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8246U -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8246U
CN213778246U CN202023142389.3U CN202023142389U CN213778246U CN 213778246 U CN213778246 U CN 213778246U CN 202023142389 U CN202023142389 U CN 202023142389U CN 213778246 U CN213778246 U CN 213778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space
vertical plate
air
ou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23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克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1423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8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8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8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有风机和蒸发器芯体,外壳体上对应于风机和蒸发器芯体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的出风口以使空气可自进风口被风机吸入,并在流经蒸发器芯体后从出风口排出,出风口开设于外壳体的前立板;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外壳体内部连通并用于排出冷凝水的侧位排液口;所述侧位排液口位于外壳体的侧立板与底封板相交界的位置或相邻于所述相交界的位置开设,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或横向安装使用时均可使侧位排液口位于底部并有效地排出冷凝水;这样,由定向安装变化为了可竖向和横向安装,达到可换向安装并能有效使用的效果,安装使用灵活,适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加热或通风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背景技术
空调蒸发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货车及工程器械上,如轻卡、重卡、起重机、挖掘机等,用于调节环境温度、改善空气质量,提高驾乘人员的体验。传统的空调蒸发器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安装在驾驶室的底板上,这种空调蒸发器会占据驾驶空间,影响驾驶舒适性,存在制冷量小、漏水等不足;第二种是安装于驾驶室仪表台下面的空调蒸发器,一般存在风道密封不好、风力小、制冷量不足的缺点,而且检修也不方便;第三种是外置式空调蒸发器,安装于车身顶部,这种外置式空调蒸发器必须在设置有天窗的车体上使用,适用范围受限,并且结构复杂、维修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研制了CN201148116Y、CN202420038U的内置吸顶式空调蒸发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车内的安装使用需求,结构也简单,成本低,制冷量大;但其连接至车内顶板下表面时需要通过中间零件——安装座组件来连接,使得安装效率较低,使用中整体的振动也较大、稳定性和强度不足。为此,申请人进一步研制了CN206124674U、CN206124683U的吸顶式车用空调器,其无需中间零件,直接与车体连接安装的形式更为方便,安装效率更高,使用时也更加稳定可靠,市场反应良好,但同时也招致了仿冒。另外,为了提供更多的选择以适应各种安装场景,申请人还研制有CN204100454U的风机置顶的车用空调横向挂机,其有利于冷凝水的流动、收集,可有效达到避免腐蚀、漏水的效果。
但是就安装位置而言,经申请人的不断摸索、实践、体验、试用,吸顶式或横向挂机在使用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吸顶式设备会占用有限的竖向空间,还存在影响驾乘人员视线的隐患,在部分车型上还存在与天窗、逃生窗相互影响使用性的问题;横向挂机的问题主要是在大部分车型的内侧壁上不容易找到大、平、宽的合适安装位置,安装位限制性较强。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又创新地开发制造了CN210733754U的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其体积小巧,再加上竖向设置的方式,在目前有加装需求的车型内,基本都能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并且对驾乘人员的限制性影响小,适用性很强。在对CN210733754U的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的原型机进行开模量产的过程中,申请人进一步就该设备可适用安装场景、安装方位的问题,如何减少装配件以降低成本、提高制造效率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结构以便于装配和后期维护维修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优化改进,在不降低原型机的功能效果的基础上,提高量产机型的适用性(可换向安装)并有效降低制造、使用维护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避免目前的空调蒸发器安装方位为定向、不可换向安装的问题,取得可换向安装并能有效使用的效果,同时合理减少装配件、改进装配结构,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效率、便于后期维护维修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包括立柱式结构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风机和蒸发器芯体,外壳体上对应于所述风机和蒸发器芯体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的出风口以使空气可自进风口被风机吸入,并在流经蒸发器芯体后从出风口排出,所述出风口开设于外壳体的前立板; 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外壳体内部连通并用于排出冷凝水的侧位排液口;所述侧位排液口位于外壳体的侧立板与底封板相交界的位置或相邻于所述相交界的位置开设,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或横向安装使用时均可使所述侧位排液口位于底部并有效地排出冷凝水。
