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6899U - 驻车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驻车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96899U CN215096899U CN202121703580.2U CN202121703580U CN215096899U CN 215096899 U CN215096899 U CN 215096899U CN 202121703580 U CN202121703580 U CN 202121703580U CN 215096899 U CN215096899 U CN 2150968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indoor
- cab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驻车空调器,包括:底座,连接在驾驶室后板的后方且包括底座本体和连接在底座本体背离驾驶室后板的一侧的第一隔板,底座本体上形成有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室内出风口;外壳,连接在底座的后方且与底座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室外放置空间;室内侧罩壳,设于室外放置空间内且与底座本体以及第一隔板限定出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内换热风道,内换热风道通过室内出风口与驾驶室内连通;内换热器,设于内换热风道内;内风机,设于内换热风道内用于将内换热风道的空气经室内出风口吹入驾驶室内;能够适应驻车空调器对于底座的较高要求,满足驻车空调器的使用环境与场景;安装环境相对安全,减少了天窗处漏水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驻车空调器。
背景技术
驻车空调器多用在卡车上,为司机长途驾驶后停车等候及休息时使用的空调。目前,常用的驻车空调器包括一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两种。其中,一体式驻车空调器多为顶置安装,通过驾驶室顶部自带的天窗进行安装与进风。
顶置式空调器安装时,由于去除了自带的天窗,安装质量较差时或者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天窗漏水的风险,给驾驶室的正常使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顶置式空调器安装时通常需要安装工人爬到车顶上进行作业,作业危险,且由于驾驶室蒙皮较薄,驻车空调器在使用时由于压缩机的振动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分体式空气器安装时,室内机与室外机分开安装,一般需要在驾驶室上钻孔以走管线,安装工序较为繁杂。驻车空调器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场景的特殊性,对与底座的要求较高,现有底座结构较为简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驻车空调器,包括:
底座,连接在驾驶室后板的后方且包括底座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底座本体背离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的第一隔板,所述底座本体上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的室内出风口和室内回风口;
外壳,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后方且与所述底座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室外放置空间;
室内侧罩壳,设于所述室外放置空间内且与所述底座本体以及第一隔板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的内换热风道,所述内换热风道与所述室内回风口连通且通过所述室内出风口与驾驶室内连通;
内换热器,设于所述内换热风道内用于与内换热风道内的空气换热;
内风机,设于所述内换热风道内用于将所述内换热风道的空气经所述室内出风口吹入驾驶室内。
设置底座安装在驾驶室后板的后方,使得驻车空调器位于驾驶室后板的后方,使得空调器安装时工人不必爬到车顶上,安装环境相对安全,安装工序相对简单,且不必通过位于车顶的天窗送风至驾驶室内,减少了天窗处漏水的风险,降低空调使用时的噪音,方便没有天窗的车辆安装,使得空调器更好的与车辆融为一体,提高车辆的美观,相比于分体式空调器,避免安装时对驾驶室进行钻孔以安装连接管路,且避免分体安装时连接管路,加注冷媒等复杂操作;设置底座包括底座本体以及用于形成内换热风道的第一隔板,能够适应驻车空调器对于底座的较高要求,满足驻车空调器的使用环境与场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隔板上表面上设有排水槽,用于收集内换热器上的冷凝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排水槽沿所述第一隔板的左右方向设置且延伸至所述第一隔板的端部,使得排水槽的冷凝水能够排出排水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底座还包括设于所述内换热风道内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连接在所述底座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和室内回风口之间,所述内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室内回风口处,使得第二隔板将室内出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分隔开,使得从室内回风口进入到内换热风管道内的空气尽量的通过内换热器与内换热器换热后然后从室内出风口排出,避免室内出风口处的出风和室内回风口处的回风相互干扰,同时第二隔板还能起到对内换热器限位的作用,方便内换热器的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底座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本体靠近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且围绕在所述室内出风口外侧的出风导风板,用于在室内出风口处导风。