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5647U -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5647U
CN214565647U CN202120544973.7U CN202120544973U CN214565647U CN 214565647 U CN214565647 U CN 214565647U CN 202120544973 U CN202120544973 U CN 202120544973U CN 214565647 U CN214565647 U CN 214565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new energy
energy automobile
rear axle
chassis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49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杰
阮伟
李一帆
李世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Lvchi Precision Electric Driv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Lvchi Precision Electric Driv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Lvchi Precision Electric Driv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Lvchi Precision Electric Driv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449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5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5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5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其包括车架、前桥和后桥,还包括转向油泵、电动空调压缩机、油箱、储气罐、空压机、驱动电机、五合一控制器、第一冷却水箱、第二冷却水箱、电池高压盒和增程发动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布置,能有效利用车架空间,便于后期维护保养。各部件相对位置紧凑,美观,各个系统互不干涉,有效缩短各系统连接线束长度,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汽车所配备的电池重量高、价格昂贵。并且在燃油汽车上,根本不能算作问题的续驶里程,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却成为了影响用户购买的最大障碍之一。增程式新能源电动车具备低碳环保,克服电动汽车的缺点,同时又能降低燃油车的成本,可以满足平常的出行,电动机在工作的时候震动和噪音都要远低于燃油汽车,增程器发电来对电瓶充电,因而满足车辆的长距离行驶,使用户远离里程焦虑。
但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动车将增程系统和电驱动系统布置时,各部件布置杂乱,各部件之间容易产生干涉,相互冲突,动力系统的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动车将增程系统和电驱动系统布置时,各部件布置杂乱,各部件之间容易产生干涉,相互冲突,动力系统的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前桥和后桥,还包括转向油泵、电动空调压缩机、油箱、储气罐、空压机、驱动电机、五合一控制器、第一冷却水箱、第二冷却水箱、电池高压盒和增程发动机;所述转向油泵、电动空调压缩机和第一冷却水箱均位于前桥的前侧,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和电动空调压缩机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车架内;所述转向油泵设置在车架右侧;所述增程发动机设置在车架内并位于前桥上方;所述油箱、驱动电机、五合一控制器、第二冷却水箱和电池高压盒均位于前桥和后桥之间,其中,所述电池高压盒、第二冷却水箱和驱动电机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车架内,且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后桥连接;所述油箱设置在车架右侧;所述五合一控制器设置在车架左侧;所述储气罐和空压机位于后桥的后侧,其中,所述储气罐设置在车架内;所述空压机设置在车架左侧。
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可设置在车架尾部或者前桥和后桥之间;当蓄电池位于前桥和后桥之间时,蓄电池设置在车架右侧油箱的前方。
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可设置在车架中间位置或者车架左侧;当电池包位于车架左侧时,电池包设置在五合一控制器和后桥之间。
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冷却机组,所述冷却机组设置在车架右侧,并位于油箱和后桥之间。
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充电座和低压开关,所述充电座和低压开关相对设置在车架的两侧,并位于五合一控制器和前桥之间。
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发电机控制器,所述发电机控制器设置在电池高压盒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进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设置在车架内并位于前桥前方,与增程发动机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排气系统,所述排气系统设置在车架右侧大梁下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增程发动机可加装机械式空调压缩机,用于替换电动空调压缩机。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桥为油刹后桥或者气刹后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布置,能有效利用车架空间,便于后期维护保养。各部件相对位置紧凑,美观,各个系统互不干涉,有效缩短各系统连接线束长度,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转向油泵;2-电动空调压缩机;3-充电座;4-蓄电池;5-油箱;6-排气系统;7-冷却机组;8-储气罐;9-空压机;10-后桥;11-传动轴;12-驱动电机;13-电池包;14-五合一控制器;15-第二冷却水箱;16-电池高压盒;17-发电机控制器;18-低压开关;19-前桥;20-增程发动机;21-进气系统;22-第一冷却水箱;23-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23、前桥19和后桥10,还包括转向油泵1、电动空调压缩机2、油箱5、储气罐8、空压机9、驱动电机12、五合一控制器14、第一冷却水箱22、第二冷却水箱15、电池高压盒16和增程发动机20;
转向油泵1、电动空调压缩机2和第一冷却水箱22均位于前桥19的前侧,其中,第一冷却水箱22和电动空调压缩机2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车架23内;转向油泵1设置在车架23右侧;
增程发动机20设置在车架23内并位于前桥19上方;
油箱5、驱动电机12、五合一控制器14、第二冷却水箱15和电池高压盒16均位于前桥19和后桥10之间,其中,电池高压盒16、第二冷却水箱15和驱动电机12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车架23内,且驱动电机12通过传动轴11与后桥10连接;油箱5设置在车架23右侧;五合一控制器14设置在车架23左侧;由于此结构留有较大空间,可以优选更大容量油箱5增加续航里程。五合一控制器14布置于电池包的前方,便于布置高压线束。第一冷却水箱22和第二冷却水箱15分别对增程发动机1和驱动电12进行冷却。
储气罐8和空压机9位于后桥10的后侧,其中,储气罐8设置在车架23内;空压机9设置在车架23左侧。空压机9布置于车架23尾部,远离驾驶室降低噪音。
