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11299U - 一种顶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11299U
CN214611299U CN202120795617.2U CN202120795617U CN214611299U CN 214611299 U CN214611299 U CN 214611299U CN 202120795617 U CN202120795617 U CN 202120795617U CN 214611299 U CN214611299 U CN 214611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jacking
spiral elevator
sprocket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56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爱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wa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wa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wa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wa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11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11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升装置,通过设置包括传动杆、传动蜗杆、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二从动轮和链条在内的传动组件,由于链条柔性连接的特性,在传递动力时,容错率高,若待提升设备的重量超过负载,则传动杆、传动蜗杆难以转动,或者链条绷断,不会造成螺旋升降机的损坏;通过设置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端部的柔性联轴器在内的连接组件,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第一、第三螺旋升降机和第二、第四螺旋升降机,在待提升设备的重心偏向第三、第四螺旋升降机难以提升时,只会造成柔性联轴器的损坏,不会造成螺旋升降机的损坏,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顶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升设备的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设备生产及维修过程中,部分零部件由于难以通过设备侧面开口或设备顶部开口进出,需要将设备提升至一定高度,以便从设备底面开口进出,现有设备顶升时多采用液压油缸顶升,但这种方式存在漏油、上下定位不准、顶升时不宜同步等问题,市场上虽然有采用丝杆传动的顶升装置,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3277584B就公开了一种丝杆传动顶升系统,该系统通过双出轴电机带动万向联轴节转动并最终带动丝杆上下移动,但该方案结构复杂,动力传递容错率低,在被提升设备重量超过负载或被提升设备的重心出现偏移时,容易造成电机、万向联轴节、丝杆等贵重零部件的损坏,使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的顶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升装置,包括:
主顶升支架,所述主顶升支架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主顶升支架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主顶升支架和第二主顶升支架;
螺旋升降机,所述螺旋升降机有四个,分别为第一螺旋升降机、第二螺旋升降机、第三螺旋升降机和第四螺旋升降机,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和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主顶升支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第三螺旋升降机和所述第四螺旋升降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主顶升支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螺旋升降机的丝杆转动时带动所述主顶升支架升降;
辅助顶升支架,所述辅助顶升支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顶升支架上,所述辅助顶升支架具有两个贴合面,其中一个贴合面与待提升设备底部的侧面相贴合,另一个贴合面与所述待提升设备的底面相贴合,所述辅助顶升支架至少有两个,这两个辅助顶升支架位于待提升设备的两侧;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端部的柔性联轴器,所述连接组件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的蜗杆和所述第三螺旋升降机的蜗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的蜗杆和所述第四螺旋升降机的蜗杆;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顶升支架上,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动力源的动力改变方向后传递给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的蜗杆和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的蜗杆,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三螺旋升降机的蜗杆和所述第四螺旋升降机的蜗杆,从而带动所述主顶升支架和所述辅助顶升支架升降;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传动蜗杆、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所述传动杆的转动轴心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传动杆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蜗杆相啮合的花键,所述传动杆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蜗杆转动,所述传动蜗杆的转动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螺旋升降机蜗杆的转动轴心线,所述主动链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蜗杆的蜗杆轴上,所述从动链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所述第一从动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蜗杆的蜗杆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蜗杆的蜗杆轴上,所述链条涨紧在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上。
