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5902U - 一种双轮悬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轮悬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5902U
CN214565902U CN202120310490.0U CN202120310490U CN214565902U CN 214565902 U CN214565902 U CN 214565902U CN 202120310490 U CN202120310490 U CN 202120310490U CN 214565902 U CN214565902 U CN 214565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upper cover
lower cover
wheel suspension
sid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104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lash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Changpao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Changpao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Changpao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104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5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5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5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轮悬架结构。双轮悬架结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两个侧板,上盖板设在下盖板上方,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转体连接头,转体连接头上部与上盖板中间位置转轴连接,转体连接头下部与下盖板中间位置转轴连接;两个侧板以转体连接头的中轴为对称轴、对称地设在两侧,侧板上部与上盖板销轴连接,侧板下部与下盖板销轴连接,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两个侧板围成闭环;侧板用于安装车轮结构,转体连接头通过扭杆组件连接到车体结构上。本实用新型双轮悬架结构使得三轮车在转向的时候可以让车体相对于车轮进行侧向倾斜改变重心,使其不容易侧倾翻到,提高其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轮悬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双轮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三轮车是前单轮、后双轮或者前双轮、后单轮的三角形结构。此种结构的车型虽然在停车或车速较慢时的稳定性较好,但是在速度稍快或转弯时,稳定性就明显降低,特别是在速度稍块时,由于它的前轮/后轮是单轮结构,在转向时产生的向心力很容易使车身朝某一侧倾斜甚至翻倒,造成安全事故。因此有待开发一种双轮悬架结构,能够使得三轮车在转向的时候进行倾斜改变重心,使其不容易侧倾翻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双轮悬架结构,使得三轮车在转向的时候可以进行倾斜改变重心,使其不容易侧倾翻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轮悬架结构,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两个侧板,上盖板设在下盖板上方,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转体连接头,转体连接头上部与上盖板中间位置转轴连接,转体连接头下部与下盖板中间位置转轴连接;两个侧板以转体连接头的中轴为对称轴、对称地设在两侧,侧板上部与上盖板销轴连接,侧板下部与下盖板销轴连接,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两个侧板围成闭环;侧板用于安装车轮结构,转体连接头通过扭杆组件连接到车体结构上。
扭杆组件包括悬臂以及旋转轴,悬臂一端插入转体连接头中并固定连接,旋转轴贯穿悬臂并且旋转轴垂直于悬臂,旋转轴两端分别与车体结构连接。
旋转轴两端分别通过橡胶减震器与车体结构连接。
悬臂与至少一个弹簧减震器的下端铰接,弹簧减震器的上端与车体结构铰接。
悬臂外面套有一个锁止套筒,锁止套筒与悬臂为滑动连接,锁止套筒滑动方向为悬臂长度方向,锁止套筒一端设有锁止板,锁止板用于卡在上盖板与悬臂之间和下盖板与悬臂之间以使上盖板和下盖板与转体连接头相对固定。
上盖板和下盖板设有与转体连接头销轴连接的弧形隆起,锁止板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形状大小与弧形隆起的形状大小相同,锁止板用于卡在上盖板与悬臂之间和下盖板与悬臂之间并让弧形凹槽贴合在弧形隆起表面以使上盖板和下盖板与转体连接头相对固定。
悬臂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穿孔,锁止套筒设有对应的一个通孔,穿孔和通孔用于穿入一根止动销,当通孔对应靠近转体连接头的穿孔并且止动销穿入通孔、穿孔时,锁止板卡在上盖板与悬臂之间和下盖板与悬臂之间。
转体连接头上部两侧分别设有法向朝上的倾斜面,两个倾斜面与上盖板之间均设有回复弹簧。
转体连接头下部两侧分别设有法向朝下的倾斜面,两个倾斜面与下盖板之间均设有回复弹簧。
转体连接头上部与上盖板中间位置通过阻尼转轴实现转轴连接,转体连接头下部与下盖板中间位置通过阻尼转轴实现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两个侧板形成可以侧倾变形的闭环,通过转体连接头和扭杆组件连接车体结构,使得三轮车在转向的时候可以让车体相对于车轮进行侧向倾斜改变重心,使其不容易侧倾翻到,提高其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轮悬架结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轮悬架结构另一示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轮悬架结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轮悬架结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解锁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轮悬架结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锁止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是一种双轮悬架结构,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双轮悬架结构包括上盖板10、下盖板20以及两个侧板40。