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8247U - 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8247U
CN213778247U CN202023170279.8U CN202023170279U CN213778247U CN 213778247 U CN213778247 U CN 213778247U CN 202023170279 U CN202023170279 U CN 202023170279U CN 213778247 U CN213778247 U CN 213778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llecting pipe
partition plate
refrigerant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702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克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1702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8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8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8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包括均流板,均流板具有隔板主体,隔板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贯穿孔;多个贯穿孔中,位于隔板主体中部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小于相邻于隔板主体端部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且自隔板主体中部到隔板主体的两端部,贯穿孔的过流面积呈逐渐增大设置。将均流板插入蒸发器的D形管内并固定,D形管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进口侧空间和排出侧空间,冷媒进口开设在D形管的中部并与进口侧空间连通,扁管则连通于排出侧空间。使用时,冷媒在进口侧空间被限制均流,从各贯穿孔流入排出侧空间、扁管的冷媒流量相当,达到平衡均流效果;均流板和D形管呈水平,扁管呈竖向的使用状态,效果最佳。

Description

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加热或通风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
背景技术
空调蒸发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货车及工程器械上,如轻卡、重卡、起重机、挖掘机等,用于调节环境温度、改善空气质量,提高驾乘人员的体验。申请人创新地开发制造了CN210733754U的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其体积小巧,再加上竖向设置的方式,在目前有加装需求的车型内,基本都能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并且对驾乘人员的限制性影响小,适用性很强。
该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采用平行流式蒸发器,因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换热效率较高,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应用于空间有限的车用空调系统中。平行流式蒸发器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两端分别并排相贴设置的两个D形管件,以两端的两个D形管件为结构基础,之间连接有若干的扁管并通过扁管对应连通,相邻扁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波浪形延伸的翘片以增大热交换面积,其中,一端的两个D形管件上分别设置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通常位于端部),另一端的两个D形管件在相贴的平面侧开孔连通,各D形管件其余的端头通过堵盖封闭。使用时,液态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对应的D形管件并通过对应一面的各扁管流通至另一端的D形管件,再通过连通处进入与之相贴的D形管件,然后通过另一面的各扁管流回至设有冷媒出口的D形管件,并从冷媒出口流出,期间,液态冷媒体积膨胀、蒸发成气态,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与流经蒸发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果。