进一步地,所述侧位排液口设于外壳体的侧立板或底封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侧位排液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外壳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外壳体的底封板上还开设有与外壳体内部连通的中间排液口,所述中间排液口位于两个侧位排液口之间,底封板的上表面具有朝向中间排液口逐渐降低的倾斜面部分,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安装使用时更利于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中间排液口排出。
进一步地,两侧位排液口也开设于外壳体的底封板上以便制造。
进一步地,两侧位排液口分别连接有开闭机构以便独立开启或关闭;侧位排液口朝向外壳体外延伸有一定长度以便外接管道,所述开闭机构为与侧位排液口的内端平齐的封闭薄膜以便在需要时可通过破坏封闭薄膜的方式实施开启,所述封闭薄膜与侧位排液口为一体结构;当底封板上开设有中间排液口时,中间排液口也连接有开闭机构,中间排液口的开闭机构与侧位排液口的开闭机构的形式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芯体安装于风机的下方,蒸发器芯体的长度方向顺着外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将风机下方的外壳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前后方向上间隔的出风空间和进风空间,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进风空间连通,出风空间与前立板上的出风口连通,侧位排液口连通于所述出风空间;当底封板上开设有中间排液口时,中间排液口也连通于所述出风空间;所述外壳体由后立板、前立板、顶封板、底封板以及两个侧立板构成,所述风机和蒸发器芯体均安装连接于后立板的内壁上;所述前立板、顶封板以及两个侧立板集成为一体成型的前罩体,所述前罩体可拆卸扣合连接于后立板上,前罩体与后立板的扣合面之间夹设有密封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芯体的下端连接于底封板上,底封板连接在后立板的内壁上;底封板包括前后方向上功能分区设置的积水槽和承载部,蒸发器芯体的下端置于承载部上,蒸发器芯体底部的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从承载部上开设有的通孔穿出并连接膨胀阀;侧位排液口开设于积水槽的底部;中间排液口也开设于积水槽的底部;所述底封板自承载部前后方向的中部分断,分断为带有承载部后半段的后部与带有承载部前半段和积水槽的前部,所述后部与后立板一体成型以便于蒸发器芯体的安装,所述前部的下表面凸起设有凸耳,通过螺钉穿过凸耳后与后立板上的连接部相连;所述后部与前部相对抵接的面之间夹设有密封条;后立板的内壁两侧分别向前凸起设有竖向延伸的翼板,两翼板平行正对,两翼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为所述进风空间,蒸发器芯体向后抵接于两翼板朝向前立板的面上以进一步提高安装稳定性;所述风机为单头离心式鼓风机,风机外侧包覆有风机外壳,风机外壳的外表面凸起设有若干连接支耳并通过螺钉穿过对应的连接支耳后连接于后立板的内壁;所述风机的排风口朝向下方并通过风机外壳上对应的开口部与进风空间连通,所述开口部的边沿朝向前立板延伸设有芯体限位部,蒸发器芯体的上端延伸至芯体限位部的下表面,芯体限位部的自由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扣沿,所述扣沿位于蒸发器芯体的上端与前立板之间并用于限制蒸发器芯体向前移动;出风空间与风机的安装空间之间设有隔断层,所述隔断层连接于前罩体的内壁并与前罩体一体成型,隔断层向后延伸至与所述扣沿相抵接以起到隔断作用;前罩体的内壁凸起设有与前罩体一体成型的朝向底封板的密封凸沿,所述密封凸沿抵接于底封板。
进一步地,所述前罩体上设有用于调节控温和风机风量的控制单元;
或在出风空间内设置一制热芯体,所述前罩体上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显示屏、模式选择按钮、开关按钮、温度调节按钮和风速调节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芯体包括均流板,所述均流板具有长条板状的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冷媒流通的贯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贯穿孔中,位于隔板主体中部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小于相邻于隔板主体端部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且自隔板主体中部到隔板主体的两端部,贯穿孔的过流面积呈逐渐增大设置;
所述蒸发器芯体还包括设有冷媒进口的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为长条形空心管,第一集流管上连接有多个扁管,各扁管沿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第一集流管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隔板主体固定设于第一集流管内,隔板主体与第一集流管的长度对应且长度方向同向,第一集流管的两端通过密封件封闭,隔板主体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集流管对应端的密封件;隔板主体将第一集流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间隔的进口侧空间和排出侧空间,进口侧空间和排出侧空间通过隔板主体上的贯穿孔连通;冷媒进口开设于第一集流管的中部并与所述进口侧空间连通,各扁管连通于所述排出侧空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蒸发器,通过侧位排液口和中间排液口的设置,在使用时,就可以在三个安装方向进行安装使用,一种是竖向安装使用,冷凝水可以依靠重力向下从中间排液口排出,另一种是两个侧向可选择的横向安装使用,因为对应侧的侧位排液口是处于低位,冷凝水可以依靠重力从对应侧的侧位排液口。这样,由定向安装变化为了可竖向和两侧向的横向安装,避免了目前的空调蒸发器安装方位为定向、不可换向安装的问题,取得可换向安装并能有效使用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蒸发器,合理改进了装配结构,减少了装配件,降低了制造成本,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前罩体拆卸后连接于后立板上的各部件均露出,可便于后期的维护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另一视角的立体图(主要示意底部);
