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2384U - 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2384U
CN214302384U CN202023145682.5U CN202023145682U CN214302384U CN 214302384 U CN214302384 U CN 214302384U CN 202023145682 U CN202023145682 U CN 202023145682U CN 214302384 U CN214302384 U CN 214302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al column
wall
walls
bra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56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明月
廖书龙
王嘉勇
唐坤
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aosh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aosh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aosh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aosh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456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2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2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2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其在砌筑墙体顶端设置墙顶撑盖,底部设置与墙底横梁连接的限位底槽板,并可通过导向侧板及第一控位栓和第二控位栓对构造柱模板进行控位,在墙间构造柱上部设置侧撑囊袋及内置横撑板,并可通过压力测试体测试墙间构造柱压密注浆的密实度,第一筋网与构造柱模板同步设置;本实用新型可降低模板支设难度、提高混凝土灌注质量、改善连接结构性能。

Description

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剪力墙结构施工时,剪力墙与填充墙衔接部位混凝土的密实性,以及浇筑结构的整体性常常是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常存在衔接部位容易出现裂缝、模板支护难度高、连接整体性难以保障等工程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益。
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该结构的剪力墙分布在填充墙的两侧,剪力墙锚拉筋一端固定在剪力墙内,另一端与填充墙拉结筋焊接,填充墙拉结筋在填充墙内与地面水平;这种技术虽然解决结构拉结筋布设和结构连接增强的问题,但却难以同步解决模板支设难度降低、界面连接强度提高、混凝土灌注质量改善等方面的难题。
鉴于此,在降低现场施工难度、改善结构连接性能等方面,目前亟待一种降低模板支设难度、提高混凝土灌注质量,改善连接结构性能的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不但可以降低模板支设难度,而且可以提高混凝土灌注质量,还可以改善连接结构性能的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本申请提供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包括砌筑墙体、导向侧板、构造柱模板、墙间构造柱和第一筋网,砌筑墙体顶端设有墙顶撑盖,砌筑墙体为空心砌块或自保温砌块,砌筑墙体底部设有与墙底横梁连接的限位底槽板,限位撑杆位于限位底槽板上,构造柱模板位于限位撑杆和第一筋网之间,第二控位栓设置在限位撑杆上,导向侧板设置在墙顶撑盖上,第一控位栓设置在导向侧板上,可通过导向侧板及第一控位栓和第二控位栓对构造柱模板进行控位,墙间构造柱置于镜像相对的砌筑墙体之间,墙间构造柱上部设有侧撑囊袋和内置横撑板,压力测试体设置在墙间构造柱和内置横撑板之间,通过压力测试体测试墙间构造柱压密注浆的密实度。
优选的,内置横撑板内设有撑板定位杆,通过撑板定位杆限定内置横撑板的竖向高度,内置横撑板连同侧撑囊袋置于镜像相对的砌筑墙体之间。
优选的,第一筋网采用胶水与构造柱模板的边缘粘贴成一整体,构造柱模板自导向侧板的间隙插至墙底横梁上,内置横撑板内部设有混凝土灌注管,可采用混凝土灌注管进行墙间构造柱混凝土灌注施工,侧撑囊袋位于砌筑墙体和构造柱模板之间,囊袋加压管设置在侧撑囊袋内,通过囊袋加压管使侧撑囊袋的外侧壁与砌筑墙体及构造柱模板紧密贴合。
优选的,侧撑囊袋采用橡胶片土工膜缝合而成,与囊袋加压管连通,呈密闭的环形,与内置横撑板之间设置囊袋侧连板。
优选的,槽板固定栓输出端穿过限位底槽板并与墙底横梁螺装固定,限位底槽板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台阶形,在限位底槽板上设置与槽板固定栓和撑杆固定栓连接的螺孔,通过槽板固定栓将限位底槽板与墙底横梁连接牢固,限位撑杆位于墙顶撑盖下表面,且撑杆固定栓输出端穿过限位底槽板并与限位撑杆螺装固定,限位撑杆采用钢板或型钢轧制而成,在限位撑杆上设置与撑杆固定栓和第二控位栓连接的螺孔,限位撑杆与限位底槽板通过撑杆固定栓连接紧固。
优选的,墙顶撑盖采用钢板轧制而成,并在墙顶撑盖的两侧边上均设置平面呈“T”形的连接夹板,且连接夹板与墙顶撑盖垂直焊接连接,夹板紧固栓输出端穿过连接夹板并与砌筑墙体螺装固定,通过夹板紧固栓将连接夹板与砌筑墙体连接牢固。
优选的,墙顶撑盖上预设有平面呈矩形的撑盖预留槽,墙顶撑盖的上表面与两对导向侧板连接。
优选的,第一控位栓和第二控位栓均采用螺杆轧制而成,且第一控位栓和第二控位栓分别与导向侧板和限位撑杆通过螺纹连接。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1)通过在砌筑墙体顶端设置墙顶撑盖,底部设置与墙底横梁连接的限位底槽板,可对限位撑杆进行快速限位,并可通过导向侧板及第一控位栓和第二控位栓对构造柱模板进行控位,降低构造柱模板支设、定位的难度。
