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8245U -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8245U
CN213778245U CN202023142386.XU CN202023142386U CN213778245U CN 213778245 U CN213778245 U CN 213778245U CN 202023142386 U CN202023142386 U CN 202023142386U CN 213778245 U CN213778245 U CN 213778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plate
fan
air conditioner
plate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23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克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1423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8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8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8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包括立柱式结构的外壳体,外壳体包括后立板、前立板、顶封板、底封板以及两个侧立板;后立板的内壁上连接有可内装风机的风机外壳,底封板也连接在后立板的内壁上,底封板位于风机外壳的正下方以便在底封板和风机外壳之间安装蒸发器芯体;前立板、顶封板以及两个侧立板集成为一体成型的前罩体,前罩体可拆卸扣合连接于后立板上,底封板和风机外壳均位于前罩体内,前罩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的出风口。这样,合理改进了装配结构,在装配连接时,风机、蒸发器芯体均可装配连接在板状的后立板上,方便装配;前罩体拆卸后连接于后立板上的各部件均可露出,便于后期的维护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加热或通风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空调蒸发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货车及工程器械上,如轻卡、重卡、起重机、挖掘机等,用于调节环境温度、改善空气质量,提高驾乘人员的体验。传统的空调蒸发器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安装在驾驶室的底板上,这种空调蒸发器会占据驾驶空间,影响驾驶舒适性,存在制冷量小、漏水等不足;第二种是安装于驾驶室仪表台下面的空调蒸发器,一般存在风道密封不好、风力小、制冷量不足的缺点,而且检修也不方便;第三种是外置式空调蒸发器,安装于车身顶部,这种外置式空调蒸发器必须在设置有天窗的车体上使用,适用范围受限,并且结构复杂、维修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研制了CN201148116Y、CN202420038U的内置吸顶式空调蒸发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车内的安装使用需求,结构也简单,成本低,制冷量大;但其连接至车内顶板下表面时需要通过中间零件——安装座组件来连接,使得安装效率较低,使用中整体的振动也较大、稳定性和强度不足。为此,申请人进一步研制了CN206124674U、CN206124683U的吸顶式车用空调器,其无需中间零件,直接与车体连接安装的形式更为方便,安装效率更高,使用时也更加稳定可靠,市场反应良好,但同时也招致了仿冒。另外,为了提供更多的选择以适应各种安装场景,申请人还研制有CN204100454U的风机置顶的车用空调横向挂机,其有利于冷凝水的流动、收集,可有效达到避免腐蚀、漏水的效果。
但是就安装位置而言,经申请人的不断摸索、实践、体验、试用,吸顶式或横向挂机在使用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吸顶式设备会占用有限的竖向空间,还存在影响驾乘人员视线的隐患,在部分车型上还存在与天窗、逃生窗相互影响使用性的问题;横向挂机的问题主要是在大部分车型的内侧壁上不容易找到大、平、宽的合适安装位置,安装位限制性较强。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又创新地开发制造了CN210733754U的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其体积小巧,再加上竖向设置的方式,在目前有加装需求的车型内,基本都能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并且对驾乘人员的限制性影响小,适用性很强。