为了不断提高平行流式蒸发器的品质,比如可装配性、冷媒的流动分布均匀性、换热面温差控制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也提出了如CN201396995Y、CN206037494U、CN110887276A、CN210718224U的改进方案,采用各种隔板、隔片、均流板来形成多腔室、多流程的形式,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复杂的内部结构不便于制造,提高了成本,实施及购买的性价比不高。而且目前蒸发器的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通常位于端部,安装使用时,其相邻于安装空间的内壁,而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还需要进行外接膨胀阀、外接管道的操作,其相应侧的空间容易受限,不便于后续装配连接作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避免蒸发器中冷媒的流动分布均匀性不好的问题,取得可提高冷媒在蒸发器中的流动分布均匀性并且结构简单的效果,保障使用时的热交换效率,还方便后期的外接连接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包括均流板,所述均流板具有长条板状的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冷媒流通的贯穿孔;所述多个贯穿孔中,位于隔板主体中部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小于相邻于隔板主体端部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且自隔板主体中部到隔板主体的两端部,贯穿孔的过流面积呈逐渐增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贯穿孔为圆孔,各贯穿孔的圆心位于隔板主体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各贯穿孔以隔板主体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为对称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隔板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搭接边,所述搭接边垂直于隔板主体以使均流板的截面形状呈Z形、H形或槽钢的截面形状。
进一步地,两搭接边与隔板主体为一体成型且两搭接边的延伸方向相反,以使均流板的截面形状呈Z形。
进一步地,隔板主体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继续延伸凸出设有插接支耳,所述插接支耳的宽度小于隔板主体的宽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有冷媒进口的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为长条形空心管,第一集流管上连接有多个扁管,各扁管沿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第一集流管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隔板主体固定设于第一集流管内,隔板主体与第一集流管的长度对应且长度方向同向,第一集流管的两端通过密封件封闭,隔板主体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集流管对应端的密封件;隔板主体将第一集流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间隔的进口侧空间和排出侧空间,进口侧空间和排出侧空间通过隔板主体上的贯穿孔连通;冷媒进口开设于第一集流管的中部并与所述进口侧空间连通,各扁管连通于所述排出侧空间;当隔板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搭接边时,两搭接边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对应侧的内壁相贴;当隔板主体的端部设有插接支耳时,插接支耳插入第一集流管对应端的密封件以起到更好的定位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流管为D形管并由弧形外壁段、弧形相对侧外壁段以及两弧形相邻侧外壁段构成,各扁管连接于弧形相对侧外壁段且从第一集流管的一端开始,间隔布置至另一端;冷媒进口开设于弧形外壁段;隔板主体平行于弧形相对侧外壁段,两搭接边分别相贴于两弧形相邻侧外壁段;所述密封件为堵盖,插接支耳密封穿过堵盖。
进一步地,第一集流管通过各扁管连接并连通第二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并排相贴设有第三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并排相贴设有第四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与第三集流管通过侧向孔连通,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也通过多个扁管连接并连通,第四集流管上开设有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出口相邻于冷媒进口。
进一步地,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均向外延伸有一定长度,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的延伸段上共同连接有法兰以提高稳定性并便于延伸段的自由端外接膨胀阀。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使用了一种贯穿孔朝两端逐渐增大的均流板,使其宽度与平行流蒸发器常用的D形管的内宽对应,安装插入在D形管内并固定,可将D形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进口侧空间和排出侧空间,冷媒进口开设在D形管的中部并与进口侧空间连通,与D形管连接并连通的若干扁管则连通于排出侧空间。使用时,液态冷媒从D形管中部的冷媒进口进入,在进口侧空间被限制均流,具体为:近冷媒进口处的液态冷媒流动压力最大,而与冷媒进口最靠近的贯穿孔的孔径较小,可以限制其流量,从冷媒进口至进口侧空间两端,液态冷媒流动压力相对逐渐减小,而对应的贯穿孔的孔径则逐渐变大,液态冷媒通过的效果更好,可使从各贯穿孔流入排出侧空间的液态冷媒流量相当,从而达到平衡均流的效果,从排出侧空间进一步流入各扁管的液态冷媒量也就更均衡,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匹配于均流板上贯穿孔的设计,冷媒进口对应设在了第一集流管的中部,冷媒出口在第四集流管上也相邻于冷媒进口设置,这样,给D形管的两端都让出了可用空间,在一些空间受限或有安装要求的应用场景中,就可以起到便于后续连接作业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均流板和D形管呈水平,扁管呈竖向的使用状态下,使用效果最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另一视角的立体图(主要示意底部);
