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5077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5077U
CN208765077U CN201821260903.3U CN201821260903U CN208765077U CN 208765077 U CN208765077 U CN 208765077U CN 201821260903 U CN201821260903 U CN 201821260903U CN 208765077 U CN208765077 U CN 208765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rtition
air conditioner
wind chamber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609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先送
陈新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609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5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5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5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隔板、风机组件及调节板,壳体具有风道,壳体包括前面板和背板,背板上开设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隔板安装于风道内,隔板将进风口分成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及将风道分成第一风腔和与第二风腔,上进风区与第一风腔连通,下进风区与第二风腔连通;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第一风腔与第二风腔的过风口;前面板上开设有与第一风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及与第二风腔连通的第二出风口;风机组件包括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设于第一风腔内,第二风机设于第二风腔内;调节板能够相对于所述隔板移动,以调节过风口的开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避免了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抢风而导致风量低、噪音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通常在壳体内设置风道,在壳体的后侧开设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在壳体的前侧开设沿上下向分布且均与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在风道内设置两组风机,其中一组风机对应第一出风口设置,以驱动进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吹出;另一组风机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以驱动进气流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但是,这种空调器的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容易出现抢风现象,从而导致风量低、噪音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器中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出现抢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
壳体,具有风道,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和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
隔板,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隔板将所述进风口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第一风腔和与第二风腔,所述上进风区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下进风区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第二风腔的过风口;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及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的第二出风口;
风机组件,包括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腔内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腔内且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
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能够相对于所述隔板移动,以调节所述过风口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调节板转动安装于所述隔板上,以调节所述过风口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隔板上凸设有位于所述过风口外围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内壁凹陷形成沿所述环形凸台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滑槽,所述调节板的部分周边限位于所述环形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环形滑槽的中心铰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板的外缘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内设有至少一个滚珠。
优选地,所述调节板滑动安装于所述隔板上,以调节所述过风口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隔板上设有相对的两条形滑槽,所述调节板滑动安装于两所述条形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调节板,以驱动所述调节板移动。
优选地,所述风道内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贯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一安装口,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安装口;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供所述第一风机安装的第一壳罩及供所述第二风机安装的第二壳罩,所述第一壳罩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壳罩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壳罩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壳罩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后侧,所述隔板与所述安装板为一体成型设置,或所述隔板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中的至少一者为对旋风机。
优选地,所述对旋风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包括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天花机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板,将空调器的进风口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将空调器的风道分成与所述上进风区连通的第一风腔和与所述下进风区连通的第二风腔,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腔内,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腔内;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第二风腔的过风口;调节板能够相对于所述隔板移动,以调节所述过风口的开度。如此,可有效地避免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抢风而导致风量低、噪音高的问题,同时,还可根据上下两组风机的实际转速差来调节调节板的位置,让部分风可以通过过风口进入实际转速较大的风机,提高了两组风机的送风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细节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细节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处于第三使用状态的细节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中隔板与调节板的装配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中隔板与驱动电机的装配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空调器中隔板、调节板与驱动电机的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其中,该空调器可以是一种空调室内机,也可以是一种空调室外机,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地,该空调室内机包括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天花机中的任意一种。下面将以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隔板50、风机组件及调节板60。所述壳体10具有风道11,所述壳体10包括前面板13和背板12,所述背板12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11连通的进风口121。所述隔板50安装于所述风道11内,所述隔板50将所述进风口121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所述隔板50将所述风道11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第一风腔11a和与第二风腔11b,所述上进风区与所述第一风腔11a连通,所述下进风区与所述第二风腔11b连通。所述隔板50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风腔11a与所述第二风腔11b的过风口51。所述前面板13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132,所述第一出风口131与所述第一风腔11a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132与所述第二风腔11b连通。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的第一风机20a和第二风机20b,所述第一风机20a设于所述第一风腔11a内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131设置,所述第二风机20b设于所述第二风腔11b内且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132设置。所述调节板60活动安装于所述隔板50上,以调节所述过风口51的开度。
