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31080U - 风道组件和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和料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31080U
CN214231080U CN202023126735.9U CN202023126735U CN214231080U CN 214231080 U CN214231080 U CN 214231080U CN 202023126735 U CN202023126735 U CN 202023126735U CN 214231080 U CN214231080 U CN 214231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heat dissipation
noise reduction
heat
no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267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乾
梅长云
刘华
安楠楠
陈飞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267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31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31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31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和料理机,其中,风道组件包括:风道;散热件,至少部分散热件位于风道内,散热件位于风道内的部分包括迎风端;降噪装置,位于风道内,且降噪装置设于散热件的迎风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包括风道、散热件和降噪装置。由于进入风道的气流首先与降噪装置接触,通过降噪装置能够对散热件迎风端上的气流散射产生破坏性干涉,降低气流与散热件接触时所产生的噪音,故而降低气流在散热件处的气动噪声,进而会降低使用安装有风道组件的电器的运行噪音,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和料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一种料理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风道中的气流流经散热件时,气流带走散热件处的热量以对散热件散热。同时,由于气流与散热件接触,气流冲击散热件会产生噪声,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安装有风道的电器的运行噪音,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风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料理机。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风道;散热件,至少部分散热件位于风道内,散热件位于风道内的部分包括迎风端;降噪装置,位于风道内,且降噪装置设于散热件的迎风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包括风道、散热件和降噪装置。散热件位于风道内的部分包括迎风端,通过合理设置散热件的迎风端和降噪装置的配合结构,使得降噪装置设于散热件的迎风端。这样,风道内的气流流向散热件时,会先与位于散热件的迎风端的降噪装置相接触,而后流向散热件。由于进入风道的气流首先与降噪装置接触,通过降噪装置能够对散热件迎风端上的气流散射产生破坏性干涉,降低气流与散热件接触时所产生的噪音,故而降低气流在散热件处的气动噪声,进而会降低使用安装有风道组件的电器的运行噪音,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说,该设置使得气流带走散热件上的热量,以实现散热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气流与散热件接触而产生的噪声。
可以理解的是,降噪装置设于散热件的迎风端,即,降噪装置与散热件的迎风端相连接,故而可将散热件和降噪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也就是说,该设置在保证散热件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使得气流流经降噪装置和散热件这个整体结构时的气动噪声较小。
具体地,降噪装置朝向散热件的迎风端的一端与散热件的迎风端相贴合,以减小降噪装置与散热件的迎风端的间隙。
具体地,风道组件与电器的其他器件配合使用时,散热件可以贴合于待散热的器件,亦可风道的壁面位于散热件和待散热的器件之间,即,散热件与待散热的器件间接配合,散热件用于对待散热器件散热。这样,风道内的气流与散热件相接触,以带走散热件上的热量即可为待散热件进行散热。
如,在料理机运行过程中,料理机产生热量传递给散热件,通过散热件增大料理机的散热面积,使得热量通过散热件流失。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降噪装置包覆散热件的迎风端。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降噪装置的设置位置,降噪装置包覆散热件的迎风端,该设置增大了降噪装置与散热件的迎风端的接触面积,在气流通过风道输送至散热件时,气流首先会与降噪装置进行接触,而不会与迎风端直接接触。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因气流与散热件接触而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降噪装置包括:框体;多个降噪件,设于框体,多个降噪件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降噪件之间形成降噪通道,降噪通道与散热件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降噪装置的具体结构,降噪装置包括了框架或多个降噪件,多个降噪件间隔分布,使得相邻两个降噪件之间形成降噪通道。由于降噪通道与散热件相连通,故而可保证气流流路的顺畅性,以保证气流可与散热件进行有效接触,以保证对散热件的散热效果。
