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1121U -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1121U
CN216401121U CN202123321078.8U CN202123321078U CN216401121U CN 216401121 U CN216401121 U CN 216401121U CN 202123321078 U CN202123321078 U CN 202123321078U CN 216401121 U CN216401121 U CN 216401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shell
blade
assembl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10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浩
李成
苌占波
陈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210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1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1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1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风通道;第一控制电机,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叶片,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所述叶片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连接;以及出风口总成,其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出风口总成压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出风口总成具有与出风通道互相连通的出风开口。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通过第一控制电机来控制叶片的旋转,不需要人为手动进行调节;在不同的车型或者应用环境中可以保留相同的壳体部分,并开发特有的出风口总成造型,将出风口总成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壳体以及壳体内部出风方向调节执行部分的通用化。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拥有私家汽车,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购置汽车时更加的注重驾驶时的舒适性;汽车的出风口是车内出风系统的终端元件,其布置位置和结构设计对乘员舱内的温场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乘员舱的舒适性。
相关技术中,一般在出风口外壳体内设置若干格栅状的上叶片、下叶片、风门等结构实现风向调节,当需要打开或者关闭风门、调整风向时,需要手动调节。即通过手动调节上叶片来控制上下风向,通过手动调节下叶片来控制左右风向,且外壳体采用一体化壳体设计。
这类方案技术简单成熟,但是需要手动调节风向比较繁琐,且出风口通用性较差,不利于目前造型升级换代频繁的通用化设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动出风口及车辆,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出风口通用性较差且需要手动调节风向比较繁琐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出风口,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风通道;第一控制电机,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叶片,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所述叶片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连接;以及出风口总成,其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出风口总成压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出风口总成具有与所述出风通道互相连通的出风开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总成通过泡棉压接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泡棉用于对所述出风口总成与所述壳体的相接处进行密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互相卡接;所述出风口总成包括上出风口总成和下出风口总成,所述上出风口总成压接于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出风口总成压接于所述下壳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出风通道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内的上通道和位于所述下壳体内的下通道;所述叶片包括设于所述上通道内的上叶片以及设于所述下通道内的下叶片,所述上叶片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连接,所述下叶片通过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驱动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转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为传动齿轮,所述上叶片设有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侧啮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为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侧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件设有凹槽;所述下叶片设有花键,所述花键插入所述凹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二传动件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下叶片伸入所述空腔内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叶片通过上支架卡接于所述上壳体,且所述下叶片通过下支架卡接于所述下壳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后部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卡接固定,且所述后壳体固设有第二控制电机;所述后壳体上安装有上下调节风门,所述上下调节风门与所述第二控制电机连接,所述上下调节风门位于所述上通道与所述下通道的分叉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电动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由于在壳体上设置了第一控制电机,可以通过第一控制电机来控制叶片的旋转,进行风向的调节,不需要人为手动进行调节;出风口总成与壳体分体设置,均可以单独固定在副仪表板总成上,且出风口总成的接口处与壳体压接固定,出风口总成与壳体可拆卸,在不同的车型或者应用环境中可以保留相同的壳体部分,并开发特有的出风口总成造型,将出风口总成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壳体以及壳体内部出风方向调节执行部分的通用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出风口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出风口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叶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调节风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出风口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口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出风口总成安装泡棉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口总成安装泡棉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叶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13、出风通道;131、上通道;132、下通道;14、后壳体;
2、第一控制电机;
3、叶片;31、上叶片;311、齿轮结构;312、上支架;32、下叶片;321、花键;322、下支架;
4、出风口总成;41、上出风口总成;42、下出风口总成;
