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7039U - 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料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7039U
CN214157039U CN202023115668.0U CN202023115668U CN214157039U CN 214157039 U CN214157039 U CN 214157039U CN 202023115668 U CN202023115668 U CN 202023115668U CN 214157039 U CN214157039 U CN 214157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air
air duct
radi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156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乾
周忠宝
张倩
刘华
安楠楠
陈飞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156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7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7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7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料理机,包括:工作腔;散热风道;散热件,用于对工作腔散热,散热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散热风道内,散热件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散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通;风机,设置于工作腔的下方,被配置为通过散热风道朝向散热件送风。本实用新型将散热件设置在散热风道中,并且保证散热件一侧与散热风道的进风口贯通连接,散热件另一侧与散热风道的出风口贯通连接,这样有利于气流从散热件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实现气流贯穿吹送,有效提高散热件的散热效率,并且可实现料理机的小型化设计,使料理机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料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料理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料理机内部的散热通常是通过散热件和轴流风机实现的。具体地,将轴流风机设置在散热件上,轴流风机直接向散热件送风来降低散热片的温度。但是,轴流风机的电机有一定直径,这就导致轴流风机的中心位置无法为散热件送风,使得散热件中央会产生一个无风流动的区域,使得该区域温度较高,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料理机。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料理机,包括:工作腔;散热风道;散热件,用于对工作腔散热,散热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散热风道内,散热件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散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通;风机,设置于工作腔的下方,被配置为通过散热风道朝向散热件送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料理机,包括工作腔、散热风道、散热件和风机。其中,工作腔内可用于放置待料理的食物,散热件可用于工作腔的散热,进而保证工作腔处于适宜的温度。并且,散热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散热风道内,并且散热件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散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通,这样散热风道在通风的状态下能够全方位给散热件吹风散热。也即,在风机运行状态下,散热风道内的气流能够对散热件进行贯穿吹送,可以使散热件中央位置不再出现无风区域,从而实现对散热件的吹风区域进行全面覆盖,提高散热效率。此外,风机设置在工作腔的下方,合理利用工作腔下方的位置,这样风机可以平躺放置,极大缩减了整体空间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保证整体结构紧凑的情况下,保证了散热件的快速和充分散热。
具体地,在料理机运行过程中,料理机产生热量传递给散热件,通过散热件增大料理机的散热面积,使得热量通过散热件流失。本实用新型将散热件设置在散热风道中,并且保证散热件一侧与散热风道的进风口贯通连接,散热件另一侧与散热风道的出风口贯通连接,这样有利于气流从散热件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实现气流贯穿吹送,有效提高散热件的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料理机,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件包括:散热片,散热片自进风口向出风口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件包括散热片。其中,散热片从进风口向出风口方向延伸,设置散热件为散热片,散热片结构更易于散热。在气流从进风口吹入过程中,由于散热片的结构是从进风口向出风口方向延伸,这样气流能够顺畅的贯穿通过,整个过程没有阻碍,使得气流能够持续均匀的将散热片的热量吹送出去,有效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效率,不会出现散热片中心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片的数量为一个;或散热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散热片间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行进行设置。具体地,当散热片数量为一个时,更容易设置在散热风道中,进而在风机运行时,气流能够有效的将散热片的热量吹走。同时,散热片为一个时,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节省整机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了料理机小型化设计。
