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2520U - 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2520U
CN214732520U CN202120654398.6U CN202120654398U CN214732520U CN 214732520 U CN214732520 U CN 214732520U CN 202120654398 U CN202120654398 U CN 202120654398U CN 214732520 U CN214732520 U CN 214732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along
plugging
clamping seats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43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eid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43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2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2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2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该接驳设备包括:安装架;限位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配接于安装架的移动座,以及沿与第一方向呈角度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移动座的两个卡座;其中,两个卡座被构造为可受控地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移动至限位状态,当两个卡座移动至限位状态时,两个卡座将转运设备限位于移动座,以使转运设备跟随移动座沿第一方向移动。如此,通过接驳设备的限位组件对转运设备进行限位,从而实现转运设备与接驳设备的对接,即实现了转运设备与产线设备的接驳,简化了接驳过程,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利用接驳设备对转运设备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转运设备与产线设备接驳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产线设备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转运设备对产线设备进行上下料,传统转运设备一般采用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进行转运。在上下料过程中转运设备移动至产线设备处,并与产线设备相接驳,再利用转运设备上的输送装置进行上下料。例如,在光伏产业中需要转运设备与光伏设备相接驳,以将硅片花篮输送至光伏设备或将光伏设备上的硅片花篮输送至转运设备。然而,现有的转运设备与产线设备在接驳过程中操作复杂,严重影响上下料的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转运设备与产线设备的接驳过程操作复杂,严重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一种接驳设备,布置于产线设备与转运设备接驳的一侧,用于对所述转运设备定位,所述接驳设备包括:
安装架;
限位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配接于所述安装架的移动座,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移动座的两个卡座;
其中,两个所述卡座被构造为可受控地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远离移动至限位状态,当两个所述卡座移动至所述限位状态时,两个所述卡座将所述转运设备限位于所述移动座,以使所述转运设备跟随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联动机构及第一驱动件;
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两个所述卡座之间,用于在两个所述卡座中的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带动其中另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卡座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
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且与两个所述卡座中的一个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及两个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移动座,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座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齿轮及两个齿条;
所述齿轮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移动座,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两个所述齿条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座连接,两个所述齿条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齿轮延伸,并分别与所述齿轮的相对两侧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杆、两个丝杆螺母及第二驱动件;
所述丝杆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移动座,且所述丝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具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两个所述丝杆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螺纹连接,并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座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移动座,并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两个所述卡座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三驱动件,两个所述第三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移动座,并与对应的所述卡座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卡座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卡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卡座上的所述卡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朝向彼此背离的方向开口;
两个所述卡座彼此远离移动至所述限位状态时,所述转运设备卡接于两个所述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对跟随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转运设备在所述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进行定位;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滑轨;
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接驳驱动件,所述接驳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且与所述移动座传动连接。
一种接驳系统,包括转运设备及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接驳设备。
上述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当转运设备与接驳设备需要对接时,转运设备向接驳设备靠近移动至等待对接的位置。然后,两个卡座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以使转运设备与两个卡座卡接,即将转运设备限位于移动座。再然后,移动座带动转运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直至对接到位。当转运设备与接驳设备需要分离时,首先,移动座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而复位。然后,两个卡座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使得两个卡座与转运设备分离,即解除对转运设备的限位,此时转运设备可自由移动。