具体而言,所述壳体10呈方形设置,当然,所述壳体10也可呈圆形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下面将以方形柜机为例进行介绍。为了方便拆装,所述壳体10可以呈分体设置,当然,所述壳体1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所述背板12上开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长条形进风口121(如图1所示),所述进风口121处设置有进风格栅。所述前面板13上开设有沿上下向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132,关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3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方形的出风口,也可以为圆形的出风口,当然还可以为椭圆形等其它形状的出风口。
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所述风道11,空气从进风口121进入该风道11内,经过风道11内的换热器30换热后,再经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132吹出,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隔板50设于所述风道11内且沿前后向延伸,所述隔板50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3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2之间,从而将所述风道11分成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31连通的第一风腔11a和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2连通的第二风腔11b。在此,所述隔板50将所述第一风腔11a与所述第二风腔11b完全隔开,有效地避免了上下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出现抢风。并且,所述隔板50将沿上下向延伸的进风口121分成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这样,从上进风区进入的空气将只能进入第一风腔11a内,并经第一出风口131吹出;从下进风区进入的空气将只能进入第二风腔11b内,并经第二出风口132吹出。如此,可有效避免第一风腔11a与所述第二风腔11b之间发生抢风而造成涡流,从而提高了从出风口(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132)的风量,并且降低了噪音。
所述隔板50上设有过风口51,其中,过风口51的形状有多种,例如圆形、方形或者多边形等。所述调节板60活动安装于所述隔板50上,以调节所述过风口51的开度,当第一风机20a的转速与第二风机20b的转速相等时,所述调节板60可将过风口51完全遮蔽(如图4所示),此时,隔板50可有效避免第一风腔11a与所述第二风腔11b之间发生抢风而造成涡流。当第一风机20a的转速大于第二风机20b的转速时,可移动调节板60而将过风口51部分或者全部露出(如图5、图6所示),此时,第一风腔11a内的部分风可以通过过风口51进入第二风腔11b内,从而提高了两组风机的送风效率。关于调节板60活动安装于所述隔板50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是滑动安装于隔板50上,也可以是转动安装于所述隔板50上,下文将进行详细阐述。
关于第一风机20a和第二风机20b的具体结构将不做限定,例如,所述第一风机20a可以包括轴流风轮或离心风轮,所述第二风机20b也可以包括轴流风轮或离心风轮。以轴流风轮为例,所述第一风机20a所包含的轴流风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同样,所述第二风机20b所包含的轴流风轮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如此,关于所述第一风机20a与所述第二风机20b的组合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第一风机20a包括一个轴流风轮,所述第二风机20b包括两个轴流风轮;或者所述第一风机20a包括两个轴流风轮,所述第二风机20b包括两个轴流风轮;又或者所述第一风机20a包括两个轴流风轮,所述第二风机20b包括三个轴流风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板50,将空调器100的进风口121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将空调器100的风道11分成与所述上进风区连通的第一风腔11a和与所述下进风区连通的第二风腔11b,第一风机20a设置在所述第一风腔11a内,第二风机20b设置在所述第二风腔11b内;所述隔板50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风腔11a与所述第二风腔11b的过风口51;调节板60活动安装于所述隔板50上,以调节所述过风口51的开度。如此,可有效地避免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抢风而导致风量低、噪音高的问题,同时,还可根据上下两组风机的实际转速差来调节调节板60的位置,让部分风可以通过过风口51进入实际转速较大的风机,提高了两组风机的送风效率。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60转动安装于所述隔板50上,以调节所述过风口51的开度。其中,所述调节板60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例如圆形、半圆形或者扇形等。所述调节板60的旋转轴位于所述过风口51的一侧,这样可通过转动调节板60来调节过风口51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50上凸设有位于所述过风口51外围的环形凸台52,所述环形凸台52的内壁凹陷形成沿所述环形凸台52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滑槽,所述调节板60的部分周边限位于所述环形滑槽内。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过风口51位于所述环形滑槽的中心与其外边缘之间,也即所述过风口51的中心与所述环形滑槽的中心不重合。具体地,所述调节板60与所述环形滑槽的中心铰接,如此,所述调节板60可沿所述环形滑槽转动。
为了便于所述调节板60沿所述环形滑槽转动,所述调节板60的外缘设有安装缺口61,所述安装缺口61内设有至少一个滚珠。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使滚珠的安装更加稳定,可以使所述安装缺口61的边沿向上凸设形成凸筋。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60滑动安装于所述隔板50上,以调节所述过风口51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50上设有相对的两条形滑槽,所述调节板60滑动安装于两所述条形滑槽内。其中,两所述条形滑槽可以沿前后向延伸,也可以沿左右向延伸,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100还包括驱动电机70,所述驱动电机70连接所述调节板60,以驱动所述调节板60移动。
具体而言,所述驱动电机70安装于所述隔板50的远离所述调节板60的一侧,所述隔板50上开设有供所述驱动电机70的转轴插入的第一轴孔,所述调节板6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轴孔位置对应的第二轴孔。可选地,所述第一轴孔位于所述环形凸台52的中心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风道11内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安装板40,所述安装板40上贯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31对应的第一安装口,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2对应的第二安装口。
为了方便第一风机20a和第二风机20b的拆装,所述空调器100还包括供所述第一风机安装的第一壳罩41及供所述第二风机安装的第二壳罩42,所述第一壳罩41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壳罩41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131,所述第二壳罩42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壳罩42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432。
具体地,所述第一壳罩41与所述第二壳罩42均呈筒状且两端呈敞口设置。以第一壳罩41为例进行介绍,所述第一壳罩41可以呈圆筒状设置,也可以呈方筒状设置,在此不做限定。所述第一壳罩41可以是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40上,当然,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0上,在此也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所述隔板50位于所述安装板40的后侧,且与所述安装板40连接。这样,从上进风区进入第一风腔11a的空气,经从第一壳罩41的进风端进入第一壳罩41,最后从第一出风口131吹出;从下进风区进入第二风腔11b的空气,经过第二壳罩42的进风端进入第二壳罩42,最后从第二出风口132吹出。
其中,所述隔板50与所述安装板40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当然,所述隔板50与所述安装板40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所述隔板50与所述安装板40磁吸连接,或所述隔板50与所述安装板40卡合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增大送风距离、减小噪音,可以使所述第一风机20a与所述第二风机20b中的至少一者为对旋风机。
具体地,所述对旋风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流风轮21和第二轴流风轮22,所述第一轴流风轮21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22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轴流风轮21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22的送风方向相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20a与所述第二风机20b均为对旋风机。如此,可以有效地增大送风距离,实现远距离送风;同时,还可以增大送风量,提高该空调器100的舒适性。
