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5619U -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 Google Patents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5619U
CN213865619U CN202020484375.0U CN202020484375U CN213865619U CN 213865619 U CN213865619 U CN 213865619U CN 202020484375 U CN202020484375 U CN 202020484375U CN 213865619 U CN213865619 U CN 213865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nnel
passage
plat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843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继宗
胡霄宗
褚振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5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5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ultrafiltration or microfilt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slide valves with flat obturating members
    • F16K27/045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slide valves with flat obturating members with pivotal obturating mem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5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其中该龙头净水器包括一个过滤装置和一个控制阀,该过滤装置形成一个第一连通开口、一个第二连通开口和一个第三连通开口;该控制阀包括一个阀体和一个阀芯,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六开口、一个原水进口和一个排污开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四开口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原水进口适于与原水水源相连通。

Description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头净水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对原水(或自来水)进行两级净化的龙头净水器。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还能控制原水对其一级滤芯进行反向冲洗。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还能控制一级滤芯产生的净化水对二级滤芯进行冲洗。相应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还涉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过滤装置和阀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人们对生活用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另一方面,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不可避免将导致生活用水的水源,尤其是自来水的水源,受到或轻或重的影响。此外,自来水的水质还会受到外界环境及供水管道的影响。例如,自来水的水源含沙量升高,会导致自来水的水质变差。自来水供水管网长时间缺少清洗、管网老化等,也会影响到自来水的水质。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自来水并不适合直接饮用。为了解决自来水的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家用净水设备,如超滤净水器、RO膜净水器、龙头净水器等等,以对自来水进行净化处理。在这些净水设备中,龙头净水器因其体积小、安装和拆卸方便、可在自来水水压下自动对自来水进行净化处理而无需电能等优点,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现有的龙头净水器也存在不少缺陷。首先,现有绝大多数龙头净水器仅利用单一净化滤芯,例如,仅利用陶瓷滤芯、活性炭滤芯或超滤滤芯对自来水进行净化处理。利用单一陶瓷滤芯或活性炭滤芯的龙头净水器,因其陶瓷滤芯或活性炭滤芯的孔径较大,对自来水的净化并不彻底,其得到的净化水并不适合直接饮用。而利用单一超滤滤芯对自来水进行净化处理的龙头净水器,因其超滤滤芯孔径较小,很容易发生堵塞和导致龙头净水器很快就无法使用。尤其是在水质较差的情况下,超滤滤芯很容易发生堵塞。此外,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冬天,人们需要加热生活用水。然而,现有的很多龙头净水器虽然能够提供原水(或自来水)或净化水,但并不能对其进行加热。而很明显,使用者收集原水后再进行加热,较为不便。因为在很多时候,使用者并不需要大量的热水,例如,在寒冷天气洗涮时。
申请号为201811199228.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滤陶瓷、活性炭和超滤陶瓷对自来水进行净化处理的龙头净水器,其中该龙头净水器对自来水进行处理时,先利用微滤陶瓷对自来水进行微滤,然后再利用活性炭对该微滤陶瓷生成的净化水进行活性炭过滤,活性炭生成的净化水随后被超滤陶瓷进一步过滤和生成超滤净化水。然而,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龙头净水器缺少冲洗机构,尤其是缺少用于冲洗微滤陶瓷和超滤陶瓷的机构,将导致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杂质和微生物聚集在微滤陶瓷和超滤陶瓷膜的表面,堵塞微滤陶瓷和超滤陶瓷膜。甚至是,大量微生物的聚集导致该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龙头净水器在使用很短时间后就可能会发臭。
申请号为201220080023.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陶瓷和超滤滤芯对自来水进行两级净化处理的龙头净水器,其中该龙头净水器的该一级滤芯可对自来水进行初步的净化,其二级滤芯对一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进一步净化。然而,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供的该龙头净水器既缺少对一级滤芯进行冲洗的机构,也缺少对二级滤芯进行清洗(或冲洗) 的机构,导致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供的龙头净水器也会在使用很短时间就会发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是提供一种龙头净水器,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集成一个一级滤芯和一个二级滤芯,其中该一级滤芯适于对自来水进行一级净化,该二级滤芯适于对该一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再次净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可被直接安装在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龙头净水器,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一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可被控制用于冲洗该二级滤芯。优选地,该二级滤芯为超滤滤芯,且该超滤滤芯为外压式超滤膜丝滤芯。可选地,该超滤滤芯为内压式超滤膜丝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龙头净水器,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一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对二级滤芯进行冲洗产生的污水和二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通过不同的出水口被提供,从而防止一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对二级滤芯进行冲洗产生的污水对二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造成影响。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二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流经的通道独立于一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对二级滤芯进行冲洗产生的污水的流经通道。此外,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二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的提供方式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龙头净水器,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能够控制原水(例如,自来水)对一级滤芯进行反向冲洗,以提高该龙头净水器的一级滤芯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控制原水对一级滤芯的反向冲洗可改善其一级滤芯的过滤效果,降低原水中杂质在一级滤芯表面的聚集和防止细菌在龙头净水器中的滋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龙头净水器,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二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和原水对一级滤芯进行反向冲洗产生的污水通过不同的出水口流出,从而防止反向冲洗一级滤芯生成的污水污染二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的净化水出口。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一级滤芯生成的污水流经的通道独立于二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的流经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龙头净水器,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作为原水开口以便于在滤芯堵塞时客户可以使用原水。此外,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原水的流经通道也独立于反向冲洗一级滤芯生成的污水流经的通道,且两者通过不同的出水口流出,从而防止反向冲洗一级滤芯生成的污水污染其原水开口。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原水的流经通道和反向冲洗一级滤芯产生的污水的流经通道均与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二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的流经通道相独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龙头净水器,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进一步包括终端滤芯,以对该龙头净水器的二级滤芯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过滤,从而改善其口感。换句话说,终端滤芯被设置在该二级滤芯的下游。优选地,该终端滤芯的滤材为炭纤维材料。可选地,该终端滤芯的滤材也可以是其他滤材代替,如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其中本实用新型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可控制该龙头净水器提供原水、一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冲洗二级滤芯、二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原水反向冲洗一级滤芯和控制污水排出,且原水、二级滤芯生成的净化水和污水通过不同出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龙头净水器,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进一步具有一个加热装置,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加热装置被设置能够加热原水,以向使用者提供加热后的原水。相应地,加热后的原水便于使用者在寒冷的天气使用,从而使使用者无需在寒冷天气特地收集水加热,以便于使用者洗涮。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包括:
一个过滤装置,其中该过滤装置形成一个第一连通开口、一个第二连通开口和一个第三连通开口;和
一个控制阀,其中该控制阀包括一个阀体和一个阀芯,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六开口、一个原水进口和一个排污开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四开口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原水进口适于与原水水源相连通。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其包括:
一个阀体;和
一个阀芯,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六开口、一个原水进口和一个排污开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该阀体的该原水进口适于与原水水源相连通。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第十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一个第十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正视图。
图2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的装配图。
图2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装配图。
图3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正视图。
图3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图3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过滤装置的刷子。
图3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一级滤芯的立体图。
图3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二级滤芯的立体图。
图4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4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的剖视图。
图4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4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4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5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和终端滤芯的剖视图。
图5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终端滤芯的立体图。
图5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终端滤芯的剖视图。
图6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和排污通道。
图6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排污通道和第二密封件。
图6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
图6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六开口。
图6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原水进口。
图6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三开口和排污开口。
图6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俯视图。
图6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仰视图。
图6I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正视图。
图6J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侧视图。
图6K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另一侧视图。
图7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第五通道与第五开口相连通。
图7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二通道与第二开口相连通。
图7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原水进口与阀腔相连通、第三通道与第三开口相连通、排污通道与排污开口相连通。
图7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四通道与第四开口相连通。
图7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六通道与第六开口相连通。
图8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剖视图,其中该固定装置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腔。
图8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板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8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元件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8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导流板的立体图。
图8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导流板的另一立体图。
图8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导流元件的立体图。
图8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导流元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一密封槽。
图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二密封槽。
图9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其中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被设置在该固定部。
图9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密封组件的第一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9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密封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9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支架的限位槽。
图10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10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10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10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10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10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11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过滤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1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反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1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1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1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顺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2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通道。
图12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12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动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13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在其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3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在其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3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在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3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在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3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在其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4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一种可选实施的正视图。
图14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
图14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过滤装置的刷子。
图14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一级滤芯的立体图。
图14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二级滤芯的立体图。
图15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15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剖视图。
图15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15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15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16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正视图。
图16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
图16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过滤装置的刷子。
图16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一级滤芯的立体图。
图16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二级滤芯的立体图。
图16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二级滤芯的剖视图。
图17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17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剖视图。
图17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17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17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18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一种可选实施的装配图。
图1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和原水进水通道。
图1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原水进水通道和第二密封件。
图1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
图1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六开口。
图19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原水进口。
图19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三开口和排污开口。
图19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俯视图。
图19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仰视图。
图19I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正视图。
图19J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侧视图。
图19K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侧视图。
图20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第五通道与第五开口相连通。
图20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二通道与第二开口相连通。
图20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原水进口与原水进水通道相连通、第三通道与第三开口相连通、阀腔与排污开口相连通。
图20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四通道与第四开口相连通。
图20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六通道与第六开口相连通。
图21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其中该固定装置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腔。
图21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板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21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元件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21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板的立体图。
图21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板的另一立体图。
图21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元件的立体图。
图21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元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22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2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22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一密封槽。
图22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二密封槽。
图22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其中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被设置在该固定部。
图22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一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22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22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支架的限位槽。
图23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23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23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23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23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23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24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过滤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4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反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4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4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4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顺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5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5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通道。
图25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25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动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26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26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26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26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26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27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装配图。
图28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十通道、第一流体通道和排污通道。
图28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十通道、排污通道和第二密封件。
图28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
图28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六开口。
图28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原水进口。
图28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三开口和排污开口。
图28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俯视图。
图28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仰视图。
图28I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正视图。
图28J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侧视图。
图28K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侧视图。
图2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和第十通道均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第五通道与第五开口相连通。
图2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二通道与第二开口相连通、排污通道与排污开口相连通。
图2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原水进口与阀腔相连通、第三通道与第三开口相连通。
图2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四通道与第四开口相连通。
图29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六通道与第六开口相连通。
图30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其中该固定装置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腔。
图30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板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30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元件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30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板的立体图。
图30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板的另一立体图。
图30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元件的立体图。
图30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元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31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31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31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一密封槽。
图31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二密封槽。
图31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其中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被设置在该固定部。
图31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一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31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31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支架的限位槽。
图32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32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32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32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32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32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33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过滤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33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反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33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33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33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顺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34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4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通道。
图34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34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动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35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5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5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5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5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6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装配图。
图37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十通道、第一流体通道和原水进水通道。
图37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十通道、原水进水通道和第二密封件。
图37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
图37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六开口。
图37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原水进口。
图37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三开口和排污开口。
图37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俯视图。
图37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仰视图。
图37I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正视图。
图37J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侧视图。
图37K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侧视图。
图38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十通道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第五通道与第五开口相连通。
图38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二通道与第二开口相连通。
图38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三通道与第三开口相连通。
图38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四通道与第四开口相连通。
图38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原水进口与原水进水通道相连通、阀腔与排污开口相连通。
图38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六通道与第六开口相连通。
图38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流体通道分别与第一通道和第十通道相连通。
图3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其中该固定装置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腔。
图3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板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3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元件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3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板的立体图。
图39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板的另一立体图。
图39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元件的立体图。
图39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元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40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40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40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一密封槽。
图40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二密封槽。
图40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其中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被设置在该固定部。
图40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一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40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40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支架的限位槽。
图41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41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41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41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41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41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42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过滤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2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反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2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2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2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顺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3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3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通道。
图43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43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动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44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4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4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4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4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5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装配图。
图46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九通道、第一通道的第一连通部、第二连通部和第三连通部。
图46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九通道和第二密封件。
图46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
图46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六开口。
图46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原水进口。
图46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三开口和排污开口。
图46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俯视图。
图46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仰视图。
图46I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正视图。
图46J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侧视图。
图46K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侧视图。
图47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第五通道与第五开口相连通。
图47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二通道与第二开口相连通。
图47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原水进口与阀腔相连通、第三通道与第三开口相连通、第九通道与排污开口相连通。
图47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四通道与第四开口相连通。
图47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六通道与第六开口相连通。
图48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其中该固定装置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腔。
图48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板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48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元件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48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板的立体图。
图48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板的另一立体图。
图48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元件的立体图。
图48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元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4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4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4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一密封槽。
图4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二密封槽。
图49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其中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被设置在该固定部。
图49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一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49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49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支架的限位槽。
图50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50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50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50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50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50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51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过滤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51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反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51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51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51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顺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52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2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通道。
图52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52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动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53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53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53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53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53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54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装配图。
图55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九通道、原水进水通道、第一通道的第一连通部、第二连通部和第三连通部。
图55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九通道、原水进水通道和第二密封件。
图55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
图55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六开口。
图55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原水进口。
图55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三开口和排污开口。
图55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俯视图。
图55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仰视图。
图55I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正视图。
图55J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侧视图。
图55K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侧视图。
图56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第五通道与第五开口相连通。
图56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二通道与第二开口相连通。
图56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三通道与第三开口相连通。
图56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四通道与第四开口相连通。
图56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九通道与排污开口相连通。
图56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六通道与第六开口相连通。
图56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原水进口与原水进水通道相连通。
图57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其中该固定装置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腔。
图57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板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57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立体图,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导流元件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体。
图57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板的立体图。
图57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板的另一立体图。
图57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元件的立体图。
图57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导流元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58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58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58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一密封槽。
图58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固定部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二密封槽。
图58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其中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被设置在该固定部。
图58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一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58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58H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支架的限位槽。
图5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5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5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5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59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59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60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过滤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60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反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60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60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60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顺冲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61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1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通道。
图61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61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动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62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62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62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62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62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63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剖视图。
图63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加热装置的装配图。
图63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加热装置的剖视,该图中箭头指向为当该龙头净水器处于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的该加热装置内的水流方向。
图63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加热装置的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64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正视图。
图65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装配图。
图66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正视图。
图66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图66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一级滤芯的立体图。
图66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二级滤芯的立体图。
图67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67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的剖视图。
图67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67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67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68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基座和终端滤芯的剖视图。
图68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终端滤芯的剖视图。
图68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的该终端滤芯的另一剖视图。
图6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一种可选实施的阀体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原水供应通道。
图6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原水供应通道和第二密封件。
图6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
图6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原水进口。
图69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第三开口和第六开口。
图69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俯视图。
图69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仰视图。
图70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阀体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第一通道、第五通道、第一开口和第五开口。
图70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第二通道、第四通道、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
图70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第三通道和第三开口。
图70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原水供应通道、第六开口和原水进口。
图71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
图71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立体图。
图71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导流板的立体图。
图71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导流板的另一立体图。
图72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72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72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定阀片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一密封槽。
图72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定阀片的固定部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固定部的第二密封槽。
图72E显示的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定阀片的高端部,其中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固定部。
图72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一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72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密封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73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73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73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73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73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73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74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一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74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二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74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龙头净水器处在第三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75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5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通道。
图76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76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76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三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77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一种可选实施的正视图。
图77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
图77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二级滤芯的立体图。
图77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二级滤芯的剖视图。
图78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78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剖视图。
图78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78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78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7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正视图。
图7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
图7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二级滤芯的立体图。
图7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二级滤芯的剖视图。
图80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80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剖视图。
