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0991U -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0991U
CN213630991U CN202022616936.0U CN202022616936U CN213630991U CN 213630991 U CN213630991 U CN 213630991U CN 202022616936 U CN202022616936 U CN 202022616936U CN 213630991 U CN213630991 U CN 213630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sealing
device body
hole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69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砚庄
林钦
高德伟
何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26169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30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0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0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包括检测装置本体、连接固定件和密封圈,检测装置本体中设有气路通道和检测孔,气路通道用于连通检测孔与燃气分配器中的燃气主通道,检测装置本体上设有与检测孔连通的排气口,连接固定件与检测装置本体连接,将密封圈挤压密封在排气口处,检测装置本体设有限位部,用于限定连接固定件在挤压密封圈方向的运动距离,当连接固定件与限位部配合限位时,密封圈被挤压的压缩量Δh与密封圈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之间的比值处于额定比例范围内。从而使得密封圈的压缩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拆装的过程中密封圈被过度挤压变形,导致密封圈毁坏丧失密封性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器是一种利用燃气在燃烧器中燃烧所提供的热量将水加热,从而为用户提供热水的热水器。燃气分配器装配在燃烧器上,用于控制燃烧器各个喷嘴是否导通。为了保障燃气热水器正常可靠工作,进入所述燃气分配器的燃气压力需要位于合理范围内。因此在燃气分配器上会设置二次压力检测机构,通过检测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的检测孔处的压力判断进入所述燃气分配器中的燃气压力是否位于合理范围内。检测完成后,一般会利用螺钉和密封圈等器件将检测孔密封,避免燃气泄漏。但是多次检测拆装后,用于密封检测孔的器件密封性易下降,甚至密封失效。若检测孔处密封性出现问题,将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多次检测拆装后,检测孔处密封性无法得到保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能够提高多次检测拆装后检测孔处的密封可靠性。
一种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包括检测装置本体、连接固定件和密封圈,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中设有气路通道和检测孔,所述气路通道用于连通所述检测孔与燃气分配器中的燃气主通道,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检测孔连通的排气口,所述连接固定件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连接,将所述密封圈挤压密封在所述排气口处,所述检测装置本体设有限位部,用于限定所述连接固定件在挤压所述密封圈方向的运动距离,当所述连接固定件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限位时,所述密封圈被挤压的压缩量Δh与所述密封圈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之间的比值处于额定比例范围内。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通过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设置所述限位部,从而在检测时拆装所述连接固定件和所述密封圈的过程中,所述连接固定件装配到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时,所述连接固定件在挤压所述密封圈方向上的运动受到所述限位部的限制。当所述连接固定件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限位时,所述密封圈被挤压的压缩量Δh与所述密封圈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之间的比值处于额定比例范围内,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圈的压缩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拆装的过程中密封圈被过度挤压变形,导致密封圈毁坏丧失密封性的情况发生。而且通过对所述连接固定件装配时的运动距离进行限定来保障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性,无需经常更换密封圈来确保安全性,既节约成本,也提高检测的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设有密封槽,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密封槽的底壁上,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密封槽中,所述密封槽的深度为H2,(H1-H2)/H1=15%~30%,所述连接固定件上与所述密封圈接触的面为第一挤压面,当所述连接固定件与所述限位部配合时,所述第一挤压面与所述密封槽的开口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位于所述密封槽周围的部分,所述连接固定件上朝向所述密封槽的面为与所述密封槽的底壁平行的抵压平面,所述第一挤压面为所述抵压平面的一部分,抵压平面上位于所述第一挤压面外周的部分与所述限位部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固定件包括拧紧螺钉,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包括套管部,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套管部的端部,所述套管部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检测孔的螺纹孔,所述拧紧螺钉穿过所述密封槽拧紧在所述螺纹孔中,所述拧紧螺钉的螺帽上朝向所述套管部的平面为所述抵压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固定件包括密封盖,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包括套管部,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套管部的端部,所述密封盖盖在所述套管部的端部,所述密封盖的底壁为所述抵压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的深度H2为1.2mm,所述密封圈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为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管部的外径为8.8mm,所述密封槽的直径为7mm,所述套管部的长度为15.5mm,所述检测孔沿所述套管部的轴向布置,所述检测孔的孔径为0.9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固定件上与所述限位部相对的位置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所围空间形成容纳所述密封圈的容置槽,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朝向所述容置槽的面为平面,所述限位部上与所述环形凸起相对的面为所述平面的一部分,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平面上,所述排气口朝向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为D,(H1-D)/H1=15%~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包括O型密封圈或矩形密封圈。
