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2625U - 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2625U
CN214142625U CN202022575921.4U CN202022575921U CN214142625U CN 214142625 U CN214142625 U CN 214142625U CN 202022575921 U CN202022575921 U CN 202022575921U CN 214142625 U CN214142625 U CN 214142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static spinning
machine
electrospinning
desk
spinn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59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宇
周清峰
范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Julian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Sanshui Institute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Julian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Sanshui Institute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Julian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Sanshui Institute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Foshan Julian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2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2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69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inning section, e.g. capillary tube, protrusion or pi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76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llecting device, e.g. drum, wheel, endless belt, plate or gr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与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的底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机构,使得在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移动至其输送方向与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送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入端喂入的纺布能够依次经过第一及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并且沿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导出的纺布为非单层结构。通过将原独立生产的两台或多台台式静电纺丝机组合使用,纺布可以连续经由两台或多台台式静电纺丝机进行静电纺丝。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台式静电纺丝机上采用相同的纺丝液,能够很好地克服喷头式静电纺工艺中不可避免地纺丝不均匀的问题,保证静电纺制品质量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纺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迅速升温,静电纺丝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几年来,静电纺丝技术以其连续、方便、快速、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已经成为纳米纤维制造的主流技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形貌可控、比表积大、透气性好等诸多优势,己在过滤材料、防护材料、酶载体、传感器膜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成本低廉、操作容易以及高效等优点,被认为是制备大量聚合物连续纳米纤维最有效的方法。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9554773A的专利文献提出的一种立式静电纺丝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框架,所述设备主体框架的前端设置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前端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储物盒,所述储物盒的内部设置有清洁布与润滑油存储瓶,所述清洁布位于润滑油存储瓶的一侧。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立式静电纺丝设备,设有储物盒、固定槽、活动板、伸缩杆与可调节控制台,能够便于人们清洁立式静电纺丝设备,并可以给其各连接处涂抹润滑油,确保其运作较为灵活,并能便于人们观察与记录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与运作状况,还可以自由调整控制台的高度,确保人们再操作立式静电纺丝设备进行静电纺丝时较为容易。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由其所提供的设备生产得到的仅为单层静电纺丝,纺出的纺丝直径以及纺布空隙单一,且功能单一而导致其应用受限程度大;并且,在其所提出的喷头式静电纺工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纺丝不均匀的情况,静电纺制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其所采用的喷头式静电纺纺出的纳米纤维量非常少,无法满足大面积静电纺制品的需求,可生产性非常低。