上盖板10设在下盖板20上方。上盖板10与下盖板20之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转体连接头30。转体连接头30上部与上盖板10中间位置转轴连接。转体连接头30下部与下盖板20中间位置转轴连接。两个侧板40以转体连接头30的中轴A为对称轴、对称地设在两侧。每个侧板40上部与上盖板10销轴连接,同时每个侧板40下部与下盖板20销轴连接。上盖板10、下盖板20以及两个侧板40围成可变形的闭环。侧板40用于安装车轮结构,譬如刹车片、车轮等。而转体连接头30通过扭杆组件连接到车体结构上。扭杆组件包括悬臂51以及旋转轴52。悬臂51一端插入转体连接头30中并固定连接。悬臂51另一端设有转筒511,转筒511与悬臂51垂直。旋转轴52贯穿悬臂51的转筒511中并且旋转轴52垂直于悬臂51。旋转轴52两端分别通过支座53与车体结构连接。此外,悬臂51上设有连接板519,悬臂51通过连接板519与一个弹簧减震器54的下端铰接,而弹簧减震器54的上端则与车体结构铰接。
双轮悬架结构通过上盖板10、下盖板20以及两个侧板40形成可以侧倾变形的闭环,又通过转体连接头30和扭杆组件连接车体结构,使得三轮车在转向的时候可以让车体相对于车轮进行侧向倾斜改变重心,使其不容易侧倾翻到,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在具体实施时,转体连接头30上部与上盖板10中间位置通过阻尼转轴(未示出)实现转轴连接,同时转体连接头30下部与下盖板20中间位置通过阻尼转轴(未示出)实现转轴连接。采用了阻尼转轴之后可以使得从初始状态到侧倾状态的过程或者从侧倾状态回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都可以更顺滑、不突兀。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是一种双轮悬架结构,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双轮悬架结构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双轮悬架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如图2所示,在转体连接头30上部两侧分别设有法向朝上的倾斜面31,而两个倾斜面31与上盖板10之间均设有回复弹簧60。同样的,转体连接头30下部两侧分别设有法向朝下的倾斜面32,两个倾斜面32与下盖板20之间均设有回复弹簧60。通过四个回复弹簧60可以使得在不施加侧倾力时,让整个双轮悬架结构回复到初始状态,让车体结构也可以自动回复到初始状态,而不需要使用者额外施加回复力。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是一种双轮悬架结构,其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双轮悬架结构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双轮悬架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如图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旋转轴52两端分别通过橡胶减震器55与车体结构连接,因此可以使得路面上较小的凹凸不平造成两边车轮的高低不一时,车体结构所受到的冲击、扭转力度会得到减小,有助于提高舒适性。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是一种双轮悬架结构,其具体结构如图3、4、5所示。第四实施例的双轮悬架结构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双轮悬架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如图4所示,悬臂51外面套有一个锁止套筒70。锁止套筒70与悬臂51为滑动连接,并且锁止套筒70滑动方向为悬臂51的长度方向。锁止套筒70一端设有上下两个锁止板71。在需要禁止双轮悬架结构发生侧倾变形时,锁止套筒70沿方向B滑动至上方锁止板71卡在上盖板10与悬臂51之间及下方锁止板71卡在下盖板20与悬臂51之间以使上盖板10和下盖板20均与转体连接头30相对固定,如图5所示状态。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盖板10和下盖板20分别设有与转体连接头30销轴连接的弧形隆起11、21。上下两块锁止板71均设有弧形凹槽711。上面弧形凹槽711的形状大小与上盖板10弧形隆起11的形状大小相同,下面的弧形凹槽711的形状大小与下盖板20弧形隆起21的形状大小相同。在需要禁止双轮悬架结构发生侧倾变形时,锁止套筒70沿方向B滑动至上方锁止板71卡在上盖板10与悬臂51之间并让弧形凹槽711贴合在弧形隆起11表面,同时下方锁止板71卡在下盖板20与悬臂51之间并让弧形凹槽711贴合在弧形隆起21表面,便可以使上盖板10和下盖板20均与转体连接头30相对固定。如图5所示状态时,上盖板10和下盖板20被锁定,整体无法进行倾斜改变重心,主要适用于弯道较少的行驶路线,可以增强车辆直线行驶稳定性。
如图3所示,悬臂51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穿孔512、513。如图4所示,锁止套筒70设有对应的一个通孔701,穿孔512、513和通孔701用于对应穿入一根止动销72。止动销72用于防止锁止套筒70相对于悬臂51自行滑动。如图5所示,当锁止套筒70通孔701对应靠近转体连接头30的穿孔512并且止动销72穿入通孔701、穿孔512时,上方锁止板71卡在上盖板10与悬臂51之间及下方锁止板71卡在下盖板20与悬臂51之间,并且锁止套筒70不会自行滑动,锁止板71便不会脱离图5中的位置,便可以保持锁止状态。如图4所示,当通孔701对应远离转体连接头30的穿孔513并且止动销72穿入通孔701、穿孔513时,锁止板71脱离锁止位置,上盖板10和下盖板20被解除锁定,可以实现进行倾斜改变重心,适用于弯道较多的行驶路线。