图80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80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图80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的该可选实施的基座的另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 包括一个外壳21E、一个一级滤芯22E和一个二级滤芯23E,其中该外壳21E形成一个第一容纳腔210E,该一级滤芯22E形成一个第二容纳腔220E,其中该一级滤芯22E被设置在该外壳21E的该第一容纳腔210E内,该二级滤芯23E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E的该第二容纳腔220E内,且该外壳21E和该一级滤芯22E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原水通道2101E,该一级滤芯22E和该二级滤芯23E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水通道2201E(该净水通道2201E 可以视为是该第二容纳腔220E的一部分),该二级滤芯23E具有一个净水出口2301E。相应地,由于该二级滤芯23E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E的该第二容纳腔220E内,当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和被该一级滤芯22E处理后,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二级滤芯23E和被该二级滤芯23E处理和得到更洁净的二级净化水,二级净化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净水出口2301E流出,以被提供。优选地,该一级滤芯 22E为陶瓷滤芯,该二级滤芯23E为外压式超滤滤芯,其中该二级滤芯23E的超滤膜丝231E 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E的该第二容纳腔220E内,从而使得该净水通道2201E被形成在该二级滤芯23E的该超滤膜丝231E和该一级滤芯22E之间。因此,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被该二级滤芯23E进一步超滤处理,从而得到更洁净的净化水(或超滤过滤水)。可以理解,该一级滤芯22E也可以是由其它材料制成的滤芯,或由多种材料制成的复合滤芯,例如,由陶瓷、炭纤维、PP棉和活性碳颗粒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复合滤芯。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和图11A至图11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具有一个第一连通开口201E、一个第二连通开口202E和一个第三连通开口203E,其中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相连通,以使该控制阀10E能够通过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将原水提供给该过滤装置20E,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与该净水通道2201E相连通,以使该一级滤芯22E对原水进行处理产生的净化水可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流向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一个排污开口1109E,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与该二级滤芯23E的该净水出口2301E相连通,以使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能够通过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和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通过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一个第一出水口100E被提供给使用者。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二级滤芯23E为外压式超滤滤芯。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E的每个超滤膜丝231E形成一个膜丝通道2310E,且该超滤膜丝231E的该膜丝通道2310E均与该二级滤芯23E的该净水出口2301E相连通,以使该二级滤芯23E的每个超滤膜丝231E产生的净化水均可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和图11A至图11E所示,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被用于对原水进行处理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流向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原水通道2101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经该一级滤芯22E处理后,生成的净化水流向该净水通道2201E,此时,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E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能够通过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无法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则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顺冲洗工作状态。可以理解,本文中的顺冲洗,指的是使用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的净化水对该二级滤芯23E的表面进行冲洗,特别是对以超滤材料制成的该二级滤芯23E的表面进行冲洗。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顺冲洗工作状态时,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向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并在冲洗该二级滤芯23E的表面后,自该二级滤芯23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另一方面,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E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则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被该二级滤芯23E进一步净化处理,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将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过滤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和图11A至图11E所示,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反冲洗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流向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通道2201E,此时,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无法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该净水通道2201E中的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生成的污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向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并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自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反冲洗工作状态。可以理解,本文中的反冲洗,指的是对该一级滤芯22E冲洗时,原水流经该一级滤芯22E的流向与该一级滤芯22E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时,原水流经该一级滤芯22E的流向相反。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和图11A至图11E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还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其中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直接流向一个第三开口1103E,以被提供,而不再经过该过滤装置20E和被其净化处理。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和图11A至图11E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还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其中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直接流向一个第六开口1106E,然后经一个加热装置90的一个冷水进口9102和该加热装置90的一个热水出口9103被提供,而不再经过该过滤装置20E和被其净化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二级滤芯23E为外压式超滤滤芯,且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 自由流出时,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在通过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 流出时,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流经该二级滤芯23E的该超滤膜丝231E,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E的该超滤膜丝231E被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冲洗。换句话说,此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允许利用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清洗该二级滤芯23E的该超滤膜丝231E。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直接安装在自来水水龙头的龙头净水器因其所处使用空间的限制,体积较小。当龙头净水器利用超滤滤芯,尤其是以超滤膜丝为主要过滤元件的超滤滤芯时,超滤滤芯很容易因为其超滤膜丝的表面附着的自来水杂质,如微生物等杂质的聚集而发臭和无法继续使用。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允许利用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清洗该二级滤芯23E的该超滤膜丝231E表面,从而防止自来水中的微生物等杂质聚集在该二级滤芯23E和防止其发臭而无法继续使用。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通过其过滤装置20E的巧妙结构设计解决了传统龙头净水器使用超滤滤芯(或超滤膜丝)对水进行过滤时,容易产生杂质聚集无法及时排出而导致发臭的问题,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E的该超滤膜丝231E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和延长该二级滤芯23E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由于龙头净水器体积较小,以传统龙头净水器的结构,当其利用超滤滤芯处理自来水等原水时,在短时间内即会发生堵塞。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在利用一级滤芯 22E产生的净水时,对该二级滤芯23E的该超滤膜丝231E的冲洗作用,明显改善了传统龙头净水器使用超滤滤芯(或超滤膜丝)对水进行过滤时,杂质聚集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从而使龙头净水器使用超滤滤芯对水进行过滤处理成为可能。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更大意义是可能使消费者摆脱体积大、价格贵的传统台式净水器。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一级滤芯22E优选为陶瓷滤芯,其过滤产生的净化水尽管并不适合直饮,但也对原水进行了初步的过滤和净化处理,可用于洗菜、洗漱等等。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 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24E,其中该二级滤芯23E被设置在该基座24E,且该基座24E形成一个第一水腔2401E,其中该基座24E的该第一水腔2401E分别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和该二级滤芯23E的该净水出口2301E相连通。换句话说,该二级滤芯23E的该超滤膜丝231E的该膜丝通道2310E通过该二级滤芯23E的该净水出口2301E与该基座24E 的该第一水腔2401E和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以使该二级滤芯23E 产生的二级净化水能够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优选地,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被设置在该基座24E。更优选地,该二级滤芯23E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24E,且该第一水腔2401E形成在该二级滤芯23E和该基座24E之间。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一级滤芯22E被设置在该基座24E,且该基座24E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二水腔2402E,其中该基座24E的该第二水腔2402E分别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和该净水通道2201E相连通。换句话说,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通道2201E通过该基座24E的该第二水腔2402E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以使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可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可以理解的是,在反冲洗该一级滤芯22E时,原水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经该基座24E的该第二水腔24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通道2201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生成的污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向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优选地,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被设置在该基座24E。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一级滤芯22E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24E,以防止该原水通道2101E中的原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进一步地,该一级滤芯22E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基座24E,以使该一级滤芯22E可被更换。可选地,该一级滤芯22E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外壳21E,以使原水仅能在该原水通道2101E中流动。可选地,该一级滤芯22E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外壳21E。可选地,该一级滤芯22E被一体成型地设置在该基座24E。可选地,该一级滤芯22E被一体成型地设置在该外壳21E。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二级滤芯23E进一步包括壳体232E,其中该二级滤芯23E的该超滤膜丝231E被设置在该壳体232E内,且该壳体232E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2320E,其中该壳体232E的该进水口2320E连通该壳体232E的内外空间,从而使得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过滤工作状态时,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该壳体232E的该进水口2320E流向该超滤膜丝231E。因此,该二级滤芯23E的该壳体232E的该进水口2320E可被视为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通道2201E的一部分。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基座24E包括一个基底部241E和一个第一间隔部242E,其中该第一间隔部242E被设置在该基底部241E并自该基底部241E延伸,其中该第一间隔部242E被设置在该第一水腔 2401E和该第二水腔2402E之间,从而将该第一水腔2401E和该第二水腔2402E相隔开。优选地,该基座24E进一步包括一个被设置在该基底部241E并自该基底部241E延伸的第二间隔部243E,其中该第二水腔2402E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242E和该第二间隔部243E之间,该第一间隔部242E围设形成该第一水腔2401E。更优选地,该第一间隔部242E和该第二间隔部243E均为环形,且该第二间隔部243E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242E的外侧。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净水通道2201E、该基座24E的该第二水腔2402E、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 202E形成一个一级净水水路,该二级滤芯23E的该超滤膜丝231E的该膜丝通道2310E、该二级滤芯23E的该净水出口2301E、该基座24E的该第一水腔2401E和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形成一个二级净水水路。可以理解,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被相互隔开,以防止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中的水相混合,换句话说,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被相互隔开,以防止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混入该二级滤芯23E 产生的净化水。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优选被设置在该基座24E。可选地,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被设置在该外壳21E。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外壳21E优选被设置在该基座24E的边缘。优选地,该外壳21E与该基座24E相一体成形。
如附图之图5A至图5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基座24E进一步包括一个供水部245E,其中该供水部245E被设置自该基底部241E延伸,其中该供水部245E形成该第一出水口100E。
如附图之图5A至图5C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进一步包括一个终端滤芯25E,该基座24E的该基底部241E和该供水部245E 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化腔2450E,其中该终端滤芯25E被设置在该净化腔2450E内,其中该净化腔2450E被设置分别与该控制阀10E的一个第五开口1105E和该第一出水口100E 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终端滤芯25E能够在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经该第一出水口100E 被提供给使用者之前,对其进行进一步过滤处理。换句话说,该终端滤芯25E被设置在该第一出水口100E的上游和该控制阀10E的该第五开口1105E的下游,以对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过滤后,再提供给使用者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终端滤芯25E 可由炭纤维或其他滤材制成,以用于改善水的口感。优选地,该供水部245E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基座24E的该基底部241E,该终端滤芯25E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净化腔2450E,从而使得该终端滤芯25E能够被更换。更优选地,该供水部245E被可拆卸地螺接在该基座24E的该基底部241E。可选地,该供水部245E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基座24E的该基底部241E。
如附图之图2B至图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基座24E进一步具有一个导通部246E,其中该导通部246E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通道2461E、一个第二导通通道2462E和一个第三导通通道2463E,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2461E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和该原水通道2101E相连通,该第二导通通道2462E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和该第二水腔2402E相连通,该第三导通通道2463E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和该第一水腔2401E相连通。进一步地,该导通部246E具有一个净水供应通道2464E,其中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E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五开口1105E和该第一出水口100E相连通,从而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净化装置20E的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控制阀10E的该第五开口1105E流出,和经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E流向该第一出水口100E。优选地,该第一导通通道2461E被设置在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和该原水通道2101E 之间,该第二导通通道2462E被设置在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和该第二水腔2402E之间,该第三导通通道2463E被设置在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和该第一水腔2401E之间,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E被设置在该第五开口1105E和该第一出水口100E之间。更优选地,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E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五开口1105E和该净化腔2450E相连通,从而使得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E能够通过该净化腔2450E与该第一出水口100E相连通。优选地,该第一出水口 100E包括多个出水孔。
如附图之图2B至图3C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进一步包括一个刷子26E,其中该刷子26E包括一个刷体261E,其中该刷体261E被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外壳21E和该一级滤芯22E之间,以使该刷体261E被转动时,能够刷洗该一级滤芯22E朝向该外壳21E的外表面。进一步地,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刷子26E 的该刷体261E包括一个毛架2611E和一组刷毛2612E,其中该刷子26E的该刷体261E的该刷毛2612E被设置在该毛架2611E,且该刷毛2612E被设置朝向该一级滤芯22E,从而使该刷体261E被转动时,该刷毛2612E能够刷洗该一级滤芯22E的外表面。可以理解,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被反向冲洗时,转动该刷体261E,则可使该一级滤芯22E朝向该外壳21E的外表面被清洗干净。换句话说,该刷子26E结合原水对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的反向冲洗,可有效地反向冲洗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之图2B至图3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刷子26E进一步具有一个被设置在该毛架2611E的该操作端262E,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外壳21E具有一个操作孔211E,该操作端262E自该毛架2611E延伸,并穿过该外壳21E的该操作孔211E,从而使使用者能够通过驱动机构,如旋钮、旋转手柄等转动该操作端262E,从而驱动该刷体261E沿该一级滤芯22E的外表面转动。可以理解,该操作端262E自该毛架 2611E延伸,并穿过该外壳21E的该操作孔211E。
如附图之图2A至图1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 包括一个阀体11E和一个阀芯12E,其中该阀体11E形成一个阀腔110E、一个第一开口1101E、一个第二开口1102E、一个第三开口1103E、一个第四开口1104E、一个第五开口1105E、一个第六开口1106E、一个原水进口1107E和一个排污开口1109E,其中该阀芯12E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 201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 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五开口1105E适于与一个第一出水口100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适于与一个加热装置90的一个冷水进口9102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适于与原水水源(例如,自来水水龙头出水口)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2A至图6K和图11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E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通道1001E和一个第二连通通道1002E,其中该第一连通通道 1001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 1002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该控制阀10E的该阀芯12E阻塞。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的水流无法流动。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E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从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 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 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阻塞,从而使该净水通道2201E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因此,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被该二级滤芯23E进一步净化处理,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E和该第五开口1105E,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通过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一出水口100E被提供。优选地,该二级滤芯23E为超滤滤芯。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直饮。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被控制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过滤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A至图6K和图11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该控制阀10E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三连通通道 1003E和一个第四连通通道1004E,其中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E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从该过滤装置20E的净水通道2201E流入该一级滤芯22E,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后,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通过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E相连通,因此,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后,自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E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被控制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反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A至图6K和图11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E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五连通通道1005E,其中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E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从而使原水通过该第三开口1103E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被控制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该第三开口1103E为向使用者提供原水的原水出水口。
如附图之图2A至图6K和图11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E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六连通通道1006E,其中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E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从而使原水可依次通过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加热装置90的该热水出口9103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被控制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A至图6K和图11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E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七连通通道1007E和一个第八连通通道1008E,其中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之间不连通。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无法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E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E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 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此时,由于该阀体 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通过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E相连通,因此,该一级滤芯22E过滤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后,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E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在顺冲洗该二级滤芯23E后,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被控制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顺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A和图10A至图1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10E的该阀芯12E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121E和一个动阀片122E,其中该定阀片121E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该动阀片122E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其中该动阀片122E和该定阀片121E均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且该动阀片122E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E转动。优选地,该原水进口1107E 与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6A至图1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 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E、一个第二通道102E、一个第三通道103E、一个第四通道104E、一个第五通道105E、一个第六通道106E、一个第七通道107E、一个第八通道108E和一个第九通道109E,其中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四通道104E、该第五通道105E、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三通道103E和该第六通道106E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E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延伸;该第七通道107E、该第八通道108E和该第九通道109E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E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E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E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E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E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E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E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E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优选地,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七通道107E分别与该阀腔110E相连通。更优选地,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八通道108E和该第九通道109E为导通盲孔。该平面阀10E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1012E,其中该排污通道1012E被设于该定阀片121E并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延伸,该第九通道109E与该排污通道1012E相连通,该排污通道1012E 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0A至图10F和图12A至图1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的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形成一个中心部12101E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E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E,该平面阀10E的该排污通道1012E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中心部12101E,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四通道104E、该第五通道105E、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三通道103E和该第六通道106E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边缘部12102E,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该第八通道108E和该第九通道109E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E 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可选地,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四通道104E、该第五通道105E、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三通道103E和该第六通道106E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边缘部12102E,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该第八通道108E和该第九通道109E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E 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四通道104E、该第五通道105E、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三通道103E和该第六通道106E被设置围绕该排污通道1012E。优选地,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四通道104E、该第五通道 105E、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三通道103E、该第六通道106E和该排污通道1012E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该第八通道108E和该第九通道109E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220E。
如附图之图11A至图13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 的该动阀片122E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E转动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E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E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第一通道101E 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 1001E,该第八通道108E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E和该第五通道105E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E。如附图之图13A 所示,当该平面阀10E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E和该第三通道103E分别被该动阀片122E阻塞。
如附图之图11B至图13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 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E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第二通道102E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二开口 1102E相连通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E,该第九通道109E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E和该排污通道1012E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E。如附图之图13B所示,当该平面阀10E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四通道104E和该第五通道105E分别被该动阀片122E阻塞。
如附图之图11C至图13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E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第三通道103E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 和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的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E。如附图之图13C所示,当该平面阀10E 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E和该第五通道105E分别被该动阀片122E 阻塞。
如附图之图11D至图1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E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第六通道106E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 和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E。如附图之图13D所示,当该平面阀10E 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三通道103E和该第四通道104E分别被该动阀片122E阻塞。
如附图之图11E至图1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 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E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第一通道101E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 1101E相连通的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E,该第九通道109E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E和该排污通道1012E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E。如附图之图13E所示,当该平面阀10E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E、该第四通道104E、该第五通道105E和该第六通道106E分别被该动阀片122E阻塞。
如附图之图6A至图7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 的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E的该阀体11E的同一侧。进一步地,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三开口1103E和该排污开口1109E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E的该阀体11E的底部。
如附图之图6C和图8B至图8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板30,其中该导流板30被设置在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基座24E和平面阀10E的该阀体11E之间,其中该导流板30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通孔301、一个第二导流通孔302、一个第三导流通孔303,其中该第一导流通孔301具有一个第一导流口3011和一个第二导流口3012,该第二导流通孔302具有一个第三导流口3021和一个第四导流口3022,该第三导流通孔303具有一个第五导流口3031和一个第六导流口3032,其中该导流板30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侧面31和一个第二侧面32,其中该第一导流口3011、该第三导流口3021和该第五导流口3031被设置在该导流板30的该第一侧面31,该第二导流口3012、该第四导流口3022 和该第六导流口3032被设置在该导流板30的该第二侧面32,其中该导流板30的该第一侧面31被设置朝向该阀体11E,该第二侧面32被设置朝向该基座24E。进一步地,该第一导流口3011被设置适于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三导流口3021被设置适于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五导流口3031被设置适于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二导流口3012被设置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相连通,该第四导流口3022被设置适于与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该第六导流口3032被设置适于与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换句话说,该导流板30的该第一导流通孔301分别与该第一开口 1101E和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相连通,该第二导流通孔302分别与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该第三导流通孔303分别与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三连通开口 203E相连通。优选地,该导流板30由密封材料制成,以能够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过滤装置 20E的该基座24E和该控制阀10E之间,从而起到水密封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基座24E和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之间的连接的作用。
如附图之图6C和图8B至图8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基座24E的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具有一个净水开口204E,该导流板30具有一个净水通孔304,其中该净水通孔304具有一个第一净水口3041和一个第二净水口3042,其中该第一净水口 3041被设置在该导流板30的该第一侧面31,该第二净水口3042被设置在该导流板30的该第二侧面32,该净水开口204E被设置在该基座24E,其中该第一净水口3041被设置适于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该第二净水口3042被设置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的该净水开口204E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6C和图8B至图8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导流板30进一步具有一个定位凸起33,其中该定位凸起33优选被设置在该第一侧面31,其中该定位凸起33被设置能够与设置在该阀体11E的定位槽34E相啮合,从而帮助该导流板30被正确地设置在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和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基座24E之间。可以理解,当该导流板30的该定位凸起33正确地与被设置在该阀体11E的该定位槽34E相啮合在一起时,该第一导流口3011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三导流口3021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五导流口3031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二导流口3012 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相连通,该第四导流口3022与该第二连通开口 202E相连通,该第六导流口3032与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导流板30将明显降低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基座 24E的制造难度。如附图之图2A至图2B、图6C和图8B至图8E所示,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第四开口 1104E在该阀体11E的分布和形状较不规则,导致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和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与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第四开口1104E相互配合和连通时,较为困难。此外,如果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基座24E与该阀体11E直接相连通,则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第四开口1104E在该阀体11E的分布和形状,决定了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和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在其基座24E上的分布和形状,这将导致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基座24E的制造难度明显增加。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采用的该导流板30的被设置在其第一侧面31的该第一导流口3011适于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三导流口3021适于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五导流口3031适于与该第四开口 1104E相连通,被设置在其第二侧面32的该第二导流口3012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相连通,该第四导流口3022适于与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该第六导流口3032适于与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的结构,方便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和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与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二开口 1102E和该第四开口1104E相互配合和连通。此外,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采用的该导流板 30的上述结构,也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基座24E和该控制阀10E 的该阀体11E可被分开制造,且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该第二连通开口 202E和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在该基座24E的分布和形状不受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第四开口1104E在该阀体11E的分布和形状的限制。这降低了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基座24E的制造难度。
如附图之图8A至图10F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 的该阀芯12E的该定阀片121E包括一个高端部1211E、一个低端部1212E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1211E和该低端部1212E之间的固定部1213E,其中该高端部1211E形成该定阀片121E 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该低端部1212E被设置在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的该阀芯12E的该定阀片121E的该低端部1212E被一体成型地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E的该阀体11E的内壁。
如附图之图8A至图10F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 进一步包括一个固定装置40,其中该固定装置40包括一个固定支架41、一个第一卡接件42 和一个第二卡接件43,其中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具有一个容纳室410和至少一个进水开口401,其中该进水开口401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容纳室410 相连通,其中该第一卡接件42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该第二卡接件43 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其中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被设置适于互相卡接在一起,从而使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能够通过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 被固定在该固定支架41。进一步地,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和该原水进口1107E均与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相连通,从而使得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通过该进水开口401、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与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和使原水能够自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如附图之图8A和图9A至图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被设置适于容纳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和该动阀片122E于其内,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被设置与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相连通,从而使得原水能够通过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该容纳室410被提供给该平面阀10E 的该第七通道107E。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通过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该进水开口401、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与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如附图之图8A和图9A至图9H所示,进一步地,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 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 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低端部1212E,从而使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 1211E不能相对该固定部1213E转动,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不能相对该低端部 1212E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的该阀芯12E的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低端部1212E,且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和该动阀片122E被容纳在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内,从而使得该定阀片121E 的该高端部1211E、该固定部1213E和该动阀片122E能够通过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 41、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集成在一起。尤其是,由于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形成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且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 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从而使得该高端部1211E可被单独制造和该高端部1211E的朝向该动阀片122E的侧面很容易被处理,如被打磨光滑,以形成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然而,如果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的该阀芯12E的该定阀片121E被固定设置在该阀体11E,或者该平面阀10E的该阀芯12E的该定阀片121E与该阀体11E相一体成型,则该平面阀10E的该阀芯12E的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 的朝向该动阀片122E的侧面很难进行处理和得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
如附图之图2A、图8A和图9A至图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第一卡接件42包括一组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的侧壁的挂钩421,该第二卡接件43具有一组卡接凹槽430,其中该第一卡接件42的该挂钩421适于与该第二卡接件43的该卡接凹槽430相啮合在一起,从而使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卡接在一起。可选地,该第一卡接件42具有一组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的侧壁的卡接凹槽430,该第二卡接件43具有一组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挂钩421,其中该第二卡接件43的该挂钩421适于与该第一卡接件42的该卡接凹槽430相啮合在一起。换句话说,该固定装置40的该挂钩421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该卡接凹槽 430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的侧壁。进一步地,该固定装置40具有一组引导槽400和一组引导件45,其中该引导槽400分别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 1213E的侧壁,该引导件45被设置在该第二卡接件43,并自该第二卡接件43延伸,其中该引导件45被设置分别正对该卡接凹槽430,且该引导件45的宽度不大于该引导槽400的宽度,从而使得该第一卡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能够在该引导槽400和该引导件45的引导下,相互卡接在一起。
如附图之图2A、图8A和图9A至图9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组件6,其中该驱动组件6被设置用于驱动该平面阀10E 的该动阀片122E相对该定阀片121E转动。如附图之图2A、图8A和图9A至图9B所示,示例性地,该驱动组件6包括一个阀杆60,该固定支架41进一步具有一个操作开口402,其中该操作开口402与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相连通,其中该阀杆60具有一个驱动端61和一个自该驱动端61延伸的操作端62,其中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内,该阀杆60的该操作端62自该驱动端61延伸和通过该固定支架41 的该操作开口402穿出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相应地,当该阀杆60的该操作端62 被操作转动时,该驱动端61被驱动转动和进一步驱动该动阀片122E转动,从而使该平面阀 10E被控制处于相应的工作位。相应地,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该固定部1213E、该动阀片122E和该阀杆60能够通过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集成在一起,从而在降低该定阀片121E的制造难度的同时,降低该定阀片121E 的该高端部1211E、该固定部1213E、该动阀片122E和该阀杆60装配到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内时的难度。可以理解,这种通过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该第一卡接件42 和该第二卡接件43将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该固定部1213E、该动阀片122E和该阀杆60集成在一起的方式,还使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该固定部1213E、该动阀片122E和该阀杆60更便于该平面阀10E的自动化组装和生产。进一步地,该阀杆60 的该驱动端61的外径小于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的内径和大于该固定支架41的该操作开口402的内径,该阀杆60的该操作端62的外径小于该固定支架41的该操作开口402的内径,从而使得该固定支架41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抵压在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从而使该动阀片122E能够在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的作用下,抵压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 1211E和使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
可以理解,该驱动组件6可是任何能够用于驱动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相对该定阀片121E转动的机构或部件。示例性地,该驱动组件6也可是用于驱动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相对该定阀片121E转动的齿轮组,其中该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设置在该动阀片122E的侧壁的从动齿,主动齿轮与动阀片122E的从动齿相啮合,以使使用者或操作者能够通过转动该主动齿轮,驱动该动阀片122E相对该定阀片121E转动。示例性地,该驱动组件6也可包括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且与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相平行的驱动杆,使用者可通过该驱动组件6的该驱动杆,驱动该动阀片122E 相对该定阀片121E转动。如附图之图2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进一步包括一个固定件44,其中该固定件44被设置抵压在该固定支架41,且该固定件44被设置适于被固定在该平面阀10E的该阀体11E。相应地,该固定支架41通过该固定件44被保持在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内。
如附图之图2A、图8A、图9A、图9B和图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进一步包括一个定位组件50,其中该定位组件50具有一个限位元件51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限位元件51的复位元件52,一组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的弧形限位槽501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的操作室502,其中该限位元件51和该复位元件52均被设置在该操作室502内,且该复位元件52被设置在该限位元件51和该驱动端61之间,从而使得当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被转动时,且该限位元件51正对该限位槽 501时,该限位元件51将在该复位元件52的复位力(或弹力)的作用下,移动进入该限位槽501;此时,当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被继续转动,以致该固定支架41压迫该限位元件51,从而使该限位元件51缩回该操作室502内时,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能够很容易地被转动和使该限位元件51在该固定支架41的压迫下,保持缩回在该操作室502。可以理解,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被转动,以致该限位元件51正对该限位槽501,从而使该限位元件 51移动进入该限位槽501时,该平面阀10E被保持在一个相应的工作位,和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相应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该复位元件52是一个复位弹簧。可选地,该复位元件52是一个复位弹片。优选地,该限位元件51被设置能够与该限位槽501相啮合,以使该限位元件51在缺少适当外力驱动该阀杆60转动时,能够被稳稳地保持在该限位槽501 内。
如附图之图2A和图8A至图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进一步包括一个密封组件13E,其中该密封组件13E具有一个第一密封件131E,其中该第一密封件131E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和该固定部1213E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密封件131E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1311E,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 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12130E,其中该第一密封槽12130E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四通道104E、该第五通道105E、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三通道103E 和该第六通道106E,该第一密封件131E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E依该固定部1213E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E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131E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E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E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E和实现该定阀片121E的该高端部1211E和该固定部1213E 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一密封槽12130E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E朝向该高端部1211E 的一侧。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E具有一个第二密封件132E,其中该第二密封件132E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和该低端部1212E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二密封件 132E具有多个第二密封条1321E,该定阀片121E的该固定部1213E具有一组第二密封槽 12131E,其中该第二密封槽12131E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四通道104E、该第五通道105E、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三通道103E和该第六通道106E,该第二密封件132E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E依该固定部1213E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E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二密封件132E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E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E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E和实现该定阀片121E的该低端部1212E和该固定部1213E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二密封槽12131E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E朝向该低端部1212E的一侧。
如附图之图2A和图8A至图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密封组件13E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133E,其中该第一密封圈133E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外表面,以实现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E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原水自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E的内壁之间流出。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E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134E,其中该第二密封圈134E被设置在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之间,以实现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原水自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流出。
如附图之图2A和图8A至图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进一步包括一个旋钮80,其中该旋钮80被设置在该阀杆60的该操作端62,以便于使用者旋转该阀杆60,从而转动该动阀片122E和控制该平面阀10E处于相应工作位。
如附图之图10A至图1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E 的该定阀片121E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部12101E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E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E,其中该中心部12101E和该边缘部12102E设于该定阀片121E的顶端部1214E,且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边缘部12102E(或该中心部12101E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201E、一个第二部分1202E、一个第三部分1203E、一个第四部分1204E、一个第五部分1205E、一个第六部分1206E、一个第七部分1207E和一个第八部分1208E;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区域12201E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12201E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12202E,其中该中心区域12201E和该边缘区域12202E设于该动阀片122E的底端部1221E,且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边缘区域12202E(该中心区域12201E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2001E、一个第二区域2002E、一个第三区域 2003E、一个第四区域2004E、一个第五区域2005E、一个第六区域2006E、一个第七区域2007E 和一个第八区域2008E;其中该第一通道101E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 的该第一部分1201E、该第二部分1202E和该第三部分1203E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104E 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四部分1204E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E 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五部分1205E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E 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六部分1206E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E 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七部分1207E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106E 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八部分1208E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107E 自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一区域2001E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108E 自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二区域2002E和该第三区域2003E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109E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六区域2006E和该中心区域12201E 向上延伸,该排污通道1012E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中心部12101E 向下延伸。如附图之图12A至图13E所示,优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边缘部 12102E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E、该第二部分1202E、该第三部分1203E、该第四部分1204E、该第五部分1205E、该第六部分1206E、该第七部分1207E和该第八部分1208E,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边缘区域12202E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E、该第二区域2002E、该第三区域2003E、该第四区域2004E、该第五区域2005E、该第六区域2006E、该第七区域2007E和该第八区域2008E。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E的该定阀片121E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形成八个等分,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形成八个等分,其中当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E)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三等分(该第三部分1203E)时,该平面阀 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 2002E和该第三区域2003E)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该第四部分1204E和该第五部分1205E),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E)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八等分(该第八部分1208E),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第一通道101E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E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E和该第五通道105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E分别与该第六通道106E和该排污通道1012E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E、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通道2201E,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经该二级滤芯23E过滤产生的二级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然后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四通道104E、该第八通道108E、该第五通道105E和该第五开口1105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过滤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E)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E)时,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E和该第三区域2003E)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七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E和该第八部分1208E),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E) 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三等分(该第三部分1203E),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第二通道102E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E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E和该第六通道106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E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E和该排污通道1012E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E、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反向冲洗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一级滤芯22E后,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然后经该第一开口 1101E、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九通道109E、该排污通道101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 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E)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E)时,该平面阀 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 2002E和该第三区域2003E)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一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E和该第八部分1208E),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 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E)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四等分(该第四部分1204E),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 107E与该第三通道103E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E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E和该第六通道106E 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E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E和该排污通道1012E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E、该第三通道103E流入,然后经该第三开口1103E 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一等分 (该第一区域2001E)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八等分(该第八部分1208E)时,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E和该第三区域2003E)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一等分和该第二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E和该第二部分1202E),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E) 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五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E),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第六通道106E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E与该第一通道101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E分别与该第五通道105E和该排污通道1012E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E、该第六通道106E流入,然后经该第六开口1106E、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热水出口9103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 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E)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E)时,该平面阀 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 2002E和该第三区域2003E)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E和该第三部分1203E),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 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E)正对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E),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E的该第七通道 107E与该第一通道101E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E与该第一通道101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 109E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E和该排污通道1012E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E、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经该一级滤芯22E的该净水通道2201E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然后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九通道109E、该排污通道101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流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可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的该边缘部12102E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E、该第二部分1202E、该第三部分1203E、该第四部分1204E、该第五部分 1205E、该第六部分1206E、该第七部分1207E和该第八部分1208E,该平面阀10E的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的该边缘区域12202E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E、该第二区域2002E、该第三区域2003E、该第四区域2004E、该第五区域2005E、该第六区域 2006E、该第七区域2007E和该第八区域2008E。
