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5426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5426U
CN211345426U CN201922275563.2U CN201922275563U CN211345426U CN 211345426 U CN211345426 U CN 211345426U CN 201922275563 U CN201922275563 U CN 201922275563U CN 211345426 U CN211345426 U CN 211345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emperature measuring
temperature
fixing fram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55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经中
祝明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755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5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5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5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1)、测温组件(3)以及面板(2);壳体(1)包括下盖(12)以及上盖(11),测温组件(3)包括测温元件(31)以及承载测温元件(31)的支撑结构(30),面板(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0),测温元件(31)穿设在第一通孔(20)中,且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不低于面板(2)的上表面;壳体(1)内具有用于固定测温组件(3)的固定架(10),固定架(10)设置在上盖(11)上,从而提高了测温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无烟尘、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壳体、线圈盘、电路板以及面板,面板位于壳体的顶部,线圈盘和电路板位于壳体和面板围成的容置腔内。在使用电磁炉烹饪时,将锅具放置在面板上,线圈盘上的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在锅具的锅底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为了实现对锅具的控温,现有技术的电磁炉还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具体位于面板的下方,用于检测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的温度。也就是说,锅具加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面板,测温组件通过检测面板的温度从而间接探测锅具的温度,然后将温度传递至电路板,电路板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调整电磁炉的加热状态,从而实现对锅具的控温。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电磁炉的测温组件对锅具的测温为间接测温,导致测温不够准确,进而导致对锅具控温的精确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提高对锅具控温的精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测温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壳体顶部的面板;所述壳体包括下盖以及位于所述下盖上方的上盖,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元件以及承载所述测温元件的支撑结构,所述面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测温元件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且所述测温元件的采温端不低于所述面板的上表面;
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固定所述测温组件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在面板上开设第一通孔,使测温元件穿设在第一通孔中,且测温元件的采温端不低于面板的上表面,从而当锅具放置在面板上时,测温元件能够与锅具直接接触,从而准确快速的直接检测锅具的温度,提高了测温的精确性,进而实现电磁炉对锅具的精确控温;同时,通过在上盖上设置固定架,通过固定架对测温组件进行固定,保证了测温元件的稳定性。通过将固定架设置在上盖上,这样使得测温组件与锅具之间的距离更近,以便于测温元件与面板上的锅具接触,而且可避免固定架对壳体内的其他部件造成干涉,比如与将固定架设置在线圈盘上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架设置在上盖上,节省了线圈盘上的空间,避免其对线圈盘上的部件造成干涉,方便线圈绕设,提高了磁力线分布的均匀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
通过使固定架与上盖一体成型,无需再设置额外的连接件将固定架连接在上盖上,降低了成本,使得装配更加方便,而且这样可提高固定架和上盖这个整体的结构强度;此外,上盖和固定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面板连接,从而提高了电磁炉的装配的方便性。
可选的,所述上盖包括环形盖以及位于所述环形盖围成的空间内的支架;
所述环形盖和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连接臂连接,所述支架形成为所述固定架。
可选的,所述连接臂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臂沿所述固定架的周向间隔排布。
这样可从至少两个位置上对固定架进行加强,提高了固定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固定在固定架上的测温组件的稳定性,为测温元件与锅具的良好接触提供了保障,进而提高了测温的准确性。而且,当锅具放置在面板上时,测温元件与锅具的锅底接触,锅具会对测温组件产生向下的压力,进而测温组件会对固定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压力,通过将连接臂设置为至少两个,可以从至少两个位置上对固定架进行加强,使固定架不会轻易变形,提高了固定架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
可选的,所述上盖和/或所述固定架与所述面板粘接。
