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52807U - 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52807U
CN213752807U CN202022373516.4U CN202022373516U CN213752807U CN 213752807 U CN213752807 U CN 213752807U CN 202022373516 U CN202022373516 U CN 202022373516U CN 213752807 U CN213752807 U CN 213752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ower battery
plate
cooling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735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坤
樊翚
聂东旭
毛文学
罗阳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uepark System Branch Of Baic New Energy Motor Co ltd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uepark System Branch Of Baic New Energy Motor Co ltd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uepark System Branch Of Baic New Energy Motor Co ltd,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uepark System Branch Of Baic New Energy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735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52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52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52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和车辆,液冷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冲压成型在所述底板上;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多个过液流道,多个所述过液流道并联布置且每个所述过液流道分别与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通过设置并联的多个过液流道,缩短了流道的长度,便于分配流量,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差,提高散热效率,保证动力电池在最佳的温度区间工作;通过冷却流道一体冲压成型在底板上,省去现有的单独的液冷主回路,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使得制造工艺方便,提高制造和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和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能量来源,随着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增加,动力电池携带的电量越来越多,电芯和模组数量也越来越多,对动力电池进行散热降温,保证动力电池工作在最佳温度区间,对于动力电池的寿命,安全性等都有极大的好处,目前散热降温方式具有口琴管,这种结构成本较高,结构设计复杂,且强度较弱;还有采用串联回路式冲压液冷板,然而串联回路太长,动力电池的温差极大,不易控制,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冲压成型在所述底板上;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多个过液流道,每个所述过液流道分别与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连通且多个所述过液流道并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通过设置并联的多个过液流道,缩短了流道的长度,便于分配流量,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差,提高散热效率,保证动力电池在最佳的温度区间工作;通过冷却流道一体冲压成型在底板上,省去现有的单独的液冷主回路,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使得制造工艺方便,提高制造和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所述进液流道具有多个分配口,所述出液流道具有多个出液口,多个所述过液流道与所述分配口一一对应,多个所述过液流道与所述出液口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所述过液流道内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筋,每个所述凸筋沿所述过液流道的延伸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所述底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过液流道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盖板的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冲压成型有凹槽,所述凹槽适于安装所述动力电池的固定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凹槽与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钎焊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所述底板为三系铝板结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所述盖板的厚度大于1mm小于3mm,或者等于1mm,或者等于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动力电池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通过采用上述液冷板,缩短了流道的长度,便于分配流量,降低了动力电池的温差,提高了散热效率,保证动力电池在最佳的温度区间工作;同时提高了安全性能,制造方便,提高制造和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液冷板100,
底板10,进液流道11,分配口111,出液流道12,出液口121,过液流道13,凸筋14,通孔15,
盖板20,凹槽21,电气件固定板槽22,
电池模组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100包括:底板10和盖板20。
底板10具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冲压成型在底板10上,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无需额外设置导流片等结构,制造和装配方便。
盖板20设于底板10上,盖板20与底板10固定连接,由此使得冷却流道位于盖板20和底板10之间,其中,冷却流道包括进液流道11、出液流道12和多个过液流道13,多个过液流道13并联布置,每个过液流道13分别与进液流道11和出液流道12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100,通过设置并联的多个过液流道13,缩短了流道的长度,便于分配流量,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差,提高散热效率,保证动力电池在最佳的温度区间工作;通过冷却流道一体冲压成型在底板10上,省去现有的单独的液冷主回路,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使得制造工艺方便,提高制造和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液流道11具有多个分配口111,出液流道12具有多个出液口121,分配口111的数量与出液口121的数量相同,且与过液流道13的数量相同,由此,多个过液流道13的一端与分配口111一一对应连通,多个过液流道13的另一端与出液口121一一对应连通,进而使得进液流道11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多个过液流道13流至出液流道12,进而实现冷却回路。