷筒11均顺次与一个平衡减速箱15和一个平衡卷筒16传动连接。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节能机构4都对称布置在起升机构3的两侧,同样的,平衡重8也对称布置,防止岸桥受力不均,影响岸桥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分别用于实现上小车吊具21和下小车吊具22的起升,并降低吊取集装箱的能耗。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结构相似,都包括起升机构3、节能机构4、起升钢丝绳5、平衡重钢丝绳6、平衡重动滑轮7和平衡重8。所述起升机构3与节能机构4传动连接,起升机构3的作用是实现上小车吊具21或下小车吊具22在竖直方向上的起降,同时起升机构3还会带动节能机构4运动。所述起升钢丝绳5 的一端由起升机构3中引出,起升钢丝绳5的另一端连接在小车吊具上。所述平衡重钢丝绳 6的一端由节能机构4中引出,平衡重钢丝绳6的另一端绕过平衡重动滑轮7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所述平衡重动滑轮7固定设于平衡重8上。节能机构4利用平衡重钢丝绳6和平衡重动滑轮7控制平衡重8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运动,平衡重8能够抵消部分集装箱上下运动的能耗,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设置节能机构4,平衡重钢丝绳6和小车吊具上布置的钢丝绳无需接触,也不会产生干扰,简化了平衡重钢丝绳6的缠绕方式。
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起升机构3的结构存在不同,如图 2或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节能系统1中的起升机构3包括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 和两个起升卷筒11,所述电动机9与起升减速箱10传动连接,所述两个起升卷筒11均与起升减速箱10传动连接,且两个起升卷筒11分别设于起升减速箱10的两侧,确保上小车吊具21的两端起降幅度一致。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11上,起升卷筒11 转动,带动起升钢丝绳5收紧或放松,实现上小车吊具21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如图3或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起升机构3包括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所述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包括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起升卷筒11,所述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起升卷筒11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11上。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分别控制下小车吊具22的两端运动,为防止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中电动机9的转速不一致或起升减速箱10传动不一致,导致下小车吊具22两端起升幅度不一致,起升困难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浮动联轴器14,浮动联轴器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起升减速箱10连接,确保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中起升减速箱10的转速相同,下小车吊具22两端同步起降。
如图2或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机构4包括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所述起升卷筒11、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顺次传动连接,起升卷筒11转动会带动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转动。所述平衡重钢丝绳6的一端缠绕于平衡卷筒16上,且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于平衡卷筒16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及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当小车吊具上升时,平衡重8下降,当岸桥小车下降时,平衡重8上升。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在平衡卷筒16上的扭矩会抵消一部分小车吊具和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利用这种布置结构实现岸桥的节能。同时,平衡重动滑轮7能够使平衡重8的移动距离为小车吊具移动距离的一半,便于平衡重8布置,并且有利于岸桥结构的稳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机构4中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共有两个,每个起升卷筒11均顺次与一个平衡减速箱15和一个平衡卷筒16传动连接。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节能机构4都对称布置在起升机构3的两侧,同样的,平衡重8也对称布置,防止岸桥受力不均,影响岸桥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准确性,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于平衡卷筒16 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吊具上架及空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能够互相抵消,当小车吊具吊取空集装箱时只需克服机械摩擦阻力即可,节省了小车吊具和空集装箱起升时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分别用于实现上小车吊具21和下小车吊具22的起升,并降低吊取集装箱的能耗。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结构相似,都包括起升机构3、节能机构4、起升钢丝绳5、平衡重钢丝绳6、平衡重动滑轮7和平衡重8。所述起升机构3与节能机构4传动连接,起升机构3的作用是实现上小车吊具21或下小车吊具22在竖直方向上的起降,同时起升机构3还会带动节能机构4运动。所述起升钢丝绳5 的一端由起升机构3中引出,起升钢丝绳5的另一端连接在小车吊具上。所述平衡重钢丝绳 6的一端由节能机构4中引出,平衡重钢丝绳6的另一端绕过平衡重动滑轮7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所述平衡重动滑轮7固定设于平衡重8上。节能机构4利用平衡重钢丝绳6和平衡重动滑轮7控制平衡重8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运动,平衡重8能够抵消部分集装箱上下运动的能耗,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设置节能机构4,平衡重钢丝绳6和小车吊具上布置的钢丝绳无需接触,也不会产生干扰,简化了平衡重钢丝绳6的缠绕方式。
