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6374U - 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6374U
CN211196374U CN201921794014.XU CN201921794014U CN211196374U CN 211196374 U CN211196374 U CN 211196374U CN 201921794014 U CN201921794014 U CN 201921794014U CN 211196374 U CN211196374 U CN 211196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ge
module
vehicle
assembly
layou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40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兴华
张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940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6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6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6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涉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该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包括:增程模块,设置于车辆前机舱内的中部;高压模块,设置于增程模块的一侧,高压模块包括OBC/DCDC二合一总成、发电机控制器、增程控制器、高压配电盒、PTC和制动总成;低压模块,设置于增程模块的另一侧,低压模块包括蓄电池、继电器盒和ECU。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机舱内空间,提高机舱空间利用率,分别将高压器件、低压器件集中布置,缩短高低压连接线路,减少整车成本,同时减少干扰的效果。

Description

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一种串联式结构的混合动力汽车,其可以兼顾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既有电动汽车结构简单的特点,又能弥补当前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的性能缺陷,而该类型的汽车机舱布置也需要同时考虑传统动力和电驱动布置的兼容性。
增程式电动车在相比于市场上燃油车,增加了三电驱动模块零部件,大都存在整车机舱布置空间不足、高低压系统相互干扰、前舱液体进入高压系统起火等风险。
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混动车型由于增加了三电相关零部件,导致普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机舱布置空间不足,导致部分器件需布置在后行李箱等其他地方(例如取消备胎,满足其他器件布置),占用了用户使用空间。(2)三电相关器件未集中布置在机舱,导致高低压连接线分散且长度增加,导致成本等增加。(3)高压器件未集中布置,高低压器件相互干扰,影响信号传输。
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机舱内空间,提高机舱空间利用率,又能将高压器件集中布置,缩短高低压连接线路,减少整车成本,同时减少对其他低压器件的干扰,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具有机舱布局合理、利用率高,能尽量缩短高低压连接线路,降低线损和电路、电磁干扰,成本低等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包括:
增程模块,设置于车辆前机舱内的中部;
高压模块,设置于所述增程模块的一侧,所述高压模块包括OBC/DCDC二合一总成、发电机控制器、增程控制器、高压配电盒、PTC和制动总成,所述增程控制器与发电机控制器和OBC/DCDC二合一总成采用层叠式布置,所述高压配电盒布置在发电机控制器后侧,所述PTC布置在高压配电盒下侧,所述制动总成布置在PTC后侧或布置在高压配电盒右侧;
低压模块,设置于所述增程模块的另一侧,所述低压模块包括蓄电池、继电器盒和ECU,所述蓄电池和ECU均布置在继电器盒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增程模块通过增程器悬置安装在机舱纵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增程模块包括增程器和发电机,所述增程器与所述发电机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整车控制器;
所述OBC/DCDC二合一总成布置在前机舱内的左前侧下方,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布置在OBC/DCDC二合一总成的上方,所述增程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布置在发电机控制器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总成包括制动总泵、制动液壶和真空储能罐;
所述真空储能罐布置在高压配电盒的右后侧,所述制动总泵和制动液壶布置在PTC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低压模块还包括主蓄水箱和副蓄水箱;
