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77148U - 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77148U
CN213677148U CN202022963570.4U CN202022963570U CN213677148U CN 213677148 U CN213677148 U CN 213677148U CN 202022963570 U CN202022963570 U CN 202022963570U CN 213677148 U CN213677148 U CN 213677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auxiliary
chassis
passag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635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229635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77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77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771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60Efficient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e.g. for aircraft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无人机机体,所述无人机机体的两侧均安装有机翼,通过副防护总成和主防护总成在飞行时隔绝空气中随气流飘荡的树叶和碎石等,防止无人机因此受损甚至直接坠落,通过辅助飞行翼提高无人机的升力,从而提高测绘无人机的搭载负重能力,通过步进电机在不使用时折叠测绘无人机,方便储藏和携带,通过缓冲总成在无人机降落时减小与地面碰撞所产生的力,提高测绘无人机的缓冲能力,通过减震总成可以减小震动,防止内部设备因此而损坏,通过底轮总成,在降落时防止无人机因前后倾斜而翻转,防止事故发生,其自我防护能力强。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可以搭载测绘设备辅助测绘,而现有的测绘无人机在室外进行测绘工作时其自我防护能力较差,而空气中随着气流会有树叶和碎石等飘荡,若无人机撞上这些东西会受损,严重时甚至直接坠落,另一方面,现有的测绘无人机其搭载负重能力较差,而测绘时需要搭载的仪器普遍较重,使现有无人机不能满足每一种仪器的搭载要求,其制造升力的能较差,导致其适用范围变低,同时现有测绘无人机在不使用时因其体型较大,非常不方便储藏和携带,占用空间大,不能折叠,而在无人机降落时会与地面碰撞,产生较大的力,现有测绘无人机的缓冲能力差,很容易在降落时受损,并且不具备减震能力,内部设备会因此而损坏,同时在降落时,因无人机同时向前移动,会有前后方向的倾斜,现有无人机很容易在降落时因前后倾斜而翻转倾倒。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控制防止树叶和碎石撞击而损坏,能提高升力,提高搭载重量上限,从而扩展适用范围,可以折叠,便于储存,能减震,防止因其损坏,还能减小降落时与地面碰撞的力,可以防止前后倾斜。
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所述无人机机体的两侧均安装有机翼,两个所述机翼的下侧均设有辅助飞行总成,所述辅助飞行总成上安装有两个副防护总成,所述无人机机体的螺旋桨处安装有主防护总成,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分别通过六个缓冲总成连接底架的顶部,所述底架的下侧设有另一个所述底架,两个所述底架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减震总成,下侧的所述底架的底部安装有底轮总成,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前侧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全站仪,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内部设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充电口、内置天线、电池和单片机,所述内置天线与外部控制端无线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口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无人机机体、所述全站仪、所述内置天线和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辅助飞行总成包括外壳、步进电机、主轴、中心盘,所述外壳的上侧连接所述机翼的下侧,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所述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一侧输出轴伸出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所述主轴的上端连接,所述主轴的下端连接所述中心盘的底部中心,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
所述中心盘的两侧均设有副盘,所述副盘与所述中心盘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杆连接,所述副盘上安装有辅助飞行翼,所述辅助飞行翼位于所述机翼的下方,所述辅助飞行翼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
所述副防护总成包括L形连接架、顶盖、通孔Ⅰ、侧环,所述辅助飞行翼的外侧设有所述侧环,所述侧环的顶部设有所述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通孔Ⅰ,所述侧环的底部通过两个所述L形连接架与所述副盘的侧面连接。
所述主防护总成包括弧形连接架、半球罩、通孔Ⅱ,所述半球罩位于所述无人机机体的螺旋桨的外侧,所述半球罩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通孔Ⅱ,所述半球罩的后侧通过四个所述弧形连接架与所述无人机机体连接。
所述缓冲总成包括安装柱、外筒、内筒、内杆、内顶头、外顶头,所述外筒的上端通过所述安装柱与所述无人机机体连接,所述外筒的下端滑动口与所述内筒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内筒的上端设有所述外顶头,所述外顶头的外侧与所述外筒的内侧过盈配合,所述内筒的下端滑动口与所述内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内杆的上端设有所述内顶头,所述内顶头外侧与所述内筒的内侧过盈配合,所述内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底架。
