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52964U - 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 - Google Patents

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52964U
CN214552964U CN202120561540.2U CN202120561540U CN214552964U CN 214552964 U CN214552964 U CN 214552964U CN 202120561540 U CN202120561540 U CN 202120561540U CN 214552964 U CN214552964 U CN 214552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tirring
sleeve
drive assembly
ref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15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e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5615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52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52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52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包括机座、直线装置和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驱动机构、细化机构和搅拌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第一传动组件、固定座、旋转座和第二传动组件,固定座设置在安装架的侧壁上,旋转座转动连接在固定座内,细化机构和搅拌机构均偏心转动连接在旋转座上,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传动组件与细化机构和搅拌机构驱动连接,第二传动组件分别与固定座和任一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多级传动结构实现细化单元和搅拌单元共同运作的同时,在待搅拌溶液内做公转运动,实现了高效搅拌效果,极大地提高该搅拌器的实用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Description

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
背景技术
搅拌器是使液体、气体介质强迫对流并均匀混合的器件,搅拌器的类型、尺寸及转速,对搅拌功率在总体流动和湍流脉动之间的分配都有影响,一般说来,涡轮式搅拌器的功率分配对湍流脉动有利,而旋桨式搅拌器对总体流动有利,对于同一类型的搅拌器来说,在功率消耗相同的条件下,大直径、低转速的搅拌器,功率主要消耗于总体流动,有利于宏观混合,小直径、高转速的搅拌器,功率主要消耗于湍流脉动,有利于微观混合。搅拌器的放大是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复杂问题,至今只能通过逐级经验放大,根据取得的放大判据,外推至工业规模。
传统的搅拌器大多数都是采用旋桨结构作为搅拌溶液的受力结构,通过电机驱动紧配连接在电机输出主轴上的桨叶周向旋转形成类似于风扇结构的搅拌单元实现溶液搅拌,该结构由于采用了自转类型的旋桨作为搅拌主体,旋桨的尺寸过大容易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形变并触碰溶液桶体的内壁,导致损坏;旋桨的尺寸过小又无法搅拌筒体内壁附近的溶液,导致溶液搅拌不均匀,搅拌效果降低,人们研发出多级驱动结构,驱动尺寸较小的搅拌主体在自转的同时,在溶液桶内公转,提高搅拌效果,但是多级驱动机构极大地提高了该搅拌器的结构体积和制作成本,实用性低,不利于企业发展。
同时,为了提高搅拌单元的结构强度和搅拌单元的搅拌面积,人们研发出一种螺旋形状结构的搅拌架取代旋桨作为搅拌结构,该结构由金属框架经折弯设备旋扭折弯成型,实际上,在一些小型搅拌设备中,该螺旋形金属框架结构的结构强度要求远高于对应搅拌器的搅拌单元结构强度要求,通过折弯设备生产该结构则显得产能浪费,徒增制作成本以及降低制作效率,并不利于企业发展。
部分搅拌器的搅拌单元还具备细化功能,具体的,通过增加旋桨的宽度使相邻两旋桨之间形成过道结构以实现溶液细化效果,但是,这种过道结构的内径较大,细化效率低,亟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搅拌器搅拌效果差、搅拌效率低,缺乏实用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包括机座、直线装置和旋转装置,所述机座包括安装架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侧壁底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溶液桶的搅拌工位;所述旋转装置包括驱动机构、细化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搅拌工位的上方,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两个输出端且两个输出端分别一一对应驱动连接所述细化机构和所述搅拌机构,所述直线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内且所述直线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搅拌机构往溶液桶的方向移动;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第一传动组件、固定座、旋转座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侧壁上,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细化机构和所述搅拌机构均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设置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细化机构和所述搅拌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和任一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驱动部件、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分别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上端,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轴套和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轴套紧配连接在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轴套的轴套位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轴套的齿部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搅拌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包括第二齿轮轴套、第一减速齿轮、第二减速齿轮、传动轴和第三减速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轴套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轴套的轴套部分,所述传动轴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座内,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二减速齿轮由上至下依次紧配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三减速齿轮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的半径远大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的半径远大于所述第二齿轮轴套。
可选地,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开口型腔,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环和第三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环紧配连接在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上且包覆所述开口型腔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齿环的齿部设置在所述传动齿环的内圈侧壁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环啮合。
可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连接座和搅拌框架,所述连接座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对应输出端上,所述搅拌框架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搅拌框架呈偏平板材环状框架结构且沿轴向螺旋延伸。
可选地,所述搅拌框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多条横跨其内圈的搅拌肋,所述搅拌肋用于增加所述搅拌框架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提高该所述搅拌框架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所述细化机构包括连接板、细化套筒和抽液泵,所述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座的底部且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避空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出端的让位槽,所述细化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旋转座的端部,所述细化套筒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分散溶液的穿槽,所述抽液泵位于所述细化套筒的内腔底部开口,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对应输出端与所述抽液泵驱动连接,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细化套筒的内腔以用于输送溶液至所述细化套筒内。
