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66165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666165U CN221666165U CN202420049148.3U CN202420049148U CN221666165U CN 221666165 U CN221666165 U CN 221666165U CN 202420049148 U CN202420049148 U CN 202420049148U CN 221666165 U CN221666165 U CN 2216661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 outdoor
- heat exchanger
- plate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冷媒回路;室外机部,室外机部包括第一外壳以及设置在第一外壳中的室外风扇、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室内机部,室内机部包括第二外壳以及设置在第二外壳中的室内风道件、室内风扇和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扇设置于室内风道件内;室内机部在前后方向上分为室外部和室内部,室外部的一侧和室内部连接且另一侧室外机部连接,室内部朝向室内延伸,室内部的截面积小于室外部的截面积;第二外壳包括:底座,室内风道件内形成有出风风道,室内风道件和底座之间限定出进风风道;室内机部还包括:两个连接端板,两个连接端板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在左右方向的两侧,连接端板的上侧和室内风道件连接且下侧和底座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窗式空调器是一种可以安装在具有安装口(例如,窗口)的墙体上的空调器。相关技术中,窗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部及室外机部,室内侧壳体具有室内侧进风口及室内侧出风口,室内侧风扇运行时,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室内侧进风口流入室内侧壳体、与室内侧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内侧出风口流入室内,室外侧壳体具有室外侧进风口及室外侧出风口,室外侧风扇运行时,室外空气可以通过室外侧进风口流入室外侧壳体、与室外侧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外侧出风口流入室外。
相关技术中,室内机部一般向室内延伸,室内侧换热器设置在室内空气通道中,通过与室内空气换热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
但是,现有的室内侧换热器换热效率一般并且稳定性不足,容易产生机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窗式空调器,通过设置连接端板,可以防止空气从室内换热器的两侧漏出,提高换热效率和窗式空调器内部的稳定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冷媒回路,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中的一个为室外换热器,另一个为室内换热器;室外机部,其位于室外侧,所述室外机部包括第一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的室外风扇、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室内机部,其至少部分位于室内侧,所述室内机部包括第二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的室内风道件、室内风扇和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件内;所述室内机部在前后方向上分为室外部和室内部,所述室外部的一侧和所述室内部连接而且另一侧所述室外机部连接,所述室内部朝向室内延伸,所述室内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室外部的截面积;所述第二外壳包括:底座,底座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件的下方,所述室内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件内,所述室内风道件内形成有出风风道,所述室内风道件和所述底座之间限定出进风风道,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其中,所述室内机部还包括:两个连接端板,两个所述连接端板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在左右方向的两侧,所述连接端板的上侧和所述室内风道件连接而且下侧和所述底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通过设置连接端板,可以防止空气从室内换热器的两侧漏出,有助于确保气流按照设计要求流动,提高换热效率,还能够防止室内换热器在运行中发生形变或者振动,降低机械故障风险,提高窗式空调器内部的稳定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风道件的一侧而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两个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主导水槽,而且所述连接端板的下侧和所述侧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的边缘处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底板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连接端板设置在所述侧板朝向第一翻边的一侧,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有辅助导水槽,所述辅助导水槽和所述主导水槽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机部还包括:电器盒,所述室内风道件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辅助接水槽的上方,所述电器盒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筋,所述连接端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筋和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端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室内风道件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以封闭所述进风通道;和/或,所述连接端板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室内风道件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以封闭所述进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翻边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连接端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室内风道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二紧固件;
