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7748U - 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以及厢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以及厢式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07748U CN214607748U CN202120488329.2U CN202120488329U CN214607748U CN 214607748 U CN214607748 U CN 214607748U CN 202120488329 U CN202120488329 U CN 202120488329U CN 214607748 U CN214607748 U CN 2146077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aluminum alloy
- engaging
- block structure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铝合金型材,相邻的两个所述铝合金型材之间设有插接卡合结构和用于将所述插接卡合结构固定的固定件。相邻的两个所述铝合金型材之间具有插接卡合结构和用于将所述插接卡合结构固定的固定件,在两个铝合金型材拼接时,通过给予相互靠近的力,使得插接卡合结构相卡合,为了避免受力后的插接卡合结构的脱离,再通过固定件将插接卡合结构固定,有利于增加铝合金型材拼接后的结构强度,避免了焊接固定,保证了产品质量。通过采用铝合金型材厢板,有利于降低厢式车的重量,有利于提高厢式车的载货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合金厢板型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以及厢式车。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厢式车的载货量,采用铝合金厢板型材拼接形成的板材,有利于降低厢式车的自重,提高厢式车的载货量,并且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耗油量,有利于节能。
目前,厢式车采用铝合金型材一块一块的插合拼接而成的板材作为厢板,由于铝合金型材之间为插合连接,在厢体内装满货物后,在运输过程中的颠簸、摇晃时,货物给予厢板较大的冲击力;导致铝合金型材之间的插合部分脱离或完全脱离,也就是涨箱,使得厢板损坏,货物的安全没有保证。
为了增加铝合金型材厢板的结构强度,目前市场上的铝合金型材厢板都是拼接后,在厢体内部采用焊接,保证结构强度;但由于焊接易导致厢板变形,且容易出现焊接缺陷,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铝合金厢板型材,采用插接卡合结构,且将所述插接卡合结构用固定件固定,有利于增加铝合金型材拼接后的结构强度,避免了焊接固定,保证了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铝合金型材,相邻的两个所述铝合金型材之间设有插接卡合结构和用于将所述插接卡合结构固定的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型材本体、沿所述型材本体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一插合板、沿所述型材本体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的第二插合板,所述插接卡合结构具有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铝合金型材上的所述第一插合板和第二插合板,所述第一插合板和第二插合板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合板和第二插合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型材还包括沿所述型材本体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合板、沿所述型材本体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的第二卡合板,所述插接卡合结构具有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铝合金型材上的相邻设置的第一卡合板和第二卡合板,所述第一卡合板和第二卡合板卡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合板和第一卡合板形成卡合腔,相匹配的所述第二插合板和第二卡合板位于所述卡合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合板具有第一卡合本体、沿所述卡合本体的内侧向内凸起的第一卡凸,所述第二卡合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凸相匹配卡合的第二卡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合本体的末端内侧开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卡合板卡合装配的引导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槽口具有在靠近所述第一卡合本体的末端方向上向外倾斜的倾斜面、与所述倾斜面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卡合本体外端面平行设置的平行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合本体外端面与所述平行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卡合本体在内外方向的尺寸比值为0.4~0.6。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合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合本体平行设置的第二卡合本体、沿所述第二卡合本体向外凸起设置的第二卡凸、连接所述第二卡合本体和所述型材本体的倾斜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卡合本体之间的夹角为150°~17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合板的端部外侧具有弧形的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铆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相邻的两个所述铝合金型材之间具有插接卡合结构和用于将所述插接卡合结构固定的固定件,在两个铝合金型材拼接时,通过给予相互靠近的力,使得插接卡合结构相卡合,为了避免受力后的插接卡合结构的脱离,再通过固定件将插接卡合结构固定,有利于增加铝合金型材拼接后的结构强度,避免了焊接固定,保证了产品质量。