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5692U - 一种后排座椅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排座椅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5692U
CN214295692U CN202023096328.8U CN202023096328U CN214295692U CN 214295692 U CN214295692 U CN 214295692U CN 202023096328 U CN202023096328 U CN 202023096328U CN 214295692 U CN214295692 U CN 214295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ushion
backrest
quartering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963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雪晴
李海
刘睿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963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95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5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5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包括四分靠背、四分坐垫、六分靠背和六分坐垫,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外侧与右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六分坐垫的下部外侧与左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在同一位置处与地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车身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四分坐垫的前侧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前侧均与所述地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坐垫的后侧底部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后侧底部分别与所述地板弹性可拆卸式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性高、客户感知好、客户操作简单、实用性高、便于安装、重量轻和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后排座椅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排座椅总成。
背景技术
座椅作为内饰中的重要零件,其安装方式直接影响总装效率及用户操作便利性。现有技术的后排座椅靠背安装方式及其缺陷如下:
a.如图1所示,靠背转轴垂直滑入轮罩内板直形卡槽,此结构存在缺陷主要是:靠背转轴与卡槽过盈配合,易产生异响;靠背折平后过颠簸路,没有Z向限位,靠背易脱出卡槽,靠背失效;
b.靠背转轴纵向滑入轮罩内板月牙槽。此结构存在缺陷主要是:对车身成型、焊接精度要求高,累计误差超过1mm后靠背难以装配。
现有技术的坐垫安装方式及其缺陷如下:
如图2所示,设计状态坐垫通过保持夹子与地板卡紧,通过四连杆结构翻转坐垫。此结构存在缺陷主要是:坐垫安装保持夹子在低温、操作力大时易损坏,售后抱怨严重;坐垫的四连杆翻转不畅,操作困难(拔出坐垫前端保持夹子中的钢丝,抬起坐垫前端至一定角度,再抬起坐垫后端翻起坐垫)。
现有技术的坐垫支撑结构及其缺陷如下:
a.线框式坐垫骨架。此结构存在缺陷主要是:不适用于座椅H点较高的情况,单一海绵无法满足四星碰撞强度,且坐起来偏软让人体直接陷下去。
b.如图3所示,管框曲簧式坐垫骨架。此结构存在缺陷主要是:增加坐垫支撑支架需新开模具、焊接工装、检具成本较高,且有金属外露风险需加饰盖遮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性高、客户感知好、客户操作简单、实用性高、便于安装、重量轻和成本低的后排座椅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包括四分靠背、四分坐垫、六分靠背和六分坐垫,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外侧与右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六分坐垫的下部外侧与左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在同一位置处与地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车身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四分坐垫的前侧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前侧均与所述地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坐垫的后侧底部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后侧底部分别与所述地板弹性可拆卸式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还可以是:
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下部内侧之间夹设有第一铰链支架,所述第一铰链支架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地板上,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分别限位式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的上部左右两侧。
所述四分靠背的内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一挡片,所述第一铰链支架的右侧立面在所述第一挡片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一挡条,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一挡条可解除式相抵。
所述六分靠背的内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一铰链支架的左侧立面在所述第二挡片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二挡条,所述第二挡片和所述第二挡条可解除式相抵。
所述四分靠背的外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三挡片,所述右轮罩内板在所述第三挡片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第三挡条,所述第三挡片和所述第三挡条可解除式相抵。
所述六分靠背的外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四挡片,所述左轮罩内板在所述第四挡片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第四挡条,所述第四挡片和所述第四挡条可解除式相抵。
所述四分坐垫的前侧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前侧分别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铰链支架,所述第二铰链支架的固定端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第二铰链支架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四分坐垫的前部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前部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四分坐垫和所述六分坐垫均包括坐盆、海绵层、塑料层和至少一个防翻钢丝,所述海绵层包覆在所述塑料层的上部外周,所述坐盆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海绵层和所述塑料层的底部,所述防翻钢丝横向嵌入所述海绵层,所述防翻钢丝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坐盆的左部和右部固定,所述第二铰链支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坐盆的前侧。