所述继电器盒布置在前机舱内的右前侧,所述副蓄水箱布置在继电器盒的左侧,所述主蓄水箱布置在继电器盒的右后侧,所述蓄电池和ECU布置在主蓄水箱的后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位于车辆前机舱的前侧,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主蓄水箱和副蓄水箱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补偿水壶,所述电池补偿水壶布置在蓄电池的后方,用于给蓄电池补水。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前机舱内还设置有电动压缩机、空气滤清器和催化转化器;
所述电动压缩机布置在增程模块的下侧,所述空气滤清器布置在增程模块的上侧,所述催化转化器布置在增程模块的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包括增程模块、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其中,增程模块布置在车辆前机舱内的中部,高压模块布置在增程模块的一侧,而低压模块布置在增程模块的另一侧,也就是说,低压模块和高压模块为相对布置,这样,将高压电器件集中于机舱的一侧,而将低压电器件集中于机舱的另一侧,将高低压分区,极大减少了高低压线束的长度及数量,减少整车成本,也可以规避电动汽车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集成度较高的二合一方案,即设置了OBC/DCDC二合一总成,并且增程控制器与发电机控制器和OBC/DCDC二合一总成采用层叠式布置,高压配电盒布置在发电机控制器后侧,PTC布置在高压配电盒下侧,制动总成布置在PTC后侧或布置在高压配电盒右侧;低压模块中,蓄电池和ECU均布置在继电器盒后侧。这样,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机舱空间,有效缓解了现有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空间不足的问题,达到机舱紧凑、高压器件集中布置的效果,改善了乘员舱使用空间,减少整车成本。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因而至少具有与上述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相同的优势,即机舱布局合理、紧凑,机舱利用率高,能缩短高压器件之间的接线长度,降低线损和电路、电磁干扰,成本降低,维修、检查方便等优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
1-冷却组件;2-副蓄水箱;3-继电器盒;4-主蓄水箱;5-ECU;6-蓄电池;7-增程模块;8-电池补偿水壶;9-制动总泵;10-制动液壶;11-PTC;12-真空储能罐;13-高压配电盒;14-发电机控制器;15-整车控制器;16-增程控制器;17-电动压缩机;18-空气滤清器;19-OBC/DCDC二合一总成;20-催化转化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如图1-图2所示,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包括:
增程模块7,设置于车辆前机舱内的中部;
高压模块,设置于所述增程模块7的一侧,所述高压模块包括OBC/DCDC二合一总成19、发电机控制器14、增程控制器16、高压配电盒13、PTC 11和制动总成,所述增程控制器16与发电机控制器14和OBC/DCDC二合一总成19采用层叠式布置,所述高压配电盒13布置在发电机控制器14后侧,所述PTC 11布置在高压配电盒13下侧,所述制动总成布置在PTC 11后侧或布置在高压配电盒13右侧;
低压模块,设置于所述增程模块7的另一侧,所述低压模块包括蓄电池6、继电器盒3和ECU 5,所述蓄电池6和ECU 5均布置在继电器盒3后侧。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用的专业与科学术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
本文中,前、后、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的是汽车正常放置时常规理解的方位。例如,沿车辆纵向方向的前侧被称为“前”,沿车辆纵向方向的后侧被称为“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被称为“左”,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被称为“右”,沿车辆高度方向的上侧被称为“上”,沿车辆高度方向的下侧被称为“下”。
本文中,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沿车辆宽度方向为相对布置;例如其中一个模块位于左侧,而另一个模块则位于右侧。
上述增程模块布置于车辆前机舱内的中部,即增程模块大致位于车辆前机舱内部的中间位置。高压模块布置于增程模块的一侧,例如左侧或右侧,而低压模块布置于增程模块的另一侧,例如右侧或左侧,即高压模块与低压模块分区布置,可以将高压电器件集中布置在左侧,将低压电器件布置在右侧,也可以将高压电器件集中布置在右侧,将低压电器件集中布置在左侧。
可以理解是,本文中主要以附图1的方向为例,将高压模块集中布置在机舱的左侧,将低压模块集中布置在机舱的右侧,对该机舱布局结构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参照该附图将高压模块集中布置在机舱的右侧,将低压模块集中布置在机舱的左侧。
本文中,对于各器件的结构、作用或功能以及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不作特殊限制,其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改进点在于各器件的放置位置关系,通过重新布局机舱内各器件,充分利用机舱的有限空间,提高机舱的利用率。
例如,上述OBC/DCDC二合一总成为车载二合一(OBC+DCDC),是车载充电机OBC与DCDC转换器二合一总成,用于汽车内部的电源转换,具有优化束走向,易于整车布局、体积小、优化空间、降低整车重量、安全可靠性高及优化成本等优势。
上述发电机控制器主要与增程模块中的发电机相连,以对发电机进行控制;上述增程控制器主要与增程模块中的增程器相连,用于对增程器进行控制,增程控制器还可与发电机控制器相连;进一步,整车控制器可与发电机控制器和增程控制器相连,用于获取电动汽车的机舱盖状态等信息,方便对整车控制。
上述高压配电盒可与OBC/DCDC二合一总成、发电机控制器、PTC等高压器件相连,用于对这些高压器件进行配电,对高压配电进行管理,实现对各路输出分别控制。