另外,降噪件能够对散热件的迎风端处的气流散射产生破坏性干涉,降低气流与散热件接触时所产生的噪音,故而降低气流在散热件处的气动噪声。也就是说,该设在保证气流流动的有效性及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噪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散热件包括:多个翅片,多个翅片间隔布置;其中,多个翅片的分布方向与多个降噪件的分布方向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散热件的结构,散热件包括了多个翅片,多个翅片间隔分布,使得气流通过降噪装置进行降噪后,与翅片进行接触,而后气流可以通过多个翅片之间的间隙排出散热件,便于气流的流通,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翅片的分布方向与多个降噪件的分布方向相同,可保证气流流路的顺畅性及稳定性,能够降低风阻,该设置减少了气流的折转,减小了气流的流动损失,使得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动压,进而提高了风量;进一步地,该设置可减少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有利于降低气动噪声。
具体地,翅片可以由铝材制成。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降噪件背离散热件的一端设有扰流部;扰流部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波纹结构、锯齿结构,方齿结构、凸起结构、凹槽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降噪件背离散热件的一端设有扰流部,使得经由风道输送的气流优先与扰流部相接触,能够对散热件迎风端上的散射压力产生破坏性干涉,进而降低噪音。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扰流部的结构,扰流部包括波纹结构、锯齿结构,方齿结构、凸起结构、凹槽结构中的一种或组合,波纹结构、锯齿结构,方齿结构、凸起结构、凹槽结构均能够起到对散热件迎风端上的散射压力产生破坏性干涉的效果,能够起到降噪作用。
另外,该设置可以有效地对迎来的气流进行扰动。当选取相同结构的扰流部进行扰流,可降低扰流部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当选用不同结构的扰流部进行组合扰流,可进一步提升扰流效果,以满足更高的降噪需求,用户可根据产品的使用场景灵活设置扰流部的具体结构。
具体地,降噪件朝向散热件的一端与散热件的迎风端的结构适配。如,散热件的迎风端为平面,那么降噪件朝向散热件的一端也为平面;散热件的迎风端为曲面,那么降噪件朝向散热件的一端也为曲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风道的壁面设有限位部,降噪装置设有限位配合部,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配合连接,以使降噪装置与风道装配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风道的壁面上进一步设置了限位部,降噪装置上设置了限位配合部,通过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组合使用便于降噪装置的安装与固定,能够防止降噪装置发生晃动,进而避免因降噪装置发生晃动而产生噪音。
具体地,通过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进行配合,便于降噪装置与风道的安装与拆卸,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也就是说,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配合连接,以实现风道和降噪装置的连接。
具体地,风道、降噪装置及散热件装配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至少部分散热件位于第一子风道内,第一子风道构造出限位部的一部分;第二子风道,与第一子风道相连接,第二子风道构造出限位部的另一部分;其中,限位配合部夹设在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风道的具体结构,风道包括了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且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共同构造出限位部。
在该实施例中,在风道组件组装的过程中,可以将降噪装置设置在第一子风道上构造出的部分限位部内,然后将第二子风道抵接于第一子风道,通过第二子风道即可与第一子风道组合形成限位部,限位部即可对降噪装置的限位配合部进行固定,如此即可完成降噪装置的安装,提高了风道组件的组装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位配合部夹设在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之间,增大降噪装置与风道的接触面积和角度,能够对降噪装置进行稳固固定,避免降噪装置出现晃动,更进一步地提高降噪效率。
另外,第二子风道与第一子风道相连通,且风机的出口与第二子风道的进口端相连接,这样气流在风机的驱动下从第二子风道的进口端进入,流经第一子风道贯穿通过散热件后从出风口流出,加快了气流流通速度,从而提高了散热件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风机为轴流风机,由于通过轴流风机与第二子风道进口端连接,这样轴流风机可以平躺放置,极大缩减了整体空间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保证整体结构紧凑的情况下,保证了气流从第二子风道进口端进入,流经第一子风道,进而从散热件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实现了散热件的快速,充分散热效果。
此外,由于轴流风机的开口尺寸相对较为固定,因此通过第二子风道来连通第一子风道和轴流风机,可有效保证轴流风机的安装固定。并且第二子风道的结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有效提升了本实施例的适应性和推广性,使得该方案可应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料理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中的一者包括凸部,另一者包括凹部。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的具体结构,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中的一者包括凸部,另一者包括凹部。在限位部包括凸部,限位配合部包括凹部的情况下,风道卡接在降噪装置内,能够确保降噪装置的稳固固定。在限位部包括凹部,限位配合部包括凸部的情况下,降噪装置卡接在风道内,同样可以确保降噪装置的稳固固定。降噪装置稳固固定,即可避免因降噪装置晃动而产生噪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降噪装置为塑料降噪装置或金属降噪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降噪装置的选材,降噪装置为塑料降噪装置或金属降噪装置。