通过采用铝合金型材厢板,有利于降低厢式车的重量,有利于提高厢式车的载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引导槽口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铝合金型材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为了便于相对位置的描述,在左右方向上靠近厢体中心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6所示,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铝合金型材1,相邻的两个铝合金型材1之间设有插接卡合结构和用于将插接卡合结构固定的固定件2。相邻的两个铝合金型材1之间具有插接卡合结构和用于将插接卡合结构固定的固定件2;在两个铝合金型材1拼接时,通过给予相互靠近的力,使得插接卡合结构相卡合,为了避免受力后的插接卡合结构的脱离,再通过固定件2将插接卡合结构固定,有利于增加铝合金型材1拼接后的结构强度,避免了焊接固定,保证了产品质量。通过采用铝合金型材厢板,有利于降低厢式车的重量,有利于提高厢式车的载货量。
铝合金型材1包括型材本体11、沿型材本体1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一插合板12和第一卡合板13、沿型材本体11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的第二插合板14和第二卡合板15,一个铝合金型材1的第一插合板12和第第一卡合板13与相邻设置的铝合金型材1的第二插合板14和第二卡合板15相匹配,形成插接卡合结构,也就是插接卡合结构为相邻的两个铝合金型材1的相互靠近的第一插合板12、第一卡合板13、第二插合板14和第二卡合板15,相邻设置的两个铝合金型材上的第一插合板12和第二插合板14通过固定件2固定;第一卡合板13和第二卡合板15相互卡合固定。
第一卡合板位于第一插合板12的外侧,第二卡合板15位于第二插合板14的外侧,第一插合板12和第二插合板14相互插接、第一卡合板13和第二卡合板15相互卡合固定,将第一插合板12和第二插合板14通过固定件2固定,第一插合板12和第二插合板14平行设置;通过第一插合板12和第二插合板14平行设置,有利于增加第一插合板12和第二插合板14之间的插接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加结构强度,有利于将固定件2的锁紧力作用到第一插合板12和第二插合板14;有利于插接卡合结构的便于安装卡合,只需要第一卡合板13和第二卡合板15进行卡合就可;通过将第一插合板12和第二插合板14放置在厢板的内侧,使得固定件2位于厢板内侧,不影响外观;同时,在厢体内的货物撞击厢板时,撞击力可以尽快的传递到固定件2上。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优选为铆钉,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2也可以采用螺钉、螺栓等
第一插合板12和第一卡合板13形成卡合腔19,相匹配的第二插合板14和第二卡合板15位于卡合腔19内,第一插合板12和第二插合板14相互插接,第一卡合板13和第二卡合板15相互卡合固定;也就是第一插合板12位于第二插合板14的外侧。
第一卡合板13具有第一卡合本体131、沿卡合本体131的内侧向内凸起的第一卡凸132,第二卡合板15具有与第一卡凸132相匹配卡合的第二卡凸152,第二卡凸152向外凸起;在安装时,第二卡合板15向内变形,使得第二卡凸152通过第一卡凸132,之后第二卡合板15复位,第一卡凸132和第二卡凸152卡合;第二卡凸152位于第二卡合板15的末端。
为了便于第二卡合板15和第二插合板14的装配,在第一卡合本体131的末端内侧开设有引导槽口133,引导槽口133用于引导第二卡合板15卡合装配。通过设置引导槽口133,使得卡合腔19的开口尺寸增加,有利于第二插合板14和第二卡合板15的插入。第二插合板14的端部外侧具有弧形的倒角141,有利于引导第二插合板14向卡合腔19内的插入。
引导槽口133具有在靠近第一卡合本体131的末端方向上向外倾斜的倾斜面1331、与倾斜面1331连接的平行面1332,平行面1332与第一卡合本体131的外端面平行设置。第一卡合本体131外端面与平行面133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卡合本体131在内外方向的尺寸比值为0.4~0.6,优选地,第一卡合本体131外端面与平行面133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卡合本体131在内外方向的尺寸比值为0.5。
第二卡合板15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合本体131平行设置的第二卡合本体151、沿第二卡合本体151向外凸起设置的第二卡凸152、连接第二卡合本体151和型材本体11的倾斜连接部153。通过设置倾斜连接部153,有利于第二卡合板15向内的弯曲变形,有利于第二卡合板15的安装操作。倾斜连接部153与第二卡合本体151之间的夹角为150°~170°,优选地,倾斜连接部153与第二卡合本体151之间的夹角为1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铝合金型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铝合金型材之间设有插接卡合结构和用于将所述插接卡合结构固定的固定件;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型材本体、沿所述型材本体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一插合板、沿所述型材本体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的第二插合板,所述插接卡合结构具有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铝合金型材上的所述第一插合板和第二插合板,所述第一插合板和第二插合板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合板和第二插合板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型材还包括沿所述型材本体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合板、沿所述型材本体