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7215U - 防爆阀 - Google Patents

防爆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7215U
CN211017215U CN201921718446.2U CN201921718446U CN211017215U CN 211017215 U CN211017215 U CN 211017215U CN 201921718446 U CN201921718446 U CN 201921718446U CN 211017215 U CN211017215 U CN 211017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alve
explosion
cover
proof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84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锺松秦
韩继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F Materials Ind Inc
Original Assignee
EF Materials In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F Materials Ind Inc filed Critical EF Materials Ind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7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7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爆阀,包括:具有气孔的阀主体、设于该阀主体上以遮盖该气孔且具有连接结构的作用件、以及设于该阀主体上以遮盖该阀主体与该作用件的盖体,其中,该盖体具有通孔及至少一连通该通孔的通道,以令该作用件的连接结构外露于该通孔,故当检测待测物的密封性时,只需将通用检测治具上的连结件做相互连接,即可完全封盖该阀主体,因而无需使用气嘴,以便于检测作业的进行。

Description

防爆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阀体,尤其关于一种防爆阀。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演变,能源需求越来越重要。目前汽车朝向电动车形式进行发展,其中,电动车中所用的电池为最关键的组件。
在电动车用电池的制作中,需将其形成电池封装箱(PACK),但当该电池封装箱内的工件发生异常工作及温度升高后,或当该电池于使用过程中遇到海拔高低差过大的状况下,都会造成该电池封装箱内外产生压力差,因而影响电池使用的安全性,故需将压力差消除。因此,遂发展出防爆阀的技术。
现有防爆阀安装于该电池封装箱上,以当该电池封装箱内外压力差过大时进行泄压,进而调节该电池封装箱的内外压力,如第CN208381409U号专利。
当安装该防爆阀后,需检测该电池封装箱内的气密性,以确保防爆稳定性,故会将气体从该防爆阀进入该电池封装箱中,以检测气密性。
然而,现有防爆阀中,主要是当进行电池封装箱的整体测试时,由外部通气必需通过透气膜进气而影响膜的耐久性与检测效率,造成检测作业的不便。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实为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防爆阀,以便于检测作业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包括:阀主体,其具有一穿孔及形成于该穿孔周缘的气孔;作用件,其设于该阀主体上以遮盖该穿孔及气孔,且该作用件具有连接结构;以及盖体,其设于该阀主体上以遮盖该阀主体与该作用件,其中,该盖体具有通孔及至少一连通该通孔的通道,以令该作用件的连接结构外露于该通孔。
前述的防爆阀中,该阀主体接置于一封装箱上。例如,还包括配置于该阀主体与该封装箱之间的垫圈。
前述的防爆阀中,该阀主体上具有一置放座,以供置放该作用件,该置放座边缘并设有一凸块,且该气孔包含有多个第一气孔及多个第二气孔,该多个第一气孔环绕于该凸块外,该多个第二气孔与该穿孔则位于该凸块之内。
前述的防爆阀中,该盖体上配置有相互间隔呈环状布设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以定义出该通道。
前述的防爆阀中,该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分别具有至少一缺口,以作为该通道的端口,另该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的缺口位置未相互对齐。
前述的防爆阀中,该通道为弯曲形式。
前述的防爆阀中,该连接结构呈槽体,用于连接一检测治具,例如,该连接结构为螺纹。
前述的防爆阀中,还包括设于该阀主体与该盖体之间的防水件。
前述的防爆阀中,还包括配置于该通道与该气孔之间的垫圈。
