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5024U - 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5024U
CN214455024U CN202022775193.1U CN202022775193U CN214455024U CN 214455024 U CN214455024 U CN 214455024U CN 202022775193 U CN202022775193 U CN 202022775193U CN 214455024 U CN214455024 U CN 214455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chronous belt
hold
transmission shaft
conveying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751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雁
朱有成
马耀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Landgla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Land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Landgla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Land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751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5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5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5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同步带输送单元包括同步带机架、多个同步带总成、传动轴和驱动传动轴旋转的动力机构,多个同步带总成的主动轮均安装在同一传动轴上,且多个同步带总成构成的输送平面均位于传动轴的一侧或分别位于传动轴的两侧,位于传统轴同侧的多个同步带总成中,相邻同步带总成的输送平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宽度能且仅能容纳一个同步带总成;同步带总成上安装从动轮的一端悬置于所在同步带机架的外侧,以构成同步带总成的悬置端;同步带输送装置包括多个顺次衔接的同步带输送单元。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同步带输送单元或使用组合形式的同步带输送装置,从而满足不同尺寸、不同半径硬轴弯玻璃出片后的输送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钢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家电,家居,汽车等各种用途的钢化玻璃的外观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反弯钢化玻璃应运而生,反弯钢化玻璃的覆膜、丝印在玻璃的外弧面上,在玻璃钢化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外弧面,以达到最佳的外观效果,硬轴反弯钢化玻璃由于成型精度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制作硬轴反弯钢化玻璃的过程中,为保证顺利出片,往往需要采用同步带输送装置进行传输。但是由于玻璃尺寸不同对同步带输送装置的长度要求不同,例如100×300mm的小尺寸玻璃所用的同步带输送装置就不能用于1400×1000mm的大尺寸玻璃的出片输送,而且在从硬轴成型设备出片时,小半径的玻璃和大半径玻璃对同步带输送装置的长度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如果输送装置为固定长度的,就很难适应大小半径或大小尺寸玻璃的出片要求,往往都会为了满足大尺寸玻璃的需要,采用长度较大的输送装置,对于产品多为小尺寸玻璃的企业来说,无疑会造成成本的浪费。此外,玻璃出片后,往往还需要经历爬坡阶段,从地坑中被送到地面的下片台,这个过程要求同步带输送装置的输送面倾斜设置,此时倾斜状态的输送面和水平状态的输送面在对接时,可能会出现双方机架之间的干涉,影响输送面的衔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该输送单元对同步带机架上同步带总成的布局方式和同步带总成从动端的设置方式进行优化,便于不同输送单元的组合,以组成满足使用条件的同步带输送装置,从而满足不同尺寸、不同半径硬轴弯玻璃出片后的输送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包括同步带机架、多个同步带总成、传动轴和驱动传动轴旋转的动力机构,多个同步带总成沿所述同步带机架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同步带机架上,多个同步带总成的主动轮均安装在同一传动轴上,并且多个同步带总成构成的输送平面均位于传动轴的一侧或分别位于传动轴的两侧,位于传统轴同一侧的多个同步带总成中,相邻同步带总成的输送平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能且仅能容纳一个同步带总成;同步带总成的输送方向和所述同步带机架的长度方向平行,同步带总成上安装从动轮的一端悬置于该同步带总成所在同步带机架的外侧,构成同步带总成的悬置端。
所述同步带总成还包括同步带、支撑架和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架用于将所述支撑横梁支撑在所述同步带机架上,所述主动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所述从动轮通过张紧调节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所述张紧调节机构能够沿支撑横梁的长度方向对从动轮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改变安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同步带的张紧程度。