在降噪装置为塑料降噪装置时,能够降低降噪装置的自重,便于降噪装置的安装,同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在降噪装置为金属降噪装置时,能够提高降噪装置的使用寿命,能够避免降噪装置因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氧化、老化,能够降低风道组件的维修与维护频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风道设有开口,散热件的一部分外露于开口,散热件外露于开口的部分被配置为能够覆盖开口。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散热件的设置方式,散热件部分外露于风道,外露与风道的散热件能够覆盖开口,这样,待散热器件可以直接与散热件相连接(如,相贴合),这样,缩短了散热件与待散热器件之间的间隙,有利于热量的传递,散热效果有效提升。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件外露于开口的部分被配置为能够覆盖开口,即,散热件构造成通道的部分壁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风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散热件位于风道内的部分还包括背风端,迎风端与进口相连通,背风端与出口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风道的具体结构,风道包括了进口和出口,散热件的迎风端与进口相连通,背风端与出口相连通,使得风道内的送风能够经由迎风端流向背风端为散热件进行散热,同时使得送风优先与降噪装置接触,大大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该结构设置使得风道在通风的状态下能够全方位给散热件吹风散热。也即,在风机运行状态下,风道内的气流能够对散热件进行贯穿吹送,从而实现对散热件的吹风区域进行全面覆盖,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至少部分散热件设置在散热风道中,并且保证散热件的迎风端与风道的进口贯通连接,散热件的背风端与风道的出口贯通连接,这样有利于气流从散热件迎风端贯通至背风端,实现气流贯穿吹送,有效提高散热件的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料理机,包括:风机,设有出风口;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风机的出风口与风道组件的进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料理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因此料理机具有如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料理机,进一步包括了风机,通过风机的设置可以为风道内送风,送达的风通过风道组件即可带走散热件上的热量,如此即可完成散热,能够提高料理机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料理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设有工作腔,且风道与壳体相连接;降温装置,设于壳体,降温装置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被配置为能够对工作腔降温,散热件被配置为对热端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料理机进一步包括了壳体和降温装置,通过壳体的设置,壳体的工作腔可以用于容纳需要进行散热的食材,降温装置的冷端能够为壳体内的工作腔进行降温,进而即可为工作腔内的食材进行降温。通过散热件为降温装置的热端进行散热能够提高降温装置的散热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风机向风机组件内送风,送风与散热件进行接触,能够带走散热件上的热量,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降温装置包括冷端和热端,即降温装置能够实现吸热放热功能,进而形成冷端和热端;冷端被配置为对工作腔降温,散热件被配置为对热端散热,冷端用来为工作腔降温,同时热端设置散热件进行散热。
具体地,在料理机运行过程中,由于料理机自身产生的热量会对工作腔中食物温度造成不可控,通过设置降温装置进行调整控温,降温装置通过冷端对工作腔进行降温。同时,通过热端进行放热,在热端设置散热件对热端进行散热,实现了工作腔内温度可控,满足了使用需求,同时由于设置散热件,实现了能够快速散热,散热效率高的目的。
具体地,降温装置可以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降温装置的冷端与工作腔的外壁面相贴合;降温装置的热端与散热件外露于风道的开口的部分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降温装置的设置位置,降温装置的冷端与工作腔的外壁贴合,冷端即可直接与壳体内的工作腔进行换热,能够提高为工作腔的散热效果。降温装置的热端与散热件外露于风道的开口的部分贴合,散热件能够直接与热端进行换热,能够提高散热件为降温装置的散热效果,进而即可提高降温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腔内的降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热部,设于壳体,且隔热部包覆于工作腔,散热件位于隔热部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了隔热部,隔热部包覆于工作腔,能够避免外界因素对工作腔内部的温度产生影响。例如避免外部气流对工作腔内的温度造成影响,避免降温装置的热端对工作腔内的温度造成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隔热部包覆于工作腔,这样阻隔工作腔与外界热量接触,实现工作腔内小范围内温度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有利于保护工作腔局部温度恒定,进一步起到降温作用。
进一步地,散热件位于隔热部的外侧,使得散热件不会被隔热部包覆。这样,在保证工作腔内部温度稳定的基础上,使得散热件的热量被风道内的气流带走,进一步保证了散热件的散热效果,特别是保证了散热件对降温装置的热端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料理机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料理机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件和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风道组件,110风道,112限位部,114第一子风道,116第二子风道,118进口,119出口,120散热件,122迎风端,124背风端,126扰流部,130降噪装置,132框体,134降噪件,136降噪通道,138限位配合部,200料理机,210风机,212出风口,220壳体,230工作腔,240降温装置,242冷端,244热端,250隔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和料理机200。