前述的防爆阀中,还包括设于该盖体与该作用件之间的弹性元件。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主要借由该作用件的设计,以令该作用件的连接结构外露于该通孔,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免用现有气嘴,因而有利于检测作业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的上视立体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的下视立体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于作动前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于作动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的阀主体的上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的盖体的下视平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防爆阀 10 阀主体
10a 第一侧 10b 第二侧
10c 周身 100 穿孔
101 第一气孔 102 第二气孔
103 置放座 103a 凸块
104 凹部 105 通道部
105a 凸墙 106 外接结构
106a 作动部 11 盖体
11a 第一表面 11b 第二表面
110 通孔 111,111’通道
111a,111b缺口 112 第一隔板
113 第二隔板 113a 导柱
114 环形框 12 作用件
12a 连接结构 120 接合部
121 导轨 122 导引道
13 防水件 14 第一垫圈
15 第二垫圈 16 弹性元件
9 电池封装箱 D,R 宽度
f1,f2 气流方向 S 箱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习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内”、“外”及“一”等的用语,也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也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图1A至图1D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1的示意图。所述的防爆阀1包括一阀主体10、一盖体11、一作用件12、一防水件13、一弹性元件16、一第一垫圈14以及一第二垫圈15。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2,所述的阀主体10例如为一体成形结构,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0a与第二侧10b、连通该第一侧10a与第二侧10b的一穿孔100、至少一第一气孔101及至少一第二气孔102。
于本实施例中,该阀主体10的周身10c的轮廓大致呈圆形,且该穿孔 100为一形成于该阀主体10中心处的圆形孔,而该第一与第二气孔101,102 呈沟槽状,如图2所示,其壁面为直立面。例如,该第一与第二气孔101,102 相对该穿孔100环形布设。具体地,多个第一气孔101靠近该阀主体10的周身10c,以令数条沟槽沿该阀主体10的周身10c间隔布设,使多个第一气孔101呈不连续环形;另一方面,多个第二气孔102靠近该穿孔100边缘,以令数条沟槽沿该穿孔100边缘间隔布设,使多个第二气孔102呈不连续环形。
此外,该阀主体10的第一侧10a上形成有一置放座103,以供置放该作用件12。例如,该置放座103为圆形槽结构,其边缘具有多片环绕立设于该第一侧10a上的凸块103a。具体地,多个第一气孔101环绕于该凸块103a 之外,而多个第二气孔102与该穿孔100位于该凸块103a所围绕的范围内并形成于该置放座103的底部上,且该置放座103沿多个第二气孔102的外围形成有一未连通该第二侧10b(或未贯穿该置放座103的底部)的环形凹部104。
另外,该阀主体10的第一侧10a上配置有一通道部105,以作为密封作业用的机制。例如,该通道部105位于该阀主体10的周身10c与该置放座 103之间。具体地,于该阀主体10的周身10c内形成一环形凸墙105a,以于该凸墙105a与该凸块103a之间形成一槽空间,且多个第一气孔101位于该槽空间的底部。
另外,该阀主体10的第二侧10b具有一外接结构106,如空心螺柱(如图1C所示),以将该阀主体10螺接于一如车用的电池封装箱9或其它装置 (如图1D所示)上。例如,该外接结构106可沿该阀主体10的周身10c外围形成一作动部106a,如六角形边框,俾供使用者扳转而转动该阀主体10,以利于拆装该防爆阀1。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3,所述的盖体1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及一连通该第一与第二表面11a,11b的通孔110,其以第一表面11a 盖设于该阀主体10上,以令该第二表面11b作为外观表面。
于本实施例中,该通孔110为一形成于该盖体11的中心处的圆心孔,且该盖体11于其第一表面11a上形成有多个(或至少一)连通该通孔110及该第一气孔101的通道111,111’,如图3所示。例如,多个通道111,111’位于该第一表面11a且呈现弯曲状,而非直线状,如图3所示。具体地,该盖体 11的第一表面11a上配置有相互间隔呈环状布设的第一隔板112与第二隔板 113,以于该第一表面11a上定义出多个通道111,111’,且该第一与第二隔板 112,113上具有至少一缺口111a,111b,以作为多个通道111,111’的端口(如图3所示的气流方向f1,f2),且多个缺口111a,111b的位置未相互对齐,使多个通道111,111’呈迂回状态。
此外,该盖体11于其第一表面11a的边缘上形成一环形框114,其用以螺接或卡扣该阀主体10的凸墙105a,如图1D所示,使该盖体11固定于该阀主体10上。