由于上盖和固定架一体成型,可以将两者一起粘合在面板上,一次粘合即可实现安装,连接方便且可靠。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承载所述测温元件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主体部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
通过使弹性件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使得弹性件的定位效果更好。通过弹性件对测温元件进行支撑,当锅具放置在面板上时,测温元件会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始终紧贴锅具,使测温元件与锅具良好接触,从而能更加准确快速的检测出锅具的温度,达到精确控温的目的。同时弹性件可提供足够的变形量供测温元件下移,在保证测温元件与锅具有效接触的同时,可避免锅具对测温元件过压的情况出现,对测温元件进行了有效保护。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密封贴合。
这样可避免面板上的汤水从弹性件与第一通孔之间进入至壳体内而导致壳体内的电子器件遇水受潮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实现了防水效果,对壳体内的器件进行了有效保护,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过盈配合。
这样不仅可以防水,还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测温元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的主体部具有可容置所述测温元件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顶部具有开口,以使所述测温元件的采温端可从所述开口伸出。
这样使得测温元件的安装更加方便,对测温元件的支撑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测温元件的采温端具有止挡凸缘,所述止挡凸缘的底面抵接在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上表面。
通过设置止挡凸缘,对测温元件进行了有效限位,使测温元件的采温端显露在容置槽的槽口外,进一步保证测温元件能够与锅具良好接触,进而提高了测温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具有可供所述测温元件的引线穿出的第一引线孔。
这样方便走线。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的主体部的外侧壁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挡设在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
这样使得弹性件与固定架的配合效果更好,且可对弹性件进行更好的限位,使弹性件不会轻易移动或者晃动。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底面形成有用于对所述弹性件限位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围设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围,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台阶面上。
通过在固定架的底面形成围设在第二通孔外围的台阶面,通过台阶面对承载测温元件的弹性件进行限位,不仅方便了支撑结构与固定架之间的安装,且使弹性件在台阶面的限位作用下不会轻易移动或者晃动,提高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支撑结构上承载的测温元件的稳定性,为测温元件与锅具的有效接触提供了保证,进而提高了测温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的定位件;
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下方,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通过设置定位件,进一步提高了对测温元件的支撑效果,且使得测温组件与固定架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由于定位件对弹性件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上承载的测温元件的稳定性,为准确测温提高了保障。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固定架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固定架的其中另一者延伸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端部具有第一连接部,
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固定架的其中另一者上具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弹性件的对应所述连接柱的位置开设有可供所述连接柱穿过的避让孔。
通过连接柱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互配合实现支撑结构与固定架之间的固定,同时,通过在弹性件的对应连接柱的位置开设避让孔,使得连接柱从弹性件的避让孔中穿过,进一步提高了对弹性件的限位效果,使得弹性件不会左右移动或者晃动,进而提高了测温元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的端部的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定位件上的可与所述卡扣匹配卡合的卡位。
通过卡扣与卡位的配合将支撑结构固定在固定架上,连接方便且可靠。
可选的,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且所述卡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这样不仅使得在制作时更方便开模,而且,由于卡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二通孔内,即,使得卡扣的卡合方向朝向第二通孔这一侧,这样使得与卡扣配合连接的定位件的尺寸可以制作的较小一些,节省了电磁炉内的安装空间,以方便电磁炉内其他部件的布设,比如,可以节省定位件在线圈盘上的占据空间,不会对线圈的绕设造成影响,以提高磁力线分布的均匀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柱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柱沿所述固定架的周向间隔排布;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避让孔均至少为两个,一个所述连接柱对应一个所述避让孔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