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提出的静电纺丝设备生产得到的仅为单层静电纺丝,纺出的纺丝直径以及纺布空隙单一,且功能单一而导致其应用受限程度大的问题,以及在其所提出的喷头式静电纺工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纺丝不均匀的情况,静电纺制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通过将原独立生产的两台或多台台式静电纺丝机组合使用,纺布可以连续经由两台或多台台式静电纺丝机进行静电纺丝。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台式静电纺丝机上采用相同的纺丝液,能够很好地克服喷头式静电纺工艺中不可避免地纺丝不均匀的问题,保证静电纺制品质量稳定。并且,本申请摒弃了传统喷头式静电纺,提供了利用固定型电极钢丝来进行静电纺的设备,能够提供较大的纺丝自由面,静电纺制得的纳米纤维量大,使得本申请所提出的静电纺丝设备能够满足大面积静电纺制品的需求,可生产性高。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其特征是,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与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的底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机构,使得在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移动至其输送方向与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送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入端喂入的纺布能够依次经过第一及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并且沿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导出的纺布为非单层结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入端和/或输出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输送辊,所述输送辊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台式静电纺丝机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静电纺丝设备还包括导轨条以及设置在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底部的导轨,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与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分别按照各自导轨与导轨条相对应的方式彼此并排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两端能够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及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第一伸缩杆按照其杆体平行于与之对应的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送方向的方式滑动连接在所述台式静电纺丝机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轨和/或所述导轨条上设置有滑动锁定机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还包括设置在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输送辊组合机构,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输送辊组合机构与台式静电纺丝机内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的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钢丝,其两端分别贯穿出所述涂覆头的内腔以使其浸润在所述待涂覆液体中。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的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涂覆头,各个涂覆头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液孔,通过供液孔向所述涂覆头的内腔中引入待涂覆液体。
目前较为先进的已经实现量产的纳米纤维制造设备的静电纺丝发生装置是通过涂覆装置,将聚合物溶液均匀的涂覆在金属电极丝上,进而可实现高效的纳米纤维生产。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5568409B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装置。该专利是以电极钢丝的回转运动来实现纺丝射流与涂覆,在纺丝射流的过程,电极钢丝上的部分液体因受重力而黏流到机台上,无法及时处理,该部分液体易黏流至例如金属导轮等用于传送电极钢丝的部件中,一旦发生堵塞,维护成本高;此外,在回转运动的驱动方式下,涂覆好液体的电极钢丝总是先从固定侧进入电场,大部分液体在靠近固定侧的位置就被纺丝射流至基材上,加上传送过程中部分液体因受重力而损失,因而导致电极钢丝上能够在另一侧上进行纺丝射流的液体大大减少,得到的制品上沉积的纳米纤维层不均匀。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的台面上滑动连接有滑架,所述滑架能够带着所述至少两个涂覆头沿电极钢丝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本申请通过设置采用往复运动驱动方式的滑架,带动涂覆头在电极钢丝上来回涂覆,在涂覆的同时能够及时处理电极钢丝上因受重力而黏流的液体,不仅减少了工艺流程,并且维护成本低,同时避免了基材两侧存在涂覆先后顺序而纺丝层不均匀的问题,涂覆效率高且能够保证所得制品的纳米纤维层的均匀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与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的简化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式静电纺丝机的简化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静电纺丝设备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架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涂覆头 2:电极钢丝 3:机台