如附图之图10A至图10F和图12A至图12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一个定阀片121E和一个动阀片 122E,其中该定阀片121E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该动阀片122E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其中该动阀片122E和该定阀片121E均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且该动阀片122E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E转动,其中该平面阀10E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E、一个第二通道102E、一个第三通道103E、一个第四通道104E、一个第五通道105E、一个第六通道106E、一个第七通道107E、一个第八通道108E和一个第九通道109E,其中该第一通道101E、该第四通道104E、该第五通道105E、该第二通道102E、该第三通道103E 和该第六通道106E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E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E延伸;该第七通道107E、该第八通道108E和该第九通道109E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E 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E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E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E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E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E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E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E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E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优选地,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七通道107E分别与该阀腔110E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七通道107E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更优选地,该动阀片122E的该第八通道108E和该第九通道109E为导通盲孔。该平面阀10E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1012E,其中该排污通道1012E被设于该定阀片121E并自该定阀片121E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E延伸,该第九通道109E与该排污通道1012E相连通,该排污通道1012E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
附图之图14A至图15E所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E的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过滤装置20F包括一个外壳21E、一个一级滤芯22E和一个二级滤芯23F,其中该外壳21E形成一个第一容纳腔210E,该一级滤芯22E形成一个第二容纳腔220E,其中该一级滤芯22E被设置在该外壳21E的该第一容纳腔210E内,该二级滤芯23F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E的该第二容纳腔220E内,且该外壳21E和该一级滤芯22E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原水通道2101E,该一级滤芯22E和该二级滤芯23F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水通道2201F(该净水通道2201F可以视为是该第二容纳腔220E的一部分),该二级滤芯23F具有一个净水出口2301F。相应地,由于该二级滤芯23F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E 的该第二容纳腔220E内,当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和被该一级滤芯22E处理后,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二级滤芯23F和被该二级滤芯23F处理和得到更洁净的二级净化水,二级净化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净水出口2301F 流出,以被提供。
如附图之图14A至图1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F的该二级滤芯23F包括一组超滤膜丝231F和一个集流管233F,其中该超滤膜丝231F和该集流管233F均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E的该第二容纳腔220E内,且该超滤膜丝231F被设置围绕该集流管233F,其中该集流管233F具有至少一个集水孔2330F和一个集流通道 2331F,其中该集流通道2331F被设置分别与该集水孔2330F和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从而使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该净水通道2201F流向该超滤膜丝231F,并通过该超滤膜丝231F之间的间隙流向该集流管233F,和通过该集流管233F的集水孔2330F被收集和经过该集流通道2331F流向该过滤装置20F 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可以理解,当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经该净水通道2201F和该超滤膜丝231F之间的间隙流向该集流管233F时,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对该二级滤芯23F的该超滤膜丝231F产生一个冲洗作用,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F的该超滤膜丝231F 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和延长该二级滤芯23F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在反冲洗该过滤装置20F 的该一级滤芯22E时,原水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经该集流管233F的该集流通道2331F、该集流管233F的集水孔2330F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F,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生成的污水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向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进一步地,该二级滤芯23F的每个超滤膜丝231F形成一个膜丝通道2310F,其中该二级滤芯23F的该超滤膜丝231F的该膜丝通道2310F均与该二级滤芯23F的该净水出口2301F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4A至图1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F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24F,其中该二级滤芯23F被设置在该基座24F,且该基座24F形成一个第一水腔2401F和一个第二水腔2402F,其中该基座24F的该第一水腔2401F分别与该二级滤芯23F的该净水出口2301F和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该第二水腔2402F分别与该二级滤芯23F的该集流管233F的该集流通道2331F和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换句话说,该二级滤芯23F的该超滤膜丝231F的该膜丝通道2310F通过该二级滤芯23F的该净水出口2301F、该基座24F的该第一水腔2401F与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以使该二级滤芯23F产生的二级净化水能够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该二级滤芯23F的该集流管233F的该集流通道2331F通过该基座24F的该第二水腔2402F与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以使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可以理解的是,在反冲洗该过滤装置20F的该一级滤芯22E时,原水自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F,经该基座24F的该第二水腔2402F、该集流管233F的该集流通道2331F和该集水孔2330F流入该过滤装置20F的该净水通道2201F。相应地,该过滤装置20F的该二级滤芯 23F为外压式超滤滤芯。优选地,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和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均被设置在该基座24F。更优选地,该集流管233F和该二级滤芯23F分别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24F,且该第一水腔2401F形成在该二级滤芯23F和该基座24F之间,该第二水腔2402F形成在该集流管233F和该基座24F之间。可选地,该一级滤芯22E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外壳21E,该二级滤芯23F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24F。
如附图之图14A至图1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F的该基座24F包括一个基底部241E、一个第一间隔部242F和一个第二间隔部243F,其中该第一间隔部242F和该第二间隔部243F均被设置在该基底部241E并自该基底部241E延伸,其中该第一水腔2401F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242F和该第二间隔部243F之间,该第二间隔部243F围设形成该第二水腔2402F。更优选地,该第一间隔部242F和该第二间隔部243F均为环形,且该第一间隔部242F被设置在该第二间隔部243F的外侧。相应地,该第二间隔部243F被设置在该第一水腔2401F和该第二水腔2402F之间,从而将该第一水腔2401F和该第二水腔2402F相隔开。
如附图之图14A至图1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F的该净水通道2201F、该集水孔2330F、该集流通道2331F、该基座24F的该第二水腔2402F、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形成一个一级净水水路,该二级滤芯23F的该超滤膜丝231F的该膜丝通道2310F、该二级滤芯23F的该净水出口2301F、该基座24F的该第一水腔2401F和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形成一个二级净水水路。可以理解,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被相互隔开,以防止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中的水相混合,换句话说,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被相互隔开,以防止该一级滤芯 22E产生的净化水混入该二级滤芯23F产生的净化水。
如附图之图14A至图1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F的该二级滤芯23F进一步包括壳体232F,其中该二级滤芯23F的该超滤膜丝231F被设置在该壳体232F内,且该壳体232F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2320F,其中该壳体232F的该进水口2320F连通该壳体232F的内外空间,从而使得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过滤工作状态时,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该壳体232F的该进水口2320F流向该超滤膜丝231F。因此,该二级滤芯23F的该壳体232F的该进水口2320F可被视为该过滤装置20F的该净水通道2201F的一部分。
如附图之图14A至图15E所示,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F被用于对原水进行处理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流向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过滤装置20F的该原水通道 2101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经该一级滤芯22E处理后,生成的净化水流向该净水通道2201F,此时,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F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能够通过该过滤装置20F 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F产生的净化水无法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则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顺冲洗工作状态,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依次流过该集流管233F的该集水孔2330F、该集流通道2331F、该第二水腔2402F、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并被排出。另一方面,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F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F产生的净化水可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则该一级滤芯22E 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被该二级滤芯23F进一步净化处理,该二级滤芯23F产生的净化水将自该膜丝通道2310F流出,然后经该二级滤芯23F的该净水出口2301F、该第一水腔2401F、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过滤工作状态。如附图之图14A至图15E所示,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反冲洗该过滤装置20F的该一级滤芯22E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流向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二连通开口 202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过滤装置20F的该净水通道2201F,此时,在该控制阀10E 的控制下,该二级滤芯23F产生的净化水无法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该净水通道 2201F中的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生成的污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向该过滤装置20F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并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自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反冲洗工作状态,也就是说,原水通过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该第二水腔2402F、该集流通道2331F和该集水孔2330F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F,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生成的污水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向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如附图之图14A至图15E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还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其中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直接流向一个第三开口1103E,以被提供,而不再经过该过滤装置20F和被其净化处理。如附图之图14A至图15E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还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其中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直接流向一个第六开口1106E,然后经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热水出口9103流出和被提供,而不再经过该过滤装置20F和被其净化处理。
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E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过滤装置20G包括一个外壳21E、一个一级滤芯22E和一个二级滤芯23G,其中该外壳21E形成一个第一容纳腔210E,该一级滤芯22E形成一个第二容纳腔220E,其中该一级滤芯22E被设置在该外壳21E的该第一容纳腔210E内,该二级滤芯23G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E的该第二容纳腔220E内,且该外壳21E和该一级滤芯22E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原水通道2101E,该一级滤芯22E和该二级滤芯23G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水通道2201G(该净水通道2201G可以视为是该第二容纳腔220E的一部分),该二级滤芯23G具有一个净水出口2301G。相应地,由于该二级滤芯23G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 22E的该第二容纳腔220E内,当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和被该一级滤芯22E处理后,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二级滤芯23G和被该二级滤芯23G处理和得到更洁净的二级净化水,二级净化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净水出口 2301G流出,以被提供。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G的该二级滤芯23G包括一组超滤膜丝231G和一个集流管233G,其中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和该集流管233G均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E的该第二容纳腔220E内,且该超滤膜丝231G被设置围绕该集流管233G,其中每个该超滤膜丝231G形成一个膜丝通道2310G,该集流管233G具有至少一个集水孔2330G和一个集流通道2331G,其中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膜丝通道2310G的两端分别与该净水通道2201G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该集流通道2331G被设置分别与该集水孔2330G和该二级滤芯23G的该净水出口2301G相连通,从而使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该净水通道2201G流向该超滤膜丝231G,并通过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膜丝通道2310G流向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G的该净水出口2301G形成该集流通道2331G 的水出口。可以理解,当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被阻塞时,该一级滤芯22E 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膜丝通道2310G,并在水压的作用下,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对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过滤和产生二级净化水,该二级滤芯23G产生的净化水经该超滤膜丝231G之间的间隙流向该集流管 233G,并通过该集流管233G的该集水孔2330G流入该集流管233G的该集流通道2331G,然后从该二级滤芯23G的该净水出口2301G和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此外,当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经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膜丝通道2310G流向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时,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对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产生一个冲洗作用,从而能够使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和延长该二级滤芯23G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在反冲洗该过滤装置20G的该一级滤芯22E时,原水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经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 的该膜丝通道2310G流向该净水通道2201G,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生成的污水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向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G的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包括一个第一端2311G、一个第二端2312G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一端2311G和该第二端2312G之间的超滤部2313G,其中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一端2311G被设置朝向该一级滤芯22E,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二端2312G被设置朝向该过滤装置20G的基座24G。可以理解,该超滤膜丝 231G的该第一端2311G与该净水通道2201G相连通,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二端2312G 与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G的该二级滤芯23G进一步包括一个壳体232G、一个第一密封部234G和一个第二密封部 235G,其中该壳体232G形成一个净水腔2320G和两个分别与该净水腔2320G相连通的开口 2321G,该集流管233G进一步包括一个自该集流通道2331G延伸的开口部2332G,其中该净水出口2301G被设置在该开口部2332G,其中该第一密封部234G和该第二密封部235G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壳体232G的两个开口2321G,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一端2311G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一密封部234G,该第二端2312G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二密封部235G,该超滤部2313G被设置在该壳体232G的该净水腔2320G内,该集流管233G的该集水孔2330G和该集流通道2331G被设置在该净水腔2320G内,该集流管233G的该开口部2332G被设置在该第二密封部235G,从而使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一端2311G 流入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膜丝通道2310G,经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超滤部2313G过滤后,生成净化水并流入该净水腔2320G,然后,在水压的作用下,被该集流管233G的该集水孔 2330G收集和经该集流通道2331G、该集流管233G的开口部2332G、该净水出口2301G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换句话说,该二级滤芯23G的两个密封部234G、235G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壳体232G的两个开口端,该超滤膜丝231G的两端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二级滤芯 23G的密封部234G、235G,以使该二级滤芯23G的该壳体232G、该密封部234G、235G围设形成一个容纳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超滤部2313G、该集流管233G的该集水孔2330G和该集流通道2331G于其内的该净水腔2320G,从而使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一端2311G流入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膜丝通道2310G,经该超滤膜丝 231G的该超滤部2313G过滤后,生成净化水并流入该净水腔2320G,然后,在水压的作用下,被该集流管233G的该集水孔2330G收集和经该集流通道2331G、该集流管233G的开口部2332G、该净水出口2301G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进一步地,在反冲洗该过滤装置 20G的该一级滤芯22E时,原水自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自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二端2312G流入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膜丝通道2310G,经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一端2311G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G,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生成的污水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向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可以理解,由于该二级滤芯23G的两个密封部234G、235G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壳体232G的两个开口端,该超滤膜丝231G的两端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二级滤芯23G的密封部234G、235G,该一级滤芯22E的该第二容纳腔220E内的该一级滤芯22E生成的一级净化水无法进入该二级滤芯23G的该净水腔2320G。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G的两个密封部234G、235G和该壳体232G 之间相水密封,该超滤膜丝231G和该二级滤芯23G的密封部234G、235G之间相水密封。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G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24G,其中该二级滤芯23G被设置在该基座24G,且该基座24G形成一个第一水腔2401G和一个第二水腔2402G,其中该基座24G的该第一水腔2401G分别与该二级滤芯23G的该净水出口2301G和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该第二水腔2402G分别与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膜丝通道2310G和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换句话说,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膜丝通道2310G通过该基座24G的该第二水腔2402G与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以使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该二级滤芯23G的该集流管233G的该集流通道2331G通过该二级滤芯23G的该净水出口2301G、该基座24G的该第一水腔2401G与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以使该二级滤芯23G产生的二级净化水能够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可以理解的是,在反冲洗该过滤装置20G的该一级滤芯22E时,原水自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经该基座24G的该第二水腔2402G、该二级滤芯23G的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二端2312G 流入该膜丝通道2310G,经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一端2311G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G,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生成的污水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向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G为内压式滤芯。优选地,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和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均被设置在该基座24G。更优选地,该集流管233G和该二级滤芯23G分别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24G,且该第二水腔2402G形成在该二级滤芯23G和该基座24G 之间,该第一水腔2401G形成在该集流管233G和该基座24G之间。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G的该基座24G包括一个基底部241E、一个第一间隔部242G和一个第二间隔部243G,其中该第一间隔部242G和该第二间隔部243G均被设置在该基底部241E并自该基底部241E延伸,其中该第二水腔2402G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242G和该第二间隔部243G之间,该第一间隔部242G围设形成该第一水腔2401G。更优选地,该第一间隔部242G和该第二间隔部243G均为环形,且该第二间隔部243G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242G的外侧。相应地,该第一间隔部242G被设置在该第一水腔2401G和该第二水腔2402G之间,从而将该第一水腔 2401G和该第二水腔2402G相隔开。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G的该净水通道2201G、该膜丝通道2310G、该基座24G的该第二水腔2402G、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形成一个一级净水水路,该二级滤芯23G的该集水孔2330G、该集流通道2331G、该二级滤芯23G的该净水出口2301G、该基座24G的该第一水腔2401G 和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形成一个二级净水水路。可以理解,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被互相隔开,以防止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中的水相混合,换句话说,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被互相隔开,以防止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混入该二级滤芯23G产生的净化水。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G被用于对原水进行处理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流向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过滤装置20G的该原水通道 2101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经该一级滤芯22E处理后,生成的净化水流向该净水通道2201G,此时,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G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能够通过该过滤装置20G 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G产生的净化水无法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则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一端2311G流入,自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二端2312G流出,随后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 流出。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顺冲洗工作状态,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依次流过该净水通道2201G、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膜丝通道 2310G、该第二水腔2402G、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并被排出。另一方面,如果该净水通道 2201G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二连通开口 202E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G产生的净化水可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则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一端2311G流入,并经该超滤膜丝231G的超滤处理后,经该集流管233G的该集水孔2330G和该集流通道2331G被收集,随后经该二级滤芯23G的该净水出口2301G、该第一水腔2401G、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过滤工作状态。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反冲洗该过滤装置20G的该一级滤芯22E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流向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经该第二水腔 2402G、该超滤膜丝231G的该第二端2312G流入该膜丝通道2310G,再经该超滤膜丝231G 的该第一端2311G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G,此时,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该二级滤芯23G 产生的净化水无法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该净水通道2201G中的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生成的污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原水通道2101E流向该过滤装置20G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并在该控制阀10E的控制下自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反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还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其中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直接流向一个第三开口1103E,以被提供,而不再经过该过滤装置20G和被其净化处理。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7E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还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其中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E控制原水直接流向一个第六开口1106E,然后经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热水出口9103流出和被提供,而不再经过该过滤装置20G和被其净化处理。
如附图之图18至图26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 的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控制阀10F包括一个阀体11E和一个阀芯12F,其中该阀体11E形成一个阀腔110E、一个第一开口1101E、一个第二开口1102E、一个第三开口1103E、一个第四开口1104E、一个第五开口1105E、一个第六开口1106E、一个原水进口1107E和一个排污开口1109E,其中该阀芯12F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 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五开口1105E适于与一个第一出水口100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适于与一个加热装置90的一个冷水进口9102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适于与原水水源(例如,自来水水龙头出水口)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至图4E、图18至图20E和图24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F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F的该阀芯12F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通道1001F和一个第二连通通道1002F,其中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F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F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该控制阀10F的该阀芯12F阻塞。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的水流无法流动。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F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F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从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F 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阻塞,从而使该净水通道2201E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F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因此,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被该二级滤芯23E进一步净化处理,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F和该第五开口1105E,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通过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一出水口100E被提供。优选地,该二级滤芯23E为超滤滤芯。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直饮。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F被控制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过滤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至图4E、图18至图20E和图24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F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该控制阀10F的该阀芯12F形成一个第三连通通道1003F和一个第四连通通道1004F,其中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F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F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F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 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F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从该过滤装置20E的净水通道2201E流入该一级滤芯22E,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后,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 通过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F相连通,因此,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后,自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F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 10F被控制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反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至图4E、图18至图20E和图24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F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F的该阀芯12F形成一个第五连通通道1005F,其中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F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F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F流向该阀体11E 的该第三开口1103E,从而使原水通过该第三开口1103E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F被控制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该第三开口1103E为向使用者提供原水的原水出水口。
如附图之图1至图4E、图18至图20E和图24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F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F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六连通通道1006F,其中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F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F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F流向该阀体11E 的该第六开口1106E,从而使原水可依次通过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加热装置90的该热水出口9103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F被控制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至图4E、图18至图20E和图2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F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F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七连通通道1007F和一个第八连通通道1008F,其中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F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F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之间不连通。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F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无法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F 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F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F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通过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F 相连通,因此,该一级滤芯22E过滤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后,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F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在顺冲洗该二级滤芯23E后,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 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F被控制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顺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9A至图26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F 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10F的该阀芯12F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121F和一个动阀片 122F,其中该定阀片121F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该动阀片122F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其中该动阀片122F和该定阀片121F均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F的阀体11E 的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且该动阀片122F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F转动。
如附图之图19A至图26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F 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F、一个第二通道102F、一个第三通道103F、一个第四通道104F、一个第五通道105F、一个第六通道106F、一个第七通道107F、一个第八通道108F、一个第九通道109F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1011F,其中该第一通道101F、该第四通道104F、该第五通道105F、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三通道103F、该第六通道106F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F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延伸;该第七通道107F、该第八通道108F和该第九通道109F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F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F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F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F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F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F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F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与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F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F与该排污开口1109E 相连通。优选地,该排污开口1109E和该第九通道109F分别与该阀腔110E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九通道109F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更优选地,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七通道107F 和该第八通道108F为导通盲孔。
如附图之图23A至图23F和图25A至图26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F的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形成一个中心部12101F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F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F,该平面阀10F的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F的该中心部12101F,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一通道101F、该第四通道104F、该第五通道105F、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三通道103F和该第六通道106F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边缘部12102F,该平面阀10F 的该第七通道107F、该第八通道108F和该第九通道109F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可选地,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一通道101F、该第四通道104F、该第五通道105F、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三通道103F和该第六通道106F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边缘部12102F,该平面阀10F 的该第七通道107F、该第八通道108F和该第九通道109F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一通道101F、该第四通道104F、该第五通道105F、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三通道103F和该第六通道106F被设置围绕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优选地,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一通道101F、该第四通道104F、该第五通道105F、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三通道103F、该第六通道106F和该原水进水通道 1011F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该第八通道108F和该第九通道109F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
如附图之图24A和图26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F 的该动阀片122F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F转动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F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F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和该第一通道101F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1101E 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F,该第八通道108F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F和该第五通道105F 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1002F。如附图之图13B所示,当该平面阀10F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F和该第三通道103F分别被该动阀片122F阻塞。
如附图之图24B和图26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F 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F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和该第二通道102F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F,该第九通道109F与该第一通道101F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F。如附图之图26B所示,当该平面阀10F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四通道104F和该第五通道105F分别被该动阀片122F阻塞。
如附图之图24C和图2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F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F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和该第三通道103F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的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F。如附图之图26C所示,当该平面阀10F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F和该第五通道105F分别被该动阀片122F阻塞。
如附图之图24D和图26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F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F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和该第六通道106F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F。如附图之图26D所示,当该平面阀10F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三通道103F和该第四通道104F分别被该动阀片122F阻塞。
如附图之图24E和图26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F 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F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和该第一通道101F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的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F,该第九通道109F与该第二通道102F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F。如附图之图26E所示,当该平面阀10F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F、该第四通道104F、该第五通道105F和该第六通道106F分别被该动阀片122F 阻塞。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2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F 的该阀芯12F的该定阀片121F包括一个高端部1211F、一个低端部1212F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1211F和该低端部1212F之间的固定部1213F,其中该高端部1211F形成该定阀片121F 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该低端部1212F被设置在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F的该阀芯12F的该定阀片121F的该低端部1212F被一体成型地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F的该阀体11E的内壁。
如附图之图图21A至图22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 10F进一步包括一个密封组件13F,其中该密封组件13F具有一个第一密封件131F,其中该第一密封件131F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F的该高端部1211F和该固定部1213F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密封件131F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1311F,该定阀片121F的该固定部1213F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12130F,其中该第一密封槽12130F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通道101F、该第四通道104F、该第五通道105F、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三通道103F、该第六通道106F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该第一密封件131F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F依该固定部1213F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F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131F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F 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F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F和实现该定阀片121F的该高端部1211F 和该固定部1213F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一密封槽12130F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F朝向该高端部1211F的一侧。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F具有一个第二密封件132F,其中该第二密封件132F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F的该固定部1213F和该低端部1212F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二密封件132F具有多个第二密封条1321F,该定阀片121F的该固定部1213F具有一组第二密封槽12131F,其中该第二密封槽12131F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通道 101F、该第四通道104F、该第五通道105F、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三通道103F、该第六通道106F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该第二密封件132F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F依该固定部 1213F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F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二密封件132F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F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F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F和实现该定阀片121F的该低端部1212F和该固定部1213F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二密封槽12131F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F朝向该低端部1212F的一侧。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2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密封组件 13F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133F,其中该第一密封圈133F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 的外表面,以实现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E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原水自该固定支架 41和该阀体11E的内壁之间流出。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F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134F,其中该第二密封圈134F被设置在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之间,以实现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水流自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流出。
如附图之图18和图21A至图22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和该平面阀10F的该排污开口1109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相连通,该固定支架41的的该进水开口401与该容纳室410相连通,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与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九通道109F相连通,从而使得污水可自该第九通道109F、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该进水开口401、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和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2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被设置适于容纳该定阀片121F的该高端部1211F和该动阀片122F于其内,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九通道109F被设置与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相连通,从而使得污水能够通过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和该平面阀10F的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2H所示,进一步地,该定阀片121F的该高端部1211F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F的该固定部 1213F,该定阀片121F的该固定部1213F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F的该低端部 1212F,从而使该定阀片121F的该高端部1211F不能相对该固定部1213F转动,该定阀片121F 的该固定部1213F不能相对该低端部1212F转动。
如附图之图25A至图26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F 的该定阀片121F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部12101F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F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F,其中该中心部12101F和该边缘部12102F设于该定阀片121F的顶端部1214F,且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边缘部12102F(或该中心部12101F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201F、一个第二部分1202F、一个第三部分1203F、一个第四部分1204F、一个第五部分1205F、一个第六部分1206F、一个第七部分1207F和一个第八部分1208F;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区域12201F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12201F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12202F,其中该中心区域12201F和该边缘区域12202F设于该动阀片122F的底端部1221F,且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边缘区域12202F(该中心区域12201F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2001F、一个第二区域2002F、一个第三区域2003F、一个第四区域2004F、一个第五区域2005F、一个第六区域2006F、一个第七区域2007F和一个第八区域2008F;其中该第一通道101F自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一部分1201F、该第二部分1202F和该第三部分1203F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104F自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四部分1204F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F自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五部分1205F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F自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六部分1206F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F 自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七部分1207F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106F 自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八部分1208F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107F 自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一区域2001F和该中心区域12201F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108F自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二区域2002F和该第三区域2003F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109F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六区域2006F 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自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中心部 12101F向下延伸。如附图之图25A至图26E所示,优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边缘部12102F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F、该第二部分1202F、该第三部分1203F、该第四部分1204F、该第五部分1205F、该第六部分1206F、该第七部分1207F和该第八部分 1208F,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边缘区域12202F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F、该第二区域2002F、该第三区域2003F、该第四区域2004F、该第五区域2005F、该第六区域2006F、该第七区域2007F和该第八区域2008F。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F的该定阀片121F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形成八个等分,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形成八个等分,其中当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F)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三等分(该第三部分1203F)时,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F和该第三区域2003F)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该第四部分1204F和该第五部分1205F),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 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F)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八等分(该第八部分1208F),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和该第一通道101F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F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F和该第五通道105F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F与该第六通道106F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该第七通道107F、该第一通道101F、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通道2201E,该一级滤芯 22E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经该二级滤芯23E过滤产生的二级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然后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四通道104F、该第八通道108F、该第五通道105F和该第五开口1105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过滤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F)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F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F)时,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F和该第三区域2003F)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七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F 和该第八部分1208F),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F)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三等分(该第三部分1203F),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 和该第二通道102F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F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F和该第六通道106F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F与该第一通道101F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该第七通道107F、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反向冲洗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后,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然后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通道101F、该第九通道109F和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220F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F)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F)时,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220F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F和该第三区域2003F)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一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F和该第八部分1208F),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六等分 (该第六区域2006F)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四等分(该第四部分1204F),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和该第三通道103F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F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F和该第六通道106F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F与该第四通道104F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该第七通道107F、该第三通道103F流入,然后经该第三开口1103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F 的该动阀片122F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F)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八等分(该第八部分1208F) 时,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 (该第二区域2002F和该第三区域2003F)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 的该第一等分和该第二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F和该第二部分1202F),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F)正对该定阀片121F 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五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F),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和该第六通道106F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F 与该第一通道101F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F与该第五通道105F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该第七通道107F、该第六通道106F流入,然后经该第六开口1106E、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热水出口9103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F) 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F)时,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F和该第三区域2003F)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F和该第三部分1203F),该平面阀10F的该动阀片 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F)正对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F),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F的该第七通道107F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和该第一通道101F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F与该第一通道101F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F与该第二通道102F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该第七通道107F、该第一通道101F、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经该一级滤芯22E的该净水通道2201E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然后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九通道109F和该排污开口1109E流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可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的该边缘部12102F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F、该第二部分1202F、该第三部分1203F、该第四部分1204F、该第五部分1205F、该第六部分1206F、该第七部分1207F和该第八部分1208F,该平面阀 10F的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的该边缘区域12202F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F、该第二区域2002F、该第三区域2003F、该第四区域2004F、该第五区域2005F、该第六区域2006F、该第七区域2007F和该第八区域2008F。
