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4812U - 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4812U
CN214534812U CN202120648517.7U CN202120648517U CN214534812U CN 214534812 U CN214534812 U CN 214534812U CN 202120648517 U CN202120648517 U CN 202120648517U CN 214534812 U CN214534812 U CN 214534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limiting block
plate
arc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85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淑霞
李铁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anhang Tongsheng Chem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anhang Tongsheng Chem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anhang Tongsheng Chem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anhang Tongsheng Chem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85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4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4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4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工业吊装领域的吊卡装置,具体的为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的第一压板包括第一圆弧凹面部,所述的第二压板包括第二圆弧凹面部;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配合设置有具有圆弧凸面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圆弧凹面部配合设置有具有圆弧凸面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夹持工字形梁腹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夹持工字形梁腹板的另一侧;与现有技术中的复杂外形结构件相比,采用曲面和平面结构,易于加工,装拆便捷,可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装置中的结构件受力更匀称,应力集中的现象大大降低,延长了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施工中事故的风险率。

Description

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吊装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石油化工企业常用结构钢梁与管道连接或固定用的吊装卡接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例如《管道支吊架GB/T17116-2018》型式72焊接单耳吊板、型式73栓接单眼吊板、型式74焊接U型吊板、型式75栓接U型吊板,《管架标准图HG/T21629-1999》A19U形吊耳、A20倒U形吊耳、A22板式吊耳,《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D-ZD2010》409系列双耳吊板等----虽然满足现场工况使用需求,但安装方式均需要现场动火作业(焊接)、带电作业,增加了安装作业的繁琐和难度;而一旦需要拆除或移位时,还是需要现场动火作业(气割)、接电作业。且石油化工企业安装现场动火作业、带电作业均需要办理各种许可票据,需专业岗位员工具备施工资质,持证上岗。
申请号为CN2111106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工字形梁悬吊夹具,虽然不需要现场动火装拆,但夹具本身形状为多段折弯形式的夹持工具,其外形不易加工,且弯折处工作时局部应力集中现象严重,部分位置因应力集中产生的从内部“撕裂”缝隙因被遮挡住不易被肉眼观察到,随使用时间的推移,会存在应力集中区的弯折处突然断裂的潜在风险,甚至造成工程事故。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复杂外形结构件相比,采用曲面和平面结构,易于加工,装拆便捷,可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装置中的结构件受力更匀称,应力集中的现象大大降低,延长了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施工中事故的风险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的第一压板包括第一圆弧凹面部,所述的第二压板包括第二圆弧凹面部。
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配合设置有具有圆弧凸面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圆弧凹面部配合设置有具有圆弧凸面的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夹持工字形梁腹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夹持工字形梁腹板的另一侧。
该装置结构简单,组装和拆卸步骤简洁,可以反复使用,工作时,第一压板、第一限位块、第二压板和第二限位块的表面接触部分受力均匀布置,降低了因应力集中产生潜在的局部破坏的风险,其可靠性高且结构件易于加工实现;因此,提高了工人施工作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限位块包括具有所述圆弧凸面的第一本体和由所述第一本体两侧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径。
所述的第二限位块包括具有所述圆弧凸面的第二本体和由所述第二本体两侧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径。
在加工时,位于第一限位块的第一挡圈和第二限位块的第二挡圈可以在加工第一本体部分和第二本体部分时自然地预留出来,其加工方法简单,易于实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还可以作为限定放入其内的配合件沿本体轴向移动的定位结构,其安全系数高。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限位块的第一本体和第二限位块的第二本体的圆弧凸面与所述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上部的圆弧凹面的半径相等。
如上所述,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圆弧形凸面比相同起点和终点的平面的面积大,因此,可以使与之接触的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受力面积增大,受力面上的单位荷载减小;当所述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对应匹配的圆弧曲面的半径相等时,可以使两个曲面更易于重合接触,两工件贴合紧密,不易变形,更有利于拉力的传导。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压板位于第一限位块的两处第一挡圈之间,其宽度不大于第一限位块两处第一挡圈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压板位于第二限位块的两处第二挡圈之间,其宽度不大于第二限位块两处第二挡圈之间的距离。
