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28139U - 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28139U
CN214028139U CN202022697567.2U CN202022697567U CN214028139U CN 214028139 U CN214028139 U CN 214028139U CN 202022697567 U CN202022697567 U CN 202022697567U CN 214028139 U CN214028139 U CN 214028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air outlet
chambe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975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磊
刘金玲
马宏霞
施旗欣
柏秋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975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28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28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28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和风速调节组件;其中,壳体内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出风腔室和补偿腔室,补偿腔室包括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互独立设置的进风腔室和增压腔室,且进风腔室的一端和增压腔室的一端分别与出风腔室连通,进风腔室的另一端与空调的出风口连通;壳体与增压腔室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增压腔室通过通孔与外部连通。当进风腔室通风时,通过叶片构件的位于进风腔室的部分在进风腔室内的气流的作用下转动,能够联动叶片构件的位于增压腔室的部分转动,使得增压腔室内形成负压,以提高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出风效果,进而能够提高用户对具有该结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汽车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主观感受及空间越来越重视,以及汽车厂家在内饰品质及内饰功能件使用方便性的关注。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处理的气流输送到汽车驾驶舱内,完成驾驶舱内的通风,制冷,加热,净化空气的功能。空调出风口的布置,大小,型式直接影响到车内气流速度,流动方向,流场组织,从而对空调系统性能和乘客舒适性有着相当的重要影响。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处设置为单一的孔状结构,这样的话存在出风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存在出风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存在出风效果差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具有出风效果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出风腔室和补偿腔室,所述补偿腔室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互独立设置的进风腔室和增压腔室,且所述进风腔室的一端和所述增压腔室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风腔室连通,所述进风腔室的另一端与空调的出风口连通;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增压腔室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增压腔室通过所述通孔与外部连通;
风速调节组件,所述风速调节组件包括叶片构件,所述叶片构件贯穿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增压腔室,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其中,
通过所述叶片构件的位于所述进风腔室的部分在所述进风腔室内的气流的作用下转动,能够联动所述叶片构件的位于所述增压腔室的部分转动,使得所述增压腔室内形成负压,并通过所述通孔将外部气流引入所述增压腔室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由于设置有出风腔室和补偿腔室,以及补偿腔室包括进风腔室和增压腔室,进风腔室和增压腔室内设置有叶片构件,在进风腔室进风时,叶片构件可使得叶片构件转动,进而可使得增压腔室对出风腔室内的气压进行补偿,以提高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盖板;其中,
所述出风腔室形成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本体的一端部呈开口,所述本体的另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盖板相互卡合以构成所述补偿腔室;并且,
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补偿腔室分隔为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增压腔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的壳体包括本体和盖板,通过将补偿腔室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壳体的可拆装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所述连接座呈L形结构,且所述连接座背离所述本体的部分呈内凹结构,所述盖板的周侧形成有翻边,所述盖板嵌设于内凹结构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座背离本体的部分设置为内凹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使得盖板更加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所述叶片构件包括第一叶片组、第二叶片组和转轴;其中,
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沿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以及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外壁面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的相对设置的所述翻边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叶片组位于所述进风腔室内,所述第二叶片组位于所述增压腔室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的叶片构件包括第一叶片组、第二叶片组和转轴;第一叶片组在气流作用下转动时,可通过转轴联动第二叶片组转动,第二叶片组转动可进一步对出风腔室内的气压进行补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所述通孔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与所述增压腔室对应的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均包括至少3个叶片,所述叶片沿所述转轴的周向等距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均包括至少3个叶片,至少3个叶片可保证叶片构件转动的更加平稳,进而能够保证补偿腔室对出风腔室补充气体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所述增压腔室成对设置,且所述增压腔室对称分布于所述进风腔室的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腔室成对设置,且对称分布于进风腔室的两侧,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保证补偿腔室对出风腔室的补偿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所述空调用出风口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所述一端部,且所述固定板的与所述本体的一端部的开口对应的位置处呈开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可对空调用出风口装置进行方便地固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所述出风腔室内设置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与所述本体的内壁面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叶片能够对出风腔室中的气流进行导向,进而能够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更加方便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包括空调,还包括上述结构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所述进风腔室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采用这种结构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由于空调用出风口装置设置有出风腔室和补偿腔室,以及补偿腔室包括进风腔室和增压腔室,进风腔室和增压腔室内设置有叶片构件,在进风腔室进风时,叶片构件可使得叶片构件转动,进而可使得增压腔室对出风腔室内的气压进行补偿,以提高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出风效果,进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爆炸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
