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21661U - 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21661U
CN214421661U CN202120373837.6U CN202120373837U CN214421661U CN 214421661 U CN214421661 U CN 214421661U CN 202120373837 U CN202120373837 U CN 202120373837U CN 214421661 U CN214421661 U CN 214421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rface
gear
rotating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38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建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738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21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21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21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传动结构中,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给第一转动杆提供转动连接的支撑,第一转动齿轮转动固定设置于第一转动杆上,且第一转动齿轮分别位于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因为第一传送链与第一转动齿轮相啮合,因此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限定了第一传送链的传动轨迹,在传动结构工作时,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转动齿轮转动,第一转动齿轮带动第一传送链传动,因为第一转动齿轮位于所述半包围区域,从而第一传送链能够在半包围区域中传动,因此传动结构能够保证第一传送链按照预定的轨迹运行,实现平稳传动。

Description

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货物装卸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
背景技术
接驳车是一种工业搬运车辆,其广泛应用于在港口、车站、机场、仓库等场所需要推动装置来对货物进行装卸。
传统的接驳车主要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货物的装卸,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重则造成人员伤亡;此外,若货物中存在病毒,装卸货物的过程中作业人员直接接触货物,作业人员易于受到感染。
因此,需要能完成自动化装卸货物的推动装置,以减少人力装卸,降低作业人员与货物的接触频率,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来实现货物的自动化装卸且能够平稳的推动货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传动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相间隔的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所述第一轨迹架包括相垂直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二轨迹架包括相垂直的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三板面共面,且所述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三板面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板面位于所述第一板面远离所述第三板面的一侧,所述第四板面位于所述第三板面远离所述第一板面的一侧;两个第一转动杆,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杆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第一传送链,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相啮合;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传动结构;伸缩结构,与所述传动结构的所述第一传送链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传动结构中,所述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给第一转动杆提供转动连接的支撑,第一转动齿轮转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且第一转动齿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因为所述第一传送链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相啮合,因此所述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限定了所述第一传送链的传动轨迹,在所述传动结构工作时,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带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一传送链传动,因为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从而所述第一传送链能够在所述半包围区域中传动,因此所述传动结构能够保证所述第一传送链按照预定的轨迹运行,实现平稳传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推动装置包括所述传动结构;伸缩结构,与所述传动结构的第一传送链连接。在所述推动装置工作时,传动结构能够通过第一传送链带动所述伸缩结构在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中运行,从而所述伸缩结构能够实现平稳传动,在传动结构的带动下,有利于使所述伸缩结构平稳的推动货物,实现货物的自动化装卸,降低作业人员与货物的接触频率,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图1在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传动结构的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需要能完成自动化装卸货物的推动装置,来实现货物的自动化装卸且能够平稳的推动货物。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传动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相间隔的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所述第一轨迹架包括相垂直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二轨迹架包括相垂直的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三板面共面,且所述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三板面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板面位于所述第一板面远离所述第三板面的一侧,所述第四板面位于所述第三板面远离所述第一板面的一侧;两个第一转动杆,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杆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第一传送链,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相啮合;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传动结构工作时,所述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给第一转动杆提供转动连接的支撑,第一转动齿轮转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且第一转动齿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因为所述第一传送链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相啮合,因此所述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限定了所述第一传送链的传动轨迹,在所述传动结构工作时,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带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一传送链传动,因为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从而所述第一传送链能够在所述半包围区域中传动,因此所述传动结构能够保证所述第一传送链按照预定的轨迹运行,实现平稳传动。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传动结构的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动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传动结构在AA处的剖视图。
所述传动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沿第一方向(x)(如图3所示)延伸且在第二方向(y)(如图3所示)相间隔的第一轨迹架101和第二轨迹架102,所述第一轨迹架101包括相垂直的第一板面103和第二板面104,所述第二轨迹架102包括相垂直的第三板面105和第四板面106,所述第一板面103和第三板面105共面,且所述第二板面104和第四板面106位于所述第一板面103 和第三板面105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板面104位于所述第一板面103远离所述第三板面105的一侧,所述第四板面106位于所述第三板面105远离所述第一板面103的一侧;两个第一转动杆107,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架 