4:滑架 5:待涂覆液体 6:供液孔
7:安装孔 8:供液腔室 9:第一柱体构件
10:承装通道 11:钢丝导槽 12:第二柱体构件
13:供液接口 14:储液腔室 15:凹槽
16:漏孔 17:收集槽 18: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
19: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 20:移动机构
21:输送辊 22:导轨条 23:导轨
24:滑槽 25:第一伸缩杆 26:第二伸缩杆
28:输送辊组合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该静电纺丝设备可以是由两台或多台台式静电纺丝机相拼接而组成的。该静电纺丝设备可以通过纺丝射流的方式在基材上沉积形成两层或多层的纳米纤维。单个台式静电纺丝机主要包括移动机构20、输送辊21以及第一伸缩杆25。
移动机构20设置在单个台式静电纺丝机的底部。在仅需单层纳米纤维的情况下,台式静电纺丝机之间可以各自独立生产。在需要复合层纳米纤维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推动台式静电纺丝机移动,将纺丝机之间拼接起来进行复合层纳米纤维生产。
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输送辊21。优选地,输送辊21可以在外部的驱动下,沿着台式静电纺丝机上下移动。并在相应位置处与台式静电纺丝机相对固定。输送辊21的两端均滑动连接在台式静电纺丝机上。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输送辊21可以是通过支架的方式架设在台式静电纺丝机上。支架一端固接至输送辊21的端部,支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台式静电纺丝机上。支架在外部的驱动下,可以相对台式静电纺丝机转动,同时输送辊21在竖向上的高度随之变化。
基材从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入端喂入,沿着输送辊21进入台式静电纺丝机的内部,经过输送辊组合机构28后从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出端导出,沿着输出端处的输送辊21被输送至纺布收卷机构进行收卷,或输送至另一台台式静电纺丝机进一步处理。
输送辊21在台式静电纺丝机上的上下位置高度可调节。基材先是从输入端的输送辊21的上方喂入,沿着输送辊组合机构28的底面,从输出端的输送辊21的上方导出。输送辊21相对输送辊组合机构28的间距越大,输送辊21对基材所施加的压力作用力越大。输送辊21相对输送辊组合机构28的间距越小,输送辊21对基材所施加的压力作用力越小。
输送辊21与输送辊组合机构28之间的高度差可调节,使得沿该输送辊21导出的纺布受到的压力作用变化。基材与经静电纺丝附着在基材上的纺布之间的结合作用力相应变化。其尤其适用于本申请所提出的复合纳米纤维层生产。由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18制得的单层纺布未受压力作用,尚未被压实,空间空隙较大,此时再将其以保持较大空间空隙的方式输送进入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19时,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19中形成的纺丝液不仅可附着在上一层纺布表面,并且还可借助于空间间隙进入上一层纺丝的内部,交错形成复合界面稳定的复合纳米纤维层。
第一伸缩杆25设置在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出端所在侧的底部。相对应的,在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入端所在侧的底部,设置有接收部。
第一伸缩杆25的自由端可以连接至另一台式静电纺丝机的接收部。使得两台静电纺丝机相对固定。并且调节其伸长长度,也可调节两纺丝机间的间距。
此处提及的接收部与第一伸缩杆25自由端的形状相适配。
第一伸缩杆25在纺丝机底部至少具有两个固定位。当第一伸缩杆25相对纺丝机底部朝内滑移,第一伸缩杆25被相对固定在固定位,隐藏在纺丝机底部。当第一伸缩杆25相对纺丝机底部朝外滑移,第一伸缩杆25被相对固定在另一固定位,延伸出纺丝机,用于连接至另一纺丝机的接收部。
第一伸缩杆25的自由端与接收部之间可被遥控锁定或开关按钮锁定等。接收部或第一伸缩杆25的自由端可以设置有由电动机和电磁铁构成的执行机构。
地面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导轨条22,用于引导不同台式静电纺丝机的精准拼接。相对应的,纺丝机底部均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导轨23。
在导轨条22的旁侧设置有滑槽24。使用者仅需将台式静电纺丝机推行至滑槽24对应位置,移动机构20对应滑槽24,将其沿滑槽24定向移动。即可准确地将导轨23对应到导轨条22上。
该导轨23或该导轨条22上设置有滑动锁定机构。即通过遥控滑动锁定机构的状态,可以使得不同台式静电纺丝机固定在相应位置处。
通过调控第二伸缩杆26,输送辊组合机构28与纺丝机台面之间的距离也相应变化。实现纺丝距离的调节。
在实际使用时,一滑槽24上已经预先固定有一台式静电纺丝机,使用者将该输出端底部的第一伸缩杆拉出固定。将第一伸缩杆调节至所需长度。使用者将另一台台式静电纺丝机推行至该滑槽24对应位置,移动机构20对应滑槽24,将其沿滑槽24定向移动。即可准确地将导轨23对应到导轨条22上。逐渐向前移动,第一伸缩杆的自由端对准并接合至该纺丝机的接收部。第一伸缩杆25的自由端与接收部相锁定。此时可通过开关按钮或遥控锁定的方式,通过滑动锁定机构使导轨条22与导轨23相互锁定在当前位置。两台静电纺丝机相对固定。将基材从一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出端的输送辊21上方导出,从另一纺丝机的输入端的输送辊21的上方导入。将输送辊21分别调节至所需高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可以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和/或补充,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在不造成冲突或者矛盾的情况下,实施例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和/或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补充。