所述坐盆的后侧底部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嵌有橡胶垫,所述车身在所述固定孔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与所述橡胶垫弹性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四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分别设置有靠背锁,车身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锁杆,所述靠背锁和所述锁杆可拆卸式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包括四分靠背、四分坐垫、六分靠背和六分坐垫,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外侧与右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六分坐垫的下部外侧与左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在同一位置处与地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车身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四分坐垫的前侧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前侧均与所述地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坐垫的后侧底部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后侧底部分别与所述地板弹性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整个后排座椅呈四六分分体设置,所述四分坐垫和所述六分坐垫并排设置,所述四分坐垫用于一人座,所述六分坐垫用于两人坐,所述四分坐垫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前侧均与所述地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和所述六分靠背并排设置,所述四分靠背的外侧下部与所述右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六分靠背的外侧下部与所述左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的内侧下部和所述六分靠背的内侧下部在同一位置处与所述地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有效消除异响,提高了客户的感知质量,并且各部分零件均采用旋转连接,使操作力减小操作方式更加简单,即使是女性客户也可以单手操作。需要扩展后备箱空间时,可以先抬起所述四分坐垫和所述六分坐垫,使两者绕其与所述地板的旋转连接点进行旋转,也就是所述四分坐垫和所述六分坐垫分别绕其前端向上旋转,竖直立在后排座椅安装点的前侧,翻转到位后所述地板对所述四分坐垫和所述六分坐垫分别进行限位,防止所述四分坐垫和所述六分坐垫翻转过度,将原本属于所述四分坐垫和所述六分坐垫的空间避让开,然后解除所述四分靠背的上部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上部分别与车身的固定,使所述四分靠背和所述六分靠背分别绕其与所述地板的旋转连接点向前进行旋转,分别绕至所述四分坐垫和所述六分坐垫所避让出的空间,然后所述地板对所述四分靠背和所述六分靠背进行限位防止两者翻转过度,这样,所述四分靠背的后部立面和所述六分靠背的后部立面保持水平且与后备箱的底部保持齐平,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后备箱的储物空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性高、客户感知好、客户操作简单、实用性高、便于安装、重量轻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靠背安装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坐垫安装示意图。
图3现有技术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支撑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六分靠背安装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六分靠背右侧乘坐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四分靠背左侧放平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四分靠背右侧乘坐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9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六分靠背左侧放平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乘坐状态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放平状态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四分坐垫或六分坐垫内部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四分坐垫或六分坐垫竖立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结构六分坐垫爆炸图。
图号说明
1…四分靠背1 2…四分坐垫2 3…六分靠背3
4…六分坐垫4 5…地板5 6…第一铰链支架6
7…第二铰链支架7 8…第一挡片8 9…第二挡片9
10…第三挡片10 11…第四挡片11 12…第五挡片12
13…第一挡条13 14…第二挡条14 15…第三挡条15
16…第四挡条16 17…第五挡条17 18…左内支架18
19…左外支架19 20…右内支架20 21…右外支架21
22…第一安装支架22 23…第二安装支架23 24…锁杆24
25…转轴25 26…坐盆26 27…海绵层27
28…塑料层28 29…防翻钢丝29 30…靠背锁30
31…橡胶垫31 32…固定销32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是以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在前侧,所述六分靠背3在后侧,所述靠背锁30在上侧,所述坐盆26在下侧,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在内侧,远离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的车身左右两侧在外侧,主驾驶在左侧,副驾驶在右侧,并以此确定“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方向。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4至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请参考图4至图14中相关各图,包括四分靠背1、四分坐垫2、六分靠背3和六分坐垫4,所述四分靠背1的下部外侧与右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六分坐垫4的下部外侧与左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1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3的下部内侧在同一位置处与地板5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1的上部外侧和所述六分靠背3的上部外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车身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四分坐垫2的前侧和所述六分坐垫4的前侧均与所述地板5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坐垫2的后侧底部和所述六分坐垫4的后侧底部分别与所述地板5 弹性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整个后排座椅呈四六分分体设置,所述四分坐垫 2和所述六分坐垫4并排设置,所述四分坐垫2用于一人座,所述六分坐垫4用于两人坐,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的前侧均与所述地板5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并排设置,所述四分靠背 1的外侧下部与所述右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六分靠背3的外侧下部与所述左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1的内侧下部和所述六分靠背3的内侧下部在同一位置处与所述地板5限位式旋转连接,有效消除异响,提高了客户的感知质量,并且各部分零件均采用旋转连接,使操作力减小操作方式更加简单,即使是女性客户也可以单手操作。