另外,该盖体11的第一隔板112可置入该通道部105(槽空间)中,以利于组装该盖体11。进一步,该盖体11的第一隔板112对应该阀主体10的凸块103a。
另外,该第二隔板113朝该通孔110凸出至少一导柱113a。
所述的作用件12为盖结构,其盖设于该阀主体10的第一侧10a的置放座103上以遮盖该穿孔100、第二气孔102与凹部104,且该作用件12外露于该盖体11的通孔110,如图1B所示。
于本实施例中,该作用件12具有一连接结构12a。例如,该连接结构 12a呈圆形柱状槽体(未贯穿该作用件12的底侧),其对应位于该盖体11 的通孔110处,使该作用件12的最小宽度R(或直径)大于该通孔110的最大宽度D(或直径),以避免该作用件12从该通孔110处脱离该防爆阀1。
此外,该连接结构12a的内壁面具有呈螺纹状的接合部120,如用于螺接一通用检测治具(图略)的螺柱,其未凸伸出该盖体11的第二表面11b (或通孔110)。
另外,该连接结构12a的外壁面具有多个凹状导轨121,以接合该第二隔板113的导柱113a。
另外,该连接结构12a的外壁面还具有多个间隔该导轨121的凹状导引道122,以对应该第二隔板113的缺口111b,其中,该导轨121的宽度与该导引道122的宽度不同。
所述的防水件13设于该阀主体10的第一侧10a的通道部105(卡扣槽) 中以遮盖该第一气孔101,如图1D所示。
于本实施例中,该防水件13为环形透气薄膜,其内外缘设于该第一隔板112与该凸块103a之间,如图1D所示,使湿气无法进入该电池封装箱9 内。
所述的第一垫圈14为如O-ring的外垫圈,其设于该阀主体10的第二侧 10b上并环绕于该外接结构106外围,以位于该阀主体10与该电池封装箱9 之间,使该阀主体10与该电池封装箱9之间密合,以达到密封该电池封装箱9的效果,即湿气无法进入该电池封装箱9内。
所述的第二垫圈15为如O-ring的内垫圈,其设于该阀主体10的第一侧 10a的凹部104中,以位于该通道111与该第二气孔102之间,使该作用件 12压抵该第二垫圈15,以将该第二垫圈15压入该凹部104中,且该作用件 12能平整置放于该置放座103上,而达到密封该电池封装箱9的效果。
所述的弹性元件16例如为压缩弹簧,其设于该盖体11与该作用件12 之间以配置于该通道111中。
于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元件16的其中一端连接该盖体11的第一表面11a 上,而另一端连接该作用件12的连接结构12a外围。
于使用时,一般情况下,如图1D所示,该电池封装箱9的箱内空间S 的气体会从该第一气孔101经过该防水件13至该通道111’,再经由该环形框114与该凸墙105a之间的缝隙流出,而达到泄压的功效。然而,当该电池封装箱9的箱内空间S内的压力变大达到防爆压力时,该压力会经由该阀主体10的外接结构106的中空处与该穿孔100及第二气孔102而顶起该作用件12,如图1D’所示,致使该弹性元件16压缩变形,此时,抵压在第二垫圈15上的该作用件12则会远离第二垫圈15而形成一内外直通气道,使气体能从该穿孔100及第二气孔102与经由该置放座103与该作用件12之间的间隙而流动至该通道111,再经由该缺口111b(如图1D’及图3所示的气流方向f2)及导引道122流动至该通孔110、或于经过通道111后再经由该环形框114与该凸墙105a之间的间隙流出,而达到泄压的功效以将气体排出,进而达到泄压防爆的目的。
此外,当该电池封装箱9的箱内空间S的压力小于该防爆阀1的开启压力时,该作用件12在该弹性元件16的作用下可快速下降复位,使该作用件 12压紧该第二垫圈15,如图1D所示,以于正常状态或静置状态下完全密封该电池封装箱9,即湿气无法进入该电池封装箱9内。
另外,当检测该电池封装箱9的密封性时,将通用检测治具(图略)上的螺纹螺接该连接结构12a,以将该作用件12向上拉升(如图1D’所示),使该第二垫圈15处产生间隙(如图1D’所示),此时该检测治具完全封盖该阀主体10的第一侧10a,再将气体从该检测治具经由该通孔110或该环形框114与该凸墙105a之间的间隙朝该第二垫圈15处的间隙及该第二气孔102 与该穿孔100进出该电池封装箱9的箱内空间S,而完成充气或抽气检测,故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1无需使用气嘴,且以该连接结构12a螺接该检测治具,使两者之间不会因检测作业时产生的压力过大而分离,以便于检测作业的进行。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1借由该作用件12的设计,以免用现有气嘴,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防爆阀1不仅能有效释放压力同时有利于检测作业的进行。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由本实用新型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义,只要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及实施目的,应涵盖于此公开技术内容中。

Claims (10)

1.一种防爆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主体,其具有一穿孔及形成于该穿孔周缘的气孔;
作用件,其设于该阀主体上以遮盖该穿孔及气孔,且该作用件具有连接结构;以及