上述继电器盒可与蓄电池和ECU相连,在电路中可起到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包括增程模块和分别位于增程模块两侧的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充分利用了机舱有效的空间,使机舱内各组件错落有致,紧凑、有序布局的结构,不仅极大提高了机舱空间利用率,有效缓解了现有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空间不足的问题,达到机舱紧凑、高压器件集中布置,改善乘员舱使用空间,减少整车成本的效果;而且将高压电器件集中于机舱的一侧,将低压电器件集中于机舱的另一侧,将高低压分区,极大减少了高低压线束的长度及数量,降低线损和电路干扰,维修、检查方便,降低成本,也可以规避电动汽车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为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找到了更为合理的布局途径。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程模块7通过增程器悬置安装在机舱纵梁上。
进一步,增程器悬置螺接于前机舱左右纵梁处;
进一步,增程器模块安装在前机舱中部,并由增程器悬置螺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器悬置主要用于固定连接增程器模块和车辆前机舱。增程器悬置既可以满足增程模块7的悬置需求,又可保证增程模块7的稳定性,又能简化结构。
增程器悬置与前机舱的纵梁通过螺栓连接,增程模块7与增程器悬置通过螺栓连接,这样承载能力好,更有利于布置增程模块7,即稳固可靠有利于节约能源。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便于快速拆装,能够简单快速分离增程模块7,容易操作,装配效率高。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程模块7包括增程器和发电机,所述增程器与所述发电机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增程模块7的具体结构形式不作特殊限制,其可以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增程器和发电机,只要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产生限制即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整车控制器15;所述整车控制器15布置于发电机控制器14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OBC/DCDC二合一总成19布置在前机舱内的左前侧下方,所述发电机控制器14布置在OBC/DCDC二合一总成19的上方,所述增程控制器16和整车控制器15布置在发电机控制器14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整车控制器15属于低压模块,受空间布置限制将其布置在了高压模块侧。也就是说,整车控制器15受到布置空间的限制以及美观性的要求,布置于发电机控制器14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增程控制器16和整车控制器15与发电机控制器14和OBC/DCDC二合一总成19采用层叠式布置,进一步,先将OBC/DCDC二合一总成19布置在前机舱内的左前侧下方,而后将发电机控制器14布置在OBC/DCDC二合一总成19的上方,而后将增程控制器16(RCU)和整车控制器15(VCU)布置在发电机控制器14的上方;增程控制器16和整车控制器15布置可以并列设置或者是横向平行设置。
由此,不仅采用了集成度较高的二合一方案,车载充电机与DC-DC直流转换器集成,而且二合一总成、发电机控制器14、VCU和RCU逐层布置,充分利用机舱空间,有效解决了增程式布置中机舱空间不足的问题,改善了乘员舱使用空间。
上述高压器件的布置方式,能够合理的利用前机舱的竖向空间,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能够缩短线路长度,空间布置更加合理。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总成包括制动总泵9、制动液壶10和真空储能罐12;
所述真空储能罐12布置在高压配电盒13的右后侧,所述制动总泵9和制动液壶10布置在PTC 11的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高压模块包括OBC/DCDC二合一总成19、发电机控制器14、增程控制器16、整车控制器15、高压配电盒13、PTC 11和制动总成,其中,制动总成包括制动总泵9、制动液壶10和真空储能罐12。这些器件的布置方式可以为:
将OBC/DCDC二合一总成19布置在前机舱内的左前侧下方,将发电机控制器14布置在OBC/DCDC二合一总成19的上方,将增程控制器16和整车控制器15布置在发电机控制器14的上方,将高压配电盒13布置在发电机控制器14的后方(安装座前方),将真空储能罐12布置在高压配电盒13的右后侧,将PTC 11布置在真空储能罐12和高压配电盒13的下方,制动总泵9和制动液壶10布置在PTC 11的后侧。
上述高压器件的布置方式,能够合理的利用前机舱的左侧空间,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符合前机舱的空间布置要求,能够缩短线路长度,避免发生电路、电磁等干涉的现象,减少整车成本,空间布置更加合理。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制动总泵9、制动液壶10和制动真空储能罐12的具体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作用等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只要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产生限制即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压模块还包括主蓄水箱4和副蓄水箱2;