可选地,所述抽液泵包括连接套和叶扇,所述连接套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对应输出端上,所述叶扇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叶扇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套的周向侧壁上以形成用于抽送溶液至所述细化套筒内的涡轮结构。
可选地,所述细化套筒的中轴线与所述抽液泵的中轴线重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的工作原理:将装载有待搅拌溶液的溶液桶固定安装在搅拌工位上,直线装置驱动驱动机构带动细化机构和搅拌机构移动至溶液桶内,使搅拌机构和细化机构的输出端与溶液桶内的溶液抵接,驱动源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细化机构和搅拌机构运作并对当前与细化机构和搅拌机构接触的溶液进行搅拌和细化,第一传动组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旋转座在旋转,由于搅拌机构和细化机构呈偏心转动连接在旋转坐上,因此,搅拌机构和细化机构自转的同事,两机构在溶液桶内沿预设路径做公转运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搅拌器的公转式的搅拌单元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制作成本低,导致其实用性,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采用单驱动源通过设计巧妙的多级传动结构实现细化单元和搅拌单元共同运作的同时,在待搅拌溶液内做公转运动,既实现了高效搅拌效果,又能够通过精良的设计维持搅拌设备的空间占用率,极大地提高该搅拌器的实用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旋转装置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旋转装置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搅拌机构的俯视图。
图7为图1中的细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机座 20—直线装置 30—旋转装置
11—安装架 12—底板 31—驱动机构
32—细化机构 33—搅拌机构 311—驱动源
312—第一传动组件 313—固定座 314—旋转座
315—第二传动组件 3121—第一连接轴 3122—第二连接轴
3123—第一驱动部件 3124—第一从动齿轮 3125—第二从动齿轮
3126—第一齿轮轴套 3127—第一驱动齿轮 41—第二齿轮轴套
40—减速组件 42—第一减速齿轮 43—第二减速齿轮
44—传动轴 45—第三减速齿轮 3151—传动齿环
3152—第三从动齿轮 331—连接座 332—搅拌框架
333—搅拌肋 321—连接板 322—细化套筒
323—抽液泵 324—连接套 325—叶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7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提供一种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包括机座10、直线装置20和旋转装置30,所述机座10包括安装架11和底板12,所述底板12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1的侧壁底部,所述底板1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溶液桶的搅拌工位;所述旋转装置30包括驱动机构31、细化机构32和搅拌机构33,所述驱动机构3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1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搅拌工位的上方,所述驱动机构31具有两个输出端且两个输出端分别一一对应驱动连接所述细化机构32和所述搅拌机构33,所述直线装置2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1内且所述直线装置20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机构31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31带动所述驱动机构31和所述搅拌机构33往溶液桶的方向移动;其中,所述驱动机构31包括驱动源311、第一传动组件312、固定座313、旋转座314和第二传动组件315,所述固定座313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1的侧壁上,所述旋转座314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313内,所述细化机构32和所述搅拌机构33均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座314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12设置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12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源3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12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细化机构32和所述搅拌机构33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15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313和任一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12的输出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311为变频调速电机。
具体地,该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的工作原理:将装载有待搅拌溶液的溶液桶固定安装在搅拌工位上,直线装置20驱动驱动机构31带动细化机构32和搅拌机构33移动至溶液桶内,使搅拌机构33和细化机构32的输出端与溶液桶内的溶液抵接,驱动源31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12驱动细化机构32和搅拌机构33运作并对当前与细化机构32和搅拌机构33接触的溶液进行搅拌和细化,第一传动组件312通过第二传动组件315驱动旋转座314在旋转,由于搅拌机构33和细化机构32呈偏心转动连接在旋转坐上,因此,搅拌机构33和细化机构32自转的同事,两机构在溶液桶内沿预设路径做公转运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搅拌器的公转式的搅拌单元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制作成本低,导致其实用性,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采用单驱动源311通过设计巧妙的多级传动结构实现细化单元和搅拌单元共同运作的同时,在待搅拌溶液内做公转运动,既实现了高效搅拌效果,又能够通过精良的设计维持搅拌设备的空间占用率,极大地提高该搅拌器的实用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装置20包括设置在安装架11内的气缸和导向杆单元,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固定座313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固定座313沿导向杆的长度方向竖直运动,实现直线升降,便于溶液桶的取放,在其余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装置20还可以是直线滑台或丝杆副结构。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12包括第一连接轴3121、第二连接轴3122、第一驱动部件3123、第一从动齿轮3124和第二从动齿轮3125,所述第一连接轴3121和所述第二连接轴3122分别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座314上,所述驱动源311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13上且所述驱动源311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座313内,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24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125分别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3121和所述第二连接轴3122的上端,所述驱动源31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123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24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125驱动连接,在其余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24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125可以交换位置,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轴3122和所述第一连接轴3121上,采用双轴偏心设置使搅拌机构33和细化机构32独立运作,实现单驱动源311多级驱动,有利于节省驱动源311,降低该搅拌器的生产制作成本。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123包括第一齿轮轴套3126和第一驱动齿轮3127,所述第一齿轮轴套3126紧配连接在所述驱动源31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127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轴套3126的轴套位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127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125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轴套3126的齿部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24啮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轴套3126的齿部和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127呈上下错位设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24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125呈上下错位设置。