此外,当散热片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散热片间隔设置。这样有效增加了散热片的散热面积,达到更高效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设置间隔,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气流从相邻两个散热片的间隔中贯穿通过,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件包括:散热块;散热口,贯穿于散热块设置,并与散热风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件包括散热块和散热口。其中,设置散热口贯穿散热块,即散热口的两端与散热风道相连通。这样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将气流通过散热风道直接吹进散热口中,进而通过散热口贯穿通过散热块,从而将散热块的热量随气流流动送出散热口,起到散热作用。此外,由于设置散热口贯穿散热块,使得风机吹送的气流流动过程中没有阻碍,保证了气体流动顺畅,加快的气流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另外,散热块没有具体的形状要求,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再一一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位于进风口处,散热件位于出风口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位于进风口处,为气流流动提供了动力驱动,保证了气流流通的稳定性,散热件位于出风口处,实现了气流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的贯穿通过。
具体地,风机位于进风口处,有利于气流全部进入散热风道中,没有中间损耗,从而加快气流在散热风道中流通速度。散热件位于出风口处,有利于带有热量的气流从出风口流出,不在散热风道中长时间滞留,降低散热件的散热效率,进而加快了气流从进风口进入,从出风口吹出的速度,提高了散热件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散热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散热件设置于第一风道内,位于工作腔的侧方;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相连通,位于工作腔的下方,风机与第二风道的进口端相连接;其中,风机为离心风机,且离心风机横向设置于工作腔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散热件设置在第一风道内,这样气流第一风道流经过程中,实现了气流从散热件一端贯通至另一端,避免了散热件中央区域没有气流通过,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相连通,风机与第二风道的进口端相连接,这样气流在风机的驱动下从第二风道的进口端进入,流经第一风道贯穿通过散热件后从出风口流出,加快了气流流通速度,从而提高了散热件的散热效率。
并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相连通,将第二风道作为过渡风道使用。这样,在保证风机吹出的气体带走散热件的热量的基础上,可将设置到工作腔的下方,并且可以保证风机横向设置(也即风机的旋转轴线朝向工作腔一侧),合理利用工作腔下方的空间,进而实现了料理机的小型化设计,特别是节省了料理机的侧方空间,这对于厨房等空间环境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的。
具体地,风机为离心风机,由于通过离心风机与第二风道进口端连接,这样离心风机可以平躺放置,极大缩减了整体空间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保证整体结构紧凑的情况下,保证了气流从第二风道进口端进入,流经第一风道,进而从散热件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实现了散热件的快速,充分散热效果。
此外,由于离心风机的开口尺寸相对较为固定,因此通过第二风道来连通第一风道和离心风机,可有效保证离心风机的安装固定。并且第二风道的结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有效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适应性和推广性,使得该方案可应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料理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降温装置,降温装置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被配置为对工作腔降温,散热件被配置为对热端散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料理机还包括降温装置。其中,降温装置包括冷端和热端,即降温装置能够实现吸热放热功能,进而形成冷端和热端;冷端被配置为对工作腔降温,散热件被配置为对热端散热,冷端用来为工作腔降温,同时热端设置散热件进行散热。
具体地,在料理机运行过程中,由于料理机自身产生的热量会对工作腔中食物温度造成不可控,通过设置降温装置进行调整控温,降温装置通过冷端对工作腔进行降温。同时,通过热端进行放热,在热端设置散热件对热端进行散热,实现了工作腔内温度可控,满足了使用需求,同时由于设置散热件,实现了能够快速散热,散热效率高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导冷件,与冷端和工作腔的外壁相贴合;隔热层,包覆于工作腔的外部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导冷件和隔热层。其中,导冷件与冷端和工作腔的外壁相贴合,实现了冷端制冷降温过程中将能量传递给工作腔,从而实现对工作腔降温作用。设置隔热层包覆在工作腔的外部,这样阻隔工作腔与外界热量接触,实现工作腔内小范围内温度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有利于保护工作腔局部温度恒定,进一步起到降温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本体,工作腔设置于本体内,散热风道设置于本体内或本体外;基于散热风道设置于本体外的情况下,降温装置位于本体和散热风道之间,料理机还包括隔热垫,隔热垫套设于降温装置设置,并位于本体和散热风道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料理机还包括本体。其中,工作腔设置在本体内,散热风道设置在本体内或本体外,工作腔设置在本体内,有利于进一步对工作腔进行降温控制,同时提高了工作腔运行过程中稳定性和安全性。散热风道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在本体内和本体外,设置在本体内时,可有效缩减料理机的整机尺寸,减少占地空间,实现料理机小型化生产。散热风道设置在本体外时,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实现给工作腔降温的目的。