图3为实施例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换向安装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拆开前罩体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的后立板及连接在后立板上的相关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的前罩体的单独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的后立板及底封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图7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图7基础上分解底封板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的后立板的单独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中的风机和风机外壳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的侧视图;
图14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实施例中的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右视图(1:2放大);
图17为区别于图15所示的均流板的可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中的装有均流板的第一集流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中的蒸发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外壳体100,出风空间101,进风空间102,
后立板1,提手孔11,翼板12,倾斜面121,包边沿122,安装连接孔13,连接部14,加强凸筋15,让位槽体16,卡孔17,底封板2,积水槽21,承载部22,通孔23,后部24,前部25,侧位排液口26,中间排液口27,凸耳29,前罩体3,前立板31,侧立板32,顶封板33,卡钩34,隔断层35,密封凸沿36,进风口37,出风口38,风机4,风机外壳41,连接支耳42,开口部43,芯体限位部44,扣沿45,控制单元5,显示屏51,开关按钮52,模式选择按钮53,温度调节按钮54,风速调节按钮55,
蒸发器芯体6,冷媒进口61,冷媒出口62,第一集流管63,进口侧空间631,排出侧空间632,弧形外壁段633,弧形相邻侧外壁段634,弧形相对侧外壁段635,第二集流管64,第三集流管65,第四集流管66,扁管67,堵盖68,法兰7,
隔板主体8,贯穿孔81,搭接边82,插接支耳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的效用,结合使用了本蒸发芯体结构的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来进行具体介绍。
请参见图1-图3,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包括立柱式结构的外壳体100,所述外壳体100内设有风机4和蒸发器芯体6,外壳体100上对应于所述风机4和蒸发器芯体6分别开设有进风口37和的出风口38以使空气可自进风口37被风机4吸入,并在流经蒸发器芯体6后从出风口38排出,所述出风口38开设于外壳体100的前立板31;外壳体100的底部开设有与外壳体100内部连通并用于排出冷凝水的侧位排液口26;所述侧位排液口26位于外壳体100的侧立板32与底封板2相交界的位置或相邻于所述相交界的位置开设,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或横向安装使用时均可使所述侧位排液口26位于底部并有效地排出冷凝水。
通过侧位排液口26的设置,在使用时,就可以在两个安装方向进行安装使用,一种是竖向安装使用,冷凝水可以依靠重力向下从侧位排液口26排出,另一种是横向安装使用,当然,只能是侧位排液口26所在侧的侧立板32朝向下方的横向安装姿态,因为侧位排液口26仍是处于低位,所以冷凝水同样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从侧位排液口26排出。
其中,针对空调蒸发器总成从设计思路上为可竖向和横向换向安装的具体形式,为了侧位排液口26的开设点位可以有更灵活的选择,侧位排液口26还要优选设于外壳体100的侧立板32或底封板2上。
其中,所述侧位排液口26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外壳体100的两侧。
这样,进一步变化为可竖向安装、以及两个侧向均可横向安装的结构形式,更加能够适于不同需求的安装场景。
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00的底封板2上还开设有与外壳体100内部连通的中间排液口27,所述中间排液口27位于两个侧位排液口26之间,底封板2的上表面具有朝向中间排液口27逐渐降低的倾斜面部分(图中未示出),以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安装使用时更利于外壳体100内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中间排液口27排出。
这样,使三个安装方位对应使用专门设置的排液口,更利于有效排出冷凝水。
其中,两侧位排液口26也开设于底封板2上。