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起升机构3的结构存在不同,如图 2或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节能系统1中的起升机构3包括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 和两个起升卷筒11,所述电动机9与起升减速箱10传动连接,所述两个起升卷筒11均与起升减速箱10传动连接,且两个起升卷筒11分别设于起升减速箱10的两侧,确保上小车吊具21的两端起降幅度一致。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11上,起升卷筒11 转动,带动起升钢丝绳5收紧或放松,实现上小车吊具21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如图3或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起升机构3包括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所述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包括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起升卷筒11,所述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起升卷筒11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11上。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分别控制下小车吊具22的两端运动,为防止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中电动机9的转速不一致或起升减速箱10传动不一致,导致下小车吊具22两端起升幅度不一致,起升困难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浮动联轴器14,浮动联轴器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起升减速箱10连接,确保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中起升减速箱10的转速相同,下小车吊具22两端同步起降。
如图2或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机构4包括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所述起升卷筒11、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顺次传动连接,起升卷筒11转动会带动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转动。所述平衡重钢丝绳6的一端缠绕于平衡卷筒16上,且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于平衡卷筒16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及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当小车吊具上升时,平衡重8下降,当岸桥小车下降时,平衡重8上升。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在平衡卷筒16上的扭矩会抵消一部分小车吊具和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利用这种布置结构实现岸桥的节能。同时,平衡重动滑轮7能够使平衡重8的移动距离为小车吊具移动距离的一半,便于平衡重8布置,并且有利于岸桥结构的稳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机构4中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共有两个,每个起升卷筒11均顺次与一个平衡减速箱15和一个平衡卷筒16传动连接。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节能机构4都对称布置在起升机构3的两侧,同样的,平衡重8也对称布置,防止岸桥受力不均,影响岸桥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准确性,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于平衡卷筒16 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吊具上架及空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能够互相抵消,当小车吊具吊取空集装箱时只需克服机械摩擦阻力即可,节省了小车吊具和空集装箱起升时的能耗。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起升机构3 和节能机构4均布置与岸桥机房17内,平行布置,互不干扰。同时岸桥机房17内部还布置了岸桥正常运行所需的其他设备,如俯仰机构、上小车行走机构、下小车行走机构等。将岸桥关键的运行设备统一放置在岸桥机房17内,便于统一管理维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平衡重8设置在岸桥的门腿立柱20内部。将平衡重8设置在封闭空间,防止外部环境对平衡重8的上下运动产生干扰,避免因平衡重8晃动过大对本实施例中的设备机构造成额外负荷,产生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包括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分别用于实现上小车吊具21和下小车吊具22的起升,并降低吊取集装箱的能耗。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结构相似,都包括起升机构3、节能机构4、起升钢丝绳5、平衡重钢丝绳6、平衡重动滑轮7和平衡重8。所述起升机构3与节能机构4传动连接,起升机构3的作用是实现上小车吊具21或下小车吊具22在竖直方向上的起降,同时起升机构3还会带动节能机构4运动。所述起升钢丝绳5 的一端由起升机构3中引出,起升钢丝绳5的另一端连接在小车吊具上。所述平衡重钢丝绳6的一端由节能机构4中引出,平衡重钢丝绳6的另一端绕过平衡重动滑轮7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所述平衡重动滑轮7固定设于平衡重8上。节能机构4利用平衡重钢丝绳6和平衡重动滑轮7控制平衡重8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运动,平衡重8能够抵消部分集装箱上下运动的能耗,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设置节能机构4,平衡重钢丝绳6和小车吊具上布置的钢丝绳无需接触,也不会产生干扰,简化了平衡重钢丝绳6的缠绕方式。