在对CN210733754U的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的原型机进行开模量产的过程中,申请人进一步就该设备可适用安装场景、安装方位的问题,如何减少装配件以降低成本、提高制造效率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结构以便于装配和后期维护维修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优化改进,在不降低原型机的功能效果的基础上,提高量产机型的适用性(可换向安装)并有效降低制造、使用维护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避免装配效率低、不便于拆装维护维修的问题,取得减少装配件、改进装配结构,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效率、便于后期维护维修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包括立柱式结构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后立板、前立板、顶封板、底封板以及两个侧立板;后立板的内壁上连接有可内装风机的风机外壳,所述底封板也连接在后立板的内壁上,底封板位于风机外壳的正下方以便在底封板和风机外壳之间安装蒸发器芯体;
所述前立板、顶封板以及两个侧立板集成为一体成型的前罩体,所述前罩体可拆卸扣合连接于后立板上,底封板和风机外壳均位于前罩体内,前罩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的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前罩体朝向后立板的边沿上设有若干沿边沿间隔设置的卡钩,并通过卡钩与后立板上对应的卡孔扣合相连;前罩体与后立板的扣合面之间夹设有密封胶条。
进一步地,风机外壳上开设有用于出风的开口部且所述开口部朝向底封板,所述开口部的边沿朝向前立板延伸设有芯体限位部,芯体限位部的自由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扣沿以通过芯体限位部和扣沿来限制蒸发器芯体向上和向前的运动。
进一步地,底封板包括前后方向上功能分区设置的积水槽和用于放置蒸发器芯体的承载部,承载部开设有通孔以便蒸发器芯体的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穿出,积水槽底部开设有排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底封板自承载部前后方向的中部分断,分断为带有承载部后半段的后部与带有承载部前半段和积水槽的前部,所述后部与后立板一体成型以便于蒸发器芯体的安装,所述前部的下表面凸起设有凸耳,通过螺钉穿过凸耳后与后立板上的连接部相连;所述后部与前部相对抵接的面之间夹设有密封条。
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口包括中间排液口和两个侧位排液口,积水槽的两侧抵接于侧立板的内壁,两个侧位排液口分别相邻于对应侧的侧立板开设,中间排液口位于两个侧位排液口之间,积水槽的底部内壁具有朝向中间排液口逐渐降低的倾斜面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后立板的内壁两侧分别向前凸起设有竖向延伸的翼板,两翼板平行正对并位于底封板和风机外壳之间,以便通过两翼板向前的面来抵接板蒸发器芯体并限制蒸发器芯体向后运动。
进一步地,翼板朝向前立板方向的延伸长度,自下往上逐渐增大以使翼板朝向前立板的一面为倾斜面。
进一步地,前罩体的内壁设有水平的隔断层,隔断层与前罩体一体成型,所述隔断层自前立板的内壁向后延伸至与所述风机外壳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罩体上设有用于调节控温和风机风量的控制单元;
或所述前罩体上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显示屏、模式选择按钮、开关按钮、温度调节按钮和风速调节按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合理改进了装配结构,在装配连接时,风机、蒸发器芯体均装配连接在板状的后立板上,方便装配;前罩体拆卸后连接于后立板上的各部件均可露出,便于后期的维护维修。
2、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将底封板分体设计为后部和前部,后部与后立板一体成型,进一步方便蒸发器芯体的安装,提升装配效率并保证装配质量。
3、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通过风机外壳上延伸的芯体限位部和扣沿用于蒸发器芯体上端的限位,减少了装配件,降低了制造成本,也有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通过侧位排液口和中间排液口的设置,在使用时,就可以在三个安装方向进行安装使用,一种是竖向安装使用,冷凝水可以依靠重力向下从中间排液口排出,另一种是两个侧向可选择的横向安装使用,因为对应侧的侧位排液口是处于低位,冷凝水可以依靠重力从对应侧的侧位排液口。这样,由定向安装变化为了可竖向和两侧向的横向安装。
5、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通过底封板的承载部限制蒸发器芯体下端,通过两翼板限制蒸发器芯体向后运动,通过风机外壳上的芯体限位部和扣沿来限制蒸发器芯体的上端在向上和向前方向上的运动,蒸发器芯体的安装稳定,使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另一视角的立体图(主要示意底部);