具体的,所述驱动源311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轴套3126和第一驱动齿轮3127旋转,使所述第一齿轮轴套3126和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127分别驱动对应从动齿轮带动对应连接轴旋转,错位设置的两组齿轮作为连接轴体的传动单元有利于提高该传动组件的传动稳定性。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机构3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3121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24和所述第一连接轴3121之间设置有减速组件40,所述减速组件40包括第二齿轮轴套41、第一减速齿轮42、第二减速齿轮43、传动轴44和第三减速齿轮45,所述第二齿轮轴套41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3121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24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轴套41的轴套部分,所述传动轴44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座314内,所述第一减速齿轮42和所述第二减速齿轮43由上至下依次紧配连接在所述传动轴44上,所述第三减速齿轮45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3121上,所述第一减速齿轮42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45的半径远大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43,所述第一减速齿轮42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45的半径远大于所述第二齿轮轴套41。
具体的,由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24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轴套41的轴套部分,当第一从动齿轮3124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轴套41旋转时,所述第一减速齿轮42、所述第二车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45同步旋转,由于第一减速齿轮42和所述第二减速齿轮43同步紧配连接在传动轴44上,因此,所述第一减速齿轮42和所述第二减速齿轮43的旋转角速度相同,同理,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24和所述第二齿轮轴套41的旋转角速度相等,而所述第一减速齿轮42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45的半径远大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43,所述第一减速齿轮42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45的半径远大于所述第二齿轮轴套41,因此,所述第三减速齿轮45的旋转角速度小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125的角速度,所述第一连接轴3121与所述第三减速齿轮45紧配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3121的转速下降,实现降速旋转。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座31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15、第一连接轴3121和第二连接轴3122的开口型腔,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15包括传动齿环3151和第三从动齿轮3152,所述传动齿环3151紧配连接在所述固定座313的内壁上且包覆所述开口型腔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12,所述传动齿环3151的齿部设置在所述传动齿环3151的内圈侧壁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152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3121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152与所述传动齿环3151啮合,具体的,第一连接轴3121带动第三从动齿轮3152旋转,由于第三从动齿轮3152与传动齿环3151啮合,而旋转座314与固定座313之间呈转动连接适配,因此,当第三从动齿轮3152旋转时,其通过第一连接轴3121沿传动齿环3151的周向方向公转并带动所述旋转座314自转,使第一连接轴3121和第二连接轴3122分别带动所述搅拌机构33和细化机构32公转。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机构33包括连接座331和搅拌框架332,所述连接座331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12的对应输出端上,所述搅拌框架332设置在所述连接座331上,所述搅拌框架332呈偏平板材环状框架结构且沿轴向螺旋延伸,具体的,所述搅拌框架332先由金属材质铸造呈扁平板材状结构再由操作人员直接将改搅拌框架332的两端扭曲成型,采用金属材质的搅拌框架332相对于溶液来说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扁平螺纹装结构有利于提高改搅拌框架332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搅拌效果,同时,该结构可采用人工直接加工成型,便于操作,有利于降低制作难度,有利于提高该搅拌机构33的实用性。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框架33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多条横跨其内圈的搅拌肋333,所述搅拌肋333用于增加所述搅拌框架332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提高该所述搅拌框架332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肋333的数量为两条。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细化机构32包括连接板321、细化套筒322和抽液泵323,所述连接板321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座314的底部且所述连接板32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避空第一传动组件312的输出端的让位槽,所述细化套筒322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21远离所述旋转座314的端部,所述细化套筒322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分散溶液的穿槽,所述抽液泵323位于所述细化套筒322的内腔底部开口,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12的对应输出端与所述抽液泵323驱动连接,所述抽液泵323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细化套筒322的内腔以用于输送溶液至所述细化套筒322内,具体的,所述抽液泵323运作时,将溶液桶内溶液输送至细化套筒322内,随着抽液泵323抽送的溶液越多,细化套筒322内的溶液增多,过载的细化套筒322通过多个穿槽分离其内部的溶液,实现细化效果,该结构简单,细化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该搅拌器的细化效率。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液泵323包括连接套324和叶扇325,所述连接套324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12的对应输出端上,所述叶扇325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叶扇325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套324的周向侧壁上以形成用于抽送溶液至所述细化套筒322内的涡轮结构,采用涡轮结构有利于提高该抽液泵323的溶液抽送效果,进一步提高细化效率。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细化套筒322的中轴线与所述抽液泵323的中轴线重合设置,即所述连接套324的中轴线与所述细化套筒322的中轴线重合,使抽液泵323位于所述细化套筒322的中心位置,有利于提高该细化机构32的空间利用率和溶液分布效果,进一步提高细化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包括安装架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侧壁底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溶液桶的搅拌工位;