这样,可以便于制造。
请参见图4-图6,其中,所述蒸发器芯体6安装于风机4的下方,蒸发器芯体6的长度方向顺着外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将风机4下方的外壳体100内部空间分隔为前后方向上间隔的出风空间101和进风空间102,风机4的排风口朝向下方并与所述进风空间102连通,出风空间101与前立板31上的出风口38连通,侧位排液口26和中间排液口27连通于所述出风空间101。
外壳体100由后立板1、前立板31、顶封板33、底封板2以及两个侧立板32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4和蒸发器芯体6均安装连接在后立板1的内壁上。
这样,集成性好,便于装配,所有部件均安装于后立板1上,提高装配效率,也便于维修。
请参见图7-图10,其中,所述蒸发器芯体6为平行流蒸发器芯体,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连接于底封板2上,底封板2连接在后立板1的内壁上;底封板2包括前后方向上功能分区设置的积水槽21和承载部22,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置于承载部22上,蒸发器芯体6底部的冷媒进口61和冷媒出口62从承载部22上开设有的通孔23穿出并连接膨胀阀(蒸发器芯体6底部的冷媒进口61和冷媒出口62可先连接一个连接法兰,以提高稳定性,然后再连接H型膨胀阀);积水槽21的上方即为出风空间101,两侧位排液口26和中间排液口27开设于积水槽21的底部。
所述底封板2自承载部22前后方向的中部分断,分断为带有承载部22后半段的后部24与带有承载部22前半段和积水槽21的前部25,所述后部24与后立板1一体成型以便于蒸发器芯体6的安装,所述前部25的下表面凸起设有凸耳29,通过螺钉穿过凸耳29后与后立板1上的连接部14相连;所述后部24与前部25相对抵接的面之间夹设有密封条以保证密封连接效果,具体为后部24朝向前部25的面上,沿这该边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条置于凹槽内,后部24与前部25相对面抵接后压紧该密封条。
这样,方便装配操作,达到相同的连接效果,但装配更加方便。
可以看出,侧位排液口26开设在了积水槽21的底部,进一步还可优选更靠近于前立板31设置。因为侧位排液口26靠前设置,为了利于冷凝水的流动和排出,空调蒸发器总成呈横向安装姿态时,其姿态就可以略微倾斜,具体为底封板2一端略微更低且出风口38略微向下,这样,更利于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对应侧的靠前设置的侧位排液口26排出。
请参见图11,其中,所述后立板1的上部开设有贯穿的提手孔11,所述提手孔11贯穿于外壳体100内风机4的安装空间。
其中,所述后立板1上开设有若干安装连接孔13;后立板1的外壁设有若干纵横交叉的加强凸筋15;所述纵横交叉的加强凸筋15中间设有让位槽体16,所述让位槽体16从提手孔11开始向下延伸至后立板1的底部并贯穿。
这样,加强凸筋15可提高后立板1的强度,便于实施与车体的连接。而让位槽体16则是为了便于风机4等电气件的电线牵设。
请继续参见图4、图5和图7,其中,后立板1的内壁两侧分别向前凸起设有竖向延伸的翼板12,两翼板12平行正对,两翼板12之间的空间形成为所述进风空间102,蒸发器芯体6向后抵接于两翼板12朝向前立板31的面上以进一步提高安装稳定性。为利于冷凝水的排出,蒸发器芯体6的长度方向与外壳体100的高度方向是具有夹角的,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朝向前立板31的方向倾斜,倾斜角度可选为3~10度,更有利于冷凝水收集于积水槽21,对应的,翼板12朝向前立板31方向的延伸长度,自下往上逐渐增大以使翼板12朝向前立板31的一面为倾斜面121,蒸发器芯体6向后也就抵接于该倾斜面121上。实施时,翼板12的边沿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出一段包覆于蒸发器芯体6两侧的包边沿122。
请结合图12、图13并继续参见图4、图5,其中,所述风机4为单头离心式鼓风机4,风机4外侧包覆有风机外壳41,风机外壳41的外表面凸起设有若干连接支耳42并通过螺钉穿过对应的连接支耳42后连接于后立板1的内壁。可以理解的是,风机外壳41上对应于风机4本身的吸入风口和排风口分别具有开口部以便空气的流通。
所述风机4的排风口朝向下方并通过风机外壳41上对应的开口部43与进风空间102连通,所述开口部43也朝向下方,所述开口部43的边沿朝向前立板31延伸设有芯体限位部44,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延伸至芯体限位部44的下表面,芯体限位部44的自由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扣沿45且所述扣沿45位于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与前立板31之间并用于限制蒸发器芯体6向前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前后向上,扣沿45应与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相贴以起到限制作用;风机外壳41(含芯体限位部44、扣沿45)由左右对半分体设置的两半扣合而成以便装入风机4,其中一半在筒状部分的端部设有风机4的连接支架,而另一半在筒状部分端部设有对应于风机4本身的吸入风口的开口部。
请参见图4-图6,其中,所述前立板31、顶封板33以及两个侧立板32集成为一体成型的前罩体3。所述前罩体3可拆卸扣合连接于后立板1上,前罩体3与后立板1的扣合面之间夹设有密封胶条。
具体地,所述前罩体3朝向后立板1的边沿上设有若干沿边沿间隔设置的卡钩34,并通过卡钩34与后立板1上对应的卡孔17扣合以连接成为外壳体100;后立板1的内壁边缘开设有密封槽,密封胶条嵌设在所述密封槽内,前罩体3扣合连接在后立板1上后压紧密封胶条。
这样,便于后期的维护维修。