由于所述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两侧面分别受到高于接触面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的夹持,形成一种被“嵌入”式的间隙配合关系,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不能通过轴向地移动时,脱离第一限位块的第一本体和第二限位块的第二本体表面;这种限位关系保证了其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截面均为倒置的“J”型结构。
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的凹面弧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圆弧凸面的凸面弧度的四分之三,所述第二圆弧凹面部的凹面弧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圆弧凸面的凸面弧度的四分之三。
这种倒置的“J”型结构可以方便的通过折弯机将钢板或钢带压轧成型,易于实现且成本低;当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圆弧凹面可以包裹住住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圆弧凸面的四分之三面积以上时为理想状态,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会稳定地包裹住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不易因受到拉力从其表面脱落;由于接触面积比较大,其受力更加均匀,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也不易发生变形;同时,这种弧形结构可以将应力均匀地分散到弧形表面,避免了因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从内部“撕裂”,产生裂痕的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压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连接的第一平面部,所述的第二压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圆弧凹面部连接的第二平面部。
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相对位置固定的限位部。
第一压板的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压板的第二平面部可以使安装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方便地拾取该部件;所述的限位部可以对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实现锁止定位,从而使所有部件有机地连为一体。
由于所述吊板具有足够的厚度,吊板的两个侧面可以分别给与第一压板的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压板的第二平面部足够的支撑,使两者平稳地贴合并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
第一限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部上。
第二限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部上,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位置相匹配。
吊板,所述吊板包括吊板本体和位于其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插接。
所述的吊板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头部比颈部宽,第一卡爪的颈部可以容纳第一压板的厚度,第二卡爪的颈部可以容纳第二压板的厚度;插接后,吊板的第一卡爪的颈部卡在了倒置的“J”形第一压板的第一限位孔的下边缘,第一卡爪的颈部卡在了倒置的“J”形第二压板的第二限位孔的下边缘,,倒置的“J”形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被头部的加宽部分挡住无法向外脱离,形成安全锁止的结构,保证连接的整体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锁紧的锁紧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紧部包括:
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的一端;
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部上,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匹配;
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且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母和平垫圈。
使用锁紧部,通过螺杆贯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紧固螺母从两侧向中间锁紧的方式,使位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吊板、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工字形梁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在不拆卸的条件下是无法从工字形梁下翼板处脱离;锁紧部同时给与压板和吊板的锁止配合增加了第二道锁止的安全保障,使这套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吊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槽,位于吊板本体的中轴线上。
当安装孔槽位于吊板本体的中轴线上时,下部连接物的重心也会作用在这条中轴线上,可以防止吊板两端因受力不均匀产生偏心,影响下方管道定位的准确性,受力均匀时,还可以延长压板的使用寿命。通过安装孔槽,可以与下部连接件,如与U型螺母连接件或管道吊架相连接;该安装槽孔的加工易于实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的零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或采购,其中许多国标件的通用性强,可以大量节约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弧面、平面配合连接,其受力均匀,减少了因外形原因导致应力集中的潜在破坏风险,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
3、本实用新型可以多次装拆,重复使用,施工方法简洁,且不需要现场动火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组装体的前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组装体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组装体的分解图;
图中:
1、第一压板;2、第一限位块;3、锁紧部;6、限位部;
7、第二压板;8、第二限位块;9、工字形梁;
11、第一圆弧凹面部;12、第一平面部;13、第一限位孔;14、第一通孔;
21、第一本体;22、第一挡圈;31、螺杆;32、紧固螺母;33、平垫圈;
61、吊板;62、吊板本体;63、安装孔槽;64、第一卡爪;65、第二卡爪;