一种燃气分配器,包括分配器本体和上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所述分配器本体设有燃气主通道,所述气路通道与所述燃气主通道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燃气分配器,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使得在多次检测拆装的过程中,密封圈的压缩量能够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而不会被过度挤压,保障密封圈的密封有效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器本体设有与所述燃气主通道连通的喷嘴,所述气路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腔室和连通气路,所述检测孔为圆柱通孔,所述主腔室沿所述检测孔的轴向设置,所述连通气路沿所述分配器本体的喷嘴的轴向设置,所述主腔室连通所述检测孔与所述连通气路,所述分配器本体和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在所述主腔室的远离所述检测孔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主腔室连通的第一工艺孔,所述第一工艺孔贯通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一工艺孔设有第一堵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在与所述连通气路相对的侧壁设有与所述主腔室连通的第二工艺孔,所述第二工艺孔贯通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工艺孔设有第二堵盖。
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的燃气分配器。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燃气分配器,能够在多次拆装检测二次压力是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密封圈的密封有效性,不会出现密封圈在连接固定件多次拆装的过程中被挤压过度变形的情况,提高多次检测拆装后检测孔处的密封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燃气二次压力检测装置在拆下连接固定件和密封圈后的剖视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燃气二次压力检测装置在拆下连接固定件和密封圈后的剖视图;
图4为又一实施例所示燃气二次压力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再一实施例所述燃气二次压力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施例所述燃气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所述燃气分配器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所述燃气分配器的左视图;
图12为图10所述燃气分配器的右视图;
图13为图10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11、检测装置本体;111、气路通道;1111、主腔室;1112、连通气路;112、检测孔;113、密封槽;1131、排气口;114、限位部;115、套管部;116、螺纹孔;12、连接固定件;121、拧紧螺钉;122、密封盖;123、环形凸起;13、密封圈;14、抵压平面;20、燃气分配器;21、分配器本体;211、燃气主通道;212、喷嘴;213、第一工艺孔;214、第二工艺孔;22、第一堵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10,包括检测装置本体11,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中设有气路通道111和检测孔112,如图13所示,所述气路通道111用于连通所述检测孔112与燃气分配器20中的燃气主通道211,如图3所示,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设有与所述检测孔112连通的排气口1131。当需要检测所述燃气主通道211中的二次压力时,将压力检测器的软管套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并与所述排气口1131连通,压力检测器显示软管连通空间的压力,据此判断二次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10还包括连接固定件12和密封圈13。所述连接固定件12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连接,将所述密封圈13挤压密封在所述排气口1131处。在不需要检测正常使用的过程中,所述排气口1131被所述密封圈13和连接固定件12密封。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设有限位部114,用于限定所述连接固定件12在挤压所述密封圈13方向的运动距离,当所述连接固定件12与所述限位部114配合限位时,所述密封圈13被挤压的压缩量Δh与所述密封圈13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之间的比值处于额定比例范围内。换言之,所述连接固定件12安装到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时,所述连接固定件12在挤压所述密封圈13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会受到所述限位部114的限制。假设,所述连接固定件12上与所述密封圈13接触的面为第一挤压面,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与所述密封圈13接触的面为第二挤压面,当所述连接固定件12运动到与所述限位部114配合时无法再继续挤压所述密封圈13,此时所述第一挤压面与所述第二挤压面之间的距离h与所述密封圈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之间的比值处于额定比例范围内。具体地,所述额定比例范围可以为15%~30%。则所述第一挤压面与所述第二挤压面之间的距离h满足,(H1-h)/H1=15%~30%。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10,通过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设置所述限位部114,从而在检测时拆装所述连接固定件12和所述密封圈13的过程中,所述连接固定件12装配到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时,所述连接固定件12在挤压所述密封圈13方向上的运动受到所述限位部114的限制。当所述连接固定件12与所述限位部114配合,所述连接固定件12被所述限位部114限位时,所述密封圈13被挤压的压缩量Δh与所述密封圈13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之间的比值处于额定比例范围内,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圈13的压缩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拆装的过程中密封圈被过度挤压变形,导致密封圈13毁坏,丧失密封性的情况发生。而且通过对所述连接固定件12装配时的运动距离进行限定来保障所述密封圈13的密封性,而无需经常更换密封圈13来确保安全性,既节约成本,也提高检测的便利性。
