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0163U - 顶部热风循环烤箱 - Google Patents
顶部热风循环烤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80163U CN214180163U CN202023016502.3U CN202023016502U CN214180163U CN 214180163 U CN214180163 U CN 214180163U CN 202023016502 U CN202023016502 U CN 202023016502U CN 214180163 U CN214180163 U CN 2141801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t air
- cavity
- oven
- air
- circulation ov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部热风循环烤箱,涉及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烹饪腔;箱体顶部设置有热风腔,热风腔和烹饪腔由热风罩相隔;热风罩上设置有吸风口和出风口,烹饪腔内的流体介质经吸风口进入热风腔,热风腔内的流体介质经出风口进入烹饪腔;还设置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包括电机组件和叶轮;电机组件设置于上顶板的外侧;叶轮设置于热风腔内,叶轮与电机组件的电机轴连接;热风腔内还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设置在叶轮外侧,加热机构包括第一加热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解决了现有烤箱内部温度差异大,物品加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部热风循环烤箱。
背景技术
智能蒸烤箱集成灶由烟机、灶具、蒸烤箱模块组成,具有独特的组合式和高效率的吸油烟效果,实现各项功能的最大化使用效率,全自动化地智能控制,真正实现人们追求绿色环保型高档厨房电器产品的要求。
现有的智能蒸烤箱集成灶中,烤箱的热风循环风机通常安装在烤箱的左/右侧壁上,但因烤箱内胆的宽度远大于深度,即烤箱内胆为扁平状,热风从烤箱顶部散出后在内胆内循环一周的距离为烤箱的宽度,所以热风在内胆里平均单次循环时间久,内部温度差异大,造成了对物品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部热风循环烤箱,以避免现有烤箱物品加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烹饪腔;
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和所述烹饪腔由热风罩相隔;
所述热风罩上设置有吸风口和出风口,烹饪腔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吸风口进入所述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烹饪腔;
还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包括电机组件和叶轮;所述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上顶板的外侧;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热风腔内,所述叶轮与电机组件的电机轴连接;
所述热风腔内还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叶轮外侧,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加热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管在所述热风罩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所述出风口区域。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二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围设成环形,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管和所述叶轮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风罩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透窗的壳体,所述壳体的边部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透窗上盖设有透光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吸风口设置在所述透光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吸风口上盖设有多孔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对应所述吸风口区域上设置有多孔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风腔由热风罩和设置在上顶板的向外凸起的外凸部围设而成;所述热风罩和所述上顶板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外凸部与所述上顶板一体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烤箱包括上顶板,所述上顶板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外凸部的边缘盖合于所述安装口的边缘并向外凸出,所述热风罩的边缘连接于所述安装口的边缘并向烤箱内凸出。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顶部设置有热风腔,因为热风腔设置在箱体顶部,流体介质从烤箱顶部进入烹饪腔循环一周的距离约等于烤箱的深度/高度的两倍,由于烤箱内胆的宽度大于深度/高度,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烤箱循环距离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单次循环时间,降低烹饪腔内的温度差异,有效地避免了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且加热机构罩设于热风罩内,烹饪腔清理时更加方便,透光板可使光波穿入烹饪腔内,有利于提高加热均匀性和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热风腔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提供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热风罩的立体示意图(吸风口设置在透光板上);
图5为实施例3提供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热风罩的爆炸图(吸风口上盖设有多孔板,且设置在透光板上);
图6为实施例4提供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热风罩的立体示意图(吸风口设置在透光板上,且对应位置壳体上设置有多孔部);
图7为实施例4提供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热风罩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立体示意图(外凸部与上顶板可拆卸式连接);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局部剖面图(外凸部与上顶板可拆卸式连接);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爆炸图(外凸部与上顶板可拆卸式连接)。