所述连接端板的下侧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后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窗式空调器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室内机部和所述室外机部之间,所述隔板和所述室外机部固定连接而且和所述风道件固定连接,所述隔板隔开所述室内机部和所述室外机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和窗户装配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和连接端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局部示意图A;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风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窗式空调器;
10、室外机部;11、室外换热器;12、室外风扇;
20、室内机部;21、室外部;22、室内部;23、室内换热器;24、室内风道件;241、第二安装孔;25、室内风扇;26、底座;261、底板;262、侧板;263、第四安装孔;27、出风风道;28、进风风道;29、主导水槽;30、第一翻边;31、辅助导水槽;32、电器盒;33、连接端板;331、第一安装孔;332、第三安装孔;34、限位筋;35、安装板;36、限位槽;38、第二翻边;
4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参照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包括:冷媒回路、室外机部10和室内机部20。
其中,在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冷凝器以及蒸发器中的一个为室外换热器11,另一个为室内换热器23。
以及,室外机部10位于室外侧,室外机部10包括第一外壳以及设置在第一外壳中的室外风扇12、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11。具体地,窗式空调器100的室外机部10安装在窗台外的支架上,用于与室外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第一外壳内形成有室外空气通道,第一外壳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即,第一外壳表面设置在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出风口位于室外机部10朝向室外的一侧,室外进风口位于第一外壳的侧面,以使室外空气从两侧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内,再从室外出风口进入室外。
室内机部20至少部分位于室内侧,室内机部20包括第二外壳以及设置在第二外壳中的室内风道件24、室内风扇25和室内换热器23,室内风扇25设置于室内风道件24内。具体地,窗式空调器100的室内机部20安装在窗台以及室内,第二外壳内形成有室内空气通道。进一步地,第二外壳形成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室内出风口和室内进风口均位于第二外壳朝向室内的一侧,以使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内,再从室内出风口进入室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壳设置在窗台的外侧,且第一外壳上设置有用于与室外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内,再从室外出风口进入室外。室外空气通道设置在第一外壳内,压缩机、室外换热器11和室外风扇12均设置在第一外壳内,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内,并在第一外壳内进行换热后从室外出风口排到室外。
第二外壳设置在窗台以及室内侧,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连接,第二外壳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即,第二外壳上设置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内,再从室内出风口进入室内。室内风道件24、室内换热器23和室内风扇25位于第二外壳内,室内风扇25设置于室内风道件24内,室内空气通道也位于第二外壳内,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内,在室内换热器23处换热后,在室内风扇25的驱动下从室内出风口进入室内。
压缩机设置于室外空气通道内,压缩机设置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使得低压冷媒变为高压的气态冷媒。低压冷媒从回气口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将低压的冷媒压缩成高压冷媒后,高压冷媒从排气口排出,冷媒在冷凝器处放热,减压后在蒸发器处吸热,最后从回气口进入压缩机。
室外换热器11设置于室外空气通道内,将室外空气与在室外换热器11中传输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内部的室外空气在室外空气通道内流通,至室外换热器11处与制冷剂换热。
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内,在室外空气通道内流通,流至室外换热器11;又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1内流通,室外空气经过室外换热器11时,与冷媒换热;换热后的室外空气再流经室外空气通道至室外出气口,从室外出气口排到室外。
例如,室外换热器11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下作为冷凝器进行工作,使得由压缩机压缩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11将热量散发至室外空气而冷凝。室外换热器11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制热模式下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使得减压后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11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而蒸发。
窗式空调器100制冷时,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11连通,室外换热器11为冷凝器,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室外空气流至室外换热器11,在室外换热器11处冷媒放出大量的热量;室外空气吸收冷媒的热量。
窗式空调器100制热时,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室内换热器23连通,室外换热器11为蒸发器,冷媒在室内换热器23处放热后流至室外换热器11,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室外空气流至室外换热器11,在室外换热器11处冷媒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