如图3所示出的是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静电纺丝设备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该静电纺丝设备通过纺丝射流的方式在基材上沉积形成纳米纤维。该静电纺丝设备主要包括滑架4、涂覆头1以及电极钢丝2。
多个涂覆头1均固定在滑架4上。
多根电极钢丝2是以其两端固接在机台3上的方式架设在滑架4的上方。单根电极钢丝2与单个涂覆头1在滑架4上的位置相对应。
滑架4可以在外部的驱动下,带着多个涂覆头1同时沿电机钢丝的长度延伸方向作往复运动。
电极钢丝2所在的纺丝区域朝向基材。基材与电极钢丝2处于电场中。
涂覆头1将待涂覆液体5涂覆在电极钢丝2上。涂覆了液体后的电极钢丝2可以通过射流纺丝的方式在基材上形成纳米纤维。
经纺丝射流后,电极钢丝2上涂覆液体减少。在滑架4的往复运动下,涂覆头1不断地补充涂覆。同时涂覆头1将钢丝上因重力而粘滞垂吊在钢丝下方的部分液体刮下。
被刮掉的该部分液体直接下落至预先放置的收集槽17内,而不会掉落到机台3上。
如图4所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滑架4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涂覆头1是通过与第一柱体构件9及第二柱体构件12相互组装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对涂覆过程的。
尤其地,当需要清理电极丝及涂覆头1时,可便捷地将上述各部件拆分开来。分别地进行清洗检查,以免堵塞管路。
如下对本申请静电纺丝设备中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涂覆头1上开设有彼此交叉贯穿的供液孔6和安装孔7。此处交叉贯穿指的是两个通孔的中心轴线相交且互不重合的位置关系。
安装孔7沿电极钢丝2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
供液孔6沿多个涂覆头1的并列方向左右贯通。
并且在本申请中,供液孔6的孔径小于安装孔7的孔径。即,供液孔6内部被安装孔7内壁隔断为两个供液腔室8,其分布在涂覆头1两侧。
涂覆头1两侧均可连通外部储液箱或其他涂覆头1内腔。
对于无需连通其他部件的侧面,可以在该侧的供液孔6上安装堵头。
涂覆头1的进液方式可以选用级联进液的方式。即以每两个涂覆头1为一进液单元。从外设的储液箱分别连通至多个进液单元。由单个的进液单元同时向两个涂覆头1提供待涂覆液体5。
涂覆头1的进液方式可以选用串联进液的方式。即并列设置的多个涂覆头1之间依次相互连通。由滑架4纵向端部上的一涂覆头1与外设的储液箱相连通。而位于滑架4纵向另一端部上的涂覆头1的外侧设置有堵头。位于滑架4纵向两端之间的涂覆头1具有向相邻的位于其下一级的涂覆头1中输送液体的任务。
进一步优选地,涂覆头1可以是关于安装孔7的中心轴线呈镜面对称,使用时无需区分前后方向。
优选地,电极钢丝2可以是由多股钢丝缠绕成绳状。其表面较小的曲率半径使得诱发纺丝更容易。其表面的无方向性使得射流可在任意位置喷射。纺丝产量更大,可使静电纺丝过程更加高效、稳定。
关于涂覆头1、第一柱体构件9、第二柱体构件12以及电极钢丝2之间的安装方式:
安装孔7内按照形状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有第一柱体构件9。
优选地,本申请中安装孔7的形状类似于倒置的Ω形。即安装孔7的内壁在竖向上也呈开放状。使用者可以便捷地将手指伸入安装孔7内将第一柱体构件9或第二柱体构件12向外推出。
第一柱体构件9的外壁上开设有呈半开放状的承装通道10。承装通道10用于滑动连接第二柱体构件12。
该承装通道10是通过第一柱体构件9与一个其中心轴线与第一柱体构件9的中心轴线彼此平行的圆柱形切割体相交的方式所形成的。
在承装通道10内壁上开设有钢丝导槽11。钢丝导槽11用于引导电极钢丝2。
使用时,先将第一柱体构件9安装至涂覆头1中。再从上方的涂覆头1开放端,将电极钢丝2放置入钢丝导槽11内。最后将第二柱体构件12滑接至第一柱体构件9上。电极钢丝2被限定在第一柱体构件9上,完成组装。
优选地,在该涂覆头1的竖向顶端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可拆卸挡板,可选用螺栓或螺钉固定。
关于涂覆头1、第一柱体构件9、第二柱体构件12以及电极钢丝2之间的液体导入过程:
第一柱体构件9的径向方向上开设有供液接口13。供液接口13与钢丝导槽11正交贯通。第一柱体构件9组装在涂覆头1上时,供液接口13与供液孔6相连通。
供液接口13与承装通道10部分重合。供液接口13内部的储液腔室14内的液体可流通至承装通道10及钢丝导槽11。
第二柱体构件12外壁上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是通过第二柱体构件12与一个其中心轴线与第二柱体构件12的中心轴线彼此异面的圆柱形切割体相交的方式所形成的。
本申请中圆柱形切割体是为帮助限定凹槽或通道形状的虚拟辅助工具,也可理解为在加工部件时所采用的切割方式。
安装第二柱体构件12后,凹槽15位于钢丝导槽11上方。
凹槽15与供液接口13间彼此至少部分重合且相互连通。
在使用时,来自涂覆头1的供液孔6的待涂覆液体5先经由供液腔室8。继而进入第一柱体构件9内的储液腔室14。继续泵入液体,直至充满至第二柱体构件12内的凹槽15。至此,第一柱体构件9内的电极钢丝2完全被待涂覆液体5所包覆。
关于收集电极钢丝2上多余液体的过程:
钢丝导槽11在第一柱体构件9两侧分别具有两开放端面。
电极钢丝2是穿过开放端面再进入第一柱体构件9内部。可以通过预先设定该开放端面的横截面面积。
滑架4上两两成对地开设有至少一个漏孔16。每两个漏孔16分别开设在一个涂覆头1的两侧。
滑架4背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收集槽17。收集槽17可采用抽屉式安装方式。收集槽17位于漏孔16下方。
在滑架4进行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已包覆有液体的电极钢丝2可以顺利从第一柱体构件9中穿出。同时捋顺液体,使得电极钢丝2均匀涂覆。
对于即将穿进第一柱体构件9的电极钢丝2,尤其是因重力而粘滞垂吊有多余的部分液体的电极钢丝2,在穿过该开端面时,多余的部分液体被刮下,被刮掉的该部分液体下落,穿过漏孔16,掉进预先放置的收集槽17内。
关于本申请的静电纺丝过程:基材放置在纺丝区域和收集电极之间,可以是贴附在收集电极表面,也可以是采用外部的定位结构将基材定位;