110:出风腔室;111:导流叶片;
120:补偿腔室;121:进风腔室;122:增压腔室;
130:本体;
131:连接座;1311:卡接件;1312:通孔;
140:盖板;
141:被卡接件;142:翻边;143:隔板;
200:风速调节组件;
210:叶片构件;
211:第一叶片组;212:第二叶片组;213:转轴。
30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壳体100和风速调节组件200;其中,壳体100内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出风腔室110和补偿腔室120,补偿腔室120包括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相互独立设置的进风腔室121和增压腔室122,且进风腔室121的一端和增压腔室122的一端分别与出风腔室110连通,进风腔室121的另一端与空调的出风口连通;其中,壳体100与增压腔室1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1312,增压腔室122通过通孔1312与外部连通。风速调节组件200包括叶片构件210,叶片构件210贯穿进风腔室121和增压腔室122,并相对于壳体100转动连接。
具体的,通过叶片构件210的位于进风腔室121的部分在进风腔室121内的气流的作用下转动,能够联动叶片构件210的位于增压腔室122的部分转动,使得增压腔室122内形成负压,并通过通孔1312将外部气流引入增压腔室122内。
更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由于设置有出风腔室110和补偿腔室120,以及补偿腔室120包括进风腔室121和增压腔室122,进风腔室121和增压腔室122内设置有叶片构件210,在进风腔室121进风时,叶片构件210可使得叶片构件210转动,进而可使得增压腔室122对出风腔室110内的气压进行补偿,以提高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壳体100包括本体130和盖板140;其中,出风腔室110形成于本体130内,且本体130的一端部呈开口,本体130的另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座131,连接座131与盖板140相互卡合以构成补偿腔室120。
更进一步,盖板140上设置有隔板143,隔板143将补偿腔室120分隔为进风腔室121和增压腔室122。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00包括本体130和盖板140,通过将补偿腔室120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壳体100的可拆装性。
更为具体的,连接座131可以是与本体130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胶接等方式固定,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连接座131呈L形结构,且连接座131背离本体130的部分呈内凹结构,盖板140的周侧形成有翻边142,盖板140嵌设于内凹结构中。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座131背离本体130的部分设置为内凹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使得盖板140更加方便安装。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座131呈L形结构,且连接座131背离本体130的部分呈内凹结构(其具体结构可参见图1)。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座131的周侧设置有卡接件1311,盖板140上设置有被卡接件141,盖板140和连接座131通过卡接件1311和被卡接件141的卡持固定。
更为具体的,卡接件1311和被卡接件141均可以是设置为4个、6个等其他数量,其具体可沿盖板140和连接座131周侧均匀地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叶片构件210包括第一叶片组211、第二叶片组212和转轴213。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组211和第二叶片组212沿转轴213的轴向间隔设置,以及第一叶片组211和第二叶片组212均固定连接于转轴213的外壁面上,转轴213的两端分别与盖板140的相对设置的翻边142转动连接,且第一叶片组211位于进风腔室121内,第二叶片组212位于增压腔室122内。
更为具体的,本实施方式的叶片构件210包括第一叶片组211、第二叶片组212和转轴213;第一叶片组211在气流作用下转动时,可通过转轴213联动第二叶片组212转动,第二叶片组212转动可进一步对出风腔室110内的气压进行补偿。
更进一步,盖板14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翻边142设置有半圆形槽,叶片构件210在装配过程中,可以是转轴213的两端转动连接于半圆形槽内。
当然,也可以是在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翻边142设置凸起等其他结构对叶片构件210的转轴213进行固定,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通孔1312具有多个,且多个通孔1312设置于连接座131上与增压腔室122对应的位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座131上与增压腔室122对应的位置形成为腔体结构;其中,通孔1312可以是设置于盖板140的翻边142上,也可以是设置于连接座131上与凹部与增压腔室122对应的侧壁上,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1312可以是设置为6个、8个、10个等任意数量,其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第一叶片组211和第二叶片组212均包括至少3个叶片,叶片沿转轴213的周向等距分布。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组211和第二叶片组212均包括至少3个叶片,至少3个叶片可保证叶片构件210转动的更加平稳,进而能够保证补偿腔室120对出风腔室110补充气体的平稳性。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组211和第二叶片组212均可以是包括3个叶片、4个叶片、5个叶片等其他数量的叶片,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增压腔室122成对设置,且增压腔室122对称分布于进风腔室121的两侧。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压腔室122成对设置,且对称分布于进风腔室121的两侧,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保证补偿腔室120对出风腔室110的补偿效果更好。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压腔室122可设置为2个、4个等数量。本实施方式优选地设置为2个(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空调用出风口装置还包括固定板300,固定板30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本体130的一端部,且固定板300的与本体130的一端部的开口对应的位置处呈开口。
具体的,固定板300可对空调用出风口装置进行方便地固定。
更为具体的,固定板300可以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卡扣、螺栓等连接件固定于本体130的一端部,例如,请参见图1,可以是通过卡接件1311和被卡接件141连接,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其具体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出风腔室110内设置有导流叶片111,导流叶片111与本体130的内壁面转动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叶片111能够对出风腔室110中的气流进行导向,进而能够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更加方便使用。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叶片111与本体130的内壁面可以是通过转轴213转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部件转动连接,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壳体100和风速调节组件200;其中,壳体100内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出风腔室110和补偿腔室120,补偿腔室120包括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相互独立设置的进风腔室121和增压腔室122,且进风腔室121的一端和增压腔室122的一端分别与出风腔室110连通,进风腔室121的另一端与空调的出风口连通;其中,壳体100与增压腔室1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1312,增压腔室122通过通孔1312与外部连通。