需要扩展后备箱空间时,可以先抬起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使两者绕其与所述地板5的旋转连接点进行旋转,也就是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分别绕其前端向上旋转,竖直立在后排座椅安装点的前侧,翻转到位后所述地板5对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分别进行限位,防止所述四分坐垫 2和所述六分坐垫4翻转过度,将原本属于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 4的空间避让开,然后解除所述四分靠背1的上部和所述六分靠背3的上部分别与车身的固定,使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分别绕其与所述地板5的旋转连接点向前进行旋转,分别绕至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 4所避让出的空间,然后所述地板5对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进行限位防止两者翻转过度,这样,所述四分靠背1的后部立面和所述六分靠背3的后部立面保持水平且与后备箱的底部保持齐平,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后备箱的储物空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性高、客户感知好、客户操作简单、实用性高、便于安装、重量轻和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请参考图4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四分靠背1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3的下部内侧之间夹设有第一铰链支架6,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地板5上,所述四分靠背1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3 的下部内侧分别限位式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的上部左右两侧。这样,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增加了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分别与所述地板5的旋转连接点,使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在向前旋转的过程中以及旋转之后放平时不与所述地板5发生干涉,进而保持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在放平后能保持与后备箱的底面保持齐平,并且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方便对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进行限位,防止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发生翻转过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四分靠背1的内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一挡片8,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的右侧立面在所述第一挡片8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一挡条13,所述第一挡片8和所述第一挡条13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四分靠背1在乘员乘坐时,所述第一挡片8和所述第一挡条13脱离相抵,要扩展后备箱的储物空间时,所述第一挡条13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上,所述第一挡片8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四分靠背1的内侧下部前侧,所述四分靠背1绕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旋转,所述第一挡条13随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保持不动,所述第一挡片8随所述四分靠背1一起绕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旋转,旋转至所述四分靠背1的后侧立面与后备箱的底面齐平时,所述第一挡片8和所述第一挡条13发生相抵,所述第一挡条13阻止所述第一挡片8继续旋转且对所述第一挡片8进行限位,进而阻止所述四分靠背1继续旋转,使所述四分靠背1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折叠状态。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四分靠背1的内侧下部可拆卸式固定有右内支架 20,所述第一挡片8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右内支架20的前侧,所述右内支架20的前侧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的右侧面通过所述第一挡片8和所述第一挡条13限位式旋转连接。这样,先将所述四分靠背1的内侧下部与所述右内支架20可拆卸式固定,用所述右内支架20增加所述四分靠背1在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连接处的刚度,所述右内支架20对所述四分靠背1的内侧进一步支撑,使所述四分靠背1通过所述右内支架20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旋转连接,保证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在两者连接点的连接稳定性,将所述第一挡片8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右内支架20的前侧,避免所述四分靠背1的内侧发生形变而不能更好的与所述第一挡条13 相抵的现象发生。所述右内支架20和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可以是通过转轴 25依次插入两者进行旋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请参考图4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六分靠背3的内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二挡片9,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的左侧立面在所述第二挡片9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二挡条14,所述第二挡片9和所述第二挡条 14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六分靠背3在乘员乘坐时,所述第二挡片9 和所述第二挡条14脱离相抵,要扩展后备箱的储物空间时,所述第二挡条14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上,所述第二挡片9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六分靠背3的内侧下部前侧,所述六分靠背3绕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旋转,所述第二挡条14随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保持不动,所述第二挡片9随所述六分靠背3一起绕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旋转,旋转至所述六分靠背3的后侧立面与后备箱的底面齐平时,所述第二挡片9和所述第二挡条 14发生相抵,所述第二挡条14阻止所述第二挡片9继续旋转且对所述第二挡片9进行限位,进而阻止所述六分靠背3继续旋转,使所述六分靠背3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折叠状态。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六分靠背3的内侧下部可拆卸式固定有左内支架18,所述第二挡片9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左内支架18的前侧,所述左内支架18的前侧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的右侧面通过所述第二挡片9和所述第二挡条14限位式旋转连接。