如此,通过接驳设备的限位组件对转运设备进行限位,从而实现转运设备与接驳设备的对接,即实现了转运设备与产线设备的接驳,简化了接驳过程,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利用接驳设备对转运设备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转运设备与产线设备接驳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接驳设备与转运设备接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接驳设备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限位组件的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驳系统,包括转运设备200及接驳设备100,接驳设备100布置于产线设备可与转运设备200接驳的一侧,用于在转运设备200与产线设备接驳时对转运设备200进行定位(也就是说,通过转运设备200与接驳设备100对接,从而实现转运设备200与产线设备的接驳),从而确保接驳准确,提高作业效率。当转运设备200在接驳设备100的定位作用下与产线设备接驳后,转运设备200将物料输送至产线设备上或者将产线设备上的物料输送至转运设备200上,即上料或下料。
请参见图1及图2所示,接驳设备100包括安装架2及设置在安装架2上的限位组件1,该限位组件1用于对转运设备200进行限位。限位组件1包括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配接于安装架2的移动座10,以及两个卡座11。两个卡座11沿与第一方向呈角度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移动座10。
其中,两个卡座11被构造为可受控地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移动至限位状态。当两个卡座11移动至限位状态时,两个卡座11将转运设备200限位于移动座10,以使转运设备200能够跟随移动座10沿第一方向移动,直至转运设备200与接驳设备100对接到位,即实现转运设备200与产线设备的接驳。可选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具体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
上述接驳设备100,当转运设备200与接驳设备100需要对接时,转运设备200向接驳设备100靠近移动至等待对接的位置。然后,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以使转运设备200与两个卡座11卡接,即将转运设备200限位于移动座10。再然后,移动座10带动转运设备200沿第一方向移动,直至对接到位。当转运设备200与接驳设备100需要分离时,首先,移动座10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而复位。然后,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使得两个卡座11与转运设备200分离,即解除对转运设备200的限位,此时转运设备200可自由移动。
如此,通过接驳设备100的限位组件1对转运设备200进行限位,从而实现转运设备200与接驳设备100的对接,即实现了转运设备200与产线设备的接驳,简化了接驳过程,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利用接驳设备100对转运设备200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转运设备200与产线设备接驳的准确性。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卡座11上开设有卡槽111,两个卡座11上的卡槽111在第二方向上朝向彼此背离的方向开口。两个卡座11彼此远离移动至上述限位状态时,转运设备200卡接于两个卡槽111,从而使得转运设备200能够跟随移动座10一同沿第一方向移动,直至与接驳设备100对接到位。
进一步地,每一卡座11具有面对转运设备200的第一导向面112,该第一导向面112由卡槽111的开口处相对第二方向向远离转运设备200的一侧倾斜延伸。如此,当转运设备200与接驳设备100需要对接时,转运设备200向接驳设备100靠近移动,并利用两个卡座11上的第一导向面112抵挡该转运设备200,使得转运设备200停留在等待对接的位置。然后,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使得转运设备200沿第一导向面112移动,进而由卡槽111的开口卡入卡槽111内,也就是说,转运设备200在第一导向面112的导向作用下由卡槽111的开口卡入卡槽111内,进而实现将转运设备200限位于移动座10。第一导向面112的设置有利于使得转运设备200能够精确的卡入卡槽111,提高卡入动作的稳定性和顺畅程度。
进一步地,每一卡座11还具有与第一导向面112相对的第二导向面113。该第二导向面113由卡槽111的开口处相对第二方向向靠近转运设备200的一侧倾斜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导向面112和第二导向面113由卡槽111的开口处相对第二方向向彼此背离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喇叭口状。并且,第一导向面112远离卡槽111的一端距离卡槽111的距离大于第二导向面113远离卡槽111的一端距离卡槽111的距离,从而确保在转运设备200朝向接驳设备100靠近的过程中,转运设备200能够由第二导向面113远离卡槽111的一端越过,并抵靠于第一导向面112。如此,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的过程中,在第一导向面112和第二导向面113的共同导向作用下转运设备200由卡槽111的开口卡入卡槽111内,确保转运设备200能够精确的卡入卡槽111,且使得卡入动作更加稳定、顺畅。
具体到实施例中,移动座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移动座1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移动至限位状态,从而可将等待与接驳设备100对接的转运设备200限位于移动座10,即此时转运设备200可跟随移动座10沿第一方向移动。当移动座1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跟随移动座10移动的转运设备200与接驳设备100对接到位,即实现与产线设备的接驳。当移动座10再次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移动,直至与转运设备200分离,此时转运设备200与接驳设备100分离,转运设备200可自由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产线设备需要与转运设备200接驳时,转运设备200需要朝向接驳设备100移动至等待对接的位置。该等待对接的位置即为当移动座10移动至第一位置,且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时能够与转运设备200卡接(即将转运设备200限位于移动座10)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还包括安装于安装架2的第一定位件12和第二定位件13,该第一定位件12用于对跟随移动座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转运设备20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进行定位。该第二定位件13用于对跟随移动座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转运设备200在第三方向上进行定位。该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如此,当移动座10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移动座10带动转运设备200朝向接驳设备100移动,并通过第一定位件12和第二定位件13对转运设备200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进行定位,以确保转运设备200与产线设备的定位精度。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三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2开设有定位槽121,转运设备200上具有可与该定位槽121配合的定位滚轮,从而利用定位槽121对定位滚轮的限定来实现对转运设备20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定位。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13具有一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高度定位面131。转运设备200上具有爬坡滚轮,从而在移动座10沿第一方向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带动转运设备200上的爬坡滚轮沿第二定位件13滚动至高度定位面131上,以在第三方向上对转运设备200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13还具有初定位槽,如此,在接驳的过程中,首先转运设备200朝向接驳设备100移动至等待对接的位置,此时爬坡滚轮配合于初定位槽内,以对转运设备200进行初定位。然后,移动座10移动至第一位置,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直至与转运设备200卡接,即将转运设备200限位于移动座10。再然后,移动座10沿第一方向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带动转运设备200上的爬坡滚轮由初定位槽滚动至高度定位面131,从而对转运设备200在第三方向上进行定位。同时,转运设备200上的定位滚轮与第一定位件12上的定位槽121配合,从而对转运设备20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进行定位,此时转运设备200与接驳设备100对接到位,即实现转运设备200与产线设备的接驳。