具体地,散热风道设置在本体外时,降温装置位于本体和散热风道之间,这样降温装置在给本体中工作腔降温的同时,通过散热风道对散热件进行散热,进而保证降温装置的降温效率,实现对工作腔中温度进行控制。料理机还包括隔热垫,套设在降温装置上,并位于本体和散热风道之间,这样隔热垫阻隔本体与散热风道以及外界进行热量接触,实现本体内部局部范围内温度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有利于保护本体局部温度恒定,进一步起到降温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料理机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至少部分位于工作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料理机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其中,超声波发生器至少部分位于工作腔内,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工作腔中,能够快速将萃取物中营养以及风味物质释放出来,从而缩短冲泡时间。
具体地,超声波发生器在运行过程中,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高频振动。高频振动通过超声波发生器的变幅杆放大,在水中产生空化效应。当空化效应作用于茶叶,咖啡粉等饮品上时,可以快速将萃取物中营养以及风味物质释放出来。实现了保证萃取营养物质的基础上,缩短了饮品的冲泡时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散热件可完全设置在散热风道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散热件可部分设置在散热风道内。也即,散热风道是具有缺口的,而散热件设置在该缺口处,并可封堵该缺口。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保证散热件与其他结构直接贴合,进而保证热传递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料理机为萃取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料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料理机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料理机沿A-A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散热风道,104散热件,106进风口,108出风口,110风机,112散热片,118第一风道,122第二风道,126工作腔,128降温装置,130冷端,132热端,134导冷件,136隔热层,138本体,140隔热垫,142超声波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料理机。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理机,包括工作腔126、散热风道102、散热件104和风机110。其中,散热件104至少部分设置在散热风道102内,散热件104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散热风道102的进风口106和出风口108相连通;风机110通过散热风道102朝向散热件104送风。
本实施例提供的料理机,如图1所示,包括工作腔、散热风道102、散热件104和风机110。其中,工作腔126内可用于放置待料理的食物,散热件104可用于工作腔126的散热,进而保证工作腔126处于适宜的温度。并且,散热件104至少部分设置在散热风道102内,并且散热件104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散热风道102的进风口106和出风口108相连通,这样散热风道102在通风的状态下能够全方位给散热件104吹风散热。也即,在风机110运行状态下,散热风道102内的气流能够对散热件104进行贯穿吹送,可以使散热件104中央位置不再出现无风区域,从而实现对散热件104的吹风区域进行全面覆盖,提高散热效率。此外,风机110设置在工作腔126的下方,合理利用工作腔126下方的位置,这样风机110可以平躺放置,极大缩减了整体空间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保证整体结构紧凑的情况下,保证了散热件104的快速和充分散热。
具体地,在料理机运行过程中,料理机产生热量传递给散热件104,通过散热件104增大料理机的散热面积,使得热量通过散热件104流失。本实用新型将散热件104设置在散热风道102中,并且保证散热件104一侧与散热风道102的进风口106贯通连接,散热件104另一侧与散热风道102的出风口108贯通连接,这样有利于气流从散热件104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实现气流贯穿吹送,有效提高散热件104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理机,包括工作腔126、散热风道102、散热件104和风机110,其中,散热件104至少部分设置在散热风道102内,散热件104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散热风道102的进风口106和出风口108相连通;风机110通过散热风道102朝向散热件104送风。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散热件104包括散热片112。其中,散热片112从进风口106向出风口108方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散热件104为散热片112,散热片112结构更易于散热。在气流从进风口106吹入过程中,由于散热片112的结构是从进风口106向出风口108方向延伸,这样气流能够顺畅的贯穿通过,整个过程没有阻碍,使得气流能够持续均匀的将散热片112的热量吹送出去,有效提高了散热片112的散热效率,不会出现散热片112中心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实现了散热片112高效、快速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散热片112的数量为一个,或散热片1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散热片112间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片1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行进行设置。具体地,当散热片112数量为一个时,更容易设置在散热风道102中,进而在风机110运行时,气流能够有效的将散热片112的热量吹走。同时,散热片112为一个时,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节省整机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了料理机小型化设计。