将高压电源的正极导通电极钢丝2,负极导通收集电极,在电极钢丝2的纺丝区域与收集电极之间形成一高压静电场;
驱使滑架4往复运动时,先由涂覆头1将纺丝溶液均匀涂覆在电极钢丝2表面;电极钢丝2在静电场电场力的作用下,表面涂覆的溶液会形成电荷聚集,由于电极钢丝2由多股钢丝缠绕成绳,其表面曲率较小,使得表面凸起,溶液会在电场力作用下突破表面张力,形成纺丝射流,最终在基材上沉积纳米纤维;纺丝射流后,往复运动的涂覆头1进行补充涂覆,同时去除电极钢丝2上多余的残留液。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可以是对实施例1和2的进一步改进和/或补充,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在不造成冲突或者矛盾的情况下,实施例1和2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和/或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补充。
如图4所示出的是本申请所提出的用于静电纺丝设备的涂覆头1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该涂覆头1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一柱体构件9。
涂覆头1开设有供液孔6和安装孔7。供液孔6和安装孔7彼此交叉贯穿。第一柱体构件9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安装至安装孔7内。
第一柱体构件9开设有承装通道10。承装通道10沿第一柱体构件9的柱体长度方向延伸。承装通道10用以在第一柱体构件9内可拆卸地固定第二柱体构件12。
在承装通道10内壁上开设有钢丝导槽11。钢丝导槽11由第二柱体构件12与第一柱体构件9共同限定得到。第二柱体构件12限定出电极钢丝2的在钢丝导槽11内的可活动范围。钢丝导槽11用于滑动引导电极钢丝2。
第一柱体构件9具有供液接口13。经由供液接口13,供液孔6与承装通道10的内腔相贯通。此处的”承装通道10的内腔”指的是的承装通道10上至少联通至钢丝导槽11的部分内腔。
第二柱体构件12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用以将经由供液孔进入的待涂覆液体引导至承装通道的与钢丝导槽联通的内腔。
在电极钢丝2在钢丝导槽11内移动时,通过凹槽15,向电极钢丝2提供待涂覆液体5。电极钢丝2在钢丝导槽11内的移动受到第二柱体构件12的约束。此处的电极钢丝2指的是位于第二柱体构件12之内的部分钢丝。
在第一柱体构件9与第二柱体构件12均装配在涂覆头1上后,凹槽15与供液孔6在径向上彼此至少部分重合。凹槽15与供液孔6各自的液体通道相互连通。
待涂覆液体5能够进入第一柱体构件9内的供液腔室14。此处的该待涂覆液体5来自涂覆头1的供液孔6。电极钢丝2贯穿在钢丝导槽11内。贯穿在钢丝导槽11内的电极钢丝2周向接触待涂覆液体5。在该滑架4沿着电极钢丝2移动的同时,能够将待涂覆液体5涂覆至电极钢丝2上。此处的电极钢丝2指的是彼此并行间隔的至少两根电极钢丝2。
静电纺丝设备具有滑架4。滑架4用于固定涂覆头1。滑架4能够带着至少两个涂覆头1沿电极钢丝2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经由相应涂覆头1的供液孔6,待涂覆液体5进入各个涂覆头1内腔,待涂覆液体5能够被涂覆到静电纺丝设备的相应一根电极钢丝2上。
电极钢丝2贯穿出钢丝导槽11,通过滑架4的移动,电极钢丝2相对涂覆头1移动。使得电极钢丝2被涂覆上钢丝导槽11内的待涂覆液体5。
滑架4底部设置有收集槽17。在电极钢丝2贯穿涂覆头1移动时,待涂覆液体5溢出,由收集槽17来收集。优选地,为顺利收集溢出的待涂覆液体,在滑架底部开设有长孔形漏孔,该漏孔位于涂覆头的供电极钢丝穿出的两端附近。
优选地,电极钢丝固定于机台两侧。
优选地,各个涂覆头分别开设有与供液孔在轴向上对置的供液接口。此处所提及的供液接口能够被堵头封闭,也能够充当另一涂覆头的液体供应来源。其中,来自第一涂覆头的供液孔的待涂覆液体能够经由第一涂覆头内腔和第一涂覆头供液接口去往另一涂覆头的供液孔。
关于涂覆头1、第一柱体构件9、第二柱体构件12以及电极钢丝2之间的安装方式:
安装孔7内按照形状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第一柱体构件9。优选地,本申请中安装孔7的形状类似于倒置的Ω形。即安装孔7的内壁在竖向上也呈开放状。使用者可以便捷地将手指伸入安装孔7内将第一柱体构件9或第二柱体构件12向外推出。
第一柱体构件9的外壁上开设有呈半开放状的承装通道10。承装通道10用于滑动连接第二柱体构件12。该承装通道10是通过第一柱体构件9与一个其中心轴线与第一柱体构件9的中心轴线彼此平行的圆柱形切割体相交的方式所形成的。在承装通道10内壁上开设有钢丝导槽11。钢丝导槽11用于引导电极钢丝2。
使用时,先将第一柱体构件9安装至涂覆头1中。再从上方的涂覆头1开放端,将电极钢丝2放置入钢丝导槽11内。最后将第二柱体构件12滑接至第一柱体构件9上。电极钢丝2被限定在第一柱体构件9上,完成组装。
优选地,在该涂覆头1的竖向顶端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可拆卸挡板,可选用螺栓或螺钉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包含多项发明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发明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

Claims (10)

1.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
其特征是,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18)与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19)的底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机构(20),使得在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19)移动至其输送方向与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18)的输送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18)的输入端喂入的纺布能够依次经过第一及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19),并且沿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19)导出的纺布为非单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设备,其特征是,