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4027U - 吊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吊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4027U
CN219174027U CN202223478562.6U CN202223478562U CN219174027U CN 219174027 U CN219174027 U CN 219174027U CN 202223478562 U CN202223478562 U CN 202223478562U CN 219174027 U CN219174027 U CN 219174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hanging
supporting beam
suspension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85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少勇
高文革
张丙祥
王永平
李伟
马文
艾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85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4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4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4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具结构,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包括:吊装部件,吊装部件用于挂设吊环;第一吊臂,第一吊臂的一端与吊装部件相对可转动的连接,第一吊臂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支撑梁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吊臂,第二吊臂的一端与吊装部件相对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吊臂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支撑梁的第二连接部;其中,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支撑梁连接时,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分别绕过支撑梁的相对两侧,吊装部件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吊装作业中的吊具结构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吊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选煤厂专业化维修单位,经常性地进行多点多面作业,选煤厂现场工况复杂,而吊装作业是开展检修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序。
目前,工业厂房设计结构均为钢结构框架型,设备上方的吊具结构多为工字型H梁。检修过程中大型备件吊装需要以吊装梁作为吊点,但鉴于选煤厂设备多,设计结构复杂,大部分的厂房里的钢结构框架梁并未设计专门的吊点,现场检修过程中只能采用悬挂钢丝绳、在结构梁上用焊枪切割孔悬挂手拉葫芦或在钢结构梁上临时焊接吊装环等方式解决问题。
然而,上述作业方式在现场检修中均存在钢丝绳承重不够容易断裂、焊枪切割或焊接后降低原有结构梁的结构性能和支持性能、锈蚀等弊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具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装作业中的吊具结构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具结构,包括:吊装部件,吊装部件用于挂设吊环;第一吊臂,第一吊臂的一端与吊装部件相对可转动的连接,第一吊臂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支撑梁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吊臂,第二吊臂的一端与吊装部件相对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吊臂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支撑梁的第二连接部;其中,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支撑梁连接时,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分别绕过支撑梁的相对两侧,吊装部件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下方。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支撑梁的第一容纳槽;当第一连接部与支撑梁连接时,支撑梁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槽内,第一容纳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用于与支撑梁抵接;和/或,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支撑梁的第二容纳槽;当第二连接部与支撑梁连接时,支撑梁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槽内,第二容纳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用于与支撑梁抵接。
进一步地,第一吊臂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吊装部件连接,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挂板,第一容纳槽位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一挂板之间,第一连接臂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挂板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预设夹角;第二吊臂包括第二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吊装部件连接,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挂板,第二容纳槽位于第二连接臂和第二挂板之间,第二连接臂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挂板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预设夹角;其中,预设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第一挂板具有用于与支撑梁连接的第一倒角部,第一倒角部的外周面的延伸轨迹为圆形的一部分;和/或,第二挂板具有用于与支撑梁连接的第二倒角部,第二倒角部的外周面的延伸轨迹为圆形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第一吊臂包括多个第一吊板,多个第一吊板相间隔地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吊板之间相互连接;多个第一吊板与吊装部件分别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吊臂包括多个第二吊板,多个第二吊板相间隔地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吊板之间相互连接;多个第二吊板与吊装部件分别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吊具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吊板之间,第一连接柱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吊板中的一个第一吊板连接,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吊板中的另一个第一吊板连接;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吊板之间,第二连接柱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吊板中的一个第二吊板连接,第二连接柱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吊板中的另一个第二吊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柱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柱相间隔地设置;和/或,第二连接柱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柱相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吊具结构还包括紧固组件,紧固组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分别位置可调节地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杆上设置有外螺纹,紧固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套设在连接杆上,第一紧固螺栓位于第一连接柱远离第二连接柱的一侧;第二紧固螺栓,套设在连接杆上,第二紧固螺栓位于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一连接柱的一侧。