所述安装柱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Ⅰ,两个所述通道Ⅰ的一端与所述外筒连通,两个所述通道Ⅰ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柱的侧面,两个所述通道Ⅰ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单向进气阀Ⅰ和单向排气阀Ⅰ。
所述内顶头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Ⅱ,所述内杆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Ⅲ,两个所述通道Ⅱ的一端与所述内筒的内部连通,两个所述通道Ⅱ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通道Ⅲ的一端连通,两个所述通道Ⅲ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内杆的侧面,两个所述通道Ⅲ中分别安装有单向进气阀Ⅱ和单向排气阀Ⅱ。
所述减震总成包括弹性橡胶柱、减震弹簧、内腔、减震伸缩杆,所述弹性橡胶柱和所述减震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弹性橡胶柱的内部设有所述内腔,所述减震伸缩杆位于所述内腔的内部,所述减震伸缩杆上套接有所述减震弹簧。
所述底轮总成包括副轮、副轮架、主轮架、主轮,下侧的所述底架的底部四个角落分别安装有四个垂直分布的所述主轮架,所述主轮架的底部安装有所述主轮,下侧的所述底架的底部四个角落分别安装有四个倾斜分布的所述副轮架,所述副轮架越靠近所述底架的一端越高,所述副轮架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副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通过副防护总成和主防护总成可以在飞行时隔绝空气中随气流飘荡的树叶和碎石等,避免其与无人机碰撞,防止无人机因此受损甚至直接坠落,通过辅助飞行翼可以提高无人机的升力,从而提高测绘无人机的搭载负重能力,可以搭载较重的测绘仪器,可满足多种重量的仪器搭载要求,适用范围广,通过步进电机可以在不使用时折叠测绘无人机,有效解决了测绘无人机体型较大的问题,方便储藏和携带,占用空间小,通过缓冲总成可以在无人机降落时减小与地面碰撞所产生的力,提高测绘无人机的缓冲能力,通过空气流动来缓慢减小受力,时无人机降落时保持平稳,避免受碰撞而损坏,通过减震总成可以减小震动,防止内部设备因此而损坏,通过底轮总成,在降落时防止无人机因前后倾斜而翻转,防止事故发生,其自我防护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室内部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飞行总成内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副防护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防护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总成内部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总成内部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人机机体;2、副防护总成;21、L形连接架;22、顶盖;23、通孔Ⅰ;24、侧环;3、底架;4、主防护总成;41、弧形连接架;42、半球罩;43、通孔Ⅱ;5、底轮总成;51、副轮;52、副轮架;53、主轮架;54、主轮;6、减震总成;61、弹性橡胶柱;62、减震弹簧;63、内腔;64、减震伸缩杆;7、辅助飞行总成;71、外壳;72、步进电机;73、连接杆;74、主轴;75、中心盘;76、副盘;77、辅助飞行翼;8、机翼;9、充电口;10、控制室;11、内置天线;12、全站仪;13、安装架;14、电池;15、单片机;16、缓冲总成;161、安装柱;162、外筒;163、内筒;164、内杆;165、内顶头;166、外顶头;167、通道Ⅰ;168、通道Ⅱ;169、通道Ⅲ;17、单向进气阀Ⅰ;18、单向排气阀Ⅰ;19、单向进气阀Ⅱ;20、单向排气阀Ⅱ。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9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1,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机翼8,两个所述机翼8的下侧均设有辅助飞行总成7,所述辅助飞行总成7上安装有两个副防护总成2,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螺旋桨处安装有主防护总成4,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底部分别通过六个缓冲总成16连接底架3的顶部,所述底架3的下侧设有另一个所述底架3,两个所述底架3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减震总成6,下侧的所述底架3的底部安装有底轮总成5,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底部前侧通过安装架13安装有全站仪12,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内部设有控制室10,所述控制室10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充电口9、内置天线11、电池14和单片机15,所述内置天线11与外部控制端无线连接,所述电池14与所述充电口9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15分别与所述无人机机体1、所述全站仪12、所述内置天线11和所述电池14电性连接。
所述辅助飞行总成7包括外壳71、步进电机72、主轴74、中心盘75,所述外壳71的上侧连接所述机翼8的下侧,所述外壳71的内部安装有所述步进电机72,所述步进电机72的一侧输出轴伸出所述外壳71的底部与所述主轴74的上端连接,所述主轴74的下端连接所述中心盘75的底部中心,所述步进电机72与所述单片机15电性连接。
所述中心盘75的两侧均设有副盘76,所述副盘76与所述中心盘75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杆73连接,所述副盘76上安装有辅助飞行翼77,所述辅助飞行翼77位于所述机翼8的下方,所述辅助飞行翼77与所述单片机15电性连接。
所述副防护总成2包括L形连接架21、顶盖22、通孔Ⅰ23、侧环24,所述辅助飞行翼77的外侧设有所述侧环24,所述侧环24的顶部设有所述顶盖22,所述顶盖2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通孔Ⅰ23,所述侧环24的底部通过两个所述L形连接架21与所述副盘76的侧面连接。
所述主防护总成4包括弧形连接架41、半球罩42、通孔Ⅱ43,所述半球罩42位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螺旋桨的外侧,所述半球罩4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通孔Ⅱ43,所述半球罩42的后侧通过四个所述弧形连接架41与所述无人机机体1连接。