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底座本体靠近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向远离所述驾驶室后板侧凹陷形成回风槽,所述室内回风口位于所述回风槽的底壁上,使得室内回风口与驾驶室后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距离过近导致进风不顺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下方的室外出风口,所述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外风机和外换热器,所述外风机安装在所述室外放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室外出风口处,所述外换热器位于所述外风机后侧,设置室外出风口位于底座上,使得室外出风口靠近室内回风口,能够有效的促进室内回风口处回风。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底座本体靠近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向远离所述驾驶室后板侧凹陷形成出风槽,所述室外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槽的底壁上且凹于所述出风槽的侧壁前端,提高出风效率,避免室外出风口与驾驶室后板的距离过近导致的出风不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底座还包括外换热器导风板,所述外换热器导风板连接在所述底座本体背离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且设于所述室外出风口的外侧,所述外换热器导风板形成外换热器出风风道,所述外换热器安装在所述外换热器导风板的后端,便于穿过外换热器的空气导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底座还包括密封筋条,所述密封筋条设于所述底座本体靠近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的外侧,所述密封筋条处安装有围绕在所述室内出风口和驾驶室后板的窗口的外侧的密封海绵,设置密封海绵能够对室内出风口和驾驶室后板的窗口处进行密封,避免雨水进入到底座和驾驶室内,设置密封筋条可对密封海绵进行定位,能够提高密封海绵与底座和驾驶室后板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与驾驶室后板的装配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的另一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的局部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压缩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室内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室内风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驾驶室后板10;底座11;底座本体101;第一隔板102;排水槽1021;第二隔板103;出风导风板1041;回风槽1042;回风格栅1043;出风槽1044;出风格栅1045;罩壳密封筋板1046;罩壳密封筋槽1047;外换热器导风板1048;外换热器出风风道1049;密封筋条1051;定位凸起1052;室外放置空间110;室内出风口111;室内回风口112;室外出风口113;室内侧安装位114;内换热器安装位1141;内风机安装位1142;室外侧安装位115;外换热器安装位1151;外风机安装位1152;底座避让孔116;外壳12;室外进风口121;室内侧罩壳21;内换热风道201;内换热器22;内风机23;外换热器31;压缩机33;固定耳331;压缩机安装座34;固定板341;固定面3411;固定板连接孔3412;安装板342;安装面3421;压缩机连接孔343;加强板344;固定板避让孔345;外延板346;预设螺母347;压机螺栓35;压机螺母36;第一减震垫37;第二减震垫38;室内风道41;主风道401;分风道402;风道上板411;过线槽4111;风道下板412;风道出风口413;第一类出风口4131;第二类出风口4132;第三类出风口4133;显示操作板42;控制器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驻车空调器,驻车空调器多用在卡车上,为司机长途驾驶后停车等候及休息时使用的空调,该驻车空调器为后置一体式空调器,驻车空调器安装在车辆驾驶室后部,为驾驶室营造一种舒适的环境。
参考图1-图5,驻车空调器包括连接在驾驶室后板10后方的底座11、连接在底座后方的外壳12,外壳12扣合在底座11的后方,外壳12与底座11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室外放置空间110。
参考图4-图5,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室内侧罩壳21,室内侧罩壳21位于室外放置空间110内,室内侧罩壳21连接于底座11上,并且室内侧罩壳21与底座11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内换热风道201。
参考图2和图5,底座11上形成有室内出风口111和室内回风口112,室内出风口111和室内回风口112均与内换热风道201连通,其中,内换热风道通过室内出风口与驾驶室内连通,内换热风道通过室内回风口与驾驶室外连通,当然,内换热风道通过室内回风口112也可与驾驶室内连通。