风速调节组件200包括叶片构件210,叶片构件210贯穿进风腔室121和增压腔室122,并相对于壳体100转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进风腔室121通风时,通过叶片构件210的位于进风腔室121的部分在进风腔室121内的气流的作用下转动,能够联动叶片构件210的位于增压腔室122的部分转动,使得增压腔室122内形成负压,并通过通孔1312将外部气流引入增压腔室122内。进而可使得增压腔室122对出风腔室110内的气压进行补偿,以提高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出风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空调和实施例1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请参见实施例1中的图1-图2,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进风腔室121的另一端与空调的出风口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1中的汽车采用实施例1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由于实施例1中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设置有出风腔室110和补偿腔室120,以及补偿腔室120包括进风腔室121和增压腔室122,进风腔室121和增压腔室122内设置有叶片构件210,在进风腔室121进风时,叶片构件210可使得叶片构件210转动,进而可使得增压腔室122对出风腔室110内的气压进行补偿,以提高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出风效果,进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具体可以是新能源汽车,也可以是燃油汽车,空调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各种型号的空调,其具体可根据实际场景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出风腔室和补偿腔室,所述补偿腔室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互独立设置的进风腔室和增压腔室,且所述进风腔室的一端和所述增压腔室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风腔室连通,所述进风腔室的另一端与空调的出风口连通;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增压腔室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增压腔室通过所述通孔与外部连通;
风速调节组件,所述风速调节组件包括叶片构件,所述叶片构件贯穿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增压腔室,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其中,
通过所述叶片构件的位于所述进风腔室的部分在所述进风腔室内的气流的作用下转动,能够联动所述叶片构件的位于所述增压腔室的部分转动,使得所述增压腔室内形成负压,并通过所述通孔将外部气流引入所述增压腔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盖板;其中,
所述出风腔室形成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本体的一端部呈开口,所述本体的另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盖板相互卡合以构成所述补偿腔室;并且,
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补偿腔室分隔为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增压腔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呈L形结构,且所述连接座背离所述本体的部分呈内凹结构,所述盖板的周侧形成有翻边,所述盖板嵌设于内凹结构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构件包括第一叶片组、第二叶片组和转轴;其中,
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沿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以及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外壁面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的相对设置的所述翻边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叶片组位于所述进风腔室内,所述第二叶片组位于所述增压腔室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与所述增压腔室对应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均包括至少3个叶片,所述叶片沿所述转轴的周向等距分布。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腔室成对设置,且所述增压腔室对称分布于所述进风腔室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用出风口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所述一端部,且所述固定板的与所述本体的一端部的开口对应的位置处呈开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腔室内设置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与所述本体的内壁面转动连接。
10.一种汽车,包括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用出风口装置的所述进风腔室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连通。
CN202022697567.2U 2020-11-19 2020-11-19 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14028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7567.2U CN214028139U (zh) 2020-11-19 2020-11-19 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7567.2U CN214028139U (zh) 2020-11-19 2020-11-19 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28139U true CN214028139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60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97567.2U Active CN214028139U (zh) 2020-11-19 2020-11-19 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28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9999B2 (en) Center console dual centrifugal fan blower
CN105371456B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561744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4028139U (zh) 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
CN114083954A (zh) 一种顶置式车载空调
CN217243025U (zh) 吹风机
CN214247539U (zh) 空滤引气管和发动机进气系统
CN212511458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345749U (zh) 低风阻新型喷流式风口
CN208765080U (zh) 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19220774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风机
CN217969185U (zh) 出风口叶片卡条防翘结构
CN216401121U (zh)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CN212319892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22955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壳体机构
CN211575452U (zh)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件、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CN210082890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水平叶片安装结构
CN219927412U (zh) 车用空调双层流进风结构
CN21083224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765077U (zh) 空调器
CN219618873U (zh)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结构
CN214092370U (zh) 一种风机及吸油烟装置
CN215112923U (zh) 空调进风管安装结构及具有所述结构的空调
CN219955415U (zh) 一种抽油烟机壳体及抽油烟机
CN221257186U (zh) 一种离心风机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