图3为实施例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换向安装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拆开前罩体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的后立板及连接在后立板上的相关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的前罩体的单独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的后立板及底封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图7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图7基础上分解底封板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的前部的折叠剖示意图(沿三个排液口剖视);
图12为实施例中的后立板的单独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中的风机和风机外壳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实施例中的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右视图(1:2放大);
图18为区别于图16所示的均流板的可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中的装有均流板的第一集流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中的蒸发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外壳体100,出风空间101,进风空间102,
后立板1,提手孔11,翼板12,倾斜面121,包边沿122,安装连接孔13,连接部14,加强凸筋15,让位槽体16,卡孔17,
底封板2,积水槽21,承载部22,通孔23,后部24,前部25,侧位排液口26,中间排液口27,封闭薄膜28,凸耳29,
前罩体3,前立板31,侧立板32,顶封板33,卡钩34,隔断层35,密封凸沿36,进风口37,出风口38,
风机4,风机外壳41,连接支耳42,开口部43,芯体限位部44,扣沿45,
控制单元5,显示屏51,开关按钮52,模式选择按钮53,温度调节按钮54,风速调节按钮55,
蒸发器芯体6,冷媒进口61,冷媒出口62,第一集流管63,进口侧空间631,排出侧空间632,弧形外壁段633,弧形相邻侧外壁段634,弧形相对侧外壁段635,第二集流管64,第三集流管65,第四集流管66,扁管67,堵盖68,法兰7,
隔板主体8,贯穿孔81,搭接边82,插接支耳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3,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包括立柱式结构的外壳体100,所述外壳体100内设有风机4和蒸发器芯体6,外壳体100上对应于所述风机4和蒸发器芯体6分别开设有进风口37和的出风口38以使空气可自进风口37被风机4吸入,并在流经蒸发器芯体6后从出风口38排出,所述出风口38开设于外壳体100的前立板31;外壳体100的底部开设有与外壳体100内部连通并用于排出冷凝水的侧位排液口26;所述侧位排液口26位于外壳体100的侧立板32与底封板2相交界的位置或相邻于所述相交界的位置开设,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或横向安装使用时均可使所述侧位排液口26位于底部并有效地排出冷凝水。
实施时,外壳体100可以是矩形,为满足客户对外形的需求也可以将外壳体100设为圆柱形,以矩形为例,外壳体100通常包括后立板1、前立板31、顶封板33、底封板2以及两个侧立板32(不限于矩形,圆柱形的外壳体100同样可以从六面视图的六个方位分别确定六个面);所述侧位排液口26位于外壳体100的侧立板32与底封板2相交界的位置或相邻于所述相交界的位置开设,应理解为侧位排液口26可以是正好开设于外壳体100的侧立板32和底封板2的交界线上(具体开设点位可沿交界线任意选择),也可以是设于侧立板32(任一侧的侧立板32)或底封板2上且相邻于侧立板32和底封板2的交界线(具体开设点位同样可以是沿交界线长度方向任意选择),甚至还可以是设于后立板1或前立板31上并位于相邻于侧立板32和底封板2交界线的下侧角位置(这种情况下,在后立板1或前立板31上,只有唯一的开设点位,相当于位于所述交界线的端部)。可以理解的,外壳体100为圆柱形时,如果仅外壁为圆弧形而内部安装空间仍为矩形,即内壁还是平面,则与前述以矩形为例的情况相同,如果内壁也为圆弧形(如等壁厚形式),为了使所述侧位排液口26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横向安装使用时也能位于底部,则应优选将侧位排液口26设于侧立板32与底封板2交界线的中部,也可以是侧立板32或底封板2上并靠近侧立板32与底封板2交界线中部的位置,以达到前述效果。
实施例的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通过侧位排液口26的设置,在使用时,就可以在两个安装方向进行安装使用,一种是竖向安装使用,冷凝水可以依靠重力向下从侧位排液口26排出,另一种是横向安装使用,当然,只能是侧位排液口26所在侧的侧立板32朝向下方的横向安装姿态,因为侧位排液口26仍是处于低位,所以冷凝水同样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从侧位排液口26排出。这样,由定向安装变化为了可竖向和一侧的横向安装,避免了目前的空调蒸发器安装方位为定向、不可换向安装的问题,取得可换向安装并能有效使用的效果。