图3为实施例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换向安装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拆开前罩体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的后立板及连接在后立板上的相关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的前罩体的单独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的后立板及底封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图7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图7基础上分解底封板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的前部的折叠剖示意图(沿三个排液口剖视);
图12为实施例中的后立板的单独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中的风机和风机外壳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其中,外壳体100,出风空间101,进风空间102,
后立板1,提手孔11,翼板12,倾斜面121,包边沿122,安装连接孔13,连接部14,加强凸筋15,让位槽体16,卡孔17,
底封板2,积水槽21,承载部22,通孔23,后部24,前部25,侧位排液口26,中间排液口27,封闭薄膜28,凸耳29,
前罩体3,前立板31,侧立板32,顶封板33,卡钩34,隔断层35,密封凸沿36,进风口37,出风口38,
风机4,风机外壳41,连接支耳42,开口部43,芯体限位部44,扣沿45,
控制单元5,显示屏51,开关按钮52,模式选择按钮53,温度调节按钮54,风速调节按钮55,
蒸发器芯体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的效用,结合使用了本壳体结构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来进行具体介绍。
请参见图1-图3,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包括立柱式结构的外壳体100,所述外壳体100内设有风机4和蒸发器芯体6,外壳体100上对应于所述风机4和蒸发器芯体6分别开设有进风口37和的出风口38以使空气可自进风口37被风机4吸入,并在流经蒸发器芯体6后从出风口38排出,所述出风口38开设于外壳体100的前立板31;外壳体100的底部开设有与外壳体100内部连通并用于排出冷凝水的侧位排液口26;所述侧位排液口26位于外壳体100的侧立板32与底封板2相交界的位置或相邻于所述相交界的位置开设,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或横向安装使用时均可使所述侧位排液口26位于底部并有效地排出冷凝水。
实施时,外壳体100可以是矩形,为满足客户对外形的需求也可以将外壳体100设为圆柱形,以矩形为例,外壳体100通常包括后立板1、前立板31、顶封板33、底封板2以及两个侧立板32(不限于矩形,圆柱形的外壳体100同样可以从六面视图的六个方位分别确定六个面);所述侧位排液口26位于外壳体100的侧立板32与底封板2相交界的位置或相邻于所述相交界的位置开设,应理解为侧位排液口26可以是正好开设于外壳体100的侧立板32和底封板2的交界线上(具体开设点位可沿交界线任意选择),也可以是设于侧立板32(任一侧的侧立板32)或底封板2上且相邻于侧立板32和底封板2的交界线(具体开设点位同样可以是沿交界线长度方向任意选择),甚至还可以是设于后立板1或前立板31上并位于相邻于侧立板32和底封板2交界线的下侧角位置(这种情况下,在后立板1或前立板31上,只有唯一的开设点位,相当于位于所述交界线的端部)。可以理解的,外壳体100为圆柱形时,如果仅外壁为圆弧形而内部安装空间仍为矩形,即内壁还是平面,则与前述以矩形为例的情况相同,如果内壁也为圆弧形(如等壁厚形式),为了使所述侧位排液口26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横向安装使用时也能位于底部,则应优选将侧位排液口26设于侧立板32与底封板2交界线的中部,也可以是侧立板32或底封板2上并靠近侧立板32与底封板2交界线中部的位置,以达到前述效果。
实施例的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通过侧位排液口26的设置,在使用时,就可以在两个安装方向进行安装使用,一种是竖向安装使用,冷凝水可以依靠重力向下从侧位排液口26排出,另一种是横向安装使用,当然,只能是侧位排液口26所在侧的侧立板32朝向下方的横向安装姿态,因为侧位排液口26仍是处于低位,所以冷凝水同样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从侧位排液口26排出。这样,由定向安装变化为了可竖向和一侧的横向安装,避免了目前的空调蒸发器安装方位为定向、不可换向安装的问题,取得可换向安装并能有效使用的效果。
其中,针对空调蒸发器总成从设计思路上为可竖向和横向换向安装的具体形式,为了侧位排液口26的开设点位可以有更灵活的选择,侧位排液口26还要优选设于外壳体100的侧立板32或底封板2上。
其中,所述侧位排液口26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外壳体100的两侧。