其中,外壳体100内,出风空间101与风机4的安装空间之间设有隔断层35,所述隔断层35连接于前罩体3的内壁并与前罩体3一体成型,隔断层35向后延伸至与所述扣沿45相抵接以起到隔断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利于冷凝水的收集,积水槽21的两侧应与侧立板32的内壁抵接,如果有间隙或为了更好地密封,前罩体3的内壁可以凸起设有与前罩体3一体成型的朝向底封板2的密封凸沿36,所述密封凸沿36抵接于底封板2。
对于控制单元5,作为单独制冷的空调蒸发器总成来说,可选择地,所述前罩体3上设有用于调节控温和风机4风量的控制单元5,具体可以是调节风机4风量的旋钮(兼具开关功能)和调节温度的旋钮。
本实施例的空调蒸发器总成可吹冷风和热风,具体在出风空间101内设置一制热芯体(图中未示出),所述前罩体3上设有控制单元5,请参见图14,所述控制单元5包括显示屏51、模式选择按钮53、开关按钮52、温度调节按钮54和风速调节按钮55。这种情况下需要控制的内容更多,对应的设计便于观察和控制。可以理解的是,将与控制单元5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出风空间101,以便实现对应的控制调节,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装配时,可以优选如下步骤。
1、先将风机4与风机外壳41装配成部件;前罩体3与控制单元5装配成部件;部件装配没有先后顺序。
2、将风机外壳41(含风机4)连接到后立板1上(后立板1水平放置以便于装配实施),芯体限位部44就形成了蒸发器芯体6上端的限位部。
3、将蒸发器芯体6置于后立板1上,具体为蒸发器芯体6朝向后立板1的面抵接于两翼板12上形成定位,蒸发器芯体6的上端抵接于芯体限位部44并被扣沿45限制,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抵接于带有承载部22后半段的后部24;前述“抵接”、“限制”的接触部位,均可以夹设泡沫条以提高密封性。
4、将带有承载部22前半段和积水槽21的前部25连接到后立板1上,扣接限制住蒸发器芯体6的下端,限制接触部位可夹设泡沫条。
5、风机4电连接前罩体3上的控制单元5;然后将前罩体3扣合连接到后立板1上(温度传感器置于出风空间101以感温),完成装配。
再介绍一下所以使用的蒸发芯体结构,即蒸发器芯体6,请参见图15、图16,蒸发器芯体6使用到了一种均流板,该均流板包括长条板状的隔板主体8,所述隔板主体8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冷媒流通的贯穿孔81;所述多个贯穿孔81中,位于隔板主体8中部的贯穿孔81的过流面积小于相邻于隔板主体8端部的贯穿孔81的过流面积,且自隔板主体8中部到隔板主体8的两端部,贯穿孔81的过流面积呈逐渐增大设置。贯穿孔81可以是圆孔、方孔或其它形状的通孔,为便于制造,优选贯穿孔81为圆孔,那么,位于隔板主体8中部的贯穿孔81的孔径小于相邻于隔板主体8端部的贯穿孔81的孔径,自隔板主体8中部到隔板主体8的两端部,贯穿孔81的孔径逐渐增大;各贯穿孔81的圆心位于隔板主体8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请参见图18,所述的均流板,使其宽度与蒸发器芯体6常用的D形管的内宽对应,安装插入在D形管内并固定(可采用焊接方式),可将D形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进口侧空间631和排出侧空间632,而冷媒进口61就可以对应开设在D形管的中部并与进口侧空间631连通,与D形管连接并连通的若干扁管67则连通于排出侧空间632,常规的,若干扁管67也是沿D形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从D形管的一端布置到另一端。这样,在使用时,液态冷媒从D形管中部的冷媒进口61进入,在进口侧空间631被限制均流,具体为:近冷媒进口61处的液态冷媒流动压力最大,而与冷媒进口61最靠近的贯穿孔81的孔径较小,可以限制其流量,从冷媒进口61至进口侧空间631两端,液态冷媒流动压力相对逐渐减小,而对应的贯穿孔81的孔径则逐渐变大,液态冷媒通过的效果更好,可使从各贯穿孔81流入排出侧空间632的液态冷媒流量相当,从而达到平衡均流的效果,从排出侧空间632进一步流入各扁管67的液态冷媒量也就更均衡,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而冷媒进口61设在了D形管的中部,为D形管的两端都让出了可用空间,在一些空间受限或有安装要求的应用场景中,就可以起到便于后续连接作业的效果。
其中,各贯穿孔81以隔板主体8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为对称中心线对称设置。
这样,便于制造,也可保障均流效果。贯穿孔81的数量上可以是偶数,也可以是如图17所示的奇数,不影响结构设计和效果。
其中,隔板主体8的两侧分别设有搭接边82,所述搭接边82垂直于隔板主体8以使均流板的截面形状呈Z形、H形或槽钢的截面形状。
这样,通过隔板主体8两侧的搭接边82可与对应的D形管的内壁相贴,提高两侧抵接处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两搭接边82与隔板主体8为一体成型且两搭接边82的延伸方向相反,以使均流板的截面形状呈Z形。
这样,便于制造,可以采用挤压、钣金弯形、冲压等多种方式。另外,在搭接边82的延伸长度上,可使两搭接边82分别延伸至与其延伸方向对应的D形管的内壁相抵接,就可以在均流板插入安装到D形管的过程中,起到定位的作用,均流板不能移动或转动,便于后续的进一步固定连接。
其中,隔板主体8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继续延伸凸出设有插接支耳83,所述插接支耳83的宽度小于隔板主体8的宽度。
这样,插接支耳83可连接于D形管端部的用于封闭的堵盖68,进一步保证固定效果。另外,将插接支耳83密封穿过堵盖68,还可以起到标识作用,因为蒸发器芯体6通常采用外形相似的四根D形管,隔板主体8的插接支耳83密封穿过堵盖68并露头,就可以一眼辨识出冷媒流向,在将蒸发器芯体6装配到其它整机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方向装错。