如图1所示,假设挤压所述密封圈13时,所述连接固定件12的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则具体地,所述限位部114可以通过与所述连接固定件12抵触,为所述连接固定件12提供第一方向反方向的作用力,避免装配时所述连接固定件12沿第一方向移动挤压所述密封圈13过量。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限位部114与所述连接固定件12之间抵触限位的方式,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设置容纳所述密封圈13的密封槽113,从而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位于密封槽113周围的部分构成所述限位部114,如图1所示,当连接固定件12沿第一方向装配到检测装置本体11上的过程中,所述连接固定件12与所述限位部114抵触后即无法再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基于所述密封槽113具有一定的收容能力,所述密封圈13的挤压变形量则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所述密封槽113的深度来控制。
或者,如图5所示,可以在所述连接固定件12上朝向所述限位部114的侧面设置凸起,利用凸起与限位部114之间的抵触限定连接固定件12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而凸起突出所述连接固定件12的高度则决定了所述密封圈13被挤压的程度,因此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所述凸起突出所述连接固定件12的高度使得所述密封圈13的挤压变形量在合理范围内。
例如,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设有密封槽113,所述排气口1131位于所述密封槽113的底壁上,所述密封圈13位于所述密封槽113中,所述密封槽113的深度为H2,(H1-H2)/H1=15%~30%。所述连接固定件12上与所述密封圈13接触的面为第一挤压面,当所述连接固定件12与所述限位部114配合时,所述第一挤压面与所述密封槽113的开口平齐。即,当所述连接固定件12运动至所述限位部114限制其在第一方向上继续移动时,所述第一挤压面与所述密封槽113的底壁之间的间距恰好为所述密封槽113的深度H2。从而确保所述密封圈13被挤压的压缩量Δh为所述密封圈13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的15%~30%。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固定件12上与所述限位部114相对的位置设有环形凸起123,所述环形凸起123所围空间形成容纳所述密封圈13的容置槽。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朝向所述容置槽的面为平面,所述限位部114上与所述环形凸起123相对的面为所述平面的一部分,所述排气口1131位于所述平面上,所述排气口1131朝向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为D,(H1-D)/H1=15%~30%。
当所述连接固定件12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环形凸起123与所述限位部114抵触时,所述连接固定件12无法在第一方向上继续移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朝向所述容置槽的平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之间的间距即为所述容置槽的深度。换言之,此时所述密封圈13被挤压后的厚度为所述容置槽的深度D,满足(H1-D)/H1=15%~30%,从而使得安装过程中所述密封圈13的压缩量Δh为所述密封圈13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的15%~30%。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设有密封槽113,所述排气口1131位于所述密封槽113的底壁上,所述限位部114包括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位于所述密封槽113周围的部分。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固定件12上朝向所述密封槽113的面为与所述密封槽113的底壁平行的抵压平面14,所述第一挤压面为所述抵压平面14的一部分,抵压平面14上位于所述第一挤压面外周的部分与所述限位部114抵触。
换言之,当所述连接固定件12运动至所述限位部114限制其在第一方向上继续移动时,所述抵压平面14与所述密封槽113的底壁之间的间距即为所述第一挤压面与所述密封槽113的底壁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固定件12包括拧紧螺钉121。拧紧螺钉121悬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拧紧螺钉121的螺帽上朝向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的侧面为所述抵压平面14。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固定件12包括密封盖122,密封盖122的底壁为所述抵压平面14。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包括套管部115,所述密封槽113位于所述套管部115的端部,所述套管部115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口1131与所述检测孔112的螺纹孔116,所述拧紧螺钉121穿过所述密封槽113拧紧在所述螺纹孔116中,所述拧紧螺钉121的螺帽上朝向所述套管部115的平面为所述抵压平面14。所述螺帽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槽113的孔径,使得装配过程中,所述螺帽能够被限位抵紧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外,此时与所述螺帽抵触的部位即为所述限位部114。
在装配的过程中,所述拧紧螺钉121旋转拧紧在所述螺纹孔116中,所述拧紧螺钉121的螺帽位于所述套管部115外,所述螺帽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抵触限位时,所述密封圈13被挤压在所述螺帽与所述密封槽113的底壁之间,此时所述密封圈13被挤压后的厚度即为所述密封槽113的深度。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固定件12包括密封盖122,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包括套管部115,所述密封槽113位于所述套管部115的端部,所述密封盖122盖在所述套管部115的端部,所述密封盖122的底壁为所述抵压平面14。