这样,进一步变化为可竖向安装、以及两个侧向均可横向安装的结构形式,更加能够适于不同需求的安装场景,因为侧位排液口26还需要连接排水管,空调蒸发器总成选择不同的侧向来进行横向安装使用时,侧位排液口26的朝向是不同的,两个侧向均可横向安装就可以在具体情况中方便排水管的牵设,避免因排水管的牵出方位受限而造成环绕牵设,也可减少排水管的长度。
其中,两侧位排液口26分别连接有开闭机构以便独立开启或关闭。
这样,在外接排水管时,不需要每个侧位排液口26都接上排水管(使用多根排水管时通常还需要接通头来汇总至一根总排水管,以便牵设),横向安装使用时只需要将位于低位的侧位排液口26接上排水管,而将另一侧位排液口26关闭即可;竖向安装使用时可任选一个侧位排液口26接排水管,将另一侧位排液口26关闭。开闭机构的形式不限,可以是普通的堵头,也可以是连接于排液口的截止阀。
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00的底封板2上还开设有与外壳体100内部连通的中间排液口27,所述中间排液口27位于两个侧位排液口26之间,底封板2的上表面具有朝向中间排液口27逐渐降低的倾斜面部分(图中未示出),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安装使用时更利于外壳体100内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中间排液口27排出。
这样,使三个安装方位对应使用专门设置的排液口,更利于有效排出冷凝水,即竖向时通过中间排液口27排水,横向安装使用通过对应侧的低位的侧位排液口26排水。中间排液口27也连接有开闭机构以便独立开启或关闭;中间排液口27设置开闭机构的作用与前文所述侧位排液口26连接开闭机构的作用一样,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两侧位排液口26也开设于底封板2上。
这样,可以便于制造。因为排液口在注塑成型时需要通过模具抽芯来形成,排液口均设于底封板2上,可避免底封板2和侧立板32在开模成型时分别需要设置抽芯来成型排液口的情况,各排液口集成于底封板2上后,统一在底封板2的模具上抽芯成型,可降低制造成本。
请参见图4-图6,其中,所述蒸发器芯体6安装于风机4的下方,蒸发器芯体6的长度方向顺着外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将风机4下方的外壳体100内部空间分隔为前后方向上间隔的出风空间101和进风空间102,风机4的排风口朝向下方并与所述进风空间102连通,出风空间101与前立板31上的出风口38连通,侧位排液口26和中间排液口27连通于所述出风空间101。
这样,因为冷凝水主要形成并落在出风空间101,这样可以利于冷凝水的收集和排出。可以理解的,外壳体100内,出风空间101与风机4的安装空间之间应有隔断层35,避免热交换之后的冷风从出风空间101的上部泄漏,影响制冷效果,本实施例的隔断层35结合风机外壳41来适配设计,后续继续介绍。
前文已介绍,外壳体100通常由后立板1、前立板31、顶封板33、底封板2以及两个侧立板32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4和蒸发器芯体6均安装连接在后立板1的内壁上。
这样,集成性好,便于装配,所有部件均安装于后立板1上,提高装配效率,也便于维修。
请参见图7-图10,其中,所述蒸发器芯体6为平行流蒸发器芯体,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连接于底封板2上,底封板2连接在后立板1的内壁上;底封板2包括前后方向上功能分区设置的积水槽21和承载部22,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置于承载部22上,蒸发器芯体6底部的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从承载部22上开设有的通孔23穿出并连接膨胀阀(蒸发器芯体6底部的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可先连接一个连接法兰,以提高稳定性,然后再连接H型膨胀阀);积水槽21的上方即为出风空间101,两侧位排液口26和中间排液口27开设于积水槽21的底部。
所述底封板2自承载部22前后方向的中部分断,分断为带有承载部22后半段的后部24与带有承载部22前半段和积水槽21的前部25,所述后部24与后立板1一体成型以便于蒸发器芯体6的安装,所述前部25的下表面凸起设有凸耳29,通过螺钉穿过凸耳29后与后立板1上的连接部14相连;所述后部24与前部25相对抵接的面之间夹设有密封条以保证密封连接效果,具体为后部24朝向前部25的面上,沿这该边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条置于凹槽内,后部24与前部25相对面抵接后压紧该密封条。
这样,方便装配操作,原来的底封板2为一个带承载部22和积水槽21的独立零件,因为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也是连接于底封板2上的,安装时,同时需要进行蒸发器芯体6的固定和底封板2与后立板1的连接,操作不便。将底封板2拆分之后,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体于后立板1成型而便于制造,另一方面,因为后立板1上集成了承载部22的一部分,安装时,就可以先在该部分承载部22上实施蒸发器芯体6的连接,然后再扣合连接带有承载部22前半段和积水槽21的前部25,达到相同的连接效果,但装配更加方便。