图标:100-箱体;110-上顶板;111-外凸部;200-烹饪腔;300-热风腔;400-热风罩;410-吸风口;420-出风口;500-循环风机;510-电机组件;520-叶轮;600-加热机构;610-第一加热管;620-第二加热管;430-壳体;431-透窗;700-透光板;800-多孔板;112-安装口;900-多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的智能蒸烤箱集成灶中,烤箱的热风循环风机通常安装在烤箱的左/右侧壁上,但因烤箱内胆的宽度远大于深度,即烤箱内胆为扁平状,热风从烤箱顶部散出后在内胆内循环一周的距离为烤箱的宽度,所以热风在内胆里平均单次循环时间久,内部温度差异大,造成了对物品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部热风循环烤箱,该烤箱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烹饪腔;箱体顶部设置有热风腔,热风腔和烹饪腔由热风罩相隔;热风罩上设置有吸风口和出风口,烹饪腔内的流体介质经吸风口进入热风腔,热风腔内的流体介质经出风口进入烹饪腔;还设置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包括电机组件和叶轮;电机组件设置于上顶板的外侧;叶轮设置于热风腔内,叶轮与电机组件的电机轴连接;热风腔内还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设置在叶轮外侧,加热机构包括第一加热管。
因为热风腔设置在箱体顶部,流体介质从烤箱顶部进入烹饪腔循环一周的距离约等于烤箱的深度/高度的两倍,由于烤箱内胆的宽度大于深度/高度,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烤箱的循环距离而言,本实施例可以减少单次循环时间,烹饪腔内温度差异小,有效地避免了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且加热机构罩设于热风罩内,烹饪腔清理时更加方便,透光板可使光波穿入烹饪腔内,有利于提高加热均匀性和加热效率。
以下对热风腔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实现热风在箱体内循环,热风罩400上设置有吸风口410和出风口420,烹饪腔200内的流体介质经吸风口410进入热风腔300,热风腔300内的流体介质经出风口420进入烹饪腔。
更进一步地,吸风口410设置在热风罩400中部位置。吸风口410包括中间位置设置的圆形通孔,和围绕通孔环形分布的不同大小相间规则排列的水滴形通槽,形象地说明,吸风口410呈现雪花形。当然,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等大圆形通孔环形排列等,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更进一步地,出风口420设置在热风罩400边部。出风口420由多个等大长条形通槽组成,绕设在热风罩400四周。为了整体的美观及加工可实施性,长条形通槽的短边为圆弧。
为了使烤箱内流体介质流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循环风机500,如图3,循环风机500包括电机组件510和叶轮520。更进一步地,电机组件510设置在外凸部111的外侧,叶轮520设置在热风腔内,即电机组件510与叶轮520通过外凸部111相隔。更进一步地,为了驱动叶轮520旋转,叶轮520与电机组件510的电机轴连接,较为优选地,叶轮520和电机轴通过楔连接。另外,因为热风腔在运行过程中,内部温度高,所以需要使用烤箱专用耐高温加长轴电机及其配套叶轮520。
为了向烹饪腔200内提供热介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加热机构600,加热机构600可选择电热管或光波管。更进一步地,加热机构600设置在叶轮520外侧,叶轮520旋转时,烹饪腔200的流体介质由吸风口410吸入至热风腔内,经由加热机构600加热后,由出风口420吹入烹饪腔200。加热机构600包括第一加热管610,为了将第一加热管610的辐射能由出风口420入射至烹饪腔200内,第一加热管610在热风罩40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出风口420区域。
为了更快速的对烹饪腔200进行加热,加热机构600还包括第二加热管620,较为优选的,第二加热管620围设成环形,当然,其他形状,例如往复排列等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更进一步地,为了增大第二加热管620的利用率,第二加热管620设置在第一加热管610和叶轮520之间。叶轮520旋转时,烹饪腔200的流体介质由吸风口410吸入至热风腔内,经由第二加热管620和第一加热管610加热后,由出风口420吹入烹饪腔200。
为了更快速的对烹饪腔200进行热辐射,烤箱箱体100的下底板的外侧还设置有底加热管,底加热管下方罩设有底壳,底加热管通过下底板向烹饪腔200内传热。
为了烤箱的正常运行,在放置烤箱的集成灶上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设置在与烤箱相邻的集成灶的侧壁上,排气管与排气管路连接,将热气排出集成灶的风箱。
本实施例中,热风罩400结构还包括多种结构形式,具体而言:
例如吸风口410设置在透光板700上,以下对该结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热风罩400,如图4,包括中部开设有一个透窗431的壳体430,壳体430边部设置有出风口420;需要说明的是,透窗431可以理解为一镂空区域。透窗431上盖设有透光材料,例如钢化玻璃、微晶玻璃等高温透光材料等制成的透光板700,透光板700上设置有吸风口410,即在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板700上集中设置多个贯穿的孔。
更进一步地,孔的形状为长条形并呈环形分布,当然其他形状及分布形式,例如圆形环形排布等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烹饪腔200内的流体介质经吸风口410进入热风腔,热风腔内的流体介质经出风口420进入烹饪腔200。
又如吸风口410上盖设有多孔板800,且设置在透光板700上,以下对该结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热风罩400,如图5,包括在中间位置设置有透窗431的壳体430,壳体430边部设置有出风口420;需要说明的是,透窗431可以理解为一镂空区域。透窗431上盖设有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板700,透光板700上设置有单一通孔式吸风口410,吸风口410上盖设有多孔板800。即在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板700上开设一贯穿的孔,并在该孔位置上盖设包含多个通孔的多孔板800。更进一步地,吸风口410的内径与多孔板800的外径大小相等。烹饪腔200内的流体介质经吸风口410进入热风腔,热风腔内的流体介质经出风口420进入烹饪腔200。
再如吸风口410设置在透光板700上,且对应位置壳体430上设置有多孔部900,以下对该结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热风罩400,如图6和图7,包括壳体430,壳体430边部设置有出风口420,中间设置有多孔部900,围绕多孔部900的壳体430部分设置有多个透窗431,透窗431上盖设有透光板700,需要说明的是,透窗431可以理解为一镂空区域。吸风口410设置在透光板700上且对应多孔部900的位置。即在透光板700上对应多孔部900位置开设有一通孔作为吸风口410。
另外,透光板700可以设计为多块,分别盖设在透窗431上,这种多块透光板700的结构则无需在透光板700上设置吸风口410,仅需设计透窗431和透光板700位置时避开多孔部900位置即可。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和图2,热风腔由热风罩400和设置在上顶板110的向外凸起的外凸部111围设而成。
以下介绍热风罩400与上顶板110的连接形式,具体而言:
热风罩400和上顶板110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热风罩400边缘凸起位置上的对称分布的通孔,和设置在上顶板110上与上述通孔位置相对应的连接孔,紧固件依次穿过通孔和连接孔,以实现热风罩400和上顶板110的可拆卸式连接。当然,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磁吸定位、一体连接等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介绍外凸部111与上顶板110的连接形式,具体而言: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有,外凸部111与上顶板110一体连接。