所述检测孔112贯穿所述密封槽113的底壁形成所述排气口1131。所述密封盖122可以采用旋拧的方式装配在所述套管部115的端部,所述密封圈13被挤压在所述密封盖122的底壁与所述密封槽113的底壁之间。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槽113的深度H2为1.2mm。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密封圈13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为1.5mm。所述密封圈13的外径R1为6.5mm,所述密封圈13的内径R2为3.5mm。
则装配到位后,所述密封圈13被挤压的压缩量Δh为1.5mm-1.2mm=0.3mm,压缩量Δh为密封圈13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的20%,位于15%~30%范围内。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套管部115的外径为8.8mm,所述套管部115的长度为15.5mm。确保压力检测器的软管能够套在所述套管部115。所述密封槽113的直径为7mm,所述检测孔112沿所述套管部115的轴向布置,所述检测孔112的孔径为0.9mm。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密封圈13包括O型密封圈或矩形密封圈。所述密封圈13的压缩量为所述密封圈13被挤压时厚度的减少量。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燃气分配器20,包括分配器本体21和上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10,如图13所示,所述分配器本体21设有燃气主通道211,所述气路通道111与所述燃气主通道211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燃气分配器20,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10,使得在多次检测拆装的过程中,密封圈的压缩量能够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而不会被过度挤压,保障密封圈13的密封有效性。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3所示,所述分配器本体21设有与所述燃气主通道211连通的喷嘴212。如图13所示,所述气路通道111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腔室1111和连通气路1112,所述检测孔112为圆柱通孔,所述主腔室1111沿所述检测孔112的轴向设置,所述连通气路1112沿所述分配器本体21的喷嘴212的轴向设置,所述主腔室1111连通所述检测孔112与所述连通气路1112。所述分配器本体21和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一体注塑成型,基于所述主腔室1111为一体注塑成型时获得,为便于注塑工艺顺利进行,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在所述主腔室1111的远离所述检测孔11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主腔室1111连通的第一工艺孔213,所述第一工艺孔213贯通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的表面,所述第一工艺孔213设有第一堵盖22。当注塑完成后,利用所述第一堵盖22将所述第一工艺孔213封堵。
所述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10和喷嘴212分别位于所述分配器本体21的两侧,当所述燃气分配器20装配到燃气热水器上后,所述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10位于分配器本体21朝向用户的一侧,进而使得检测和操作过程更加便利。
而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气路通道111可以在注塑完成后利用钻头转孔得到。如图13所示,所述气路通道111沿所述喷嘴212的轴向布置,所述气路通道111可以与一个喷嘴212相对,从而利用钻头穿过喷嘴212在先前注塑成型的本体上钻所述气路通道111。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气路通道111也在注塑成型时获得,进而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上在与所述连通气路1112相对的侧壁设有与所述主腔室1111连通的第二工艺孔214,所述第二工艺孔214贯通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的表面,所述第二工艺孔214设有第二堵盖。注塑工艺完成后利用所述第二堵盖将所述第二工艺孔214封堵。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的燃气分配器20。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燃气热水器,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燃气分配器20,能够在多次拆装检测二次压力是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密封圈13的密封有效性,不会出现密封圈在连接固定件12多次拆装的过程中被挤压过度变形的情况,提高多次检测拆装后检测孔112处的密封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本体、连接固定件和密封圈,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中设有气路通道和检测孔,所述气路通道用于连通所述检测孔与燃气分配器中的燃气主通道,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检测孔连通的排气口,所述连接固定件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连接,将所述密封圈挤压密封在所述排气口处,所述检测装置本体设有限位部,用于限定所述连接固定件在挤压所述密封圈方向的运动距离,当所述连接固定件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限位时,所述密封圈被挤压的压缩量Δh与所述密封圈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之间的比值处于额定比例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设有密封槽,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密封槽的底壁上,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密封槽中,所述密封槽的深度为H2,(H1-H2)/H1=15%~30%,所述连接固定件上与所述密封圈接触的面为第一挤压面,当所述连接固定件与所述限位部配合时,所述第一挤压面与所述密封槽的开口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位于所述密封槽周围的部分,所述连接固定件上朝向所述密封槽的面为与所述密封槽的底壁平行的抵压平面,所述第一挤压面为所述抵压平面的一部分,抵压平面上位于所述第一挤压面外周的部分与所述限位部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件包括拧紧螺钉,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包括套管部,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套管部的端部,所述套管部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检测孔的螺纹孔,所述拧紧螺钉穿过所述密封槽拧紧在所述螺纹孔中,所述拧紧螺钉的螺帽上朝向所述套管部的平面为所述抵压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件包括密封盖,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包括套管部,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套管部的端部,所述密封盖盖在所述套管部的端部,所述密封盖的底壁为所述抵压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深度H2为1.2mm,所述密封圈自然状态下的厚度H1为1.5mm。