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1170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71170U CN208671170U CN201821260963.5U CN201821260963U CN208671170U CN 208671170 U CN208671170 U CN 208671170U CN 201821260963 U CN201821260963 U CN 201821260963U CN 208671170 U CN208671170 U CN 2086711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air conditioner
- partition
- bl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壳体、隔板及风机组件,壳体具有风道,壳体包括前面板和背板,背板上开设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隔板安装于风道内,隔板将进风口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隔板将风道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第一风腔和与第二风腔,上进风区与第一风腔连通,下进风区第二风腔连通;前面板上开设有与第一风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及与第二风腔连通的第二出风口;风机组件包括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设于第一风腔内且对应第一出风口设置,第二风机设于第二风腔内且对应第二出风口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避免了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抢风而导致风量低、噪音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通常在壳体内设置风道,在壳体的后侧开设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在壳体的前侧开设沿上下向分布且均与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在风道内设置两组风机,其中一组风机对应第一出风口设置,以驱动进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吹出;另一组风机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以驱动进气流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但是,这种空调器的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容易出现抢风现象,从而导致风量低、噪音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器中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出现抢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
壳体,具有风道,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和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
隔板,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隔板将所述进风口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第一风腔和与第二风腔,所述上进风区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下进风区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及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的第二出风口;
风机组件,包括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腔内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腔内且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隔板呈平板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厚度自后向前呈逐渐增大设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贴合于所述背板设置而将所述进风口遮盖,所述隔板的后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直排式换热器或U形换热器或V形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设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第一子换热器,和设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第二子换热器,所述第一子换热器贴合于所述背板而将所述上进风区遮盖;和/或所述第二子换热器贴合于所述背板而将所述下进风区遮盖。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设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第一子换热器,和设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第二子换热器,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的后侧且与所述背板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子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的后侧且与所述背板呈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以控制所述第一子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风道内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贯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一安装口,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安装口;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供所述第一风机安装的第一壳罩及供所述第二风机安装的第二壳罩,所述第一壳罩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壳罩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壳罩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壳罩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后侧,所述隔板与所述安装板为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后侧,所述隔板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中的至少一者为对旋风机。
优选地,所述对旋风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包括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天花机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板,将空调器的进风口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并将空调器的风道分成与所述上进风区连通的第一风腔,和与所述下进风区连通的第二风腔,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腔内,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腔内,如此,可有效地避免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抢风而导致风量低、噪音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又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其中,该空调器可以是一种空调室内机,也可以是一种空调室外机,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地,该空调室内机包括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天花机中的任意一种。下面将以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隔板50及风机组件。所述壳体10具有风道11,所述壳体10包括前面板13和背板12,所述背板12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11连通的进风口121。所述隔板50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隔板50将所述进风口121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所述隔板50将所述风道11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第一风腔11a和与第二风腔11b,所述上进风区与所述第一风腔11a连通,所述下进风区与所述第二风腔11b连通。所述前面板13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132,所述第一出风口131与所述第一风腔11a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132与所述第二风腔11b连通。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的第一风机20a和第二风机20b,所述第一风机20a设于所述第一风腔11a内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131设置,所述第二风机20b设于所述第二风腔11b内且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132设置。
具体而言,所述壳体10呈方形设置,当然,所述壳体10也可呈圆形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下面将以方形柜机为例进行介绍。为了方便拆装,所述壳体10可以呈分体设置,当然,所述壳体1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所述背板12上开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长条形进风口121(如图1所示),所述进风口121处设置有进风格栅。所述前面板13上开设有沿上下向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132,关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3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方形的出风口,也可以为圆形的出风口,当然还可以为椭圆形等其它形状的出风口。
