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920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9209U
CN218899209U CN202223272674.6U CN202223272674U CN218899209U CN 218899209 U CN218899209 U CN 218899209U CN 202223272674 U CN202223272674 U CN 202223272674U CN 218899209 U CN218899209 U CN 218899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cooking
hood
cook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726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扶升
梁少棠
李金龙
邓玉豪
朱振林
江武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32726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9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9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9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烹饪腔体,设置在壳体内;风道结构,设置在烹饪腔体内,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中的一个位于烹饪腔体的侧部,另一个位于烹饪腔体的顶部;风机,设置在进风口处;加热结构,设置在出风口处。启用热风功能后,风机将空气从进风口抽入至风道结构内,加热结构将空气加热后,将热空气从出风口吹出。并且进风口和出风口中,一个位于烹饪腔体的侧部,另一个位于烹饪腔体的顶部,也即进风和出风位于烹饪腔体的两个方向上。这使得更多空气参与热循环,烹饪腔体内的温度平衡效果好,食物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烤箱是常用的家用电器。现有技术中的电烤箱为了提高烹饪效果,专门设有热风功能,热风功能一般有后置式热风和顶部热风的两种方式。
后置式热风的原理是,风扇和加热都设置在后侧,通过风扇将烹饪腔内的空气通过后面风罩的中间区域进气孔吸入,在吹到周围的加热区。空气经过加热管加热之后再通过风罩的侧边排气孔和边缘缝隙送至炉腔,形成一个热风循环。
顶部热风的原理是,风扇和加热都设置在顶部,通过风扇将烹饪腔内的空气通过顶部的中间区域吸入,再吹到周围,通过导风罩的引导使空气经过加热区。空气经过加热管加热之后再向下吹到烹饪的食物,形成一个热风循环。
在上述两种热风功能中,后置式热风的送风出口都在后侧,造成烹饪腔内前后温度很难达到均匀;顶部热风的进风口在顶部中间,这样造成食物底下的冷空气被遮挡而不易循环,两种方式都会造成热风循环差,食物加热不均匀,导致烹饪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烤箱的热风功能的热风循环差,食物加热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烹饪腔体,设置在壳体内;风道结构,设置在烹饪腔体内,风道结构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中的一个位于烹饪腔体的侧部,另一个位于烹饪腔体的顶部;风机,设置在进风口处;加热结构,设置在出风口处。
可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导风罩,导风罩上设置有第一过风孔,导风罩罩设在烹饪腔体的第一腔壁上,导风罩和烹饪腔体的第一腔壁之间形成风道结构的一部分,风机与导风罩相对设置。
可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集风罩,集风罩罩设在导风罩外,集风罩上设置有第二过风孔,第二过风孔形成进风口。
可选地,第二过风孔位于集风罩的底部。
可选地,集风罩和导风罩间隔设置,集风罩的边沿和导风罩的边沿之间的间隙形成进风口。
可选地,烹饪腔体的第一腔壁具有向外的凹陷部,风机设置在凹陷部内,导风罩罩设在凹陷部上。
可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排风罩,排风罩罩设在烹饪腔体的第二腔壁上,排风罩上设置有出风孔,并形成出风口,排风罩和第二腔壁之间形成风道结构的一部分。
可选地,出风孔包括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第一出风孔设置在排风罩的中部,第二出风孔设置在第一出风孔的外侧。
可选地,加热结构为电热管,电热管设置在排风罩内,排风罩内设置有适于支撑电热管的支架。
可选地,第一腔壁设置在烹饪腔体的后部,第二腔壁设置在烹饪腔体的顶部。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烤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启用热风功能后,风机将空气从进风口抽入至风道结构内,加热结构将空气加热后,将热空气从出风口吹出。并且进风口和出风口中,一个位于烹饪腔体的侧部,另一个位于烹饪腔体的顶部,也即进风和出风位于烹饪腔体的两个方向上。这使得更多空气参与热循环,烹饪腔体内的温度平衡效果好,食物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烤箱的热风功能的热风循环差,食物加热不均匀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的侧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C处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的正面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20、烹饪腔体;21、凹陷部;30、风道结构;31、进风口;32、出风口;40、风机;50、加热结构;60、导风罩;61、第一过风孔;70、集风罩;71、第二过风孔;80、排风罩;81、出风孔;811、第一出风孔;812、第二出风孔;9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0、烹饪腔体20、风道结构30和风机40。其中,烹饪腔体20设置在壳体10内。风道结构30设置在烹饪腔体20内,风道结构30包括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中的一个位于烹饪腔体20的侧部,另一个位于烹饪腔体20的顶部。风机40设置在进风口31处。加热结构50设置在出风口32处。
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启用热风功能后,风机40将空气从进风口31抽入至风道结构30内,加热结构将空气加热后,将热空气从出风口32吹出。并且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中,一个位于烹饪腔体20的侧部,另一个位于烹饪腔体20的顶部,也即进风和出风位于烹饪腔体20的两个方向上。这使得更多空气参与热循环,烹饪腔体20内的温度平衡效果好,食物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烤箱的热风功能的热风循环差,食物加热不均匀的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作为烹饪器具的外壳,烹饪腔体20设置在壳体10内,并用于加热食物。烹饪腔体20由金属板材围成,其包括一个顶板、一个底板和三个侧板。顶板形成了烹饪腔体20的顶部,底板形成了烹饪腔体20的底部,三个侧板形成了烹饪腔体20的侧部(包括后部、左侧和右侧)。