参考图6,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内换热器22和内风机23,内换热器22和内风机23均位于内换热风道内,内换热器22用于与内换热风道内的空气换热,内风机用于将内换热风道内的空气经室内出风口吹入驾驶室内。空气经室内回风口进入到内换热风道内与内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到驾驶室内,为驾驶室营造舒适的环境。
其中,内换热器可位于内换热风道靠近室内回风口的一侧,内风机可位于内换热风道靠近室内出风口的一侧,当然,内换热器也可位于内换热风道靠近室内出风口的一侧且内风机位于内换热风道靠近室内回风口的一侧。
设置底座安装在驾驶室后板的后方,使得驻车空调器位于驾驶室后板的后方,使得空调器安装时工人不必爬到车顶上,安装环境相对安全,安装工序相对简单,且不必通过位于车顶的天窗送风至驾驶室内,减少了天窗处漏水的风险,降低空调使用时的噪音,方便没有天窗的车辆安装,使得空调器更好的与车辆融为一体,提高车辆的美观,相比于分体式空调器,避免安装时对驾驶室进行钻孔以安装连接管路,且避免分体安装时连接管路、加注冷媒等复杂操作。
设置室内出风口与驾驶室内连通,室内回风口与驾驶室外连通,使得室内出风口与室内回风口之间分隔开,避免进入到驾驶室内的风立即从室内回风口回到内换热风道内,能够提高空调器的调温效果,且能够提高驾驶室内空气的流通性,提高驾驶室内空气的质量。
参考图2和图4-图5,底座11上形成有室外出风口113,室外放置空间110通过室外出风口与室外连通,外壳12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121,室外放置空间110也可通过室外进风口121与室外连通。
参考图6,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外换热器31和外风机(未图示),外换热器31和外风机均位于室外放置空间110内,外风机位于室外出风口处,外换热器位于外风机的后侧且位于室外进风口的前侧,外换热器可为平行流换热器,外换热器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到室外放置空间内与外换热器换热,与外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被外风机从室外出风口吹出。
设置室外出风口位于底座上,使得室外出风口靠近室内回风口,能够有效的促进室内回风口处回风,设置室外进风口处于外壳上,使得室外进风顺畅。
外风机可具有两个且并列设置,能够提高风量和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底座11上设有两个室外出风口113与两个外风机相适配。
参考图9,底座11包括底座本体101和第一隔板102,室内出风口111和室内回风口112均形成于底座本体101上,第一隔板102连接在底座本体101背离驾驶室后板10的一侧,底座本体101上设有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室内侧安装位114和位于第一隔板下方的室外侧安装位115,内换热器22、内风机23、室内出风口和室内回风口位于室内侧安装位处,内换热器可安装在室内回风口处,内风机可安装在室内出风口处,能够增大室内出风口处的送风距离,内换热器可为铜管铝翅蒸发器,内风机可为离心风机。外换热器、外风机和室外出风口位于室外侧安装位处,使得外换热器、外风机和室外出风口位于第一隔板的下方。使得室内侧和室外侧分隔开,利于室内侧风道和室外侧风道的形成,有利于室内侧和室外侧顺畅的进出风。
室内侧安装位114包括内换热器安装位1141和内风机安装位1142,室外侧安装位包括外换热器安装位1151和外风机安装位1152,内换热器设于内换热器安装位上,内风机设于内风机安装位上,使得内换热器和内风机位于第一隔板的上方,外换热器设于外换热器安装位上,外风机设于外风机安装位上,使得外换热器和外风机位于第一隔板的下方。
底座本体101、第一隔板102和室内侧罩壳21限定出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内换热风道,内换热风道与室内回风口连通且通过室内出风口与驾驶室内连通,使得内换热风道的空气经室内出风口进入到驾驶室内,为驾驶室内营造舒适的环境。
设置底座包括底座本体以及用于形成内换热风道的第一隔板,能够适应驻车空调器对于底座的较高要求,满足驻车空调器的使用环境与场景。
参考图9,第一隔板102上表面上设有排水槽1021,用于收集内换热器上的冷凝水,排水槽沿第一隔板的左右方向设置且延伸至第一隔板的端部,使得排水槽的冷凝水能够排出排水槽。其中,排水槽延伸至第一隔板的一端,使得排水槽向第一隔板的一侧排水,或者排水槽延伸至第一隔板的两端,使得排水槽向第一隔板的两侧排水。
参考图9,底座11还包括第二隔板103,第二隔板103位于内换热风道内,第二隔板103连接在底座本体上且位于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之间,第二隔板103可垂直于底座本体,内换热器设于第二隔板的一侧且位于室内回风口处,室内风机可位于第二隔板的另一侧且位于室内出风口处,使得第二隔板将室内出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分隔开,使得从室内回风口进入到内换热风管道内的空气尽量的通过内换热器与内换热器换热后然后从室内出风口排出,避免室内出风口处的出风和室内回风口处的回风相互干扰,同时第二隔板还能起到对内换热器限位的作用,方便内换热器的设置。
具体的,室内回风口和内换热器可位于第二隔板的下方,内风机和室内出风口位于第二隔板的上方。
参考图10,底座11还包括设于底座本体靠近驾驶室后板的一侧且围绕在室内出风口外侧的出风导风板1041,用于在室内出风口处导风,其中出风导风板1041的外端口可与室内出风口的大小相同。
底座本体靠近驾驶室后板的一侧向远离驾驶室后板侧凹陷形成回风槽1042,室内回风口112位于回风槽1042的底壁上,使得室内回风口与驾驶室后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距离过近导致进风不顺畅。室内回风口处设有回风格栅1043。
参考图10,底座本体靠近驾驶室后板的一侧向远离驾驶室后板侧凹陷形成出风槽1044,室外出风口113形成于出风槽1044的底壁上且凹于出风槽的侧壁前端,提高出风效率,避免室外出风口与驾驶室后板的距离过近导致的出风不畅。室外出风口处设有出风格栅1045,出风格栅可具有两处,出风格栅为圆形辐射状,外风机安装于出风槽处,外风机可安装在出风格栅上。