5、泡棉;6、第一传动件;7、第二传动件;71、凹槽;8、上下调节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出风口通用性较差且需要手动调节风向比较繁琐的问题。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出风口,其可以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可以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壳体1内设有出风通道13;第一控制电机2,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安装于所述壳体1,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可以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壳体1;叶片3,所述叶片3安装于所述壳体1,且所述叶片3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3内,所述叶片3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连接,具体的,所述叶片3可以直接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连接,所述叶片3也可以间接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连接,使得当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旋转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能够带动所述叶片3自动旋转,不需要手动调节;以及出风口总成4,所述出风口总成4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具体的,所述出风口总成4可以与所述壳体1不直接连接,且所述出风口总成4可以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在副仪表板总成上,使得所述出风口总成4与所述壳体1可以分别单独安装在副仪表板总成上,对于不同的车型以及不同的应用环境,电动出风口可以使用相同的壳体1,以及壳体1上的叶片3、控制电机等出风口方向调节执行部分的零部件可以做到通用化,而所述出风口总成4可以根据造型与模拟流程分析结果进行随意设计,以匹配全新的造型,所述出风口总成4可以压接于所述壳体1,以与所述壳体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出风口总成4具有与所述出风通道13互相连通的出风开口,出风通道13内的空气可以从所述出风开口吹出。
参见图1、12和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总成4可以通过泡棉5压接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所述泡棉5用于对所述出风口总成4与所述壳体1的相接处进行密封,也就是说,所述泡棉5夹设于所述出风口总成4与所述壳体1之间,所述泡棉5优选围成一个环形,且所述泡棉5具有弹性,可压缩,当所述出风口总成4与所述壳体1压接固定时,通过所述泡棉5的压缩在所述出风口总成4的四周实现完整密封。
进一步,参见图1至图4、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可以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互相卡接,也即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可以分体成型,在进行组装时,可以通过卡接互相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出风口总成4可以包括上出风口总成41和下出风口总成42,其中,所述上出风口总成41与所述下出风口总成42可以是分体成型,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并且,当所述上出风口总成41与所述下出风口总成42分体成型时,所述上出风口总成41与所述下出风口总成42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不同的造型,所述上出风口总成41可以压接于所述上壳体11,所述下出风口总成42可以压接于所述下壳体12,且可以设置单独的两个泡棉5,使得所述上出风口总成41通过其中一个泡棉5压接于所述上壳体11,所述下出风口总成42通过另一个泡棉5压接于所述下壳体12。
参见图1、图5、图7和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可以包括上壳体11和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11下方的下壳体12,所述出风通道13可以包括上通道131和下通道132,其中,上通道131位于所述上壳体11内,下通道132位于所述下壳体12内,所述叶片3可以包括设于所述上通道131内的上叶片31以及设于所述下通道132内的下叶片32,所述上叶片31可以通过第一传动件6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连接,其中,所述上叶片31可以通过第一传动件6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直接连接(比如第一传动件6通过花键与第一控制电机2套接),也可以通过第一传动件6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间接连接(也即第一传动件6与第一控制电机2之间可以设置其他连接部件),所述下叶片32可以通过第二传动件7与所述第一传动件6连接,其中,所述下叶片32可以通过第二传动件7与所述第一传动件6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第一传动件6与所述第一传动件6间接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6驱动所述上叶片31和所述下叶片32转动,也即,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可以带动第一传动件6移动或者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6直接或者间接驱动所述上叶片31转动,所述第一传动件6还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7移动或者转动,从而使所述第二传动件7直接或者间接驱动所述下叶片32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叶片31和所述下叶片32可以共用一个控制电机和共用所述第一传动件6,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6同时驱动所述上叶片31和所述下叶片32转动,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使得所述电动出风口的整体体积减小。
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14所示,所述第一传动件6可以为传动齿轮,所述上叶片31设有齿轮结构311,所述齿轮结构311可以与所述第一传动件6的一侧啮合,具体的,可以在上出风通道13内设置一排所述上叶片31,相邻两个所述上叶片31之间可以互相连接,并可以在其中一个所述上叶片31上设置所述齿轮结构311,其余的所述上叶片31可以不设置所述齿轮结构311,通过所述齿轮结构311可以带动其中一个所述上叶片31转动,并通过该上叶片31带动其余的所述上叶片31转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一传动件6设置为传动齿轮结构311,与设置成其他的杆件传动结构相比,所述第一传动件6的尺寸(特别是长度)可以设计的更小,占用体积较小,且齿轮啮合传动使得第一传动件6将驱动力稳定的传递至所述上叶片31。
参见图1和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7也可以为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7与所述第一传动件6的另一侧啮合,也即所述第二传动件7和所述齿轮结构31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6的相对两侧,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件7和所述齿轮结构311均能够与所述第一传动件6啮合,且第二传动件7与所述齿轮结构311在运动的同时不会互相干涉,且所述第二传动件7可以设有凹槽71,所述凹槽71优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件7的轴线上;所述下叶片32可以设有花键321,所述花键321插入所述凹槽71内,所述花键321的外轮廓形状可以与所述凹槽71的内轮廓形状匹配,使得所述花键321可以完全插入所述凹槽71中,并且,所述第二传动件7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所述下叶片32与所述第二传动件7同步转动。
进一步,参见图1所示,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之间可以形成空腔,所述第二传动件7优选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下叶片32伸入所述空腔内与所述第二传动件7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7不会占用出风通道13的空间,且所述下叶片32可以具有转轴,所述花键321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连同所述花键321伸入所述空腔的内部,使所述花键321插入所述凹槽71内。
当需要调节左右风向时,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6转动,所述第一传动件6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传动件7啮合,使所述第二传动件7反向转动,所述第一传动件6的另一侧与所述上叶片31上的齿轮结构311啮合,使所述齿轮结构311反向转动,所述第二传动件7通过花键321带动所述下叶片32转动,从而实现左右风向的调节。
参见图1、图9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叶片31可以通过上支架312卡接于所述上壳体11,且所述下叶片32通过下支架322卡接于所述下壳体12;具体的,一排所述上叶片31可以组装于所述上支架312上形成组合件,且所述上支架312可以与所述上壳体11卡接固定,使得一排所述上叶片31安装于所述上壳体11上,所述上叶片31可相对于所述上壳体11转动,一排所述下叶片32可以组装于所述下支架322上形成组合件,且所述下支架322可以与所述下壳体12卡接固定,使得一排所述下叶片32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上,所述下叶片32可相对于所述下壳体12转动。
