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88222U - 一种污泥烘干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烘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8222U
CN214088222U CN202023291778.2U CN202023291778U CN214088222U CN 214088222 U CN214088222 U CN 214088222U CN 202023291778 U CN202023291778 U CN 202023291778U CN 214088222 U CN214088222 U CN 214088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ieve plate
filter
lead screw
scr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917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林
栗召林
焉娜
王伟
张磊
张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ix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ix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ix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ix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917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8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8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8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烘干设备,包括暂存池、第一螺旋输送机、卧式搅拌筒、过滤器、第二螺旋输送机、立式搅拌罐、出料管、加热器、风机和风管;暂存池、过滤器、立式搅拌罐和加热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卧式搅拌筒固定在过滤器的顶部左侧,第一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倾斜插接在暂存池的底部右侧并与暂存池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与卧式搅拌筒的进料口相连,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与立式搅拌罐的进料口相连,风管的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在立式搅拌罐的一侧并与立式搅拌罐的内部相互连通,加热器设于风管上;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结构和处理流程,进而节省了较多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烘干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污泥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泥干化是污泥无害化处理中的一种常见的方法;污泥干化均在烘干设备中进行,现有的污泥烘干设备结构复杂,处理流程繁琐,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工作效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化了结构和处理流程以节省了较多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污泥烘干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暂存池、第一螺旋输送机、卧式搅拌筒、过滤器、第二螺旋输送机、立式搅拌罐、出料管、加热器、风机和风管;所述暂存池、过滤器、立式搅拌罐和加热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所述卧式搅拌筒固定在过滤器的顶部左侧,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倾斜插接在暂存池的底部右侧并与暂存池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与卧式搅拌筒的进料口相连,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与立式搅拌罐的进料口相连,所述出料管插接在立式搅拌罐的底部,所述风管的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在立式搅拌罐的一侧并与立式搅拌罐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加热器设于风管上,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池、泵体、回流管、细筛板和粗筛板,所述过滤池的顶部左侧向外形成有腔体,所述卧式搅拌筒固定在腔体的顶部,所述卧式搅拌筒的出料口朝右设置并与过滤池的顶部开口处相互配合,所述回流管的一端插接在过滤池的底部左侧并与过滤池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卧式搅拌筒的进料口相连,所述泵体设于回流管上;所述粗筛板和细筛板均横向固定在过滤池内部并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倾斜插接在过滤池的底部右侧并与过滤池的内部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还包括刮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包括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皮带、第一丝杠、第二丝杠、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竖直设于过滤池内并可左右滑动且位于粗筛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刮板的下侧与粗筛板的上侧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刮板竖直设于过滤池内并可左右滑动且介于粗筛板和细筛板之间,所述第二刮板的下侧与细筛板的上侧相互配合,所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分别横向穿插螺接在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中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插连接在过滤池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第二丝杠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插连接在过滤池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分别套设固定在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右端并均位于过滤池的右侧外部,所述皮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所述电机固定在过滤池的右侧外部,所述电机的转动轴横向向左设置并与第一丝杠的右端同心相连。
优选地,所述立式搅拌罐的顶部插接有锥形斗,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与锥形斗的顶部开口处相连。
优选地,所述腔体的底部还插接有排渣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结构和处理流程,进而节省了较多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前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的右前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污泥烘干设备,包括暂存池1、第一螺旋输送机2、卧式搅拌筒3、过滤器4、第二螺旋输送机5、立式搅拌罐6、出料管8、加热器9、风机10和风管11;暂存池1、过滤器4、立式搅拌罐6和加热器9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卧式搅拌筒3固定在过滤器4的顶部左侧,第一螺旋输送机2的进料端倾斜插接在暂存池1的底部右侧并与暂存池1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一螺旋输送机2的出料端与卧式搅拌筒3的进料口相连,第二螺旋输送机5的出料端与立式搅拌罐6的进料口相连,出料管8插接在立式搅拌罐6的底部,风管11的一端与风机10的进风口相连,风机10的出风口连接在立式搅拌罐6的一侧并与立式搅拌罐6的内部相互连通,加热器9设于风管11上,过滤器4包括过滤池41、泵体42、回流管43、细筛板44和粗筛板45,过滤池41的顶部左侧向外形成有腔体4101,卧式搅拌筒3固定在腔体4101的顶部,卧式搅拌筒3的出料口朝右设置并与过滤池41的顶部开口处相互配合,回流管43的一端插接在过滤池41的底部左侧并与过滤池41的内部相互连通,回流管43的另一端与卧式搅拌筒3的进料口相连,泵体42设于回流管43上;粗筛板45和细筛板44均横向固定在过滤池41内部并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第二螺旋输送机5的进料端倾斜插接在过滤池41的底部右侧并与过滤池41的内部相互连通。
