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1464U - 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1464U
CN214411464U CN202120293777.7U CN202120293777U CN214411464U CN 214411464 U CN214411464 U CN 214411464U CN 202120293777 U CN202120293777 U CN 202120293777U CN 214411464 U CN214411464 U CN 214411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injection hole
liquid injection
lithium battery
seal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937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先锋
胡鹏
蔡云龙
刘婵
侯敏
曹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pu Energy Co Ltd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pu Energy Co Ltd,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937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1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1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1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包括安装在锂电池本体上的顶盖片,所述顶盖片上开设有注液孔,所述顶盖片上还开设有沉台,所述沉台位于注液孔远离锂电池内部的一侧,且所述顶盖片上还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注液孔装配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沉台装配连接,且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为一体结构。通过第一密封部与注液孔配合,实现对注液孔的一次密封,再通过第二密封部与沉台配合,实现对注液孔的二次密封,有助于提高对注液孔密封的可靠性,且由第二密封部与沉台的配合,还有助于减少密封件自注液孔掉入锂电池内部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现有技术中,制作锂离子电池时,工作人员将电解质通过注液孔加入锂离子电池内部,之后再对注液孔进行密封。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注液孔密封方式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采用密封塑胶钉加密封铝钉的组合方式;第二种是采用密封塑胶球加密封铝钉的组合方式;第三种是采用金属球直接与注液孔密封。
发明人认为现有技术中的密封结构均属于单次密封,且存在密封件落入锂离子电池内的风险,存在待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包括安装在锂电池本体上的顶盖片,所述顶盖片上开设有注液孔,所述顶盖片上还开设有沉台,所述沉台位于注液孔远离锂电池内部的一侧,且所述顶盖片上还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沉台装配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注液孔装配连接,且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直径大于注液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注液孔为过硬配合,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注液孔配合的过盈量在0mm至1mm之间。
优选地,所述沉台的直径自上向下逐渐减小,所述沉台底部的直径大于注液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沉台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沉台为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沉台的侧壁焊接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金属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的硬度大于或等于顶盖片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形状包括球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形状包括圆柱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密封部与注液孔配合,实现对注液孔的一次密封,再通过第一密封部与沉台配合,实现对注液孔的二次密封,有助于提高对注液孔密封的可靠性,且由第一密封部与沉台的配合,还有助于减少密封件自注液孔掉入锂电池内部的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直径自上向下逐渐减小的沉台、与沉台间隙配合的第一密封部配合,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安装或拆卸密封件的便捷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球形或圆柱形的第二密封部封闭注液孔,并借助第二密封部与注液孔的过盈配合,有助于提高第二密封部对注液孔密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要体现密封结构整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要体现密封件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要体现变化例1中密封件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要体现变化例1中密封件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顶盖片;101、注液孔;1011、沉台;2、密封件;201、第一密封部;202、第二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包括安装在锂电池本体上的顶盖片1,顶盖片1上开设有注液孔101,顶盖片1上还安装有用于封闭注液孔101的密封件2。
顶盖片1上还开设有沉台1011,沉台1011位于注液孔101背离锂电池内部的一侧,沉台1011与注液孔101连通,且沉台1011的中心轴线与注液孔101的中心轴线共线。沉台1011的直径自上向下逐渐减小,且沉台1011底部的直径大于注液孔101的直径。
如图1和图2所示,密封件2为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结构稳定性,顶盖片1也由金属材料制成,且顶盖片1的硬度小于密封件2的硬度,从而提高了密封件2与顶盖片1侧壁贴合的紧密性,进而提高了对注液孔101的密封效果。
密封件2包括第一密封部201和第二密封部202,第二密封部202的形状为球形,且第二密封部202的直径大于注液孔101的直径,第一密封部201的形状与沉台1011的形状相适配,且第一密封部201与第二密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装配时,第二密封部202被压入注液孔101内并与其过盈配合,第二密封部202与注液孔101的过盈量为1mm,第一密封部201与沉台1011为间隙配合,且第一密封部201与沉台1011的侧壁焊接固定连接,并对注液孔101形成了二次密封,提高了对注液孔101密封的可靠性。