这样可从多个位置对支撑结构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结构与固定架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的对应所述连接柱的位置开设有可供所述卡扣进入的缺口,所述卡位位于所述缺口的一侧,以在所述定位件转动时,所述卡扣可由所述缺口朝向所述卡位一侧移动,以与所述卡位旋转卡合。
这样设置安装方便且连接可靠。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的主体部的底端为敞口状,所述定位件的主体部的部分侧壁伸入至所述弹性件的主体部内,且与所述弹性件的主体部的内壁贴合。
这样使得定位件对弹性性的主体部在径向上起到了一定的支撑限位作用,使弹性件不会轻易左右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的主体部的外侧壁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定位件的侧壁共同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的支撑台。
通过支撑台对弹性件进行支撑和限位,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的主体部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测温元件的引线穿出的第二引线孔。
这样更方便走线。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定位件未旋转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定位件与固定架连接到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上盖、固定架以及测温组件安装在一起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9为图8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上盖、面板以及测温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上盖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11-上盖;
111-连接臂;
110-环形盖;
12-下盖;
2-面板;
20-第一通孔;
10-固定架;
100-第二通孔;
101-连接柱;
102-第一连接部;
103-台阶面;
3-测温组件;
31-测温元件;
310-止挡凸缘;
311-引线;
312-插接端子;
30-支撑结构;
32-弹性件;
320-避让孔;
321-第一凸缘;
322-容置槽;
323-第一引线孔;
33-定位件;
330-第二连接部;
331-第二引线孔;
332-第二凸缘;
333-缺口;
300-支撑台;
41-线圈盘;
42-散热风机;
43-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定位件未旋转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定位件与固定架连接到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上盖、固定架以及测温组件安装在一起时的剖视结构图;图9为图8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上盖、面板以及测温组件的爆炸结构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上盖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
该电磁炉包括:壳体1、线圈盘41、电路板43、散热风机42、测温组件3以及面板2。其中,面板2位于壳体1的顶部,线圈盘41、电路板43以及散热风机42位于面板2和壳体1围成的容置腔内。测温组件3用于检测放置在面板2上的锅具的温度。
壳体1具体包括下盖12以及位于下盖12上方的上盖11。上盖11与下盖12可以粘接,也可以卡接或者螺接在一起。
其中,测温组件3包括测温元件31以及承载测温元件31的支撑结构30。其中,面板2可以是陶瓷面板,也可以是玻璃面板,比如微晶玻璃面板,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线圈盘41、测温组件3均与电路板43电连接,散热风机42用于为线圈盘41和电路板43进行散热。
在利用电磁炉进行烹饪时,将锅具放置在面板2上,给电磁炉通电,线圈盘41上的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的底部,在锅具的底部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
在现有技术中,测温组件具体位于面板的下方,即,锅具加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面板,测温组件通过检测面板的温度从而间接获得锅具的温度,然后将温度传递至电路板,电路板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调整电磁炉的加热状态,比如,降低线圈盘的加热功率,或者使电磁炉暂停加热,从而实现对锅具的控温。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测温组件对锅具的测温为间接测温,导致测温不够准确,进而导致电磁炉对锅具控温的精确度较差。
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0,测温元件31穿设在第一通孔20中,且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不低于面板2的上表面。即,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高于面板2的上表面,或者,与面板2的上表面平齐。也就是说,当锅具放置在面板2上时,测温元件31能够与锅具的锅底直接接触,直接采集锅具的温度,从而准确快速的直接检测锅具的温度,测温元件31将温度传递至电路板43,从而使电磁炉根据接收到的温度实现对锅具的精确控温,从而实现电磁炉煲汤、煮粥、煎炸等功能。
比如,在烹饪时,测温元件31实时或者以一定频率采集锅底的温度,然后将温度传输至电路板43,电路板43具体可将接收到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对比,若接收到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此时电路板43控制加热功率降低或者使电磁炉暂停加热,若接收到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此时电路板43控制加热功率增大,从而实现对锅具的精确控温。