101和第二轨迹架102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杆107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杆107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板面104和第四板面106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齿轮108,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107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板面103和第二板面104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105和第四板面106构成的半包围区域;第一传送链109,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相啮合;第一电机110,所述第一电机1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107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板面104和第四板面106给第一转动杆107提供转动连接的支撑,第一转动齿轮108转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107上,且第一转动齿轮108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面103和第二板面104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105和第四板面106构成的半包围区域,因为所述第一传送链109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相啮合,因此所述第一轨迹架101和第二轨迹架102限定了所述第一传送链109的传动轨迹,在所述传动结构工作时,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107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107带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带动所述第一传送链109传动,因为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位于所述第一板面103和第二板面104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105和第四板面106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从而所述第一传送链109能够在所述半包围区域中传动,因此所述传动结构能够保证所述第一传送链109按照预定的轨迹运行,实现平稳传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框体中的所述第一轨迹架101和第二轨迹架10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轨迹架101和第二轨迹架102在第二方向上相间隔。
在所述传动结构工作时,所述第一传送链109上连接有伸缩结构,且所述伸缩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轨迹架101和第二轨迹架102之间区域,所述伸缩结构被所述第一传送链109带动,在所述第一轨迹架101和第二轨迹架102之间沿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板面103和第二板面104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105 和第四板面106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为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提供设置空间,同时也为所述第一传送链109在所述第一方向提供传动路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面103和第二板面104相垂直,第三板面105和第四板面106相垂直,所述第一板面103和第三板面105共面,从而所述第二板面104和第四板面106相平行,且因为所述第一轨迹架101和第二轨迹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杆107沿第二方向延伸,相应的所述第一转动杆 107与所述第二板面104和第四板面107垂直,所述第一转动杆107能够与所述第二板面104和第四板面107同时转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板面104包括第一顶板1041和第一底板1042,所述第一板面103和第一顶板1041构成角钢;所述第四板面106包括第二顶板1061 和第二底板1062,所述第三板面105和第二顶板1061构成角钢;所述第一转动杆107和第二转动杆1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1042和第二底板1062 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板1041和第一底板1042相间隔,第一底板1042 和第二底板1062相间隔。在推动装置推送物品的过程中,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杆 107和第二转动杆111中的振动不易通过第一底板1042和第二底板1062传递到角钢中,相应的角钢中的振动不易传递到第一底板1042和第二底板1062中,因此所述第一顶板1041和第一底板1042相间隔,第一底板1042和第二底板 1062相间隔有利于提升推动物品过程的平顺性。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还可以为一个整体,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为一个整体。
所述第一转动杆107用于从第一电机110获取转动惯量,进而带动第一转动齿轮108的转动。
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107,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架101和第二轨迹102的两端,第一转动齿轮108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杆107上,所述第一传送链109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相啮合,从而所述第一转动杆107在第一方向的距离,决定了所述传动结构对伸缩结构的传动距离,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107之间的距离较大,从而所述传动结构对伸缩结构的传动距离较远。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转动杆107与所述第二板面104以及第四板面106,通过轴承端盖和与轴承端盖相配合的轴承实现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轴承的内径与所述第一转动杆107的外径固定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径与所述轴承端盖的固定配合。
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用于与第一传送链109啮合,实现第一传送链109 的传动。
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与所述第一转动杆107固定设置。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转动杆107外径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径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中心的孔中形成有相配合的第二键槽,所述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通过键实现传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位于第一板面103和第二板面104 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105和第四板面106构成的半包围区域,相应的,在传动结构工作时,所述第一传送链109在所述半包围区域中运动,所述第一板面103和第二板面104能够保护所述第一轨迹架101中的第一传送链 109不易受到货物的挤压,所述第三板面105和第四板面106能够保护所述第二轨迹架102中的第一传送链109不易受到货物的挤压。
所述第一电机110,用于提供传送过程中的动力。
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转动杆1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107之间;传送轮11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杆111上,且所述传送轮112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相对应。
所述第二转动杆111位于所述第一转动杆107之间,相应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传送轮112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之间,且所述传送轮112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仅有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一传送链相啮合的情况相比,所述传送轮112位于所述第一传送链109之间,所述传送轮112起到约束所述第一传送链109传送路径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对第一传送链109起到支撑,使得第一传送链109不易下垂,从而所述第一传送链109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的齿轮不易发生啮合错误,有利于第一传送链109传送的平稳性,保证所述第一传送链按照预定的轨迹运行,实现运动导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链109包括滚子链。
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二电机113,位于所述第二板面104和第四板面 106上;连接杆114,与所述第二电机113的输出端连接;张紧齿轮115,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114远离所述第二电机113的输出端的一端,所述张紧齿轮 115与所述第一传送链109相啮合。
所述张紧齿轮115与所述第一传送链109相啮合,通过所述第二电机113 的转动,带动所述连接杆114旋转,从而与所述连接杆114转动连接的张紧齿轮115能够起到张紧第一传送链109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一传送链109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的齿轮不易发生啮合错误,有利于第一传送链109传送的平稳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电机113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114相垂直,所述连接杆114平行于所述第二板面104,从而当所述第二电机113的输出端转动时,所述连接杆114划过的区域与所述第二板面104平行,也就是说,通过第二电机113的输出端带动所述连接杆114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张紧齿轮115 的运动轨迹不具有第二方向的分量,有利于提升第一传送链109传送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杆107位于所述框体的顶部,所述第二转动杆 111位于所述框体的底部。
所述第一转动杆107和第二转动杆111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顶部和底部,相应的,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位于所述框体的顶部区域,所述传送轮112位于所述框体的底部区域。所述第一传送链109具有重量,在传送过程中,顶部的第一传送链109易于受重量的影响易于往下垂,所述第一转动杆107和第二转动杆111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顶部和底部,有利于降低框体顶部的第一传送链109与所述传送轮112相接触的概率,有利于保证第一传送链109平稳的传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张紧齿轮115位于所述第一传送链109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位于所述第一传送链109的内部。