所述缓冲总成16包括安装柱161、外筒162、内筒163、内杆164、内顶头165、外顶头166,所述外筒162的上端通过所述安装柱161与所述无人机机体1连接,所述外筒162的下端滑动口与所述内筒163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内筒163的上端设有所述外顶头166,所述外顶头166的外侧与所述外筒162的内侧过盈配合,所述内筒163的下端滑动口与所述内杆164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内杆164的上端设有所述内顶头165,所述内顶头165外侧与所述内筒163的内侧过盈配合,所述内杆164的下端连接所述底架3。
所述安装柱161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Ⅰ167,两个所述通道Ⅰ167的一端与所述外筒162连通,两个所述通道Ⅰ167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柱161的侧面,两个所述通道Ⅰ167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单向进气阀Ⅰ17和单向排气阀Ⅰ18。
所述内顶头165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Ⅱ168,所述内杆164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Ⅲ169,两个所述通道Ⅱ168的一端与所述内筒163的内部连通,两个所述通道Ⅱ168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通道Ⅲ169的一端连通,两个所述通道Ⅲ169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内杆164的侧面,两个所述通道Ⅲ169中分别安装有单向进气阀Ⅱ19和单向排气阀Ⅱ20。
所述减震总成6包括弹性橡胶柱61、减震弹簧62、内腔63、减震伸缩杆64,所述弹性橡胶柱61和所述减震伸缩杆6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架3连接,所述弹性橡胶柱61的内部设有所述内腔63,所述减震伸缩杆64位于所述内腔63的内部,所述减震伸缩杆64上套接有所述减震弹簧62。
所述底轮总成5包括副轮51、副轮架52、主轮架53、主轮54,下侧的所述底架3的底部四个角落分别安装有四个垂直分布的所述主轮架53,所述主轮架53的底部安装有所述主轮54,下侧的所述底架3的底部四个角落分别安装有四个倾斜分布的所述副轮架52,所述副轮架52越靠近所述底架3的一端越高,所述副轮架52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副轮51。
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外部控制端发送信号,由内置天线11接收无线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送至单片机15,由其控制无人机机体1启动,使其可以飞行,同理可以启动步进电机72转动90度,使连接杆73从与机翼8平行的位置转动到与机翼8垂直的位置,启动辅助飞行翼77增加升力,飞行过程中启动全站仪12在空中进行测绘,且通过主防护总成4防止空气中的碎石和树叶卷入无人机中,同时通过副防护总成2避免树枝等物体损坏无人机,当无人机降落时,主轮54与地面接触,而当降落时前后倾斜时,通过副轮架52和副轮51可以在无人机保持行驶的过程中避免其前后倾倒,无人机最终随着速度降低会恢复平衡,过程中通过减震弹簧62减小地面传导来的震动,同时当无人机降落时,压力通过底轮总成5传导至内杆164,使内杆164推动内顶头165向上移动将内筒163中的空气通过通道Ⅲ169中的单向排气阀Ⅱ20排出,同时压力进一步传导至内筒163,带动外顶头166上升,将外筒162中的空气通过通道Ⅰ167中的单向排气阀Ⅰ18排出,进行缓冲。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机翼(8),两个所述机翼(8)的下侧均设有辅助飞行总成(7),所述辅助飞行总成(7)上安装有两个副防护总成(2),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螺旋桨处安装有主防护总成(4),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底部分别通过六个缓冲总成(16)连接底架(3)的顶部,所述底架(3)的下侧设有另一个所述底架(3),两个所述底架(3)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减震总成(6),下侧的所述底架(3)的底部安装有底轮总成(5),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底部前侧通过安装架(13)安装有全站仪(12),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内部设有控制室(10),所述控制室(10)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充电口(9)、内置天线(11)、电池(14)和单片机(15),所述内置天线(11)与外部控制端无线连接,所述电池(14)与所述充电口(9)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15)分别与所述无人机机体(1)、所述全站仪(12)、所述内置天线(11)和所述电池(1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飞行总成(7)包括外壳(71)、步进电机(72)、主轴(74)、中心盘(75),所述外壳(71)的上侧连接所述机翼(8)的下侧,所述外壳(71)的内部安装有所述步进电机(72),所述步进电机(72)的一侧输出轴伸出所述外壳(71)的底部与所述主轴(74)的上端连接,所述主轴(74)的下端连接所述中心盘(75)的底部中心,所述步进电机(72)与所述单片机(15)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盘(75)的两侧均设有副盘(76),所述副盘(76)与所述中心盘(75)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杆(73)连接,所述副盘(76)上安装有辅助飞行翼(77),所述辅助飞行翼(77)位于所述机翼(8)的下方,所述辅助飞行翼(77)与所述单片机(15)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防护总成(2)包括L形连接架(21)、顶盖(22)、通孔Ⅰ(23)、侧环(24),所述辅助飞行翼(77)的外侧设有所述侧环(24),所述侧环(24)的顶部设有所述顶盖(22),所述顶盖(2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通孔Ⅰ(23),所述侧环(24)的底部通过两个所述L形连接架(21)与所述副盘(76)的侧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总成(4)包括弧形连接架(41)、半球罩(42)、通孔Ⅱ(43),所述半球罩(42)位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螺旋桨的外侧,所述半球罩(4