这样,先将所述六分靠背3的内侧下部与所述左内支架18可拆卸式固定,用所述左内支架18增加所述六分靠背3在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连接处的刚度,所述左内支架18对所述六分靠背3的内侧进一步支撑,使所述六分靠背3通过所述左内支架18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旋转连接,保证所述六分靠背3和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在两者连接点的连接稳定性,将所述第二挡片9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左内支架18的前侧,避免所述六分靠背3的内侧发生形变而不能更好的与所述第二挡条14相抵的现象发生。所述左内支架18和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可以通过转轴25依次插入两者进行旋转连接。当然更可以是转轴25由左至右依次插入所述左内支架18、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和所述右内支架20进行旋转连接。当然,所述第一挡片8和所述第二挡片9可以是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挡条13和所述第二挡条14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的左右两侧的立面上,所述左内支架18和所述右内支架20也可以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铰链支架6的左右两侧对应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请参考图4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四分靠背1的外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三挡片10,所述右轮罩内板在所述第三挡片10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第三挡条15,所述第三挡片10和所述第三挡条15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四分靠背1在乘员乘坐时,所述第三挡片10和所述第三挡条15脱离相抵,要扩展后备箱的储物空间时,所述第三挡条15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右轮罩内板上,所述第三挡片10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四分靠背1的外侧下部前侧,所述四分靠背1绕所述右轮罩内板旋转,所述第三挡条15随所述右轮罩内板保持不动,所述第三挡片10随所述四分靠背1一起绕所述右轮罩内板旋转,旋转至所述四分靠背1的后侧立面与后备箱的底面齐平时,所述第三挡片10和所述第三挡条15发生相抵,所述第三挡条15 阻止所述第三挡片10继续旋转且对所述第三挡片10进行限位,进而阻止所述四分靠背1继续旋转,使所述四分靠背1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折叠状态。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四分靠背1的外侧下部可拆卸式固定有右外支架21,所述第三挡片10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右外支架21的前侧,所述右外支架21的前侧与所述右轮罩内板通过所述第三挡片10和所述第三挡条 15限位式旋转连接。这样,先将所述四分靠背1的外侧下部与所述右外支架21可拆卸式固定,用所述右外支架21增加所述四分靠背1在与所述右轮罩内板连接处的刚度,所述右外支架21对所述四分靠背1的外侧进一步支撑,使所述四分靠背1通过所述右外支架21与所述右轮罩内板旋转连接,保证所述四分靠背1的外侧和所述右轮罩内板在两者连接点的连接稳定性,将所述第三挡片10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右外支架21的前侧,避免所述四分靠背1的外侧发生形变而不能更好的与所述第三挡条15相抵的现象发生。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右轮罩内板上可拆卸式固定有第一安装支架22,所述右外支架21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的上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第三挡条15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的前侧。这样,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的下部可拆卸式固定到所述右轮罩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的上部与所述右外支架21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第三挡条15 一起成型或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的前侧,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右轮罩内板的旋转支点在所述第三挡条15的后侧,当所述右外支架21带着所述四分靠背1向前旋转时,所述第三挡片10随之旋转至所述第三挡条15所在位置处与所述第三挡条15相抵,所述第三挡条15即可阻止所述第三挡片 10继续旋转,进而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的设置不仅方便了方便了将所述四分靠背1与所述右轮罩内板旋转连接,更方便了将所述第三挡条15集成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上,提高了实用性和便于安装。所述右外支架21和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的上部可以是通过转轴25依次插入两者进行旋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请参考图4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六分靠背3的外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四挡片11,所述左轮罩内板在所述第四挡片11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第四挡条16,所述第四挡片11和所述第四挡条16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六分靠背3在乘员乘坐时,所述第四挡片11和所述第四挡条16脱离相抵,要扩展后备箱的储物空间时,所述第四挡条16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左轮罩内板上,所述第四挡片11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六分靠背3的内侧下部前侧,所述六分靠背3绕所述左轮罩内板旋转,所述第四挡条16随所述左轮罩内板保持不动,所述第四挡片11随所述六分靠背3一起绕所述左轮罩内板旋转,旋转至所述六分靠背3的后侧立面与后备箱的底面齐平时,所述第四挡片11和所述第四挡条16发生相抵,所述第四挡条16 阻止所述第四挡片11继续旋转且对所述第四挡片11进行限位,进而阻止所述六分靠背3继续旋转,使所述六分靠背3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折叠状态。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六分靠背3的外侧下部可拆卸式固定有左外支架19,所述第四挡片11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左外支架19的前侧,所述左外支架19的前侧与所述左轮罩内板通过所述第四挡片11和所述第四挡条 16限位式旋转连接。这样,先将所述六分靠背3的外侧下部与所述左外支架19可拆卸式固定,用所述左外支架19增加所述六分靠背3在与所述左轮罩内板连接处的刚度,所述左外支架19对所述六分靠背3的外侧进一步支撑,使所述六分靠背3通过所述左外支架19与所述左轮罩内板旋转连接,保证所述六分靠背3和所述左轮罩内板在两者连接点的连接稳定性,将所述第四挡片11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左外支架19的前侧,避免所述四分靠背 1的外侧发生形变而不能更好的与所述第四挡条16相抵的现象发生。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左轮罩内板上可拆卸式固定有第二安装支架23,所述左外支架19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3的上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第四挡条16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3的前侧。