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7546U - 空滤出气管 - Google Patents

空滤出气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7546U
CN214247546U CN202120186778.1U CN202120186778U CN214247546U CN 214247546 U CN214247546 U CN 214247546U CN 202120186778 U CN202120186778 U CN 202120186778U CN 214247546 U CN214247546 U CN 214247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ube
pipe
air outle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867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昌洋
徐淑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867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7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7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7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滤出气管,该空滤出气管用于双增压器发动机中的两个增压器与空滤之间的连接,并具有与空滤相连的进气支路,以及与进气支路并联的两个出气支路,两个出气支路分别与各增压器相连,且两个出气支路等长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滤出气管,通过与空滤相连的进气支路,以及与进气支路并联的两个出气支路,且两个出气支路分别与各增压器相连,可仅通过设置一个空滤即可对流入增压器的气体进行过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空滤,可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两个出气支路等长设置,能够利于降低发动机的噪声。

Description

空滤出气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滤出气管。
背景技术
目前的乘用车中,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辆占大多数,其中,排量在2.0L 以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通常使用一个增压器即可满足使用要求,而排量在3.0L 及以上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因大多采用大排量V型排布的V6发动机、V8发动机等结构,则需要使用两个增压器。
其中,对于V6发动机,为了使两侧的进气阻力以及进气量保持均衡,进气系统大多采用两个空滤,每个空滤连接一个增压器。但是这样的布置方式易于使发动机产生的1.5阶次噪声通过进气口向外传播,即使在进气管路上设置消声器,或者加大进气管长度等方法也很难降低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空滤出气管,以实现空滤与增压器之间的连通,并利于降低发动机的噪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滤出气管,该空滤出气管用于双增压器发动机中的两个增压器与空滤之间的连接,并具有与所述空滤相连的进气支路,以及与所述进气支路并联的两个出气支路,两个所述出气支路分别与各所述增压器相连,且两个所述出气支路等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空滤出气管包括:
三通硬管,所述三通硬管具有与所述空滤连接的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进气口并联的两个出气口;
进气口缓冲管,所述进气口缓冲管与所述进气口相连,并用于连接所述空滤;
出气口缓冲管,所述出气口缓冲管为分别与各所述出气口相连的两个,且两个所述出气口缓冲管与各所述增压器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所述进气支路包括所述进气口缓冲管,以及位于所述三通硬管中的进气口段,两个所述出气支路均包括所述出气口缓冲管,以及位于所述三通硬管中的与之对应的出气口段,且两所述出气口段于所述三通硬管中交汇,并与所述进气口段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缓冲管采用胶管,并于所述进气口缓冲管上设有补气管接头。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出气口缓冲管均采用胶管,并于各所述出气口缓冲管上分别设有曲通管接头和/或旁通阀管接头。
进一步的,于所述三通硬管内设有消声腔。
进一步的,于所述三通硬管的外壁上固连有固定支架。
进一步的,于所述三通硬管上设有燃油脱附管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硬管由注塑成型的多个分体部分连接而成。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出气口分置于所述三通硬管的两相对侧,所述进气口与其一所述出气口布置于所述三通硬管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硬管被构造为扁平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滤出气管,通过与空滤相连的进气支路,以及与进气支路并联的两个出气支路,且两个出气支路分别与各增压器相连,可仅通过设置一个空滤即可对流入增压器的气体进行过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空滤,可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两个出气支路等长设置,能够利于降低发动机的噪声。
此外,三通硬管、进气口缓冲管以及出气口缓冲管的结构简单,便于在空滤以及两个增压器之间设计实施。进气口缓冲管和出气口缓冲管均采用胶管,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起到缓冲的效果,其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补气管接头利于将气体补入发动机,曲通管接头的设置便于将气体补入曲轴箱,旁通阀管接头便于气体输送至其他用气部件,且三者便于在进气口缓冲管和出气口缓冲管上设计实施。
另外,通过设置消声腔,利于降低三通硬管在使用时的噪声。而固定支架的设置则便于对三通硬管进行安装,其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燃油脱附管接头的设置,利于进一步提高三通硬管的使用效果。三通硬管采用注塑成型的多个分体部分连接而成,便于加工成型。两个出气口分置于三通硬管的两相对侧,进气口与其一出气口布置于三通硬管的同一侧,以及三通硬管被构造为扁平状,均能够利于三通硬管的布置安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滤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气口缓冲管;2、第一出气口缓冲管;3、第二出气口缓冲管;4、三通硬管;
101、补气管接头;
201、第一旁通阀管接头;
301、曲通管接头;302、第二旁通阀管接头;
401、进气口段;402、第一出气口段;403、第二出气口段;404、燃油脱附管接头;405、消声腔;406、加强筋;407、第一固定支架;408、第二固定支架;409、第三固定支架;