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通孔Ⅱ(43),所述半球罩(42)的后侧通过四个所述弧形连接架(41)与所述无人机机体(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总成(16)包括安装柱(161)、外筒(162)、内筒(163)、内杆(164)、内顶头(165)、外顶头(166),所述外筒(162)的上端通过所述安装柱(161)与所述无人机机体(1)连接,所述外筒(162)的下端滑动口与所述内筒(163)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内筒(163)的上端设有所述外顶头(166),所述外顶头(166)的外侧与所述外筒(162)的内侧过盈配合,所述内筒(163)的下端滑动口与所述内杆(164)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内杆(164)的上端设有所述内顶头(165),所述内顶头(165)外侧与所述内筒(163)的内侧过盈配合,所述内杆(164)的下端连接所述底架(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61)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Ⅰ(167),两个所述通道Ⅰ(167)的一端与所述外筒(162)连通,两个所述通道Ⅰ(167)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柱(161)的侧面,两个所述通道Ⅰ(167)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单向进气阀Ⅰ(17)和单向排气阀Ⅰ(1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头(165)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Ⅱ(168),所述内杆(164)的内部设有两个通道Ⅲ(169),两个所述通道Ⅱ(168)的一端与所述内筒(163)的内部连通,两个所述通道Ⅱ(168)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通道Ⅲ(169)的一端连通,两个所述通道Ⅲ(169)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内杆(164)的侧面,两个所述通道Ⅲ(169)中分别安装有单向进气阀Ⅱ(19)和单向排气阀Ⅱ(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总成(6)包括弹性橡胶柱(61)、减震弹簧(62)、内腔(63)、减震伸缩杆(64),所述弹性橡胶柱(61)和所述减震伸缩杆(6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架(3)连接,所述弹性橡胶柱(61)的内部设有所述内腔(63),所述减震伸缩杆(64)位于所述内腔(63)的内部,所述减震伸缩杆(64)上套接有所述减震弹簧(6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轮总成(5)包括副轮(51)、副轮架(52)、主轮架(53)、主轮(54),下侧的所述底架(3)的底部四个角落分别安装有四个垂直分布的所述主轮架(53),所述主轮架(53)的底部安装有所述主轮(54),下侧的所述底架(3)的底部四个角落分别安装有四个倾斜分布的所述副轮架(52),所述副轮架(52)越靠近所述底架(3)的一端越高,所述副轮架(52)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副轮(51)。
CN202022963570.4U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677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63570.4U CN213677148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63570.4U CN213677148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77148U true CN213677148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38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6357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677148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77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7716A (zh) 一种固定翼式无人机基于齿条传动的弹性支撑起落架
CN110254697A (zh) 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装置
CN213677148U (zh) 一种用于户外测量的测绘无人机
CN210592414U (zh) 一种无人机减震型起落架
CN209833986U (zh) 一种无人机机翼防碰撞机构
CN217805260U (zh) 一种无人机落水可自救结构
CN216070561U (zh) 一种可移动无人机停靠平台
CN112678192B (zh) 一种飞行姿态可转换的无人机
CN212829051U (zh) 一种旋翼姿态可调的折叠载人飞行器
CN211869695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气象无人机
CN111946449B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柴油机发电机组
CN111806674A (zh)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减速效果好的无人机着陆减速阻尼装置
CN111252247A (zh) 一种碳纤维无人机壳
CN217348222U (zh) 一种无人机用落地缓冲装置
CN111924095A (zh) 一种旋翼姿态可调的折叠载人飞行器
CN216887212U (zh) 一种太阳能续航无人机系统
CN216666344U (zh) 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
CN218806730U (zh) 一种带有雷达的测绘无人机
CN216372283U (zh) 一种移动型巡检机器人操作停靠平台
CN220721394U (zh) 一种具有自保护功能测绘无人机
CN208264554U (zh) 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
CN111649094A (zh) 一种配重稳定型汽车减震器
CN210852898U (zh) 一种稳定落地的高减震式无人机
CN217260681U (zh) 一种飞行器外壳用防护结构
CN213443079U (zh) 一种防冲击的勘探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3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