通过第一密封部201和第二密封部202的一体结构,减少了密封件2自注液孔101落入锂电池内部的情况发生,且由第二密封部202与注液孔101的配合、第一密封部201与沉台1011的配合,实现了对注液孔101进行上下双重密封,提高了注液孔101密封的可靠性和锂电池的安全性。
变化例1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第二密封部202的形状为圆柱形。
工作原理
工作中,工作人员先将第二密封部202压入注液孔101内,再将装配在沉台1011内的第一密封部201与沉台1011的侧壁焊接固定连接,通过一体式的第二密封部202和第一密封部201分别与注液孔101和沉台1011配合,实现了对注液空的上下双重密封,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且有助于防止密封件2自注液孔101落入锂电池内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9)

1.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锂电池本体上的顶盖片(1),所述顶盖片(1)上开设有注液孔(101),所述顶盖片(1)上还开设有沉台(1011),所述沉台(1011)位于注液孔(101)背离锂电池内部的一侧,且所述顶盖片(1)上还设置有密封件(2);
所述密封件(2)包括第一密封部(201)和第二密封部(202),所述第一密封部(201)与沉台(1011)装配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202)与注液孔(101)装配连接,且所述第一密封部(201)和第二密封部(202)为一体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202)的直径大于注液孔(101)的直径,所述第二密封部(202)与注液孔(101)为过盈配合,且所述第二密封部(202)与注液孔(101)配合的过盈量在0mm至1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1011)的直径自上向下逐渐减小,所述沉台(1011)底部的直径大于注液孔(101)的直径,且所述第一密封部(201)与沉台(1011)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201)与沉台(1011)为间隙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201)与沉台(1011)的侧壁焊接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包括金属密封件(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的硬度大于或等于顶盖片(1)的硬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202)的形状包括球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202)的形状包括圆柱形。
CN202120293777.7U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 Active CN214411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3777.7U CN214411464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3777.7U CN214411464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1464U true CN214411464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20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93777.7U Active CN214411464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14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1313A1 (zh) * 2022-07-28 2024-02-0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密封组件及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1313A1 (zh) * 2022-07-28 2024-02-0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密封组件及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51578U (zh) 一种电池
KR20000051285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CN214411464U (zh) 一种锂电池注液孔用密封结构
JP2002134071A (ja) 偏平角形電池
CN219163667U (zh) 注液孔防爆结构、电芯盖板、电芯壳体及二次电池
WO2024001347A1 (zh)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组以及用电设备
CN212277315U (zh) 封装组件、动力电池和汽车
CN216354673U (zh) 一种注液孔的密封结构
CN216872122U (zh) 一种新型圆柱电池端盖结构
CN115411470A (zh) 电池注液口密封结构、密封组件及电池单体
CN107658943A (zh) 圆柱状多型号电池充电器和移动电源
CN221100322U (zh) 一种圆柱电池爆破测试工装
CN218632250U (zh) 一种电池上盖组件及锂电池
CN206282917U (zh) 一种设有排气口的电池壳及电池
CN220934359U (zh) 可二次补液的电池
CN200990403Y (zh)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及二次锂离子电池组
CN219286619U (zh) 电池注液孔结构、电池电芯盖板、电池、用电设备
CN218123573U (zh) 一种电池及其顶盖结构
CN103996819A (zh) 电化学电池
CN219476947U (zh) 密封组件
CN219393658U (zh) 电池注液密封结构以及电池
CN214625291U (zh) 一种锂电池盖板
CN218070003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水系钠离子电池单体
CN220544072U (zh) 一种扣式防漏锂锰电池
CN218351698U (zh) 电池注液口密封结构、密封组件及电池单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b105, 1st floor, building 4, 1255 Jinhai Road,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20013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Ltd.

Patentee after: Ruipu Lanjun Ener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b105, 1st floor, building 4, 1255 Jinhai Road,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200135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Ruipu Ener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