所述张紧调节机构包括一个张紧板、两个调节块和两个调节顶丝,所述支撑横梁上用以安装从动轮的端部设有U型插接头,所述张紧板的一端插设在所述U型插接头的插槽中,所述U型插接头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多个螺纹通孔,紧固螺栓螺接在螺纹通孔内,从张紧板两侧顶紧张紧板;所述的两个调节块分别固定在所述U型插接头的上下两侧,每个调节块上通过螺纹连接一个所述的调节螺丝,螺丝顶丝的端部顶在所述张紧板上;所述从动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张紧板上。
所述张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轴头,并在轴头上安装轴承;所述从动轮由两个具有单侧挡边的窄同步带轮组成,每个窄同步带轮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张紧板的一侧,两个窄同步带轮的两个挡边之间形成容纳同步带的同步带安装槽。
所述支撑横梁上用以安装主动轮的一端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板,所述主动轮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板和主动轮均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主动轮和传动轴之间通过扭矩传递结构实现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轴和连接板之间安装有轴承,轴承固定在连接板上。
所述支撑架为多个,并沿支撑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架上部设有垂直于同步带机架平面的长槽孔,调节螺栓穿过长槽孔和所述支撑横梁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部固定在所述同步带机架上。
所述支撑横梁上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位于同步带的下方。
所述同步带上覆着有耐热层。
一种同步带输送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多个同步带输送单元沿玻璃输送方向顺次连接;在相邻两个同步带输送单元的相接处,属于不同同步带输送单元的同步带总成的悬置端交叉设置,以实现两个相邻同步带输送单元输送平面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实用新型中同步带输送单元的多个同步带总成为间隔设置,在两个输送单元组合使用时,两个输送单元中的同步带总成互相插入对方相邻同步带总成之间的间隙,从而在两个输送单元相接处交错对接实现输送面的衔接,衔接的幅度可以通过同步带总成插入的深度确定;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同步带总成上安装从动轮的一端作为悬置端悬置在同步带机架之外,这样两个输送单元在组合时,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控制组合后整个装置的长度,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同步带机架不会出现对同步带总成衔接的干涉,尤其是在倾斜设置的输送单元和水平设置的输送单元的组合衔接中。
第二,本实用新型中张紧调节机构的结构设置简单、调节方便,且从动轮采用分体结构,位于张紧板两侧,使得整个张紧调节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
第三,同步带下设有塑料材质的导向板,可以减少同步带的摩擦,延长同步带的使用寿命。
第四,同步带表面覆着有耐热材料层,可适应高温的钢化玻璃。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同步带输送单元的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同步带输送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同步带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同步带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同步带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同步带总成中主动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同步带总成中从动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记:1、同步带总成,2、同步带机架,3、传动轴,4、带座轴承,5、传动链轮,6、传动电机,7、电机链轮;
101、同步带,102、主动轮,103、连接板,104、球轴承,105、隔套,106、从动轮,107、张紧板,108、调节块,109、调节螺丝,110、支撑横梁,111、轴承外挡圈,112、轴承内挡圈,113、导向板,114、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参照附图1、2所示,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包括多个同步带总成1、同步带机架2、传动轴3、带座轴承4、传动链轮5、传动电机6和电机链轮7。所述传动轴3通过多个带座轴承4转动支撑在同步带机架2长度方向的一端,传动轴3平行于同步带机架2的宽度方向,在传动轴3的中部通过键连接固定传动链轮5,在传动链轮5的下方设有传动电机6,传动电机6固定在同步带机架2上,传动电机6输出轴上安装的电机链轮7和所述传动链轮5通过传动链条啮合连接,以驱动传动轴3旋转。所述同步带机架2的宽度方向和同步带输送方向垂直,多个所述同步带总成1沿同步带机架2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同步带机架2上,同步带总成1主动端的主动轮102套装在所述传动轴3上,并和传动轴3通过键连接实现扭矩传递,相邻的两个同步带总成1之间的间隙宽度能且仅能容纳一个同步带总成1。
再结合参考附图5-7,所述同步带总成1的结构包括同步带101、主动轮102、连接板103、球轴承104、隔套105、从动轮106、张紧板107、调节块108、调节螺丝109、支撑横梁110、轴承外挡圈111、轴承内挡圈112、导向板113和支撑架114。所述支撑横梁110的侧面安装有多个支撑架114,通过支撑架114在同步带机架2上的固定实现同步带总成1在同步带机架2上的固定,为了确保各个同步带总成1上同步带输送面的等高,所述支撑架114上设有两个长槽孔,用于固定支撑架114和支撑横梁110的紧固螺栓沿长槽孔上下滑动可以调整支撑横梁110相对于同步带机架2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支撑横梁110的一端为主动端,以安装主动轮102,另一端为从动端,以安装从动轮106。