这样,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3的下部可拆卸式固定到所述左轮罩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 23的上部与所述左外支架19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第四挡条16一起成型或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3的前侧,所述六分靠背3和所述左轮罩内板的旋转支点在所述第四挡条16的后侧,当所述左外支架19带着所述六分靠背3向前旋转时,所述第四挡片11随之旋转至所述第四挡条16所在位置处与所述第四挡条16相抵,所述第四挡条16即可阻止所述第四挡片11继续旋转,进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3的设置不仅方便了方便了将所述六分靠背3与所述左轮罩内板旋转连接,更方便了将所述第四挡条16集成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3上,提高了实用性和便于安装。当然,所述第三挡片10和所述第四挡片11可以是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挡条15和所述第四挡条 16左右对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3上,所述左外支架19和所述右外支架21也可以左右对称分别设置在所述左轮罩内板和所述右轮罩内板对应位置处。所述左外支架19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 23的上部可以是通过转轴25依次插入两者进行旋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请参考图4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四分坐垫2的前侧和所述六分坐垫4 的前侧分别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铰链支架7,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固定端与所述地板5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四分坐垫2的前部和所述六分坐垫4的前部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固定端与所述地板5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四分坐垫2的前部和所述六分坐垫4的前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为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分别提供了与所述地板5的旋转连接点,使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在绕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向前旋转的过程中以及旋转之后竖立放置时不与所述地板5发生干涉。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固定端下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五挡条17,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活动端下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五挡片12,所述四分坐垫2或所述六分坐垫4分别与所述地板5通过所述第五挡条17和所述第五挡片12限位式旋转连接。这样,所述四分坐垫2 和所述六分坐垫4在乘员乘坐时,所述第五挡片12和所述第五挡条17脱离相抵,要扩展后备箱的储物空间时,所述第五挡条17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固定端下侧,所述第五挡片12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活动端下侧,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绕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旋转,所述第五挡条17随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固定端保持不动,所述第五挡片12随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活动端一起绕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的支点旋转,旋转至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呈竖直放置的状态时,所述第五挡片12和所述第五挡条17发生相抵,所述第五挡条17阻止所述第五挡片12继续旋转且对所述第五挡片12进行限位,进而阻止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继续旋转,使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折叠状态。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均包括坐盆26、海绵层27、塑料层28和至少一个防翻钢丝29,所述海绵层27包覆在所述塑料层28的上部外周,所述坐盆 26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海绵层27和所述塑料层28的底部,所述防翻钢丝 29横向嵌入所述海绵层27,所述防翻钢丝29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坐盆 26的左部和右部固定,所述第二铰链支架7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坐盆26的前侧。这样,将成型的所述塑料层28放置在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的模具内,喷注发泡原料后,发泡原料在所述塑料层28的上部外周上与所述塑料层28发泡形成所述海绵层27。通过多次CAE分析平衡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两者的形状位于防下潜最佳定位区域且保证了所述塑料层28到所述海绵层27上表面的舒适距离。所述防翻钢丝29横向嵌入所述海绵层27,使得所述塑料层28与所述防翻钢丝 29配合增加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的支撑强度,进而使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分别在C-NCAP100%正碰试验中防止假人下移和前移,进而提高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塑料层28采用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制成。这样,因为 EPP也就是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适用于H点高(即坐垫厚)且强度要求高的全钣金式坐垫骨架,而全钣金式坐垫骨架相对于金属骨架结构重量轻、低成本,因此所述塑料层28采用EPP制成减轻了所述四分坐垫2和所述六分坐垫4的重量和降低了成本。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坐盆26的后侧底部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嵌有橡胶垫31,所述车身在所述固定孔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有固定销32,所述固定销32与所述橡胶垫31弹性可拆卸式固定。这样,当所述四分坐垫2或所述六分坐垫 4放平用于乘坐人员时,所述固定销32通过所述橡胶垫31弹性卡接于所述固定孔内,防止碰撞过程中所述坐盆26发生翻转。所述橡胶垫31可以是在所述四分坐垫2的后侧设置一个,在所述六分坐垫4的后侧间隔设置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请参考图4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四分靠背1的上部外侧和所述六分靠背3的上部外侧分别设置有靠背锁30,车身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锁杆24,所述靠背锁30和所述锁杆24可拆卸式固定。