本实施例的也可选外凸部111与上顶板110可拆卸式连接的方案,如图8和图9和图10,上顶板110设置有安装口112,外凸部111的边缘盖合于安装口112的边缘并向外凸出,外凸部111与安装口112通过第二定位结构可拆卸式连接,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口112边缘处对称分布的安装孔,和设置在外凸部111边缘平面上与上述通孔位置对应的结构孔,紧固件依次穿过安装孔和结构孔,以实现外凸部111和安装口112的可拆卸式连接。较为优选地,紧固件采用标准件。
更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烤箱内部封闭性,安装口112与外凸部1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另外,因热风腔300内温度高,并且流体介质需要对食物等进行加热,所以密封圈需要采用耐高温食品级材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所述箱体(100)设置有烹饪腔(200);
所述箱体(100)顶部设置有热风腔(300),所述热风腔(300)和所述烹饪腔(200)由热风罩(400)相隔;
所述热风罩(400)上设置有吸风口(410)和出风口(420),烹饪腔(200)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吸风口(410)进入所述热风腔(300),所述热风腔(300)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出风口(420)进入所述烹饪腔(200);
还设置有循环风机(500),所述循环风机(500)包括电机组件(510)和叶轮(520);所述电机组件(510)设置于上顶板(110)的外侧;所述叶轮(520)设置于所述热风腔(300)内,所述叶轮(520)与电机组件(510)的电机轴连接;
所述热风腔(300)内还设置有加热机构(600),所述加热机构(600)设置在所述叶轮(520)外侧,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加热管(6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管(610)在所述热风罩(40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所述出风口(420)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600)包括第二加热管(620),第二加热管(620)围设成环形,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管(610)和所述叶轮(5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罩(400)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透窗(431)的壳体(430),所述壳体(430)的边部设置有出风口(420);
所述透窗(431)上盖设有透光板(7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410)设置在所述透光板(7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410)上盖设有多孔板(80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30)的对应所述吸风口(410)区域上设置有多孔部(9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腔(300)由热风罩(400)和设置在上顶板(110)的向外凸起的外凸部(111)围设而成;所述热风罩(400)和所述上顶板(110)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外凸部(111)与所述上顶板(110)一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箱包括上顶板(110),所述上顶板(110)设置有安装口(112),外凸部(111)的边缘盖合于所述安装口(112)的边缘并向外凸出,所述热风罩(400)的边缘连接于所述安装口(112)的边缘并向烤箱内凸出。
10.一种顶部热风循环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顶部热风循环烤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16502.3U CN214180163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顶部热风循环烤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16502.3U CN214180163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顶部热风循环烤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80163U true CN214180163U (zh) | 2021-09-14 |
Family
ID=77652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016502.3U Active CN214180163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顶部热风循环烤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80163U (zh) |
-
2020
- 2020-12-14 CN CN202023016502.3U patent/CN2141801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40240A (zh) |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 |
CN213371512U (zh) | 烹饪器具 | |
CN107550238A (zh) | 一种ih电饭煲及其降温控温方法 | |
CN214180163U (zh) | 顶部热风循环烤箱 | |
CN110547693A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114190784A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11933727U (zh) | 一种避免热气水平排出的食物电烤器具 | |
CN214700859U (zh) | 锅架及灶具 | |
CN211722846U (zh) | 嵌入式烤箱 | |
CN212546600U (zh) | 一种烹饪装置 | |
CN217696016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07492656U (zh) | 电烤箱 | |
CN118088471A (zh) | 一种风机罩、烤箱及集成灶 | |
CN217161823U (zh) | 电烤箱 | |
CN217039777U (zh) | 热循环风道结构和空气烹饪电器 | |
CN215383321U (zh) | 一种加热均匀的空气炸锅 | |
CN218304493U (zh) | 一种环流式蒸烤箱 | |
CN21889920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8588848U (zh) | 嵌入式烤箱 | |
CN213345328U (zh) | 一种带空气炸功能的烤箱 | |
WO2024212514A1 (zh) | 空气炸篮和空气炸锅 | |
CN216675524U (zh) | 一种具有热风立体循环功能的电烤箱 | |
CN217161830U (zh) | 一种集成灶 | |
CN21291290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899397U (zh) | 一种空气电压力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