A、交汇点;L1、第一出气口段中心线;L2、第二出气口段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空滤出气管,该空滤出气管用于双增压器发动机中的两个增压器与空滤之间的连接,并具有与空滤相连的进气支路,以及与进气支路并联的两个出气支路,两个出气支路分别与各增压器相连,且两个出气支路等长设置。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滤出气管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 1至3中所示,该空滤出气管包括三通硬管4,其具有与空滤连接的进气口,以及与进气口并联的两个出气口。该空滤出气管还包括进气口缓冲管1以及出气口缓冲管,其中,进气口缓冲管1与进气口相连,并用于与空滤相连,以将由空滤流入的气体输送至进气口。出气口缓冲管为分别与各出气口相连的两个,且两个出气口缓冲管与各增压器一一对应连接,以将出气口流出的气体分别输送至对应的增压器。
上述的进气支路具体包括进气口缓冲管1,以及位于三通硬管4中的进气口段401,而两个出气支路均包括出气口缓冲管,以及位于三通硬管4中的与之对应的出气口段,且两出气口段于三通硬管4中交汇于A点,并与进气口段 401相连。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将其一出气口称为第一出气口,将另一出气口称为第二出气口,将具有第一出气口的出气口段称为第一出气口段 402,而将具有第二出气口的出气口段称为第二出气口段403。同时,将与第一出气口相连的出气口缓冲管称为第一出气口缓冲管2,而将另一出气口缓冲管称为第二出气口缓冲管3。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进气口缓冲管1、第一出气口缓冲管2以及第二出气口缓冲管3均采用胶管,该胶管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结构,此处,采用胶管能够缓冲气体流动所带来的冲击,且也利于在空滤与三通硬管4之间,以及三通硬管4与增压器之间的布置。其中,进气口、第一出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优选的均为采用圆形,以便于与胶管相连。各胶管均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束紧件,例如卡箍等束紧连接在三通硬管4上,这种束紧件的结构成熟,便于在胶管上安装,且连接效果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仅进气口缓冲管1采用胶管,或者仅第一出气口缓冲管2以及第二出气口缓冲管3采用胶管,而其它缓冲管采用具有缓冲能力的其它材质的管材即可。
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出气口段中心线L1与第二出气口段中心线L2的交汇点A为起点,并分别以第一出气口的中心点为第一终点,以第二出气口的中心点为第二终点,将交汇点A与第一终点之间的长度称为第一长度,交汇点A与第二终点之间的长度称为第二长度。此时,上述两个出气支路等长设置也便是指第一出气口缓冲管2的长度与第一长度之和,与第二出气口缓冲管3的长度与第二长度之和相等。如此设置,利于第一出气口缓冲管2 和第二出气口缓冲管3传来的噪声相互抵消,从而有效降低发动机的噪声,尤其是对发动机的1.5阶次噪声的降低效果明显。
本实施例中的空滤出气管一般可固定在发动机的上方,此时,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该三通硬管4可被构造为扁平状,以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三通硬管4的制备上,该三通硬管4优选地可为由注塑成型的多个分体部分连接而成,以便于三通硬管4的加工成型。具体实施时,三通硬管4可采用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后焊接而成,亦或者采用左壳体和右壳体扣合后焊接而成。此外,在三通硬管4上还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加强筋406,且加强筋406为沿三通硬管4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且结构简单,便于结构成型。
在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出气口段402和第二出气口段403的横街面的面积,以及在气体流动方向上横街面积的变化规律的一致性均可平衡流入两增压器内的进气量,实现各增压器处压降平衡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空滤出气管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三通硬管4固定在发动机上方的中冷器的气室上,为便于本实施例中空滤出气管的安装,在三通硬管4的外壁上固连有固定支架,在固定支架上均设有安装孔。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支架共三个,其中,第一固定支架407设置在进气口段401的远离第一出气口段402的一侧,并邻近于进气口设置,第二固定支架408对应于第二出气口段403设置,并与第一固定支架407位于三通硬管4的同一侧。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固定支架407 和第二固定支架408直接与中冷器的气室相连。
而第三固定支架409对应于第一出气口段402设置,并邻近于第一出气口段402和第二出气口段403的交汇处设置,相对于具有第一固定支架407的一侧,第三固定支架409设置在三通硬管4的另一侧。该第三固定支架409通过与外部支架的配合固定在中冷器的气室上,从而与第一固定支架407和第二固定支架408一起实现三通硬管4在发动机上方的固定安装,此处,固定支架的结构简单,便于在三通硬管4上设计实施。
当然,此处三个固定支架在三通硬管4上的具体位置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以及布置空间的限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只要能够实现三通硬管4相对于发动机固定即可。
另外,参照图3中所示,于进气口缓冲管1上设有补气管接头101,此处而设置补气管接头101邻近于进气口设置,以便于进气口缓冲管1内的气体补入发动机内。而在第一出气口缓冲管2上设有第一旁通阀管接头201,在第二出气口缓冲管3上分别设有曲通管接头301和第二旁通阀管接头302。其中,第一旁通阀管接头201和第二旁通阀管接头302均邻近于对应的出气端设置,以便于将气体向外输送。
当然,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也可在第一出气口缓冲管2上也设置曲通管接头301,或者,仅在第一出气口缓冲管2或第二出气口缓冲管3上设置旁通阀管接头,此时,也能够实现气体向空滤出气管外输送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三通硬管4上设有燃油脱附管接头404,参照图1和图2 中所示,该三通硬管4邻近于第一固定支架407设置在三通硬管4的一侧,其整体呈L形,该燃油脱附管接头404的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且脱附效果好。可以理解的是,该燃油脱附管接头404的位置也可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补气管接头101、第一旁通阀管接头201、第二旁通阀管接头302、固定支架以及燃油脱附管接头404均可与三通硬管4 一体注塑加工成型,也可以是分别加工成型然后固定安装在三通硬管4上。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在三通硬管4内设有消声腔405,以降低三通硬管4内输送气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具体结构上,如图1和图2中所示,于第二固定支架408的上游的三通硬管4处形成有台阶状的拐角,消声腔405 具体设置在拐角内,消声腔405的形状与拐角的形状相适配也呈台阶状。其中,该对应于消声腔405设置的部分三通硬管4外凸设置,以进一步提高消声腔405 的使用效果。该消声腔405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消声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滤进气管,通过与空滤相连的进气支路,以及与进气支路并联的两个出气支路,且两个出气支路分别与各增压器相连,这种一个进气两个出气的结构形式,可仅通过设置一个空滤即可对流入增压器的气体进行过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空滤,能够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两个出气支路等长设置,能够利于降低发动机的噪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滤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滤出气管用于双增压器发动机中的两个增压器与空滤之间的连接,并具有与所述空滤相连的进气支路,以及与所述进气支路并联的两个出气支路,两个所述出气支路分别与各所述增压器相连,且两个所述出气支路等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滤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滤出气管包括:
三通硬管(4),所述三通硬管(4)具有与所述空滤连接的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进气口并联的两个出气口;
进气口缓冲管(1),所述进气口缓冲管(1)与所述进气口相连,并用于连接所述空滤;
出气口缓冲管,所述出气口缓冲管为分别与各所述出气口相连的两个,且两个所述出气口缓冲管与各所述增压器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所述进气支路包括所述进气口缓冲管(1),以及位于所述三通硬管(4)中的进气口段(401),两个所述出气支路均包括所述出气口缓冲管,以及位于所述三通硬管(4)中的与之对应的出气口段,且两所述出气口段于所述三通硬管(4)中交汇,并与所述进气口段(40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滤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缓冲管(1)采用胶管,并于所述进气口缓冲管(1)上设有补气管接头(1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滤出气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气口缓冲管均采用胶管,并于各所述出气口缓冲管上分别设有曲通管接头(301)和/或旁通阀管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滤出气管,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三通硬管(4)内设有消声腔(40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滤出气管,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三通硬管(4)的外壁上固连有固定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滤出气管,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三通硬管(4)上设有燃油脱附管接头(40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滤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硬管(4)由注塑成型的多个分体部分连接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滤出气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气口分置于所述三通硬管(4)的两相对侧,所述进气口与其一所述出气口布置于所述三通硬管(4)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滤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硬管(4)被构造为扁平状。
CN202120186778.1U 2021-01-23 2021-01-23 空滤出气管 Active CN214247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6778.1U CN214247546U (zh) 2021-01-23 2021-01-23 空滤出气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6778.1U CN214247546U (zh) 2021-01-23 2021-01-23 空滤出气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7546U true CN214247546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51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86778.1U Active CN214247546U (zh) 2021-01-23 2021-01-23 空滤出气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7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4019C (zh)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CN214247546U (zh) 空滤出气管
CN211370581U (zh) 空滤器壳体部、空滤器壳体总成、空滤器和空滤系统
JP2000248924A (ja)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二次空気供給装置
CN101285413B (zh) 消声器
CN200999646Y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装置
CN212774551U (zh) 一种集成式汽车空气滤清器系统
CN204704035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14499269U (zh) 管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642921U (zh) 一种进气消声管结构
CN220036811U (zh) 一种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结构
CN203009121U (zh) 一种乘用车发动机顶置空气滤清器
CN221896712U (zh) 一种商用车新型进气系统
JP4257638B2 (ja) 樹脂製吸気マニホルド
CN218858623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216198413U (zh) 一种重卡尾气排气管路的布置结构
CN205277646U (zh)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汽车
CN214698117U (zh) 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系统
CN214577451U (zh) 一种设有燃油脱附接头的空滤下壳体结构
CN215486316U (zh) 一种进气扁管总成
CN204984667U (zh) 一种前置前驱、前置后驱共用的增压发动机进排气系统
CN214366453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
CN217501838U (zh)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空气进口管路结构及铰接式自卸车
CN204845525U (zh) 一种具有柔性结构的加油管总成
CN2898547Y (zh) 一种发动机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