优选地,所述传动杆的前后侧均设有所述传动蜗杆,分别为第一传动蜗杆和第二传动蜗杆,所述主动链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主动链轮和第二主动链轮,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蜗杆的蜗杆轴上,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蜗杆的蜗杆轴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链条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一链条涨紧在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上,所述第二链条涨紧在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链轮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蜗杆的螺旋线的旋向和所述第二传动蜗杆的螺旋线的旋向相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的丝杆和所述第三螺旋升降机的丝杆的前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的丝杆和所述第四螺旋升降机的丝杆的后侧;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的丝杆和所述第三螺旋升降机的丝杆的后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的丝杆和所述第四螺旋升降机的丝杆的前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动链轮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主动链轮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从动链轮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从动链轮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链条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链条所在的平面为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传动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传动杆上部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键槽。
优选地,所述主顶升支架和所述辅助顶升支架上升的高度为300-600mm。
优选地,所述主顶升支架上设置有万向轮,在所述主顶升支架降至最低点时,所述顶升装置支撑于所述万向轮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顶升装置还包括用于遮挡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和所述链条的护板,所述护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主顶升支架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升装置,通过设置包括传动杆、传动蜗杆、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二从动轮和链条在内的传动组件,由于链条柔性连接的特性,在传递动力时,容错率高,若待提升设备的重量超过负载,则传动杆、传动蜗杆难以转动,或者链条绷断,不会造成螺旋升降机的损坏;通过设置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端部的柔性联轴器在内的连接组件,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第一、第三螺旋升降机和第二、第四螺旋升降机,在待提升设备的重心偏向第三、第四螺旋升降机难以提升时,只会造成柔性联轴器的损坏,不会造成螺旋升降机的损坏,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传动组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5的主视示意图。
其中:101.第一主顶升支架;102.第二主顶升支架;201.第一螺旋升降机;2011.第一丝杆;2012.第一蜗杆;202.第二螺旋升降机;2021.第二丝杆;2022.第二蜗杆;203.第三螺旋升降机;2031.第三丝杆;2033.第三蜗杆;204.第四螺旋升降机;2041.第四丝杆;2042.第四蜗杆;301.第一辅助顶升支架;3011.第一贴合面;3012.第二贴合面;302.第二辅助顶升支架;3021.第三贴合面;3022.第四贴合面;401.第一连接组件;4011.第一连接杆;4012.第一柔性联轴器;4013.第二柔性联轴器;402.第二连接组件;4021.第二连接杆;4022.第三柔性联轴器;4023.第四柔性联轴器;500.传动组件;501.传动杆;5011.花键;5012.键槽;502.第一传动蜗杆;503.第二传动蜗杆;504.第一主动链轮;505.第二主动链轮;506.第一从动链轮;507.第二从动链轮;508.第一链条;502.第二链条;510.安装框;600.万向轮;700.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前、后方向是指图3中的下、上方向,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左、右方向是指图3中的左、右方向,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上、下方向是指图2中的上、下方向。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升装置,包括:主顶升支架、螺旋升降机、辅助顶升支架、连接组件和传动组件。
主顶升支架由角钢制成,主顶升支架沿前后方向延伸,主顶升支架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主顶升支架101和第二主顶升支架102,第一主顶升支架101位于第二主顶升支架102的右侧。
螺旋升降机有四个,为降低成本,这四个螺旋升降机型号相同,分别为第一螺旋升降机201、第二螺旋升降机202、第三螺旋升降机203和第四螺旋升降机204,第一螺旋升降机201和第二螺旋升降机202均设置在第一主顶升支架101的上表面,第一螺旋升降机201位于第一主顶升支架101的前端部,第二螺旋升降机202位于第一主顶升支架101的后端部;第三螺旋升降机203和第四螺旋升降机204均设置在第二主顶升支架102的上表面,第三螺旋升降机203位于第二主顶升支架102的前端部,第四螺旋升降机204位于第二主顶升支架102的后端部;第一螺旋升降机201包括第一丝杆2011、第一蜗杆2012,第二螺旋升降机202包括第二丝杆2021、第二蜗杆2022,第三螺旋升降机203包括第三丝杆2031、第三蜗杆2032,第四螺旋升降机204包括第四丝杆2041、第四蜗杆2042;第一丝杆2011、第二丝杆2021、第三丝杆2031和第四丝杆2041的底部均可转动地连接有底板,在所述顶升装置提升设备时,底板支撑在地面上,第一丝杆2011和第二丝杆2021转动带动第一主顶升支架101上升,第三丝杆2031和第四丝杆2041转动带动第二主顶升支架102上升,且第一丝杆2011、第二丝杆2021、第三丝杆2031和第四丝杆2041保持同步转动,使得第一主顶升支架101和第二主顶升支架102同步上升。
辅助顶升支架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辅助顶升支架301和第二辅助顶升支架302,第一辅助顶升支架301和第二辅助顶升支架302均由角钢制成,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辅助顶升支架301的两端部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主顶升支架101和第二主顶升支架102上,第二辅助顶升支架302的两端部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主顶升支架101和第二主顶升支架102上;第一辅助顶升支架301和第二辅助顶升支架302分别位于待提升设备的前后两侧,第一辅助顶升支架301具有第一贴合面3011和第二贴合面3012,第二辅助顶升支架302具有第三贴合面3021和第三贴合面3022,在所述提升装置提升设备时,第一贴合面3011和第三贴合面3021贴合在待提升设备底部的侧面,第二贴合面3012和第四贴合面3022贴合在待提升设备的底面。