如附图之图23A至图23F和图25A至图26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一个定阀片121F和一个动阀片 122F,其中该定阀片121F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该动阀片122F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其中该动阀片122F和该定阀片121F均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且该动阀片122F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F转动,其中该平面阀10F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F、一个第二通道102F、一个第三通道103F、一个第四通道104F、一个第五通道105F、一个第六通道106F、一个第七通道107F、一个第八通道108F、一个第九通道109F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1011F,其中该第一通道101F、该第四通道104F、该第五通道105F、该第二通道102F、该第三通道103F、该第六通道106F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F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F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F延伸;该第七通道107F、该第八通道108F和该第九通道109F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F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F 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F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F与该第四开口1104E 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F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F与该第二开口1102E 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F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F与该第六开口1106E 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与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F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F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F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优选地,该排污开口1109E 和该第九通道109F分别与该阀腔110E相连通。更优选地,该动阀片122F的该第七通道107F 和该第八通道108F为导通盲孔。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和图27至图3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控制阀10G包括一个阀体11E和一个阀芯12G,其中该阀体11E形成一个阀腔110E、一个第一开口1101E、一个第二开口1102E、一个第三开口1103E、一个第四开口1104E、一个第五开口1105E、一个第六开口1106E、一个原水进口1107E和一个排污开口1109E,其中该阀芯12G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五开口1105E适于与一个第一出水口100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适于与一个加热装置90的一个冷水进口9102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适于与原水水源(例如,自来水水龙头出水口)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28A至图29E和图33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G 的该阀芯12G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通道1001G和一个第二连通通道1002G,其中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G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G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该控制阀10G的该阀芯12G阻塞。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 1102E的水流无法流动。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G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一连通通道 1001G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从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阻塞,从而使该净水通道2201E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G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因此,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被该二级滤芯23E进一步净化处理,该二级滤芯23E 产生的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四开口 1104E、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G和该第五开口1105E,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通过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一出水口100E被提供。优选地,该二级滤芯23E 为超滤滤芯。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直饮。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被控制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过滤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8A至图29E和图33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该控制阀10G的该阀芯12G形成一个第三连通通道1003G和一个第四连通通道1004G,其中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G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G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G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G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从该过滤装置20E的净水通道2201E流入该一级滤芯22E,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后,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通过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G相连通,因此,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 后,自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G 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可通过该排污开口 1109E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被控制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反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8A至图29E和图33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G的该阀芯12G形成一个第五连通通道1005G,其中该第五连通通道 1005G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G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G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从而使原水通过该第三开口1103E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被控制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该第三开口1103E为向使用者提供原水的原水出水口。
如附图之图28A至图29E和图3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G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六连通通道1006G,其中该第六连通通道 1006G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G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G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从而使原水可依次通过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加热装置90的该热水出口9103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被控制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8A至图29E和图3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G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七连通通道1007G和一个第八连通通道1008G,其中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G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G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之间不连通。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无法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G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G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G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 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通过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G相连通,因此,该一级滤芯22E过滤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后,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 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G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在顺冲洗该二级滤芯23E后,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被控制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顺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32A至图32F和图34A至图3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G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10G的该阀芯12G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121G和一个动阀片122G,其中该定阀片121G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该动阀片122G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其中该动阀片122G和该定阀片121G均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G的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且该动阀片122G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G转动。
如附图之图32A至图32F和图34A至图3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G、一个第二通道102G、一个第三通道103G、一个第四通道104G、一个第五通道105G、一个第六通道106G、一个第七通道107G、一个第八通道108G、一个第九通道109G和一个第十通道1010G,其中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二通道102G、该第十通道1010G、该第四通道104G、该第五通道105G、该第六通道106G和该第三通道103G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G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 延伸;该第七通道107G、该第八通道108G和该第九通道109G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G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G与该第一开口 1101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G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十通道1010G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G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G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G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G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G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优选地,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七通道107G分别与该阀腔110E 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更优选地,该动阀片122G 的该第八通道108G和该第九通道109G为导通盲孔。该平面阀10G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1012G,其中该排污通道1012G被设于该定阀片121G并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延伸,该第九通道109G与该排污通道1012G相连通,该排污通道1012G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
值得注意的是,如附图之图28A和图29A所示,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一通道101G和该第十通道1010G均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可以是分别地和独自地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也可以通过一个流体通道相连通。例如,如附图之图28A和图29A所示,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一通道101G和该第十通道1010G通过一个第一流体通道12141G相连通,该第十通道1010G被设置直接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从而使该第一通道101G通过该第一流体通道12141G与该第十通道1010G,也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如附图之图28A和图 29A所示,进一步地,该第一流体通道12141G被设置在该阀体11E或该定阀片121G的内部。可以理解,该第一通道101G和该第十通道1010G均与该第一开口1101E的连通,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的连通。
如附图之图32A至图32F和图34A至图3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的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形成一个中心部12101G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G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G,该平面阀10G的该排污通道1012G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G的该中心部12101G,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二通道 102G、该第十通道1010G、该第四通道104G、该第五通道105G、该第六通道106G和该第三通道103G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边缘部12102G,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该第八通道108G和该第九通道109G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可选地,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二通道102G、该第十通道1010G、该第四通道104G、该第五通道105G、该第六通道106G和该第三通道103G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边缘部12102G,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该第八通道108G和该第九通道109G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二通道102G、该第十通道1010G、该第四通道104G、该第五通道105G、该第六通道106G和该第三通道103G被设置围绕该排污通道 1012G。优选地,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二通道102G、该第十通道1010G、该第四通道104G、该第五通道105G、该第六通道106G、该第三通道103G和该排污通道1012G 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 107G、该第八通道108G和该第九通道109G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
如附图之图33A至图35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 的该动阀片122G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G转动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G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G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一通道101G 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 1001G,该第八通道108G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G和该第五通道105G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G。如附图之图35A 所示,当该平面阀10G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G、该第六通道106G和该第十通道1010G分别被该动阀片122G阻塞。
如附图之图33B至图35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 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G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二通道102G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二开口 1102E相连通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G,该第九通道109G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G和该排污通道1012G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G。如附图之图35B所示,当该平面阀10G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G、该第四通道104G和该第十通道1010G分别被该动阀片122G阻塞。
如附图之图33C至图35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G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三通道103G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 和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的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G。如附图之图35C所示,当该平面阀10G 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二通道102G和该第五通道105G分别被该动阀片122G阻塞。
如附图之图33D至图35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G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六通道106G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 和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G。如附图之图35D所示,当该平面阀10G 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三通道103G和该第四通道104G分别被该动阀片122G阻塞。
如附图之图33E至图3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 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G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十通道1010G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的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G,该第九通道109G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G和该排污通道1012G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G。如附图之图35E所示,当该平面阀10G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四通道104G和该第五通道105G分别被该动阀片122G阻塞。
如附图之图30A至图31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 的该阀芯12G的该定阀片121G包括一个高端部1211G、一个低端部1212G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1211G和该低端部1212G之间的固定部1213G,其中该高端部1211G形成该定阀片 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该低端部1212G被设置在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的该阀芯12G的该定阀片121G的该低端部1212G被一体成型地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G的该阀体11E的内壁。
如附图之图27和图30A至图31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进一步包括一个密封组件13G,其中该密封组件13G具有一个第一密封件131G,其中该第一密封件131G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G的该高端部1211G和该固定部1213G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密封件131G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1311G,该定阀片121G的该固定部1213G 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12130G,其中该第一密封槽12130G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二通道102G、该第十通道1010G、该第四通道104G、该第五通道105G、该第六通道106G、该第三通道103G和该排污通道1012G,该第一密封件131G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G依该固定部1213G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G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131G 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G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G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G和实现该定阀片 121G的该高端部1211G和该固定部1213G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一密封槽12130G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G朝向该高端部1211G的一侧。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G具有一个第二密封件132G,其中该第二密封件132G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G的该固定部1213G和该低端部1212G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二密封件132G具有多个第二密封条1321G,该定阀片121G 的该固定部1213G具有一组第二密封槽12131G,其中该第二密封槽12131G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二通道102G、该第十通道1010G、该第四通道104G、该第五通道105G、该第六通道106G、该第三通道103G和该排污通道1012G,该第二密封件 132G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G依该固定部1213G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G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二密封件132G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G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G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G 和实现该定阀片121G的该低端部1212G和该固定部1213G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二密封槽12131G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G朝向该低端部1212G的一侧。
如附图之图27和图30A至图31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密封组件13G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133G,其中该第一密封圈133G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外表面,以实现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E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原水自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E的内壁之间流出。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G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134G,其中该第二密封圈134G被设置在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之间,以实现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水流自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流出。
如附图之图27和图30A至图31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和该平面阀10G的该原水进口1107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相连通,该固定支架41的的该进水开口401与该容纳室410相连通,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与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相连通,从而使得原水能够通过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该容纳室410被提供给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通过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该进水开口401、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与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如附图之图27和图30A至图31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 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被设置适于容纳该定阀片121G的该高端部1211G和该动阀片122G于其内,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被设置与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 相连通。如附图之图27和图30A至图31H所示,进一步地,该定阀片121G的该高端部1211G 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G的该固定部1213G,该定阀片121G的该固定部1213G 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G的该低端部1212G,从而使该定阀片121G的该高端部 1211G不能相对该固定部1213G转动,该定阀片121G的该固定部1213G不能相对该低端部 1212G转动。
如附图之图34A至图3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 的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部12101G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G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G,其中该中心部12101G和该边缘部12102G 设于该定阀片121G的顶端部1214G,且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边缘部12102G(或该中心部12101G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201G、一个第二部分 1202G、一个第三部分1203G、一个第四部分1204G、一个第五部分1205G、一个第六部分1206G和一个第七部分1207G;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 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区域12201G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12201G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12202G,其中该中心区域12201G和该边缘区域12202G设于该动阀片122G的底端部1221G,且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边缘区域12202G(该中心区域12201G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2001G、一个第二区域2002G、一个第三区域2003G、一个第四区域2004G、一个第五区域2005G、一个第六区域2006G和一个第七区域2007G;其中该第一通道101G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一部分1201G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G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二部分1202G向下延伸,该第十通道1010G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三部分1203G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104G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四部分1204G 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G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五部分 1205G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106G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六部分1206G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G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七部分1207G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107G自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108G自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 的该第四区域2004G和该第五区域2005G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109G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220G的该第七区域2007G和该中心区域12201G向上延伸,该排污通道1012G自该定阀片 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中心部12101G向下延伸。如附图之图34A至图35E 所示,优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边缘部12102G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 1201G、该第二部分1202G、该第三部分1203G、该第四部分1204G、该第五部分1205G、该第六部分1206G和该第七部分1207G,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220G的该边缘区域12202G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G、该第二区域2002G、该第三区域2003G、该第四区域2004G、该第五区域2005G、该第六区域2006G和该第七区域2007G。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G的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形成七个等分,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形成七个等分,其中当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三等分(该第三部分1203G) 时,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 (该第四区域2004G和该第五区域2005G)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G的该第六等分和该第七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G和该第七部分1207G),该平面阀10G 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二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G),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十通道1010G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G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G和该第六通道106G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G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G和该排污通道1012G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G、该第十通道1010G、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经该一级滤芯22E的该净水通道2201E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然后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通道102G、该第九通道109G、该排污通道1012G和该排污开口1109E流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等分 (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二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G)时,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该第四区域2004G和该第五区域2005G)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五等分和该第六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G和该第六部分1206G),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G) 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G),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二通道102G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G分别与该第五通道105G和该第六通道106G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G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G和该排污通道1012G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G、该第二通道 102G、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反向冲洗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后,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然后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九通道109G、该排污通道1012G和该排污开口1109E 排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 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G) 时,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 (该第四区域2004G和该第五区域2005G)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G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该第四部分1204G和该第五部分1205G),该平面阀10G 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G),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一通道101G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G分别与该第四通道 104G和该第五通道105G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G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G和该排污通道 1012G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G、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通道2201E,该一级滤芯22E 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经该二级滤芯23E过滤产生的二级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然后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四通道104G、该第八通道108G、该第五通道105G和该第五开口1105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过滤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G)时,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该第四区域2004G和该第五区域2005G)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三等分和该第四等分(该第三部分 1203G和该第四部分1204G),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G),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三通道103G 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G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G和该第十通道1010G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G分别与该第六通道106G和该排污通道1012G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G、该第三通道103G流入,然后经该第三开口1103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 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G)时,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该第四区域2004G和该第五区域2005G)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G和该第三部分1203G),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G)正对该定阀片121G 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五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G),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六通道106G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G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G和该第十通道1010G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G分别与该第五通道105G和该排污通道1012G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G、该第六通道106G流入,然后经该第六开口1106E、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热水出口9103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
值得注意的是,如附图之图34A至图35E所示,当使用者需要切换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自顺冲洗工作状态至反冲洗工作状态时,仅需逆时针转动该平面阀10G 的该动阀片122G一个等分角度,以使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二部分1202G;当使用者需要切换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自反冲洗工作状态至过滤工作状态时,仅需再次逆时针转动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一个等分角度,以使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一部分1201G;当使用者需要切换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自过滤工作状态至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仅需再次逆时针转动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一个等分角度,以使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七部分1207G;当使用者需要切换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至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仅需再次逆时针转动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一个等分角度,以使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六部分1206G。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的结构使得该龙头净水器的顺冲洗工作状态、反冲洗工作状态、过滤工作状态、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和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五个工作状态连续分布,从而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顺冲洗工作状态、反冲洗工作状态、过滤工作状态、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和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的相邻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仅需要转动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一个等分角度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的结构决定的该龙头净水器的五个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方式将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五个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更符合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不易使使用者在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时,因转动角度不同,而导致错误切换工作状态。可以理解,由于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边缘部 12102G七等分,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边缘区域 12202G七等分,相应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每实现一个工作状态切换,该平面阀10G 的该动阀片122G转动51又3/7度。可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边缘部12102G 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G、该第二部分1202G、该第三部分1203G、该第四部分1204G、该第五部分1205G、该第六部分1206G和该第七部分1207G,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 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边缘区域12202G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G、该第二区域2002G、该第三区域2003G、该第四区域2004G、该第五区域2005G、该第六区域2006G 和该第七区域2007G。此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的结构使得该龙头净水器的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过滤工作状态、反冲洗工作状态和顺冲洗工作状态五个工作状态连续分布,从而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过滤工作状态、反冲洗工作状态和顺冲洗工作状态的相邻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仅需要转动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一个等分角度即可实现。
如附图之图2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进一步包括一个止动机构14G,其中该止动机构14G被设置用于阻止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 相对该定阀片121G的无效转动。换句话说,当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六部分1206G,本实用新型该龙头净水器被切换至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逆时针旋转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一个等分角度,将导致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五通道105G相连通,导致原水自该第七通道107G流向该第五通道105G并从该第五开口1105E流出;当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三部分1203G,本实用新型该龙头净水器被切换至顺冲洗工作状态时,顺时针旋转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一个等分角度,将导致该平面阀10G的该第七通道107G与该第四通道104G相连通,导致原水自该第七通道107G流向该第四通道104G,并继续流向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上述两种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相对该定阀片121G的转动,均不能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实现有实际意义的功能,为无效转动。
如附图之图2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止动机构14G包括一个第一限位件141G和一个第二限位件142G,其中该第一限位件141G和该第二限位件142G 分别被设置在该阀体11E,其中该第一限位件141G被设置能够在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 122G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 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三部分1203G时,阻挡该旋钮80进一步顺时针转动;该第二限位件142G被设置能够在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六部分1206G时,阻挡该旋钮80进一步逆时针转动,从而阻止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相对该定阀片121G的无效转动。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止动机构14G进一步包括一个止动件143G,其中该止动件143G被设置在该旋钮80,并自该旋钮80向外突出,从而能够在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三部分1203G时,被该第一限位件141G阻挡,和能够在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 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 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六部分1206G时,被该第二限位件142G阻挡。
如附图之图2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进一步包括一个提示机构15G,其中该提示机构15G被设置用于在使用者切换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至反冲洗状态时,给予该旋钮80一个阻挡,以使使用者明显增大转动该旋钮80的旋转力,才能转动该旋钮80继续转动和切换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至反冲洗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提示使用者,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切换至反冲洗状态。
如附图之图2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G的该提示机构15G包括一个被动件151G和一个弹性元件152G,其中该被动件151G包括一个被动端 1511G和一个自该被动端1511G延伸的固定端1512G,其中该弹性元件152G被设置在该固定端1512G,该被动端1511G被设置朝向该旋钮80,其中当使用者旋转该平面阀10G的该动阀片122G,以使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二部分1202G时,该提示机构15G的该被动件151G 的该被动端1511G将阻挡在该止动件143G,当使用者加大旋转该旋钮80的力时,该止动件 143G驱动该被动件151G的该被动端1511G,从而使该弹性元件152G发生形变,和使该旋钮80继续转动,和允许该动阀片122G继续转动和使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220G的该第一区域2001G正对该定阀片121G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的该第二部分1202G。优选地,该弹性元件152G为弹簧。
如附图之图27所示,进一步地,该阀体11E包括一个阀主体111E和一个阀外壳112E,其中该阀外壳112E被设置在该阀主体111E的外表面。可以理解,该第一限位件141G、该第二限位件142G和该提示机构15G分别被设置在该阀体11E的该阀外壳112E。进一步地,该阀体11E的该阀外壳112E包括一个上壳体1121E和一个下壳体1122E,其中该阀外壳112E的该上壳体1121E和该下壳体1122E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阀体腔1120E,其中该阀体腔1120E被设置能够容纳该阀体11E的该阀主体111E于其内。
如附图之图32A至图32F和图34A至图35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一个定阀片121G和一个动阀片122G,其中该定阀片121G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该动阀片122G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其中该动阀片122G和该定阀片121G均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G,且该动阀片122G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G转动,该平面阀10G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G、一个第二通道102G、一个第三通道103G、一个第四通道104G、一个第五通道 105G、一个第六通道106G、一个第七通道107G、一个第八通道108G、一个第九通道109G 和一个第十通道1010G,其中该第一通道101G、该第二通道102G、该第十通道1010G、该第四通道104G、该第五通道105G、该第六通道106G和该第三通道103G分别设于该定阀片 121G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延伸;该第七通道107G、该第八通道108G和该第九通道109G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G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G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G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G 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十通道1010G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G 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G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G 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G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G 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G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优选地,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七通道107G分别与该阀腔110E相连通。更优选地,该动阀片122G的该第八通道108G和该第九通道109G为导通盲孔。该平面阀10G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 1012G,其中该排污通道1012G被设于该定阀片121G并自该定阀片121G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G延伸,该第九通道109G与该排污通道1012G相连通,该排污通道1012G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和图36至图4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控制阀10H包括一个阀体11E和一个阀芯12H,其中该阀体11E形成一个阀腔110E、一个第一开口1101E、一个第二开口1102E、一个第三开口1103E、一个第四开口1104E、一个第五开口1105E、一个第六开口1106E、一个原水进口1107E和一个排污开口1109E,其中该阀芯12H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五开口1105E适于与一个第一出水口100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适于与一个加热装置90的一个冷水进口9102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适于与原水水源(例如,自来水水龙头出水口)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图37A至图38G和图42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H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H的该阀芯12H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通道1001H和一个第二连通通道1002H,其中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H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H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该控制阀10H的该阀芯12H阻塞。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 的该第二开口1102E的水流无法流动。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H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H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从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 10H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阻塞,从而使该净水通道2201E 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H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因此,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被该二级滤芯23E进一步净化处理,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H和该第五开口1105E,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通过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一出水口100E被提供。优选地,该二级滤芯23E为超滤滤芯。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直饮。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H被控制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过滤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图37A至图38G和图42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H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该控制阀10H的该阀芯12H形成一个第三连通通道1003H和一个第四连通通道1004H,其中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H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H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H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H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从该过滤装置20E的净水通道2201E流入该一级滤芯22E,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后,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 通过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H相连通,因此,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后,自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H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 10H被控制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反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图37A至图38G和图42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H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H的该阀芯12H形成一个第五连通通道1005H,其中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H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H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H流向该阀体 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从而使原水通过该第三开口1103E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H被控制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该第三开口1103E为向使用者提供原水的原水出水口。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图37A至图38G和图42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H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H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六连通通道1006H,其中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H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H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H流向该阀体 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从而使原水可依次通过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加热装置 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加热装置90的该热水出口9103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H被控制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图37A至图38G和图4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H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H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七连通通道1007H和一个第八连通通道1008H,其中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H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H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之间不连通。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H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无法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H 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H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H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通过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H 相连通,因此,该一级滤芯22E过滤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后,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H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在顺冲洗该二级滤芯23E后,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 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H被控制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顺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36至图4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H 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10H的该阀芯12H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121H和一个动阀片 122H,其中该定阀片121H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该动阀片122H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其中该动阀片122H和该定阀片121H均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H的阀体11E 的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且该动阀片122H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H转动。
如附图之图36至图4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 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H、一个第二通道102H、一个第三通道103H、一个第四通道104H、一个第五通道105H、一个第六通道106H、一个第七通道107H、一个第八通道108H、一个第九通道109H、一个第十通道1010H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1011H,其中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二通道102H、该第十通道1010H、该第四通道104H、该第五通道105H、该第六通道106H、该第三通道103H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H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H 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延伸;该第七通道107H、该第八通道108H和该第九通道109H 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H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H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H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十通道1010H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H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H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H与该第六开口1106E 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H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H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H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优选地,该排污开口1109E和该第九通道109H分别与该阀腔110E 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九通道109H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更优选地,该动阀片122H 的该第七通道107H和该第八通道108H为导通盲孔。
值得注意的是,如附图之图37A、图37I、图38A和图38G所示,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一通道101H和该第十通道1010H均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可以是分别地和独自地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也可以通过一个流体通道相连通。例如,如附图之图37A、图37I、图38A和图38G所示,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一通道101H和该第十通道1010H通过一个第一流体通道12141H相连通,该第十通道1010H被设置直接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从而使该第一通道101H通过该第一流体通道12141H与该第十通道1010H,也与该第一开口1101E 相连通。如附图之图37A、图37I、图38A和图38G所示,进一步地,该第一流体通道12141H 被设置在该阀体11E或该定阀片121H的内部。可以理解,该第一通道101H和该第十通道 1010H均与该第一开口1101E的连通,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的连通。
如附图之图41A至图41F和图43A至图4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的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形成一个中心部12101H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H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H,该平面阀10H的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H的该中心部12101H,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二通道102H、该第十通道1010H、该第四通道104H、该第五通道105H、该第六通道106H和该第三通道103H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边缘部12102H,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该第八通道108H和该第九通道109H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可选地,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二通道102H、该第十通道1010H、该第四通道104H、该第五通道105H、该第六通道106H和该第三通道103H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边缘部12102H,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该第八通道108H和该第九通道109H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二通道102H、该第十通道1010H、该第四通道104H、该第五通道105H、该第六通道106H和该第三通道103H被设置围绕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优选地,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二通道102H、该第十通道1010H、该第四通道104H、该第五通道105H、该第六通道106H、该第三通道103H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该第八通道108H和该第九通道109H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
如附图之图42A和图44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 的该动阀片122H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H转动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H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H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一通道101H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H,该第八通道108H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H和该第五通道105H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H。如附图之图44A所示,当该平面阀10H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 102H、该第六通道106H和该第十通道1010H分别被该动阀片122H阻塞。
如附图之图42B和图44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 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H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二通道102H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H,该第九通道109H与该第一通道101H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H。如附图之图44B所示,当该平面阀10H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H、该第四通道104H和该第十通道1010H分别被该动阀片122H阻塞。