参考图6-图7,底座11还包括设于室内回风口和室内出风口外侧且位于底座本体背离驾驶室后板的一侧的罩壳密封筋板1046,室内侧罩壳与罩壳密封筋板和/或密封筋板处的底座本体密封连接,其中,罩壳密封筋板具有至少一条,当罩壳密封筋板具有两条时,两条罩壳密封筋板内外相间设置形成罩壳密封筋槽1047,室内侧罩壳底端插入到罩壳密封筋槽内且与罩壳密封筋板和/或罩壳密封筋槽底壁密封连接。
参考图9,底座11还包括外换热器导风板1048,其中外换热器导风板连接在底座本体背离驾驶室后板的一侧且设于室外出风口的外侧,外换热器导风板形成外换热器出风风道1049,外换热器安装在外换热器导风板的后端,便于穿过外换热器的空气导出。
参考图10,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夹持在底座与驾驶室后板之间的密封海绵(未图示),密封海棉围绕在室内出风口和驾驶室后板的窗口的外侧,能够对室内出风口和驾驶室后板的窗口处进行密封,避免雨水进入到底座和驾驶室内。底座11还包括密封筋条1051,其中密封筋条设于底座本体靠近驾驶室后板的一侧且位于室内出风口的外侧,密封海绵安装在密封筋条处,设置密封筋条可对密封海绵进行定位,能够提高密封海绵与底座和驾驶室后板之间的密封性。
底座11靠近驾驶室后板的一侧还设有空调安装螺钉安装位(未图示),能够通过连接在空调安装螺钉安装位处的螺钉连接在驾驶室后板上。
参考与6,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33,压缩机33设于室外放置空间110内,并且压缩机33连接在底座上,压缩机33连接在外换热器的一侧,其中可为左侧或右侧,使得室外放置空间排布紧凑,节约空间。
参考图6、图8和图11,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安装座34,压缩机安装座34设于室外放置空间内,压缩机33固定连接在压缩机安装座上,使得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安装座连接在底座上,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安装强度,提高压缩机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压缩机安装座可为金属板。
参考图11,压缩机安装座34包括固定板341和安装板342,固定板341与底座固定连接,安装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并且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背离底座的一侧,压缩机安装座可通过弯折形成,压缩机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并且位于安装板的上方。
设置压缩机安装座,安装座包括固定板和安装板,先将压缩机固设在压缩机安装座上且位于安装板的上方,然后再将压缩机安装座连接在底座上,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安装强度,提高压缩机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避免压缩机的振动传递到驾驶室后板上,避免压缩机振动产生的噪音。
参考图11,压缩机33的下部外侧设有固定耳331,压缩机安装座上设有压缩机连接孔343,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压机螺栓35和压机螺母36,压机螺栓上部依次穿过压缩机连接孔和固定耳上的通孔与压机螺母旋紧将压缩机固定在压缩机安装座上,结构简单,便于连接,节约成本。
驻车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减震垫37和第二减震垫38,第一减震垫套设在压机螺栓上且位于压缩机安装座和固定耳之间,第二减震垫套设在压机螺栓上且位于固定耳和压机螺母之间,使得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能够起到减振的目的。
压机螺母与压机螺栓旋紧后,压机螺母与第二减震垫之间具有间隙,能够减小压缩机的振动噪音,避免压缩机振动传递到底座上,其中压机螺母与第二减震垫之间的间隙为H,0mm<H≤3mm。
参考图11,固定板背离底座的一侧具有固定面3411,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压缩机连接孔,其中两个压缩机连接孔的中心连线与固定面平行,便于设置压缩机连接孔。安装板上部具有与固定面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面3421,固定面与安装面可垂直,便于压缩机竖直设置在安装板,压缩机可为立式压缩机,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成本,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参考图11,固定板上设有位于其连接安装板处的固定板避让孔345,位于固定板避让孔处的安装板向外延伸形成外延板346,底座上设有避让外延板的底座避让孔116,压缩机连接孔具有至少两个,其中一个压缩机连接孔位于外延板上且位于底座避让孔内,能够减小安装板的长度进而减小驻车空调器的整机厚度。
参考图11,固定板上设有用于与底座连接的固定板连接孔3412,固定板与底座可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固定板连接孔处可固设有预设螺母347用于与底座连接,然后通过螺栓将固定板与底座连接,其中可通过焊接将预设螺母固定在固定连接孔处,能够提高压缩机固定板与底座连接的可靠性与效率,避免振动导致固定板从底座上松脱。
参考图11,安装面与固定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加强板344,能够提高压缩机安装座的结构强度,加强板与固定面以及加强板与安装面可通过焊接连接,加强板可为多个,其中加强板可为两个,对称连接在固定面上,两个加强板可对称设于固定板避让孔的两侧。
压缩机安装座上可设置3个压缩机连接孔,其中两个压缩机安装连接孔位于安装板上,另一个压缩机连接孔位于外延板上且位于底座避让孔内。