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所述风道11,空气从进风口121进入该风道11内,经过风道11内的换热器30换热后,再经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132吹出,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隔板50设于所述风道11内且沿前后向延伸,所述隔板50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3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2之间,从而将所述风道11分成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31连通的第一风腔11a和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2连通的第二风腔11b。在此,所述隔板50将所述第一风腔11a与所述第二风腔11b完全隔开,有效地避免了上下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出现抢风。并且,所述隔板50将沿上下向延伸的进风口121分成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这样,从上进风区进入的空气将只能进入第一风腔11a内,并经第一出风口131吹出;从下进风区进入的空气将只能进入第二风腔11b内,并经第二出风口132吹出。如此,可有效避免第一风腔11a与所述第二风腔11b之间发生抢风而造成涡流,从而提高了从出风口(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132)的风量,并且降低了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0a主要用于驱动空气从上进风区进入第一风腔11a内,再经第一出风口131吹出;第二风机20b主要用于驱动空气从下进风区进入第二风腔11b内,再经第二出风口132吹出。关于第一风机20a和第二风机20b的具体结构将不做限定,例如,所述第一风机20a可以包括轴流风轮或离心风轮,所述第二风机20b也可以包括轴流风轮或离心风轮。以轴流风轮为例,所述第一风机20a所包含的轴流风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同样,所述第二风机20b所包含的轴流风轮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如此,关于所述第一风机20a与所述第二风机20b的组合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第一风机20a包括一个轴流风轮,所述第二风机20b包括两个轴流风轮;或者所述第一风机20a包括两个轴流风轮,所述第二风机20b包括两个轴流风轮;又或者所述第一风机20a包括两个轴流风轮,所述第二风机20b包括三个轴流风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板50,将空调器100的进风口121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并将空调器100的风道11分成与所述上进风区连通的第一风腔11a,和与所述下进风区连通的第二风腔11b,将第一风机20a设置在所述第一风腔11a内,将第二风机20b设置在所述风腔内,如此,可有效地避免两组风机同时运行时抢风导致风量低、噪音高的问题。
关于隔板50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隔板50呈平板状设置。其中,所述隔板50的前端可以连接所述前面板13,所述隔板50的后端可以连接所述背板12,这样所述隔板50将所述风道11一分为二呈相互隔开的第一风腔11a和第二风腔11b。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隔板50的厚度自后向前呈逐渐增大设置。其中,所述隔板50的横截面可以呈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等。优选地,所述隔板50的横截面呈等边三角形,这样隔板50具有向上倾斜的上导流面和向下倾斜的下导流面,由于所述隔板50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3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2之间,所以该隔板50的上导流面可将从上进风区的下端进入的气流,导引至第一风机20a的进风侧;该隔板50的下导流面可将从下进风区的上端进入的气流,导引至第二风机20b的进风侧。如此,可以防止气流位于第一风机20a或第二风机20b的进风死区,提高了第一风机20a和第二风机20b的效率。
请参阅图3、图4,所述空调器100还包括设于所述风道11内的换热器30。其中,关于所述换热器30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具体如下:
方式之一,所述换热器30贴合于所述背板12设置而将所述进风口121遮盖,所述隔板50的后端与所述换热器30连接(如图3所示)。这样,从进风口121进入的空气先与换热器30进行换热,而与换热器30的上部分换热后的空气将进入第一风腔11a内,与换热器30的下部分换热后的空气将进入第二风腔11b内。
方式之二,所述换热器30与所述背板12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风机20a和所述第二风机20b的后侧。这样,从上进风区进入第一风腔11a的空气,一部分经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经第一出风口131吹出,另一部分直接经第一出风口131吹出;从下进风区进入第二风腔11b的空气,一部分经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经第二出风口132吹出,另一部分直接经第二出风口132吹出。如此,该空调器100吹出的空气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关于所述换热器30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0为直排式换热器,该换热器30沿上下向延伸。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0为V形换热器,且该换热器30具有朝向所述背板12凸出的凸部。当然,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0还可为U形换热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0还可包括设于所述隔板50上方的第一子换热器,和设于所述隔板50下方的第二子换热器。
关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组合,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换热器贴合于背板12而将所述上进风区遮盖,和/或所述第二子换热器贴合于所述背板12而将所述下进风区遮盖。具体地,所述第一子换热器合于背板12而将所述上进风区遮盖,所述第二子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机20b的后侧且与所述背板12呈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第二子换热器合于背板12而将所述下进风区遮盖,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20a的后侧且与所述背板12呈间隔设置;又或者,所述第一子换热器合于背板12而将所述上进风区遮盖,所述第二子换热器合于背板12而将所述下进风区遮盖。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20a的后侧且与所述背板12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子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机20b的后侧且与所述背板12呈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100还包括电控板(图未示),所述电控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以控制所述第一子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运行。如此,可根据用户需要,选择不同的出风效果。例如,在制冷时,可以控制第一子换热器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子换热器停止运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出风量,防止室内温度过低。在制热时,可控制第一子换热器停止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子换热器运行,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室内上下层温度较均匀,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出风量,防止室内温度过高。通过独立控制第一子换热器和第二子换热器的运行,提高了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3,所述风道11内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安装板40,所述安装板40上贯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31对应的第一安装口,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2对应的第二安装口。
为了方便第一风机20a和第二风机20b的拆装,所述空调器100还包括供所述第一风机20a安装的第一壳罩41及供所述第二风机20b安装的第二壳罩42。所述第一壳罩41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壳罩41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131,所述第二壳罩42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壳罩42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132。
具体地,所述第一壳罩41与所述第二壳罩42均呈筒状且两端呈敞口设置。以第一壳罩41为例进行介绍,所述第一壳罩41可以呈圆筒状设置,也可以呈方筒状设置,在此不做限定。所述第一壳罩41可以是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40上,当然,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0上,在此也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所述隔板50位于所述安装板40的后侧,且与所述安装板40连接。这样,从上进风区进入第一风腔11a的空气,经从第一壳罩41的进风端进入第一壳罩41,最后从第一出风口131吹出;从下进风区进入第二风腔11b的空气,经过第二壳罩42的进风端进入第二壳罩42,最后从第二出风口132吹出。
其中,所述隔板50与所述安装板40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当然,所述隔板50与所述安装板40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所述隔板50与所述安装板40磁吸连接,或所述隔板50与所述安装板40卡合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增大送风距离、减小噪音,可以使所述第一风机20a与所述第二风机20b中的至少一者为对旋风机。