连接组件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组件401和第二连接组件402,第一连接组件401用于连接第一蜗杆2012和第三蜗杆2032,第二连接组件402用于连接第二蜗杆2022和第四蜗杆2042;具体地,第一连接组件401包括第一连接杆4011、第一柔性联轴器4012、第二柔性联轴器4013,第一连接杆4011的右端部通过第一柔性联轴器4012与第一蜗杆2012的左端部相连接,第一连接杆4011的左端部通过第二柔性联轴器4013与第三蜗杆2032的右端部相连接;第二连接组件402包括第二连接杆4021、第三柔性联轴器4022、第四柔性联轴器4023,第二连接杆4021的右端部通过第三柔性联轴器4022与第二蜗杆2022的左端部相连接,第二连接杆4021的左端部通过第四柔性联轴器4023与第四蜗杆2042的右端部相连接;第一连接组件401位于第一丝杆2011和第三丝杆2031的前侧,第二连接组件402位于第二丝杆2021和第四丝杆2041的后侧。
设置上述柔性联轴器的好处在于,由于柔性联轴器的售价远低于螺旋升降机的售价,当提升设备的重心偏向第三螺旋升降机203和/或第四螺旋升降机204,且提升该设备时上述连接组件传递的扭矩超过上述柔性联轴器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时,能够通过上述柔性联轴器的损坏避免第三螺旋升降机203和/或第四螺旋升降机204的损坏,降低使用成本。
传动组件500设置在第一主顶升支架101的上表面,并位于第一主顶升支架101的中部,传动组件500用于将手电钻、风枪等便携式动力源的动力改变方向后传递给第一蜗杆2012和第二蜗杆2022,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01、第二连接组件402将动力传递给第三蜗杆2032和第四蜗杆2042,带动第一丝杆2011、第二丝杆2021、第三丝杆2031和第四丝杆204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主顶升支架101和第二主顶升支架102同步上升,并通过第一主顶升支架101和第二主顶升支架102带动第一辅助顶升支架301和第二辅助顶升支架302同步上升,实现了对设备提升的技术效果。
传动组件500包括传动杆501、第一传动蜗杆502、第二传动蜗杆503、第一主动链轮504、第二主动链轮505、第一从动链轮506、第二从动链轮507、第一链条508、第二链条509和安装框510,安装框510固定在第一主顶升支架101上表面的中部,传动杆501可转动地穿设在安装框510的顶板上,传动杆501的转动轴心线垂直于水平面,传动杆501的横截面为圆形,传动杆501的上部向上凸出于安装框510的顶板,传动杆501上部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键槽5012,这样设计便于传动杆501与手电钻、风枪等便携式动力源相连接;传动杆501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一传动蜗杆502、第二传动蜗杆503相啮合的花键5011,传动杆501用于带动第一传动蜗杆502、第二传动蜗杆503转动;第一传动蜗杆502、第二传动蜗杆503的转动轴心线平行于第一蜗杆2012、第二蜗杆2022、第三蜗杆2032和第四蜗杆2042的转动轴心线,第一传动蜗杆502的螺旋线的旋向和第二传动蜗杆503的螺旋线的旋向相同;第一主动链轮504套设在第一传动蜗杆502的蜗杆轴上,第二主动链轮505套设在第二传动蜗杆503的蜗杆轴上;第一从动链轮506套设在第一蜗杆2012的蜗杆轴上,第二从动链轮507套设在第二蜗杆2022的蜗杆轴上;第一主动链轮504所在的平面、第二主动链轮505所在的平面、第一从动链轮506所在的平面、第二从动链轮507所在的平面、第一链条508所在的平面和第二链条509所在的平面为同一平面,第一链条508涨紧在第一主动链轮504和第一从动链轮506上,第二链条509涨紧在第二主动链轮505和第二从动链轮507上。
第一主顶升支架101、第二主顶升支架102、第一辅助顶升支架301和第二辅助顶升支架302同步上升时的上升高度为300-600mm,该高度过低,设备零部件难以从设备底面的开口进出,该高度过高,设备中心过高,则危险性大。
在不使用所述的提升装置时,可以拆下第一辅助顶升支架301、第二辅助顶升支架302、第一连接组件401和第二连接组件402,减小所述提升装置的占地面积。
主顶升支架上设置有万向轮600,在主顶升支架下降至最低点时,所述顶升装置支撑在万向轮600上,便于移动所述提升装置。
由于链条和链轮在转动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述顶升装置还设置有护板700,护板700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主顶升支架101上,护板700用于遮挡第一主动链轮504、第二主动链轮505、第一从动链轮506、第二从动链轮507、第一链条508和第二链条509,以提高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升装置,包括:
主顶升支架,所述主顶升支架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主顶升支架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主顶升支架和第二主顶升支架;
螺旋升降机,所述螺旋升降机有四个,分别为第一螺旋升降机、第二螺旋升降机、第三螺旋升降机和第四螺旋升降机,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和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主顶升支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第三螺旋升降机和所述第四螺旋升降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主顶升支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螺旋升降机的丝杆转动时带动所述主顶升支架升降;
辅助顶升支架,所述辅助顶升支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顶升支架上,所述辅助顶升支架具有两个贴合面,其中一个贴合面与待提升设备底部的侧面相贴合,另一个贴合面与所述待提升设备的底面相贴合,所述辅助顶升支架至少有两个,这两个辅助顶升支架位于待提升设备的两侧;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端部的柔性联轴器,所述连接组件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的蜗杆和所述第三螺旋升降机的蜗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的蜗杆和所述第四螺旋升降机的蜗杆;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顶升支架上,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动力源的动力改变方向后传递给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的蜗杆和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的蜗杆,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三螺旋升降机的蜗杆和所述第四螺旋升降机的蜗杆,从而带动所述主顶升支架和所述辅助顶升支架升降;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传动蜗杆、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所述传动杆的转动轴心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传动杆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蜗杆相啮合的花键,所述传动杆