如附图之图42C和图44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H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三通道103H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的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H。如附图之图44C所示,当该平面阀10H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二通道102H和该第五通道105H分别被该动阀片122H阻塞。
如附图之图42D和图44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H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H。如附图之图44D所示,当该平面阀10H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三通道103H和该第四通道104H分别被该动阀片122H阻塞。
如附图之图42E和图4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 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H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十通道1010H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的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H,该第九通道109H 与该第二通道102H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H。如附图之图44E所示,当该平面阀10H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四通道104H和该第五通道105H分别被该动阀片122H阻塞。
如附图之图39A至图40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 的该阀芯12H的该定阀片121H包括一个高端部1211H、一个低端部1212H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1211H和该低端部1212H之间的固定部1213H,其中该高端部1211H形成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该低端部1212H被设置在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的该阀芯12H的该定阀片121H的该低端部 1212H被一体成型地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H的该阀体11E的内壁。
如附图之图36和图39A至图40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进一步包括一个密封组件13H,其中该密封组件13H具有一个第一密封件131H,其中该第一密封件131H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H的该高端部1211H和该固定部1213H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密封件131H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1311H,该定阀片121H的该固定部1213H 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12130H,其中该第一密封槽12130H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二通道102H、该第十通道1010H、该第四通道104H、该第五通道105H、该第六通道106H、该第三通道103H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该第一密封件131H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H依该固定部1213H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H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 131H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H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H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H和实现该定阀片121H的该高端部1211H和该固定部1213H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一密封槽12130H 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H朝向该高端部1211H的一侧。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H具有一个第二密封件132H,其中该第二密封件132H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H的该固定部1213H和该低端部1212H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二密封件132H具有多个第二密封条1321H,该定阀片121H 的该固定部1213H具有一组第二密封槽12131H,其中该第二密封槽12131H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二通道102H、该第十通道1010H、该第四通道104H、该第五通道105H、该第六通道106H、该第三通道103H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该第二密封件132H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H依该固定部1213H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H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二密封件132H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H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H的该第二密封槽 12131H和实现该定阀片121H的该低端部1212H和该固定部1213H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二密封槽12131H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H朝向该低端部1212H的一侧。
如附图之图36和图39A至图40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密封组件13H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133H,其中该第一密封圈133H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外表面,以实现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E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原水自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E的内壁之间流出。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H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134H,其中该第二密封圈134H被设置在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之间,以实现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水流自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流出。
如附图之图36和图39A至图40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和该平面阀10H的该排污开口1109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相连通,该固定支架41的的该进水开口401与该容纳室410相连通,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与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九通道109H相连通,从而使得污水可自该第九通道109H、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该进水开口401、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和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如附图之图36和图39A至图40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被设置适于容纳该定阀片121H的该高端部1211H和该动阀片122H于其内,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九通道 109H被设置与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相连通,从而使得污水能够通过该固定支架41 的该进水开口401和该平面阀10H的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如附图之图36和图39A至图 40H所示,进一步地,该定阀片121H的该高端部1211H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H 的该固定部1213H,该定阀片121H的该固定部1213H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H 的该低端部1212H,从而使该定阀片121H的该高端部1211H不能相对该固定部1213H转动,该定阀片121H的该固定部1213H不能相对该低端部1212H转动。
如附图之图43A至图4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 的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部12101H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H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H,其中该中心部12101H和该边缘部12102H 设于该定阀片121H的顶端部1214H,且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边缘部12102H(或该中心部12101H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201H、一个第二部分 1202H、一个第三部分1203H、一个第四部分1204H、一个第五部分1205H、一个第六部分1206H和一个第七部分1207H;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 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区域12201H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12201H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12202H,其中该中心区域12201H和该边缘区域12202H设于该动阀片122H的底端部1221H,且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边缘区域12202H(该中心区域12201H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2001H、一个第二区域2002H、一个第三区域2003H、一个第四区域2004H、一个第五区域2005H、一个第六区域2006H和一个第七区域2007H;其中该第一通道101H自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一部分1201H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H自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二部分1202H向下延伸,该第十通道1010H自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三部分1203H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104H自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四部分1204H 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H自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五部分 1205H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106H自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六部分1206H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H自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七部分1207H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107H自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和该中心区域12201H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108H自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四区域2004H和该第五区域2005H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109H 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七区域2007H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自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中心部12101H向下延伸。如附图之图43A至图44E 所示,优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边缘部12102H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 1201H、该第二部分1202H、该第三部分1203H、该第四部分1204H、该第五部分1205H、该第六部分1206H和该第七部分1207H,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220H的该边缘区域12202H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H、该第二区域2002H、该第三区域2003H、该第四区域2004H、该第五区域2005H、该第六区域2006H和该第七区域2007H。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H的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形成七个等分,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形成七个等分,其中当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三等分(该第三部分1203H) 时,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 (该第四区域2004H和该第五区域2005H)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H的该第六等分和该第七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H和该第七部分1207H),该平面阀10H 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二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H),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十通道1010H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H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H和该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H与该第二通道102H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该第七通道 107H、该第十通道1010H、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经该一级滤芯22E的该净水通道2201E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然后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通道102H、该第九通道109H 和该排污开口1109E流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二等分 (该第二部分1202H)时,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该第四区域2004H和该第五区域2005H)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H 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五等分和该第六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H和该第六部分 1206H),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部分 1201H),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二通道102H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H分别与该第五通道105H和该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H与该第一通道101H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该第七通道107H、该第二通道102H、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 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反向冲洗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后,经该过滤装置20E 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然后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九通道109H 和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一等分 (该第一部分1201H)时,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该第四区域2004H和该第五区域2005H)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H 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该第四部分1204H和该第五部分 1205H),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部分 1207H),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一通道101H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H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H和该第五通道105H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H与该第三通道103H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该第七通道107H、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 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通道2201E,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经该二级滤芯23E 过滤产生的二级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然后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四通道104H、该第八通道108H、该第五通道105H和该第五开口1105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过滤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H) 时,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 (该第四区域2004H和该第五区域2005H)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H的该第三等分和该第四等分(该第三部分1203H和该第四部分1204H),该平面阀10H 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H),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三通道103H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H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H和该第十通道1010H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H与该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该第七通道 107H、该第三通道103H流入,然后经该第三开口1103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H)时,该平面阀10H 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四等分和该第五等分(该第四区域2004H 和该第五区域2005H)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H和该第三部分1203H),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五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H),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 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H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H和该第十通道1010H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H与该第五通道105H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该第七通道107H、该第六通道106H 流入,然后经该第六开口1106E、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热水出口9103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
值得注意的是,如附图之图43A至图44E所示,当使用者需要切换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自顺冲洗工作状态至反冲洗工作状态时,仅需逆时针转动该平面阀10H 的该动阀片122H一个等分角度,以使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二部分1202H;当使用者需要切换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自反冲洗工作状态至过滤工作状态时,仅需再次逆时针转动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一个等分角度,以使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一部分1201H;当使用者需要切换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自过滤工作状态至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仅需再次逆时针转动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一个等分角度,以使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七部分1207H;当使用者需要切换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至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仅需再次逆时针转动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一个等分角度,以使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六部分1206H。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的结构使得该龙头净水器的顺冲洗工作状态、反冲洗工作状态、过滤工作状态、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和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五个工作状态连续分布,从而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顺冲洗工作状态、反冲洗工作状态、过滤工作状态、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和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的相邻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仅需要转动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一个等分角度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的结构决定的该龙头净水器的五个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方式将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五个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更符合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不易使使用者在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时,因转动角度不同,而导致错误切换工作状态。可以理解,由于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边缘部 12102H七等分,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边缘区域 12202H七等分,相应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每实现一个工作状态切换,该平面阀10H 的该动阀片122H转动51又3/7度。可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边缘部12102H 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H、该第二部分1202H、该第三部分1203H、该第四部分1204H、该第五部分1205H、该第六部分1206H和该第七部分1207H,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 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边缘区域12202H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H、该第二区域2002H、该第三区域2003H、该第四区域2004H、该第五区域2005H、该第六区域2006H 和该第七区域2007H。此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的结构使得该龙头净水器的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过滤工作状态、反冲洗工作状态和顺冲洗工作状态五个工作状态连续分布,从而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过滤工作状态、反冲洗工作状态和顺冲洗工作状态的相邻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仅需要转动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一个等分角度即可实现。
如附图之图36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进一步包括一个止动机构14H,其中该止动机构14H被设置用于阻止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 相对该定阀片121H的无效转动。换句话说,当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六部分1206H,本实用新型该龙头净水器被切换至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逆时针旋转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一个等分角度,将导致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五通道105H相连通,导致原水自该第七通道107H流向该第五通道105H并从该第五开口1105E流出;当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三部分1203H,本实用新型该龙头净水器被切换至顺冲洗工作状态时,顺时针旋转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一个等分角度,将导致该平面阀10H的该第七通道107H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和该第四通道104H相连通,导致原水自该第七通道107H流向该第四通道104H,并继续流向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上述两种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相对该定阀片121H的转动,均不能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实现有实际意义的功能,为无效转动。
如附图之图36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止动机构14H包括一个第一限位件141H和一个第二限位件142H,其中该第一限位件141H和该第二限位件142H 分别被设置在该阀体11E,其中该第一限位件141H被设置能够在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 122H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 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三部分1203H时,阻挡该旋钮80进一步顺时针转动;该第二限位件142H被设置能够在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六部分1206H时,阻挡该旋钮80进一步逆时针转动,从而阻止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相对该定阀片121H的无效转动。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止动机构14H进一步包括一个止动件143H,其中该止动件143H被设置在该旋钮80,并自该旋钮80向外突出,从而能够在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三部分1203H时,被该第一限位件141H阻挡,和能够在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 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 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六部分1206H时,被该第二限位件142H阻挡。
如附图之图36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进一步包括一个提示机构15H,其中该提示机构15H被设置用于在使用者切换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至反冲洗状态时,给予该旋钮80一个阻挡,以使使用者明显增大转动该旋钮80的旋转力,才能转动该旋钮80继续转动和切换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至反冲洗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提示使用者,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切换至反冲洗状态。
如附图之图36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H的该提示机构15H包括一个被动件151H和一个弹性元件152H,其中该被动件151H包括一个被动端 1511H和一个自该被动端1511H延伸的固定端1512H,其中该弹性元件152H被设置在该固定端1512H,该被动端1511H被设置朝向该旋钮80,其中当使用者旋转该平面阀10H的该动阀片122H,以使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二部分1202H时,该提示机构15H的该被动件151H 的该被动端1511H将阻挡在该止动件143H,当使用者加大旋转该旋钮80的力时,该止动件 143H驱动该被动件151H的该被动端1511H,从而使该弹性元件152H发生形变,和使该旋钮80继续转动,和允许该动阀片122H继续转动和使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的该第一区域2001H正对该定阀片121H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的该第二部分1202H。优选地,该弹性元件152H为弹簧。
如附图之图36所示,进一步地,该阀体11E包括一个阀主体111E和一个阀外壳112E,其中该阀外壳112E被设置在该阀主体111E的外表面。可以理解,该第一限位件141H、该第二限位件142H和该提示机构15H分别被设置在该阀体11E的该阀外壳112E。进一步地,该阀体11E的该阀外壳112E包括一个上壳体1121E和一个下壳体1122E,其中该阀外壳112E的该上壳体1121E和该下壳体1122E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阀体腔1120E,其中该阀体腔1120E被设置能够容纳该阀体11E的该阀主体111E于其内。
如附图之图41A至图41F和图43A至图44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一个定阀片121H和一个动阀片122H,其中该定阀片121H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该动阀片122H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其中该动阀片122H和该定阀片121H均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H,且该动阀片122H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H转动,该平面阀10H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H、一个第二通道102H、一个第三通道103H、一个第四通道104H、一个第五通道 105H、一个第六通道106H、一个第七通道107H、一个第八通道108H、一个第九通道109H、一个第十通道1010H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1011H,其中该第一通道101H、该第二通道102H、该第十通道1010H、该第四通道104H、该第五通道105H、该第六通道106H、该第三通道103H 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H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H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H延伸;该第七通道107H、该第八通道108H和该第九通道109H分别设于该动阀片 122H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H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H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H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十通道1010H 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H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H 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H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H 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H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H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H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优选地,该排污开口1109E和该第九通道109H分别与该阀腔110E相连通。更优选地,该动阀片122H的该第七通道107H和该第八通道108H为导通盲孔。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和图45至图5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控制阀10N包括一个阀体11E和一个阀芯12N,其中该阀体11E形成一个阀腔110E、一个第一开口1101E、一个第二开口1102E、一个第三开口1103E、一个第四开口1104E、一个第五开口1105E、一个第六开口1106E、一个原水进口1107E和一个排污开口1109E,其中该阀芯12N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五开口1105E适于与一个第一出水口100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适于与一个加热装置90的一个冷水进口9102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适于与原水水源(例如,自来水水龙头出水口)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图46A至图47E和图51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N的该阀芯12N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通道1001N和一个第二连通通道1002N,其中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N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N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该控制阀10N的该阀芯12N阻塞。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 的该第二开口1102E的水流无法流动。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N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N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从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 10N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阻塞,从而使该净水通道2201E 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N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因此,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被该二级滤芯23E进一步净化处理,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N和该第五开口1105E,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通过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一出水口100E被提供。优选地,该二级滤芯23E为超滤滤芯。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直饮。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被控制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过滤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图46A至图47E和图51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该控制阀10N的该阀芯12N形成一个第三连通通道1003N和一个第四连通通道1004N,其中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N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N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N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N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从该过滤装置20E的净水通道2201E流入该一级滤芯22E,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后,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 通过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N相连通,因此,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后,自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N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被控制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反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图46A至图47E和图51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N的该阀芯12N形成一个第五连通通道1005N,其中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N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N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N流向该阀体 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从而使原水通过该第三开口1103E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被控制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该第三开口1103E为向使用者提供原水的原水出水口。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图46A至图47E和图51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N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六连通通道1006N,其中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N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N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N流向该阀体 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从而使原水可依次通过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加热装置 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加热装置90的该热水出口9103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被控制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图46A至图47E和图51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N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七连通通道1007N和一个第八连通通道1008N,其中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N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N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之间不连通。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N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无法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N 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N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N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通过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N 相连通,因此,该一级滤芯22E过滤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后,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N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在顺冲洗该二级滤芯23E后,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 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被控制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顺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46A至图5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N 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10N的该阀芯12N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121N和一个动阀片 122N,其中该定阀片121N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该动阀片122N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其中该动阀片122N和该定阀片121N均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N的阀体11E 的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且该动阀片122N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N转动。
如附图之图46A至图5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 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N、一个第二通道102N、一个第三通道103N、一个第四通道105N、一个第五通道105N、一个第六通道106N、一个第七通道107N、一个第八通道108N和一个第九通道109N,其中该第一通道101N、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九通道109N、该第四通道105N、该第五通道105N、该第三通道103N和该第六通道106N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N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延伸;该第七通道107N和该第八通道108N 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N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N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N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N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5N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N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N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N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优选地,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七通道107N分别与该阀腔110E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更优选地,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八通道108N为导通盲孔。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N被设置在该第四通道104N和该第六通道106N之间,该第二通道102N和该第九通道109N被设置在该第一通道101N的外侧。更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N、该第二通道102N和该第九通道109N被设置在该第四通道104N和该第六通道106N 之间。
如附图之图50A至图50F和图52A至图5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的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形成一个中心部12101N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N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N,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九通道109N、该第四通道104N、该第五通道105N、该第三通道103N和该第六通道106N 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边缘部12102N。可选地,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九通道109N、该第四通道104N、该第五通道 105N、该第三通道103N和该第六通道106N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边缘部12102N。优选地,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一通道101N、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九通道109N、该第四通道105N、该第五通道105N、该第三通道103N和该第六通道106N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该平面阀 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和该第八通道108N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
如附图之图51A至图53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 的该动阀片122N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N转动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N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一通道101N 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 1001N,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5N和该第五通道105N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N。如附图之图53A 所示,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三通道103N、该第六通道106N和该第九通道109N分别被该动阀片122N阻塞。
如附图之图51B至图53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 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二通道102N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二开口 1102E相连通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N,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N和该第九通道109N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N。如附图之图53B所示,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N、该第四通道104N、该第五通道105N和该第六通道106N分别被该动阀片122N阻塞。
如附图之图51C至图53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三通道103N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 和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的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N。如附图之图53C所示,当该平面阀10N 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四通道104N、该第五通道105N和该第九通道109N分别被该动阀片122N阻塞。
如附图之图51D至图5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六通道106N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 和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N。如附图之图53D所示,当该平面阀10N 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N、该第四通道104N、该第五通道105N和该第九通道109N分别被该动阀片122N阻塞。
如附图之图51E至图5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 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一通道101N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 1101E相连通的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N,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N和该第九通道109N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N。如附图之图53E所示,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N、该第四通道104N、该第五通道105N和该第六通道106N分别被该动阀片122N阻塞。
如附图之图46A、图47A、图47D和图52A至图5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一通道101N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10101N、一个第二连通部10102N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部10101N和该第二连通部10102N之间的第三连通部10103N,其中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二通道102N和该第九通道109N被设置在该第三连通部10103N的外侧,其中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一通道101N的该第二连通部10102N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N和该第五通道105N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二通道102N相连通,该平面阀10N的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N的该第二连通部10102N和该第九通道109N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一通道101N的该第一连通部10101N 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N和该第九通道109N相连通。如附图之图 46A、图47A、图47D和图52A至图53E所示,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一通道101N的该第一连通部10101N被该动阀片122N阻塞;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一通道101N的该第一连通部 10101N被该动阀片122N阻塞;当该平面阀10N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一通道101N的该第二连通部10102N被该动阀片122N阻塞。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N 的该第三连通部10103N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N的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可选地,该第一通道101N的该第三连通部10103N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N的该定阀片121N 的内部。
如附图之图48A至图4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 的该阀芯12N的该定阀片121N包括一个高端部1211N、一个低端部1212N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1211N和该低端部1212N之间的固定部1213N,其中该高端部1211N形成该定阀片 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该低端部1212N被设置在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的该阀芯12N的该定阀片121N的该低端部1212N被一体成型地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N的该阀体11E的内壁。
如附图之图45和图48A至图4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进一步包括一个密封组件13N,其中该密封组件13N具有一个第一密封件131N,其中该第一密封件131N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N的该高端部1211N和该固定部1213N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密封件131N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1311N,该定阀片121N的该固定部1213N 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12130N,其中该第一密封槽12130N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通道101N、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九通道109N、该第四通道105N、该第五通道105N、该第三通道103N和该第六通道106N,该第一密封件131N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N依该固定部1213N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N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131N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N 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N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N和实现该定阀片121N的该高端部1211N 和该固定部1213N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一密封槽12130N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N朝向该高端部1211N的一侧。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N具有一个第二密封件132N,其中该第二密封件132N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N的该固定部1213N和该低端部1212N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二密封件132N具有多个第二密封条1321N,该定阀片121N的该固定部1213N具有一组第二密封槽12131N,其中该第二密封槽12131N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通道101N、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九通道109N、该第四通道105N、该第五通道105N、该第三通道103N和该第六通道106N,该第二密封件132N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N依该固定部1213N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N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二密封件132N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N 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N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N和实现该定阀片121N的该低端部1212N 和该固定部1213N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二密封槽12131N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N朝向该低端部1212N的一侧。
如附图之图45和图48A至图4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密封组件13N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133N,其中该第一密封圈133N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外表面,以实现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E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原水自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E的内壁之间流出。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N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134N,其中该第二密封圈134N被设置在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之间,以实现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水流自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流出。
如附图之图45和图48A至图4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和该平面阀10N的该原水进口1107E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相连通,该固定支架41的的该进水开口401与该容纳室410相连通,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与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相连通,从而使得原水能够通过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该容纳室410被提供给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通过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该进水开口401、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与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如附图之图45和图48A至图49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被设置适于容纳该定阀片121N的该高端部1211N和该动阀片122N于其内,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被设置与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 相连通。如附图之图45和图48A至图49H所示,进一步地,该定阀片121N的该高端部1211N 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N的该固定部1213N,该定阀片121N的该固定部1213N 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N的该低端部1212N,从而使该定阀片121N的该高端部 1211N不能相对该固定部1213N转动,该定阀片121N的该固定部1213N不能相对该低端部 1212N转动。
如附图之图52A至图5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N 的该定阀片121N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部12101N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N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N,其中该中心部12101N和该边缘部12102N 设于该定阀片121N的顶端部1214N,且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边缘部12102N(或该中心部12101N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201N、一个第二部分 1202N、一个第三部分1203N、一个第四部分1204N、一个第五部分1205N、一个第六部分1206N、一个第七部分1207N和一个第八部分1208N;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区域12201N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12201N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12202N,其中该中心区域12201N和该边缘区域12202N设于该动阀片122N的底端部1221N,且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边缘区域12202N(该中心区域12201N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2001N、一个第二区域2002N、一个第三区域2003N、一个第四区域2004N、一个第五区域2005N、一个第六区域2006N、一个第七区域2007N和一个第八区域2008N;其中该第一通道101N自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一部分1201N和该第四部分1204N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N 自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二部分1202N向下延伸,该第九通道 109N自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三部分1203N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105N自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五部分1205N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N自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六部分1206N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N自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七部分1207N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106N自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八部分1208N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107N自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一区域2001N 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108N自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二区域 2002N和该第三区域2003N向上延伸,如附图之图52A至图53E所示,优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边缘部12102N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N、该第二部分1202N、该第三部分1203N、该第四部分1204N、该第五部分1205N、该第六部分1206N、该第七部分1207N和该第八部分1208N,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 的该边缘区域12202N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N、该第二区域2002N、该第三区域 2003N、该第四区域2004N、该第五区域2005N、该第六区域2006N、该第七区域2007N和该第八区域2008N。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N的该定阀片121N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形成八个等分,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形成八个等分,其中当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N)正对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四等分(该第四部分1204N)时,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 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N和该第三区域2003N)分别正对该定阀片 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五等分和该第六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N和该第六部分1206N),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一通道101N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5N和该第五通道105N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 1107E、该第七通道107N、该第一通道101N、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通道2201E,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经该二级滤芯23E 过滤产生的二级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然后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四通道104N、该第八通道108N、该第五通道105N和该第五开口1105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过滤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N)正对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二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N)时,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N和该第三区域2003N)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三等分和该第四等分(该第三部分1203N和该第四部分1204N),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二通道102N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N和该第九通道109N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N、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反向冲洗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后,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然后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通道101N、该第八通道108N、该第九通道109N和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N)正对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N)时,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N和该第三区域2003N)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八等分和该第一等分(该第八部分1208N和该第一部分1201N),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三通道103N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N和该第六通道106N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N、该第三通道103N流入,然后经该第三开口1103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N)正对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八等分(该第八部分1208N)时,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N和该第三区域2003N)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一等分和该第二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N和该第二部分1202N),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六通道106N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N和该第二通道102N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N、该第六通道 106N流入,然后经该第六开口1106E、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热水出口9103 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N)正对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N)时,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N和该第三区域2003N)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N和该第三部分1203N),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N的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第一通道101N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N和该第九通道109N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第七通道107N、该第一通道101N、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经该一级滤芯22E的该净水通道2201E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然后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八通道108N、该第九通道109N和该排污开口1109E流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可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的该边缘部12102N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N、该第二部分1202N、该第三部分1203N、该第四部分1204N、该第五部分1205N、该第六部分1206N、该第七部分1207N和该第八部分1208N,该平面阀10N的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的该边缘区域12202N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N、该第二区域2002N、该第三区域2003N、该第四区域2004N、该第五区域2005N、该第六区域2006N、该第七区域2007N和该第八区域2008N。