进一步地,紧固组件还包括紧固把手,紧固把手与第一紧固螺栓连接,以通过转动紧固把手转动第一紧固螺栓。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吊具结构与支撑梁连接时,整个吊具结构形成类似于三角形的结构,当吊装部件受到吊环向下的拉力时,吊装部件带动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向内收拢,从而使得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将支撑梁固定紧固,这样,既保证了结构的牢固,也不会产生损伤支撑梁的问题,吊具结构可以完全替代原使用钢丝绳吊装或使用破坏法吊装的粗放型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吊装作业中的吊具结构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撑梁;1、吊装部件;
2、第一吊臂;201、第一吊板;21、第一连接部;211、第一挂板;2111、第一倒角部;22、第一容纳槽;221、第一侧壁;222、第二侧壁;23、第一连接臂;
3、第二吊臂;301、第二吊板;31、第二连接部;311、第二挂板;3111、第二倒角部;32、第二容纳槽;321、第三侧壁;322、第四侧壁;33、第二连接臂;
4、第一连接柱;5、第二连接柱;6、紧固组件;61、连接杆;64、紧固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包括:吊装部件1,吊装部件1用于挂设吊环;第一吊臂2,第一吊臂2的一端与吊装部件1相对可转动的连接,第一吊臂2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支撑梁10的第一连接部21;第二吊臂3,第二吊臂3的一端与吊装部件1相对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吊臂3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支撑梁10的第二连接部31;其中,当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与支撑梁10连接时,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分别绕过支撑梁10的相对两侧,吊装部件1位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的下方。
由于在现有的吊装方法中,吊装方式多采用钢丝绳缠绕厂房顶部结构梁作为吊挂点的吊运方式。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规定棱刃物与钢丝绳直接接触无保护措施不准吊。然而,现场很多时候忽略了保护措施,H梁边缘存在锐利点,钢丝绳在受力后在边缘处存在较大的剪切力和交变应力,如检修设备或备件质量重,在受力不均或摆动较大的情况下,钢丝绳很容易断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钢结构横梁直接切割吊装孔,配合钢丝绳完成吊装作业。因部分吊装梁上挂钢丝绳受限制,之前只能采用破坏法的方式在梁上加工吊装孔或焊接吊装环的方式解决吊点问题。此类方法虽然可行,但会对原有结构梁存在较大的伤害,会大幅降低结构梁的使用寿命,影响厂房的整体支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加剧了锈蚀的破坏。
现场检修作业点空间狭小,人员作业位置有限,经常遇到吊装作业行程不够需要多次返工才能完成,平时需要携带各种规格的钢丝绳,随着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同可靠性而异,十分不方便,因没有专业的吊装器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横梁设置吊点后,一次成型,如果遇到吊点偏移,需要再次开孔,对横梁的强度有很大的损坏,遇到吊点较高的作业,高空作业二次移动吊点困难,甚至图省事导致存在歪拉斜拽的不安全行为。
在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中,采用上述设置,当吊具结构与支撑梁10连接时,整个吊具结构形成类似于三角形的结构,当吊装部件1受到吊环向下的拉力时,吊装部件1带动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向内收拢,从而使得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将支撑梁10固定紧固,这样,既保证了结构的牢固,也不会产生损伤支撑梁10的问题,吊具结构可以完全替代原使用钢丝绳吊装或使用破坏法吊装的粗放型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吊装作业中的吊具结构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部件1位于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之间,这样,使得结构更加的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的吊装部件1为轴状结构,吊装部件1采用高强度圆钢车削加工而成。两半分体结构通过加热铆接的方式进行组装,使用中结构稳定性强,具备较强的安全保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具结构受力点设计为“钳口”型,工作时具有较大的咬合力,不容易脱落。
在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4,第一连接部2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支撑梁10的第一容纳槽22;当第一连接部21与支撑梁10连接时,支撑梁1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槽22内,第一容纳槽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均用于与支撑梁10抵接;和/或,第二连接部3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支撑梁10的第二容纳槽32;当第二连接部31与支撑梁10连接时,支撑梁1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槽32内,第二容纳槽3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321和第四侧壁322,第三侧壁321和第四侧壁322均用于与支撑梁10抵接。
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中,第一吊臂2包括第一连接臂23,第一连接臂23的一端与吊装部件1连接,第一连接臂2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1连接;第一连接部21具有第一挂板211,第一容纳槽22位于第一连接臂23和第一挂板211之间,第一连接臂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挂板211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预设夹角;第二吊臂3包括第二连接臂33,第二连接臂33的一端与吊装部件1连接,第二连接臂3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1连接;第二连接部31具有第二挂板311,第二容纳槽32位于第二连接臂33和第二挂板311之间,第二连接臂3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挂板311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预设夹角;其中,预设夹角为锐角。
采用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形成类似于“勾手”的结构,通过“勾手”和丝杠固定结构设计可起到双重保护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特种作业的安全风险,提高了吊装作业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4,第一挂板211具有用于与支撑梁10连接的第一倒角部2111,第一倒角部2111的外周面的延伸轨迹为圆形的一部分;和/或,第二挂板311具有用于与支撑梁10连接的第二倒角部3111,第二倒角部3111的外周面的延伸轨迹为圆形的一部分。