其中,针对空调蒸发器总成从设计思路上为可竖向和横向换向安装的具体形式,为了侧位排液口26的开设点位可以有更灵活的选择,侧位排液口26还要优选设于外壳体100的侧立板32或底封板2上。
其中,所述侧位排液口26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外壳体100的两侧。
这样,进一步变化为可竖向安装、以及两个侧向均可横向安装的结构形式,更加能够适于不同需求的安装场景,因为侧位排液口26还需要连接排水管,空调蒸发器总成选择不同的侧向来进行横向安装使用时,侧位排液口26的朝向是不同的,两个侧向均可横向安装就可以在具体情况中方便排水管的牵设,避免因排水管的牵出方位受限而造成环绕牵设,也可减少排水管的长度。
其中,两侧位排液口26分别连接有开闭机构以便独立开启或关闭。
这样,在外接排水管时,不需要每个侧位排液口26都接上排水管(使用多根排水管时通常还需要接通头来汇总至一根总排水管,以便牵设),横向安装使用时只需要将位于低位的侧位排液口26接上排水管,而将另一侧位排液口26关闭即可;竖向安装使用时可任选一个侧位排液口26接排水管,将另一侧位排液口26关闭。开闭机构的形式不限,可以是普通的堵头,也可以是连接于排液口的截止阀。
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00的底封板2上还开设有与外壳体100内部连通的中间排液口27,所述中间排液口27位于两个侧位排液口26之间,底封板2的上表面具有朝向中间排液口27逐渐降低的倾斜面部分(图中未示出),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安装使用时更利于外壳体100内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中间排液口27排出。
这样,使三个安装方位对应使用专门设置的排液口,更利于有效排出冷凝水,即竖向时通过中间排液口27排水,横向安装使用通过对应侧的低位的侧位排液口26排水。中间排液口27也连接有开闭机构以便独立开启或关闭;中间排液口27设置开闭机构的作用与前文所述侧位排液口26连接开闭机构的作用一样,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两侧位排液口26也开设于底封板2上。
这样,可以便于制造。因为排液口在注塑成型时需要通过模具抽芯来形成,排液口均设于底封板2上,可避免底封板2和侧立板32在开模成型时分别需要设置抽芯来成型排液口的情况,各排液口集成于底封板2上后,统一在底封板2的模具上抽芯成型,可降低制造成本。
请参见图4-图6,其中,所述蒸发器芯体6安装于风机4的下方,蒸发器芯体6的长度方向顺着外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将风机4下方的外壳体100内部空间分隔为前后方向上间隔的出风空间101和进风空间102,风机4的排风口朝向下方并与所述进风空间102连通,出风空间101与前立板31上的出风口38连通,侧位排液口26和中间排液口27连通于所述出风空间101。
这样,因为冷凝水主要形成并落在出风空间101,这样可以利于冷凝水的收集和排出。可以理解的,外壳体100内,出风空间101与风机4的安装空间之间应有隔断层35,避免热交换之后的冷风从出风空间101的上部泄漏,影响制冷效果,本实施例的隔断层35结合风机外壳41来适配设计,后续继续介绍。
前文已介绍,外壳体100通常由后立板1、前立板31、顶封板33、底封板2以及两个侧立板32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4和蒸发器芯体6均安装连接在后立板1的内壁上。
这样,集成性好,便于装配,所有部件均安装于后立板1上,提高装配效率,也便于维修。
请参见图7-图10,其中,所述蒸发器芯体6为平行流蒸发器芯体,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连接于底封板2上,底封板2连接在后立板1的内壁上;底封板2包括前后方向上功能分区设置的积水槽21和承载部22,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置于承载部22上,蒸发器芯体6底部的冷媒进口61和冷媒出口62从承载部22上开设有的通孔23穿出并连接膨胀阀(蒸发器芯体6底部的冷媒进口61和冷媒出口62可先连接一个连接法兰,以提高稳定性,然后再连接H型膨胀阀);积水槽21的上方即为出风空间101,两侧位排液口26和中间排液口27开设于积水槽21的底部。
所述底封板2自承载部22前后方向的中部分断,分断为带有承载部22后半段的后部24与带有承载部22前半段和积水槽21的前部25,所述后部24与后立板1一体成型以便于蒸发器芯体6的安装,所述前部25的下表面凸起设有凸耳29,通过螺钉穿过凸耳29后与后立板1上的连接部14相连;所述后部24与前部25相对抵接的面之间夹设有密封条以保证密封连接效果,具体为后部24朝向前部25的面上,沿这该边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条置于凹槽内,后部24与前部25相对面抵接后压紧该密封条。
这样,方便装配操作,原来的底封板2为一个带承载部22和积水槽21的独立零件,因为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也是连接于底封板2上的,安装时,同时需要进行蒸发器芯体6的固定和底封板2与后立板1的连接,操作不便。将底封板2拆分之后,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体于后立板1成型而便于制造,另一方面,因为后立板1上集成了承载部22的一部分,安装时,就可以先在该部分承载部22上实施蒸发器芯体6的连接,然后再扣合连接带有承载部22前半段和积水槽21的前部25,达到相同的连接效果,但装配更加方便。
可以看出,侧位排液口26开设在了积水槽21的底部,进一步还可优选更靠近于前立板31设置。因为侧位排液口26靠前设置,为了利于冷凝水的流动和排出,空调蒸发器总成呈横向安装姿态时,其姿态就可以略微倾斜,具体为底封板2一端略微更低且出风口38略微向下,这样,更利于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对应侧的靠前设置的侧位排液口26排出。
请参见图11,其中,侧位排液口26朝向下方(外壳体100外)延伸有一定长度以便外接管道,所述开闭机构为与侧位排液口26的内端平齐的封闭薄膜28以便在需要时可通过破坏封闭薄膜28的方式实施开启,中间排液口27的开闭机构与侧位排液口26的开闭机构采用同样的结构形式,所述封闭薄膜28、侧位排液口26、中间排液口27、以及带有承载部22前半段和积水槽21的前部25为一体结构,一体成型。
这样,提供一种具体的开闭机构的形式,无需另加结构件,连接使用时对应开启即可,方便且不增加成本。
请参见图12,其中,所述后立板1的上部开设有贯穿的提手孔11,所述提手孔11贯穿于外壳体100内风机4的安装空间。