盖体,其设于该阀主体上以遮盖该阀主体与该作用件,其中,该盖体具有通孔及至少一连通该通孔的通道,且令该作用件的连接结构外露于该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该阀主体接置于一封装箱上,且该阀主体与该封装箱之间设有一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该阀主体上具有一置放座,以供置放该作用件,该置放座边缘并设有一凸块,且该气孔包含有多个第一气孔及多个第二气孔,该多个第一气孔环绕于该凸块外,该多个第二气孔与该穿孔则位于该凸块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上配置有相互间隔呈环状布设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以定义出该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分别具有至少一缺口,以作为该通道的端口,且该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的缺口位置未相互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该通道为弯曲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一检测治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该防爆阀还包括设于该阀主体与该盖体之间的防水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该防爆阀还包括配置于该通道与该气孔之间的垫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该防爆阀还包括设于该盖体与该作用件之间的弹性元件。
CN201921718446.2U 2019-09-23 2019-10-14 防爆阀 Active CN2110172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2517 2019-09-23
TW108212517U TWM595004U (zh) 2019-09-23 2019-09-23 防爆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7215U true CN211017215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8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8446.2U Active CN211017215U (zh) 2019-09-23 2019-10-14 防爆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7215U (zh)
TW (1) TWM59500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5004U (zh) 2020-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24361B1 (en) Micro-porous filter
US4987740A (en) Assured venting master cylinder diaphragm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3594623B (zh) 电池包防爆阀
US20220190433A1 (en) Valve assembly for a battery cover
BR102012024145B1 (pt) método de montagem de uma válvula à prova de explosão para um recipiente de gás
KR101721471B1 (ko) 조립이 용이한 원터치형 흡착유닛
JP6321367B2 (ja) 減圧弁
CN211789232U (zh) 电池防爆阀
CN211017215U (zh) 防爆阀
US3593958A (en) Pneumatically operated valve means and parts therefore or the like
CN208816714U (zh) 一种防爆阀芯、含有该阀芯的防爆阀及箱体气密检测夹具
CN114278772A (zh) 一种电化学储能器件安全阀
US20100099014A1 (en) Safety valve for battery
CN114689253A (zh) 一种电池包气密性测试方法及电池包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18582360U (zh) 平衡防爆阀
CN218582359U (zh) 平衡防爆阀
CN218883089U (zh) 磁吸片及平衡防爆阀
CN218582361U (zh) 平衡防爆阀
CN218330575U (zh) 一种防爆阀压力检测装置
CN216242528U (zh) 防爆阀
US20230216135A1 (en) Top cover for battery, battery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213630991U (zh) 燃气二次压力检测机构、燃气分配器和燃气热水器
WO2017165996A1 (zh) 一种蓄电池
US3891114A (en) Sealing cover with pressure compensation channel
CN220016213U (zh) 一种防爆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