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中,第一吊臂2包括多个第一吊板201,多个第一吊板201相间隔地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吊板201之间相互连接;多个第一吊板201与吊装部件1分别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吊臂3包括多个第二吊板301,多个第二吊板301相间隔地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吊板301之间相互连接;多个第二吊板301与吊装部件1分别可转动地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4,吊具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柱4,第一连接柱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吊板201之间,第一连接柱4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吊板201中的一个第一吊板201连接,第一连接柱4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吊板201中的另一个第一吊板201连接;第二连接柱5,第二连接柱5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吊板301之间,第二连接柱5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吊板301中的一个第二吊板301连接,第二连接柱5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吊板301中的另一个第二吊板30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具结构设计为类似V字型的结构,设计为分体旋转配合式结构。主体结构利用16mm厚优质碳素结构钢板加工制作而成。单个结构设计为吊钩型,为了提升悬挂时的稳定性,设计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利用“三角形”稳定原理,通过“三点”圆柱销铆接的方式进行可靠固定。
“V”字型设计在受力后具有良好的自锁性能。在吊装作业过程中,设计载荷系数为1.25,被吊物体受力越大,收口越紧,不存在滑口的风险。
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中,第一连接柱4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柱4相间隔地设置;和/或,第二连接柱5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柱5相间隔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4,第一连接柱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柱5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吊具结构还包括紧固组件6,紧固组件6包括连接杆61,连接杆61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连接杆61与第一连接柱4和第二连接柱5分别位置可调节地连接。
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中,连接杆61上设置有外螺纹,紧固组件6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套设在连接杆61上,第一紧固螺栓位于第一连接柱4远离第二连接柱5的一侧;第二紧固螺栓,套设在连接杆61上,第二紧固螺栓位于第二连接柱5远离第一连接柱4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4,紧固组件6还包括紧固把手64,紧固把手64与第一紧固螺栓连接,以通过转动紧固把手64转动第一紧固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障吊装受力后的稳定性,防止载荷波动时吊装工具脱落,该多功能起重吊具设计有紧固组件6。紧固组件6具体设计为:在第一连接柱4和第二连接柱5上加工18mm通孔,将螺纹杆(连接杆61)穿过第一连接柱4和第二连接柱5,用多个螺母进行锁紧固定。此外,为了方便快捷的操作,在M16mm杆螺纹杆一侧加工了旋转手柄,使用时可快速紧固到位。
本实施例的吊具结构减少了登高作业的安全风险,尤其在人员挂钢丝绳和手拉葫芦时有滑落的安全隐患。经现场试验,可以满足纵向、横向、多角度牵引吊的不同吊装需求。使用横向丝杠固定,自身结构具有自锁功能,架设丝杠设计后实现“双保险”作用。体重轻,强度大,实现小体格,大能量。此工具重5Kg,一个人可以很轻便的完成作业。因地制宜,多吨位设计,作业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吨位的需求,选择合适吨位的多功能夹持工具。实现多功能、多工况使用,实现“一机多能”,目前可广泛应用于不同规格、不同角度的工字梁吊装作业,还可用作为机械手夹持钢板,为起重作业带来极大地便利。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可提升重型吊装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有效降低之前出现的钢丝绳断裂导致高空吊装作业事故发生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改变了以往破损原有结构梁的粗放型吊装方式,提升了厂区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人员风险有效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结构设计巧妙,完全自主加工,加工制作成本较低。此外,简单实用,能满足绝大多数检修吊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无需破损原有结构,与原有方式相比,延长了钢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钢结构的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工作效率提升了67%,经过多次现场检修检验,起重作业从吊点的设置到吊具的安装、移位需要3小时缩短到现在的1小时,检修效率提升了67%。
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填补了吊装作业的空白,摒弃了日常用钢丝绳、吊带“图省事”的违章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实现了吊装作业标准化,该项目充分借鉴多年来设备修复的经验,将此工具作为标准化检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便编入起重标准化作业流程,吊装作业有章可循。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吊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装部件(1),所述吊装部件(1)用于挂设吊环;
第一吊臂(2),所述第一吊臂(2)的一端与所述吊装部件(1)相对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吊臂(2)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支撑梁(10)的第一连接部(21);
第二吊臂(3),所述第二吊臂(3)的一端与所述吊装部件(1)相对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吊臂(3)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支撑梁(10)的第二连接部(31);
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与所述支撑梁(10)连接时,所述第一吊臂(2)和所述第二吊臂(3)分别绕过所述支撑梁(10)的相对两侧,所述吊装部件(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梁(10)的第一容纳槽(22);当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支撑梁(10)连接时,所述支撑梁(1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22)内,所述第一容纳槽(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所述第一侧壁(221)和所述第二侧壁(222)均用于与所述支撑梁(10)抵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梁(10)的第二容纳槽(32);当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所述支撑梁(10)连接时,所述支撑梁(1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32)内,所述第二容纳槽(3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321)和第四侧壁(322),所述第三侧壁(321)和所述第四侧壁(322)均用于与所述支撑梁(10)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吊臂(2)包括第一连接臂(23),所述第一连接臂(23)的一端与所述吊装部件(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具有第一挂板(211),所述第一容纳槽(2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3)和所述第一挂板(21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臂(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挂板(211)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预设夹角;