实施时,插接支耳83可以是在隔板主体8两端均延伸设置。
请参见图18、图19,蒸发器芯体6还包括设有冷媒进口61的第一集流管63,所述第一集流管63为长条形空心管,第一集流管63上连接有多个扁管67,各扁管67沿第一集流管6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第一集流管63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隔板主体8固定设于第一集流管63内,隔板主体8与第一集流管63的长度对应且长度方向同向,第一集流管63的两端通过密封件封闭,隔板主体8将第一集流管63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间隔的进口侧空间631和排出侧空间632,进口侧空间631和排出侧空间632仅通过隔板主体8上的贯穿孔81连通;冷媒进口61开设于第一集流管63的中部并与所述进口侧空间631连通,各扁管67连通于所述排出侧空间632;
隔板主体8两侧没有搭接边82时,隔板主体8的两侧就直接与第一集流管63的内壁密封抵接(宽度相当),而本实施例的隔板主体8的两侧分别设有搭接边82,就通过两搭接边82分别与第一集流管63对应侧的内壁相贴;
隔板主体8端部没有插接支耳83时,隔板主体8的两端就直接抵接于第一集流管63对应端的密封件,而本实施例的隔板主体8的端部设有插接支耳83,插接支耳83就插入第一集流管63对应端的密封件以起到更好的定位效果,当密封件采用较薄的堵盖68时,插接支耳83就密封穿过堵盖68,可以达到定位和识别的双效。
请继续参见图18,作为目前常用的形式,所述第一集流管63为D形管(截面呈D形的管件)并由弧形外壁段633、弧形相对侧外壁段635以及两弧形相邻侧外壁段634构成,各扁管67连接于弧形相对侧外壁段635且从第一集流管63的一端开始,等距间隔布置至另一端;冷媒进口61开设于弧形外壁段633;隔板主体8平行于弧形相对侧外壁段635,两搭接边82分别相贴于两弧形相邻侧外壁段634,两搭接边82的自由端可以分别延伸至与弧形外壁段633和弧形相对侧外壁段635的内壁抵接,起到定位效果。
请继续参见图19,作为蒸发芯体结构整体,蒸发器芯体6的第一集流管63通过各扁管67连接并连通第二集流管64,与第二集流管64并排相贴设有第三集流管65,与第一集流管63并排相贴设有第四集流管66,第二集流管64与第三集流管65通过侧向孔连通,第三集流管65与第四集流管66也通过多个扁管67连接并连通,第四集流管66上开设有冷媒出口62,所述冷媒出口62相邻于冷媒进口61设置。
常规的,第二集流管64、第三集流管65和第四集流管66均采用D形管。冷媒出口62也开设在第四集流管66的弧形外壁段633,优选中部,如果与冷媒进口61相干涉,则靠近冷媒进口61设置,即相邻设置。通常,冷媒进口61和冷媒出口62均向外延伸有一定长度,以便外接,冷媒进口61和冷媒出口62的延伸段上共同连接有法兰7以提高稳定性并便于延伸段的自由端外接膨胀阀。
请继续参见图5、图8,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芯体6的第一集流管63和第四集流管66就被限位于底封板2的承载部22内,冷媒进口61和冷媒出口62就从底封板2的通孔23穿出并连接膨胀阀,膨胀阀也对应位于底封板2下面的中间位置,便于后续外接管道操作,蒸发器芯体6的第二集流管64和第三集流管65抵接于上端的芯体限位部44,第三集流管65被扣沿45扣住以限制向前运动。空调蒸发器总成呈竖向安装使用时,蒸发器芯体6的均流板和D形管呈水平,扁管呈竖向,制冷、使用的效果最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包括均流板,所述均流板具有长条板状的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冷媒流通的贯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贯穿孔中,位于隔板主体中部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小于相邻于隔板主体端部的贯穿孔的过流面积,
且自隔板主体中部到隔板主体的两端部,贯穿孔的过流面积呈逐渐增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为圆孔,各贯穿孔的圆心位于隔板主体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贯穿孔以隔板主体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为对称中心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板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搭接边,所述搭接边垂直于隔板主体以使均流板的截面形状呈Z形、H形或槽钢的截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搭接边与隔板主体为一体成型且两搭接边的延伸方向相反,以使均流板的截面形状呈Z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板主体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继续延伸凸出设有插接支耳,所述插接支耳的宽度小于隔板主体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冷媒进口的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为长条形空心管,第一集流管上连接有多个扁管,各扁管沿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第一集流管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隔板主体固定设于第一集流管内,隔板主体与第一集流管的长度对应且长度方向同向,第一集流管的两端通过密封件封闭,隔板主体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集流管对应端的密封件;