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入端和/或输出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输送辊(21),所述输送辊(21)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台式静电纺丝机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纺丝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静电纺丝设备还包括导轨条(22)以及设置在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底部的导轨(23),第一台式静电纺丝机(18)与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19)分别按照各自导轨(23)与导轨条(22)相对应的方式彼此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纺丝设备,其特征是,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伸缩杆(25),第一伸缩杆(25)的两端能够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及第二台式静电纺丝机(19)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纺丝设备,其特征是,至少一个第一伸缩杆(25)按照其杆体平行于与之对应的台式静电纺丝机的输送方向的方式滑动连接在所述台式静电纺丝机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纺丝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导轨(23)和/或所述导轨条(22)上设置有滑动锁定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纺丝设备,其特征是,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还包括设置在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输送辊组合机构(28),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输送辊组合机构(28)与台式静电纺丝机内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杆(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纺丝设备,其特征是,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的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钢丝(2),其两端分别贯穿出涂覆头(1)的内腔以使其浸润在待涂覆液体(5)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纺丝设备,其特征是,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的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涂覆头(1),各个涂覆头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液孔(6),通过供液孔(6)向所述涂覆头(1)的内腔中引入待涂覆液体(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纺丝设备,其特征是,至少一个台式静电纺丝机的台面上滑动连接有滑架(4),所述滑架(4)能够带着至少两个所述涂覆头(1)沿电极钢丝(2)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
CN202022575921.4U 2020-04-13 2020-11-09 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 Active CN2141426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9279 2020-04-13
CN2020205392791 2020-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2625U true CN214142625U (zh) 2021-09-07

Family

ID=74578888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5922.9U Active CN214142626U (zh) 2020-04-13 2020-11-09 一种静电纺丝设备
CN202210447374.2A Active CN114990707B (zh) 2020-04-13 2020-11-09 一种用于静电纺丝的柱体构件
CN202210443447.0A Active CN114892283B (zh) 2020-04-13 2020-11-09 一种用于静电纺丝设备的滑架
CN202011244188.6A Active CN112376118B (zh) 2020-04-13 2020-11-09 一种静电纺丝设备
CN202022575921.4U Active CN214142625U (zh) 2020-04-13 2020-11-09 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5922.9U Active CN214142626U (zh) 2020-04-13 2020-11-09 一种静电纺丝设备
CN202210447374.2A Active CN114990707B (zh) 2020-04-13 2020-11-09 一种用于静电纺丝的柱体构件
CN202210443447.0A Active CN114892283B (zh) 2020-04-13 2020-11-09 一种用于静电纺丝设备的滑架
CN202011244188.6A Active CN112376118B (zh) 2020-04-13 2020-11-09 一种静电纺丝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214142626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Z306438B6 (cs) * 2011-04-12 2017-01-25 Elmarco S.R.O. Způsob a zařízení pro nanášení kapalné polymerní matrice na zvlákňovací struny