室外风扇12设置于室外空气通道内,室外风扇12旋转,驱动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室外空气通道与室外换热器11换热后从室外出风口流动至室外。
室外风扇12位于第一外壳内,在室外风扇12的驱动下,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内,流经室外空气通道至室外换热器11,室外空气在室外换热器11处与冷媒换热后,冷媒在室外风扇12的驱动下从室外出风口排到室外。
室内换热器23设置于室内空气通道内,将室内空气与在室内换热器23中传输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内部的室内空气在室内空气通道内流通,至室内换热器23处与制冷剂换热。
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内,在室内空气通道内流通,流至室内换热器23;又冷媒在室内换热器23内流通,室内空气经过室内换热器23时,与冷媒换热;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再流经室内空气通道至室内出气口,从室内出气口排到室内。
例如,室内换热器23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下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使得减压后的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23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蒸发。室内换热器23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制热模式下作为冷凝器进行工作,使得由压缩机压缩的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23将热量散发至室内空气而冷凝。
窗式空调器100制冷时,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11连通,室内换热器23为蒸发器,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1处放热后流至室内换热器23,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流至室内换热器23,在室内换热器23处冷媒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达到制冷室内的效果。
窗式空调器100制热时,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室内换热器23连通,室内换热器23为冷凝器,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流至室内换热器23,在室内换热器23处冷媒放出大量的热量;室内空气吸收冷媒的热量,实现制热室内的效果。
室内风扇25设置于第二外壳内,室内风扇25旋转,驱动气流从室内进风口进入室内空气通道与室内换热器23换热后从室内出风口流动至室内。室内风扇25位于第二外壳内,在室内风扇25的驱动下,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内,流经室内空气通道至室内换热器23,室内空气在室内换热器23处与冷媒换热后,冷媒在室内风扇25的驱动下从室内出风口排到室内。
其中,室内风扇25可以为贯流风扇,可以将空气沿着风扇轴线方向推进或者抽出,能够提供较好的风量和风压,为用户带来舒适的体验。
以及,用户还可以通过控制室内风扇25的转速来调整窗式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室内机部20在前后方向上分为室外部21和室内部22,室外部21的一侧和室内部22连接并且另一侧室外机部10连接,室内部22朝向室内延伸,室内部22的截面积小于室外部21的截面积。也就是说,室内机部20还有一部分位于室外侧,向室内延伸的室内部22截面积小于室外部21的截面积,较小的截面积可以增加室内空气在室内部22里的流速,提高室内空气在室内换热器23上的通过速度,有助于加强室内换热器23对室内空气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制冷或者制热效果。
另外,由于室内部22的截面积小于室外部21的截面积,从而使得窗式空调器100装在窗台上时,室内部22伸入室内的面积更小,这样可以避免室内部22遮挡用户视野,并且室内占用空间少。
并且,室外机部10截面积大有利于提高空调的散热效率,室外部21截面积较大可以和室外机部10相统一,使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更加协调,而室内部22截面积较小能够减少室内侧的空间占用,给用户的观感更好,还可以减少窗式空调器100室内侧的空气阻力,降低室内风机的功耗,提升整体效能。
参考图4-5所示,第二外壳包括:底座26,底座26设置于室内风道件24的下方,室内风扇25设置于室内风道件24内,室内风道件24内形成有出风风道27,室内风道件24和底座26之间限定出进风风道28,室内换热器23设置于进风风道28内。其中,底座26直接与窗台接触用于支撑整个室内机部20,保护其内部的结构安全,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在室内机部20运行过程中,底座26还可以降低震动传递到建筑结构的可能性,从而减小噪音水平。
在底座26的上方设置有室内风道件24,位于上侧的室内风道件24内部形成有出风风道27,出风风道27与室内出风口连通,与室内换热器23换热后的空气通过出风风道27吹至室内,在出风风道27的下侧,室内风道件24和底座26之间限定出进风风道28,进风风道28与室内进风口连通,室内进风口处还设置有过滤件,室内空气通过过滤件过滤后通过进风风道28进入室内部22,从而与室内换热器23进行换热。
以及,室内风道件24和室内换热器23之间还设置有隔音件,用于阻隔震动以及噪音的传递,隔音件可以是海绵。
以及,室内换热器23可以为直板换热器并且朝向室内倾斜设置。
其中,室内机部20还包括:两个连接端板33,两个连接端板33连接在室内换热器23在左右方向的两侧,连接端板33的上侧和室内风道件24连接而且下侧和底座26连接。通过设置连接端板33在室内换热器23的左右两侧,可以防止空气从室内换热器23的两侧漏出,有助于确保气流按照设计要求流动,提高换热效率,将连接端板33和底座26连接,可以将室内换热器23固定在底座26上,能够防止室内换热器23在运行中发生形变或者振动,降低机械故障风险,提高窗式空调器100内部的稳定程度。
并且,设计连接端板33可以使室内换热器23的安装和维护变得更加简便,室内换热器23和底座26之间有明确的连接点,有助于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准确放置和固定换热器。
由此,通过设置连接端板33,可以防止空气从室内换热器23的两侧漏出,有助于确保气流按照设计要求流动,提高换热效率,还能够防止室内换热器23在运行中发生形变或者振动,降低机械故障风险,提高窗式空调器100内部的稳定程度。
参照图6所示,底座26包括:底板261和两个侧板262,两个侧板262设置于底板261朝向风道件的一侧而且相互间隔设置,两个侧板262和底板261之间形成有主导水槽29,而且连接端板33的下侧和侧板262固定连接。也就是说,两个侧板262设置在底板261的上方并且分别位于底板261的左右两侧,两个侧板262和底板261之间形成有主导水槽29,主导水槽29主要用于收集和导流凝露水,由于室内换热器23为倾斜设置,主导水槽29和室内换热器23的走向平行,从室内换热器23上滴落的凝露水沿着主导水槽29流动最终被排出室内机部20,避免凝露水滴落到部合适的位置对其它电子原件造成损害。
