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0568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30568U CN213630568U CN202022769403.6U CN202022769403U CN213630568U CN 213630568 U CN213630568 U CN 213630568U CN 202022769403 U CN202022769403 U CN 202022769403U CN 213630568 U CN213630568 U CN 2136305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measuring
- lead
- temperature
- induction cooker
- measuring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545 silicone oi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电磁炉包括底壳(100)、面板(200)以及测温装置(300),测温装置(300)包括测温元件(310)和支架(320),测温元件(310)包括测温部(311),支架(320)的顶面具有用于盛放导热硅脂(400)的容置槽(321),测温部(311)位于容置槽(321)内,容置槽(321)的至少部分内侧壁为朝向容置槽(321)的外侧倾斜的斜面(32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在测温元件上涂覆的导热硅脂不易散落,避免导热硅脂流失,使电磁炉测温更为稳定和准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无烟尘、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可以包括:底壳、测温装置和面板,面板位于底壳的顶部,测温装置位于底壳和面板围成的腔体内,其中,测温装置具体设置在面板的下方。测温装置包括:测温元件和用于承载测温元件的支架。装配时,将测温元件放置在支架的顶面上,测温元件的引线从支架上的引线孔穿出,在支架的顶面上打导热硅脂,然后放上面板。也就是说,测温元件和导热硅脂位于面板和支架之间。电磁炉工作时,锅具表面的温度通过面板传递至测温元件,从而使电磁炉根据测温元件接收到的温度实现对锅具的精确控温。
然而,在测温元件上涂覆导热硅脂时,导热硅脂里面的硅油与硅脂容易流出支架外,导致导热硅脂流失,从而影响导热作用,导致整机测温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在测温元件上涂覆的导热硅脂不易散落,避免导热硅脂流失,使电磁炉测温更为稳定和准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位于底壳顶部的面板以及位于面板下方的测温装置,测温装置包括测温元件和用于承载测温元件的支架,测温元件包括测温部,支架的顶面具有用于盛放导热硅脂的容置槽,测温部位于容置槽内,容置槽的至少部分内侧壁为朝向容置槽的外侧倾斜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容置槽的至少部分内侧壁设置为朝向容置槽的外侧倾斜的斜面。这样,在测温元件的测温部上涂覆导热硅脂时,导热硅脂可顺着斜面流至容置槽内,使得涂覆的导热硅脂不易散落,避免导热硅脂流失,使电磁炉测温更为稳定和准确。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容置槽的底壁与容置槽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60°。当容置槽的底壁与容置槽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120°时,斜面将导热硅脂引流至容置槽的效果较差。当容置槽的底壁与容置槽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大于160°时,容置槽难以盛放导热硅脂。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测温部垂直于容置槽的底壁的投影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容置槽的底壁的面积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通过增加测温部的面积,以增加测温部与面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测温单元测温的准确性,减小了测温单元测温的误差。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容置槽的底壁的面积为80mm2~50mm2。也就是说,测温部垂直于容置槽的底壁的投影的最小面积为12.5mm2。在增加测温单元测温的准确性的同时,节省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测温部呈弯折状;和/或,测温部的轮廓与容置槽的内底壁轮廓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测温部设置为弯折状,便于将测温部放置于容置槽内。将测温部的轮廓设置为与容置槽的内底壁轮廓相匹配,由此,使得安装时更易对测温元件进行定位,且提高了测温元件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测温部呈未封闭的环形。由此,便于弯折测温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测温部围成的环形的周长大于或等于容置槽的内壁的周长的四分之三。也就是说,测温部围成的环形占用的空间越大越好,由此,可增加测温部的温度检测区域,从而增加测温单元测温的准确性,减小了测温单元测温的误差。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测温元件还包括与测温部电连接的引线,容置槽内具有供引线穿过的引线孔。测温单元通过引线与控制板电连接,从而将测温单元通过面板检测到的锅具的温度传递至控制板,从而使电磁炉根据接收到的温度实现对锅具的精确控温。在容置槽内设置用于供引线穿过的引线孔,引线经引线孔穿出支架,从而与控制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引线与引线孔密封贴合;和/或,引线孔位于容置槽的底壁。引线与引线孔密封贴合。这样,在装配时,容置槽内的导热硅脂不会从引线孔流出,从而避免导热硅脂流失或固化,保证了导热效果和测温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引线孔的数量为两个,引线包括分别电连接在测温部两端的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分别经不同的引线孔穿出支架。即测温元件的正极引线从其中一个引线孔穿出,测温元件的负极引线从其中另一个引线孔穿出,这样使得测温装置的走线更加整齐,布线更加合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测温元件的上表面与容置槽的槽口平齐或者高于容置槽的槽口;和/或,测温元件与面板的底面密封贴合。