71、第二圆弧凹面部;72、第二平面部;73、第二限位孔;74、第二通孔;
81、第二本体;82、第二挡圈;91、工字形梁下翼板;92、工字形梁腹板;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所述的第一压板1包括第一圆弧凹面部11,所述的第二压板7包括第二圆弧凹面部71。
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11配合设置有具有圆弧凸面的第一限位块2,所述第二圆弧凹面部71配合设置有具有圆弧凸面的第二限位块8。
所述第一压板1和所述第一限位块2用于夹持工字形梁腹板92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板7和所述第二限位块8用于夹持工字形梁腹板92的另一侧。
该装置结构简单,组装和拆卸步骤简洁,可以多次拆装,重复使用,工作时受力均匀,降低了因应力集中产生潜在局部破坏的风险,其可靠性高且结构件易于加工实现;因此,提高了工人施工作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限位块2包括具有所述圆弧凸面的第一本体21和由所述第一本体21两侧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挡圈22,所述第一挡圈2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本体21的外径。
所述的第二限位块8包括具有所述圆弧凸面的第二本体81和由所述第二本体81两侧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挡圈82,所述第二挡圈8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本体81的外径。
所述的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可以是由一个圆柱体沿直径方向剖切成两半形成的。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的这种圆柱体结构,原料选材广泛,可以直接使用棒料切割成所需的长度;加工时,易于通过车床加工的实现,降低了加工工艺的成本;这种圆柱体结构还有利于载荷在圆周面上均匀分布,大大削减了疲劳应力集中的现象,有利于延长施工工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降低因应力集中导致突然断裂的潜在施工事故的风险。
位于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两侧的第一挡圈22和第二挡圈82可以在加工第一本体21部分和第二本体81部分时自然地预留出来,其加工方法简单,易于实现。第一挡圈22的直径大于第一本体21的直径,第二挡圈82的直径大于第二本体81的直径,且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上的两端部的挡圈直径和厚度也一致,使剖切后形成的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的外形尺寸一致,满足使用时可以互相置换的需要。
第一挡圈22和第二挡圈82还可以作为限定放入其内的配合件沿本体轴向移动的定位结构,其安全系数高。
所述的第一压板1位于第一限位块2的两处第一挡圈22之间,其宽度不大于第一限位块2两处第一挡圈2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压板7位于第二限位块8的两处第二挡圈82之间,其宽度不大于第二限位块8两处第二挡圈82之间的距离。
由于所述的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的两侧面分别受到高于接触面的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的第一挡圈22和第二挡圈82的夹持,形成一种被“嵌入”式的间隙配合关系,使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不能通过轴向地移动时,脱离第一限位块2的第一本体21和第二限位块8的第二本体81表面;这种限位关系保证了其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所述的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还具有剖切平面,用于放置在工字形梁下翼板91的上表面,作为吊卡装置的支撑座。
如上所述,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的剖切平面用于与工字形梁下翼板的平面互相配合,使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有足够大的静摩擦接触面积附着在工字形梁翼板上,增加了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剖切平面易于加工实现。
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限位块2的第一本体21和第二限位块8的第二本体81的圆弧凸面与所述的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上部的圆弧凹面的半径相等。
所述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的圆弧形凸面比相同起点和终点的平面的面积大,因此,可以使与指接触的所述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受力面积增大,受力面上的单位荷载减小;当所述的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8和所述的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7对应匹配的圆弧曲面的半径相等时,可以使两个曲面更易于重合接触,两工件贴合紧密,不易变形,更有利于拉力的传导。
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的截面均为倒置的“J”型结构。
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11的凹面弧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的圆弧凸面的凸面弧度的四分之三,所述第二圆弧凹面部71的凹面弧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限位块8的圆弧凸面的凸面弧度的四分之三。
这种倒置的“J”型结构可以方便的通过折弯机将钢板或钢带压轧成型,易于实现且成本低;当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的圆弧凹面可以包裹住住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圆弧凸面的四分之三面积以上时为理想状态,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会稳定地包裹住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8,不易因受到拉力从其表面脱落;由于接触面积比较大,其受力更加均匀,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也不易发生变形;同时,这种弧形结构可以将应力均匀地分散到弧形表面,避免了因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从内部“撕裂”,产生裂痕的隐患被工件的其他表面遮挡,不易被施工人员发现的情况。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压板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11连接的第一平面部12,所述的第二压板7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圆弧凹面部71连接的第二平面部72。
所述第一平面部12和所述第二平面部7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压板1和所述第二压板7相对位置固定的限位部6。