参照图6所示,侧板262和底板261的边缘处之间留有间隙,底板261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翻边30,连接端板33设置在侧板262朝向第一翻边30的一侧,第一翻边30和侧板262之间形成有辅助导水槽31,辅助导水槽31和主导水槽29相连通。即,主导水槽29与室内换热器23位置相对应,辅助导水槽31位于室内换热器23的一侧,用于增强凝露水的排水效果,主导水槽29排水不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凝露水溢出时,辅助导水槽31可以对凝露水进行接收和引导,减少漏水风险,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参照图4所示,室内机部20还包括:电器盒32,室内风道件24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35,安装板35设置于辅助接水槽的上方,电器盒32固定在安装板35上。这样,安装板35可以给电器盒32提供一个坚固的支撑平台,防止电器盒32在运输、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或移动,从而确保电器部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安装板35设置于辅助接水槽的上方,使电器盒32远离水源,安全性得到保证,并且,安装板35和室内风道件24连接,有助于减少电器盒32在运行时可能产生的振动和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以及,安装板35上还设置有限位翻边,用于固定电器盒32的位置,避免电器盒32移动。
参照图7所示,侧板262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筋34,连接端板33上设置有限位槽36,限位筋34和限位槽36限位配合。具体地,侧板262与连接端板33连接的地方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筋34,连接端板33在与限位筋34相对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36,限位槽36与限位筋34限位配合,可以确保侧板262和连接端板33连接时准确定位,使装配过程更加简单和容易,而且限位筋34还可以限制连接端板33的左右移动,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连接端板33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与底座26以及室内风道件24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以封闭进风通道;和/或,连接端板33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与底座26以及风道件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以封闭进风通道。即,在连接端板33的前后侧都可以设置密封结构,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可以垂直于连接端板33,由于连接端板33、侧板262和室内风道件24与连接端板33连接的部分都相互平行,之间留有空隙,利用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可以封闭空隙,防止空气通过空隙溢出,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能效,还有助于减少系统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参照图6所示,底座26朝向室内换热器2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38,室内换热器23和第二翻边38抵接。第二翻边38一方面可以提高室内换热器23结构强度,防止室内换热器23在运行中发生形变或者振动,降低机械故障风险,另一方面第二翻边38同样可以起到密封风道的作用,防止空气通过空隙溢出,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能效,还有助于减少系统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参照图9-10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连接端板33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31,室内风道件2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41,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31后与第二安装孔24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31和第二安装孔241将连接端板33和室内风道件24固定连接,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整体性,减少系统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噪音。
参照图9-10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连接端板33的下侧设置有第三安装孔332,风道件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263,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三安装孔332后与第四安装孔263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三安装孔332和第四安装孔263将连接端板33和侧板262固定连接,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整体性,减少系统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噪音。
参照图10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隔板40,隔板40设置在室内机部20和室外机部10之间,隔板40和室外机部10固定连接而且和风道件固定连接,隔板40隔开室内机部20和室外机部10。为了防止室内机部20和室外机部10的两侧空气直接进行热量传递,需要设置隔板40将室内机部20和室外机部10隔开,隔板40和室内风道件24固定连接,能够保证两侧空气流动的独立性,确保热量高效传递,还可以防止意外损坏或者异物进入设备,导致室外机部10和室内机部20同时受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
冷媒回路,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中的一个为室外换热器,另一个为室内换热器;
室外机部,其位于室外侧,所述室外机部包括第一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的室外风扇、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
室内机部,其至少部分位于室内侧,所述室内机部包括第二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的室内风道件、室内风扇和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件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部在前后方向上分为室外部和室内部,所述室外部的一侧和所述室内部连接且另一侧所述室外机部连接,所述室内部朝向室内延伸,所述室内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室外部的截面积;