当测温元件的上表面与容置槽的槽口平齐时,在放上面板后,测温元件的上表面通过导热硅脂能够与面板底面紧密贴合。或者,当测温元件的上表面高于容置槽的槽口时,测温元件的上表面通过导热硅脂与面板的底面贴合,从而保证了良好的热传递,保证了电磁炉测温的精确性,且可防止面板对测温元件过压的情况出现。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测温元件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和/或,支架为硅胶支架或橡胶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面板与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测温装置与部分面板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面板与测温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测温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壳;
200-面板;
300-测温装置;
310-测温元件;
311-测温部;
312-引线;
3121-正极引线;
3122-负极引线;
3123-平直段;
3124-竖直段;
320-支架;
321-容置槽;
3211-斜面;
322-引线孔;
400-导热硅脂;
A-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面板与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测温装置与部分面板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面板与测温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爆炸图。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底壳100、位于底壳100顶部的面板200以及位于面板200下方的测温装置300,测温装置300包括测温元件310和用于承载测温元件310的支架320,测温元件310包括测温部311,支架320的顶面具有用于盛放导热硅脂400的容置槽321,测温部311位于容置槽321内,容置槽321的至少部分内侧壁为朝向容置槽321的外侧倾斜的斜面3211。
在具体实现时,电磁炉还包括线圈盘和控制板。底壳100与面板200围成腔体,线圈盘(图中未示出)、控制板(图中未示出)和测温装置300位于该腔体内。线圈盘和测温装置300均与控制板电连接。电磁炉工作时,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200上的锅具表面的温度通过面板200传递至测温装置300,测温装置300将该锅具表面的温度传递至控制板,从而使电磁炉根据接收到的温度实现对锅具的精确控温。
其中,底壳100可以包括底壁和围设在底壁的侧壁,面板200覆盖宅底壳100的顶部,并与底壳100的侧壁的上表面抵接,以围成用于容纳线圈盘、控制板和测温装置300的腔体。面板200可以是陶瓷面板,也可以是玻璃面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面板200的材质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300可以包括测温元件310和支架320。其中,支架320用于承载测温元件310,以为测温元件310提供支撑。在具体实现时,支架320可以为硅胶支架或橡胶支架。
为了稳固支撑测温元件310,支架320一般为罩状,支架320的顶面的边缘设置一圈挡板,由此,通过挡板与支架320的顶面形成容置槽321。由此,当支架320为硅胶支架或橡胶支架,便于制造支架320。
测温元件310用于检测通过面板200传递的锅具的温度。其中,测温元件310具体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简称NTC)。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测温元件310也可以是热电偶等,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其中,测温元件310可以包括测温部311,测温部311可以与面板200接触,通过测温部311检测通过面板200传递的锅具的温度。
为了使电磁炉的测温元件310对锅具的温度具有准确的判断,可以在NTC上涂导热硅脂400,导热硅脂400又称之为热界面材料,导热硅脂400具有高导热率,极佳的导热性,良好的电绝缘性(只针对绝缘导热硅脂),较宽的使用温度,很好的使用稳定性,较低的稠度和良好的施工性能。这样,通过导热硅脂400向测温元件310传导面板200散发出来的热量,由此,保证温度传递的效果。
为了盛放导热硅脂400,可以在支架320的顶面,即支架320朝向面板200的一面设置容置槽321,测温部311位于容置槽321内,导热硅脂400涂覆在测温部311上,通过容置槽321盛放导热硅脂400。
在测温元件310的测温部311上涂覆导热硅脂400,并非涂的越多越好,而是在保证填满面板200与测温部311之间的间隙的前提下越薄越好。导热硅脂400若涂覆过多,反而会影响热传导效率。在测温元件310的测温部311上涂覆导热硅脂400上,导热硅脂400里面的硅油与硅脂容易流出支架320外。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容置槽321的至少部分内侧壁设置为朝向容置槽321的外侧倾斜的斜面3211。示例性的,容置槽321的矩形时,容置槽321的一个边、两个边或者全部的边对应的内侧壁设置为朝向容置槽321的外侧倾斜的斜面3211。或者,容置槽321为圆形时,容置槽321的全部内侧壁设置为朝向容置槽321的外侧倾斜的斜面3211,由此,形成一个圆台状的容置槽321,容置槽321的槽口的直径大于容置槽321的槽底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容置槽321的至少部分内侧壁设置为朝向容置槽321的外侧倾斜的斜面3211。这样,在测温元件310的测温部311上涂覆导热硅脂400时,导热硅脂400可顺着斜面3211流至容置槽321内,使得涂覆的导热硅脂400不易散落,避免导热硅脂400流失,使电磁炉测温更为稳定和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321的底壁与容置槽321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120~160°。也就是说,容置槽321的底壁与容置槽321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20°且小于或等于160°。
当容置槽321的底壁与容置槽321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A小于120°时,斜面3211将导热硅脂400引流至容置槽321的效果较差。当容置槽321的底壁与容置槽321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A大于160°时,容置槽321难以盛放导热硅脂400。