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两个侧板,所述上盖板设在下盖板上方,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转体连接头,所述转体连接头上部与上盖板中间位置转轴连接,所述转体连接头下部与下盖板中间位置转轴连接;两个所述侧板以转体连接头的中轴为对称轴、对称地设在两侧,所述侧板上部与上盖板销轴连接,所述侧板下部与下盖板销轴连接,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两个侧板围成闭环;所述侧板用于安装车轮结构,所述转体连接头通过扭杆组件连接到车体结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组件包括悬臂以及旋转轴,所述悬臂一端插入所述转体连接头中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贯穿悬臂并且旋转轴垂直于悬臂,所述旋转轴两端分别与车体结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两端分别通过橡胶减震器与车体结构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与至少一个弹簧减震器的下端铰接,所述弹簧减震器的上端与车体结构铰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外面套有一个锁止套筒,所述锁止套筒与悬臂为滑动连接,所述锁止套筒滑动方向为悬臂长度方向,所述锁止套筒一端设有锁止板,所述锁止板用于卡在上盖板与悬臂之间和下盖板与悬臂之间以使上盖板和下盖板与转体连接头相对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和/或下盖板设有与转体连接头销轴连接的弧形隆起,所述锁止板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形状大小与弧形隆起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锁止板用于卡在上盖板与悬臂之间和下盖板与悬臂之间并让弧形凹槽贴合在弧形隆起表面以使上盖板和下盖板与转体连接头相对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穿孔,所述锁止套筒设有对应的一个通孔,所述穿孔和通孔用于穿入一根止动销,当所述通孔对应靠近转体连接头的穿孔并且止动销穿入通孔、穿孔时,所述锁止板卡在上盖板与悬臂之间和下盖板与悬臂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连接头上部两侧分别设有法向朝上的倾斜面,两个所述倾斜面与上盖板之间均设有回复弹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连接头下部两侧分别设有法向朝下的倾斜面,两个所述倾斜面与下盖板之间均设有回复弹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连接头上部与上盖板中间位置通过阻尼转轴实现转轴连接,所述转体连接头下部与下盖板中间位置通过阻尼转轴实现转轴连接。
CN202120310490.0U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双轮悬架结构 Active CN214565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0490.0U CN214565902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双轮悬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0490.0U CN214565902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双轮悬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5902U true CN214565902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5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10490.0U Active CN214565902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双轮悬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5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06007B1 (en) Leaf spring assembly having full-leaf leaf spring component and half-leaf leaf spring component
CN214565902U (zh) 一种双轮悬架结构
KR100372415B1 (ko) 선회 안전성을 증가시킨 차량용 현가장치
JP4825753B2 (ja) 搬送車
US5362091A (en) Rear suspension for vehicle
CN107600260A (zh) 一种货运电动车底盘
JP2694202B2 (ja) 後輪懸架機構
CN210416861U (zh) 平衡车
US3022991A (en) Spring and shackle connector
KR100316892B1 (ko) 자동차 현가장치의 로워 컨트롤 아암
CN216070323U (zh) 一种三轮车上的防侧翻偏摆机构
CN215793781U (zh) 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转向架
CN215706900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后轮减震结构
CN213035976U (zh) 一种可倾式倒三轮自行车
CN112874255B (zh)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平衡悬架系统
CN219988932U (zh) 一种车辆悬架互联系统及其应用的越野车
CN214775207U (zh) 一种车桥壳体
CN220974452U (zh) 电动越野滑板车
CN218929114U (zh) 悬架推力组件、扭梁式悬架结构及汽车
CN210502143U (zh) 一种耐冲击稳定型v型推力杆安装座
CN212022877U (zh) 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10618263U (zh) 用以传递转向力的新型拉杆臂
JPS6243842Y2 (zh)
CN209869955U (zh) 防止侧翻的叉车用转向桥体
CN210526277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动力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0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Building 3, No. 9 Shanyan Road, Huzhen Town, Jinyun County,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1404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Flash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300 back of the second floor of plant 1, No. 19, Wanghu Road, Yongk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ongkang changpao industry and Trad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