隔板主体将第一集流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间隔的进口侧空间和排出侧空间,进口侧空间和排出侧空间通过隔板主体上的贯穿孔连通;冷媒进口开设于第一集流管的中部并与所述进口侧空间连通,各扁管连通于所述排出侧空间;
当隔板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搭接边时,两搭接边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对应侧的内壁相贴;
当隔板主体的端部设有插接支耳时,插接支耳插入第一集流管对应端的密封件以起到更好的定位效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为D形管并由弧形外壁段、弧形相对侧外壁段以及两弧形相邻侧外壁段构成,各扁管连接于弧形相对侧外壁段且从第一集流管的一端开始,间隔布置至另一端;
冷媒进口开设于弧形外壁段;
隔板主体平行于弧形相对侧外壁段,两搭接边分别相贴于两弧形相邻侧外壁段;
所述密封件为堵盖,插接支耳密封穿过堵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集流管通过各扁管连接并连通第二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并排相贴设有第三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并排相贴设有第四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与第三集流管通过侧向孔连通,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也通过多个扁管连接并连通,第四集流管上开设有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出口相邻于冷媒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均向外延伸有一定长度,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的延伸段上共同连接有法兰以提高稳定性并便于延伸段的自由端外接膨胀阀。
CN202023170279.8U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 Active CN213778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0279.8U CN213778247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0279.8U CN213778247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8247U true CN213778247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0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70279.8U Active CN213778247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82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55352A1 (zh) 窗式空调器
CN108099543B (zh) 顶置空调
CN213778247U (zh) 一种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的蒸发芯体结构
CN113203131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778246U (zh) 一种可换向安装的空调蒸发器总成
CN21674463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618756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1650517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260429U (zh) 风管接头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5096900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38411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40322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763674U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2140322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5096899U (zh) 驻车空调器
CN221424965U (zh) 屋顶机
CN213778152U (zh) 一种空调蒸发器总成的基板结构
CN22140322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7685347U (zh) 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2140322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5096901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8112284U (zh) 用于汽车空调的风道隔板组件、汽车空调和汽车
CN21220477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27451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