所述第二外壳包括:底座,底座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件的下方,所述室内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件内,所述室内风道件内形成有出风风道,所述室内风道件和所述底座之间限定出进风风道,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
其中,所述室内机部还包括:
两个连接端板,两个所述连接端板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在左右方向的两侧,所述连接端板的上侧和所述室内风道件连接且下侧和所述底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风道件的一侧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两个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主导水槽,且所述连接端板的下侧和所述侧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的边缘处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底板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连接端板设置在所述侧板朝向第一翻边的一侧,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有辅助导水槽,所述辅助导水槽和所述主导水槽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部还包括:电器盒,所述室内风道件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辅助接水槽的上方,所述电器盒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筋,所述连接端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筋和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室内风道件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以封闭所述进风通道;和/或,
所述连接端板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室内风道件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以封闭所述进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翻边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紧固件;
所述连接端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室内风道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紧固件;
所述连接端板的下侧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后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室内机部和所述室外机部之间,所述隔板和所述室外机部固定连接且和所述风道件固定连接,所述隔板隔开所述室内机部和所述室外机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49148.3U CN221666165U (zh) | 2024-01-08 | 2024-01-08 | 窗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49148.3U CN221666165U (zh) | 2024-01-08 | 2024-01-08 | 窗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666165U true CN221666165U (zh) | 2024-09-06 |
Family
ID=92580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049148.3U Active CN221666165U (zh) | 2024-01-08 | 2024-01-08 | 窗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666165U (zh) |
-
2024
- 2024-01-08 CN CN202420049148.3U patent/CN2216661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73719B1 (ko) | 공기조화기용 벽 매입형 실외기 | |
CN111623428A (zh) | 空调装置的底盘和空调装置 | |
CN100526728C (zh) | 内镶式空调室外机 | |
CN111457481B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9624176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21666165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3395616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KR100764264B1 (ko) | 공기조화기용 벽 매입형 실외기 | |
CN221666167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21839796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9550701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3395587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8544638U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221666166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9612444U (zh) | 空调外机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 |
CN215637652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111412541A (zh) | 多功能一体式空调 | |
CN221403237U (zh) | 挂式空调 | |
CN215321881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21988965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2977001B (zh) | 空调主机壳体、空调主机壳体组件及空调主机 | |
CN215096899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215096900U (zh) | 驻车空调器 | |
CN213395576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5446683U (zh) | 空调室外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