进一步地,烹饪腔体20的前侧形成开口,并用于装入食物。装入食物后,壳体10上的门体(图中未示出)盖合,以将烹饪腔体20封闭。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进风口31设置在烹饪腔体20的后部,出风口32设置在烹饪腔体20的顶部。具体而言,进风口31设置在烹饪腔体的后部上,进而能够将食物的底部冷空气抽出,使得食物的底部也能够得到加热。出风口32设置在烹饪腔体20的顶部,也即从食物的上部出风。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分别位于烹饪腔体的相邻的两侧,使得更多空气参与热循环,食物的加热效果更好
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
例如,可以将进风口31设置在烹饪腔体20的顶部,将出风口32设置在烹饪腔体20的侧部的后部。
再例如,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之一可以设置在烹饪腔体20的侧部的左侧或者右侧,也即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
也即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中,一个位于烹饪腔体20的顶部,另一个位于烹饪腔体20的侧部即可。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导风罩60。导风罩60上设置有第一过风孔61,导风罩60罩设在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上,导风罩60和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之间形成风道结构30的一部分,风机40与导风罩60相对设置。
具体而言,风机40固定在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上。导风罩60由金属板材制成,导风罩60罩设在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的内部,并盖住风机40。导风罩60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过风孔61,第一过风孔61与风机40的进气口对应,以使空气能够通过第一过风孔61进入至风机40内。
空气进入至风机40内后,从风机40的侧部吹出。导风罩60和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了风道结构30的一部分,以使得空气能够通过。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集风罩70,集风罩70罩设在导风罩60外,集风罩70上设置有第二过风孔71,第二过风孔71形成进风口31。
具体而言,集风罩70由金属板材制成,集风罩70罩设在导风罩60外。并且从图6可以看到,第二过风孔71为多个,并形成一个进风区域,以使得空气能够均匀地被导入至风机40内。空气能够从第二过风孔71处进入,也即形成了上述的进风口31。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过风孔71位于集风罩70的底部。上述的“集风罩70的底部”指的是集风罩70的中部以下的位置。多个第二过风孔71所形成的进风区域位于集风罩70的底部,使得食物下方的气流能够被抽入至风机40内,从而保证食物底部的冷空气也能够参与热循环,从而提高加热效果。
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过风孔71可以分布在集风罩70的整个表面上,或者分布在集风罩70的上部。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集风罩70和导风罩60间隔设置,集风罩70的边沿和导风罩60的边沿之间的间隙形成进风口31。具体而言,集风罩70通过固定柱连接在导风罩60上,以使得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同时,集风罩70的边沿和导风罩60的边沿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当风机40工作时,空气不仅能够从第二过风孔71处进入,也能够从集风罩70和导风罩60的边沿的间隙处进入,使得空气的进入范围更广、更加均匀。
由于空气能够从集风罩70和导风罩60的边沿的间隙处进入,因此该间隙也形成了进风口31。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具有向外的凹陷部21。风机40设置在凹陷部21内,导风罩60罩设在凹陷部21上。具体而言,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向外凹陷,使得凹陷部21形成了一容纳空间,风机40放置在该容纳空间内。导风罩60盖设在凹陷部21,使得装配后,导风罩60和集风罩70与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基本平齐,提高产品的美观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排风罩80,排风罩80罩设在烹饪腔体20的第二腔壁上。排风罩80上设置有出风孔81,并形成出风口32,排风罩80和烹饪腔体20的第二腔壁之间形成风道结构30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排风罩80由金属板材制成,其边沿设置有翻边,便于烹饪腔体20的第二腔壁进行连接。排风罩80和烹饪腔体20的第二腔壁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以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设置加热结构50,并使气流通过,也即形成了风道结构30的其余部分。
进一步地,排风罩80的边沿与第二腔壁紧贴设置,进而使得进入排风罩80和第二腔壁之间的气流,能够都从出风孔81向下排出,进而使得出风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排风罩80的后部(也即靠近导风罩60和集风罩70的位置)设置有过流孔或者过流口,以使得从导风罩60和烹饪腔体20第一腔壁之间的间隙吹出的空气,能够通过过流孔或者过流口进入至导风罩60内,并通过加热结构50加热后,从出风孔81吹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出风孔81包括第一出风孔811和第二出风孔812,第一出风孔811设置在排风罩80的中部,第二出风孔812设置在第一出风孔811的外侧。具体而言,第一出风孔811为多个,并形成条形的出风区域,第二出风孔812为长条形结构。第一出风孔811和第二出风孔812使得热空气能够均匀出风,防止食物被烤焦。
优选地,加热结构50为电热管,电热管设置在排风罩80内,排风罩80内设置有适于支撑电热管的支架90。空气通过电热管加热后,通过第一出风孔811和第二出风孔812排出至烹饪腔体20内。
从图5可以看到,与上述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相似的,烹饪腔体20的第二腔壁上也设置有向外的凹陷部,加热管设置在该凹陷部内,使得排风罩80装配后,与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大致平齐,以使得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从图2可以看到,上述的第一出风孔811和第二出风孔812沿着加热管的延伸方形进行排布,以使得空气加热后即可通过出风孔81排出。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腔壁设置在烹饪腔体20的后部,第二腔壁设置在烹饪腔体20的顶部。当然,根据上述的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的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配性地调整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在烹饪腔体20内的位置。