在采用张紧齿轮115对所述第一传送链109进行张紧的过程中,所述张紧齿轮115在第二电机113的带动下向所述框体的顶部运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传送链109处于紧绷状态,有利于所述第一传送链109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 的准确啮合,提升第一传送链109传送的平稳性。
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一挡板(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挡板(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位于所述框体在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与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连接。
两个传感器116,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轨迹架101和第二轨迹架102之间。
所述传感器116用于探测所述伸缩结构是否到达所述传感器116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116包括限位开关。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转动齿轮117,位于一个所述第一转动杆107上;第三转动齿轮118,位于所述第一电机110的输出端;第二传送链119,与所述第三转动齿轮118和所述第二转动齿轮117相啮合。
在传动结构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机110转动,所述第一电机110的输出端带动第三转动齿轮118转动,所述第三转动齿轮118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117 通过第二传送链119连接,从而所述第一转动杆107在所述第二传送链119的带动下转动,相应的位于第一转动杆107上的第一转动齿轮108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能够带动第一传送链109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齿轮117,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之间区域的外部。
因此,与第二转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之间的情况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转动齿轮117,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08之间区域的外部,在传动结构工作时,当伸缩结构运动到所述框体在第一方向的两端时,所述伸缩结构不会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117碰撞,有利于优化传动结构,有利于保证第一传送链109平稳的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送链119包括滚子链。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底面板200,与所述第二板面104和第四板面106连接,且所述底面板200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一传动链109和底部的第一传动链109之间。在传动结构的传动过程中,当第一传送链109受到传送过程中的窜动,以及第一传送链109本身重量的影响,所述底面板200用于使得所述第一传送链109不易过于下垂,使得第一传送链109能够准确啮合,有利于保证第一传送链109平稳的传动。
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传动结构的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推动装置包括:传动结构;伸缩结构10,与所述传动结构的所述第一传送链109连接。
在所述推动装置工作时,传动结构能够通过第一传送链109带动所述伸缩结构10在所述第一板面103和第二板面104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 105和第四板面106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中运行,从而所述伸缩结构10能够实现平稳传动,在传动结构的带动下,有利于使所述伸缩结构10平稳的推动货物,实现货物的自动化装卸,降低作业人员与货物的接触频率,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相间隔的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所述第一轨迹架包括相垂直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二轨迹架包括相垂直的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三板面共面,且所述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三板面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板面位于所述第一板面远离所述第三板面的一侧,所述第四板面位于所述第三板面远离所述第一板面的一侧;
两个第一转动杆,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杆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转动连接;
第一转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以及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构成的半包围区域;
第一传送链,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相啮合;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转动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之间;
传送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杆上,且所述传送轮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面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一顶板构成角钢;
所述第四板面包括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三板面和第二顶板构成角钢;
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位于所述框体在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与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连接;
两个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轨迹架和第二轨迹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
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上;
连接杆,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张紧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的一端,所述张紧齿轮与所述第一传送链相啮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齿轮位于所述第一传送链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传送链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垂直于所述第二板面和第四板面,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垂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转动齿轮,位于一个所述第一转动杆上;
第三转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
第二传送链,与所述第三转动齿轮和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相啮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之间区域的外部。
10.一种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传动结构;
伸缩结构,与所述传动结构的所述第一传送链连接。
CN202120373837.6U 2021-02-10 2021-02-10 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 Active CN214421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3837.6U CN214421661U (zh) 2021-02-10 2021-02-10 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3837.6U CN214421661U (zh) 2021-02-10 2021-02-10 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21661U true CN214421661U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7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3837.6U Active CN214421661U (zh) 2021-02-10 2021-02-10 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21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2511A (zh) 一种升降式搬运设备及其作业方法
CN209338051U (zh) 一种升降式搬运设备
WO2023284342A1 (zh) 搬运装置
CN214421661U (zh) 传动结构以及推动装置
CN208150870U (zh) 剪刀叉式顶升机构及agv小车
CN213230303U (zh) 一种带托盘码分的双层穿梭车
CN112141588A (zh) 穿梭车快速提升机
CN111634649A (zh) 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旋转装置
CN112027243A (zh) 一种卷烟用硬盒包装的感应式折痕检测装置
CN215591828U (zh) Agv搬运系统
JP2001315645A (ja) 移動台車
CN216071600U (zh) 一种适用于攀爬agv的立式伸缩臂
CN215591829U (zh) Agv托盘提升机
CN213621657U (zh) 一种穿梭车快速提升机
CN211920798U (zh) 可精准定位的伸缩叉
CN112810526A (zh) 运输设备
CN210365780U (zh) 一种翻转机构
CN209905645U (zh) 一种托盘式传送机构
CN107144308A (zh) 一种位移和速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20906236U (zh) 一种转向平稳的agv小车
CN113636299A (zh) 一种基于不同高度agv与流水线的托盘对接输送系统
CN210012236U (zh) 一种万向移载输送设备
CN220412210U (zh) 一种双机械臂自动装卸车
CN220375747U (zh) 一种lcd显示屏加工面板转移机构
CN215624854U (zh) Agv托盘转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