(2)通过在墙间构造柱上部设置侧撑囊袋及内置横撑板,并可通过压力测试体测试墙间构造柱压密注浆的密实度,减小砌筑墙体转角对混凝土密实度的影响。
(3)通过将第一筋网与构造柱模板同步设置,可在减小筋网布设难度的同时,增强筋网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限位撑杆与墙底横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构造柱模板与导向侧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侧撑囊袋布设结构横断面图。
图中:1-墙底横梁;2-砌筑墙体;3-槽板固定栓;4-限位底槽板;5-墙顶撑盖;6-夹板紧固栓;7-连接夹板;8-限位撑杆;9-撑杆固定栓;10-第一筋网;11-构造柱模板;12-导向侧板;13-第二控位栓;14-混凝土灌注管;15-墙间构造柱;16-撑板定位杆;17-内置横撑板;18-侧撑囊袋;19-囊袋加压管;20-压力测试体;21-撑盖预留槽;22-第一控位栓;23-囊袋侧连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图1-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包括砌筑墙体2、导向侧板12、构造柱模板11、墙间构造柱15和第一筋网10,砌筑墙体2顶端设有墙顶撑盖5,砌筑墙体2为空心砌块或自保温砌块,砌筑墙体2底部设有与墙底横梁1连接的限位底槽板 4,墙底横梁(1)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限位底槽板(4)采用厚度为3mm的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台阶形,高度为30cm,限位撑杆8位于限位底槽板4 上,构造柱模板11位于限位撑杆8和第一筋网10之间,第一筋网(10)采用钢纤维格栅,第二控位栓13设置在限位撑杆8上,导向侧板12设置在墙顶撑盖5上,第一控位栓22设置在导向侧板12上,可通过导向侧板12及第一控位栓22和第二控位栓13对构造柱模板 11进行控位,墙间构造柱15置于镜像相对的砌筑墙体2之间,墙间构造柱15上部设有侧撑囊袋18和内置横撑板17,压力测试体20设置在墙间构造柱15和内置横撑板17之间,压力测试体(20)采用振弦式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测试体20测试墙间构造柱15压密注浆的密实度。
优选的,内置横撑板17内设有撑板定位杆16,通过撑板定位杆16限定内置横撑板17 的竖向高度,内置横撑板17连同侧撑囊袋18置于镜像相对的砌筑墙体2之间。
优选的,第一筋网10采用胶水与构造柱模板11的边缘粘贴成一整体,构造柱模板11 自导向侧板12的间隙插至墙底横梁1上,内置横撑板17内部设有混凝土灌注管14,可采用混凝土灌注管14进行墙间构造柱15混凝土灌注施工,侧撑囊袋18位于砌筑墙体2和构造柱模板11之间,囊袋加压管19设置在侧撑囊袋18内,通过囊袋加压管19使侧撑囊袋 18的外侧壁与砌筑墙体2及构造柱模板11紧密贴合。
优选的,侧撑囊袋18采用橡胶片土工膜缝合而成,与囊袋加压管19连通,呈密闭的环形,与内置横撑板17之间设置囊袋侧连板23。
优选的,槽板固定栓3输出端穿过限位底槽板4并与墙底横梁1螺装固定,限位底槽板 4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台阶形,在限位底槽板4上设置与槽板固定栓3和撑杆固定栓9连接的螺孔,通过槽板固定栓3将限位底槽板4与墙底横梁1连接牢固,限位撑杆8 位于墙顶撑盖5下表面,且撑杆固定栓9输出端穿过限位底槽板4并与限位撑杆8螺装固定,限位撑杆8采用钢板或型钢轧制而成,在限位撑杆8上设置与撑杆固定栓9和第二控位栓 13连接的螺孔,限位撑杆8与限位底槽板4通过撑杆固定栓9连接紧固。
优选的,墙顶撑盖5采用钢板轧制而成,并在墙顶撑盖5的两侧边上均设置平面呈“T”形的连接夹板7,且连接夹板7与墙顶撑盖5垂直焊接连接,夹板紧固栓6输出端穿过连接夹板7并与砌筑墙体2螺装固定,通过夹板紧固栓6将连接夹板7与砌筑墙体2连接牢固。
优选的,墙顶撑盖5上预设有平面呈矩形的撑盖预留槽21,撑盖预留槽(21)的宽度为10cm、长度为20cm,墙顶撑盖5的上表面与两对导向侧板12连接。
优选的,第一控位栓22和第二控位栓13均采用螺杆轧制而成,且第一控位栓22和第二控位栓13分别与导向侧板12和限位撑杆8通过螺纹连接。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的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施工时通过槽板固定栓3将限位底槽板4与墙底横梁1连接牢固,在砌筑墙体2的顶端设置墙顶撑盖5,并通过夹板紧固栓6将连接夹板7与砌筑墙体2连接牢固,使墙顶撑盖5下表面的限位撑杆8与限位底槽板4通过撑杆固定栓9连接紧固,在第一筋网10采用胶水与构造柱模板11的边缘粘贴成一整体后,再将构造柱模板11自导向侧板12的间隙插至墙底横梁1上,并通过第二控位栓13 限定构造柱模板11的横向位置,进行墙间构造柱15混凝土灌注施工时,通过撑板定位杆 16限定内置横撑板17的竖向高度,当混凝土灌注至临近墙顶标高时,将内置横撑板17连同侧撑囊袋18置于镜像相对的砌筑墙体2之间,先通过囊袋加压管19使侧撑囊袋18的外侧壁与砌筑墙体2及构造柱模板11紧密贴合,再通过混凝土灌注管14进行墙间构造柱15 混凝土压灌施工,并通过压力测试体20测试接触混凝土的压力。