这样,乘员乘坐时,将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旋转至所述锁杆24对应位置处,将所述锁杆24插入所述靠背锁30内,使所述锁杆24与所述靠背锁30可拆卸式固定,将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分别锁定在人员乘坐状态,此时左右两侧的所述锁杆24对所述四分靠背1和所述六分靠背3分别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分靠背、四分坐垫、六分靠背和六分坐垫,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外侧与右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六分坐垫的下部外侧与左轮罩内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在同一位置处与地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车身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四分坐垫的前侧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前侧均与所述地板限位式旋转连接,所述四分坐垫的后侧底部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后侧底部分别与所述地板弹性可拆卸式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下部内侧之间夹设有第一铰链支架,所述第一铰链支架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地板上,所述四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下部内侧分别限位式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的上部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靠背的内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一挡片,所述第一铰链支架的右侧立面在所述第一挡片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一挡条,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一挡条可解除式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分靠背的内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一铰链支架的左侧立面在所述第二挡片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二挡条,所述第二挡片和所述第二挡条可解除式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靠背的外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三挡片,所述右轮罩内板在所述第三挡片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第三挡条,所述第三挡片和所述第三挡条可解除式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分靠背的外侧下部前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第四挡片,所述左轮罩内板在所述第四挡片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第四挡条,所述第四挡片和所述第四挡条可解除式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坐垫的前侧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前侧分别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铰链支架,所述第二铰链支架的固定端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第二铰链支架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四分坐垫的前部和所述六分坐垫的前部可拆卸式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坐垫和所述六分坐垫均包括坐盆、海绵层、塑料层和至少一个防翻钢丝,所述海绵层包覆在所述塑料层的上部外周,所述坐盆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海绵层和所述塑料层的底部,所述防翻钢丝横向嵌入所述海绵层,所述防翻钢丝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坐盆的左部和右部固定,所述第二铰链支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坐盆的前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后侧底部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嵌有橡胶垫,所述车身在所述固定孔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与所述橡胶垫弹性可拆卸式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和所述六分靠背的上部外侧分别设置有靠背锁,车身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或固定有锁杆,所述靠背锁和所述锁杆可拆卸式固定。
CN202023096328.8U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后排座椅总成 Active CN214295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6328.8U CN214295692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后排座椅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6328.8U CN214295692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后排座椅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5692U true CN214295692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59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96328.8U Active CN214295692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后排座椅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5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9681B2 (en) Headrest for vehicle seat
US6386629B1 (en) Vehicle seat
US5370446A (en) Headrest with side supports
CN108528284B (zh) 用于仰卧式机动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举升机构
US6378941B1 (en) 30/40/30 split seat with adjustable center portion
US7845724B2 (en) Automotive seating configuration
JPH02106448A (ja) 子供用椅子を合体した車シート構造
CN108528293B (zh) 用于仰卧式机动车辆座椅总成的机构
JP2001055066A (ja) 逆にできる乗員走行のための自動車シート
CA2915355A1 (en) Seat headrest
JP370176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11708013B2 (en)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CN214295692U (zh) 一种后排座椅总成
JP2004106785A (ja) 車両の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取り付け構造
US20040145225A1 (en) Modular jeep seat
JP2003104103A (ja) 有用車両の運転室
JP2002029298A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111823978A (zh) 汽车及其前排副驾双人多功能座椅
JPH0635778Y2 (ja) アームレスト付きシート
JP2583522Y2 (ja) 車両用回転腰掛
CN114889505B (zh) 车辆后排座椅及车辆
JP2004538051A (ja) 回転式の沈み込み防止突起を有する特に自動車用の可変形状ベンチシート
US11731547B2 (en) Vehicle seat having legrest with seat cushion function
JPH0429811Y2 (zh)
JPS6030103Y2 (ja) 車両用シ−トのベツト兼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