第一压板1的第一平面部12和第二压板7的第二平面部72可以使安装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方便地拾取该部件;所述的限位部6可以对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实现锁止定位,从而使所有部件有机地连为一体。
由于所述吊板6具有足够的厚度,吊板6的两个侧面可以分别给与第一压板1的第一平面部12和第二压板7的第二平面部72足够的支撑,使两者平稳地贴合并定位。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部6包括:
第一限位孔13,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部12上。
第二限位孔73,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部72上,与所述第一限位孔13的位置相匹配。
吊板61,所述吊板61包括吊板本体62和位于其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卡爪64和第二卡爪65,所述第一卡爪64或所述第二卡爪65位于左侧时呈
Figure BDA0002999743430000081
状,位于右侧时
Figure BDA0002999743430000082
状,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孔13和所述第二限位孔73插接。插接后,所述的吊板61由于重力的作用下沉。
由于第一卡爪64和第二卡爪65的头部比颈部宽,第一卡爪64的颈部可以容纳第一压板1的厚度,第二卡爪65的颈部可以容纳第二压板7的厚度;插接后,吊板61的第一卡爪64的颈部卡在了倒置的“J”形第一压板1的第一限位孔13的下边缘,第一卡爪64的颈部卡在了倒置的“J”形第二压板7的第二限位孔73的下边缘,倒置的“J”形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被头部的加宽部分挡住无法向外脱离,形成安全锁止的结构,保证连接的整体性和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平面部12和所述第二平面部7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压板1和所述第二压板7锁紧的锁紧部3。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紧部3包括:
第一通孔14,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部12上靠近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11的一端;
第二通孔74,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部72上,与所述第一通孔14的位置相匹配;
螺杆31,所述螺杆31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14和所述第二通孔74中,且所述螺杆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母32和平垫圈33。
使用锁紧部3,通过螺杆31贯穿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紧固螺母32从两侧向中间锁紧的方式,使位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之间的吊板61、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8和工字形梁9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在不拆卸的条件下是无法从工字形梁下翼板91处脱离;锁紧部3同时给与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7和吊板61的锁止配合增加了第二道锁止的安全保障,使这套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具体的,所述吊板61上设置有安装孔槽63,位于吊板本体62的中轴线上。
当安装孔槽63位于吊板本体62的中轴线上时,下部连接物的重心也会作用在这条中轴线上,可以防止吊板61两端因受力不均匀产生偏心,影响下方管道定位的准确性,受力均匀时,还可以延长压板的使用寿命。通过安装孔槽63,可以与下部连接件,如与U型螺母连接件或管道吊架相连接;该安装孔槽63的加工易于实现。
具体的,还包括U型螺母;所述的U型螺母为标准件,可以是《管道支吊架GB/T17116-2018》型式65U型螺母、《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D-ZD2010》302系列U形螺母、《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L8系列U形耳子等的一种,可以直接选型使用;所述的U型螺母的上部开口处有贯通的通孔,将U型螺母夹持住所述的吊板本体62部分,用连接轴穿过吊板61本体部分的安装孔槽63和U型开口的通孔,将两者连接,再将连接轴端部锁死,无法随意脱离U型螺母即可。
所述的U型螺母底部设置一个螺纹孔,可以连接螺纹杆。将管道吊架组合安装在螺纹杆上,再整体旋合到U型螺母上,即可实现管道的吊装。通过旋合U型螺母上的螺纹杆,可以初步实现对这个吊架高度的调节。
由于U型螺母是标准件,易于采购,型号齐全且成本低,其与吊板61连接方式十分简便,只需要将吊板61插入U型螺母的U形口内,通过连接轴锁住两件即可。这种连接方式是工程上经常采用的一种连接方式。
由于吊装管道的载荷、工字形梁型号的不同,配合使用的这种吊卡装置的配件: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8、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7、吊板61、螺杆31、紧固螺母32和平垫圈33的外形尺寸也不同,需要根据这些设计参数选择满足施工条件的吊卡装置;因此,施工中,应该对这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中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8、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7、吊板61、螺杆31、紧固螺母32和平垫圈33的尺寸或型号做出不同的匹配后,选择最佳匹配方案;解决防止因缺少校核,使吊卡装置因无法承受下部连接的载荷而发生损坏,甚至造成工程事故的风险问题。
配套使用的吊卡装置组件在施工完成后,还可以拆卸成零散的配件;当施工完成后,首先,从吊板61下部的连接件处将管道吊架从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拆解下来,使本实用新型装置不再承受管道的吊装拉力;其次,松开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两侧的紧固螺母32,取下平垫圈33,将螺杆31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7之间移除,便解除了锁紧部3的限制,为拆除吊板61留出足够的空间;再次,将吊板61向上提起,同时将第一压板1下部平面部分向外侧移动,使吊板61的第一卡爪64从第一压板1的第一限位孔13中脱离;同样的,使吊板61的第二卡爪65脱离第二压板7的第二限位孔73,即可拆除吊板61;然后,将第一压板1、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压板7、第二限位块8分别从工字形梁下翼板91两侧小心地取下,移至地面;最后,将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7沿着与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8的剖切平面相垂直的方向移动,实现第一压板1与第一限位块2、第二压板7与第二限位块8反向分离,整个拆解过程完毕。