可以看出,侧位排液口26开设在了积水槽21的底部,进一步还可优选更靠近于前立板31设置。因为侧位排液口26靠前设置,为了利于冷凝水的流动和排出,空调蒸发器总成呈横向安装姿态时,其姿态就可以略微倾斜,具体为底封板2一端略微更低且出风口38略微向下,这样,更利于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对应侧的靠前设置的侧位排液口26排出。
请参见图11,其中,侧位排液口26朝向下方(外壳体100外)延伸有一定长度以便外接管道,所述开闭机构为与侧位排液口26的内端平齐的封闭薄膜28以便在需要时可通过破坏封闭薄膜28的方式实施开启,中间排液口27的开闭机构与侧位排液口26的开闭机构采用同样的结构形式,所述封闭薄膜28、侧位排液口26、中间排液口27、以及带有承载部22前半段和积水槽21的前部25为一体结构,一体成型。
这样,提供一种具体的开闭机构的形式,无需另加结构件,连接使用时对应开启即可,方便且不增加成本。
请参见图12,其中,所述后立板1的上部开设有贯穿的提手孔11,所述提手孔11贯穿于外壳体100内风机4的安装空间。
这样,方便提拿、运移。提手孔11贯穿于外壳体100内风机4的安装空间,不影响工作气流的流动。
其中,所述后立板1上开设有若干安装连接孔13;后立板1的外壁设有若干纵横交叉的加强凸筋15;所述纵横交叉的加强凸筋15中间设有一让位槽体16,所述让位槽体16从提手孔11开始向下延伸至后立板1的底部并贯穿。
这样,加强凸筋15可提高后立板1的强度,便于实施与车体的连接。而让位槽体16则是为了便于风机4等电气件的电线牵设设计的,因为风机4位于外壳体100的上部,电线就近牵出于外壳体100的上部,如果在电连接时需要将电线牵至外壳体100的底部,有了让位槽体16,就可以将电线穿过提手孔11,并沿后立板1的外壁上让位槽体16牵至外壳体100的底部,牵线更规范,便于实施连接。
请继续参见图4、图5和图7,其中,后立板1的内壁两侧分别向前凸起设有竖向延伸的翼板12,两翼板12平行正对,两翼板12之间的空间形成为所述进风空间102,蒸发器芯体6向后抵接于两翼板12朝向前立板31的面上以进一步提高安装稳定性。为利于冷凝水的排出,蒸发器芯体6的长度方向与外壳体100的高度方向是具有夹角的,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朝向前立板31的方向倾斜,倾斜角度可选为3~10度,更有利于冷凝水收集于积水槽21,对应的,翼板12朝向前立板31方向的延伸长度,自下往上逐渐增大以使翼板12朝向前立板31的一面为倾斜面121,蒸发器芯体6向后也就抵接于该倾斜面121上。实施时,翼板12的边沿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出一段包覆于蒸发器芯体6两侧的包边沿122。
请结合图13、图14并继续参见图4、图5,其中,所述风机4为单头离心式鼓风机4,风机4外侧包覆有风机外壳41,风机外壳41的外表面凸起设有若干连接支耳42并通过螺钉穿过对应的连接支耳42后连接于后立板1的内壁。可以理解的,风机外壳41上对应于风机4本身的吸入风口和排风口分别具有开口部以便空气的流通。
所述风机4的排风口朝向下方并通过风机外壳41上对应的开口部43与进风空间102连通,所述开口部43也朝向下方,所述开口部43的边沿朝向前立板31延伸设有芯体限位部44,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延伸至芯体限位部44的下表面,芯体限位部44的自由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扣沿45且所述扣沿45位于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与前立板31之间并用于限制蒸发器芯体6向前移动,可以理解的,在前后向上,扣沿45应与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相贴以起到限制作用;风机外壳41(含芯体限位部44、扣沿45)由左右对半分体设置的两半扣合而成以便装入风机4,其中一半在筒状部分的端部设有风机4的连接支架,而另一半在筒状部分端部设有对应于风机4本身的吸入风口的开口部。
这样,通过风机外壳41开口部43的边沿向前延伸的芯体限位部44和扣沿45结合起来起到对蒸发器芯体6上端的限位作用,减少了原来设于风机外壳41与蒸发器芯体6之间的结构件(原使用独立开模成型的结构件来连接风机外壳41开口部43和进风空间102,并限制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而工作气流流向不受影响,降低了成本,也可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见图4-图6,其中,所述前立板31、顶封板33以及两个侧立板32集成为一体成型的前罩体3。所述前罩体3可拆卸扣合连接于后立板1上,前罩体3与后立板1的扣合面之间夹设有密封胶条。
具体地,所述前罩体3朝向后立板1的边沿上设有若干沿边沿间隔设置的卡钩34,并通过卡钩34与后立板1上对应的卡孔17扣合以连接成为外壳体100;后立板1的内壁边缘开设有密封槽且密封胶条嵌设在所述密封槽内,前罩体3扣合连接在后立板1上后压紧密封胶条。
这样,便于后期的维护维修,原设计的后立板1呈腔体形式,而前罩为扣板,原设计的所有的部件均安装连接于腔体形式的后立板1内,拆开前罩后,也不便于维护,还需进一步拆解。而改进结构后,拆卸前罩体3,可以使所有的部件均露出,一目了然,从而便于维护维修。
其中,外壳体100内,出风空间101与风机4的安装空间之间设有隔断层35,所述隔断层35连接于前罩体3的内壁并与前罩体3一体成型,隔断层35向后延伸至与所述扣沿45相抵接以起到隔断作用。