如附图之图50A至图50F和图52A至图53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一个定阀片121N和一个动阀片122N,其中该定阀片121N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该动阀片122N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其中该动阀片122N和该定阀片121N均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N,且该动阀片122N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N转动,该平面阀10N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N、一个第二通道102N、一个第三通道103N、一个第四通道105N、一个第五通道 105N、一个第六通道106N、一个第七通道107N、一个第八通道108N和一个第九通道109N,其中该第一通道101N、该第二通道102N、该第九通道109N、该第四通道105N、该第五通道105N、该第三通道103N和该第六通道106N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N并分别自该定阀片 121N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N延伸;该第七通道107N和该第八通道108N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N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N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N 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N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N 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5N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N 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N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N 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N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优选地,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七通道107N分别与该阀腔110E相连通。更优选地,该动阀片122N的该第八通道108N为导通盲孔。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N被设置在该第四通道104N和该第六通道106N之间,该第二通道102N和该第九通道109N被设置在该第一通道101N的外侧。更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N、该第二通道102N和该第九通道109N被设置在该第四通道104N 和该第六通道106N之间。
如附图之图1至图5C和图54至图6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控制阀10P包括一个阀体11E和一个阀芯12P,其中该阀体11E形成一个阀腔110E、一个第一开口1101E、一个第二开口1102E、一个第三开口1103E、一个第四开口1104E、一个第五开口1105E、一个第六开口1106E、一个原水进口1107E和一个排污开口1109E,其中该阀芯12P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五开口1105E适于与一个第一出水口100E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适于与一个加热装置90的一个冷水进口9102相连通,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适于与原水水源(例如,自来水水龙头出水口)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55A至图56G和图60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P 的该阀芯12P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通道1001P和一个第二连通通道1002P,其中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P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P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该控制阀10P的该阀芯12P阻塞。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的水流无法流动。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P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P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从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 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 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被阻塞,从而使该净水通道2201E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P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自由流动。因此,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将被该二级滤芯23E进一步净化处理,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P和该第五开口1105E,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通过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一出水口100E被提供。优选地,该二级滤芯23E为超滤滤芯。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E产生的净化水可直饮。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被控制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过滤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55A至图56G和图60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该控制阀10P的该阀芯12P形成一个第三连通通道1003P和一个第四连通通道1004P,其中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P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P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P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P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从该过滤装置20E的净水通道2201E流入该一级滤芯22E,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后,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通过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P相连通,因此,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流入该原水通道2101E后,自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P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原水反向冲洗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污水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被控制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反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55A至图56G和图60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P的该阀芯12P形成一个第五连通通道1005P,其中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P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P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P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从而使原水通过该第三开口1103E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被控制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一原水供应工作状态。该第三开口1103E为向使用者提供原水的原水出水口。
如附图之图55A至图56G和图60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P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六连通通道1006P,其中该第六连通通道 1006P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P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P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从而使原水可依次通过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加热装置90的该热水出口9103被提供。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被控制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第二原水供应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55A至图56G和图60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P的该阀芯12E形成一个第七连通通道1007P和一个第八连通通道1008P,其中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P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P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之间不连通。换句话说,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阀体11E的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无法连通。相应地,当该控制阀10P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原水或自来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P的该阀体11E的该原水进口1107E流入,通过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P流向该阀体11E的该第一开口1101E,和进一步自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原水通道2101E,流入该原水通道 2101E的原水经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此时,由于该阀体11E的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通过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P相连通,因此,该一级滤芯22E过滤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E后,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 流出,并依次流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P和该排污开口1109E,从而使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在顺冲洗该二级滤芯23E后,可通过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被控制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被控制处于其顺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55A至图6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P 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10P的该阀芯12P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121P和一个动阀片 122P,其中该定阀片121P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该动阀片122P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其中该动阀片122P和该定阀片121P均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P的阀体11E 的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且该动阀片122P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P转动。
如附图之图55A至图6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 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P、一个第二通道102P、一个第三通道103P、一个第四通道105P、一个第五通道105P、一个第六通道106P、一个第七通道107P、一个第八通道108P、一个第九通道109P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1011P,其中该第一通道101P、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九通道109P、该第四通道105P、该第五通道105P、该第三通道103P、该第六通道106P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P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延伸;该第七通道107P和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P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P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P与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P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5P与该第四开口1104E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P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P与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P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P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 相连通。优选地,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七通道107P和该第八通道108P为导通盲孔。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P被设置在该第四通道104P和该第六通道106P之间,该第二通道102P 和该第九通道109P被设置在该第一通道101P的内侧。更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P、该第二通道102P和该第九通道109P被设置在该第四通道104P和该第六通道106P之间。
如附图之图59A至图59F和图61A至图6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的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形成一个中心部12101P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P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P,该平面阀10P的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P的该中心部12101P,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九通道109P、该第四通道104P、该第五通道105P、该第三通道103P和该第六通道106P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边缘部12102P。可选地,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九通道109P、该第四通道104P、该第五通道105P、该第三通道103P和该第六通道106P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边缘部12102P。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九通道 109P、该第四通道104P、该第五通道105P、该第三通道103P和该第六通道106P被设置围绕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优选地,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一通道101P、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九通道109P、该第四通道105P、该第五通道105P、该第三通道103P、该第六通道106P 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和该第八通道108P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
如附图之图60A和图62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 的该动阀片122P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P转动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P具有一个过滤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一通道101P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1101E 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P,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5P和该第五通道105P 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1104E和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1002P。如附图之图62A所示,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三通道103P、该第六通道106P和该第九通道109P分别被该动阀片122P阻塞。
如附图之图60B和图62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 进一步具有一个反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二通道102P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二开口1102E相连通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P,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P和该第九通道109P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一开口1101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P。如附图之图62B所示,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P、该第四通道104P、该第五通道105P和该第六通道106P 分别被该动阀片122P阻塞。
如附图之图60C和图62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三通道103P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三开口1103E相连通的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P。如附图之图62C所示,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四通道104P、该第五通道105P和该第九通道109P分别被该动阀片122P阻塞。
如附图之图60D和图62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 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六通道106P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的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P。如附图之图62D所示,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P、该第四通道104P、该第五通道105P和该第九通道109P分别被该动阀片122P阻塞。
如附图之图60E和图6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 进一步具有一个顺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一通道101P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E和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的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P,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P和该第九通道109P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二开口1102E和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的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P。如附图之图62E所示,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P、该第四通道104P、该第五通道105P和该第六通道106P 分别被该动阀片122P阻塞。
如附图之图55A、图56A、图56D和图61A至图6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一通道101P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10101P、一个第二连通部10102P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部10101P和该第二连通部10102P之间的第三连通部10103P,其中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二通道102P和该第九通道109P被设置在该第三连通部10103P的内侧,其中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一通道101P的该第二连通部10102P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P 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P和该第五通道105P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二通道102P相连通,该平面阀10P的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P的该第二连通部10102P和该第九通道109P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 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一通道101P的该第一连通部10101P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P和该第九通道109P相连通。如附图之图55A、图56A、图56D和图61A至图62E所示,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 的该第一通道101P的该第一连通部10101P被该动阀片122P阻塞;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一通道101P的该第一连通部10101P被该动阀片122P 阻塞;当该平面阀10P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一通道101P的该第二连通部10102P被该动阀片122P阻塞。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P的该第三连通部10103P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P的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可选地,该第一通道101P 的该第三连通部10103P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P的该定阀片121P的内部。
如附图之图57A至图58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 的该阀芯12P的该定阀片121P包括一个高端部1211P、一个低端部1212P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1211P和该低端部1212P之间的固定部1213P,其中该高端部1211P形成该定阀片121P 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该低端部1212P被设置在该阀体11E的该阀腔110E。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的该阀芯12P的该定阀片121P的该低端部1212P被一体成型地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P的该阀体11E的内壁。
如附图之图54和图57A至图58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进一步包括一个密封组件13P,其中该密封组件13P具有一个第一密封件131P,其中该第一密封件131P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P的该高端部1211P和该固定部1213P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密封件131P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1311P,该定阀片121P的该固定部1213P 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12130P,其中该第一密封槽12130P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通道101P、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九通道109P、该第四通道105P、该第五通道105P、该第三通道103P、该第六通道106P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该第一密封件131P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P依该固定部1213P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P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131P 的该第一密封条1311P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P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P和实现该定阀片 121P的该高端部1211P和该固定部1213P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一密封槽12130P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P朝向该高端部1211P的一侧。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13P具有一个第二密封件132P,其中该第二密封件132P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P的该固定部1213P和该低端部 1212P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二密封件132P具有多个第二密封条1321P,该定阀片121P的该固定部1213P具有一组第二密封槽12131P,其中该第二密封槽12131P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通道101P、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九通道109P、该第四通道105P、该第五通道105P、该第三通道103P、该第六通道106P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该第二密封件132P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P依该固定部1213P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P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二密封件132P的该第二密封条1321P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P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P 和实现该定阀片121P的该低端部1212P和该固定部1213P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二密封槽12131P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P朝向该低端部1212P的一侧。
如附图之图54和图57A至图58H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被设置适于容纳该定阀片121P的该高端部1211P和该动阀片122P于其内。如附图之图54和图57A至图58H所示,进一步地,该定阀片121P的该高端部1211P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P的该固定部1213P,该定阀片121P的该固定部1213P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P的该低端部1212P,从而使该定阀片121P的该高端部1211P不能相对该固定部1213P转动,该定阀片121P的该固定部 1213P不能相对该低端部1212P转动。
如附图之图61A至图6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P 的该定阀片121P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部12101P和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P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2P,其中该中心部12101P和该边缘部12102P设于该定阀片121P的顶端部1214P,且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边缘部12102P(或该中心部12101P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201P、一个第二部分1202P、一个第三部分1203P、一个第四部分1204P、一个第五部分1205P、一个第六部分1206P、一个第七部分1207P和一个第八部分1208P;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区域12201P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12201P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12202P,其中该中心区域12201P和该边缘区域12202P设于该动阀片122P的底端部1221P,且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边缘区域12202P(该中心区域12201P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2001P、一个第二区域2002P、一个第三区域2003P、一个第四区域2004P、一个第五区域2005P、一个第六区域2006P、一个第七区域2007P和一个第八区域2008P;其中该第一通道101P自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一部分1201P和该第四部分1204P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P自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二部分1202P向下延伸,该第九通道109P自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三部分1203P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105P自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五部分1205P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P自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六部分1206P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P自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七部分1207P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106P自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八部分1208P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107P自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一区域2001P和该中心区域12201P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108P自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二区域2002P和该第三区域2003P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自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中心部12101P向下延伸。如附图之图61A至图62E所示,优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边缘部12102P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P、该第二部分1202P、该第三部分1203P、该第四部分1204P、该第五部分1205P、该第六部分1206P、该第七部分1207P和该第八部分 1208P,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边缘区域12202P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P、该第二区域2002P、该第三区域2003P、该第四区域2004P、该第五区域2005P、该第六区域2006P、该第七区域2007P和该第八区域2008P。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P的该定阀片121P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形成八个等分,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形成八个等分,其中当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 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P)正对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四等分(该第四部分1204P)时,该平面阀 10P的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 2002P和该第三区域2003P)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五等分和该第六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P和该第六部分1206P),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一通道101P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5P和该第五通道105P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该第七通道107P、该第一通道101P、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 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过滤装置20E的该净水通道2201E,该一级滤芯22E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经该二级滤芯23E 过滤产生的二级净化水通过该净水出口2301E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E流出,然后经该第四开口1104E、该第四通道104P、该第八通道108P、该第五通道105P和该第五开口1105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过滤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P)正对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二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P) 时,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 (该第二区域2002P和该第三区域2003P)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 的该第三等分和该第四等分(该第三部分1203P和该第四部分1204P),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P 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二通道102P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P 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P和该第九通道109P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该第七通道107P、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反向冲洗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后,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出,然后经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通道101P、该第八通道108P、该第九通道109P和该排污开口1109E排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P)正对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P)时,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P和该第三区域2003P) 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八等分和该第一等分(该第八部分 1208P和该第一部分1201P),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三通道103P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P和该第六通道106P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该第七通道107P、该第三通道103P流入,然后经该第三开口1103E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被转动至该动阀片 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P)正对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八等分(该第八部分1208P)时,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 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P和该第三区域2003P)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一等分和该第二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P和该第二部分1202P),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和该第六通道106P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P 和该第二通道102P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该第七通道107P、该第六通道106P流入,然后经该第六开口1106E、该加热装置90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热水出口9103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P)正对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P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P)时,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区域2002P和该第三区域2003P)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P 和该第三部分1203P),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七通道107P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 1011P和该第一通道101P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P和该第九通道 109P相连通,以允许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E、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该第七通道107P、该第一通道101P、该第一开口1101E、该第一连通开口201E流入该过滤装置20E,原水经该过滤装置20E的该一级滤芯22E过滤后,经该一级滤芯22E的该净水通道2201E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02E流出,然后经该第二开口1102E、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八通道108P、该第九通道109P和该排污开口1109E流出,相应地,此时该龙头净水器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可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的该边缘部12102P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P、该第二部分1202P、该第三部分1203P、该第四部分1204P、该第五部分1205P、该第六部分1206P、该第七部分1207P和该第八部分1208P,该平面阀10P的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220P的该边缘区域12202P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P、该第二区域2002P、该第三区域2003P、该第四区域2004P、该第五区域2005P、该第六区域2006P、该第七区域2007P 和该第八区域2008P。
如附图之图59A至图59F和图61A至图6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包括一个定阀片121P和一个动阀片 122P,其中该定阀片121P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该动阀片122P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其中该动阀片122P和该定阀片121P均被设置在该阀腔110E,其中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且该动阀片122P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P转动,该平面阀10P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P、一个第二通道102P、一个第三通道103P、一个第四通道105P、一个第五通道105P、一个第六通道106P、一个第七通道107P、一个第八通道108P、一个第九通道109P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1011P,其中该第一通道101P、该第二通道102P、该第九通道109P、该第四通道105P、该第五通道105P、该第三通道103P、该第六通道106P和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P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P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P延伸;该第七通道107P和该第八通道108P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P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P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P 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P与该第一开口1101E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P与该第二开口1102E 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P与该排污开口1109E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5P与该第四开口1104E 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P与该第五开口1105E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P与该第三开口1103E 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P与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与该原水进口1107E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P与该原水进水通道1011P相连通。优选地,该动阀片122P 的该第七通道107P和该第八通道108P为导通盲孔。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P被设置在该第四通道104P和该第六通道106P之间,该第二通道102P和该第九通道109P被设置在该第一通道101P的内侧。更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P、该第二通道102P和该第九通道109P被设置在该第四通道104P和该第六通道106P之间。
如附图之图1至图13E和图63A至图6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加热装置90,其中该加热装置90包括一个水箱91和一个加热组件92,其中该水箱91形成一个加热室9101、一个冷水进口9102和一个热水出口9103,该加热组件 92包括一个电热元件921,其中该电热元件921被设置在该加热室9101内,以使该电热元件 921在被电加热后,能够加热该加热室9101内的水,该水箱91的该冷水进口9102分别与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和该水箱91的该加热室9101相连通,从而使得当该控制阀10E处于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可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六开口1106E流出和自该水箱91的该冷水进口9102流入该加热室9101,并在该加热室9101内被加热后,通过该水箱91的该热水出口9103被提供。相应地,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分别与该控制阀10E的该第六通道109E和该水箱91的该冷水进口9102相连通。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的该加热组件92的该电热元件921为加热管。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的该加热组件92的该电热元件921 也可以是其他加热机构,如电热丝或电加热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优选通过在无缝金属管内,如碳钢管、钛管、不锈钢管、铜管等,装入电热丝或电加热丝,并在空隙部分填充具有良好导热性和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后缩管而成的加热管。可选地,该水箱91的该冷水进口9102分别与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的该第三开口1103E和该水箱91的该加热室9101相连通,从而使得当该控制阀10E处于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原水可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三开口1103E流出和自该水箱91的该冷水进口9102流入该加热室 9101,并在该加热室9101内被加热后,通过该水箱91的该热水出口9103被提供。
如附图之图1和图63A至图6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进一步包括一个单向阀93,其中该单向阀93被设置在该水箱91和该控制阀10E之间,其中该单向阀93分别与该水箱91的该冷水进口9102和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以使该单向阀93能够防止水自该水箱91的该冷水进口9102向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 1106E流动。尤其是防止水在该水箱91的该加热室9101内被加热后,产生水蒸气,导致该加热室9101内的压强增大,导致水自该水箱91的该冷水进口9102向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的流动。
如附图之图1和图63A至图6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的该加热组件92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感应该水箱91的该加热室9101内的水的温度的温控开关922,其中该温控开关922被设置在该水箱91的该加热室9101内的温度高于一个预设温度时,被断开和切断对该电热元件921的供电。优选地,该预设温度值为60度。
如附图之图1和图63A至图6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的该加热组件92进一步包括一个压力控制组件923,其中该压力控制组件923包括一个压力感应元件9231和一个压力开关9232,其中该压力感应元件9231与该压力开关9232相耦接,其中该压力感应元件9231被设置在该水箱91的该加热室9101内,且该压力感应元件9231被设置在其感应到的该水箱91的该加热室9101内的水压高于一个预设压力值时,能够被促动,以闭合该压力开关9232和使电源对该电热元件921供电。
值得注意的是,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和该过滤装置20E 分别被设置在该控制阀10E的相对两侧,且该加热装置90和该过滤装置20E通过配重,以在该加热装置90和该过滤装置20E在供水和在待机时,两者的重量相近,甚至是相同。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通过控制阀10E被固定在水龙头,该加热装置90和该过滤装置20E通过配重,以在该加热装置90和该过滤装置20E在供水和在待机时,两者的重量相近,甚至是相同,可确保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通过控制阀10E被稳固安装在水龙头。
如附图之图1和图63A至图6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进一步包括一个温度检测器94,其中该温度检测器94包括一个被设置在该水箱91的该加热室9101内的电子温度传感器941和一个显示屏942,其中该电子温度传感器941可通电地与该显示屏942相连接,以将该电子温度传感器941检测到的水箱91的该加热室9101内的水的温度对应的电信号发送给该显示屏942,并将该电信号转换为温度值显示在该显示屏942,以使使用者能够随时知道该水箱91的该加热室9101内的水的温度。
如附图之图1和图63A至图6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元件95,其中该导流元件95被设置在该加热装置90的该单向阀 93和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之间,其中该导流元件95具有一个导流通道950,其中该导流通道950具有一个第一导流开口9501和一个第二导流开口9502,其中该导流通道950的该第一导流开口9501被设置朝向该阀体11E,该导流通道950的该第二导流开口9502被设置朝向该单向阀93,且该导流通道950的该第一导流开口9501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导流通道950的该第二导流开口9502与该单向阀93的进水端相连通。换句话说,该导流通道950分别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和该单向阀93的进水端相连通。优选地,该导流元件95由密封材料制成,以能够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加热装置90和该控制阀10E之间,从而起到水密封该单向阀93和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之间的连接的作用。
如附图之图1、图6C、图6D、图8B至图8G和图63A至图6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的该导流元件95进一步具有一个定位部951,其中该定位部951被设置在该导流元件95朝向该阀体11E的一侧,其中该定位部951被设置能够与设置在该阀体11E的定位凹槽952E相啮合,从而帮助该导流元件95被正确地设置在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和该单向阀93之间。可以理解,当该导流元件95的该定位部951正确地与被设置在该阀体11E的定位凹槽952E相啮合在一起时,该第一导流开口9501与该阀体 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第二导流开口9502与该单向阀93的进水端相连通。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导流元件95将明显降低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和该阀体11E的制造难度。如果该单向阀93的进水端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直接相连通,这将导致该单向阀93的进水端的制造难度明显增加,且难以通用。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采用的该导流元件95的该导流通道950的该第一导流开口9501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相连通,该导流通道950的该第二导流开口9502与该单向阀93 的进水端相连通的结构,方便该单向阀93的进水端通过该导流元件95的该导流通道950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相互配合和连通。此外,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采用的具有上述结构的该导流元件95,可使该导流元件95的该第一导流开口9501与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相适配,该第二导流开口9502与该单向阀93的进水端相适配,从而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单向阀93和该控制阀10E的该阀体11E可被分开制造,且该单向阀93 的形状不受该阀体11E的该第六开口1106E在该阀体11E的分布和形状的限制。
如附图之图1、图63A至图63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加热装置90的该水箱91包括一个顶部911、一个底部912和一个箱体913,其中该箱体913被设置在该顶部911和该底部912之间。
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64至图80E,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龙头净水器被阐明,其中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包括一个控制阀10和一个过滤装置20,其中该控制阀10被设置用于控制水的流动,如控制原水(或自来水)被提供给该过滤装置20和控制该过滤装置20 对原水进行处理生成或产生的净化水的提供。
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包括一个外壳21、一个一级滤芯22和一个二级滤芯23,其中该外壳21形成一个第一容纳腔210,该一级滤芯22形成一个第二容纳腔220,其中该一级滤芯22被设置在该外壳21的该第一容纳腔210内,该二级滤芯23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的该第二容纳腔220内,且该外壳21和该一级滤芯22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原水通道2101,该一级滤芯22和该二级滤芯23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水通道2201(该净水通道2201可以视为是该第二容纳腔220的一部分),该二级滤芯23具有一个净水出口2301。相应地,由于该二级滤芯23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的该第二容纳腔220内,当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原水通道2101 流入和被该一级滤芯22处理后,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二级滤芯23和被该二级滤芯23处理和得到更洁净的二级净化水,二级净化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净水出口2301流出,以被提供。优选地,该一级滤芯22为陶瓷滤芯,该二级滤芯23为外压式超滤滤芯,其中该二级滤芯23的超滤膜丝231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的该第二容纳腔220 内,从而使得该净水通道2201被形成在该二级滤芯23的该超滤膜丝231和该一级滤芯22之间。因此,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被该二级滤芯23进一步超滤处理,从而得到更洁净的净化水(或超滤过滤水)。可以理解,该一级滤芯也可以是由其它材料制成的滤芯,或由多种材料制成的复合滤芯,例如,由陶瓷、碳纤维、PP棉和活性碳颗粒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复合滤芯。
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具有一个第一连通开口201、一个第二连通开口202和一个第三连通开口203,其中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与该过滤装置20的该原水通道2101相连通,以使该控制阀10能够通过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将原水提供给该过滤装置20,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与该净水通道2201相连通,以使该一级滤芯22对原水进行处理产生的净化水可在该控制阀10的控制下流向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一个第二出水口200和被提供给使用者,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与该二级滤芯23的该净水出口2301相连通,以使该二级滤芯23产生的净化水能够通过该第三连通开口203流出,和在该控制阀10的控制下,通过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一个第一出水口100被提供给使用者。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的该二级滤芯23为外压式超滤滤芯。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的每个超滤膜丝231形成一个膜丝通道2310,且该超滤膜丝231的该膜丝通道2310均与该二级滤芯23的该净水出口2301相连通,以使该二级滤芯23的每个超滤膜丝231产生的净化水均可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
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被用于对原水进行处理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控制原水流向该过滤装置 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过滤装置20的该原水通道2101,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经该一级滤芯22处理后,生成的净化水流向该净水通道2201,此时,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的控制下,能够通过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产生的净化水无法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则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过滤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产生的净化水可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则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被该二级滤芯23进一步净化处理,该二级滤芯 23产生的净化水将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超滤工作状态。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还具有一个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其中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控制原水直接流向一个原水出口,以被提供,而不再经过该过滤装置20和被其净化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的该二级滤芯23为外压式超滤滤芯,且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自由流出时,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在通过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时,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将流经该二级滤芯23的该超滤膜丝231,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的该超滤膜丝231被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冲洗。换句话说,此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允许在提供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的同时,进一步利用该一级滤芯 22产生的净化水清洗该二级滤芯23的该超滤膜丝2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直接安装在自来水水龙头的龙头净水器因其所处使用空间的限制,体积较小。当龙头净水器利用超滤滤芯,尤其是以超滤膜丝为主要过滤元件的超滤滤芯时,超滤滤芯很容易因为其超滤膜丝的表面附着的自来水杂质,如微生物等杂质的聚集而发臭和无法继续使用。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允许在提供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的同时,进一步利用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清洗该二级滤芯23的该超滤膜丝231表面,从而防止自来水中的微生物等杂质聚集在该二级滤芯23和防止其发臭而无法继续使用。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通过其过滤装置20的巧妙结构设计解决了传统龙头净水器使用超滤滤芯(或超滤膜丝)对水进行过滤时,容易产生杂质聚集无法及时排出而导致发臭的问题,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的该超滤膜丝231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和延长该二级滤芯23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由于龙头净水器体积较小,以传统龙头净水器的结构,当其利用超滤滤芯处理自来水等原水时,在短时间内即会发生堵塞。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在利用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水时,对该二级滤芯23 的该超滤膜丝231的冲洗作用,明显改善了传统龙头净水器使用超滤滤芯(或超滤膜丝)对水进行过滤时,杂质聚集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从而使龙头净水器使用超滤滤芯对水进行过滤处理成为可能。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更大意义是可能使消费者摆脱体积大、价格贵的传统台式净水器。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一级滤芯22优选为陶瓷滤芯,其过滤产生的净化水尽管并不适合直饮,但也对原水进行了初步的过滤和净化处理,可用于洗菜、洗漱等等。
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24,其中该二级滤芯23被设置在该基座24,且该基座24形成一个第一水腔2401,其中该基座24的该第一水腔2401分别与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和该二级滤芯23的该净水出口2301相连通。换句话说,该二级滤芯23的该超滤膜丝231的该膜丝通道2310通过该二级滤芯23的该净水出口2301与该基座24的该第一水腔2401和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相连通,以使该二级滤芯23产生的二级净化水能够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流出。优选地,该第三连通开口203被设置在该基座24。更优选地,该二级滤芯23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24,且该第一水腔2401形成在该二级滤芯23和该基座24之间。
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的该一级滤芯22被设置在该基座24,且该基座24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二水腔2402,其中该基座24的该第二水腔2402分别与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净水通道2201 相连通。换句话说,该过滤装置20的该净水通道2201通过该基座24的该第二水腔2402与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相连通,以使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可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优选地,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被设置在该基座24。
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的该一级滤芯22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24,以防止该原水通道2101中的原水流入该净水通道2201。进一步地,该一级滤芯22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基座24,以使该一级滤芯22可被更换。可选地,该一级滤芯22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外壳21,以使原水仅能在该原水通道 2101中流动。可选地,该一级滤芯22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外壳21。可选地,该一级滤芯22被一体成型地设置在该基座24。可选地,该一级滤芯22被一体成型地设置在该外壳21。
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的该二级滤芯23进一步包括壳体232,其中该二级滤芯23的该超滤膜丝231被设置在该壳体232内,且该壳体232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2320,其中该壳体232的该进水口2320连通该壳体232的内外空间,从而使得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超滤工作状态时,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该壳体232的该进水口2320流向该超滤膜丝231。因此,该二级滤芯23的该壳体232的该进水口2320可被视为该过滤装置20的该净水通道2201的一部分。
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的该基座24包括一个基底部241和一个第一间隔部242,其中该第一间隔部242被设置在该基底部241并自该基底部241延伸,其中该第一间隔部242被设置在该第一水腔2401和该第二水腔2402之间,从而将该第一水腔2401和该第二水腔2402相隔开。优选地,该基座24进一步包括一个被设置在该基底部241并自该基底部241延伸的第二间隔部243,其中该第二水腔2402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242和该第二间隔部243之间,该第一间隔部242围设形成该第一水腔2401。更优选地,该第一间隔部242和该第二间隔部243均为环形,且该第二间隔部243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242的外侧。
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优选被设置在该基座24。可选地,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被设置在该外壳21。如附图之图64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的该外壳21优选被设置在该基座24的边缘。优选地,该外壳21与该基座24相一体成形。
如附图之图68A至图68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的该基座24进一步包括一个供水部245,其中该供水部245被设置自该基底部241延伸,其中该供水部245形成该第一出水口100。
如附图之图68A至图68C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个终端滤芯25,该基座24的该基底部241和该供水部245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化腔2450,其中该终端滤芯25被设置在该净化腔2450内,其中该净化腔2450被设置分别与该控制阀10的一个第五开口1105和该第一出水口100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终端滤芯25能够在该二级滤芯23产生的净化水经该第一出水口100被提供给使用者之前,对其进行进一步过滤处理。换句话说,该终端滤芯25被设置在该第一出水口100的上游和该控制阀10的该第五开口1105的下游,以对该二级滤芯23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过滤后,再提供给使用者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终端滤芯25可由炭纤维或其他滤材制成,以用于改善水的口感。优选地,该供水部245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基座24的该基底部241,该终端滤芯25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净化腔2450,从而使得该终端滤芯25能够被更换。更优选地,该供水部245被可拆卸地螺接在该基座24的该基底部241。可选地,该供水部245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基座24的该基底部241。
如附图之图66A至图67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基座24 进一步具有一个导通部246,其中该导通部246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通道2461、一个第二导通通道2462和一个第三导通通道2463,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2461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和该原水通道2101相连通,该第二导通通道2462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第二水腔2402相连通,该第三导通通道2463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和该第一水腔2401相连通。进一步地,该导通部246具有一个净水供应通道2464,其中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五开口1105和该第一出水口100相连通,从而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净化装置20的该二级滤芯23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控制阀10的该第五开口1105流出,和经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流向该第一出水口100。优选地,该第一导通通道2461被设置在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和该原水通道2101之间,该第二导通通道2462被设置在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第二水腔2402之间,该第三导通通道2463被设置在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和该第一水腔2401之间,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被设置在该第五开口1105和该第一出水口100之间。更优选地,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五开口1105和该净化腔2450相连通,从而使得该净水供应通道2464能够通过该净化腔2450与该第一出水口100相连通。优选地,该第一出水口100包括多个出水孔。