测温元件310若与面板200的接触面积过小,会导致测温单元310测温不准确,误差较大。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保证测温部311能放置于容置槽321的同时,测温部311垂直于容置槽321的底壁的投影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容置槽321的底壁的面积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通过增加测温部311的面积,以增加测温部311与面板20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测温单元310测温的准确性,减小了测温单元310测温的误差。
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增加测温部311的长度,由此来增加测温部311的面积。当测温部311的长度增加时,为了便于将测温部311能放置于容置槽321内。
其中,容置槽321的底壁的面积为80mm2~50mm2。也就是说,测温部311垂直于容置槽321的底壁的投影的最小面积为12.5mm2。在增加测温单元测温的准确性的同时,节省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测温部311呈弯折状。
具体的,可以将测温部311设置为圆弧形、三角形、L型或者S型等规则的形状或者不规则的形状,本实施例在此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测温部311的轮廓与容置槽321的内底壁轮廓相匹配。由此,使得安装时更易对测温元件310进行定位,且提高了测温元件310的稳定性。示例性的,若容置槽321为矩形槽,测温部311可以弯折为矩形。容置槽321为圆形槽,测温部311可以弯折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温部311呈未封闭的环形。由此,便于弯折测温部311。
在具体实现时,测温部311围成的环形的周长大于或等于容置槽321的内壁的周长的四分之三。也就是说,测温部311围成的环形占用的空间越大越好,由此,可增加测温部311的温度检测区域,从而增加测温单元310测温的准确性,减小了测温单元测温的误差。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测温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测温元件310还包括与测温部311电连接的引线312,容置槽321内具有供引线312穿过的引线孔322。
具体的,测温单元310通过引线312与控制板电连接,从而将测温单元310通过面板200检测到的锅具的温度传递至控制板,从而使电磁炉根据接收到的温度实现对锅具的精确控温。
为了便于引线312与控制板电连接,在容置槽321内设置用于供引线312穿过的引线孔322,引线312经引线孔322穿出支架320,从而与控制板电连接。
本实施例对于引线孔322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使引线312经引线孔322穿出支架320即可。引线312一般为圆形,示例性的,引线孔322可以也为与引线312相匹配的圆形,由此,使得安装时更易对引线312进行定位,且提高了引线312的稳定性。
在具体实现时,引线312可以包括平直段3123和平直段3123的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竖直段3124,引线孔322用于供竖直段3124穿过,平直段3123的部分位于容置槽321内。也就是说,平直段3123的一端从测温元件310上引出,平直段3123的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竖直段3124,竖直段3124经引线孔322穿出支架320。
由于在容置槽321内设置引线孔322,导热硅脂400里面的硅油或硅脂会从支架320上的引线孔322处流出,导致导热硅脂400流失或固化,从而影响导热效果,导致整机测温不准确。由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312与引线孔322密封贴合。这样,在装配时,容置槽321内的导热硅脂400不会从引线孔322流出,从而避免导热硅脂400流失或固化,保证了导热效果和测温的准确性。
在具体实现时,引线孔322可以位于容置槽321的底壁。引线312经引线孔322穿入支架320内,然后与控制板电连接。通过支架320保护引线3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引线孔322的数量为两个,引线312包括分别电连接在测温部311两端的正极引线3121和负极引线3122,正极引线3121和负极引线3122分别经不同的引线孔322穿出支架320。也就是说,测温元件310的正极引线3121从其中一个引线孔322穿出,测温元件310的负极引线3122从其中另一个引线孔322穿出,这样使得测温装置300的走线更加整齐,布线更加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引线3121和负极引线3122之间的位置可以相邻,这样,便于正极引线3121和负极引线3122与控制板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引线3121和负极引线3122可以相对,例如,正极引线3121和负极引线3122分别朝向容置槽321相对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测温元件310的上表面与容置槽321的槽口平齐或者高于容置槽321的槽口。测温元件310与面板200的底面密封贴合。
这样,可保证面板200和支架320之间的密封性,且可防止面板200对测温元件310过压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当测温元件310的上表面与容置槽321的槽口平齐时,在放上面板200后,测温元件310的上表面通过导热硅脂400能够与面板200底面紧密贴合。或者,当测温元件310的上表面高于容置槽321的槽口时,测温元件310的上表面通过导热硅脂400与面板200的底面贴合,从而保证了良好的热传递,保证了电磁炉测温的精确性,且可防止面板200对测温元件310过压的情况出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00)、位于所述底壳(100)顶部的面板(200)以及位于所述面板(200)下方的测温装置(300),所述测温装置(300)包括测温元件(310)和用于承载所述测温元件(310)的支架(320),所述测温元件(310)包括测温部(3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0)的顶面具有用于盛放导热硅脂(400)的容置槽(321),所述测温部(311)位于所述容置槽(321)内,所述容置槽(321)的至少部分内侧壁为朝向所述容置槽(321)的外侧倾斜的斜面(3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321)的底壁与所述容置槽(321)