拆解后的配件应集中放置,避免丢失;拆解后的配件因占用空间小,便于后期的存储、运输和再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多次装拆,重复使用,施工方法简洁,且不需要现场动火处理,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所包括的零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或采购,其中许多国标件的通用性强,可以大量节约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圆弧面、平面配合连接,其受力均匀,减少了因外形原因导致长期应力集中,破坏吊卡装置的部件内部结构,甚至突然断裂的潜在风险,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因此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因具有多种配件的配合方式的优点,可以满足如工字钢梁、H型钢梁,HW、HN型钢梁与管道吊架的连接;其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未来的用途更广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的第一压板包括第一圆弧凹面部,所述的第二压板包括第二圆弧凹面部;
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配合设置有具有圆弧凸面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圆弧凹面部配合设置有具有圆弧凸面的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夹持工字形梁腹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夹持工字形梁腹板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限位块包括具有所述圆弧凸面的第一本体和由所述第一本体两侧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径;
所述的第二限位块包括具有所述圆弧凸面的第二本体和由所述第二本体两侧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圆弧凸面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圆弧凹面的半径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压板位于第一限位块的两侧的第一挡圈之间,其宽度不大于第一限位块两侧的第一挡圈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压板位于第二限位块的两侧的第二挡圈之间,其宽度不大于第二限位块两侧的第二挡圈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截面均为倒置的“J”型结构;
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的凹面弧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圆弧凸面的凸面弧度的四分之三,所述第二圆弧凹面部的凹面弧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圆弧凸面的凸面弧度的四分之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压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连接的第一平面部,所述的第二压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圆弧凹面部连接的第二平面部;
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相对位置固定的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
第一限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部上;
第二限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部上,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位置相匹配;
吊板,所述吊板包括吊板本体和位于其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锁紧的锁紧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部包括:
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圆弧凹面部的一端;
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部上,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匹配;
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且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母和平垫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槽,位于吊板本体的中轴线上。
CN202120648517.7U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 Active CN214534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8517.7U CN214534812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8517.7U CN214534812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4812U true CN214534812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6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8517.7U Active CN214534812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4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40002354U (ko) 선박블록에 설치되는 조립식 족장 지지장치
CN201419967Y (zh) 用于大型构件的吊具
CN104772736A (zh) 柴油机进、排气阀座拆除工具及方法
CN214534812U (zh) 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
CN212070997U (zh) 臂架滑轮组装配工装
CN210884876U (zh) 一种用于船用低速柴油机气缸套的起吊工具
CN218809912U (zh) 吊装装置
JP2892349B1 (ja) 手摺り取付装置
CN217123058U (zh) 一种拆装装置
CN214401453U (zh) 一种挂篮模板与桁架连接钩栓
CN213290124U (zh) 离心泵轴套的拆卸装置
CN219174027U (zh) 吊具结构
CN209850801U (zh) 一种多耳式蝶阀法兰扩张工具
CN213858859U (zh) 一种圆柱壳工件侧面加工的专用夹具
CN112279080A (zh) 一种板片翻身吊码
CN112573358A (zh) 一种用于细长薄壁金属壳体直立起吊的装置
CN220593002U (zh) 一种磨辊总成拆卸装置
CN113814915A (zh) 固定夹具、装配组件及组装方法
CN212198147U (zh) 一种盲板法兰转运夹具
CN110498336B (zh) 一种烧结机台车侧板吊装工具及吊装工艺
CN216759756U (zh) 一种滚筒轴承拆卸工装
CN110963403B (zh) 一种用于吊装楔块的吊具装置
CN219792198U (zh) 一种快速安拆的吊耳结构
CN219031463U (zh) 一种新型贝雷架吊具
CN218292899U (zh) 一种新型防护钢丝绳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