可以理解的是,初定位槽的设置一方面对等待与接驳设备100对接的转运设备200进行初定位,有利于提高对接成功率;另一方面,利用初定位槽对爬坡滚轮的滚动进行导向,使得爬坡滚轮能够准确的滚动至高度定位面131上。
进一步地,限位组件1还包括感应器132,该感应器132对应于高度定位面131布设,当爬坡滚轮滚动至该高度定位面131上时能够触发该感应器132。如此,当感应器132被触发时,则表明爬坡滚轮滚动至高度定位面131上了,此时转运设备200与接驳设备100对接到位,即实现了转运设备200与产线设备的接驳,可控制移动座停止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即停留在第二位置)。可选地,感应器132可以采用接近传感器。该感应器132可以安装于第二定位件13上。
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还包括联动机构15及第一驱动件16。联动机构15连接于两个卡座11之间,用于在两个卡座11中的一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带动另一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卡座11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时,在联动机构的联动作用下带动其中另一个卡座11反向移动。第一驱动件16设置于移动座10,且与两个卡座11中的一个卡座11传动连接,以驱动该卡座11沿第二方向移动。
如此,当需要驱动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时,第一驱动件16驱动对应的一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在联动机构的联动作用下带动另一个卡座11反向移动,进而实现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可选地,第一驱动件16可以是气缸。
具体地,该联动机构15包括第一连杆151及两个第二连杆152。第一连杆151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移动座10,第一轴线垂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个第二连杆15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卡座11铰接,两个第二连杆15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51的相对两端铰接。如此,当第一驱动件16驱动对应的一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该卡座11通过第二连杆152带动第一连杆151绕第一轴线转动,从而第一连杆151通过另一第二连杆152带动另一卡座11沿第二方向反向移动,进而实现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并且,利用第一连杆151和第二连杆152组成的连杆结构实现两个卡座11的联动,结构简单,响应迅速,动作稳定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联动机构并不仅限于采用连杆结构。请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联动机构25包括齿轮251及两个齿条252。该齿轮251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移动座10,该第二轴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个齿条25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卡座11连接,两个齿条252的另一端沿第二方向朝向齿轮251延伸,并分别与齿轮251的相对两侧啮合。如此,第一驱动件16驱动对应的一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与该卡座11连接的齿条252带动齿轮251转动,从而齿轮251通过另一个齿条252带动另一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反向移动,进而实现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靠近或远离。可以理解的是,两个齿条252分别与齿轮251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的靠近或远离并不仅限于采用联动机构的方式实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利用驱动机构直接驱动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该驱动机构包括丝杆(图未示)、两个丝杆螺母(图未示)及第二驱动件(图未示)。
该丝杆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移动座10,且该丝杆的轴线与第二方向平行。丝杆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且该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两个丝杆螺母分别与丝杆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螺纹连接,并且分别与两个卡座11连接。如此,第二驱动件驱动丝杆绕自身轴线转动,由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丝杆带动两个丝杆螺母沿第二方向(即丝杆的轴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带动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可选地,第二驱动件可以是电机。丝杆可通过轴承安装于移动座10,从而实现丝杆可绕自身轴线转动。
还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并不仅限于采用丝杆和丝杆螺母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与两个卡座11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三驱动件(图未示),两个第三驱动件均设置于移动座10,并与对应的卡座11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也就是说,两个卡座11分别设置单独的两个第三驱动件来驱动,其中一个第三驱动件驱动对应的卡座11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另一个驱动件驱动另一卡座11沿第二方向反向移动,也能实现两个卡座11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可选地,第三驱动件可以是气缸。
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移动座10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纵长延伸的第二滑轨101,每个卡座11上均设置有第二滑块,各个第二滑块均与第二滑轨101滑动配合。如此,利用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101的滑动配合来对卡座11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卡座11移动更加稳定可靠。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座10上可分别对应两个卡座11设置两条第二滑轨101,每一卡座11上的第二滑块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滑轨101滑动配合,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移动座10上设置有第一滑块,安装架2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141,该第一滑块滑动配合于第一滑轨141。限位组件1还包括接驳驱动件17,该接驳驱动件17安装于安装架2,且与移动座10传动连接,以驱动移动座10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141的滑动配合来对移动座1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移动座10的移动更加稳定可靠。可选地,接驳驱动件17可以是气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还包括安装于安装架2的安装板14,第一滑轨141设置在安装板14上,移动座10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141设置在安装板14上,从而实现移动座10相对安装架2沿第一方向可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12、第二定位件13及接驳驱动件17均安装于该安装板14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布置于产线设备与转运设备接驳的一侧,用于对所述转运设备定位,所述接驳设备包括:
安装架;
限位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配接于所述安装架的移动座,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移动座的两个卡座;