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部(311)垂直于所述容置槽(321)的底壁的投影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容置槽(321)的底壁的面积的四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321)的底壁的面积为80mm2~50mm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部(311)呈弯折状;和/或,所述测温部(311)的轮廓与所述容置槽(321)的内底壁轮廓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部(311)呈未封闭的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部(311)围成的环形的周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容置槽(321)的内壁的周长的四分之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310)还包括与所述测温部(311)电连接的引线(312),所述容置槽(321)内具有供所述引线(312)穿过的引线孔(3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312)与所述引线孔(322)密封贴合;和/或,所述引线孔(322)位于所述容置槽(321)的底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孔(32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引线(312)包括分别电连接在所述测温部(311)两端的正极引线(3121)和负极引线(3122),所述正极引线(3121)和所述负极引线(3122)分别经不同的所述引线孔(322)穿出所述支架(320)。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310)的上表面与所述容置槽(321)的槽口平齐或者高于所述容置槽(321)的槽口;和/或,所述测温元件(310)与所述面板(200)的底面密封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310)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和/或,所述支架(320)为硅胶支架或橡胶支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69403.6U CN213630568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电磁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69403.6U CN213630568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电磁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30568U true CN213630568U (zh) | 2021-07-06 |
Family
ID=76636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69403.6U Active CN213630568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电磁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30568U (zh) |
-
2020
- 2020-11-25 CN CN202022769403.6U patent/CN2136305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395458U (zh) |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6281571U (zh) |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3630568U (zh) | 电磁炉 | |
CN213395460U (zh) |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5777445U (zh) | 温度探头与面板的装配结构及使用其的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7721678U (zh) | 锅盖和灶具组件 | |
CN211345426U (zh) | 电磁炉 | |
CN210373583U (zh) | 电磁炉 | |
CN113758585A (zh) | 一种低延迟的温度探头及应用其的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6868561U (zh) | 一种温度探头结构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8954947U (zh) |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 |
CN215982715U (zh) | 一种分体式温度探头结构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5811311U (zh) | 一种分体式温度探头结构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568666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464550U (zh) | 一种烹饪设备及烹饪套组 | |
CN207947912U (zh) | 加热膜板和电加热厨具 | |
CN221430875U (zh) | 上盖组件和烹饪设备 | |
CN21628156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464549U (zh) |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 |
CN205880706U (zh) | 温控器和具有该温控器的电热器具 | |
CN211232986U (zh) | 电磁炉 | |
CN219161504U (zh) |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 |
CN216433293U (zh) | 一种具有绝缘结构的温度探头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 |
CN221445316U (zh) |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 |
CN213395459U (zh) |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