参考图1-图2和图12-图13,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室内风道41,至少部分室内风道设于驾驶室内,并且室内风道通过驾驶室后板上的窗口与底座连接,室内风道与内换热风道连通,其中,室内风道通过室内出风口与内换热风道连通,并且室内风道上形成有位于驾驶室内的风道出风口413,内风机将内换热风道内的空气经室内出风口吹入室内风道内,然后从风道出风口进入到驾驶室内,为驾驶室营造舒适的环境。
具体的,室内风道与出风导风板1041连接,出风导风板可插入到室内风道中,避免出风导风板与室内风道的连接处漏风。驾驶室后板上的窗口可为换气窗,避免了对驾驶室进行开孔,对驾驶室的结构影响较小。
设置室内风道,能够避免室内出风口处回风,提高送风距离和驾驶室内的送风范围及均匀性,送风范围广,使用灵活。
参考图12-图13,室内风道41包括风道上板411和风道下板412,风道上板和风道下板密封连接形成室内风道,其中风道上板和风道下板可通过粘接、螺钉、卡扣等方式密封连接,结构简单,便于设计。
风道下板在风道上板的下方将风道上板完全罩住,使得从下方只能看到风道下板,能够提高室内风道的美观,具体的,设置风道下板的尺寸大于风道上板的尺寸即可,风道上板和风道下板均可为U形。
参考图13,风道出风口413包括第一类出风口4131和/或第二类出风口4132和/或第三类出风口4133,其中第一类出风口位于主驾驶位的上方,第二类出风口4132位于副驾驶位的上方,第三类出风口4133位于驾驶室卧铺位的上方,使得在驾驶室的不同位置上均具有风道出风口为其送风,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每类出风口可设置至少一个,其中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在每类出风口设置较多时,能够增大出风量。风道出风口413处可设置导风结构,能够改变风道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
室内风道包括与底座连接的主风道以及与主风道401连接的至少两个分风道402,易使得室内风道的覆盖面扩大,提高整体的出风效果。第一类出风口和第二类出风口可设置在分风道上,第三类出风口可设置在主风道上,方便设置第三类出风口,使得第三类出风口的设置位置与驾驶室卧铺位相适应。
当室内风道包括两个分风道时,第一类出风口设于其中一个分风道上,第二类出风口设于另一个分风道上,方便设置第一类出风口和第二类出风口,使得第一类出风口和第二类出风口的设置位置与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位置相适应,室内风道可设置为“人”字形,使得室内风道外观美观,方便设计。
驻车空调器还包括显示操作板42,方便查看空调工作状态,以及方便操控并设置空调工作状态,其中显示操作板设于室内风道上且位于驾驶室内,具体的,显示操作板可位于风道下板上,当室内风道包括主风道和两个分风道时,其中显示操作板位于两个分风道之间。
参考图12,驻车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器43,控制器设于室外放置空间内且连接于底座上,便于对空调器进行控制。控制器与显示操作板连接,风道上板的顶部开有供控制器和显示操作板连接线走线的过线槽4111,便于方便设置连接线,且避免风道上板与驾驶室顶部接触时对连接线造成损坏,底座上设有供控制器和显示操作板的连接线穿过的过线孔(未图示),以便控制器与显示操作板连接。
室内风道的顶部可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根据驾驶室的结构向上或向下弯折,使得室内风道的顶部尽量与驾驶室顶部接触,能够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提高室内风道的稳定性。
参考图3,驾驶室后板上还可设置定位孔(未图示),底座靠近驾驶室后板的一侧还可设置定位凸起1052,安装时定位凸起插入到定位孔内进行定位,方便安装,且定位孔还能够起到支撑底座的作用,提高底座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连接在驾驶室后板的后方且包括底座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底座本体背离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的第一隔板,所述底座本体上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的室内出风口和室内回风口;
外壳,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后方且与所述底座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室外放置空间;
室内侧罩壳,设于所述室外放置空间内且与所述底座本体以及第一隔板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的内换热风道,所述内换热风道与所述室内回风口连通且通过所述室内出风口与驾驶室内连通;
内换热器,设于所述内换热风道内用于与内换热风道内的空气换热;
内风机,设于所述内换热风道内用于将所述内换热风道的空气经所述室内出风口吹入驾驶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表面上设有排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沿所述第一隔板的左右方向设置且延伸至所述第一隔板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设于所述内换热风道内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连接在所述底座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和室内回风口之间,所述内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室内回风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本体靠近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且围绕在所述室内出风口外侧的出风导风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靠近