请参阅图3、图4,所述空调器100还包括设于所述风道11内的换热器30。其中,关于所述换热器30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具体如下:
方式之一,所述换热器30贴合于所述背板12设置而将所述进风口121遮盖,所述隔板50的后端与所述换热器30连接(如图3所示)。这样,从进风口121进入的空气先与换热器30进行换热,而与换热器30的上部分换热后的空气将进入第一风腔11a内,与换热器30的下部分换热后的空气将进入第二风腔11b内。
方式之二,所述换热器30与所述背板12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风机20a和所述第二风机20b的后侧。这样,从上进风区进入第一风腔11a的空气,一部分经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经第一出风口131吹出,另一部分直接经第一出风口131吹出;从下进风区进入第二风腔11b的空气,一部分经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经第二出风口132吹出,另一部分直接经第二出风口132吹出。如此,该空调器100吹出的空气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关于所述换热器30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0为直排式换热器30,该换热器30沿上下向延伸。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0为V形换热器30,且该换热器30具有朝向所述背板12凸出的凸部。当然,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0还可为U形换热器30。
需要说明的是,若空调器100可为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空调室内机。
具体而言,该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面板上设有呈间隔设置的两出风口,所述机壳的背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与两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有两风机组件,两所述风机组件分别对应两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风道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进风口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第一风腔和与第二风腔,所述上进风区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下进风区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如此,可有效防止两所述风机组件同时运行时发生抢风。在此,关于所述隔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空调室内机的隔板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风道,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和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
隔板,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隔板将所述进风口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第一风腔和与第二风腔,所述上进风区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下进风区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第二风腔的过风口;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
风机组件,包括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腔内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腔内且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
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能够相对于所述隔板移动,以调节所述过风口的开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转动安装于所述隔板上,以调节所述过风口的开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凸设有位于所述过风口外围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内壁凹陷形成沿所述环形凸台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滑槽,所述调节板的部分周边限位于所述环形滑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环形滑槽的中心铰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的外缘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内设有至少一个滚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滑动安装于所述隔板上,以调节所述过风口的开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有相对的两条形滑槽,所述调节板滑动安装于两所述条形滑槽内。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调节板,以驱动所述调节板移动。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内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贯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一安装口,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安装口;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供所述第一风机安装的第一壳罩及供所述第二风机安装的第二壳罩,所述第一壳罩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壳罩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壳罩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壳罩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后侧,所述隔板与所述安装板为一体成型设置,或所述隔板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中的至少一者为对旋风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旋风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天花机中的任意一种。
CN201821260903.3U 2018-08-06 2018-08-06 空调器 Active CN208765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0903.3U CN208765077U (zh) 2018-08-06 2018-08-06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0903.3U CN208765077U (zh) 2018-08-06 2018-08-06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5077U true CN208765077U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3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60903.3U Active CN208765077U (zh) 2018-08-06 2018-08-06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5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84369A (zh) 空调器
CN208671182U (zh) 空调器
CN109084368A (zh) 空调器
CN21005088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671170U (zh) 空调器
CN109442575B (zh)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71752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448024U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671156U (zh) 空调器
CN111023297A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110748959B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854217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921587U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208765077U (zh) 空调器
CN209042705U (zh) 空调器
CN105091107B (zh)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US11635213B2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KR20040003730A (ko) 공기조화기
JPH0924310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16844909U (zh) 风管机
CN205448017U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146689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00594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1177081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10688677U (zh)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