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8670U - 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8670U
CN213638670U CN202022380370.6U CN202022380370U CN213638670U CN 213638670 U CN213638670 U CN 213638670U CN 202022380370 U CN202022380370 U CN 202022380370U CN 213638670 U CN213638670 U CN 213638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liquid
power module
module structur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803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承浩
金英珉
金奉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wei Jiangsu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wei Jiangsu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wei Jiangsu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wei Jiangsu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803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38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8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8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包括:功率模块结构本体;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上散热板、中间散热组以及下散热板,所述功率模块结构本体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的上表面,所述中间散热组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的下表面,所述下散热板设置在所述中间散热组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功率模块结构本体配设了散热模组,散热模组包括上散热板、中间散热组以及下散热板,增加了对功率模块结构本体的散热处理效率,散热好,降低功率模块结构本体的温度,还大大的增加了功率模块结构本体的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模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问题被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燃油汽车被新能源汽车代替也成为大势所趋,纯电动汽车随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受电池能源供给的制约,电动汽车需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驱动电机控制器作为电动汽车主要动力源的控制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整车性能,所以驱动电机控制器必须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损耗小,效率高等特点,而体积小势必影响到电机控制器的散热,高温却会带来导致大功率模块受损,甚至烧毁的风险。
大功率模块在使用中,其散热即内部的温度情况是很重要的,如果散热差、温度高就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会大大的缩短元器件的寿命。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包括:
功率模块结构本体;
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上散热板、中间散热组以及下散热板,所述功率模块结构本体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的上表面,所述中间散热组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的下表面,所述下散热板设置在所述中间散热组的底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散热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液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孔,所述上散热板内设置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孔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下散热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液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液孔,所述下散热板内设置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液孔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孔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孔与所述第二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孔通过液泵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均为连续的S型散热通道。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中间散热组包括多个支杆、多个散热翅片以及散热风机,多个所述支杆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与所述下散热板之间,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均布在所述上散热板与所述下散热板之间,并套接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散热翅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的下表面并朝向所述通风口。
优选的是,其中,多个所述通风孔的内径由上至下依次递减。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散热翅片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杆对应的导孔,并且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支杆之间滑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在所述支杆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出液孔通过导液机构与所述第二进液孔连通,所述导液机构包括第一导液管、中间伸缩管、第二导液管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导液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孔连接,所述中间伸缩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导液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的上端与所述中间伸缩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进液孔连接,所述第一导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导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并套在所述第一导液管、所述第二导液管、所述中间伸缩管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液泵设置在所述下散热板的上表面,所述液泵与所述下散热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散热硅脂层。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功率模块结构本体配设了散热模组,散热模组包括上散热板、中间散热组以及下散热板,增加了对功率模块结构本体的散热处理效率,散热好,降低功率模块结构本体的温度,还大大的增加了功率模块结构本体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中导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中上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中下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包括:
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