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向远离所述驾驶室后板侧凹陷形成回风槽,所述室内回风口位于所述回风槽的底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下方的室外出风口,所述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外风机和外换热器,所述外风机安装在所述室外放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室外出风口处,所述外换热器位于所述外风机后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靠近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向远离所述驾驶室后板侧凹陷形成出风槽,所述室外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槽的底壁上且凹于所述出风槽的侧壁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外换热器导风板,所述外换热器导风板连接在所述底座本体背离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且设于所述室外出风口的外侧,所述外换热器导风板形成外换热器出风风道,所述外换热器安装在所述外换热器导风板的后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密封筋条,所述密封筋条设于所述底座本体靠近所述驾驶室后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的外侧,所述密封筋条处安装有围绕在所述室内出风口和驾驶室后板的窗口的外侧的密封海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3580.2U CN215096899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驻车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3580.2U CN215096899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驻车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96899U true CN215096899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318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03580.2U Active CN215096899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驻车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96899U (zh) |
-
2021
- 2021-07-23 CN CN202121703580.2U patent/CN2150968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40093684A (ko) | 공기조화기용 벽 매입형 실외기 | |
CN101876465A (zh) | 鞍形窗式空调器 | |
KR200342072Y1 (ko) | 공기조화기용 벽 매입형 실외기 | |
CN21563756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KR20080075258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212618702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5096899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215096900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215321881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215096901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111457481A (zh) | 空调室外机 | |
KR100441101B1 (ko) |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전선고정구조 | |
CN217022126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214647448U (zh) | 驻车空调器 | |
WO2019127907A1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机组 | |
CN214028130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106152272A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
CN214492462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221666165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6993813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220250158U (zh) | 新风空调器 | |
CN220541233U (zh) | 新风空调器 | |
CN216942597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214223252U (zh) | 一体式吊顶隐藏空调及其通风结构 | |
CN214492455U (zh) | 驻车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