这样,方便提拿、运移。提手孔11贯穿于外壳体100内风机4的安装空间,不影响工作气流的流动。
其中,所述后立板1上开设有若干安装连接孔13;后立板1的外壁设有若干纵横交叉的加强凸筋15;所述纵横交叉的加强凸筋15中间设有一让位槽体16,所述让位槽体16从提手孔11开始向下延伸至后立板1的底部并贯穿。
这样,加强凸筋15可提高后立板1的强度,便于实施与车体的连接。而让位槽体16则是为了便于风机4等电气件的电线牵设设计的,因为风机4位于外壳体100的上部,电线就近牵出于外壳体100的上部,如果在电连接时需要将电线牵至外壳体100的底部,有了让位槽体16,就可以将电线穿过提手孔11,并沿后立板1的外壁上让位槽体16牵至外壳体100的底部,牵线更规范,便于实施连接。
请继续参见图4、图5和图7,其中,后立板1的内壁两侧分别向前凸起设有竖向延伸的翼板12,两翼板12平行正对,两翼板12之间的空间形成为所述进风空间102,蒸发器芯体6向后抵接于两翼板12朝向前立板31的面上以进一步提高安装稳定性。为利于冷凝水的排出,蒸发器芯体6的长度方向与外壳体100的高度方向是具有夹角的,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朝向前立板31的方向倾斜,倾斜角度可选为3~10度,更有利于冷凝水收集于积水槽21,对应的,翼板12朝向前立板31方向的延伸长度,自下往上逐渐增大以使翼板12朝向前立板31的一面为倾斜面121,蒸发器芯体6向后也就抵接于该倾斜面121上。实施时,翼板12的边沿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出一段包覆于蒸发器芯体6两侧的包边沿122。
请结合图13、图14并继续参见图4、图5,其中,所述风机4为单头离心式鼓风机4,风机4外侧包覆有风机外壳41,风机外壳41的外表面凸起设有若干连接支耳42并通过螺钉穿过对应的连接支耳42后连接于后立板1的内壁。可以理解的,风机外壳41上对应于风机4本身的吸入风口和排风口分别具有开口部以便空气的流通。
所述风机4的排风口朝向下方并通过风机外壳41上对应的开口部43与进风空间102连通,所述开口部43也朝向下方,所述开口部43的边沿朝向前立板31延伸设有芯体限位部44,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延伸至芯体限位部44的下表面,芯体限位部44的自由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扣沿45且所述扣沿45位于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与前立板31之间并用于限制蒸发器芯体6向前移动,可以理解的,在前后向上,扣沿45应与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相贴以起到限制作用;风机外壳41(含芯体限位部44、扣沿45)由左右对半分体设置的两半扣合而成以便装入风机4,其中一半在筒状部分的端部设有风机4的连接支架,而另一半在筒状部分端部设有对应于风机4本身的吸入风口的开口部。
这样,通过风机外壳41开口部43的边沿向前延伸的芯体限位部44和扣沿45结合起来起到对蒸发器芯体6上端的限位作用,减少了原来设于风机外壳41与蒸发器芯体6之间的结构件(原使用独立开模成型的结构件来连接风机外壳41开口部43和进风空间102,并限制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而工作气流流向不受影响,降低了成本,也可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见图4-图6,其中,所述前立板31、顶封板33以及两个侧立板32集成为一体成型的前罩体3。所述前罩体3可拆卸扣合连接于后立板1上,前罩体3与后立板1的扣合面之间夹设有密封胶条。
具体地,所述前罩体3朝向后立板1的边沿上设有若干沿边沿间隔设置的卡钩34,并通过卡钩34与后立板1上对应的卡孔17扣合以连接成为外壳体100;后立板1的内壁边缘开设有密封槽且密封胶条嵌设在所述密封槽内,前罩体3扣合连接在后立板1上后压紧密封胶条。
这样,便于后期的维护维修,原设计的后立板1呈腔体形式,而前罩为扣板,原设计的所有的部件均安装连接于腔体形式的后立板1内,拆开前罩后,也不便于维护,还需进一步拆解。而改进结构后,拆卸前罩体3,可以使所有的部件均露出,一目了然,从而便于维护维修。
其中,外壳体100内,出风空间101与风机4的安装空间之间设有隔断层35,所述隔断层35连接于前罩体3的内壁并与前罩体3一体成型,隔断层35向后延伸至与所述扣沿45相抵接以起到隔断作用。
这样,方便制造,结合芯体限位部44起到良好的隔断出风空间101与风机4安装空间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为了利于冷凝水的收集,积水槽21的两侧应与侧立板32的内壁抵接,如果有间隙或为了更好地密封,前罩体3的内壁可以凸起设有与前罩体3一体成型的朝向底封板2的密封凸沿36,所述密封凸沿36抵接于底封板2。
这样,进一步保障密封效果,利于冷凝水收集于积水槽21并排出。
对于控制单元5,作为单独制冷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来说,可选择地,所述前罩体3上设有用于调节控温和风机4风量的控制单元5,具体可以是调节风机4风量的旋钮(兼具开关功能)和调节温度的旋钮。
本实施例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可吹冷风和热风,具体在出风空间101内设置一制热芯体(图中未示出),所述前罩体3上设有控制单元5,请参见图15,所述控制单元5包括显示屏51、模式选择按钮53、开关按钮52、温度调节按钮54和风速调节按钮55。这种情况下需要控制的内容更多,对应的设计便于观察和控制。可以理解的,将与控制单元5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出风空间101,以便实现对应的控制调节,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对于出风口38,可以选择多个独立出风口38,各出风口38设置旋转盖板的形式,也可以是整体呈竖条或横条的出风口38形式,常规选择不再穷举。
安装使用时,可结合紧固件通过后立板1上开设的若干安装连接孔13与安装附着对象物(如墙壁、车体驾乘空间内壁等)相连,也可以通过安装连接孔13连接专门的安装支架后,再与安装附着对象物相连,具体不限。因为本空调蒸发器总成的体积小巧,通过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摆动电机,还可以对应实现摆动吹风;就具体安装场景允许尺寸、制冷量的大小等因素,匹配不同长度大小的蒸发器芯体6,可以对应制造出不同规格大小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装配时,可以优选如下步骤。