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起升机构3的结构存在不同,如图 2或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小车节能系统1中的起升机构3包括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 和两个起升卷筒11,所述电动机9与起升减速箱10传动连接,所述两个起升卷筒11均与起升减速箱10传动连接,且两个起升卷筒11分别设于起升减速箱10的两侧,确保上小车吊具21的两端起降幅度一致。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11上,起升卷筒11 转动,带动起升钢丝绳5收紧或放松,实现上小车吊具21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如图3或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起升机构3包括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所述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包括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起升卷筒11,所述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起升卷筒11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11上。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分别控制下小车吊具22的两端运动,为防止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中电动机9的转速不一致或起升减速箱10传动不一致,导致下小车吊具22两端起升幅度不一致,起升困难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浮动联轴器14,浮动联轴器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起升减速箱10连接,确保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中起升减速箱10的转速相同,下小车吊具22两端同步起降。
如图2或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机构4包括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所述起升卷筒11、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顺次传动连接,起升卷筒11转动会带动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转动。所述平衡重钢丝绳6的一端缠绕于平衡卷筒16上,且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于平衡卷筒16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及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当小车吊具上升时,平衡重8下降,当岸桥小车下降时,平衡重8上升。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在平衡卷筒16上的扭矩会抵消一部分小车吊具和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利用这种布置结构实现岸桥的节能。同时,平衡重动滑轮7能够使平衡重8的移动距离为小车吊具移动距离的一半,便于平衡重8布置,并且有利于岸桥结构的稳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机构4中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共有两个,每个起升卷筒11均顺次与一个平衡减速箱15和一个平衡卷筒16传动连接。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节能机构4都对称布置在起升机构3的两侧,同样的,平衡重8也对称布置,防止岸桥受力不均,影响岸桥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准确性,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于平衡卷筒16 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吊具上架及空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能够互相抵消,当小车吊具吊取空集装箱时只需克服机械摩擦阻力即可,节省了小车吊具和空集装箱起升时的能耗。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起升机构3 和节能机构4均布置与岸桥机房17内,平行布置,互不干扰。同时岸桥机房17内部还布置了岸桥正常运行所需的其他设备,如俯仰机构、上小车行走机构、下小车行走机构等。将岸桥关键的运行设备统一放置在岸桥机房17内,便于统一管理维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平衡重8设置在岸桥的门腿立柱20内部。将平衡重8设置在封闭空间,防止外部环境对平衡重8的上下运动产生干扰,避免因平衡重8晃动过大对本实施例中的设备机构造成额外负荷,产生安全隐患。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油气阻尼18和减振滚轮19,所述油气阻尼18的一端与平衡重钢丝绳6远离节能机构4的一端连接,油气阻尼18的另一端与岸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减振滚轮19设于平衡重8外侧。平衡重8在上下运动的同时还会产生振动,这种振动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平衡重8的振动进行控制,油气阻尼18能够减弱平衡重8 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降低平衡重8的振动幅度。减振滚轮19固定设置在平衡重8的外侧,当平衡重8发生横向振动时,减振滚轮19在平衡重8和岸桥门腿立柱20的内壁之间形成衬垫,防止平衡重8磕碰岸桥门腿立柱20,同时减振滚轮19还能够避免平衡重8与岸桥门腿立柱20直接摩擦,减小平衡重8上下运动的阻力,本实施例中的减振滚轮19的材质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利用平衡重8降低岸桥的能耗,同时设置了平衡减速箱15,无需将平衡重钢丝绳6直接与小车吊具或起升卷筒11连接。起升卷筒11转动,实现小车吊具升降的同时,还会影响平衡卷筒16的转动,平衡重8下降的过程中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在平衡卷筒16的扭矩会抵消一部分小车吊具和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作用在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实现岸桥的节能。本实用新型中的平衡重钢丝绳6不与小车吊具直接连接,避免与小车吊具上的钢丝绳互相干扰,简化了钢丝绳的缠绕方式,同时,平衡重钢丝绳6缠绕在平衡卷筒16上,相比于传统方式中缠绕在起升卷筒11上,本实用新型无需延长起升卷筒11的长度,保证了起升卷筒11 的强度,有利于岸桥结构稳定,正常运行。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所述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均包括起升机构(3)、节能机构(4)、起升钢丝绳(5)、平衡重钢丝绳(6)、平衡重动滑轮(7)和平衡重(8),所述起升机构(3)与节能机构(4)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由起升机构(3)中引出,起升钢丝绳(5)的另一端连接在小车吊具上;所述平衡重钢丝绳(6)的一端由节能机构(4)中引出,平衡重钢丝绳(6)的另一端绕过平衡重动滑轮(7)后固定于岸桥结构上;所述平衡重动滑轮(7)固定设于平衡重(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小车节能系统(1)中的起升机构(3)包括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两个起升卷筒(11),所述电动机(9)与起升减速箱(10)传动连接,所述两个起升卷筒(11)均与起升减速箱(10)传动连接,且两个起升卷筒(11)分别设于起升减速箱(10)的两侧;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起升机构(