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包括:风道110、散热件120和降噪装置130。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至少部分散热件120位于风道110内,散热件120位于风道110内的部分包括迎风端122;降噪装置130位于风道110内,且降噪装置130设于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包括风道110、散热件120和降噪装置130。散热件120位于风道110内的部分包括迎风端122,通过合理设置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和降噪装置130的配合结构,使得降噪装置130设于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这样,风道110内的气流流向散热件120时,会先与位于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的降噪装置130相接触,而后流向散热件120。由于进入风道110的气流首先与降噪装置130接触,通过降噪装置130能够对散热件120迎风端122上的气流散射产生破坏性干涉,降低气流与散热件120接触时所产生的噪音,故而降低气流在散热件120处的气动噪声,进而会降低安装有风道组件100的电器的运行噪音,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说,该设置使得气流带走散热件120上的热量,以实现散热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气流与散热件120接触而产生的噪声。
可以理解的是,降噪装置130设于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即,降噪装置130与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相连接,故而可将散热件120和降噪装置130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也就是说,该设置在保证散热件120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使得气流流经降噪装置130和散热件120这个整体结构时的气动噪声较小。
具体地,降噪装置130朝向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的一端与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相贴合,以减小降噪装置130与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的间隙。
具体地,风道组件100与电器的其他器件配合使用时,散热件120可以贴合于待散热的器件,亦可风道110的壁面位于散热件120和待散热的器件之间,即,散热件120与待散热的器件间接配合,散热件120用于对待散热器件散热。这样,风道110内的气流与散热件120相接触,以带走散热件120上的热量即可为待散热件120进行散热。
如,在料理机200运行过程中,料理机200产生热量传递给散热件120,通过散热件120增大料理机200的散热面积,使得热量通过散热件120流失。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120包括:散热块;散热通道,贯穿于散热块设置,并与风道110相连通。散热件120包括散热块和散热通道。其中,设置散热通道贯穿散热块,即散热通道的两端与风道110相连通。这样风机210在运行过程中,将气流通过风道110直接吹进散热通道中,进而通过散热通道贯穿通过散热块,从而将散热块的热量随气流流动送出风道110,起到散热作用。此外,由于设置散热通道贯穿散热块,使得风机210吹送的气流流动过程中没有阻碍,保证了气体流动顺畅,加快的气流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包括:风道110、散热件120和降噪装置130。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至少部分散热件120位于风道110内,散热件120位于风道110内的部分包括迎风端122;降噪装置130位于风道110内,且降噪装置130设于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降噪装置130包覆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降噪装置130的设置位置,降噪装置130包覆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该设置增大了降噪装置130与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的接触面积,在气流通过风道110输送至散热件120时,气流首先会与降噪装置130进行接触,而不会与迎风端122直接接触。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因气流与散热件120接触而产生的噪音。
实施例3:
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降噪装置130包括:框体132;多个降噪件134,设于框体132,多个降噪件134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降噪件134之间形成降噪通道136,降噪通道136与散热件120相连通。
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降噪装置130的具体结构,降噪装置130包括了框架或多个降噪件134,多个降噪件134间隔分布,使得相邻两个降噪件134之间形成降噪通道136。由于降噪通道136与散热件120相连通,故而可保证气流流路的顺畅性,以保证气流可与散热件120进行有效接触,以保证对散热件120的散热效果。
另外降噪件134能够对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处的气流散射产生破坏性干涉,降低气流与散热件120接触时所产生的噪音,故而降低气流在散热件120处的气动噪声。也就是说,该设在保证气流流动的有效性及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噪音。
实施例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散热件120包括:多个翅片,多个翅片间隔布置;其中,多个翅片的分布方向与多个降噪件134的分布方向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散热件120的结构,散热件120包括了多个翅片,多个翅片间隔分布,使得气流通过降噪装置130进行降噪后,与翅片进行接触,而后气流可以通过多个翅片之间的间隙排出散热件120,便于气流的流通,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翅片的分布方向与多个降噪件134的分布方向相同,可保证气流流路的顺畅性及稳定性,能够降低风阻,该设置减少了气流的折转,减小了气流的流动损失,使得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动压,进而提高了风量;进一步地,该设置可减少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有利于降低气动噪声。