优选地,上述的烹饪器具为电烤箱。当然,其他具有加热功能的烹饪器具,也可以采用上述的结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
烹饪腔体(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
风道结构(30),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20)内,所述风道结构(30)包括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所述进风口(31)和所述出风口(32)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烹饪腔体(20)的侧部,另一个位于所述烹饪腔体(20)的顶部;
风机(40),设置在所述进风口(31)处;
加热结构(50),设置在所述出风口(3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导风罩(60),所述导风罩(60)上设置有第一过风孔(61),所述导风罩(60)罩设在所述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上,所述导风罩(60)和所述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之间形成所述风道结构(30)的一部分,所述风机(40)与所述导风罩(60)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集风罩(70),所述集风罩(70)罩设在所述导风罩(60)外,所述集风罩(70)上设置有第二过风孔(71),所述第二过风孔(71)形成所述进风口(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风孔(71)位于所述集风罩(70)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罩(70)和所述导风罩(60)间隔设置,所述集风罩(70)的边沿和所述导风罩(60)的边沿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进风口(3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体(20)的第一腔壁具有向外的凹陷部(21),所述风机(40)设置在所述凹陷部(21)内,所述导风罩(60)罩设在所述凹陷部(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排风罩(80),所述排风罩(80)罩设在所述烹饪腔体(20)的第二腔壁上,所述排风罩(80)上设置有出风孔(81),并形成所述出风口(32),所述排风罩(80)和所述第二腔壁之间形成所述风道结构(30)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81)包括第一出风孔(811)和第二出风孔(812),所述第一出风孔(811)设置在所述排风罩(80)的中部,所述第二出风孔(812)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孔(811)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50)为电热管,所述电热管设置在所述排风罩(80)内,所述排风罩(80)内设置有适于支撑所述电热管的支架(9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壁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20)的后部,所述第二腔壁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20)的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烤箱。
CN202223272674.6U 2022-12-05 2022-12-05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899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2674.6U CN218899209U (zh) 2022-12-05 2022-12-05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2674.6U CN218899209U (zh) 2022-12-05 2022-12-05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9209U true CN218899209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1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72674.6U Active CN218899209U (zh) 2022-12-05 2022-12-05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9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3727B (zh) 嵌入式微波炉及微波烹饪系统
CN102188168A (zh) 具有均匀大风量热风对流烧烤的烤箱
CN100462633C (zh) 内置式适配型加热蒸煮器
CN102232801B (zh) 电烤箱
CN11267461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899209U (zh) 烹饪器具
CN112535417A (zh) 一种热风循环结构及烤箱
JP2007003042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0652226B (zh) 烘焙器具
CN21573849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4048525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489612U (zh) 一种具有热风辅助加热功能的烤箱
KR101411760B1 (ko) 전기오븐
US20230254950A1 (en) Cooking appliance with microwave heating function
CN115836811A (zh) 烹饪器具
CN210399026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6569629U (zh) 电烤箱外壳控温结构
JPH0313732A (ja) 加熱装置
CN216079908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7959758U (zh) 空气炸锅
CN216534973U (zh) 具有空气炸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20551943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6431825U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功能的微波炉
CN218246908U (zh) 一种嵌入式烤箱
CN218096121U (zh) 一种具有侧热风机的烹饪装置及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