其中,测温元件31具体可包括:导热外壳以及位于导热外壳内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具体可以通过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封装在导热外壳中。其中,感温探头的引线从导热外壳中伸出,感温探头的引线311即为测温元件31的引线311。感温探头比如可以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简称NTC),导热外壳比如可以是导热性能好的铝质外壳,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导热性较好的材质。在具体测温时,导热外壳与锅具直接接触,将温度传递至感温探头,感温探头的引线311与电路板43电连接,具体地,引线311的端部可以设置插接端子312,电路板43上具有可供插接端子312插入的插接口。感温探头将采集到的锅具的温度传输至电路板43,从而使电磁炉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实现对锅具的精确控温。
需要说明的是,测温元件31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电路板43电连接。
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测温组件3的固定架1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0具体可以设置在上盖11上。
本实施例通过将固定架10设置在上盖11上,这样使得测温组件3与锅具之间的距离更近,以便于测温元件31与面板2上的锅具接触。而且与将固定架设置在线圈盘上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将固定架10设置在上盖11上,节省了线圈盘41上的空间,避免对线圈盘41上的部件造成干涉,以方便线圈绕设,提高了磁力线分布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面板2上开设第一通孔20,使测温元件31穿设在第一通孔30中,且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不低于面板2的上表面,从而当锅具放置在面板2上时,测温元件31能够与锅具直接接触,从而准确快速的直接检测锅具的温度,提高了测温的精确性,进而实现电磁炉对锅具的精确控温;同时,通过在上盖11上设置固定架10,通过固定架10对测温组件3进行固定,保证了测温元件31的稳定性。通过将固定架10设置在上盖11上,这样使得测温组件3与锅具之间的距离更近,以便于测温元件31与面板2上的锅具接触,而且,可避免固定架10对壳体1内的其他部件造成干涉,比如与将固定架设置在线圈盘上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架10设置在上盖11上,节省了线圈盘41上的空间,避免其对线圈盘41上的部件造成干涉,方便线圈绕设,提高了磁力线分布的均匀性。
较为优选的,固定架10具体可与上盖11一体成型,比如,固定架10与上盖11一体注塑成型。通过使固定架10与上盖11一体成型,无需再设置额外的连接件将固定架10连接在上盖11上,降低了成本,使得装配更加方便,而且这样可提高固定架10和上盖11这个整体的结构强度;此外,上盖11和固定架10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面板2连接,从而提高了电磁炉的装配的方便性。
具体地,上盖11包括环形盖110以及位于环形盖110围成的空间内的支架,环形盖110和支架之间通过连接臂111连接,支架形成为上述的固定架10。
较为优选的,可将连接臂111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连接臂111沿固定架10的周向间隔排布。通过至少两个连接臂111实现固定架10与环形盖110的连接,这样可从至少两个位置上对固定架10进行加强,提高了固定架10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固定在固定架10上的测温组件3的稳定性,为测温元件31与锅具的良好接触提供了保障,进而提高了测温的准确性。而且,当锅具放置在面板2上时,测温元件31与锅具的锅底接触,锅具会对测温组件3产生向下的压力,同时,测温组件3会对固定架10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压力,通过将连接臂111设置为至少两个,可以从至少两个位置上对固定架10进行加强,使固定架10不会轻易变形,提高了固定架10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111具体为两个,两个连接臂111分设在固定架10的两侧。
具体实现时,上盖11可以与面板2粘接。当上盖11与固定架10一体成型时,可将上盖11和固定架10这个整体一起粘接在面板2上,装配更快速便捷。其中,可以选择仅将环形盖110与面板2粘接,或者,仅将固定架10与面板2粘接,或者,环形盖110和固定架10均与面板2粘接。具体地,可以在上盖11的上表面设置胶槽,在连接时,向胶槽中点胶,然后将面板2粘接在上盖11上方。
当然,上盖11也可以与面板2通过卡接等其他方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0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20同轴的第二通孔100。支撑结构30具体包括:承载测温元件31的弹性件32。其中,弹性件32的主体部穿设在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100中。通过弹性件32对测温元件31进行支撑,当锅具放置在面板2上时,测温元件31会在弹性件32的弹力作用下始终紧贴锅具,使测温元件31与锅具良好接触,从而能更加准确快速的检测出锅具的温度,达到精确控温的目的。同时弹性件32可提供足够的变形量供测温元件31下移,在保证测温元件31与锅具有效接触的同时,可避免锅具对测温元件31过压的情况出现,对测温元件31进行了有效保护。
其中,可使弹性件32的主体部与第一通孔20的孔壁密封贴合,这样可避免面板2上的汤水从弹性件32与第一通孔20之间进入至壳体1内而导致壳体1内的电子器件遇水受潮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实现了防水效果,对壳体1内的器件进行了有效保护,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也就是说,弹性件32在起到支撑承载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了密封作用。
具体实现时,弹性件32的主体部可与第一通孔20的孔壁过盈配合。这样不仅可以防水,还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32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测温元件31的稳定性。
参照图3和图9所示,弹性件32的主体部具有可容置测温元件31的容置槽322,容置槽322的顶部具有开口,以使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可从开口伸出。在安装时,可将测温元件31从容置槽322的开口放入容置槽322中,使得测温元件31的安装更加方便。具体可以在容置槽322的槽底开设可供测温元件31的引线311穿出的第一引线孔323,以方便测温元件31的走线,使得测温元件31的引线311的端部连接的插接端子312与电路板43电连接。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引线孔323也可以开设在容置槽322的侧壁上。