所述继电器盒3布置在前机舱内的右前侧,所述副蓄水箱2布置在继电器盒3的左侧,所述主蓄水箱4布置在继电器盒3的右后侧,所述蓄电池6和ECU 5布置在主蓄水箱4的后侧。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池补偿水壶8,所述电池补偿水壶8布置在蓄电池6的后方,用于给蓄电池6补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低压模块包括蓄电池6、继电器盒3、ECU 5、主蓄水箱4、副蓄水箱2和电池补偿水壶8,这些器件的布置方式可以为:
将继电器盒3布置在前机舱内的右前侧,将副蓄水箱2布置在继电器盒3的左侧,主蓄水箱4布置在继电器盒3的右后方,将蓄电池6和ECU5布置在主蓄水箱4的后侧,其中EUC可以布置在蓄电池6的右侧,将电池补偿水壶8布置在蓄电池6的后方,流水槽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将整车水壶例如主蓄水箱4、副蓄水箱2、电池补偿水壶8,布置在了低压模块侧,即远离高压模块的一侧,这样,可以避免液体流入高压线路,即符合机舱的空间布置要求,又能避免电安全事故的发生,布局更加合理、安全。
由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将高压电器件集中于机舱左侧,低压电器件集中于机舱右侧,极大减少了高低压线束的长度及数量,减少整车成本,规避电动车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而且,将整车水壶均布置于整车右侧的低压侧,可以避免液体流入高压线路,由此引起电安全事故,安全性好。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冷却组件1,所述冷却组件1位于车辆前机舱的前侧,所述冷却组件1与所述主蓄水箱4和副蓄水箱2相连。
可选的,所述冷却组件1包括冷凝器、低温散热器和高温散热器。冷却组件1一般安装在车身前端框架上,便于利用车辆行驶中的自然风进行散热,可以采用集成式布置的方式,例如将冷凝器、低温散热器和高温散热器采用层叠式布置,布局紧凑,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装配,且有利于满足温差要求,从而保证整车热平衡需求。
上述冷却组件1主要用于冷却电机,并使电机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一般将冷却组件1设置在靠近车辆的格栅位置处。
上述主蓄水箱4和副蓄水箱2,可以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多个冷却回路相连;例如可以与电机的冷却回路相连,可以及时向电机的冷却回路添加液体,保证电机冷却回路中的液体量适宜等。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前机舱内还设置有电动压缩机17、空气滤清器18和催化转化器20;
所述电动压缩机17布置在增程模块7的下侧,所述空气滤清器18布置在增程模块7的上侧,所述催化转化器20布置在增程模块7的前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动压缩机17、空气滤清器18和催化转化器20具体结构、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和功能作用等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只要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产生限制即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例如,上述空气滤清器18主要用于清除空气中的微粒杂质,能够为增压发动机的增压器提供清洁空气,以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吸入带有杂质颗粒的空气而增加磨蚀和损坏的几率。
上述催化转化器20属于排气系统中的一部分,优选为三元催化转化器。如用于净化排气的催化转化器被布置在将车辆发动机连接到消声器的用于排气的排气系统中。
以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空间,改善了电器件及控制系统等的走线的结构合理性、安全性和维修方便性。该机舱布局结构,将高压电器件与低压电器件、储液装置分块布置,达到机舱紧凑、高压器件集中布置,改善乘员舱空间、减少整车成本、减少干扰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与上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是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的,因而至少具有与上述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相同的优势,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增程模块,设置于车辆前机舱内的中部;
高压模块,设置于所述增程模块的一侧,所述高压模块包括OBC/DCDC二合一总成、发电机控制器、增程控制器、高压配电盒、PTC和制动总成,所述增程控制器与发电机控制器和OBC/DCDC二合一总成采用层叠式布置,所述高压配电盒布置在发电机控制器后侧,所述PTC布置在高压配电盒下侧,所述制动总成布置在PTC后侧或布置在高压配电盒右侧;
低压模块,设置于所述增程模块的另一侧,所述低压模块包括蓄电池、继电器盒和ECU,所述蓄电池和ECU均布置在继电器盒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模块通过增程器悬置安装在机舱纵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模块包括增程器和发电机,所述增程器与所述发电机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车控制器;
所述OBC/DCDC二合一总成布置在前机舱内的左前侧下方,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布置在OBC/DCDC二合一总成的上方,所述增程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布置在发电机控制器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总成包括制动总泵、制动液壶和真空储能罐;