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横梁110的主动端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板103,所述主动轮102位于两个连接板103之间,连接板103和主动轮102均套设在所述传动轴3上,所述传动轴3和连接板103之间安装有球轴承104,球轴承104固定在连接板103上,球轴承104和主动轮102之间还设有隔套105,隔套105套设在传动轴3上,对球轴承104进行轴向定位。
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横梁110的从动端设有U型插接头,所述张紧板107较窄的一端插入所述U型插接头的插槽内,较宽的一端安装所述从动轮106。所述U型插接头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多个螺纹通孔,紧固螺栓螺接在螺纹通孔内,从张紧板107两侧顶紧张紧板107;所述调节块108设置为两块,其结构为L形板,一个调节块108的一个板面用螺钉固定在U型插接头的上部,另一个调节块108的一个板面用螺钉固定在U型插接头的下部,每个调节块108上的另一板面螺接一个调节螺丝109,调节螺丝109穿过该板面顶在所述张紧板107较宽一端的端部,通过调整调节螺丝109的旋进量,就可以向前推动并顶紧张紧板107,进而张紧安装在主动轮102和从动轮106上的同步带101。所述张紧板107上较宽一端的板面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轴头,在轴头上安装球轴承104,所述从动轮106为两个具有单侧挡边的窄同步带轮,每个窄同步带轮通过球轴承104转动安装在张紧板107的一侧,两个窄同步带轮的两个挡边之间形成容纳同步带101的同步带安装槽。所述轴承外挡圈111将球轴承104的外圈压在从动轮106上,轴承内挡圈112将球轴承104的内圈压在张紧板107的轴头上,在球轴承104支撑下使从动轮106能在张紧板107上稳定转动。
所述支撑横梁110的长度大于所述同步带机架2的长度,由于所述传动轴3安装在同步带机架2长度方向的一端,因此所述同步带总成1中从动轮106所在的一端伸出并悬置在同步带机架2外。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横梁110的上表面还设有塑料材质的导向板113,以减小同步带101运行时的磨损,延长同步带10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带101的表面还涂覆有耐热材料层,以确保同步带101能够直接接触高温状态的玻璃。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如图3所示,由于本实施例中同步带总成1在同步带机架2上的安装方式和实施例1相同,同步带总成1的结构也和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因此图3仅给出了多个同步带总成1在同步带机架(图3未示出)上的分布示意图,多个同步带总成1分成左右两部分,分别位于一根传动轴3的两侧,左侧的同步带总成1的主动轮102和右侧的同步带总成1的主动轮102交替安装在传动轴3上,这样无论是传动轴3的左侧还是右侧,相邻的同步带总成1之间就会留出一个间隙,且该间隙的宽度能且仅能容纳一个同步带总成1。
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将三个实施例2所述的同步带输送单元组合成的同步带输送装置,由于同步带总成1在同步带机架上的安装方式和实施例1相同,同步带总成1的结构也和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因此图4仅给出了简易视图,其目的是说明相邻同步带输送单元之间是如何衔接的。如图4所示,相邻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在衔接时,各自同步带总成1的从动端在同步带机架宽度方向上错开一个同步带总成1宽度的位置,然后互相插入对方同步带总成1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实现两个同步带输送单元的输送面的衔接,而且由于同步带总成1从动端是悬置在同步带机架外的,因此双方同步带机架不会对输送面的衔接造成干涉。图4显示的是几个同步带输送单元均为同一平面时的情况,当需要衔接的两个同步带输送单元中一个为水平状态,另一个为倾斜状态时,从动端悬置设置带来的避免同步带机架干涉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参照上述实施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包括同步带机架、多个同步带总成、传动轴和驱动传动轴旋转的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同步带总成沿同步带机架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同步带机架上,多个同步带总成的主动轮均安装在同一传动轴上,并且多个同步带总成构成的输送平面均位于传动轴的一侧或分别位于传动轴的两侧,位于传统轴同一侧的多个同步带总成中,相邻同步带总成的输送平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能且仅能容纳一个同步带总成;同步带总成的输送方向和同步带机架的长度方向平行,同步带总成上安装从动轮的一端悬置于该同步带总成所在的同步带机架的外侧,构成同步带总成的悬置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总成还包括同步带、支撑架和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架用于将所述支撑横梁支撑在所述同步带机架上,所述主动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所述从动轮通过张紧调节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所述张紧调节机构可沿支撑横梁的长度方向对从动轮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改变安