较为优选的,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具有止挡凸缘310,止挡凸缘310的底面抵接在容置槽322的开口的上表面。通过设置止挡凸缘310,对测温元件31进行了有效限位,进一步保证测温元件31能够与锅具良好接触,进而提高了测温的准确性。
示例性的,具体可将测温元件31的导热外壳设置为T字形,T字形导热外壳的顶部即形成为上述的止挡凸缘310,从而抵接在容置槽的槽口外,即,使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位于容置槽的槽口外,以使其不低于面板2的上表面,保证测温元件31能够与锅具的锅底直接接触。
由于一些锅具的底面是平面,一些锅具的底面是上凹的凹面或者非平面,通过使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伸出容置槽322的开口外,从而保证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与锅具的底面可靠接触,使得平底锅以及非平底锅均可以在本实施例的电磁炉上使用,并实现精确控温。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2具体为硅胶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弹性件32也可以是橡胶件等其他耐高温件。
其中,弹性件32的主体部的外侧壁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321,第一凸缘321挡设在固定架10的下表面,这样使得弹性件32与固定架10的配合效果更好,且可对弹性件32进行更好的限位,使弹性件32不会轻易移动或者晃动。
具体地,固定架10的底面形成有用于对弹性件32进行限位的台阶面103,台阶面103围设在第二通孔100的外围,第一凸缘321位于台阶面103上。通过在固定架10的底面形成围设在第二通孔100外围的台阶面103,通过台阶面103对承载测温元件31的弹性件32进行限位,不仅方便了支撑结构30与固定架10之间的安装,且使弹性件32在台阶面103的限位作用下不会轻易移动或者晃动,从而提高了支撑结构3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支撑结构30上承载的测温元件31的稳定性,为测温元件31与锅具的有效接触提供了保证,进而提高了测温的准确性。
较为优选的,第一凸缘321具体可抵接在台阶面103上,这样进一步提高了限位效果,进而提高了弹性件32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较为优选的,台阶面103为环形台阶面,第一凸缘321为环形凸缘,从而对弹性件32的整个周向上进行限位。当然,第一凸缘321也可以包括多个凸缘段,多个凸缘段沿弹性件32的周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30还包括定位件33,定位件33位于弹性件32的下方。定位件33与固定架10连接。
通过设置定位件33,进一步提高了对测温元件31的支撑效果,且使得测温组件3与固定架10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由于定位件33对弹性件32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32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32上承载的测温元件31的稳定性,为准确测温提高了保障。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33具体可以为耐高温的塑胶件,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耐高温材质,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实现时,定位件33和固定架10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朝向定位件33和固定架10的其中另一者延伸的连接柱101,连接柱101的端部具有第一连接部102,定位件33和固定架10的其中另一者上具有可与第一连接部102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30。弹性件32的对应连接柱101的位置开设有可供连接柱101穿过的避让孔320。
通过连接柱101的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330的相互配合实现支撑结构30与固定架10之间的固定,同时,通过在弹性件32的对应连接柱101的位置开设避让孔320,使得连接柱101从弹性件32的避让孔320中穿过,进一步提高了对弹性件32的限位效果,使得弹性件32不会平移或者晃动,进而提高了测温元件31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01具体设置在固定架10上,第一连接部102可以为设置在连接柱101的端部的卡扣,第二连接部330可以为设置在定位件33上的可与卡扣匹配卡合的卡位。通过卡扣与卡位的配合将支撑结构30固定在固定架10上,连接方便且可靠。
具体可将连接柱101设置在台阶面103上,其中,避让孔320开设在第一凸缘321上,这样更易制作。
较为优选的,连接柱101位于第二通孔100的边缘,且卡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二通孔100内。这样不仅使得在制作时更方便开模,而且,由于卡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二通孔100内,即,使得卡扣的卡合方向朝向第二通孔100这一侧,这样使得与卡扣配合连接的定位件33的尺寸可以制作的较小一些,节省了电磁炉内的安装空间,以方便电磁炉内其他部件的布设,比如,可以节省定位件33在线圈盘41上的占据空间,不会对线圈的绕设造成影响,以提高磁力线分布的均匀性。
具体地,定位件33的对应连接柱101的位置开设有可供卡扣进入的缺口333,卡位位于缺口333的一侧,以在定位件33转动时,卡扣可由缺口333朝向卡位一侧移动,以与卡位旋转卡合,这样设置安装方便且连接可靠。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安装时,首先使连接柱101穿过弹性件32的避让孔320,使卡扣进入至定位件33上的缺口333内。结合图6和图7,当卡扣进入至缺口333后,转动定位件33,使卡扣由缺口333移动至其一侧的卡位时,并与卡位匹配卡合,从而实现了定位件33与固定架10之间的连接,即,定位件33、弹性件32以及固定架10连接在一起。
