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7873U - 一种双轮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轮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07873U
CN214607873U CN202120729576.7U CN202120729576U CN214607873U CN 214607873 U CN214607873 U CN 214607873U CN 202120729576 U CN202120729576 U CN 202120729576U CN 214607873 U CN214607873 U CN 214607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balance car
connecting part
vehicle body
right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295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钭俊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urus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urus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urus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urus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295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07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07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07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轮平衡车。针对现有双轮平衡车的左右车体间的相对转动结构较为复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轮平衡车,包括:左车体,所述左车体包括左壳体,所述左壳体的右端具有左连接部;右车体,所述右车体包括右壳体,所述右壳体的左端具有右连接部;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转轴、轴向固定于所述转轴右端的防脱件;其中,所述转轴的左部与所述左连接部一体注塑成型,所述转轴的右部插入所述右连接部中,所述转轴与所述右连接部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转轴的左部直接一体成型在左连接部上,无需设置轴套固定座、螺钉等部件,减少零件,简化加工和装配。

Description

一种双轮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轮平衡车。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平衡车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双轮平衡车包括两个用于双脚站立的脚踏板,两个脚踏板间可相对转动,使用者通过双脚分别操控两个脚踏板,即可实现对车体运行姿态的控制。
现有的双轮平衡车,其大都包括左车体、右车体以及连接左右车体并使得左右车体可相对转动的转动机构,左右车体均设有脚踏板。转动机构通常包括一空心转轴、套设在空心转轴外的轴套、与轴套固接的轴套固定座,轴套固定座通过螺钉将轴套和左右车体固接。此种双轮平衡车的转动机构,零件数量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和装配都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双轮平衡车的左右车体间的相对转动结构较为复杂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轮平衡车,减少零件,简化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轮平衡车,所述双轮平衡车包括:
左车体,所述左车体包括左壳体,所述左壳体的右端具有左连接部;
右车体,所述右车体包括右壳体,所述右壳体的左端具有右连接部;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转轴、轴向固定于所述转轴右端的防脱件;
其中,所述转轴的左部与所述左连接部注塑成型为一体,所述转轴的右部插入所述右连接部中,所述转轴与所述右连接部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双轮平衡车,其转动机构的转轴的左部直接与左壳体的左连接部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转轴的右部插入右连接部中并与右连接部转动配合,转轴的左部与左连接部固定为一体,仅转轴的右部需要设置防脱件;转轴的左部直接一体成型在左连接部上,无需设置轴套固定座、螺钉等部件,减少零件,简化加工和装配;仅转轴的右部发生转动,减少摩擦部位,减少磨损。左右是相对而言,两个车体互相调换后,左右也相互调换。转轴与右连接部的转动配合,可以是直接配合也可以是通过其它部件间接配合。转轴与右连接部直接配合,摩擦磨损较大,因而,转轴与右连接部为间接配合较佳。
作为改进,所述转轴的右部套设轴套,所述轴套设于所述右连接部中。设置轴套以防止转轴和右连接部的磨损。
作为改进,所述轴套与所述转轴间隙配合。
作为改进,所述轴套与所述转轴间填充有润滑脂。
作为改进,所述轴套与所述右连接部过盈配合。
作为改进,所述转轴的左端开设工艺槽,以保证转轴与左连接部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改进,所述工艺槽包括多个环形槽。
作为改进,所述转轴的右端开设卡槽,所述防脱件为卡簧。
作为改进,所述防脱件与所述右连接部间设有端部垫片;所述左连接部和所述右连接部间设有中间垫片。设置端部垫片和中间垫片进行缓冲。端部垫片防止右连接部直接与卡簧发生摩擦。中间垫片防止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间直接发生摩擦。
作为改进,所述端部垫片和所述中间垫片均为POM塑料垫片。POM塑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作为改进,所述转轴为空心转轴,以用于过线。
作为改进,所述轴套为POM塑料轴套。POM塑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双轮平衡车的有益效果是:其转动机构的转轴的左部直接与左壳体的左连接部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转轴的右部插入右连接部中并与右连接部转动配合,转轴的左部与左连接部固定为一体,仅转轴的右部需要设置防脱件;转轴的左部直接一体成型在左连接部上,无需设置轴套固定座、螺钉等部件,减少零件,简化加工和装配;转轴的左部与左连接部一体成型,仅转轴的右部发生转动,减少摩擦部位,减少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轮平衡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轮平衡车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轮平衡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隐藏下半壳后)。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轮平衡车的左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轮平衡车的左壳体的上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轮平衡车的左壳体的下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轮平衡车的转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中,1、左车体;11、左壳体;11A、上半壳;11B、下半壳;111、左连接部;
2、右车体;21、右壳体;211、右连接部;
3、转动机构;31、转轴;311、工艺槽;32、轴套;33、卡簧;34、端部垫片;35、中间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轮平衡车,所述双轮平衡车包括:
左车体,所述左车体包括左壳体,所述左壳体的右端具有左连接部;
右车体,所述右车体包括右壳体,所述右壳体的左端具有右连接部;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转轴、轴向固定于所述转轴右端的防脱件;
其中,所述转轴的左部与所述左连接部注塑成型为一体,所述转轴的右部插入所述右连接部中,所述转轴与所述右连接部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双轮平衡车,其转动机构的转轴的左部直接与左壳体的左连接部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转轴的右部插入右连接部中并与右连接部转动配合,转轴的左部与左连接部固定为一体,仅转轴的右部需要设置防脱件;转轴的左部直接一体成型在左连接部上,无需设置轴套固定座、螺钉等部件,减少零件,简化加工和装配;仅转轴的右部发生转动,减少摩擦部位,减少磨损。左右是相对而言,两个车体互相调换后,左右也相互调换。转轴与右连接部的转动配合,可以是直接配合也可以是通过其它部件间接配合。转轴与右连接部直接配合,摩擦磨损较大,因而,转轴与右连接部为间接配合较佳。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双轮平衡车,所述双轮平衡车包括:
左车体1,所述左车体1包括左壳体11,所述左壳体11的右端具有左连接部111;
右车体2,所述右车体2包括右壳体21,所述右壳体21的左端具有右连接部211;
转动机构3,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一转轴31、轴向固定于所述转轴31右端的防脱件;
其中,所述转轴31的左部与所述左连接部111注塑成型为一体,所述转轴31的右部插入所述右连接部211中,所述转轴31与所述右连接部211转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左车体1包括左车轮、左轮毂电机等,右车体2包括右车轮和右轮毂电机等。左壳体11或右壳体21中还设有传感器、控制器、电池、陀螺仪等设备。左车体1和右车体2的其它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本实施中,左连接部111或右连接部211的外形大致呈圆筒状。右连接部211一体成型时形成横向通孔。
在其它实施例中,左连接部11或右连接部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本实施例中,左壳体11包括上半壳11A和下半壳11B,左圆筒部形成于上半壳11A上。右壳体21包括右上壳和右下壳,右圆筒部形成于右上壳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31的右部套设轴套32,所述轴套32设于所述右连接部211中。设置轴套32以防止转轴31和右连接部211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32与所述转轴31间隙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32与所述转轴31间填充有润滑脂。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32与所述右连接部211的横向通孔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31的左端开设工艺槽311,以保证转轴31与左连接部111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艺槽311包括多个环形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31的右端开设卡槽,所述防脱件为卡簧33。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脱件与所述右连接部211间设有端部垫片34;所述左连接部111和所述右连接部211间设有中间垫片35。设置端部垫片34和中间垫片35进行缓冲。端部垫片34防止右连接部211直接与卡簧33发生摩擦。中间垫片35防止左连接部111和右连接部211间直接发生摩擦。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垫片34和所述中间垫片35均为POM塑料垫片。POM塑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31为空心转轴31,降低重量的同时其中心孔可以用于过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32为POM塑料轴套32。POM塑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轮平衡车,其转动机构3的转轴31的左部直接与左壳体11的左连接部11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转轴31的右部插入右连接部211中并与右连接部211转动配合,转轴31的左部与左连接部111固定为一体,仅转轴31的右部需要设置防脱件;转轴31的左部直接一体成型在左连接部111上,无需设置轴套32固定座、螺钉等部件,减少零件,简化加工和装配;仅转轴31的右部发生转动,减少摩擦部位,减少磨损;转轴31与右连接部211间设有轴套32,降低摩擦,减少磨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创造包括但不限于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创造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轮平衡车包括:
左车体(1),所述左车体(1)包括左壳体(11),所述左壳体(11)的右端具有左连接部(111);
右车体(2),所述右车体(2)包括右壳体(21),所述右壳体(21)的左端具有右连接部(211);
转动机构(3),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一转轴(31)、轴向固定于所述转轴(31)右端的防脱件;
其中,所述转轴(31)的左部与所述左连接部(111)注塑成型为一体,所述转轴(31)的右部插入所述右连接部(211)中,所述转轴(31)与所述右连接部(211)转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1)的右部套设轴套(32),所述轴套(32)设于所述右连接部(2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32)与所述转轴(31)间隙配合;所述轴套(32)与所述转轴(31)间填充有润滑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32)与所述右连接部(211)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1)的左端开设工艺槽(3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槽(311)包括多个环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1)的右端开设卡槽,所述防脱件为卡簧(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件与所述右连接部(211)间设有端部垫片(34);所述左连接部(111)和所述右连接部(211)间设有中间垫片(3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垫片(34)和所述中间垫片(35)均为POM塑料垫片。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1)为空心转轴(31);所述轴套(32)为POM塑料轴套(32)。
CN202120729576.7U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双轮平衡车 Active CN214607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9576.7U CN214607873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双轮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9576.7U CN214607873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双轮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07873U true CN214607873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01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29576.7U Active CN214607873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双轮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07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07873U (zh) 一种双轮平衡车
CN205131476U (zh) 可扭转连接结构
CN106704437A (zh) 轴承式衬套
CN206522398U (zh) 轴承式衬套
CN210822614U (zh) 一种底盘悬挂结构及三轮车
CN207955830U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驱动机构
CN201275995Y (zh) 汽车摆臂衬套
CN208306905U (zh) 一种空心轮及单轮平衡车、双轮平衡车、助力车和扭扭车
CN111051081B (zh) 悬浮式自行车轮毂结合结构
CN201694346U (zh) 具有移动隐藏式电池的电动自行车车轮
CN207875872U (zh) 一种用于电动平衡车的转轴机构
CN204196628U (zh) 一种汽车控制臂悬挂球头部件
CN212313768U (zh) 一种双轮平衡车
CN112297738A (zh) T形球铰链
CN214913257U (zh) 一种滑板车的转向结构
CN206871171U (zh) 高效率汽车后轮转向节球头
CN207106084U (zh) 一种汽车上摆臂总成
CN205131496U (zh) 电动平衡车用可扭转连接结构
CN201606399U (zh) 一种带软摩擦内衬的汽车拉杆球头
CN215098052U (zh) 一种防侧翻结构及具有其的扭扭车
CN201613986U (zh) 自行车安全转向机构
CN221003502U (zh) 一种汽车推力杆接头总成
CN211567578U (zh) 一种轮毂支架衬套
CN211731544U (zh) 一种前左转向节
CN211995053U (zh) 一种汽车摆臂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