EP2987895A4 (en) * 2013-04-17 2017-03-29 Finetex Ene, Inc.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KR101426738B1 (ko) * 2013-09-11 2014-08-06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원심력이 결합된 전기방사를 이용한 나노섬유의 제조방법
CN203602766U (zh) * 2013-12-04 2014-05-21 苏州东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针头式静电纺丝装置
CN103993370B (zh) * 2014-05-08 2016-03-30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琴弦式静电纺丝装置及方法
CN205398783U (zh) * 2016-01-29 2016-07-27 佛山轻子精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纺丝的缆线涂覆装置
CN205474133U (zh) * 2016-01-29 2016-08-17 佛山轻子精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制备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的装置
CN105568409B (zh) * 2016-01-29 2017-11-14 佛山轻子精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
KR101811652B1 (ko) * 2016-03-09 2017-12-27 (주)에프티이앤이 침구류 나노섬유 원단 제조방법
CN105839203B (zh) * 2016-04-28 2019-02-1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利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的三维多孔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206428350U (zh) * 2016-12-23 2017-08-2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针片辊式无针静电纺丝装置
EP3565920B1 (en) * 2017-01-06 2020-11-25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pparatus for electrospinning liquid polymer into nanoscale or submicron scale fibers
CN109208090B (zh) * 2017-07-03 2020-07-10 林峰 一种新型无针静电纺丝装置及其纺丝方法
CN107502960B (zh) * 2017-08-17 2019-10-08 东华大学 一种静电纺多组分纳米纤维复合纱窗及其制备方法
CN208167168U (zh) * 2018-04-28 2018-11-30 北京新锐佰纳科技有限公司 静电纺丝设备的无针喷射装置
CN109537163B (zh) * 2018-11-20 2021-08-31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电解质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9015A (zh) * 2018-12-28 2019-04-16 李瑞锋 一种分离控制电场多孔圆柱形静电纺丝装置及其纺丝方法
CN210140650U (zh) * 2019-04-30 2020-03-13 昆山同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无针往复式静电纺丝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6118B (zh) 2022-05-10
CN114892283A (zh) 2022-08-12
CN114990707B (zh) 2023-10-31
CN214142626U (zh) 2021-09-07
CN114892283B (zh) 2023-10-31
CN114990707A (zh) 2022-09-02
CN112376118A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96887B (zh) 棉线用润线设备
CN109898809B (zh) 一种墙面粉刷设备
CN214142625U (zh) 一种可拼接的静电纺丝设备
CN209957929U (zh) 一种静电纺丝系统
CN103451750A (zh) 静电纺丝设备及制备中空纳米纤维的方法
CN110295403B (zh) 一种平面接收式离心纺装置
CN111962208A (zh) 一种熔喷布生产工艺
CN107354591B (zh) 基于湿法纺丝技术制备长丝无纺布的湿法成网机构
CN109898808B (zh) 一种双涂料辊墙面自动滚涂设备
CN201165591Y (zh)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
CN1918329A (zh) 用于制造短纤维的方法和装置
CN208807455U (zh) 一种复合式制饼生产线
CN215587003U (zh) 一种用于无纺布的均匀上胶装置
CN112301436B (zh) 一种大型模块化组合静电纺丝设备
CN110438575A (zh) 一种熔体纺丝和纱线卷绕的方法以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设备
KR102507080B1 (ko) 이차전지용 고속 커팅장치
CN209941153U (zh) 一种聚酯工业纤维加工用二次上油装置
CN210386259U (zh) 一种干法生产气凝胶保温毡的专用喷胶装置
CN110983525B (zh) 一种加弹机均匀上油设备
CN112553700B (zh) 一种用于高性能纤维新材料生产的乳液电纺丝工艺
CN113106652A (zh) 一种抑菌型医用无纺布的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CN220092294U (zh) 清洗装置
CN218321757U (zh) 一种单组双喷纺丝装置
CN112301437B (zh) 矩阵式多针头静电纺丝设备
CN218545172U (zh) 一种可旋转的湿法纺丝干燥过程用分丝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