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的第二卡合板,所述插接卡合结构具有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铝合金型材上的相邻设置的第一卡合板和第二卡合板,所述第一卡合板和第二卡合板卡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合板和第一卡合板形成卡合腔,相匹配的所述第二插合板和第二卡合板位于所述卡合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板具有第一卡合本体、沿所述卡合本体的内侧向内凸起的第一卡凸,所述第二卡合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凸相匹配卡合的第二卡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本体的末端内侧开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卡合板卡合装配的引导槽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口具有在靠近所述第一卡合本体的末端方向上向外倾斜的倾斜面、与所述倾斜面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卡合本体外端面平行设置的平行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合本体平行设置的第二卡合本体、沿所述第二卡合本体向外凸起设置的第二卡凸、连接所述第二卡合本体和所述型材本体的倾斜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卡合本体之间的夹角为150°~17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88329.2U CN214607748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以及厢式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88329.2U CN214607748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以及厢式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07748U true CN214607748U (zh) | 2021-11-05 |
Family
ID=78393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88329.2U Active CN214607748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以及厢式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07748U (zh) |
-
2021
- 2021-03-08 CN CN202120488329.2U patent/CN2146077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50251613A1 (en) |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 |
US20080122255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9522644B2 (en) | Bumper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6005018A (zh) | 车身前部结构 | |
CN206049828U (zh) | 扰流板和车辆 | |
CN209290338U (zh) | 一种吸能盒和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 |
CN112590690B (zh) | 汽车后防撞梁连接结构及后防撞梁安装方法 | |
CN113942584B (zh) | 一种梁搭接加强结构和后围白车身梁 | |
CN214607748U (zh) | 一种铝合金型材厢板以及厢式车 | |
CN109911027A (zh) | 门槛梁总成、侧后车身总成、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 |
CN211364737U (zh) | 一种汽车及其门槛总成 | |
CN208069800U (zh) | 汽车纵梁及汽车 | |
CN214729156U (zh) | 一种车厢用单层铝合金型材以及厢式车 | |
CN112693526B (zh) | 一种车厢用插接厢板 | |
US11247521B2 (en) | Bumper arrangement with a clinched receptacle | |
CN212921091U (zh) | 车门防撞杆、车门总成及车辆 | |
CN206664730U (zh) | 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 | |
CN219927430U (zh) | 防撞梁、车门结构及车辆 | |
CN219286572U (zh) |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
EP1347892B1 (en) | A bumper beam arrangement | |
CN220984680U (zh) | 一种电池箱体 | |
CN214240981U (zh) | 用于连体皮卡厢式车的拼接式侧围 | |
CN216833919U (zh) | 一种汽车的纵梁前段内板总成 | |
CN212046821U (zh) | 一种前门窗框前内加强板 | |
CN219029557U (zh) | 一种扭力盒总成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1 Address after: No.9, Linjiang Road,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000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CIMC TONGHUA SPECIAL VEHICLES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East Huaihe Roa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CIMC SPECIAL VEHICLE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