具体地,翅片可以由铝材制成。
实施例5: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降噪件134背离散热件120的一端设有扰流部126;扰流部126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波纹结构、锯齿结构,方齿结构、凸起结构、凹槽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降噪件134背离散热件120的一端设有扰流部126,使得经由风道110输送的气流优先与扰流部126相接触,能够对散热件120迎风端122上的散射压力产生破坏性干涉,进而降低噪音。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扰流部126的结构,扰流部126包括波纹结构、锯齿结构,方齿结构、凸起结构、凹槽结构中的一种或组合,波纹结构、锯齿结构,方齿结构、凸起结构、凹槽结构均能够起到对散热件120迎风端122上的散射压力产生破坏性干涉的效果,能够起到降噪作用。
另外,该设置可以有效地对迎来的气流进行扰动。当选取相同结构的扰流部126进行扰流,可降低扰流部126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当选用不同结构的扰流部126进行组合扰流,可进一步提升扰流效果,以满足更高的降噪需求,用户可根据产品的使用场景灵活设置扰流部126的具体结构。
具体地,降噪件134朝向散热件120的一端与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的结构适配。如,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为平面,那么降噪件134朝向散热件120的一端也为平面;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为曲面,那么降噪件134朝向散热件120的一端也为曲面。
实施例6: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风道110的壁面设有限位部112,降噪装置130设有限位配合部138,限位部112与限位配合部138配合连接,以使降噪装置130与风道110装配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风道110的壁面上进一步设置了限位部112,降噪装置130上设置了限位配合部138,通过限位部112与限位配合部138组合使用便于降噪装置130的安装与固定,能够防止降噪装置130发生晃动,进而避免因降噪装置130发生晃动而产生噪音。
具体地,通过限位部112与限位配合部138进行配合,便于降噪装置130与风道110的安装与拆卸,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也就是说,限位部112与限位配合部138配合连接,以实现风道110和降噪装置130的连接。
如图3所示,具体地,风道110、降噪装置130及散热件120装配在一起。
实施例7: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风道110包括:第一子风道114,至少部分散热件120位于第一子风道114内,第一子风道114构造出限位部112的一部分;第二子风道116,与第一子风道114相连接,第二子风道116构造出限位部112的另一部分;其中,限位配合部138夹设在第一子风道114和第二子风道116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风道110的具体结构,风道110包括了第一子风道114和第二子风道116,且第一子风道114和第二子风道116共同构造出限位部112。
在该实施例中,在风道组件100组装的过程中,可以将降噪装置130设置在第一子风道114上构造出的部分限位部112内,然后将第二子风道116抵接于第一子风道114,通过第二子风道116即可与第一子风道114组合形成限位部112,限位部112即可对降噪装置130的限位配合部138进行固定,如此即可完成降噪装置130的安装,提高了风道组件100的组装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位配合部138夹设在第一子风道114和第二子风道116之间,增大降噪装置130与风道110的接触面积和角度,能够对降噪装置130进行稳固固定,避免降噪装置130出现晃动,更进一步地提高降噪效率。
另外,第二子风道116与第一子风道114相连通,且风机210的出口119与第二子风道116的进口118端相连接,这样气流在风机210的驱动下从第二子风道116的进口118端进入,流经第一子风道114贯穿通过散热件120后从出风口212流出,加快了气流流通速度,从而提高了散热件120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风机210为轴流风机,由于通过轴流风机210与第二子风道116进口118端连接,这样轴流风机210可以平躺放置,极大缩减了整体空间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保证整体结构紧凑的情况下,保证了气流从第二子风道116进口118端进入,流经第一子风道114,进而从散热件120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实现了散热件120的快速,充分散热效果。
此外,由于轴流风机210的开口尺寸相对较为固定,因此通过第二子风道116来连通第一子风道114和轴流风机,可有效保证轴流风机的安装固定。并且第二子风道116的结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有效提升了本实施例的适应性和推广性,使得该方案可应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料理机200。
实施例8: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6或7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位部112和限位配合部138中的一者包括凸部,另一者包括凹部。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限位部112和限位配合部138的具体结构,限位部112和限位配合部138中的一者包括凸部,另一者包括凹部。在限位部112包括凸部,限位配合部138包括凹部的情况下,风道110卡接在降噪装置130内,能够确保降噪装置130的稳固固定。在限位部112包括凹部,限位配合部138包括凸部的情况下,降噪装置130卡接在风道110内,同样可以确保降噪装置130的稳固固定。降噪装置130稳固固定,即可避免因降噪装置130晃动而产生噪音。