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 的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控制阀10C为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10C包括一个阀体11和一个阀芯12C,其中该阀体11形成一个阀腔110、一个第一开口1101、一个第二开口1102、一个第三开口1103、一个第四开口1104、一个第五开口1105和一个原水进口1107,其中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相连通,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相连通,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 适于与该过滤装置20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相连通,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适于与一个第一出水口100相连通,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适于与一个第二出水口200相连通,该阀体11的该原水进口1107适于与原水水源相连通,该阀芯12C被设置在该阀腔110内。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本实用新型平面阀10C的该阀芯12C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121C和一个动阀片122C,其中该定阀片121C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该动阀片122C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C,其中该动阀片122C和该定阀片121C均被设置在该阀腔110,其中该动阀片122C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C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且该动阀片122C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C转动。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C、一个第二通道102C、一个第三通道103C、一个第四通道104C、一个第五通道105C、一个第六通道106C和一个第七通道107C,其中该第一通道101C、该第二通道102C、该第三通道103C、该第四通道104C和该第五通道105C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C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C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延伸;该第六通道106C 和该第七通道107C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C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C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220C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C与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C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C与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C与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C与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C与该原水进口1107相连通。优选地,该第七通道107C与该阀体11的该阀腔110相连通,该阀体11 的该原水进口1107与该阀体11的该阀腔110相连通,从而使得该原水进口1107通过该阀体 11的该阀腔110与该第七通道107C相连通,从而使得原水可通过该原水进口1107和该阀体 11的该阀腔110被提供给该第七通道107C。可以理解,该动阀片122C的该第六通道106C 优选为导通盲孔。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 的该第一通道101C、该第三通道103C、该第二通道102C、该第四通道104C和该第五通道 105C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可选地,该平面阀10C的该第一通道101C、该第三通道103C、该第二通道102C、该第四通道104C和该第五通道105C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优选地,该平面阀10C的该第一通道101C、该第三通道103C、该第二通道102C、该第四通道104C 和该第五通道105C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 的该动阀片122C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C转动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C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和一个第二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10C处于该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C的该第七通道107C 与该第一通道101C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1001C,该第六通道106C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C和该第五通道105C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四开口1104和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1002C;当该平面阀10C处于该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C的该第七通道107C与该第一通道101C 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 1003C,该第六通道106C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C和该第三通道103C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1004C。如附图之图69A 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处于该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C的该第二通道102C和该第三通道103C均被该动阀片122C阻塞(或封闭),从而使得该第二通道102C中的水流无法自由流动。相应地,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一级净化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将向该二级滤芯23流动,和被该二级滤芯23进一步净化处理后,通过该第四开口1104、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C和该第五开口1105被提供。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处于该第一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其超滤工作状态。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 10C处于该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C的该第四通道104C和该第五通道105C均被该动阀片122C阻塞(或封闭),从而使得该第四通道104C中的水流无法自由流动。相应地,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一级净化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将向该第二开口1102流动,和经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C和该第三开口1103被提供。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 处于该第二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其过滤工作状态。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处于该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C的该阀芯12C形成的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C连通该平面阀10C的该原水进口1107和该第一开口1101,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处于该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 10C的该阀芯12C形成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C也连通该平面阀10C的该原水进口1107和该第一开口1101,且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C和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C均形成自该第七通道107C与该第一通道101C的连通。因此,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C和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C可视为同一连通通道。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 的阀体11进一步形成一个第六开口1106,该平面阀10C进一步具有一个原水供应通道109C,其中该原水供应通道109C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并自该定阀片121C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 1210C延伸,该原水供应通道109C与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其中该平面阀10C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三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10C处于该第三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C的该第七通道 107C与该原水供应通道109C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1107和该第六开口1106 相连通的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C。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处于该第三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C的该第七通道107C仅与该原水供应通道109C相连通。此时,原水自该原水进口1107流入和进一步经该第七通道 107C、该原水供应通道109C后,自该第六开口1106流出。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C被设置在该第三通道103C和该第五通道105C之间,该原水供应通道109C被设置在该第一通道101C的外侧。更优选地,该原水供应通道109C和该第一通道101C被设置在该第三通道103C和该第五通道105C之间。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 的该阀芯12C的该定阀片121C包括一个高端部1211C、一个低端部1212C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1211C和该低端部1212C之间的固定部1213C,其中该高端部1211C形成该定阀片 121C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该低端部1212C被设置在该阀体11的该阀腔11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的该阀芯12C的该定阀片121C的该低端部1212C被一体成型地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C的该阀体11的内壁。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 进一步包括一个固定装置40,其中该固定装置40包括一个固定支架41、一个第一卡接件42 和一个第二卡接件43,其中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具有一个容纳室410和至少一个进水开口401,其中该进水开口401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原水进口1107和该容纳室410相连通,其中该第一卡接件42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该第二卡接件43 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其中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被设置适于互相卡接在一起,从而使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能够通过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 被固定在该固定支架41。进一步地,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和该原水进口1107均与该阀体11的该阀腔110相连通,从而使得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通过该进水开口401、该阀体11的该阀腔110与该阀体11的该原水进口1107相连通,和使原水能够自该阀体11的该原水进口1107流入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 被设置适于容纳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和该动阀片122C于其内,该平面阀10C 的该第七通道107C被设置与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相连通,从而使得原水能够通过该固定支架41的该进水开口401、该容纳室410被提供给该平面阀10C的该第七通道107C。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C的该第七通道107C通过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该进水开口401、该阀体11的该阀腔110与该阀体11的该原水进口1107相连通。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进一步地,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 121C的该固定部1213C,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适于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 121C的该低端部1212C,从而使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不能相对该固定部1213C 转动,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不能相对该低端部1212C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的该阀芯12C的该定阀片121C 的该高端部1211C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低端部1212C,且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和该动阀片122C被容纳在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内,从而使得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该固定部1213C和该动阀片122C能够通过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集成在一起。尤其是,由于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形成该定阀片121C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且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被可拆卸地卡接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从而使得该高端部1211C可被单独制造和该高端部1211C的朝向该动阀片122C的侧面很容易被处理,如被打磨光滑,以形成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然而,如果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的该阀芯12C的该定阀片121C被固定设置在该阀体11,或者该平面阀10C的该阀芯12C的该定阀片121C与该阀体11相一体成型,则该平面阀10C的该阀芯12C的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的朝向该动阀片122C的侧面很难进行处理和得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 40的该第一卡接件42包括一组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的侧壁的挂钩421,该第二卡接件43具有一组卡接凹槽430,其中该第一卡接件42的该挂钩421适于与该第二卡接件43的该卡接凹槽430相啮合在一起,从而使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卡接在一起。可选地,该第一卡接件42具有一组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的侧壁的卡接凹槽430,该第二卡接件43具有一组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挂钩421,其中该第二卡接件43的该挂钩421适于与该第一卡接件42的该卡接凹槽430相啮合在一起。换句话说,该固定装置40的该挂钩421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该卡接凹槽430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的侧壁。进一步地,该固定装置40具有一组引导槽400和一组引导件45,其中该引导槽400分别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的侧壁,该引导件45被设置在该第二卡接件43,并自该第二卡接件43延伸,其中该引导件45被设置分别正对该卡接凹槽430,且该引导件45的宽度不大于该引导槽400的宽度,从而使得该第一卡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能够在该引导槽400和该引导件45的引导下,相互卡接在一起。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 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组件6,其中该驱动组件6被设置用于驱动该平面阀10C的该动阀片122C 相对该定阀片121C转动。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示例性地,该驱动组件6包括一个阀杆60,该固定支架41进一步具有一个操作开口402,其中该操作开口402与该固定支架 41的该容纳室410相连通,其中该阀杆60具有一个驱动端61和一个自该驱动端61延伸的操作端62,其中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内,该阀杆60的该操作端62自该驱动端61延伸和通过该固定支架41的该操作开口402穿出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相应地,当该阀杆60的该操作端62被操作转动时,该驱动端62 被驱动转动和进一步驱动该动阀片122C转动,从而使该平面阀10C被控制处于相应的工作位。相应地,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该固定部1213C、该动阀片12C2和该阀杆 60能够通过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集成在一起,从而在降低该定阀片121C的制造难度的同时,降低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该固定部1213C、该动阀片122C和该阀杆60装配到该阀体11的该阀腔110内时的难度。可以理解,这种通过该固定装置40的该固定支架41、该第一卡接件42和该第二卡接件43将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该固定部1213C、该动阀片122C和该阀杆60集成在一起的方式,还使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该固定部1213C、该动阀片122C和该阀杆 60更便于该平面阀10C的自动化组装和生产。进一步地,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的外径小于该固定支架41的该容纳室410的内径和大于该固定支架41的该操作开口402的内径,该阀杆60的该操作端62的外径小于该固定支架41的该操作开口402的内径,从而使得该固定支架41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抵压在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从而使该动阀片122C能够在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的作用下,抵压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和使该动阀片 122C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C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C。
可以理解,该驱动组件6可是任何能够用于驱动该平面阀10C的该动阀片122C相对该定阀片121C转动的机构或部件。示例性地,该驱动组件6也可是用于驱动该平面阀10C的该动阀片122C相对该定阀片121C转动的齿轮组,其中该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设置在该动阀片122C的侧壁的从动齿,主动齿轮与动阀片122C的从动齿相啮合,以使使用者或操作者能够通过转动该主动齿轮,驱动该动阀片122C相对该定阀片121C转动。示例性地,该驱动组件6也可包括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C的该动阀片122C,且与该动阀片122C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C相平行的驱动杆。使用者可通过该驱动组件6的该驱动杆,驱动该动阀片122C 相对该定阀片121C转动。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固定装置 40进一步包括一个固定件44,其中该固定件44被设置抵压在该固定支架41,且该固定件44 被设置适于被固定在该平面阀10C的该阀体11。相应地,该固定支架41通过该固定件44被保持在该阀体11的该阀腔110内。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 进一步包括一个定位组件50,其中该定位组件50具有一个限位元件51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限位元件51的复位元件52,一组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的弧形限位槽501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的操作室502,其中该限位元件51和该复位元件52均被设置在该操作室502内,且该复位元件52被设置在该限位元件51和该驱动端61之间,从而使得当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被转动时,且该限位元件51正对该限位槽501时,该限位元件51将在该复位元件52的复位力(或弹力)的作用下,移动进入该限位槽501;此时,当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被继续转动,以致该固定支架41压迫该限位元件51,从而使该限位元件51缩回该操作室502内时,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61能够很容易地被转动和使该限位元件 51在该固定支架41的压迫下,保持缩回在该操作室502。可以理解,该阀杆60的该驱动端 61被转动,以致该限位元件51正对该限位槽501,从而使该限位元件51移动进入该限位槽 501时,该平面阀10C被保持在一个相应的工作位,和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相应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该复位元件52是一个复位弹簧。可选地,该复位元件52是一个复位弹片。优选地,该限位元件51被设置能够与该限位槽501相啮合,以使该限位元件51 在缺少适当外力驱动该阀杆60转动时,能够被稳稳地保持在该限位槽501内。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 进一步包括一个密封组件70C,其中该密封组件70C具有一个第一密封件71C,其中该第一密封件71C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和该固定部1213C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密封件71C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711C,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12130C,其中该第一密封槽12130C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C的该第一通道101C、该第二通道102C、该第三通道103C、该第四通道104C、该第五通道105C和该原水供应通道109C,该第一密封件71C的该第一密封条711C依该固定部1213C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C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71C的该第一密封条711C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C的该第一密封槽12130C和实现该定阀片121C的该高端部1211C和该固定部1213C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一密封槽12130C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C朝向该高端部1211C的一侧。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70C具有一个第二密封件72C,其中该第二密封件72C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和该低端部1212C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二密封件72C具有多个第二密封条721C,该定阀片121C的该固定部1213C具有一组第二密封槽12131C,其中该第二密封槽12131C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121C的该第一道101C、该第二通道102C、该第三通道103C、该第四通道104C、该第五通道105C和该原水供应通道109C,该第二密封件72C的该第二密封条721C依该固定部1213C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C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二密封件72C的该第二密封条721C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1213C的该第二密封槽12131C 和实现该定阀片121C的该低端部1212C和该固定部1213C之间的密封。可以理解,该第二密封槽12131形成在该固定部1213C朝向该低端部1212C的一侧。
如附图之图69A至图76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密封组件 70C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73,其中该第一密封圈73被设置在该固定支架41的外表面,以实现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原水自该固定支架41和该阀体11的内壁之间流出。进一步地,该密封组件70C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74,其中该第二密封圈74被设置在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之间,以实现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和防止原水自该阀杆60和该固定支架41的内壁之间流出。
如附图之图65和图72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平面阀10C 进一步包括一个旋钮80,其中该旋钮80被设置在该阀杆60的该操作端62,以便于使用者旋转该阀杆60,从而转动该动阀片122C和控制该平面阀10C处于相应工作位。
附图之图77A至图78E所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的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过滤装置20A包括一个外壳21、一个一级滤芯22和一个二级滤芯23A,其中该外壳21形成一个第一容纳腔210,该一级滤芯22形成一个第二容纳腔220,其中该一级滤芯22被设置在该外壳21的该第一容纳腔210内,该二级滤芯23A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的该第二容纳腔220内,且该外壳21和该一级滤芯22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原水通道2101,该一级滤芯22和该二级滤芯23A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水通道2201A(该净水通道2201A可以视为是该第二容纳腔220的一部分),该二级滤芯23A具有一个净水出口2301A。相应地,由于该二级滤芯23A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的该第二容纳腔220 内,当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原水通道2101流入和被该一级滤芯22处理后,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二级滤芯23A和被该二级滤芯23A处理和得到更洁净的二级净化水,二级净化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净水出口2301A流出,以被提供。
如附图之图77A至图78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A的该二级滤芯23A包括一组超滤膜丝231A和一个集流管233A,其中该超滤膜丝231A 和该集流管233A均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的该第二容纳腔220内,且该超滤膜丝231A被设置围绕该集流管233A,其中该集流管233A具有至少一个集水孔2330A和一个集流通道2331A,其中该集流通道2331A被设置分别与该集水孔2330A和该过滤装置20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相连通,从而使得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该净水通道2201A流向该超滤膜丝231A,并通过该超滤膜丝231A之间的间隙流向该集流管233A,和通过该集流管233A的集水孔2330A被收集和经过该集流通道2331A流向该过滤装置20A 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可以理解,当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经该净水通道2201A和该超滤膜丝231A之间的间隙流向该集流管233A时,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对该二级滤芯23A的该超滤膜丝231A产生一个冲洗作用,从而使该二级滤芯23A的该超滤膜丝231A 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和延长该二级滤芯23A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该二级滤芯23A的每个超滤膜丝231A形成一个膜丝通道2310A,其中该二级滤芯23A的该超滤膜丝231A的该膜丝通道2310A均与该二级滤芯23A的该净水出口2301A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77A至图78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A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24A,其中该二级滤芯23A被设置在该基座24A,且该基座24A形成一个第一水腔2401A和一个第二水腔2402A,其中该基座24A的该第一水腔2401A分别与该二级滤芯23A的该净水出口2301A和该过滤装置20A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相连通,该第二水腔2402A分别与该二级滤芯23A的该集流管233A的该集流通道2331A和该过滤装置 20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相连通。换句话说,该二级滤芯23A的该超滤膜丝231A的该膜丝通道2310A通过该二级滤芯23A的该净水出口2301A、该基座24A的该第一水腔2401A 与该过滤装置20A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相连通,以使该二级滤芯23A产生的二级净化水能够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流出;该二级滤芯23A的该集流管233A的该集流通道2331A通过该基座24A的该第二水腔2402A与该过滤装置20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相连通,以使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相应地,该过滤装置20A的该二级滤芯23A为外压式超滤滤芯。优选地,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均被设置在该基座24A。更优选地,该集流管233A和该二级滤芯23A分别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24A,且该第一水腔2401A形成在该二级滤芯23A和该基座24A之间,该第二水腔2402A 形成在该集流管233A和该基座24A之间。可选地,该一级滤芯22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外壳 21,该二级滤芯23A分别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24A。
如附图之图77A至图78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A的该基座24A包括一个基底部241、一个第一间隔部242A和一个第二间隔部243A,其中该第一间隔部242A和该第二间隔部243A均被设置在该基底部241并自该基底部241延伸,其中该第一水腔2401A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242A和该第二间隔部243A之间,该第二间隔部243A围设形成该第二水腔2402A。更优选地,该第一间隔部242A和该第二间隔部243A均为环形,且该第一间隔部242A被设置在该第二间隔部243A的外侧。相应地,该第二间隔部243A被设置在该第一水腔2401A和该第二水腔2402A之间,从而将该第一水腔2401A和该第二水腔2402A相隔开。
如附图之图77A至图78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A的该净水通道2201A、该集水孔2330A、该集流通道2331A、该基座24A的该第二水腔2402A、该过滤装置20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形成一个一级净水水路,该二级滤芯23A的该超滤膜丝231A的该膜丝通道2310A、该二级滤芯23A的该净水出口2301A、该基座24A 的该第一水腔2401A和该过滤装置20A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形成一个二级净水水路。可以理解,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被相隔开,以防止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中的水相混合,换句话说,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被相隔开,以防止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混入该二级滤芯23A产生的净化水。
如附图之图77A至图78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A的该二级滤芯23A进一步包括壳体232A,其中该二级滤芯23A的该超滤膜丝231A被设置在该壳体232A内,且该壳体232A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2320A,其中该壳体232A的该进水口2320A连通该壳体232A的内外空间,从而使得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超滤工作状态时,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该壳体232A的该进水口2320A流向该超滤膜丝231A。因此,该二级滤芯23A的该壳体232A的该进水口2320A可被视为该过滤装置20A的该净水通道2201A的一部分。
如附图之图77A至图78E所示,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A被用于对原水进行处理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控制原水流向该过滤装置20A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过滤装置20A的该原水通道 2101,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经该一级滤芯22处理后,生成的净化水流向该净水通道2201A,此时,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A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的控制下,能够通过该过滤装置20A 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A产生的净化水无法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则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过滤工作状态,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将依次流过该集流管233A的该集水孔2330A、该集流通道2331A、该第二水腔2402A、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并被提供。另一方面,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A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A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A产生的净化水可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则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被该二级滤芯23A进一步净化处理,该二级滤芯23A产生的净化水将自该膜丝通道2310A流出,然后经该二级滤芯23A的该净水出口2301A、该第一水腔2401A、该第三连通开口203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超滤工作状态。如附图之图77A至图78E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还具有一个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其中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控制原水直接流向一个原水出口,以被提供,而不再经过该过滤装置20A和被其净化处理。
附图之图79A至图80E所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过滤装置20B包括一个外壳21、一个一级滤芯22和一个二级滤芯23B,其中该外壳21形成一个第一容纳腔210,该一级滤芯22形成一个第二容纳腔220,其中该一级滤芯22被设置在该外壳21的该第一容纳腔210内,该二级滤芯23B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的该第二容纳腔220内,且该外壳21和该一级滤芯22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原水通道2101,该一级滤芯22和该二级滤芯23B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水通道2201B (该净水通道2201B可以视为是该第二容纳腔220的一部分),该二级滤芯23B具有一个净水出口2301B。相应地,由于该二级滤芯23B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的该第二容纳腔220内,当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原水通道2101流入和被该一级滤芯22处理后,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二级滤芯23B和被该二级滤芯23B处理和得到更洁净的二级净化水,二级净化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净水出口2301B流出,以被提供。
如附图之图79A至图80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B的该二级滤芯23B包括一组超滤膜丝231B和一个集流管233B,其中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和该集流管233B均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22的该第二容纳腔220内,且该超滤膜丝231B被设置围绕该集流管233B,其中每个该超滤膜丝231B形成一个膜丝通道2310B,该集流管233B具有至少一个集水孔2330B和一个集流通道2331B,其中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膜丝通道2310B的两端分别与该净水通道2201B和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相连通,该集流通道2331B被设置分别与该集水孔2330B和该二级滤芯23B的该净水出口2301B相连通,从而使得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可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该净水通道2201B流向该超滤膜丝231B,并通过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膜丝通道2310B流向该过滤装置20B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B的该净水出口2301B形成该集流通道2331B的水出口。可以理解,当该过滤装置20B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被阻塞时,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流入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膜丝通道2310B,并在水压的作用下,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对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进一步过滤和产生二级净化水,该二级滤芯23B产生的净化水经该超滤膜丝231B之间的间隙流向该集流管233B,并通过该集流管233B的该集水孔2330B流入该集流管233B的该集流通道2331B,然后从该二级滤芯23B的该净水出口2301B和该第三连通开口203流出。此外,当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经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膜丝通道2310B流向该过滤装置20B 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时,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对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 产生一个冲洗作用,从而能够使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和延长该二级滤芯23B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之图79A至图80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B的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包括一个第一端2311B、一个第二端2312B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一端2311B和该第二端2312B之间的超滤部2313B,其中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第一端2311B被设置朝向该一级滤芯22,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第二端2312B被设置朝向该过滤装置20B的基座24B。可以理解,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第一端2311B与该净水通道2201B相连通,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第二端2312B与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79A至图80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B的该二级滤芯23B进一步包括一个壳体232B、一个第一密封部234B和一个第二密封部 235B,其中该壳体232B形成一个净水腔2320B和两个分别与该净水腔2320B相连通的开口 2321B,该集流管233B进一步包括一个自该集流通道2331B延伸的开口部2332B,其中该净水出口2301B被设置在该开口部2332B,其中该第一密封部234B和该第二密封部235B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壳体232B的两个开口2321B,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第一端2311B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一密封部234B,该第二端2312B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二密封部235B,该超滤部2313B被设置在该壳体232B的该净水腔2320B内,该集流管233B的该集水孔2330B和该集流通道2331B被设置在该净水腔2320B内,该集流管233B的该开口部2332B被设置在该第二密封部235B,从而使得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第一端2311B 流入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膜丝通道2310B,经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超滤部2313B过滤后,生成净化水并流入该净水腔2320B,然后,在水压的作用下,被该集流管233B的该集水孔 2330B收集和经该集流通道2331B、该集流管233B的开口部2332B、该净水出口2301B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换句话说,该二级滤芯23B的两个密封部234B、235B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壳体232B的两个开口端,该超滤膜丝231B的两端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二级滤芯23B 的密封部234B、235B,以使该二级滤芯23B的该壳体232B、该密封部234B、235B围设形成一个容纳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超滤部2313B、该集流管233B的该集水孔2330B和该集流通道2331B于其内的该净水腔2320B,从而使得该一级滤芯22生成的净化水能够自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第一端2311B流入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膜丝通道2310B,经该超滤膜丝231B 的该超滤部2313B过滤后,生成净化水并流入该净水腔2320B,然后,在水压的作用下,被该集流管233B的该集水孔2330B收集和经该集流通道2331B、该集流管233B的开口部2332B、该净水出口2301B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可以理解,由于该二级滤芯23B的两个密封部 234B、235B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壳体232B的两个开口端,该超滤膜丝231B的两端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二级滤芯23B的密封部234B、235B,该一级滤芯22的该第二容纳腔220内的该一级滤芯22生成的一级净化水无法进入该二级滤芯23B的该净水腔2320B。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B的两个密封部234B、235B和该壳体232B之间相水密封,该超滤膜丝231B和该二级滤芯23B的密封部234B、235B之间相水密封。
如附图之图79A至图80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B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24B,其中该二级滤芯23B被设置在该基座24B,且该基座24B形成一个第一水腔2401B和一个第二水腔2402B,其中该基座24B的该第一水腔2401B分别与该二级滤芯23B的该净水出口2301B和该过滤装置20B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相连通,该第二水腔2402B分别与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膜丝通道2310B和该过滤装置 20B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相连通。换句话说,该二级滤芯23B的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膜丝通道2310B通过该基座24B的该第二水腔2402B与该过滤装置20B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 相连通,以使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能够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该二级滤芯23B 的该集流管233B的该集流通道2331B通过该二级滤芯23B的该净水出口2301B、该基座24B 的该第一水腔2401B与该过滤装置20B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相连通,以使该二级滤芯23B 产生的二级净化水能够自该第三连通开口203流出。相应地,该二级滤芯23B为内压式滤芯。优选地,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均被设置在该基座24B。更优选地,该集流管233B和该二级滤芯23B分别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24B,且该第二水腔2402B形成在该二级滤芯23B和该基座24B之间,该第一水腔2401B形成在该集流管233B和该基座 24B之间。
如附图之图79A至图80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B的该基座24B包括一个基底部241、一个第一间隔部242B和一个第二间隔部243B,其中该第一间隔部242B和该第二间隔部243B均被设置在该基底部241并自该基底部241延伸,其中该第二水腔2402B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242B和该第二间隔部243B之间,该第一间隔部242B围设形成该第一水腔2401B。更优选地,该第一间隔部242B和该第二间隔部243B均为环形,且该第二间隔部243B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242B的外侧。相应地,该第一间隔部242B被设置在该第一水腔2401B和该第二水腔2402B之间,从而将该第一水腔2401B和该第二水腔2402B相隔开。
如附图之图79A至图80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 20B的该净水通道2201B、该膜丝通道2310B、该基座24B的该第二水腔2402B、该过滤装置20B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形成一个一级净水水路,该二级滤芯23B的该集水孔2330B、该集流通道2331B、该二级滤芯23B的该净水出口2301B、该基座24B的该第一水腔2401B 和该过滤装置20B的该第三连通开口203B形成一个二级净水水路。可以理解,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被相隔开,以防止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中的水相混合,换句话说,该一级净水水路和该二级净水水路被相隔开,以防止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混入该二级滤芯23B产生的净化水。
如附图之图79A至图80E所示,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的该过滤装置20B被用于对原水进行处理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控制原水流向该过滤装置20B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向该过滤装置20B的该原水通道2101,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经该一级滤芯22处理后,生成的净化水流向该净水通道2201B,此时,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B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的控制下,能够通过该过滤装置20B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B产生的净化水无法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 203,则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第一端2311B 流入,自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第二端2312B流出,随后自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过滤工作状态,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将依次流过该净水通道2201B、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膜丝通道2310B、该第二水腔2402B、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并被提供。另一方面,如果该净水通道2201B中的净化水在该控制阀10的控制下,无法通过该过滤装置20B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自由流动,而该二级滤芯23B产生的净化水可自由流向该第三连通开口203,则该一级滤芯22产生的净化水将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该超滤膜丝231B的该第一端2311B流入,并经该超滤膜丝 231B的超滤处理后,经该集流管233B的该集水孔2330B和该集流通道2331B被收集,随后经该二级滤芯23B的该净水出口2301B、该第一水腔2401B、该第三连通开口203流出和被提供。相应地,此时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处于一个超滤工作状态。如附图之图79A至图80E所示,进一步地,依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龙头净水器还具有一个原水供应工作状态,其中当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处于该原水供应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该控制阀10控制原水直接流向一个原水出口,以被提供,而不再经过该过滤装置20B和被其净化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绝大多数龙头净水器,甚至可能是所有现有实际应用的龙头净水器,均无法实现除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如过滤或超滤)和原水供应之外的功能,例如,难以控制实现对龙头净水器的一级滤芯22E的反向冲洗。这跟现有龙头净水器采用的控制阀的结构有关。由于龙头净水器体积较小,应用场合往往也受到限制,因此,现有绝大多数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结构简单,无法控制实现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如过滤或超滤)和原水供应之外的复杂功能。而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10E(控制阀10F、控制阀10G、控制阀10H、控制阀10N或控制阀10P)经过有目的性的设计,其特殊结构可控制实现对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一级滤芯22E反向冲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具有连接机构或安装机构,以使该龙头净水器可被安装或固定在自来水水龙头或邻近自来水水龙头的自来水管,以便于自来水(或原水)在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该控制阀10E(控制阀10F、控制阀10G、控制阀10H、控制阀10N或控制阀10P)的控制下,被净化和被提供,或直接被提供。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连接机构或安装机构可通过螺接、接驳或其它任何便于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原水进口1107E(或原水进口1107)与自来水水龙头相连通的方式,安装或固定在自来水水龙头或邻近自来水水龙头的自来水管。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通过连接机构或安装机构安装或固定在自来水水龙头,以使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原水进口1107E(或原水进口1107) 与自来水水龙头相连通。相应地,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通过连接机构或安装机构被设置在该控制阀10E(控制阀10F、控制阀10G、控制阀10H、控制阀10N或控制阀10P),甚至该连接机构或安装机构可被视为是该控制阀10E(控制阀10F、控制阀10G、控制阀10H、控制阀10N或控制阀10P)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和/或第十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不同部件(或元件)的命名和使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元件和结构之间产生区分,其本身不具有次序或数目多少的含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391)

1.一种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过滤装置,其中该过滤装置形成一个第一连通开口、一个第二连通开口和一个第三连通开口;和
一个控制阀,其中该控制阀包括一个阀体和一个阀芯,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六开口、一个原水进口和一个排污开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四开口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原水进口适于与原水水源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装置包括一个外壳、一个一级滤芯和一个二级滤芯,其中该外壳形成一个第一容纳腔,其中该一级滤芯被设置在该外壳的该第一容纳腔内,且该外壳和该一级滤芯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原水通道,该一级滤芯和该二级滤芯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水通道,该二级滤芯具有一个净水出口,其中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一连通开口与该原水通道相连通,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二连通开口与该净水通道相连通,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三连通开口与该二级滤芯的该净水出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一过滤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通道和一个第二连通通道,其中该第一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三连通通道和一个第四连通通道,其中该第三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和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四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五连通通道,其中该第五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三开口和该原水进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六连通通道,其中该第六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原水进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七连通通道和一个第八连通通道,其中该第七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八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排污通道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排污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阀腔相连通,该动阀片的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为导通盲孔。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该第二部分和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排污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水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阀腔相连通,该动阀片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3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该第二部分和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区域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4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第十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排污通道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排污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46.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47.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4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49.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50.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51.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5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阀腔相连通,该动阀片的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为导通盲孔。
5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和一个第七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和一个第七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十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区域和该第五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排污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一个第十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水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十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61.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62.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63.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64.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65.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66.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6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6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69.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70.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阀腔相连通,该动阀片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7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和一个第七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和一个第七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十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区域和该第五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区域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7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77.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78.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79.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80.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81.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82.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8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84.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85.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86.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阀腔相连通,该动阀片的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8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和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
8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水通道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89.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90.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92.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93.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94.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95.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96.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97.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98.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99.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100.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01.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02.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动阀片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103.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和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10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105.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排污通道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排污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该第四连通通道。
10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第十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排污通道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排污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该第四连通通道。
108.根据权利要求8-107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级滤芯形成一个第二容纳腔,该二级滤芯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的该第二容纳腔内,该二级滤芯为外压式超滤滤芯,其中该二级滤芯的超滤膜丝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的该第二容纳腔内,从而使得该净水通道被形成在该二级滤芯的该超滤膜丝和该一级滤芯之间。
109.根据权利要求10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二级滤芯的每个超滤膜丝形成一个膜丝通道,且该超滤膜丝的该膜丝通道均与该二级滤芯的该净水出口相连通。
110.根据权利要求10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其中该二级滤芯被设置在该基座,且该基座形成一个第一水腔,其中该基座的该第一水腔分别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三连通开口和该二级滤芯的该净水出口相连通。
111.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级滤芯被设置在该基座,且该基座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二水腔,其中该基座的该第二水腔分别与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二连通开口和该净水通道相连通。
112.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级滤芯和该二级滤芯被分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
113.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二级滤芯进一步包括壳体,其中该二级滤芯的该超滤膜丝被设置在该壳体内,且该壳体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其中该壳体的该进水口连通该壳体的内外空间。
114.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个基底部和一个第一间隔部,其中该第一间隔部被设置在该基底部并自该基底部延伸,其中该第一间隔部被设置在该第一水腔和该第二水腔之间,从而将该第一水腔和该第二水腔相隔开。
115.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包括一个被设置在该基底部并自该基底部延伸的第二间隔部,其中该第二水腔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和该第二间隔部之间,该第一间隔部围设形成该第一水腔。
116.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包括一个供水部,其中该供水部被设置自该基底部延伸,其中该供水部形成一个第一出水口,其中该第一出水口与该控制阀的该第五开口相连通。
117.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终端滤芯,该基座的该基底部和该供水部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化腔,其中该终端滤芯被设置在该净化腔内,其中该净化腔被设置分别与该控制阀的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118.根据权利要求11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终端滤芯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净化腔。
119.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具有一个导通部,其中该导通部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通道、一个第二导通通道和一个第三导通通道,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和该原水通道相连通,该第二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和该第二水腔相连通,该第三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三连通开口和该第一水腔相连通。
120.根据权利要求11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包括一个供水部,其中该供水部被设置自该基底部延伸,其中该供水部形成一个第一出水口,该导通部进一步具有一个净水供应通道,其中该净水供应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121.根据权利要求11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具有一个导通部,其中该导通部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通道、一个第二导通通道和一个第三导通通道,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和该原水通道相连通,该第二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和该第二水腔相连通,该第三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三连通开口和该第一水腔相连通。
122.根据权利要求12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导通部进一步具有一个净水供应通道,其中该净水供应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五开口和该净化腔相连通。
123.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板,其中该导流板被设置在该过滤装置的该基座和平面阀的该阀体之间,其中该导流板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通孔、一个第二导流通孔和一个第三导流通孔,其中该第一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24.根据权利要求120或12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板,其中该导流板被设置在该过滤装置的该基座和平面阀的该阀体之间,其中该导流板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通孔、一个第二导流通孔和一个第三导流通孔,其中该第一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25.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一导流口和一个第二导流口,该第二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三导流口和一个第四导流口,该第三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五导流口和一个第六导流口,其中该导流板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侧面和一个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和该第五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导流口、该第四导流口和该第六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二侧面,其中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被设置朝向该阀体,该第二侧面被设置朝向该基座,其中该第一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五导流口适于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四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六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26.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一导流口和一个第二导流口,该第二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三导流口和一个第四导流口,该第三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五导流口和一个第六导流口,其中该导流板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侧面和一个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和该第五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导流口、该第四导流口和该第六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二侧面,其中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被设置朝向该阀体,该第二侧面被设置朝向该基座,其中该第一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五导流口适于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四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六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27.根据权利要求12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净水供应通道具有一个净水开口,该导流板具有一个净水通孔,其中该净水通孔具有一个第一净水口和一个第二净水口,其中该第一净水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净水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二侧面,该净水开口被设置在该基座,其中该第一净水口被设置适于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净水口被设置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净水供应通道的该净水开口相连通。
128.根据权利要求8-107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级滤芯形成一个第二容纳腔,该二级滤芯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的该第二容纳腔内,该二级滤芯为外压式超滤滤芯,其中该二级滤芯包括一组超滤膜丝和一个集流管,其中该超滤膜丝和该集流管均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的该第二容纳腔内,且该超滤膜丝被设置围绕该集流管,其中该集流管具有至少一个集水孔和一个集流通道,其中该二级滤芯的每个超滤膜丝形成一个膜丝通道,且该集流通道分别与该集水孔和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超滤膜丝的该膜丝通道与该二级滤芯的该净水出口相连通。
129.根据权利要求12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其中该二级滤芯被设置在该基座,且该基座形成一个第一水腔和一个第二水腔,其中该基座的该第一水腔分别与该二级滤芯的该净水出口和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水腔分别与该二级滤芯的该集流管的该集流通道和该过滤装置的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
130.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水腔形成在该二级滤芯和该基座之间,该第二水腔形成在该集流管和该基座之间。
131.根据权利要求13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集流管和该二级滤芯分别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
132.根据权利要求13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个基底部、一个第一间隔部和一个第二间隔部,其中该第一间隔部和该第二间隔部均被设置在该基底部并自该基底部延伸,其中该第一水腔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和该第二间隔部之间,该第二间隔部围设形成该第二水腔。
133.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级滤芯和该二级滤芯分别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
134.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级滤芯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外壳,该二级滤芯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
135.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通开口和该第三连通开口均被设置在该基座。
136.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包括一个供水部,其中该供水部被设置自该基底部延伸,其中该供水部形成一个第一出水口,其中该第一出水口与该控制阀的该第五开口相连通。