此外,当散热片112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散热片112间隔设置。这样有效增加了散热片112的散热面积,达到更高效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相邻两个散热片112之间设置间隔,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气流从相邻两个散热片112的间隔中贯穿通过,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料理机,具有如实施例一的料理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理机,包括工作腔126、散热风道102、散热件104和风机110,其中,散热件104至少部分设置在散热风道102内,散热件104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散热风道102的进风口106和出风口108相连通;风机110通过散热风道102朝向散热件104送风。
进一步地,散热件104包括散热块和散热口,其中,设置散热口将散热块贯穿,并与散热风道102相连通(图中未示出这一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散热口贯穿散热块,即散热口的两端与散热风道102相连通。这样风机110在运行过程中,将气流通过散热风道102直接吹进散热口中,进而通过散热口贯穿通过散热块,从而将散热块的热量随气流流动送出散热口,起到散热作用。此外,由于设置散热口贯穿散热块,使得风机110吹送的气流流动过程中没有阻碍,保证了气体流动顺畅,加快的气流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另外,散热块没有具体的形状要求,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再一一限定。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料理机,具有如实施例一的料理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理机,包括工作腔126、散热风道102、散热件104和风机110,其中,散热件104至少部分设置在散热风道102内,散热件104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散热风道102的进风口106和出风口108相连通;风机110通过散热风道102朝向散热件104送风。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散热风道102包括第一风道118和第二风道122。其中,散热件104设置在第一风道118内,第二风道122与第一风道118相连通,风机110与第二风道122的进口端相连接。其中,风机110为离心风机。并且,第一风道位于工作腔126的侧方,第二风道位于工作腔126的下方,离心风机110横向设置于工作腔126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件104设置在第一风道118内,这样气流第一风道118流经过程中,实现了气流从散热件104一端贯通至另一端,避免了散热件104中央区域没有气流通过,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第二风道122与第一风道118相连通,风机110与第二风道122的进口端相连接,这样气流在风机110的驱动下从第二风道122的进口端进入,流经第一风道118贯穿通过散热件104后从出风口108流出,加快了气流流通速度,从而提高了散热件104的散热效率。
此外,并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相连通,将第二风道作为过渡风道使用。这样,在保证风机110吹出的气体带走散热件104的热量的基础上,可将设置到工作腔126的下方,并且可以保证风机110横向设置(也即风机110的旋转轴线朝向工作腔126一侧),合理利用工作腔126下方的空间,进而实现了料理机的小型化设计,特别是节省了料理机的侧方空间,这对于厨房等空间环境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的。
具体地,如图3所示,风机110为离心风机,由于通过离心风机与第二风道122进口端连接,这样离心风机可以平躺放置,极大缩减了整体空间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保证整体结构紧凑的情况下,保证了气流从第二风道122进口端进入,流经第一风道118,进而从散热件104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实现了散热件104的快速,充分散热效果。
另外,由于离心风机的开口尺寸相对较为固定,因此通过第二风道122来连通第一风道118和离心风机,可有效保证离心风机的安装固定。并且第二风道122的结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有效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适应性和推广性,使得该方案可应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料理机。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料理机,具有如实施例一的料理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实施例五: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理机,包括工作腔126、散热风道102、散热件104和风机110,其中,散热件104至少部分设置在散热风道102内,散热件104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散热风道102的进风口106和出风口108相连通;风机110通过散热风道102朝向散热件104送风。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料理机还包括降温装置128。其中,降温装置128包括冷端130和热端132,冷端130对工作腔126进行降温,散热件104对热端132进行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降温装置128能够实现吸热放热功能,进而形成冷端130和热端132;冷端130被配置为对工作腔126降温,散热件104被配置为对热端132散热,即冷端130用来为工作腔126降温,同时热端132设置散热件104进行散热。