其中,每个分配口111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分配口111的大小与过液流道13的流量成正比,以便于冷却液通过分配口111流至过液流道13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过液流道13内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筋14,每个凸筋14沿过液流道13的延伸方向延伸,通过设置多个凸筋14,可以对过液流道13内的冷却液起到扰流的作用,降低液体流动阻力,提高液体流动的稳定性;同时凸筋14分别与底板10和盖板20止抵,可以对液冷板100的整体结构起到加强的作用,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10上设有通孔15,通孔15位于相邻两个过液流道13之间,一方面,通孔15不占用过液流道13的空间,从而不会影响流道长度和过液量,即不会影响散热效率;另一方面,通孔15的设计还可以减轻底板10的重量,起到轻量化的作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盖板20的背离底板10的一侧表面冲压成型有凹槽21,凹槽21适于安装动力电池的固定梁,也就是说,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30可以放置在盖板20上,并通过固定梁进行固定,这里的固定梁可以为横梁,通过冲压工艺制造方便,且固定梁安装在凹槽21内,可以避免固定梁凸出盖板20表面而影响电池模组30的放置,此外,横梁可通过FDS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当然,盖板20上还冲压形成有电气件固定板槽22,通过冲压形成简化制造工艺,同时电气件固定板安装在槽内,同样可以避免电气件固定板凸出盖板20表面而影响电池模组30的放置。
在一些示例中,凹槽21与通孔15的位置对应,盖板20的朝向底板10的一侧形成有与凹槽21对应位置形成有凸块,凸块适于插接至通孔15内,由此便于盖板20与底板10的装配,同时可以减小液冷板100的厚度,通孔15可以在底板10制造成型时直接冲刷成型,起到轻量化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盖板20与底板10钎焊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密封圈的形式而言,钎焊连接使得连接更加可靠,密封性好,且连接方便,提高了制造与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10可以采用三系铝板结构件,以便于在底板10上冲压形成冷却流道和冲刷形成通孔15;盖板20的厚度大于1mm小于3mm,例如1.2mm,2.5mm,或者等于1mm,或者等于3mm,具体根据液冷板100的作用决定,例如,液冷板100仅用于冷却而不起结构强度的作用时,盖板20可以采用1.2mm的三系铝板;液冷板100需要起到结构强度的作用时可以采用2.5mm的铝板,或者3mm的铝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动力电池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100,通过采用上述液冷板100,缩短了流道的长度,便于分配流量,降低了动力电池的温差,提高了散热效率,保证动力电池在最佳的温度区间工作;同时提高了安全性能,制造方便,提高制造和装配效率;此外,该液冷板100针对标准的390模组具有通用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冲压成型在所述底板上;
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多个过液流道,每个所述过液流道分别与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连通且多个所述过液流道并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流道具有多个分配口,所述出液流道具有多个出液口,多个所述过液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分配口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所述过液流道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一一对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流道内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筋,每个所述凸筋沿所述过液流道的延伸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过液流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冲压成型有凹槽,所述凹槽适于安装所述动力电池的固定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钎焊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三系铝板结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厚度大于1mm小于3mm,或者等于1mm,或者等于3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
CN202022373516.4U 2020-10-22 2020-10-22 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和车辆 Active CN213752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3516.4U CN213752807U (zh) 2020-10-22 2020-10-22 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3516.4U CN213752807U (zh) 2020-10-22 2020-10-22 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52807U true CN213752807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52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73516.4U Active CN213752807U (zh) 2020-10-22 2020-10-22 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528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4590A (zh) * 2021-08-10 2021-11-0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4590A (zh) * 2021-08-10 2021-11-0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113594590B (zh) * 2021-08-10 2022-08-16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8234B1 (ko) 배터리 어셈블리 및 배터리 냉각 방법
CN204614833U (zh)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系统
CN213752807U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和车辆
CN110247133B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冷却板及液冷循环系统
WO2018209776A1 (zh) 电池模组以及动力电池系统
CN212542541U (zh) 液冷板、电池箱及动力电池
CN115117514B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218123544U (zh) 一种集成液冷结构的电芯壳体
CN218299933U (zh) 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1629255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0516779U (zh) 一种水冷动力电池箱结构
CN217788540U (zh) 电池组以及电池包
CN220710405U (zh) 风冷电池箱
CN218602546U (zh) 冷却板、电池包和车辆
CN219843913U (zh) 电源装置和车辆
CN219778983U (zh) 冷板、电池包和车辆
CN219329348U (zh) 一种浸没式冷却的电池模组
CN220652125U (zh) 电池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8896703U (zh) 水冷板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6648494U (zh) 箱体结构、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405537U (zh) 液冷板、电池包和车辆
CN219246778U (zh) 冷却板、电池包和车辆
CN219534637U (zh) 冷却板、电池包及车辆
CN210693776U (zh) 一种30kW逆变器铝合金压铸件
CN220324557U (zh) 一种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