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同步带的张紧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调节机构包括一个张紧板、两个调节块和两个调节螺丝,所述支撑横梁上用以安装从动轮的端部设置有U型插接头,所述张紧板的一端插设在所述U型插接头的插槽中,所述U型插接头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多个螺纹通孔,紧固螺栓螺接在螺纹通孔内,可从张紧板两侧顶紧张紧板;所述的两个调节块分别固定在所述U型插接头的上下两侧,每个调节块上通过螺纹连接一个所述的调节螺丝,螺丝的端部顶在所述张紧板上;所述从动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张紧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轴头,并在轴头上安装轴承;所述从动轮由两个具有单侧挡边的窄同步带轮组成,每个窄同步带轮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张紧板的一侧,两个窄同步带轮的两个挡边之间形成容纳同步带的同步带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上用以安装主动轮的一端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板,所述主动轮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板和主动轮均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主动轮和传动轴之间通过扭矩传递结构实现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轴和连接板之间安装有轴承,轴承固定在连接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多个,并沿支撑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架上部设有垂直于同步带机架平面的长槽孔,调节螺栓穿过长槽孔和所述支撑横梁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部固定在所述同步带机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上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位于同步带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上覆着有耐热层。
9.一种同步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同步带输送单元,多个同步带输送单元沿玻璃输送方向顺次连接;在相邻两个同步带输送单元的相接处,属于不同同步带输送单元的同步带总成的悬置端交叉设置,以实现两个相邻同步带输送单元输送平面的对接。
CN202022775193.1U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 Active CN214455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5193.1U CN214455024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5193.1U CN214455024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5024U true CN214455024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5193.1U Active CN214455024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50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4211A (zh) * 2022-10-08 2022-12-23 广东华馨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智能卤味生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4211A (zh) * 2022-10-08 2022-12-23 广东华馨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智能卤味生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55024U (zh) 一种同步带输送单元及同步带输送装置
CN109823752A (zh) 一种兼容大小托盘的双工位辊道移栽机
CN205325447U (zh) 一种磨板机行辘结构
CN213770101U (zh) 一种分拣摆轮机构及摆轮分拣机
WO2019127852A1 (zh) 摩擦轮驱动悬挂端梁
CN213833318U (zh) 一种内置张紧机构的运输装置
CN213762883U (zh) 一种滚筒式分拣摆轮机构及摆轮分拣机
CN216658340U (zh) 一种板材烘干防变形装置
CN211197530U (zh) 一种新型链式涂装输送装置
CN213444946U (zh) 一种转弯机用链条导轨机构
CN214554994U (zh) 一种新型丝印用固化炉传动装置
CN219750800U (zh) 一种链板组件
CN210682676U (zh) 一种顶升推动装置
CN220844244U (zh) 一种制药专用的滚筒皮带输送线清理设备
CN111196468A (zh) 一种皮带输送防跑偏机构
CN101177201B (zh) 传动装置
CN219990233U (zh) 一种检修方便的输送机构
CN214651257U (zh) 一种多链条提升机构
CN217497486U (zh) 一种鳞板输送机
CN216612745U (zh) 一种补偿动力中断的张紧机构
CN215798202U (zh) 一种防偏移的提升机链条固定机构
CN214609748U (zh) 一种多链条辊筒平台提升机构
CN215206806U (zh) 一种板链式水平随行机
CN218056948U (zh) 一种滚筒输送线结构
CN21734951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带式输送机托辊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