具体地,在料理机运行过程中,由于料理机自身产生的热量会对工作腔126中食物温度造成不可控,通过设置降温装置128进行调整控温,降温装置128通过冷端130对工作腔126进行降温。同时,通过热端132进行放热,在热端132设置散热件104对热端132进行散热,实现了工作腔126内温度可控,满足了使用需求,同时由于设置散热件104,实现了能够快速散热,散热效率高的目的,以达到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料理机还包括:导冷件134和隔热层136。其中,导冷件134与冷端130和工作腔126的外壁相贴合,隔热层136包覆在工作腔126的外部。
在该实施例中,导冷件134与冷端130和工作腔126的外壁相贴合,实现了冷端130制冷降温过程中将能量传递给工作腔126,从而实现对工作腔126降温作用。设置隔热层136包覆在工作腔126的外部,这样阻隔工作腔126与外界热量接触,实现工作腔126内小范围内温度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有利于保护工作腔126局部温度恒定,进一步起到降温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料理机还包括本体138。其中,工作腔126设置在本体138内,散热风道102设置在本体138内或本体138外。
具体地,当工作腔126设置在本体138内,有利于进一步对工作腔126进行降温控制,同时提高了工作腔126运行过程中稳定性和安全性。散热风道102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在本体138内和本体138外,设置在本体138内时,可有效缩减料理机的整机尺寸,减少占地空间,实现料理机小型化生产。散热风道102设置在本体138外时,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实现给工作腔126降温的目的。
当散热风道102设置在本体138外时,降温装置128位于本体138和散热风道102之间,这样降温装置128在给本体138中工作腔126降温的同时,通过散热风道102对散热件104进行散热,进而保证降温装置128的降温效率,实现对工作腔126中温度进行控制。料理机还包括隔热垫140,套设在降温装置128上,并位于本体138和散热风道102之间,这样隔热垫140阻隔本体138与散热风道102以及外界进行热量接触,实现本体138内部局部范围内温度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有利于保护本体138局部温度恒定,进一步起到降温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料理机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142。其中,超声波发生器142至少部分位于工作腔126内。
在该实施例中,超声波发生器142设置在工作腔126中,能够快速将萃取物中营养以及风味物质释放出来,从而缩短冲泡时间。
具体地,超声波发生器142在运行过程中,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高频振动。高频振动通过超声波发生器142的变幅杆放大,在水中产生空化效应。当空化效应作用于茶叶,咖啡粉等饮品上时,可以快速将萃取物中营养以及风味物质释放出来。实现了保证萃取营养物质的基础上,缩短了饮品的冲泡时间。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料理机,具有如实施例一的料理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散热件104可完全设置在散热风道102内。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散热件104可部分设置在散热风道102内。也即,散热风道102是具有缺口的,而散热件104设置在该缺口处,并可封堵该缺口。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保证散热件104与其他结构直接贴合,进而保证热传递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出的料理机为萃取机。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理机,包括散热风道102、散热件104和风机110,其中,散热件104至少部分设置在散热风道102内,散热件104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散热风道102的进风口106和出风口108相连通;风机110通过散热风道102朝向散热件104送风。
具体地,降温装置128在通电后,一端制冷,一端产热。导冷件134贴合在降温装置128冷端130,散热件104贴合在降温装置128热端132。导冷件134贴在工作腔126上,将制冷量传导至工作腔126上。风机110出口通过散热风道102与散热件104一端相连。工作时,风从风机110出风口进入散热风道102中,从散热件104一端贯通到散热件104另外一端。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存在散热件104中央的无风区域,提高了散热效率。超声萃取模块包含一个或多个超声波发生器142,超声波发生器142安装在饮品储存装置上,超声波发生器142的金属端浸没在饮品中。
超声波发生器142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高频振动。高频振动通过超声波发生器142的变幅杆放大,在水中产生空化效应。然而超声波发生器142在工作时的高频振动将产生大量热量,热量通过金属变幅杆进入到水中,导致最终饮品温度升高。降温装置128可采用制冷片,制冷片通过玻尔帖效应产生吸热放热现象,可以将饮品温度控制在理想温度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需要制冷的物体存放在工作腔126中,工作腔126上贴合有导冷件134,导冷件134的另外一端与降温装置128的冷端130贴合,这样降温装置128上的冷量可以通过导冷件134传递到工作腔126上,进一步传递到需要制冷的物体上。超声波发生器142安装在工作腔126上,金属端在工作腔126中,而另一端则在工作腔126外侧,工作时,金属端浸没在饮品中产生空化效应,同时超声波发生器142由于高频振动而产生的大量热量也通过金属端传递到饮品中。降温装置128的热端132与散热件104相贴合,而散热件104的一端通过散热风道102与风机110出风口相连。
降温装置的制冷性能与其散热性能相关性高,而超声波萃取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要求较高的制冷量。同时结构上要求体积紧凑,对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散热系统设计要求高。目前半导体制冷系统主要通过将轴流风机组装在散热件上进行散热。该结构的优点是体积小,但是由于轴流风机电机有一定直径,散热件中央会产生一个无风流动的区域,而该区域正对的是散热件与降温装置的热端的贴合区域,该区域温度最高。导致散热效率低下,进一步影响降温装置的制冷能力。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风道的设计在保证整体结构紧凑的情况下,将风机出风口与散热件一端相连,在工作时气流从散热件一端贯通至另一端,这样使得散热件104中央不再出现无风区域。