1、先将风机4与风机外壳41装配成部件;前罩体3与控制单元5装配成部件;部件装配没有先后顺序。
2、将风机外壳41(含风机4)连接到后立板1上(后立板1水平放置以便于装配实施),芯体限位部44就形成了蒸发器芯体6上端的限位部。
3、将蒸发器芯体6置于后立板1上,具体为蒸发器芯体6朝向后立板1的面抵接于两翼板12上形成定位,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抵接于芯体限位部44并被扣沿45限制,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抵接于带有承载部22后半段的后部24;前述“抵接”、“限制”的接触部位,均可以夹设泡沫条以提高密封性。
4、将带有承载部22前半段和积水槽21的前部25连接到后立板1上,扣接限制住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限制接触部位可夹设泡沫条。
5、风机4电连接前罩体3上的控制单元5;然后将前罩体3扣合连接到后立板1上(温度传感器置于出风空间101以感温),完成装配。
步骤5中,前罩体3内上部的隔离层与扣沿45(芯体限位部44)相抵接、下部的密封凸沿36与底封板2的外侧面相抵接以提高密封效果,抵接接触部位均可夹设泡沫条。前罩体3的两侧立板32和前立板31的内壁上也可以帖设泡沫板(主要对应于出风空间101)以提高密封效果,也可以避免温度损失。控制单元5的电线从前罩体3上部的进风口37牵出以便外接,使用连接有必要时,可以穿过提手孔11和让位槽体16至另一端以便牵设。
再介绍一下所以使用的蒸发器芯体6,请参见图16、图17,蒸发器芯体6使用到了一种均流板,该均流板包括长条板状的隔板主体8,所述隔板主体8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冷媒流通的贯穿孔81;所述多个贯穿孔81中,位于隔板主体8中部的贯穿孔81的过流面积小于相邻于隔板主体8端部的贯穿孔81的过流面积,且自隔板主体8中部到隔板主体8的两端部,贯穿孔81的过流面积呈逐渐增大设置。贯穿孔81可以是圆孔、方孔或其它形状的通孔,为便于制造,优选贯穿孔81为圆孔,那么,位于隔板主体8中部的贯穿孔81的孔径小于相邻于隔板主体8端部的贯穿孔81的孔径,自隔板主体8中部到隔板主体8的两端部,贯穿孔81的孔径逐渐增大;各贯穿孔81的圆心位于隔板主体8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请参见图19,所述的均流板,使其宽度与蒸发器芯体6常用的D形管的内宽对应,安装插入在D形管内并固定(可采用焊接方式),可将D形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进口侧空间631和排出侧空间632,而冷媒进口61就可以对应开设在D形管的中部并与进口侧空间631连通,与D形管连接并连通的若干扁管67则连通于排出侧空间632,常规的,若干扁管67也是沿D形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从D形管的一端布置到另一端。这样,在使用时,液态冷媒从D形管中部的冷媒进口61进入,在进口侧空间631被限制均流,具体为:近冷媒进口61处的液态冷媒流动压力最大,而与冷媒进口61最靠近的贯穿孔81的孔径较小,可以限制其流量,从冷媒进口61至进口侧空间631两端,液态冷媒流动压力相对逐渐减小,而对应的贯穿孔81的孔径则逐渐变大,液态冷媒通过的效果更好,可使从各贯穿孔81流入排出侧空间632的液态冷媒流量相当,从而达到平衡均流的效果,从排出侧空间632进一步流入各扁管67的液态冷媒量也就更均衡,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而冷媒进口61设在了D形管的中部,为D形管的两端都让出了可用空间,在一些空间受限或有安装要求的应用场景中,就可以起到便于后续连接作业的效果。
其中,各贯穿孔81以隔板主体8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为对称中心线对称设置。
这样,便于制造,也可保障均流效果。贯穿孔81的数量上可以是偶数,也可以是如图18所示的奇数,不影响结构设计和效果。
其中,隔板主体8的两侧分别设有搭接边82,所述搭接边82垂直于隔板主体8以使均流板的截面形状呈Z形、H形或槽钢的截面形状。
这样,通过隔板主体8两侧的搭接边82可与对应的D形管的内壁相贴,提高两侧抵接处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两搭接边82与隔板主体8为一体成型且两搭接边82的延伸方向相反,以使均流板的截面形状呈Z形。
这样,便于制造,可以采用挤压、钣金弯形、冲压等多种方式。另外,在搭接边82的延伸长度上,可使两搭接边82分别延伸至与其延伸方向对应的D形管的内壁相抵接,就可以在均流板插入安装到D形管的过程中,起到定位的作用,均流板不能移动或转动,便于后续的进一步固定连接。
其中,隔板主体8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继续延伸凸出设有插接支耳83,所述插接支耳83的宽度小于隔板主体8的宽度。
这样,插接支耳83可连接于D形管端部的用于封闭的堵盖68,进一步保证固定效果。另外,将插接支耳83密封穿过堵盖68,还可以起到标识作用,因为蒸发器芯体6通常采用外形相似的四根D形管,隔板主体8的插接支耳83密封穿过堵盖68并露头,就可以一眼辨识出冷媒流向,在将蒸发器芯体6装配到其它整机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方向装错。
实施时,插接支耳83可以是在隔板主体8两端均延伸设置。
请参见图19、图20,蒸发器芯体6还包括设有冷媒进口61的第一集流管63,所述第一集流管63为长条形空心管,第一集流管63上连接有多个扁管67,各扁管67沿第一集流管6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第一集流管63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隔板主体8固定设于第一集流管63内,隔板主体8与第一集流管63的长度对应且长度方向同向,第一集流管63的两端通过密封件封闭,隔板主体8将第一集流管63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间隔的进口侧空间631和排出侧空间632,进口侧空间631和排出侧空间632仅通过隔板主体8上的贯穿孔81连通;冷媒进口61开设于第一集流管63的中部并与所述进口侧空间631连通,各扁管67连通于所述排出侧空间632;
隔板主体8两侧没有搭接边82时,隔板主体8的两侧就直接与第一集流管63的内壁密封抵接(宽度相当),而本实施例的隔板主体8的两侧分别设有搭接边82,就通过两搭接边82分别与第一集流管63对应侧的内壁相贴;