实施例9: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降噪装置130为塑料降噪装置或金属降噪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降噪装置130的选材,降噪装置130为塑料降噪装置或金属降噪装置。在降噪装置130为塑料降噪装置时,能够降低降噪装置130的自重,便于降噪装置130的安装,同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在降噪装置130为金属降噪装置时,能够提高降噪装置130的使用寿命,能够避免降噪装置130因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氧化、老化,能够降低风道组件100的维修与维护频率。
实施例1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风道110设有开口,散热件120的一部分外露于开口,散热件120外露于开口的部分被配置为能够覆盖开口。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散热件120的设置方式,散热件120部分外露于风道110,外露与风道110的散热件120能够覆盖开口,这样,待散热器件可以直接与散热件120相连接(如,相贴合),这样,缩短了散热件120与待散热器件之间的间隙,有利于热量的传递,散热效果有效提升。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件120外露于开口的部分被配置为能够覆盖开口,即,散热件120构造成通道的部分壁面。
实施例11: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风道110具有进口118和出口119,散热件120位于风道110内的部分还包括背风端124,迎风端122与进口118相连通,背风端124与出口119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风道110的具体结构,风道110包括了进口118和出口119,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与进口118相连通,背风端124与出口119相连通,使得风道110内的送风能够经由迎风端122流向背风端124为散热件120进行散热,同时使得送风优先与降噪装置130接触,大大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该结构设置使得风道110在通风的状态下能够全方位给散热件120吹风散热。也即,在风机210运行状态下,风道110内的气流能够对散热件120进行贯穿吹送,从而实现对散热件120的吹风区域进行全面覆盖,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至少部分散热件120设置在散热风道110中,并且保证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与风道110的进口118贯通连接,散热件120的背风端124与风道110的出口119贯通连接,这样有利于气流从散热件120迎风端122贯通至背风端124,实现气流贯穿吹送,有效提高散热件120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1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理机200,包括:风机21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
其中,风机210设有出风口212;风机210的出风口212与风道组件100的进口118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料理机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因此料理机200具有如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料理机200,进一步包括了风机210,通过风机210的设置可以为风道110内送风,送达的风通过风道组件100即可带走散热件120上的热量,如此即可完成散热,能够提高料理机2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风机210位于风道110的进口118处,散热件120位于风道110的出口119处。风机210位于风道110的进口118处,为气流流动提供了动力驱动,保证了气流流通的稳定性,散热件120位于风道110的出口119处,实现了气流从进风口到出风口212的贯穿通过。具体地,风机210位于进口118处,有利于气流全部进入风道110中,没有中间损耗,从而加快气流在风道110中流通速度。散热件120位于出口119处,有利于带有热量的气流从出口119流出,不在风道110中长时间滞留,降低散热件120的散热效率,进而加快了气流从进口118进入,从出口119吹出的速度,提高了散热件120散热效率。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散热件设置于第一子风道内,风机与第一子风道相连接;其中,风机为贯流风机。散热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其中,第一子风道与风机相连接,避免了中间风道的连接,进而减少了由于连接中间风道引起的沿程阻力。散热件设置于第一子风道内,这样气流从进口进入从出口流出过程中,实现了气流从散热件迎风端贯通至背风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如,风机为贯流风机,由于贯流风机出风均匀,这样气流能够均匀从散热片流过,不会由于气流不均匀导致散热件散热面积运用不充分的情况,保证了散热件的散热效率。并且,由于第一子风道与贯流风机直接相连接,压力损失小,贯流风机可以在较低的转速下运行,有效的降低了散热风道的噪音。
具体地,由于风机210的出风口212可以与散热件120宽度设置相同,避免了风机210与散热件120之间风道110连接,减少了由于风道110扩口导致的旋涡形成,导致带有热量的气流滞留在风道110中,影响散热效果,进一步减小压力损耗,加快气流流通速度,保证散热件120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料理机200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至少部分位于工作腔230内。料理机200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其中,超声波发生器至少部分位于工作腔230内,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工作腔230中,能够快速将萃取物中营养以及风味物质释放出来,从而缩短冲泡时间。具体地,超声波发生器在运行过程中,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高频振动。高频振动通过超声波发生器的变幅杆放大,在水中产生空化效应。当空化效应作用于茶叶,咖啡粉等饮品上时,可以快速将萃取物中营养以及风味物质释放出来。实现了保证萃取营养物质的基础上,缩短了饮品的冲泡时间。
实施例1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理机200,包括:风机21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