过滤器4还包括刮泥组件,刮泥组件包括电机46、第一带轮47、第二带轮48、皮带49、第一丝杠410、第二丝杠411、第一刮板412和第二刮板413,第一刮板412竖直设于过滤池41内并可左右滑动且位于粗筛板45的上方,第一刮板412的下侧与粗筛板45的上侧相互配合,第二刮板413竖直设于过滤池41内并可左右滑动且介于粗筛板45和细筛板44之间,第二刮板413的下侧与细筛板44的上侧相互配合,第一丝杠410和第二丝杠411分别横向穿插螺接在第一刮板412和第二刮板413中并相互平行,第一丝杠41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插连接在过滤池4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第二丝杠41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插连接在过滤池4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第一带轮47和第二带轮48分别套设固定在第一丝杠410和第二丝杠411的右端并均位于过滤池41的右侧外部,皮带49套设在第一带轮47和第二带轮48上,电机46固定在过滤池41的右侧外部,电机46的转动轴横向向左设置并与第一丝杠410的右端同心相连。
立式搅拌罐6的顶部插接有锥形斗7,第二螺旋输送机5的出料端与锥形斗7的顶部开口处相连。
腔体4101的底部还插接有排渣管12。
使用时:将污泥倒入暂存池1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以稀释污泥,然后启动第一螺旋输送机2以将污泥输送到卧式搅拌筒3中并经卧式搅拌筒3的搅拌后落入到过滤池41中,污泥在依次经过粗筛板45和细筛板44的过滤后下落到过滤池41底部,并将污泥中的颗粒物杂质截留在粗筛板45和细筛板44上;启动泵体42以将位于过滤池41底部的污泥经由回流管43回到卧式搅拌筒3中以反复进行过滤,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后,启动第二螺旋输送机5以将位于过滤池41底部的污泥经由锥形斗7落入到立式搅拌罐6中,接着,启动风机10工作以将外部空气吸入到风管11中,同时开启加热器9工作,空气在流经加热器9时会升温形成热风,热风进入到立式搅拌罐6中并吹向污泥,污泥在热风和立式搅拌罐6的作用下形成污泥干粉并经由出料管8向外排出。
过滤器4在工作时,还需对滞留在粗筛板45和细筛板44上的颗粒物杂质进行清理以防止堵塞粗筛板45和细筛板44的筛孔;清理时,启动电机46以使其转动轴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丝杠410转动,从而依据螺纹连接的原理带动第一刮板412向左移动,进而推动滞留在粗筛板45上的杂质向左移动,直到掉落到腔体4101的底部;第一丝杠410的转动还会带动第一带轮47转动,进而借助第二带轮48和皮带49带动第二丝杠41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刮板413也向左移动,进而推动滞留在细筛板44上的杂质向左移动,直到掉落到腔体4101的底部;排渣管12可将位于腔体4101底部的杂质向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结构和处理流程,进而节省了较多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4)

1.一种污泥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暂存池、第一螺旋输送机、卧式搅拌筒、过滤器、第二螺旋输送机、立式搅拌罐、出料管、加热器、风机和风管;所述暂存池、过滤器、立式搅拌罐和加热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所述卧式搅拌筒固定在过滤器的顶部左侧,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倾斜插接在暂存池的底部右侧并与暂存池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与卧式搅拌筒的进料口相连,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与立式搅拌罐的进料口相连,所述出料管插接在立式搅拌罐的底部,所述风管的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在立式搅拌罐的一侧并与立式搅拌罐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加热器设于风管上,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池、泵体、回流管、细筛板和粗筛板,所述过滤池的顶部左侧向外形成有腔体,所述卧式搅拌筒固定在腔体的顶部,所述卧式搅拌筒的出料口朝右设置并与过滤池的顶部开口处相互配合,所述回流管的一端插接在过滤池的底部左侧并与过滤池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卧式搅拌筒的进料口相连,所述泵体设于回流管上;所述粗筛板和细筛板均横向固定在过滤池内部并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倾斜插接在过滤池的底部右侧并与过滤池的内部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还包括刮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包括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皮带、第一丝杠、第二丝杠、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竖直设于过滤池内并可左右滑动且位于粗筛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刮板的下侧与粗筛板的上侧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刮板竖直设于过滤池内并可左右滑动且介于粗筛板和细筛板之间,所述第二刮板的下侧与细筛板的上侧相互配合,所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分别横向穿插螺接在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中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插连接在过滤池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第二丝杠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插连接在过滤池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分别套设固定在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右端并均位于过滤池的右侧外部,所述皮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所述电机固定在过滤池的右侧外部,所述电机的转动轴横向向左设置并与第一丝杠的右端同心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搅拌罐的顶部插接有锥形斗,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与锥形斗的顶部开口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底部还插接有排渣管。
CN202023291778.2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污泥烘干设备 Active CN214088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91778.2U CN214088222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污泥烘干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91778.2U CN214088222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污泥烘干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8222U true CN214088222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3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91778.2U Active CN214088222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污泥烘干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8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7828A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涂料生产用物料研磨设备
CN108144353A (zh) 一种石材污水过滤处理方法
CN203852877U (zh) 工业污水净化污泥分离处理装置
CN104998452A (zh) 一种旋振式过滤、洗涤、干燥机
CN215288282U (zh) 一种工业废水高效处理装置
CN214088222U (zh) 一种污泥烘干设备
CN212187995U (zh) 一种用于重工业的智能可调控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12897611A (zh) 一种煤化工碳洗塔废水的后处理装置
CN215781989U (zh) 一种处理含有固体颗粒物废液的过滤装置
CN111215235A (zh) 一种混凝土废料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211497215U (zh) 一种小型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
CN215694792U (zh) 机制砂加工用过滤装置
CN214913849U (zh) 一种陶瓷浆料搅拌过滤装置
CN211133171U (zh) 螺旋过滤洗涤机
CN108176502A (zh) 一种能够充分除掉物料中铁屑的设备
CN102631961A (zh) 一种冲洗着水机
CN215610816U (zh) 一种自动化氨基酸生产用上料装置
CN114133064B (zh) 一种金属污水处理装置
CN217312289U (zh) 赤铁矿渣过滤设备
CN217051858U (zh) 一种一体生活污水处理
CN220406295U (zh) 一种振动搅拌用的砂石上料装置
CN215278864U (zh) 一种用于大蒜加工的沉降除杂质设备
CN219807874U (zh) 一种污泥杂质分离装置
CN210097014U (zh) 一种车载式吸污车
CN215975318U (zh)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节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