散热模组2,所述散热模组2包括上散热板21、中间散热组22以及下散热板23,所述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21的上表面,所述中间散热组22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21的下表面,所述下散热板23设置在所述中间散热组22的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其中,为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配设了散热模组2,具体地,散热模组2包括上散热板21、中间散热组22以及下散热板23,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安装在上散热板21上,上散热板21、中间散热组22以及下散热板23均为铝制的,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上散热板21上,进而上散热板21再将热量传递给中间散热组22、下散热板23,这样增加了对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的散热处理效率,散热好,降低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的温度,还大大的增加了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的寿命。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配设了散热模组2,散热模组2包括上散热板21、中间散热组22以及下散热板23,增加了对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的散热处理效率,散热好,降低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的温度,还大大的增加了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的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散热板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液孔211,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孔212,所述上散热板21内设置第一散热通道213,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孔211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孔212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下散热板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液孔23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液孔232,所述下散热板23内设置第二散热通道233,所述第二散热通道2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液孔231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孔232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2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孔212与所述第二进液孔232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孔231通过液泵24与所述第一进液孔211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进一步增加散热模组2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在上散热板21内设置第一散热通道213,下散热板23内设置第二散热通道233,第一散热通道213、第二散热通道233内均充满了冷却液,第一散热通道213内的冷却液吸收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的热量,并且第一散热通道213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出液孔212、第二进液孔232进入到第二散热通道233,第二散热通道233内的冷却液则散热,进而通过液泵24从第二出液孔231抽到第一进液孔211再进入到第一散热通道213内,进而形成散热循环,增加了散热模组2的散热效果,有利于对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的散热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进液孔211、第一出液孔212、第一散热通道213、第二出液孔231、第二进液孔232、第二散热通道233等结构,并且第一散热通道213、第二散热通道233充满了冷却液,使得上散热板21、下散热板23之间形成了散热循环,增加了散热模组2的散热效果,有利于多对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的散热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3、所述第二散热通道233均为连续的S型散热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由于冷却液分别在第一散热通道213、第二散热通道233内,在第一散热通道213时冷却液需要尽可能地吸收热量,而在第二散热通道233内时冷却液需要尽可能地散失掉热量,所以将第一散热通道213、第二散热通道233均设成连续的S型散热通道,以起到需要的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散热通道213、第二散热通道233均设计成连续的S型散热通道,这样在第一散热通道213时冷却液需要尽可能地吸收热量,而在第二散热通道233内时冷却液需要尽可能地散失掉热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散热组22包括多个支杆221、多个散热翅片222以及散热风机223,多个所述支杆221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21与所述下散热板23之间,多个所述散热翅片222均布在所述上散热板21与所述下散热板23之间,并套接在所述支杆221上,所述散热翅片222设置有通风孔224,所述散热风机223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21的下表面并朝向所述通风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中间散热组22的具体结构,该中间散热组22包括多个支杆221、多个散热翅片222以及散热风机223,散热翅片222通过支杆221设计在上散热板21、下散热板23之间,并且在散热翅片222上设计了通风孔224,而散热风机223位于上散热板21的下表面并朝向通风孔224,这样散热风机223可以加速多个散热翅片222的散热效果,以及下散热板23对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中间散热组22的具体结构,该中间散热组22包括多个支杆221、多个散热翅片222以及散热风机223,结构简单,并且散热风机223可以加速多个散热翅片222的散热效果,以及下散热板23对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风孔224的内径由上至下依次递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散热翅片222的散热效果,将多个通风孔224的内径从上至下依次设计为递减的,这样散热风机223朝向下散热板23吹风时,被吹动的气流则沿着不同的散热翅片222朝向左右两侧流动,进而将散热翅片222上下表面上的气流吹动起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设计了通风孔224的内径结构,散热风机223可以加速散热翅片222上下表面上的气流流动,加速了散热速度,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片222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杆221对应的导孔,并且所述散热翅片222与所述支杆221之间滑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22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25,所述第一弹簧225套在所述支杆22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使得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具有减震功能,本实施例中在散热翅片222上设计了导孔,支杆221穿过导孔,并且在散热翅片222之间设计了第一弹簧225,第一弹簧225套在支杆221上,这样在发生振动时,散热翅片222与支杆221之间可以发生滑动压缩第一弹簧225,进而起到减震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设计了第一弹簧225、导孔等结构,使得散热翅片222在发生振动时,可以对振动起到抵消的作用,也就是,使得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具有了减震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孔212通过导液机构25与所述第二进液孔232连通,所述导液机构25包括第一导液管251、中间伸缩管252、第二导液管253以及第二弹簧254,所述第一导液管25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孔212连接,所述中间伸缩管25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导液管251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253的上端与所述中间伸缩管252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25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进液孔232连接,所述第一导液管251上设置有第一挡板255,所述第二导液管253上设置有第二挡板256,所述第二弹簧254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255、所述第二挡板256之间,并套在所述第一导液管251、所述第二导液管253、所述中间伸缩管252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导液机构25,该导液机构25用于导通第一出液孔212、第二进液孔232,具体而言,导液机构25包括第一导液管251、中间伸缩管252、第二导液管253以及第二弹簧254,冷却液从第一出液孔212进入到第一导液管251内,然后冷却液从第一导液管251进入到中间伸缩管252内,在进入到第二导液管253内,进而通过第二导液管253进入到第一导液管251内,这里中间伸缩管252选用具有伸缩功能的波纹管制成,并且第一导液管251与第二导液管253之间还设计了第二弹簧254,所以在发生振动时,导液机构25具有伸缩减震功能,避免第一导液管251、第二导液管253不会发生碰撞而弯折,影响冷却液的流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导液机构25的具体结构,该导液机构25包括第一导液管251、中间伸缩管252、第二导液管253以及第二弹簧254,结构简单,使得导液机构25具有伸缩减震功能,避免第一导液管251、第二导液管253不会发生碰撞而弯折,影响冷却液的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泵24设置在所述下散热板23的上表面,所述液泵24与所述下散热板23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散热硅脂层2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将液泵24固定安装在下散热板23的上表面,并且位于多个散热翅片222的一侧,为了方便液泵24在工作时散热,在液泵24与下散热板23的上表面之间涂了一层散热硅脂层26,进而液泵24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散热处理,减少散热翅片222在散热时对液泵24的影响。