旋转装置,包括驱动机构、细化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搅拌工位的上方,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两个输出端且两个输出端分别一一对应驱动连接所述细化机构和所述搅拌机构;
直线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内且所述直线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搅拌机构往溶液桶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第一传动组件、固定座、旋转座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侧壁上,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细化机构和所述搅拌机构均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设置有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细化机构和所述搅拌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和任一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驱动部件、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分别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上端,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轴套和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轴套紧配连接在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轴套的轴套位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轴套的齿部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包括第二齿轮轴套、第一减速齿轮、第二减速齿轮、传动轴和第三减速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轴套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轴套的轴套部分,所述传动轴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座内,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二减速齿轮由上至下依次紧配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三减速齿轮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的半径远大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的半径远大于所述第二齿轮轴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开口型腔,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环和第三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环紧配连接在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上且包覆所述开口型腔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齿环的齿部设置在所述传动齿环的内圈侧壁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环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连接座和搅拌框架,所述连接座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对应输出端上,所述搅拌框架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搅拌框架呈偏平板材环状框架结构且沿轴向螺旋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框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多条横跨其内圈的搅拌肋,所述搅拌肋用于增加所述搅拌框架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提高该所述搅拌框架的结构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化机构包括连接板、细化套筒和抽液泵,所述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座的底部且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避空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出端的让位槽,所述细化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旋转座的端部,所述细化套筒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分散溶液的穿槽,所述抽液泵位于所述细化套筒的内腔底部开口,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对应输出端与所述抽液泵驱动连接,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细化套筒的内腔以用于输送溶液至所述细化套筒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泵包括连接套和叶扇,所述连接套紧配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对应输出端上,所述叶扇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叶扇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套的周向侧壁上以形成用于抽送溶液至所述细化套筒内的涡轮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化套筒的中轴线与所述抽液泵的中轴线重合设置。
CN202120561540.2U 2021-03-18 2021-03-18 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 Active CN214552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1540.2U CN214552964U (zh) 2021-03-18 2021-03-18 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1540.2U CN214552964U (zh) 2021-03-18 2021-03-18 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52964U true CN214552964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54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1540.2U Active CN214552964U (zh) 2021-03-18 2021-03-18 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52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9205B (zh) 三臂行星搅拌捏合机
CN106902678A (zh) 一种用于化工产品生产的高效搅拌设备
CN215693489U (zh) 猪饲料加工用原料混合装置
CN214552964U (zh) 公转式高效行星搅拌机
CN219647274U (zh) 一种搅拌釜
CN212701645U (zh) 一种可调节转速搅拌桶
CN111530330B (zh) 一种高粘度纳米粉体浆料混合装置
CN210846381U (zh) 一种搅拌充分的反应釜
CN113457502B (zh) 一种搅拌装置及其搅拌器
CN215743021U (zh) 一种化妆品生产用的高均质乳化罐
CN214514155U (zh) 一种高效率混料机
CN210905884U (zh) 一种搅拌均匀的搅拌筒
CN208260614U (zh) 一种双轴乳化器
CN207240555U (zh) 一种用于密胺粉料制作的捏合机
CN112657382A (zh) 一种生物医药生产用搅拌装置
CN111974287A (zh) 一种化工原料搅拌装置
CN214163513U (zh) 螺旋式立轴行星搅拌装置
CN218741347U (zh) 一种差速分层搅拌机
CN215996349U (zh) 一种旋浆式固液配料装置
CN215233930U (zh) 一种搅拌均匀的氮钾复合肥搅拌机
CN217614156U (zh) 一种用于固体物料混合的搅拌装置
CN217698819U (zh) 一种用于高效配液的混合装置
CN219441415U (zh) 一种高效混合罐
CN215783311U (zh)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齿形圆盘式涡轮搅拌器
CN220758759U (zh) 一种润滑油混合调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3

Address after: No.1, Fudong 3rd Street, Fuzhu Mountain, Liaobu, Dongguan, Guangdong 523427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Ke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No. 303, ladder B, building 1, jincuiyuan, Guangda garden, Dongcheng Distric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u G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