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蜗杆转动,所述传动蜗杆的转动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螺旋升降机蜗杆的转动轴心线,所述主动链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蜗杆的蜗杆轴上,所述从动链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所述第一从动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蜗杆的蜗杆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蜗杆的蜗杆轴上,所述链条涨紧在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前后侧均设有所述传动蜗杆,分别为第一传动蜗杆和第二传动蜗杆,所述主动链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主动链轮和第二主动链轮,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蜗杆的蜗杆轴上,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蜗杆的蜗杆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一链条涨紧在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上,所述第二链条涨紧在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链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蜗杆的螺旋线的旋向和所述第二传动蜗杆的螺旋线的旋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的丝杆和所述第三螺旋升降机的丝杆的前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的丝杆和所述第四螺旋升降机的丝杆的后侧;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升降机的丝杆和所述第三螺旋升降机的丝杆的后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螺旋升降机的丝杆和所述第四螺旋升降机的丝杆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主动链轮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从动链轮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从动链轮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链条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链条所在的平面为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传动杆上部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键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顶升支架和所述辅助顶升支架上升的高度为300-6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顶升支架上设置有万向轮,在所述主顶升支架降至最低点时,所述顶升装置支撑于所述万向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种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顶升装置还包括用于遮挡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和所述链条的护板,所述护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主顶升支架上。
CN202120795617.2U 2020-05-22 2021-04-19 一种顶升装置 Active CN21461129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9244 2020-05-22
CN2020208692444 2020-05-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11299U true CN214611299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03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5617.2U Active CN214611299U (zh) 2020-05-22 2021-04-19 一种顶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112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8792A (zh) * 2022-01-07 2022-04-2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一种料箱提升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8792A (zh) * 2022-01-07 2022-04-2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一种料箱提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11299U (zh) 一种顶升装置
CN105970894B (zh) 一种复合式液压插销升降平台装置
CN205743180U (zh) 一种安全平稳的立体停车设备
CN21279945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提升装置
CN214531843U (zh) 一种爬架用升降装置
CN214531983U (zh) 电动式墙板安装机
CN213208665U (zh) Stc炉的炉门提升机构
CN214402923U (zh) 一种升降式泳池垫层驱动机构
CN110846487B (zh) 一种热处理炉料框平移装置
CN210208152U (zh) 一种数控型万向节整平机
CN217437506U (zh) 一种吊链升降装置
CN214822704U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拆解装置
CN219565289U (zh) 一种拖拉机前配重连接结构
CN214989982U (zh) 砂带升降机构
CN211850942U (zh) 一种幕墙安装用旋转支架
CN212828760U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升降底盘
CN220434673U (zh) 一种桅杆起升装置
CN211490983U (zh) 一种表面处理抛光设备
CN218149664U (zh) 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电动吊篮
CN216190688U (zh) 一种升降式反转变位输送机构
CN219562160U (zh) 一种大口径管件辅助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16190724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滚床升降机
CN214828245U (zh) 高稳定性升降机吊装结构
CN216766936U (zh) 机械式立体车库防摆安全装置
CN217535816U (zh) 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的升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