这样,方便制造,结合芯体限位部44起到良好的隔断出风空间101与风机4安装空间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为了利于冷凝水的收集,积水槽21的两侧应与侧立板32的内壁抵接,如果有间隙或为了更好地密封,前罩体3的内壁可以凸起设有与前罩体3一体成型的朝向底封板2的密封凸沿36,所述密封凸沿36抵接于底封板2。
这样,进一步保障密封效果,利于冷凝水收集于积水槽21并排出。
对于控制单元5,作为单独制冷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来说,可选择地,所述前罩体3上设有用于调节控温和风机4风量的控制单元5,具体可以是调节风机4风量的旋钮(兼具开关功能)和调节温度的旋钮。
本实施例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可吹冷风和热风,具体在出风空间101内设置一制热芯体(图中未示出),所述前罩体3上设有控制单元5,请参见图15,所述控制单元5包括显示屏51、模式选择按钮53、开关按钮52、温度调节按钮54和风速调节按钮55。这种情况下需要控制的内容更多,对应的设计便于观察和控制。可以理解的,将与控制单元5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出风空间101,以便实现对应的控制调节,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对于出风口38,可以选择多个独立出风口38,各出风口38设置旋转盖板的形式,也可以是整体呈竖条或横条的出风口38形式,常规选择不再穷举。
安装使用时,可结合紧固件通过后立板1上开设的若干安装连接孔13与安装附着对象物(如墙壁、车体驾乘空间内壁等)相连,也可以通过安装连接孔13连接专门的安装支架后,再与安装附着对象物相连,具体不限。因为本空调蒸发器总成的体积小巧,通过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摆动电机,还可以对应实现摆动吹风;就具体安装场景允许尺寸、制冷量的大小等因素,匹配不同长度大小的蒸发器芯体6,可以对应制造出不同规格大小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装配时,可以优选如下步骤。
1、先将风机4与风机外壳41装配成部件;前罩体3与控制单元5装配成部件;部件装配没有先后顺序。
2、将风机外壳41(含风机4)连接到后立板1上(后立板1水平放置以便于装配实施),芯体限位部44就形成了蒸发器芯体6上端的限位部。
3、将蒸发器芯体6置于后立板1上,具体为蒸发器芯体6朝向后立板1的面抵接于两翼板12上形成定位,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抵接于芯体限位部44并被扣沿45限制,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抵接于带有承载部22后半段的后部24;前述“抵接”、“限制”的接触部位,均可以夹设泡沫条以提高密封性。
4、将带有承载部22前半段和积水槽21的前部25连接到后立板1上,扣接限制住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限制接触部位可夹设泡沫条。
5、风机4电连接前罩体3上的控制单元5;然后将前罩体3扣合连接到后立板1上(温度传感器置于出风空间101以感温),完成装配。
步骤5中,前罩体3内上部的隔离层与扣沿45(芯体限位部44)相抵接、下部的密封凸沿36与底封板2的外侧面相抵接以提高密封效果,抵接接触部位均可夹设泡沫条。前罩体3的两侧立板32和前立板31的内壁上也可以帖设泡沫板(主要对应于出风空间101)以提高密封效果,也可以避免温度损失。控制单元5的电线从前罩体3上部的进风口37牵出以便外接,使用连接有必要时,可以穿过提手孔11和让位槽体16至另一端以便牵设。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包括立柱式结构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后立板、前立板、顶封板、底封板以及两个侧立板;其特征在于:后立板的内壁上连接有可内装风机的风机外壳,所述底封板也连接在后立板的内壁上,底封板位于风机外壳的正下方以便在底封板和风机外壳之间安装蒸发器芯体;
所述前立板、顶封板以及两个侧立板集成为一体成型的前罩体,所述前罩体可拆卸扣合连接于后立板上,底封板和风机外壳均位于前罩体内,前罩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的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体朝向后立板的边沿上设有若干沿边沿间隔设置的卡钩,并通过卡钩与后立板上对应的卡孔扣合相连;前罩体与后立板的扣合面之间夹设有密封胶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风机外壳上开设有用于出风的开口部且所述开口部朝向底封板,所述开口部的边沿朝向前立板延伸设有芯体限位部,芯体限位部的自由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扣沿以通过芯体限位部和扣沿来限制蒸发器芯体向上和向前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封板包括前后方向上功能分区设置的积水槽和用于放置蒸发器芯体的承载部,承载部开设有通孔以便蒸发器芯体的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穿出,积水槽底部开设有排液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