当然,液泵24与上散热板21之间也可以设计导液机构25来连通,对此不在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
散热模组(2),所述散热模组(2)包括上散热板(21)、中间散热组(22)以及下散热板(23),所述功率模块结构本体(1)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21)的上表面,所述中间散热组(22)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21)的下表面,所述下散热板(23)设置在所述中间散热组(2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板(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液孔(211),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孔(212),所述上散热板(21)内设置第一散热通道(213),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孔(211)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孔(212)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3)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下散热板(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液孔(23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液孔(232),所述下散热板(23)内设置第二散热通道(233),所述第二散热通道(2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液孔(231)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孔(232)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2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孔(212)与所述第二进液孔(232)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孔(231)通过液泵(24)与所述第一进液孔(2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3)、所述第二散热通道(233)均为连续的S型散热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散热组(22)包括多个支杆(221)、多个散热翅片(222)以及散热风机(223),多个所述支杆(221)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21)与所述下散热板(23)之间,多个所述散热翅片(222)均布在所述上散热板(21)与所述下散热板(23)之间,并套接在所述支杆(221)上,所述散热翅片(222)设置有通风孔(224),所述散热风机(223)设置在所述上散热板(21)的下表面并朝向所述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风孔(224)的内径由上至下依次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222)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杆(221)对应的导孔,并且所述散热翅片(222)与所述支杆(221)之间滑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22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25),所述第一弹簧(225)套在所述支杆(2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孔(212)通过导液机构(25)与所述第二进液孔(232)连通,所述导液机构(25)包括第一导液管(251)、中间伸缩管(252)、第二导液管(253)以及第二弹簧(254),所述第一导液管(25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孔(212)连接,所述中间伸缩管(25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导液管(251)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253)的上端与所述中间伸缩管(252)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25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进液孔(232)连接,所述第一导液管(251)上设置有第一挡板(255),所述第二导液管(253)上设置有第二挡板(256),所述第二弹簧(254)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255)、所述第二挡板(256)之间,并套在所述第一导液管(251)、所述第二导液管(253)、所述中间伸缩管(252)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泵(24)设置在所述下散热板(23)的上表面,所述液泵(24)与所述下散热板(23)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散热硅脂层(26)。
CN202022380370.6U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 Active CN213638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0370.6U CN213638670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0370.6U CN213638670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8670U true CN213638670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22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80370.6U Active CN213638670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38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3974B (zh) 一体化动力电池导热均温系统
US20110053025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fuel cell vehicle
CN111129655A (zh) 自放电少与循环次数多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KR20170079203A (ko) 차량용 쿨링모듈
CN21363867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功率模块结构
CN211223028U (zh)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
KR101596688B1 (ko) 연료전지 차량용 쿨링 모듈 및 시스템
CN11229013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存储装置
CN210164532U (zh) 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
KR20110133154A (ko) 통합형 라디에이터
KR101658157B1 (ko) 차량용 냉각시스템
CN112268478A (zh) 一种多介质换热器
CN21195065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汽车散热器
CN218954826U (zh) 一种水冷散热式无极工矿灯
CN112277608A (zh) 一种轮毂电机散热系统及车辆
CN110856418B (zh) 散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18414281U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电力电容器
CN216924079U (zh) 一种灯体及灯具、摇头灯具
KR20150078516A (ko) 차량용 쿨링모듈
CN213179533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镁合金微弧氧化散热板
CN204415082U (zh) 一种静音高效汽车暖风机
CN219638939U (zh) 一种高换热效果的汽车膨胀水箱
CN212339149U (zh) 一种设有双热管的车用led大灯
CN210155623U (zh) 一种计算机用水冷装置
CN22015632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