所述真空储能罐布置在高压配电盒的右后侧,所述制动总泵和制动液壶布置在PTC的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模块还包括主蓄水箱和副蓄水箱;
所述继电器盒布置在前机舱内的右前侧,所述副蓄水箱布置在继电器盒的左侧,所述主蓄水箱布置在继电器盒的右后侧,所述蓄电池和ECU布置在主蓄水箱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位于车辆前机舱的前侧,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主蓄水箱和副蓄水箱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补偿水壶,所述电池补偿水壶布置在蓄电池的后方,用于给蓄电池补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机舱内还设置有电动压缩机、空气滤清器和催化转化器;
所述电动压缩机布置在增程模块的下侧,所述空气滤清器布置在增程模块的上侧,所述催化转化器布置在增程模块的前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
CN201921794014.XU 2019-10-24 2019-10-24 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1196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4014.XU CN211196374U (zh) 2019-10-24 2019-10-24 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4014.XU CN211196374U (zh) 2019-10-24 2019-10-24 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6374U true CN211196374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1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4014.XU Active CN211196374U (zh) 2019-10-24 2019-10-24 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63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7568A (zh) * 2022-05-23 2022-09-0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机舱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7568A (zh) * 2022-05-23 2022-09-0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机舱结构
CN115027568B (zh) * 2022-05-23 2023-12-15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机舱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7418A (zh) 一种纯电动suv五合一体控制驱动系统
CN113415178B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卡车布置结构
CN106314451B (zh) 车用动力单元
CN213108967U (zh) 一种分区布置的供氢框架系统
CN10200958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的安装结构
CN211196374U (zh) 增程式电动汽车机舱布局结构和车辆
CN110562051A (zh) 电动牵引车的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195111U (zh) 牵引车供电系统
CN213384451U (zh)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底盘结构
CN113104113A (zh) 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的牵引卡车底盘平台及牵引卡车
CN202573780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车散热器
CN102166941A (zh) 一种四人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总成的布置结构
CN215244296U (zh) 一种柴油增程式电动轻卡总体布置结构
CN215527852U (zh) 一种柴油增程式电动轻卡电池包结构
CN206589877U (zh) 车用动力单元
CN206217800U (zh) 一种纯电动suv五合一体控制驱动系统
CN212796547U (zh) 一种增程式动力的重型牵引车底盘及车辆
CN206155150U (zh) 一种纯电动suv汽车用的驱动系统
CN108749640A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移动储能装置
CN210706918U (zh) 电动牵引车的供电系统
CN213619370U (zh) 一种包括超级电容动力系统的燃料电池氢能汽车
CN114801697A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重型牵引车底盘
CN208760402U (zh) 一种新型公交车高压锂电池布局结构
CN107757340B (zh) 一种分布式增程动力系统以及乘用车
CN208602338U (zh) 移动式储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