封板自承载部前后方向的中部分断,分断为带有承载部后半段的后部与带有承载部前半段和积水槽的前部,所述后部与后立板一体成型以便于蒸发器芯体的安装,所述前部的下表面凸起设有凸耳,通过螺钉穿过凸耳后与后立板上的连接部相连;所述后部与前部相对抵接的面之间夹设有密封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包括中间排液口和两个侧位排液口,积水槽的两侧抵接于侧立板的内壁,两个侧位排液口分别相邻于对应侧的侧立板开设,中间排液口位于两个侧位排液口之间,积水槽的底部内壁具有朝向中间排液口逐渐降低的倾斜面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板的内壁两侧分别向前凸起设有竖向延伸的翼板,两翼板平行正对并位于底封板和风机外壳之间,以便通过两翼板向前的面来抵接板蒸发器芯体并限制蒸发器芯体向后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翼板朝向前立板方向的延伸长度,自下往上逐渐增大以使翼板朝向前立板的一面为倾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前罩体的内壁设有水平的隔断层,隔断层与前罩体一体成型,所述隔断层自前立板的内壁向后延伸至与所述风机外壳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体上设有用于调节控温和风机风量的控制单元;
或所述前罩体上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显示屏、模式选择按钮、开关按钮、温度调节按钮和风速调节按钮。
CN202023142386.XU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 Active CN213778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2386.XU CN213778245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2386.XU CN213778245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8245U true CN213778245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00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2386.XU Active CN213778245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8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4255B (zh) 汽车冷却装置
US7069736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hydraulic shovel
CN102927737B (zh) 冰箱
CN213778245U (zh)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
CN213778152U (zh)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基板结构
CN213778246U (zh)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CN209921315U (zh) 车辆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JP4909960B2 (ja) 油圧ショベルの空調装置
CN210941251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集成式膨胀水壶以及电动汽车
CN211011641U (zh) 整体式空调
CN208398242U (zh) 一种设置底盘结构排水的移动空调
KR20100028739A (ko) 버스 에어컨 장치의 공조케이스의 주행풍 유입구조
CN20709485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一体机
CN221005684U (zh) 车载冰箱的散热结构
CN21746467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096900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5096901U (zh) 驻车空调器
CN112977001B (zh) 空调主机壳体、空调主机壳体组件及空调主机
CN215096899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5971035U (zh) 一种蒸发箱
CN218096493U (zh) 空调装置
CN212950598U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
KR101036521B1 (ko) 버스 에어컨 장치의 주행풍 자연 배출 구조를 갖는 공조케이스
CN218112284U (zh) 用于汽车空调的风道隔板组件、汽车空调和汽车
CN216916040U (zh) 一种内饰一体式带空调系统驾驶室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