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砌筑墙体(2)、导向侧板(12)、构造柱模板(11)、墙间构造柱(15)和第一筋网(10),所述砌筑墙体(2)顶端设有墙顶撑盖(5),砌筑墙体(2)底部设有与墙底横梁(1)连接的限位底槽板(4),限位撑杆(8)位于限位底槽板(4)上,所述构造柱模板(11)位于限位撑杆(8)和第一筋网(10)之间,第二控位栓(13)设置在限位撑杆(8)上,所述导向侧板(12)设置在墙顶撑盖(5)上,第一控位栓(22)设置在导向侧板(12)上,所述墙间构造柱(15)置于镜像相对的砌筑墙体(2)和第一筋网(10)之间,墙间构造柱(15)上部设有侧撑囊袋(18)和内置横撑板(17),压力测试体(20)设置在墙间构造柱(15)和内置横撑板(1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横撑板(17)内设有撑板定位杆(16),内置横撑板(17)连同侧撑囊袋(18)置于镜像相对的砌筑墙体(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网(10)采用胶水与构造柱模板(11)的边缘粘贴成一整体,构造柱模板(11)自导向侧板(12)的间隙插至墙底横梁(1)上,内置横撑板(17)内部设有混凝土灌注管(14),侧撑囊袋(18)位于砌筑墙体(2)和构造柱模板(11)之间,囊袋加压管(19)设置在侧撑囊袋(18)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囊袋(18)采用橡胶片土工膜缝合而成,与囊袋加压管(19)连通,呈密闭的环形,与内置横撑板(17)之间设置囊袋侧连板(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撑杆(8)位于墙顶撑盖(5)下表面,且撑杆固定栓(9)输出端穿过限位底槽板(4)并与限位撑杆(8)螺装固定,槽板固定栓(3)输出端穿过限位底槽板(4)并与墙底横梁(1)螺装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顶撑盖(5)采用钢板轧制而成,并在墙顶撑盖(5)的两侧边上均设置平面呈“T”形的连接夹板(7),且连接夹板(7)与墙顶撑盖(5)垂直焊接连接,夹板紧固栓(6)输出端穿过连接夹板(7)并与砌筑墙体(2)螺装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顶撑盖(5)上预设有平面呈矩形的撑盖预留槽(21),混凝土灌注管(14)底部穿过撑盖预留槽(21)并插入至内置横撑板(17)和砌筑墙体(2)内部,墙顶撑盖(5)的上表面与两对导向侧板(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位栓(22)和第二控位栓(13)均采用螺杆轧制而成,且第一控位栓(22)和第二控位栓(13)分别与导向侧板(12)和限位撑杆(8)通过螺纹连接。
CN202023145682.5U 2020-12-23 2020-12-23 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Active CN214302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5682.5U CN214302384U (zh) 2020-12-23 2020-12-23 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5682.5U CN214302384U (zh) 2020-12-23 2020-12-23 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2384U true CN214302384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61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5682.5U Active CN214302384U (zh) 2020-12-23 2020-12-23 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2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5551B (zh) 一种压力补偿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424380B (zh) 钻孔灌注桩准确导向施工方法
CN108589465B (zh) 现浇混凝土排水沟轨滑式模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7419694U (zh) 一种预制梁柱节点
CN112663624B (zh) 基坑复合式支护及施工方法
CN112228103B (zh) 基坑开挖既有地铁隧道应急防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5019553A (zh) 地下室环形支撑支护结构
CN110359586B (zh) 后浇带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139849B (zh) 深埋水下承台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法
CN112727075A (zh) 斜屋面与平屋面一体化浇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951840A (zh) 基于定型支架单侧支模地下室弧形外墙施工方法
CN214302384U (zh) 墙间构造柱施工结构
CN110607805A (zh) 一种电缆隧道施工方法
CN112609841B (zh) 框架剪力墙柱与砌体填充墙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0042855B (zh) 混凝土防渗墙及施工方法
CN211421832U (zh) 砌体墙构造柱浇筑装置
CN212223971U (zh) 后浇带侧固内撑钢板组合模板
CN111473160B (zh) 水池池底放空管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857267U (zh) 桩板式挡土墙整体浇筑模板结构
CN110259172B (zh) 原预制板改造为现浇板的施工方法
CN113106870A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空心板桥的建造方法
CN109972537B (zh) 双曲拱桥复合式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6088354A (zh)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CN210917318U (zh) 地下连续墙现浇压顶梁支模
CN113585288B (zh) 底板高低差吊模结构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