137.根据权利要求13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终端滤芯,该基座的该基底部和该供水部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化腔,其中该终端滤芯被设置在该净化腔内,其中该净化腔被设置分别与该控制阀的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138.根据权利要求13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终端滤芯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净化腔。
139.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具有一个导通部,其中该导通部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通道、一个第二导通通道和一个第三导通通道,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和该原水通道相连通,该第二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和该第二水腔相连通,该第三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三连通开口和该第一水腔相连通。
140.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包括一个供水部,其中该供水部被设置自该基底部延伸,其中该供水部形成一个第一出水口,该导通部进一步具有一个净水供应通道,其中该净水供应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141.根据权利要求13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具有一个导通部,其中该导通部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通道、一个第二导通通道和一个第三导通通道,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和该原水通道相连通,该第二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和该第二水腔相连通,该第三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三连通开口和该第一水腔相连通。
142.根据权利要求14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导通部进一步具有一个净水供应通道,其中该净水供应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五开口和该净化腔相连通。
143.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板,其中该导流板被设置在该过滤装置的该基座和平面阀的该阀体之间,其中该导流板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通孔、一个第二导流通孔和一个第三导流通孔,其中该第一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44.根据权利要求140或14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板,其中该导流板被设置在该过滤装置的该基座和平面阀的该阀体之间,其中该导流板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通孔、一个第二导流通孔和一个第三导流通孔,其中该第一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45.根据权利要求14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一导流口和一个第二导流口,该第二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三导流口和一个第四导流口,该第三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五导流口和一个第六导流口,其中该导流板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侧面和一个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和该第五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导流口、该第四导流口和该第六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二侧面,其中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被设置朝向该阀体,该第二侧面被设置朝向该基座,其中该第一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五导流口适于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四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六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46.根据权利要求14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一导流口和一个第二导流口,该第二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三导流口和一个第四导流口,该第三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五导流口和一个第六导流口,其中该导流板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侧面和一个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和该第五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导流口、该第四导流口和该第六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二侧面,其中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被设置朝向该阀体,该第二侧面被设置朝向该基座,其中该第一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五导流口适于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四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六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47.根据权利要求14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净水供应通道具有一个净水开口,该导流板具有一个净水通孔,其中该净水通孔具有一个第一净水口和一个第二净水口,其中该第一净水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净水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二侧面,该净水开口被设置在该基座,其中该第一净水口被设置适于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净水口被设置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净水供应通道的该净水开口相连通。
148.根据权利要求8-107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级滤芯形成一个第二容纳腔,该二级滤芯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的该第二容纳腔内,该二级滤芯包括一组超滤膜丝和一个集流管,其中该二级滤芯的该超滤膜丝和该集流管均被设置在该一级滤芯的该第二容纳腔内,且该超滤膜丝被设置围绕该集流管,其中每个该超滤膜丝形成一个膜丝通道,该集流管具有至少一个集水孔和一个集流通道,其中该超滤膜丝的该膜丝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该净水通道和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集流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集水孔和该二级滤芯的该净水出口相连通。
149.根据权利要求14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二级滤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壳体、一个第一密封部和一个第二密封部,该超滤膜丝包括一个第一端、一个第二端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之间的超滤部,其中该壳体形成一个净水腔和两个分别与该净水腔相连通的开口,该集流管进一步包括一个自该集流通道延伸的开口部,其中该净水出口被设置在该开口部,其中该第一密封部和该第二密封部分别密封地设置在该壳体的两个开口,该超滤膜丝的该第一端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一密封部,该第二端密封地设置在该第二密封部,该超滤部被设置在该壳体的该净水腔内,该集流管的该集水孔和该集流通道被设置在该净水腔内,该集流管的该开口部被设置在该第二密封部,其中该超滤膜丝的该第一端与该净水通道相连通,该超滤膜丝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
150.根据权利要求148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其中该二级滤芯被设置在该基座,且该基座形成一个第一水腔和一个第二水腔,其中该基座的该第一水腔分别与该二级滤芯的该净水出口和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水腔分别与该超滤膜丝的该膜丝通道和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
151.根据权利要求15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水腔形成在该集流管和该基座之间,该第二水腔形成在该二级滤芯和该基座之间。
152.根据权利要求15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个基底部、一个第一间隔部和一个第二间隔部,其中该第一间隔部和该第二间隔部均被设置在该基底部并自该基底部延伸,其中该第二水腔被设置在该第一间隔部和该第二间隔部之间,该第一间隔部围设形成该第一水腔。
153.根据权利要求15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级滤芯和该二级滤芯分别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
154.根据权利要求15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级滤芯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外壳,该二级滤芯被水密封地设置在该基座。
155.根据权利要求15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通开口和该第三连通开口均被设置在该基座。
156.根据权利要求15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包括一个供水部,其中该供水部被设置自该基底部延伸,其中该供水部形成一个第一出水口,其中该第一出水口与该控制阀的该第五开口相连通。
157.根据权利要求15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终端滤芯,该基座的该基底部和该供水部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净化腔,其中该终端滤芯被设置在该净化腔内,其中该净化腔被设置分别与该控制阀的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158.根据权利要求15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终端滤芯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净化腔。
159.根据权利要求15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具有一个导通部,其中该导通部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通道、一个第二导通通道和一个第三导通通道,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和该原水通道相连通,该第二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和该第二水腔相连通,该第三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三连通开口和该第一水腔相连通。
160.根据权利要求15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包括一个供水部,其中该供水部被设置自该基底部延伸,其中该供水部形成一个第一出水口,该导通部进一步具有一个净水供应通道,其中该净水供应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161.根据权利要求15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进一步具有一个导通部,其中该导通部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通道、一个第二导通通道和一个第三导通通道,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连通开口和该原水通道相连通,该第二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二连通开口和该第二水腔相连通,该第三导通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三连通开口和该第一水腔相连通。
162.根据权利要求16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导通部进一步具有一个净水供应通道,其中该净水供应通道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五开口和该净化腔相连通。
163.根据权利要求15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板,其中该导流板被设置在该过滤装置的该基座和平面阀的该阀体之间,其中该导流板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通孔、一个第二导流通孔和一个第三导流通孔,其中该第一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64.根据权利要求160或16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板,其中该导流板被设置在该过滤装置的该基座和平面阀的该阀体之间,其中该导流板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通孔、一个第二导流通孔和一个第三导流通孔,其中该第一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通孔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65.根据权利要求16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一导流口和一个第二导流口,该第二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三导流口和一个第四导流口,该第三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五导流口和一个第六导流口,其中该导流板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侧面和一个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和该第五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导流口、该第四导流口和该第六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二侧面,其中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被设置朝向该阀体,该第二侧面被设置朝向该基座,其中该第一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五导流口适于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四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六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66.根据权利要求164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一导流口和一个第二导流口,该第二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三导流口和一个第四导流口,该第三导流通孔具有一个第五导流口和一个第六导流口,其中该导流板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侧面和一个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和该第五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导流口、该第四导流口和该第六导流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二侧面,其中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被设置朝向该阀体,该第二侧面被设置朝向该基座,其中该第一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五导流口适于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一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四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该第六导流口适于与该第三连通开口相连通。
167.根据权利要求16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净水供应通道具有一个净水开口,该导流板具有一个净水通孔,其中该净水通孔具有一个第一净水口和一个第二净水口,其中该第一净水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净水口被设置在该导流板的该第二侧面,该净水开口被设置在该基座,其中该第一净水口被设置适于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净水口被设置适于与该过滤装置的该净水供应通道的该净水开口相连通。
168.根据权利要求125、126、145、146、165或16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流板进一步具有一个定位凸起,其中该定位凸起被设置在该第一侧面,其中该定位凸起被设置能够分别与设置在该阀体的定位槽相啮合,从而帮助该导流板被正确地设置在该控制阀的该阀体和该过滤装置的该基座之间。
169.根据权利要求9-23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阀芯的该定阀片包括一个高端部、一个低端部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和该低端部之间的固定部,其中该高端部形成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低端部被设置在该阀体的该阀腔。
170.根据权利要求16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密封件,其中该第一密封件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其中该第一密封件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其中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依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和实现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的密封。
171.根据权利要求24-39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阀芯的该定阀片包括一个高端部、一个低端部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和该低端部之间的固定部,其中该高端部形成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低端部被设置在该阀体的该阀腔。
172.根据权利要求17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密封件,其中该第一密封件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其中该第一密封件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其中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依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和实现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的密封。
173.根据权利要求41-55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阀芯的该定阀片包括一个高端部、一个低端部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和该低端部之间的固定部,其中该高端部形成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低端部被设置在该阀体的该阀腔。
174.根据权利要求173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密封件,其中该第一密封件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其中该第一密封件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其中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依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和实现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的密封。
175.根据权利要求56-71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阀芯的该定阀片包括一个高端部、一个低端部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和该低端部之间的固定部,其中该高端部形成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低端部被设置在该阀体的该阀腔。
176.根据权利要求175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密封件,其中该第一密封件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其中该第一密封件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其中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依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和实现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的密封。
177.根据权利要求72-87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阀芯的该定阀片包括一个高端部、一个低端部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和该低端部之间的固定部,其中该高端部形成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低端部被设置在该阀体的该阀腔。
178.根据权利要求177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密封件,其中该第一密封件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其中该第一密封件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其中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依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和实现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的密封。
179.根据权利要求88-103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阀芯的该定阀片包括一个高端部、一个低端部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高端部和该低端部之间的固定部,其中该高端部形成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低端部被设置在该阀体的该阀腔。
180.根据权利要求17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密封件,其中该第一密封件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其中该第一密封件具有多个第一密封条,该定阀片的该固定部具有一组第一密封槽,其中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分别围绕该定阀片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依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被设置,从而使该第一密封件的该第一密封条能够啮合在该固定部的该第一密封槽和实现该定阀片的该高端部和该固定部之间的密封。
181.根据权利要求40-71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包括一个止动机构,其中该止动机构被设置用于阻止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的无效转动。
182.根据权利要求181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止动机构包括一个第一限位件、一个第二限位件和一个止动件,其中该第一限位件和该第二限位件适于被分别设置在该阀体,该止动件适于被设置在该控制阀的旋钮。
183.根据权利要求18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该阀体包括一个阀主体和一个阀外壳,其中该阀外壳被设置在该阀主体的外表面,该第一限位件和该第二限位件分别被设置在该阀体的该阀外壳。
184.根据权利要求182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包括一个提示机构,其中的该提示机构包括一个被动件和一个弹性元件,其中该被动件包括一个被动端和一个自该被动端延伸的固定端,其中该弹性元件被设置在该固定端,该被动端被设置朝向该旋钮。
185.根据权利要求2-107、109-123、125-127、129-143、145-147、149-163、182-184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刷子,其中该刷子包括一个刷体,其中该刷体被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外壳和该一级滤芯之间。
186.根据权利要求185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刷子的该刷体包括一个毛架和一组刷毛,其中该刷子的该刷体的该刷毛被设置在该毛架,且该刷毛被设置朝向该一级滤芯。
187.根据权利要求185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刷子的该刷体包括一个毛架,该刷子进一步具有一个被设置在该毛架的该操作端,该过滤装置的该外壳具有一个操作孔,该毛架的该操作端自该毛架延伸,并穿过该外壳的该操作孔。
188.根据权利要求186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刷子进一步具有一个被设置在该毛架的该操作端,该过滤装置的该外壳具有一个操作孔,该毛架的该操作端自该毛架延伸,并穿过该外壳的该操作孔。
189.根据权利要求2-107、109-123、125-127、129-143、145-147、149-163、182-184、186-188任一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加热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包括一个水箱和一个加热组件,其中该水箱形成一个加热室、一个冷水进口和一个热水出口,该加热组件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其中该电热元件被设置在该加热室内,该水箱的该冷水进口分别与该控制阀的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水箱的该加热室相连通。
190.根据权利要求18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单向阀,其中该单向阀被设置在该水箱和该控制阀之间,其中该单向阀分别与该水箱的该冷水进口和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相连通。
191.根据权利要求18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组件的该电热元件为加热管。
192.根据权利要求18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组件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感应该水箱的该加热室内的水的温度的温控开关,其中该温控开关被设置在该水箱的该加热室内的温度高于一个预设温度时,被断开和切断对该电热元件的供电。
193.根据权利要求18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组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压力控制组件,其中该压力控制组件包括一个压力感应元件和一个压力开关,其中该压力感应元件与该压力开关相耦接,其中该压力感应元件被设置在该水箱的该加热室内。
194.根据权利要求189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和该过滤装置分别被设置在该控制阀的相对两侧。
195.根据权利要求190所述的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元件,其中该导流元件被设置在该加热装置的该单向阀和该控制阀的该阀体之间,其中该导流元件具有一个导流通道,其中该导流通道具有一个第一导流开口和一个第二导流开口,其中该导流通道的该第一导流开口被设置朝向该阀体,该导流通道的该第二导流开口被设置朝向该单向阀,且该导流通道的该第一导流开口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导流通道的该第二导流开口与该单向阀的进水端相连通。
196.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阀体;和
一个阀芯,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六开口、一个原水进口和一个排污开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该阀体的该原水进口适于与原水水源相连通。
197.根据权利要求19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一过滤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连通通道和一个第二连通通道,其中该第一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
198.根据权利要求19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三连通通道和一个第四连通通道,其中该第三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和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四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199.根据权利要求19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五连通通道,其中该第五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三开口和该原水进口相连通。
200.根据权利要求199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六连通通道,其中该第六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原水进口相连通。
201.根据权利要求20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七连通通道和一个第八连通通道,其中该第七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八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202.根据权利要求19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203.根据权利要求20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排污通道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排污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204.根据权利要求20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205.根据权利要求20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206.根据权利要求20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207.根据权利要求20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08.根据权利要求20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09.根据权利要求20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10.根据权利要求20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11.根据权利要求20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12.根据权利要求20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13.根据权利要求20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14.根据权利要求21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15.根据权利要求21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16.根据权利要求20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阀腔相连通,该动阀片的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为导通盲孔。
217.根据权利要求20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该第二部分和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排污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218.根据权利要求19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水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219.根据权利要求21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220.根据权利要求219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221.根据权利要求22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222.根据权利要求22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223.根据权利要求21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24.根据权利要求219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25.根据权利要求22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26.根据权利要求22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27.根据权利要求22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28.根据权利要求21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29.根据权利要求21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30.根据权利要求22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31.根据权利要求229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32.根据权利要求21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阀腔相连通,该动阀片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233.根据权利要求22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该第二部分和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区域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234.根据权利要求19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第十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235.根据权利要求23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排污通道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排污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236.根据权利要求23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237.根据权利要求23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238.根据权利要求23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239.根据权利要求23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40.根据权利要求23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41.根据权利要求23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42.根据权利要求23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43.根据权利要求23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44.根据权利要求23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45.根据权利要求23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46.根据权利要求24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47.根据权利要求24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48.根据权利要求23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阀腔相连通,该动阀片的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为导通盲孔。
249.根据权利要求23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和一个第七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和一个第七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十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区域和该第五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排污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250.根据权利要求19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一个第十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水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251.根据权利要求25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252.根据权利要求25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253.根据权利要求25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254.根据权利要求25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十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255.根据权利要求25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56.根据权利要求25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57.根据权利要求25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58.根据权利要求25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59.根据权利要求25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60.根据权利要求25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61.根据权利要求25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62.根据权利要求26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63.根据权利要求26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64.根据权利要求25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阀腔相连通,该动阀片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265.根据权利要求25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和一个第七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和一个第七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十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区域和该第五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区域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266.根据权利要求19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267.根据权利要求26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268.根据权利要求26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269.根据权利要求26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270.根据权利要求269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271.根据权利要求26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72.根据权利要求26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73.根据权利要求26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74.根据权利要求269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75.根据权利要求27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76.根据权利要求26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277.根据权利要求26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278.根据权利要求27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79.根据权利要求27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80.根据权利要求26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阀腔相连通,该动阀片的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281.根据权利要求27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和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
282.根据权利要求19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原水进水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水通道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283.根据权利要求28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
284.根据权利要求28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
285.根据权利要求28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
286.根据权利要求28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
287.根据权利要求28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88.根据权利要求28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89.根据权利要求28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90.根据权利要求28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91.根据权利要求28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92.根据权利要求28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293.根据权利要求28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294.根据权利要求29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95.根据权利要求29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96.根据权利要求28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动阀片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297.根据权利要求28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和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298.根据权利要求20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299.根据权利要求29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排污通道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排污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该第四连通通道。
300.根据权利要求20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第十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原水进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一连通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二连通通道。
301.根据权利要求30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排污通道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排污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原水进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该第三连通通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的该第四连通通道。
302.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303.根据权利要求30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排污通道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
304.根据权利要求30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
305.根据权利要求304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
306.根据权利要求305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
307.根据权利要求30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08.根据权利要求30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09.根据权利要求304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10.根据权利要求305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11.根据权利要求306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12.根据权利要求30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13.根据权利要求30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14.根据权利要求312或31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15.根据权利要求30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动阀片的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为导通盲孔。
316.根据权利要求304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该第二部分和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排污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317.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318.根据权利要求31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
319.根据权利要求318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
320.根据权利要求319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
321.根据权利要求320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
322.根据权利要求31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23.根据权利要求318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24.根据权利要求319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25.根据权利要求320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26.根据权利要求321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27.根据权利要求31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28.根据权利要求31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29.根据权利要求327或328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30.根据权利要求31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动阀片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331.根据权利要求319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该第二部分和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区域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332.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第十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333.根据权利要求33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排污通道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
334.根据权利要求33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
335.根据权利要求334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
336.根据权利要求335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
337.根据权利要求33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38.根据权利要求33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39.根据权利要求334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40.根据权利要求335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41.根据权利要求336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42.根据权利要求33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43.根据权利要求33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排污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44.根据权利要求342或34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排污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45.根据权利要求33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动阀片的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为导通盲孔。
346.根据权利要求334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和一个第七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和一个第七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十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区域和该第五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排污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347.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一个第十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348.根据权利要求34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
349.根据权利要求348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
350.根据权利要求349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
351.根据权利要求350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十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
352.根据权利要求34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53.根据权利要求348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54.根据权利要求349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55.根据权利要求350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56.根据权利要求351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57.根据权利要求34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58.根据权利要求34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59.根据权利要求357或358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十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60.根据权利要求34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动阀片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361.根据权利要求349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和一个第七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和一个第七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十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四区域和该第五区域向上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区域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362.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363.根据权利要求36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
364.根据权利要求36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
365.根据权利要求364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
366.根据权利要求365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
367.根据权利要求36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68.根据权利要求36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69.根据权利要求364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70.根据权利要求365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71.根据权利要求366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72.根据权利要求36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373.根据权利要求36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374.根据权利要求372或373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75.根据权利要求362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动阀片的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376.根据权利要求364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和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
377.一种用于龙头净水器平面阀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定阀片;和
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适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原水进水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过滤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
378.根据权利要求37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
379.根据权利要求378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
380.根据权利要求379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
381.根据权利要求380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一个顺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原水进水通道和该第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
382.根据权利要求37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过滤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83.根据权利要求378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84.根据权利要求379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85.根据权利要求380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原水供应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86.根据权利要求381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顺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87.根据权利要求37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388.根据权利要求37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原水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
389.根据权利要求387或388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九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原水进水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90.根据权利要求377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动阀片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为导通盲孔。
391.根据权利要求379所述的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和一个自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其中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被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和一个第八部分,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区域被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和一个第八区域;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部分和该第四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九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三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五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六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七部分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第八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一区域和该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的该第二区域和该第三区域向上延伸,该原水进水通道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向下延伸。
CN202020484375.0U 2019-07-18 2020-04-03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Active CN2138656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11427 2019-07-18
CN201910651142 2019-07-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5619U true CN213865619U (zh) 2021-08-03

Family

ID=74068830

Family Applications (2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3607.1U Active CN212770103U (zh) 2019-07-18 2020-01-17 用于龙头净水器的基座
CN202010052563.0A Active CN112239277B (zh) 2019-07-18 2020-01-17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
CN202010053469.7A Pending CN112239278A (zh) 2019-07-18 2020-01-17 龙头净水器
CN202020113926.2U Active CN212559675U (zh) 2019-07-18 2020-01-17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过滤装置和阀片组件
CN202020114173.7U Active CN212770104U (zh) 2019-07-18 2020-01-17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和阀片组件
CN202020113042.7U Active CN212356762U (zh) 2019-07-18 2020-01-17 用于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
CN202020112904.4U Active CN212356761U (zh) 2019-07-18 2020-01-17 龙头净水器
CN202020113435.8U Active CN212770102U (zh) 2019-07-18 2020-01-17 用于龙头净水器的基座
CN202020232169.0U Active CN212770105U (zh) 2019-07-18 2020-02-28 龙头净水器
CN202020488737.3U Active CN213202549U (zh) 2019-07-18 2020-04-03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CN202020488867.7U Active CN213865620U (zh) 2019-07-18 2020-04-03 龙头净水器
CN202020493318.9U Active CN213202550U (zh) 2019-07-18 2020-04-03 用于平面阀的阀组件
CN202020484268.8U Active CN212334799U (zh) 2019-07-18 2020-04-03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CN202020484375.0U Active CN213865619U (zh) 2019-07-18 2020-04-03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CN202020483754.8U Active CN212334798U (zh) 2019-07-18 2020-04-03 用于平面阀的阀组件
CN202020487448.1U Active CN212403691U (zh) 2019-07-18 2020-04-03 用于平面阀的阀组件
CN202020488024.7U Active CN212609864U (zh) 2019-07-18 2020-04-03 用于平面阀的阀组件
CN202020487434.XU Active CN212334800U (zh) 2019-07-18 2020-04-03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CN202020487506.0U Active CN212334801U (zh) 2019-07-18 2020-04-03 用于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
CN202021362426.9U Active CN213012250U (zh) 2019-07-18 2020-07-10 净水器及用于净水器的控制阀
CN202010660295.0A Pending CN112239279A (zh) 2019-07-18 2020-07-10 净水器
CN202021362678.1U Active CN212425649U (zh) 2019-07-18 2020-07-10 净水器及用于净水器的控制阀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3607.1U Active CN212770103U (zh) 2019-07-18 2020-01-17 用于龙头净水器的基座
CN202010052563.0A Active CN112239277B (zh) 2019-07-18 2020-01-17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
CN202010053469.7A Pending CN112239278A (zh) 2019-07-18 2020-01-17 龙头净水器
CN202020113926.2U Active CN212559675U (zh) 2019-07-18 2020-01-17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过滤装置和阀片组件
CN202020114173.7U Active CN212770104U (zh) 2019-07-18 2020-01-17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平面阀和阀片组件
CN202020113042.7U Active CN212356762U (zh) 2019-07-18 2020-01-17 用于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
CN202020112904.4U Active CN212356761U (zh) 2019-07-18 2020-01-17 龙头净水器
CN202020113435.8U Active CN212770102U (zh) 2019-07-18 2020-01-17 用于龙头净水器的基座
CN202020232169.0U Active CN212770105U (zh) 2019-07-18 2020-02-28 龙头净水器
CN202020488737.3U Active CN213202549U (zh) 2019-07-18 2020-04-03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CN202020488867.7U Active CN213865620U (zh) 2019-07-18 2020-04-03 龙头净水器
CN202020493318.9U Active CN213202550U (zh) 2019-07-18 2020-04-03 用于平面阀的阀组件
CN202020484268.8U Active CN212334799U (zh) 2019-07-18 2020-04-03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83754.8U Active CN212334798U (zh) 2019-07-18 2020-04-03 用于平面阀的阀组件
CN202020487448.1U Active CN212403691U (zh) 2019-07-18 2020-04-03 用于平面阀的阀组件
CN202020488024.7U Active CN212609864U (zh) 2019-07-18 2020-04-03 用于平面阀的阀组件
CN202020487434.XU Active CN212334800U (zh) 2019-07-18 2020-04-03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CN202020487506.0U Active CN212334801U (zh) 2019-07-18 2020-04-03 用于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
CN202021362426.9U Active CN213012250U (zh) 2019-07-18 2020-07-10 净水器及用于净水器的控制阀
CN202010660295.0A Pending CN112239279A (zh) 2019-07-18 2020-07-10 净水器
CN202021362678.1U Active CN212425649U (zh) 2019-07-18 2020-07-10 净水器及用于净水器的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2) CN2127701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937A1 (zh) * 2022-09-28 2024-04-04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过滤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9055B (zh) * 2021-10-29 2024-0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设备及其冲洗控制方法及净水系统
CN114517842A (zh) * 2022-03-14 2022-05-20 河南滨润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多功能过滤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82044A5 (zh) * 1974-02-01 1976-11-30 Lacrex Brevetti Sa
US8353230B2 (en) * 2010-04-05 2013-01-15 Charles Austin Cole Wrench with wrench head having a planar overhang
CN103550982A (zh) * 2013-11-19 2014-02-05 深圳市奥力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水龙头净水器
CN107398180A (zh) * 2016-05-18 2017-11-28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用于超滤净水器的滤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937A1 (zh) * 2022-09-28 2024-04-04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过滤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9279A (zh) 2021-01-19
CN212334799U (zh) 2021-01-12
CN212770102U (zh) 2021-03-23
CN212356761U (zh) 2021-01-15
CN213012250U (zh) 2021-04-20
CN212334801U (zh) 2021-01-12
CN212425649U (zh) 2021-01-29
CN112239278A (zh) 2021-01-19
CN213865620U (zh) 2021-08-03
CN112239277B (zh) 2023-11-07
CN212770103U (zh) 2021-03-23
CN112239277A (zh) 2021-01-19
CN213202549U (zh) 2021-05-14
CN212770104U (zh) 2021-03-23
CN213202550U (zh) 2021-05-14
CN212609864U (zh) 2021-02-26
CN212403691U (zh) 2021-01-26
CN212770105U (zh) 2021-03-23
CN212334798U (zh) 2021-01-12
CN212356762U (zh) 2021-01-15
CN212559675U (zh) 2021-02-19
CN212334800U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65619U (zh)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控制阀和阀片组件
KR101705529B1 (ko) 자동세정수단을 갖는 정수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정수기의 자동세정방법
WO2021008505A1 (zh)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
WO2019228398A1 (zh) 水处理机及其机体
JP2006233739A (ja) 逆洗切り替え弁装置付水栓
EP4000709A1 (en) Faucet water purifier and filtering device for faucet water purifier
WO2021008509A1 (zh) 净水器及用于净水器的控制阀
CN112431258A (zh) 一种带有过滤功能的双管淋浴系统
CN110550765A (zh) 水处理机及其机体
JP4063611B2 (ja) 浄水機能付水道用コンセント
CN210313756U (zh) 一种多级复合滤芯
CN215161475U (zh) 用于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
JP3032805U (ja) アンダーシンク型浄水器用水栓
CN216191122U (zh) 龙头净水器
CN213790253U (zh) 一种旋转式过滤器
CN213709735U (zh) 一种带有过滤功能的双管淋浴系统
CN203159341U (zh) 一种拆卸式超滤净水器
CN220056551U (zh) 一种前端过滤净化装置
CN213865605U (zh) 软水机
JPH05293473A (ja) 浄水器及び浄水器用浄水カートリッジ
CN201082369Y (zh) 交叉式导水过滤器
MXPA98006262A (en) Mini purifying plant of a
JPH0549093U (ja) 浄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