3)包括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所述左起升机构(12)和右起升机构(13)包括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起升卷筒(11),所述电动机(9)、起升减速箱(10)和起升卷筒(11)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起升钢丝绳(5)的一端缠绕于起升卷筒(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节能系统(2)还包括浮动联轴器(14),所述浮动联轴器(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起升减速箱(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机构(4)包括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所述起升卷筒(11)、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顺次传动连接;所述平衡重钢丝绳(6)的一端缠绕于平衡卷筒(16)上,且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于平衡卷筒(16)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及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机构(4)中平衡减速箱(15)和平衡卷筒(16)共有两个,每个起升卷筒(11)均顺次与一个平衡减速箱(15)和一个平衡卷筒(16)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8)通过平衡重钢丝绳(6)作用于平衡卷筒(16)上的扭矩与小车吊具、吊具上架及空集装箱通过起升钢丝绳(5)共同作用于起升卷筒(11)上的扭矩大小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的起升机构(3)和节能机构(4)均布置与岸桥机房(17)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8)位于岸桥的门腿立柱(20)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小车节能系统(1)和下小车节能系统(2)中还包括油气阻尼(18)和减振滚轮(19),所述油气阻尼(18)的一端与平衡重钢丝绳(6)远离节能机构(4)的一端连接,油气阻尼(18)的另一端与岸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减振滚轮(19)设于平衡重(8)外侧。
CN201921855844.9U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Active CN211895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5844.9U CN211895767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5844.9U CN211895767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5767U true CN211895767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85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55844.9U Active CN211895767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5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3417B (zh) 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吊具防摇机构
CN202848895U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CN211895767U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07418151U (zh)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起重机
CN112744716A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1444755U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1444753U (zh) 一种穿越式减速箱平衡重节能岸桥
CN210944635U (zh) 起重机的平衡重起升节能系统
CN211444780U (zh)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岸桥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1895771U (zh) 一种应用平衡重节能的穿越式岸桥
CN211895766U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1444824U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1895769U (zh)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岸桥平衡重节能系统
CN112744705A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N113148838A (zh) 一种塔机托绳装置
CN112744720A (zh)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岸桥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CN106081928A (zh) 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吊具倾转控制方法
CN106081905A (zh) 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吊具主动防摇装置
CN214192300U (zh) 一种穿越式减速箱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N106365058A (zh) 一种用于重100t以上电机装配的门式起重机
CN112573408A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减速箱平衡重节能系统
CN112744715A (zh) 一种用于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N112744719A (zh)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岸桥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05873710U (zh) 节能系统及其起重机
CN214733942U (zh)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9

Address after: 100160 8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6, East Road,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1 11 / F, block B, building 1, yard 6, Automobile Museum Ea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