所述第二吊臂(3)包括第二连接臂(33),所述第二连接臂(33)的一端与所述吊装部件(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1)具有第二挂板(311),所述第二容纳槽(3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臂(33)和所述第二挂板(311)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臂(3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挂板(311)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所述预设夹角;其中,所述预设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挂板(211)具有用于与所述支撑梁(10)连接的第一倒角部(2111),所述第一倒角部(2111)的外周面的延伸轨迹为圆形的一部分;和/或,
所述第二挂板(311)具有用于与所述支撑梁(10)连接的第二倒角部(3111),所述第二倒角部(3111)的外周面的延伸轨迹为圆形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吊臂(2)包括多个第一吊板(201),多个所述第一吊板(201)相间隔地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吊板(201)之间相互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吊板(201)与所述吊装部件(1)分别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吊臂(3)包括多个第二吊板(301),多个所述第二吊板(301)相间隔地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吊板(301)之间相互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吊板(301)与所述吊装部件(1)分别可转动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结构还包括:
第一连接柱(4),所述第一连接柱(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吊板(20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柱(4)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吊板(201)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吊板(20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4)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吊板(201)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吊板(201)连接;
第二连接柱(5),所述第二连接柱(5)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吊板(301)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柱(5)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吊板(301)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吊板(30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5)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吊板(301)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吊板(30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柱(4)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柱(4)相间隔地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柱(5)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柱(5)相间隔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柱(5)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吊具结构还包括紧固组件(6),所述紧固组件(6)包括连接杆(61),所述连接杆(61)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连接杆(61)与所述第一连接柱(4)和所述第二连接柱(5)分别位置可调节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1)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组件(6)还包括:
第一紧固螺栓,套设在所述连接杆(61)上,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柱(5)的一侧;
第二紧固螺栓,套设在所述连接杆(61)上,所述第二紧固螺栓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柱(5)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柱(4)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6)还包括紧固把手(64),所述紧固把手(64)与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连接,以通过转动所述紧固把手(64)转动所述第一紧固螺栓。
CN202223478562.6U 2022-12-26 2022-12-26 吊具结构 Active CN219174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8562.6U CN219174027U (zh) 2022-12-26 2022-12-26 吊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8562.6U CN219174027U (zh) 2022-12-26 2022-12-26 吊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4027U true CN219174027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8562.6U Active CN219174027U (zh) 2022-12-26 2022-12-26 吊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4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34465B1 (ko) 타워크레인용 보강장치
CN108862045B (zh) 异形钢桁梁杆件翻身装置及翻转杆件的方法
CN201737591U (zh) 船用球扁钢夹持吊具
CN105836595A (zh) 一种用于分段、总段翻身的方法
CN219174027U (zh) 吊具结构
CN112962996B (zh) 一种钢结构工程安全绳悬挂装置及应用
CN105858460A (zh) 一种工字梁夹钳
CN215626195U (zh) 一种可调节的钢管桁架吊具
CN105883580B (zh) 一种轨道吊主梁腹板吊装工艺
CN201756401U (zh) 吊装用卡扣
CN210855030U (zh) 一种龙门吊架
CN210884923U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定子吊装用工装
CN112299247A (zh) 一种悬臂式电机检修吊装工具及方法
CN206539037U (zh) 一种钢结构安装中的空中运输装置
CN109368478A (zh) 固定系统及楼板拆除吊运方法
CN217417929U (zh)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翻转夹具
CN110409322B (zh) 一种桥梁钢立柱吊装转体装置及转体方法
CN216633242U (zh) 一种用于h型钢柱的工装
CN214611153U (zh) 一种用于锅炉吹灰器检修吊装工具
CN211058340U (zh) 一种用于h型钢斜支撑安装的装置
CN111943014B (zh) 航空发动机起动机的吊挂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218860148U (zh) 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专用抱杆和吊装系统
CN220928187U (zh) 一种支撑钢梁结构
CN214534812U (zh) 一种工字形梁的吊卡装置
CN216859605U (zh) 一种用于安装竖直上方重型螺栓的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