较为优选的,可将连接柱101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连接柱101沿固定架10的周向间隔排布。相应地,第二连接部330和避让孔320均至少为两个,一个连接柱101对应一个避让孔320和一个第二连接部330。这样可从多个位置对支撑结构30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结构30与固定架10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支撑结构30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01具体为三个,三个连接柱101沿第二通孔100的边缘等距离间隔排布。相应地,避让孔320和卡位也为三个。当连接柱101从避让孔320中穿过时,且连接柱101上的卡扣位于对应的缺口333中时,此时转动定位件33,使各卡扣移动至对应的卡位上,与卡位匹配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柱101也可以设置在定位件33上,相应地,第二连接部330设置在固定架10上。其中,第二连接部330也可以是与卡扣匹配卡合的卡孔或者卡槽。此外,第一连接部102也可以为螺孔,第二连接部330也为螺孔,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330通过穿设在两者中的螺钉连接。
继续参照图3和图9所示,弹性件32的主体部的底端为敞口状,定位件33的主体部的部分侧壁伸入至弹性件32的主体部内,且与弹性件32的主体部的内壁贴合。这样使得定位件33对弹性性的主体部在径向上起到了一定的支撑限位作用,使弹性件32不会轻易左右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32的稳定性。
其中,定位件33的主体部的外侧壁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332,第二凸缘332与定位件33的侧壁共同形成用于支撑弹性件32的支撑台300。通过支撑台300对弹性件32进行支撑和限位,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32的稳定性。具体地,弹性件32的第一凸缘321位于定位件33的第二凸缘332上。其中,缺口333和卡位具体可设置在定位件33的第二凸缘332上。
具体可在定位件33的主体部上开设有可供测温元件31的引线311穿出的第二引线孔331。也就是说,测温元件31的引线311依次从弹性件32的容置槽322的槽底的第一引线孔323和定位件33的第二引线孔331伸出,进而与电路板43电连接,使得走线比较方便且整齐。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引线孔323和第二引线孔331可以供测温元件31的引线311穿过,也可以供测温元件31的引线311端部的插接端子312穿过,或者,第一引线孔323和第二引线孔331仅供引线311穿过,当引线311穿过后,再在引线311的端部连接插接端子31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1)、测温组件(3)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顶部的面板(2);所述壳体(1)包括下盖(12)以及位于所述下盖(12)上方的上盖(11),所述测温组件(3)包括测温元件(31)以及承载所述测温元件(31)的支撑结构(3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0),所述测温元件(31)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20)中,且所述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不低于所述面板(2)的上表面;
所述壳体(1)内具有用于固定所述测温组件(3)的固定架(10),所述固定架(10)设置在所述上盖(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与所述上盖(11)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1)包括环形盖(110)以及位于所述环形盖(110)围成的空间内的支架;
所述环形盖(110)和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连接臂(111)连接,所述支架形成为所述固定架(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11)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臂(111)沿所述固定架(10)的周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1)和/或所述固定架(10)与所述面板(2)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0)同轴的第二通孔(100);
所述支撑结构(30)包括承载所述测温元件(31)的弹性件(32),所述弹性件(32)的主体部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20)和所述第二通孔(100)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2)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通孔(20)的孔壁之间密封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2)的主体部具有可容置所述测温元件(31)的容置槽(322),所述容置槽(322)的顶部具有开口,以使所述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可从所述开口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31)的采温端具有止挡凸缘(310),所述止挡凸缘(310)的底面抵接在所述容置槽(322)的开口的上表面;
和/或,所述容置槽(322)的槽底具有可供所述测温元件(31)的引线(311)穿出的第一引线孔(323)。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2)的主体部的外侧壁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321),所述第一凸缘(321)挡设在所述固定架(10)的下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的底面形成有用于对所述弹性件(32)限位的台阶面(103),所述台阶面(103)围设在所述第二通孔(100)的外围,所述第一凸缘(321)位于所述台阶面(103)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0)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32)的定位件(33);
所述定位件(33)位于所述弹性件(32)的下方,所述定位件(33)与所述固定架(10)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3)和所述固定架(10)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定位件(33)和所述固定架(10)的其中另一者延伸的连接柱(101),所述连接柱(101)的端部具有第一连接部(102),
所述定位件(33)和所述固定架(10)的其中另一者上具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2)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30);