隔板主体8端部没有插接支耳83时,隔板主体8的两端就直接抵接于第一集流管63对应端的密封件,而本实施例的隔板主体8的端部设有插接支耳83,插接支耳83就插入第一集流管63对应端的密封件以起到更好的定位效果,当密封件采用较薄的堵盖68时,插接支耳83就密封穿过堵盖68,可以达到定位和识别的双效。
请继续参见图19,作为目前常用的形式,所述第一集流管63为D形管(截面呈D形的管件)并由弧形外壁段633、弧形相对侧外壁段635以及两弧形相邻侧外壁段634构成,各扁管67连接于弧形相对侧外壁段635且从第一集流管63的一端开始,等距间隔布置至另一端;冷媒进口61开设于弧形外壁段633;隔板主体8平行于弧形相对侧外壁段635,两搭接边82分别相贴于两弧形相邻侧外壁段634,两搭接边82的自由端可以分别延伸至与弧形外壁段633和弧形相对侧外壁段635的内壁抵接,起到定位效果。
请继续参见图20,作为蒸发器芯体结构整体,蒸发器芯体6的第一集流管63通过各扁管67连接并连通第二集流管64,与第二集流管64并排相贴设有第三集流管65,与第一集流管63并排相贴设有第四集流管66,第二集流管64与第三集流管65通过侧向孔连通,第三集流管65与第四集流管66也通过多个扁管67连接并连通,第四集流管66上开设有冷媒出口62,所述冷媒出口62相邻于冷媒进口61设置。
常规的,第二集流管64、第三集流管65和第四集流管66均采用D形管。冷媒出口62也开设在第四集流管66的弧形外壁段633,优选中部,如果与冷媒进口61相干涉,则靠近冷媒进口61设置,即相邻设置。通常,冷媒进口61和冷媒出口62均向外延伸有一定长度,以便外接,冷媒进口61和冷媒出口62的延伸段上共同连接有法兰7以提高稳定性并便于延伸段的自由端外接膨胀阀。
请继续参见图5、图8,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芯体6的第一集流管63和第四集流管66就被限位于底封板2的承载部22内,冷媒进口61和冷媒出口62就从底封板2的通孔23穿出并连接膨胀阀,膨胀阀也对应位于底封板2下面的中间位置,便于后续外接管道操作,蒸发器芯体6的第二集流管64和第三集流管65抵接于上端的芯体限位部44,第三集流管65被扣沿45扣住以限制向前运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安装使用时,蒸发器芯体6的均流板和D形管呈水平,扁管呈竖向,制冷、使用的效果最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包括立柱式结构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风机和蒸发器芯体,外壳体上对应于所述风机和蒸发器芯体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的出风口以使空气可自进风口被风机吸入,并在流经蒸发器芯体后从出风口排出,所述出风口开设于外壳体的前立板;其特征在于:
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外壳体内部连通并用于排出冷凝水的侧位排液口;所述侧位排液口位于外壳体的侧立板与底封板相交界的位置或相邻于所述相交界的位置开设,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或横向安装使用时均可使所述侧位排液口位于底部并有效地排出冷凝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位排液口设于外壳体的侧立板或底封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位排液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外壳体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外壳体的底封板上还开设有与外壳体内部连通的中间排液口,所述中间排液口位于两个侧位排液口之间,底封板的上表面具有朝向中间排液口逐渐降低的倾斜面部分,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安装使用时更利于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中间排液口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侧位排液口也开设于外壳体的底封板上以便制造。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侧位排液口分别连接有开闭机构以便独立开启或关闭;侧位排液口朝向外壳体外延伸有一定长度以便外接管道,所述开闭机构为与侧位排液口的内端平齐的封闭薄膜以便在需要时可通过破坏封闭薄膜的方式实施开启,所述封闭薄膜与侧位排液口为一体结构;
当底封板上开设有中间排液口时,中间排液口也连接有开闭机构,中间排液口的开闭机构与侧位排液口的开闭机构的形式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芯体安装于风机的下方,蒸发器芯体的长度方向顺着外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将风机下方的外壳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前后方向上间隔的出风空间和进风空间,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进风空间连通,出风空间与前立板上的出风口连通,侧位排液口连通于所述出风空间;
当底封板上开设有中间排液口时,中间排液口也连通于所述出风空间;
所述外壳体由后立板、前立板、顶封板、底封板以及两个侧立板构成,所述风机和蒸发器芯体均安装连接于后立板的内壁上;所述前立板、顶封板以及两个侧立板集成为一体成型的前罩体,所述前罩体可拆卸扣合连接于后立板上,前罩体与后立板的扣合面之间夹设有密封胶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芯体的下端连接于底封板上,底封板连接在后立板的内壁上;底封板包括前后方向上功能分区设置的积水槽和承载部,蒸发器芯体的下端置于承载部上,蒸发器芯体底部的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从承载部上开设有的通孔穿出并连接膨胀阀;侧位排液口开设于积水槽的底部;中间排液口也开设于积水槽的底部;
所述底封板自承载部前后方向的中部分断,分断为带有承载部后半段的后部与带有承载部前半段和积水槽的前部,所述后部与后立板一体成型以便于蒸发器芯体的安装,所述前部的下表面凸起设有凸耳,通过螺钉穿过凸耳后与后立板上的连接部相连;所述后部与前部相对抵接的面之间夹设有密封条;
后立板的内壁两侧分别向前凸起设有竖向延伸的翼板,两翼板平行正对,两翼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为所述进风空间,蒸发器芯体向后抵接于两翼板朝向前立板的面上以进一步提高安装稳定性;