具体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还包括蓄电池4,蓄电池4可设置在车架23尾部或者前桥19和后桥10之间;本实施例中,蓄电池4位于前桥19和后桥10之间,蓄电池4设置在车架23右侧油箱5的前方。
具体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还包括电池包13,电池包13可设置在车架23中间位置或者车架23左侧;本实施例中,电池包13位于车架23左侧,电池包13设置在五合一控制器14和后桥10之间。
具体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还包括冷却机组7,冷却机组7设置在车架23右侧,并位于油箱5和后桥10之间。
具体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还包括充电座3和低压开关18,充电座3和低压开关18相对设置在车架23的两侧,并位于五合一控制器14和前桥19之间。
具体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还包括发电机控制器17,发电机控制器17设置在电池高压盒16上。电池高压盒和发电机控制器采用上下双层布置,有效节省可用空间。
具体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还包括进气系统21,进气系统21设置在车架23内并位于前桥19前方,与增程发动机20连接。
具体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还包括排气系统6,排气系统6设置在车架23右侧大梁下方。
具体的,增程发动机20可加装机械式空调压缩机,用于替换电动空调压缩机2。
具体的,后桥10为油刹后桥10或者气刹后桥10。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Claims (10)

1.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23)、前桥(19)和后桥(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油泵(1)、电动空调压缩机(2)、油箱(5)、储气罐(8)、空压机(9)、驱动电机(12)、五合一控制器(14)、第一冷却水箱(22)、第二冷却水箱(15)、电池高压盒(16)和增程发动机(20);
所述转向油泵(1)、电动空调压缩机(2)和第一冷却水箱(22)均位于前桥(19)的前侧,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水箱(22)和电动空调压缩机(2)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车架(23)内;所述转向油泵(1)设置在车架(23)右侧;
所述增程发动机(20)设置在车架(23)内并位于前桥(19)上方;
所述油箱(5)、驱动电机(12)、五合一控制器(14)、第二冷却水箱(15)和电池高压盒(16)均位于前桥(19)和后桥(10)之间,其中,所述电池高压盒(16)、第二冷却水箱(15)和驱动电机(12)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车架(23)内,且驱动电机(12)通过传动轴(11)与后桥(10)连接;所述油箱(5)设置在车架(23)右侧;所述五合一控制器(14)设置在车架(23)左侧;
所述储气罐(8)和空压机(9)位于后桥(10)的后侧,其中,所述储气罐(8)设置在车架(23)内;所述空压机(9)设置在车架(23)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4),所述蓄电池(4)可设置在车架(23)尾部或者前桥(19)和后桥(10)之间;当蓄电池(4)位于前桥(19)和后桥(10)之间时,蓄电池(4)设置在车架(23)右侧油箱(5)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包(13),所述电池包(13)可设置在车架(23)中间位置或者车架(23)左侧;当电池包(13)位于车架(23)左侧时,电池包(13)设置在五合一控制器(14)和后桥(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机组(7),所述冷却机组(7)设置在车架(23)右侧,并位于油箱(5)和后桥(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座(3)和低压开关(18),所述充电座(3)和低压开关(18)相对设置在车架(23)的两侧,并位于五合一控制器(14)和前桥(19)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机控制器(17),所述发电机控制器(17)设置在电池高压盒(16)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系统(21),所述进气系统(21)设置在车架(23)内并位于前桥(19)前方,与增程发动机(2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系统(6),所述排气系统(6)设置在车架(23)右侧大梁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发动机(20)可加装机械式空调压缩机,用于替换电动空调压缩机(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10)为油刹后桥(10)或者气刹后桥(10)。
CN202120544973.7U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Active CN214565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4973.7U CN214565647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4973.7U CN214565647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5647U true CN214565647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20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4973.7U Active CN214565647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5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6817B (zh) 具有主动再生悬架的车辆
Kebriaei et a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n overview
CN103192687B (zh) 发动机电气混合动力车辆
US8657046B2 (en) Engine system
CN212171922U (zh) 4×2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底盘及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
WO2007129759A1 (ja) 蓄電装置
JP2019009953A (ja) 機械の設計方法
CN103010224A (zh) 一种列车直供电客运内燃机车
CN113787920A (zh) 一种氢燃料牵引车的底盘布置结构及氢燃料牵引车
CN214565647U (zh)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CN108275063A (zh) 纯电动冷藏车三电系统结构布置
JP2020196297A (ja) 電動トラック用フレーム
CN113104113A (zh) 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的牵引卡车底盘平台及牵引卡车
CN219325773U (zh) 电动全地形车
CN110803219A (zh) 一种纯电动桁架式物流车底盘及控制系统
CN217917633U (zh) 一种燃料电池牵引车
CN215398924U (zh) 重型车辆的底盘以及重型车辆
CN206336117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安装结构总成及汽车
CN211196374U (zh) 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
CN107757340B (zh) 一种分布式增程动力系统以及乘用车
CN210390803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四驱汽车的布置结构
CN110053488A (zh) 增程式电动四驱汽车的布置结构
CN219667958U (zh) 底盘总成及车辆
CN220242963U (zh) 底盘结构及车辆
CN205498591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