所述弹性件(32)的对应所述连接柱(101)的位置开设有可供所述连接柱(101)穿过的避让孔(32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1)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0)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02)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柱(101)的端部的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330)为设置在所述定位件(33)上的可与所述卡扣匹配卡合的卡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1)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00)的边缘,且所述卡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00)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3)的对应所述连接柱(101)的位置开设有可供所述卡扣进入的缺口(333),所述卡位位于所述缺口(333)的一侧,以在所述定位件(33)转动时,所述卡扣可由所述缺口(333)朝向所述卡位一侧移动,以与所述卡位旋转卡合;
和/或,所述连接柱(101)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柱(101)沿所述固定架(10)的周向间隔排布;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部(330)和所述避让孔(320)均至少为两个,一个所述连接柱(101)对应一个所述避让孔(320)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330)。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2)的主体部的底端为敞口状,所述定位件(33)的主体部的部分侧壁伸入至所述弹性件(32)的主体部内,且与所述弹性件(32)的主体部的内壁贴合;
和/或,所述定位件(33)的主体部的外侧壁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332),所述第二凸缘(332)与所述定位件(33)的侧壁共同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32)的支撑台(300);
和/或,所述定位件(33)的主体部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测温元件(31)的引线(311)穿出的第二引线孔(331)。
CN201922275563.2U 2019-12-17 2019-12-17 电磁炉 Active CN211345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5563.2U CN211345426U (zh) 2019-12-17 2019-12-17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5563.2U CN211345426U (zh) 2019-12-17 2019-12-17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5426U true CN211345426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8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5563.2U Active CN211345426U (zh) 2019-12-17 2019-12-17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54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7494A (zh) * 2022-09-26 2023-10-03 佛山大匠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测温的温度检测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7494A (zh) * 2022-09-26 2023-10-03 佛山大匠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测温的温度检测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45426U (zh) 电磁炉
CN213395458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232986U (zh) 电磁炉
CN211345425U (zh) 电磁炉
CN212939358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10573330U (zh) 信号传输模块、锅具及烹饪套装
CN207378887U (zh) 电磁炉
CN218846213U (zh) 烹调器
CN211551712U (zh) 具有感温结构的电磁炉
CN210035608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CN219103061U (zh) 防溢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0035609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CN217464549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9264370U (zh) 烹调器
CN2178759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464555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916150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0951423U (zh) 线圈盘以及电磁炉
CN210493707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CN210842661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630568U (zh) 电磁炉
CN211457415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10373583U (zh) 电磁炉
CN218915026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1457407U (zh) 电磁加热设备和电磁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