参见图1、图6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后部的后壳体14,也即出风口总成4位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的前方,所述后壳体14位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的后部,所述后壳体14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卡接固定,后壳体14优选为一个整体结构,且所述后壳体14可以通过螺钉固设有第二控制电机;所述后壳体14上安装有上下调节风门8,且所述上下调节风门8可相对于所述后壳体14上下摆动,所述上下调节风门8与所述第二控制电机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电机可以驱动所述上下调节风门8转动(具体为,所述第二控制电机的插销可以插入所述上下调节风门8的安装槽中),所述上下调节风门8位于所述上通道131与所述下通道132的分叉处,当需要调节上下风向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控制电机带动所述上下调节风门8转动至期望的角度,实现对上下风向的电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动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的原理为:
由于在壳体1上设置了第一控制电机2,可以通过第一控制电机2来控制叶片3的旋转,进行风向的调节,实现风向的电动控制,不需要人为手动进行调节;且出风口总成4与壳体1分体设置,出风口总成4与壳体1均可以单独进行设计制造,并分别单独固定在副仪表板总成上,且出风口总成4的接口处与壳体1压接固定,使得出风口总成4与壳体1可拆卸,在不同的车型或者应用环境中可以保留相同的壳体1部分,也即将壳体1以及壳体1内部的叶片3、控制电机等出风方向调节执行部分设计成一样的结构,并可以针对不同的车型或者应用环境开发特有的出风口总成4造型,将出风口总成4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在不同的车型或者应用环境下实现壳体1以及壳体1内部出风方向调节执行部分的通用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壳体(1)内设有出风通道(13);
第一控制电机(2),其安装于所述壳体(1);
叶片(3),其安装于所述壳体(1),且所述叶片(3)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3)内,所述叶片(3)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连接;
以及出风口总成(4),其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出风口总成(4)压接于所述壳体(1),且所述出风口总成(4)具有与所述出风通道(13)互相连通的出风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总成(4)通过泡棉(5)压接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所述泡棉(5)用于对所述出风口总成(4)与所述壳体(1)的相接处进行密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互相卡接;
所述出风口总成(4)包括上出风口总成(41)和下出风口总成(42),所述上出风口总成(41)压接于所述上壳体(11),所述下出风口总成(42)压接于所述下壳体(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出风通道(13)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11)内的上通道(131)和位于所述下壳体(12)内的下通道(132);
所述叶片(3)包括设于所述上通道(131)内的上叶片(31)以及设于所述下通道(132)内的下叶片(32),所述上叶片(31)通过第一传动件(6)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连接,所述下叶片(32)通过第二传动件(7)与所述第一传动件(6)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6)驱动所述上叶片(31)和所述下叶片(32)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件(6)为传动齿轮,所述上叶片(31)设有齿轮结构(311),所述齿轮结构(311)与所述第一传动件(6)的一侧啮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件(7)为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7)与所述第一传动件(6)的另一侧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件(7)设有凹槽(71);
所述下叶片(32)设有花键(321),所述花键(321)插入所述凹槽(71)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二传动件(7)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下叶片(32)伸入所述空腔内与所述第二传动件(7)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叶片(31)通过上支架(312)卡接于所述上壳体(11),且所述下叶片(32)通过下支架(322)卡接于所述下壳体(12)。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11)后部的后壳体(14),所述后壳体(14)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卡接固定,且所述后壳体(14)固设有第二控制电机;
所述后壳体(14)上安装有上下调节风门(8),所述上下调节风门(8)与所述第二控制电机连接,所述上下调节风门(8)位于所述上通道(131)与所述下通道(132)的分叉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出风口。
CN202123321078.8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Active CN216401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1078.8U CN21640112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1078.8U CN21640112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1121U true CN216401121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86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1078.8U Active CN21640112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11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54764U (zh) 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
CN107639999B (zh) 出风口总成及其组装方法
CN216401121U (zh)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CN211075456U (zh) 空调出风口结构
CN112078338A (zh) 一级叶片与壳体的连接结构、隐藏式空调出风口、机动车及导风方法
CN115431714A (zh) 出风组件、车载空调和汽车
CN105835659A (zh) 一种汽车空调
CN109955679B (zh) 空调出风气路调控机构
CN112721575B (zh) 空调出风口总成
CN219191865U (zh) 汽车空调进风结构及汽车空调系统和汽车
CN210026957U (zh) 球形出风口的翻转驱动机构
CN210082890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水平叶片安装结构
CN214028139U (zh) 空调用出风口装置及汽车
CN218986303U (zh) 一种单驱动器驱动双出风口风向变更的出风口装置
CN211119943U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N109955680B (zh) 空调出风气流调节机构
CN218966634U (zh) 香氛开关控制结构、香氛系统及汽车
CN220535352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7928990U (zh)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
CN213441991U (zh) 一种汽车电动齿轮式空调出风口
CN209795118U (zh) 球形出风口的翻转控制机构
CN220390930U (zh) 吹面风口总成
CN211075457U (zh) 空调出风口启闭控制结构
CN216069553U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使用其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CN21551316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可调节出风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