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部的外周面为圆柱面,所述套管部的外径为8.8mm,所述密封槽的直径为7mm,所述套管部的长度为15.5mm,所述检测孔沿所述套管部的轴向布置,所述检测孔的孔径为0.9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件上与所述限位部相对的位置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所围空间形成容纳所述密封圈的容置槽,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朝向所述容置槽的面为平面,所述限位部上与所述环形凸起相对的面为所述平面的一部分,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平面上,所述排气口朝向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为D,(H1-D)/H1=15%~3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O型密封圈或矩形密封圈。
10.一种燃气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配器本体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所述分配器本体设有燃气主通道,所述气路通道与所述燃气主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本体设有与所述燃气主通道连通的喷嘴,所述气路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腔室和连通气路,所述检测孔为圆柱通孔,所述主腔室沿所述检测孔的轴向设置,所述连通气路沿所述分配器本体的喷嘴的轴向设置,所述主腔室连通所述检测孔与所述连通气路,所述分配器本体和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在所述主腔室的远离所述检测孔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主腔室连通的第一工艺孔,所述第一工艺孔贯通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一工艺孔设有第一堵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气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在与所述连通气路相对的侧壁设有与所述主腔室连通的第二工艺孔,所述第二工艺孔贯通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工艺孔设有第二堵盖。
13.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燃气分配器。
CN202022616936.0U 2020-11-12 2020-11-12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Active CN213630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6936.0U CN213630991U (zh) 2020-11-12 2020-11-12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6936.0U CN213630991U (zh) 2020-11-12 2020-11-12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0991U true CN213630991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33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6936.0U Active CN213630991U (zh) 2020-11-12 2020-11-12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309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9069A (zh) * 2020-11-12 2021-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9069A (zh) * 2020-11-12 2021-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1474B2 (en) Gas release valve
US9164008B2 (en) Pressure detector
CN101225896B (zh) 带有防旋转盖的安全隔膜阀
CN213630991U (zh)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KR20190032201A (ko) 라인을 유체 밀봉 방식으로 연결하기 위한 어레인지먼트
CN112229069A (zh)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US20220390050A1 (en) Connection Fitting for a Valve Coupling and/or Test Coupling for Fluid Systems for Detecting Fluid Pressures and for Filling, Emptying and Venting Fluid Systems
US7743652B1 (en) Tire pressure detector without the risk of causing a leaky tire
CN214149690U (zh) 一种差压传感器测试装置
CN111750187A (zh) 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
CN209992130U (zh) 一种电子内窥镜检查气密性装置
US20230135371A1 (en) Sealing Pin, Pressure Detention Module and Pressure Sensor
JP5191832B2 (ja) 保護キャップ
CN220980306U (zh) 一种流体连接器
CN115854150B (zh) 水管接头和水管
CN215217931U (zh) 透气阀密封检测用封堵装置
CN214040222U (zh) 一种用于液位传感器的阻潮模块
JP7470025B2 (ja) シール部材
CN217483727U (zh) 压力测量装置
CN220249036U (zh) 一种防爆呼吸阀及设备
CN217483748U (zh) 安全阀测试装置
CN221077977U (zh) 一种换热管检漏机构
CN211017215U (zh) 防爆阀
CN217056485U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的先导式安全阀
CN219013470U (zh) 泄压阀及氢气供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