利用超声波空化的效果加快饮品萃取效果,减短冲泡时间。利用降温装置128,将饮品制冷,可以将饮品温度控制在理想温度下。最后通过散热风道102将散热件104一端与风机110相连接,使得在工作时气流从散热件104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这样可以使散热件104中央不再出现无风区域,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的提升了制冷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腔;
散热风道;
散热件,用于对所述工作腔散热,所述散热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内,所述散热件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通;
风机,设置于所述工作腔的下方,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散热风道朝向所述散热件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
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一个;或
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
散热块;
散热口,贯穿于所述散热块设置,并与所述散热风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出风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包括:
第一风道,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位于所述工作腔的侧方;
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通,位于所述工作腔的下方,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口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且所述离心风机横向设置于所述工作腔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被配置为对所述工作腔降温,所述散热件被配置为对所述热端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冷件,与所述冷端和所述工作腔的外壁相贴合;
隔热层,包覆于所述工作腔的外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本体,所述工作腔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或所述本体外;
基于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于所述本体外的情况下,所述降温装置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散热风道之间,所述料理机还包括隔热垫,所述隔热垫套设于所述降温装置设置,并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散热风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理机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工作腔内。
CN202023115668.0U 2020-12-22 2020-12-22 料理机 Active CN214157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5668.0U CN214157039U (zh) 2020-12-22 2020-12-22 料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5668.0U CN214157039U (zh) 2020-12-22 2020-12-22 料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7039U true CN214157039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607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15668.0U Active CN214157039U (zh) 2020-12-22 2020-12-22 料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7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87943Y1 (ko) 반도체-기반 공조장치
CN105704984A (zh) 一种一体式冷却装置
CN105180503B (zh) 一种半导体空调卡及坐垫、座椅、床垫
CN113014033B (zh) 一种涡轮发电机的内部散热系统
CN209801860U (zh) 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1595059A (zh) 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4157039U (zh) 料理机
CN113904504A (zh) 散热效果好的行星减速机电机
CN214231080U (zh) 风道组件和料理机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110367812B (zh) 一种安全节能的烹饪器具
KR20020019787A (ko) 효율이 뛰어난 차량용 열전 냉·온장고
CN214157106U (zh) 料理机
JPH11318695A (ja) 家庭用加熱機器
CN112493876A (zh) 微蒸烤装置
CN207378964U (zh) 一种电控板散热装置和空调器室外机
KR10117267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9068798U (zh) 柜体、变频柜、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20931277U (zh)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8457943U (zh) 一种配置有锰片散热装置的压力空气炸锅
CN218920865U (zh) 变频柜、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13020026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
CN219494548U (zh) 热交换设备的散热装置和热交换设备
CN113966927B (zh) 散热装置及酒柜
CN113970228B (zh) 散热装置及酒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