所述风机为单头离心式鼓风机,风机外侧包覆有风机外壳,风机外壳的外表面凸起设有若干连接支耳并通过螺钉穿过对应的连接支耳后连接于后立板的内壁;
所述风机的排风口朝向下方并通过风机外壳上对应的开口部与进风空间连通,所述开口部的边沿朝向前立板延伸设有芯体限位部,蒸发器芯体的上端延伸至芯体限位部的下表面,芯体限位部的自由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扣沿,所述扣沿位于蒸发器芯体的上端与前立板之间并用于限制蒸发器芯体向前移动;
出风空间与风机的安装空间之间设有隔断层,所述隔断层连接于前罩体的内壁并与前罩体一体成型,隔断层向后延伸至与所述扣沿相抵接以起到隔断作用;
前罩体的内壁凸起设有与前罩体一体成型的朝向底封板的密封凸沿,所述密封凸沿抵接于底封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体上设有用于调节控温和风机风量的控制单元;
或在出风空间内设置一制热芯体,所述前罩体上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显示屏、模式选择按钮、开关按钮、温度调节按钮和风速调节按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芯体包括均流板,所述均流板具有长条板状的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冷媒流通的贯穿孔;所述多个贯穿孔中,位于隔板主体中部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小于相邻于隔板主体端部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且自隔板主体中部到隔板主体的两端部,贯穿孔的过流面积呈逐渐增大设置;
所述蒸发器芯体还包括设有冷媒进口的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为长条形空心管,第一集流管上连接有多个扁管,各扁管沿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第一集流管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隔板主体固定设于第一集流管内,隔板主体与第一集流管的长度对应且长度方向同向,第一集流管的两端通过密封件封闭,隔板主体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集流管对应端的密封件;隔板主体将第一集流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间隔的进口侧空间和排出侧空间,进口侧空间和排出侧空间通过隔板主体上的贯穿孔连通;冷媒进口开设于第一集流管的中部并与所述进口侧空间连通,各扁管连通于所述排出侧空间。
CN202023142389.3U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Active CN213778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2389.3U CN213778246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2389.3U CN213778246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8246U true CN213778246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00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2389.3U Active CN213778246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8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99543B (zh) 顶置空调
CN213778246U (zh)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CN108006838B (zh)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1011641U (zh) 整体式空调
CN114083954B (zh) 一种顶置式车载空调
CN213778152U (zh)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基板结构
CN213778245U (zh)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壳体结构
CN21126106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220180U (zh) 一种中框结构及空调器
CN209921315U (zh) 车辆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13778247U (zh) 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
CN110762640A (zh) 整体式空调
CN113203131A (zh) 窗式空调器
KR20100028739A (ko) 버스 에어컨 장치의 공조케이스의 주행풍 유입구조
CN215590686U (zh) 除霜风管总成
CN214647448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1650517U (zh) 窗式空调器
CN20931012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096900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5096901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5096899U (zh) 驻车空调器
CN20709485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一体机
CN215971035U (zh) 一种蒸发箱
CN215321881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8112284U (zh) 用于汽车空调的风道隔板组件、汽车空调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