具体地,所述对旋风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流风轮21和第二轴流风轮22,所述第一轴流风轮21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22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轴流风轮21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22的送风方向相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20a与所述第二风机20b均为对旋风机。如此,可以有效地增大送风距离,实现远距离送风;同时,还可以增大送风量,提高该空调器100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若空调器100可为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空调室内机。
具体而言,该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面板上设有呈间隔设置的两出风口,所述机壳的背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与两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有两风机组件,两所述风机组件分别对应两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风道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进风口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第一风腔和与第二风腔,所述上进风区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下进风区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如此,可有效防止两所述风机组件同时运行时发生抢风。在此,关于所述隔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空调室内机的隔板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风道,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和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
隔板,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隔板将所述进风口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上进风区和下进风区,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分成沿上下向分布的第一风腔和与第二风腔,所述上进风区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下进风区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
风机组件,包括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腔内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腔内且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呈平板状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厚度自后向前呈逐渐增大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贴合于所述背板设置而将所述进风口遮盖,所述隔板的后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直排式换热器或U形换热器或V形换热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设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第一子换热器,和设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第二子换热器,所述第一子换热器贴合于所述背板而将所述上进风区遮盖;和/或所述第二子换热器贴合于所述背板而将所述下进风区遮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设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第一子换热器,和设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第二子换热器,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的后侧且与所述背板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子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的后侧且与所述背板呈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以控制所述第一子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运行。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内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贯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第一安装口,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的第二安装口;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供所述第一风机安装的第一壳罩及供所述第二风机安装的第二壳罩,所述第一壳罩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壳罩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壳罩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壳罩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后侧,所述隔板与所述安装板为一体成型设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后侧,所述隔板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中的至少一者为对旋风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旋风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天花机中的任意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60963.5U CN208671170U (zh) | 2018-08-06 | 2018-08-06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60963.5U CN208671170U (zh) | 2018-08-06 | 2018-08-06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71170U true CN208671170U (zh) | 2019-03-29 |
Family
ID=65832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60963.5U Active CN208671170U (zh) | 2018-08-06 | 2018-08-06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7117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84368A (zh) * | 2018-08-06 | 2018-12-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0160153A (zh) * | 2019-06-25 | 2019-08-2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CN110160137A (zh) * | 2019-06-25 | 2019-08-2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
-
2018
- 2018-08-06 CN CN201821260963.5U patent/CN2086711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84368A (zh) * | 2018-08-06 | 2018-12-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0160153A (zh) * | 2019-06-25 | 2019-08-2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CN110160137A (zh) * | 2019-06-25 | 2019-08-2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
CN110160137B (zh) * | 2019-06-25 | 2024-07-1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84368A (zh) | 空调器 | |
CN109084369A (zh) | 空调器 | |
CN208671182U (zh) | 空调器 | |
CN108413499A (zh) | 一种竖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8671170U (zh) | 空调器 | |
CN201129804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5423429A (zh) | 超薄空调壁挂室内机 | |
CN115388464A (zh)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3857578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08936310U (zh) | 空调器 | |
CN105402811A (zh) |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3154535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8124466U (zh) | 一种竖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8671156U (zh) | 空调器 | |
CN209042705U (zh) | 空调器 | |
CN110748959B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8361843A (zh) | 超薄送舒适风空调室内机 | |
CN208566884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1110602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10486799A (zh) | 一种嵌入式空调 | |
CN216844909U (zh) | 风管机 | |
CN206377750U (zh) | 空调机组及其室内机 | |
CN108592219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182273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2869961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