其中风机210设有出风口212;风机210的出风口212与风道组件100的进口118相连通。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220,设有工作腔230,且风道110与壳体220相连接;降温装置240,设于壳体220,降温装置240包括冷端242和热端244,冷端242被配置为能够对工作腔230降温,散热件120被配置为对热端244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料理机200进一步包括了壳体220和降温装置240,通过壳体220的设置,壳体220的工作腔230可以用于容纳需要进行散热的食材,降温装置240的冷端242能够为壳体220内的工作腔230进行降温,进而即可为工作腔230内的食材进行降温。通过散热件120为降温装置240的热端244进行散热能够提高降温装置240的散热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风机210向风机210组件内送风,送风与散热件120进行接触,能够带走散热件120上的热量,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降温装置240包括冷端242和热端244,即降温装置240能够实现吸热放热功能,进而形成冷端242和热端244;冷端242被配置为对工作腔230降温,散热件120被配置为对热端244散热,冷端242用来为工作腔230降温,同时热端244设置散热件120进行散热。
具体地,在料理机200运行过程中,由于料理机200自身产生的热量会对工作腔230中食物温度造成不可控,通过设置降温装置240进行调整控温,降温装置240通过冷端242对工作腔230进行降温。同时,通过热端244进行放热,在热端244设置散热件120对热端244进行散热,实现了工作腔230内温度可控,满足了使用需求,同时由于设置散热件120,实现了能够快速散热,散热效率高的目的。
具体地,降温装置240可以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降温装置240的冷端242与工作腔230的外壁面相贴合;降温装置240的热端244与散热件120外露于风道110的开口的部分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降温装置240的设置位置,降温装置240的冷端242与工作腔230的外壁贴合,冷端242即可直接与壳体220内的工作腔230进行换热,能够提高为工作腔230的散热效果。降温装置240的热端244与散热件120外露于风道110的开口的部分贴合,散热件120能够直接与热端244进行换热,能够提高散热件120为降温装置240的散热效果,进而即可提高降温装置240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腔230内的降温效果。
实施例14: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12或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热部250,设于壳体220,且隔热部250包覆于工作腔230,散热件120位于隔热部250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了隔热部250,隔热部250包覆于工作腔230,能够避免外界因素对工作腔230内部的温度产生影响。例如避免外部气流对工作腔230内的温度造成影响,避免降温装置240的热端244对工作腔230内的温度造成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隔热部250包覆于工作腔230,这样阻隔工作腔230与外界热量接触,实现工作腔230内小范围内温度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有利于保护工作腔230局部温度恒定,进一步起到降温作用。
进一步地,散热件120位于隔热部250的外侧,使得散热件120不会被隔热部250包覆。这样,在保证工作腔230内部温度稳定的基础上,使得散热件120的热量被风道110内的气流带走,进一步保证了散热件120的散热效果,特别是保证了散热件120对降温装置的热端244的散热效果。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料理机200包括降温装置240(如,降温装置240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散热件120(如,散热翅片)、风道110、风机210、散热件120以及风道110中降噪装置130。半导体制冷片产生吸热放热现象,在半导体制冷片的两面形成冷端242与热端244。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242贴合在用于传递制冷量的工作腔230的腔壁上,热端244贴合在散热翅片上。散热翅片的一端通过降噪装置130以及风道110连接风机210的出风口212。
需要制冷的物体存放在工作腔230中,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242贴合在工作腔230的腔壁上,这样,半导体制冷片上的冷量可以传递到工作腔230,进一步传递到需要制冷的物体上。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244与散热件120相贴合,风道110包覆于部分散热件120外侧,风道110一端与风机210出风口212相连。降噪装置130夹装在风道110中间。降噪装置130通常为一个一面为波浪形,一面平整的结构件。平整面贴合散热件120,波浪形面迎风,气流从风机210出口吹向降噪装置130。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性能与其散热性能相关性高。
在散热件120的迎风端122加工波浪形的降噪装置130可以在气流从风机210的出风口212吹向降噪装置130时,对散射压力产生破坏性干涉,从而降低了气动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
散热件,至少部分散热件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风道内的部分包括迎风端;
降噪装置,位于所述风道内,且所述降噪装置设于所述散热件的迎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噪装置包覆所述散热件的迎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包括:
框体;
多个降噪件,设于所述框体,所述多个降噪件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降噪件之间形成降噪通道,所述降噪通道与所述散热件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
多个翅片,所述多个翅片间隔布置;
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多个降噪件的分布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噪件背离所述散热件的一端设有扰流部;