其中,两个所述卡座被构造为可受控地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远离移动至限位状态,当两个所述卡座移动至所述限位状态时,两个所述卡座将所述转运设备限位于所述移动座,以使所述转运设备跟随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联动机构及第一驱动件;
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两个所述卡座之间,用于在两个所述卡座中的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带动其中另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卡座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
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且与两个所述卡座中的一个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及两个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移动座,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座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齿轮及两个齿条;
所述齿轮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移动座,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两个所述齿条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座连接,两个所述齿条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齿轮延伸,并分别与所述齿轮的相对两侧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杆、两个丝杆螺母及第二驱动件;
所述丝杆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移动座,且所述丝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具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两个所述丝杆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螺纹连接,并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座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移动座,并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两个所述卡座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三驱动件,两个所述第三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移动座,并与对应的所述卡座传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卡座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卡座上的所述卡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朝向彼此背离的方向开口;
两个所述卡座彼此远离移动至所述限位状态时,所述转运设备卡接于两个所述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座具有面对所述转运设备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由所述卡槽的开口处相对所述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转运设备的一侧倾斜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用于对跟随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转运设备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对跟随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所述转运设备在第三方向上进行定位;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0.一种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设备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接驳设备。
CN202120654398.6U 2021-03-31 2021-03-31 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Active CN214732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4398.6U CN214732520U (zh) 2021-03-31 2021-03-31 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4398.6U CN214732520U (zh) 2021-03-31 2021-03-31 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2520U true CN214732520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8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4398.6U Active CN214732520U (zh) 2021-03-31 2021-03-31 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2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4514A (zh) * 2021-10-14 2021-12-28 苏州晶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运小车限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4514A (zh) * 2021-10-14 2021-12-28 苏州晶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运小车限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68311B1 (ko) 2차 전지용 전극 생산 시스템
CN214732520U (zh) 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CN111272767B (zh)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N113249774A (zh) 一种晶圆类产品电镀挂具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CN112811149B (zh) 一种自动安放转子轴和铁芯的上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263528U (zh) 一种铝棒输送装置
CN109277479A (zh) 一种钢筋弯曲机
CN214732439U (zh) 接驳设备及接驳系统
KR101614314B1 (ko) 무인 운반차용 배터리 이송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무인 운반차의 배터리 자동 교환장치
CN113830469B (zh) 活动式存储装置、物料传送系统及相应的天车
CN111313078B (zh) 锂电池生产用电芯入壳装置
CN108974761A (zh) 一种自动装卸载系统
CN111439557A (zh) 一种物料归正机构及双料盒装置
CN218319344U (zh) 抬升机构及检测装置
CN209239403U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自动装配机的镜头上料装置
KR101614317B1 (ko) 무인 운반차용 배터리 이송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무인 운반차의 배터리 자동 교환장치
CN116140970A (zh) 插管装置
CN108663633A (zh) 锂聚合物电池检验机
CN216462833U (zh) 一种金属插接件定位送料装置
CN114101079A (zh) 圆柱壳检测设备
CN208856480U (zh) 一种自动上料系统
CN113635048A (zh) 轴、轴承以及机壳一体装配装置
CN115009086A (zh) 充电仓及换电站
WO2020191959A1 (zh) 电镀板收放装置
CN215478124U (zh) 棒料自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7

Address after: 519040 zone T, room 205, second floor, No. 28, West Coast Avenue, Sanzao Town, Jinwa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Beid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