所述扰流部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波纹结构、锯齿结构,方齿结构、凸起结构、凹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的壁面设有限位部,所述降噪装置设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配合部配合连接,以使所述降噪装置与所述风道装配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
第一子风道,至少部分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第一子风道内,所述第一子风道构造出所述限位部的一部分;
第二子风道,与所述第一子风道相连接,所述第二子风道构造出所述限位部的另一部分;
其中,所述限位配合部夹设在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限位配合部中的一者包括凸部,另一者包括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噪装置为塑料降噪装置或金属降噪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设有开口,所述散热件的一部分外露于所述开口,所述散热件外露于所述开口的部分被配置为能够覆盖所述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风道内的部分还包括背风端,所述迎风端与所述进口相连通,所述背风端与所述出口相连通。
12.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设有出风口;及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风道组件,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组件的进口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设有工作腔,且所述风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降温装置,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被配置为能够对所述工作腔降温,所述散热件被配置为对所述热端散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装置的冷端与所述工作腔的外壁面相贴合;
所述降温装置的热端与所述散热件外露于所述风道的开口的部分贴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部,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隔热部包覆于所述工作腔,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隔热部的外侧。
CN202023126735.9U 2020-12-22 2020-12-22 风道组件和料理机 Active CN214231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26735.9U CN214231080U (zh) 2020-12-22 2020-12-22 风道组件和料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26735.9U CN214231080U (zh) 2020-12-22 2020-12-22 风道组件和料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31080U true CN214231080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41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26735.9U Active CN214231080U (zh) 2020-12-22 2020-12-22 风道组件和料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310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6819A (zh) * 2021-10-13 2023-04-14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降噪装置、底座和料理机
WO2023060880A1 (zh) * 2021-10-13 2023-04-2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降噪装置、底座、盖体和料理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6819A (zh) * 2021-10-13 2023-04-14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降噪装置、底座和料理机
WO2023060880A1 (zh) * 2021-10-13 2023-04-2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降噪装置、底座、盖体和料理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31080U (zh) 风道组件和料理机
CN110464199B (zh) 烹饪设备及其煲体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17064366U (zh) 一种风扇多风道结构
CN112790621B (zh) 热风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1321892U (zh) 一种新型无线通信网关
CN214157039U (zh) 料理机
JP200027474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10971061B (zh) 电机
CN216347246U (zh) 制冷机
CN220212753U (zh) 料理设备
CN215453746U (zh) 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KR200396749Y1 (ko) 공기 유동가이드 가습기
CN214072971U (zh) 一种风扇支架及具有其的烤箱
CN217336235U (zh) 一种电气设备风冷式散热装置
CN214157106U (zh) 料理机
CN218633558U (zh) 外转子风机用散热结构
CN211406723U (zh) 一种高频电源散热装置
CN220061963U (zh) 电控装置及制冷设备
CN209546209U (zh) 一种分布式自然对流散热机柜
CN215446676U (zh) 一种散热结构、电器盒及室外机
CN219874989U (zh) 一种用于母线槽主动制冷的机构
CN216490033U (zh) 一种直连式发电机组散热风扇
CN216566044U (zh) 一种电控盒散热装置及高温热水机组
CN213213210U (zh) 电机固定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