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93707U - 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3707U
CN210493707U CN201921077302.3U CN201921077302U CN210493707U CN 210493707 U CN210493707 U CN 210493707U CN 201921077302 U CN201921077302 U CN 201921077302U CN 210493707 U CN210493707 U CN 210493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shell
control
power pane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773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光亮
李振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Innoge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noge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noge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noge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773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93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3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3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带有容腔的外壳、适配安装在所述容腔中的内胆、为所述内胆加热的发热装置、电源板组件,所述电源板组件和发热装置均设置在容腔中并电连接,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板组件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用于安装所述控制面板的控制外壳和用于为所述控制面板隔热的隔热组件,所述控制面板和控制外壳均设于远离容腔的一侧,所述隔热组件设于容腔中;本实用新型采用触摸的控制面板对电源板进行控制,而且控制面板上增设的隔热组件可有效地将发热装置所发出的热量进行隔离,保证控制面板的正常使用环境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功能锅,都是采用机械的方式(例如:齿轮齿条,旋钮等)去调节发热盘功率,从而控制多功能锅的工作。但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此类控制方式操作不能准确地控制发热盘的功率,不能控制工作时间,也不能设置工作模式,更不能联网,不符合当下智能化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锅,其采用触摸的方式去控制多功能锅不同的工作状态,具有模式多样化、能准确地控制发热盘的功率和工作时间、能通过WIFI联网等特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多功能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带有容腔的外壳、适配安装在所述容腔中的内胆、为所述内胆加热的发热装置、电源板组件,所述电源板组件和发热装置均设置在容腔中并电连接,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板组件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用于安装所述控制面板的控制外壳和用于为所述控制面板隔热的隔热组件,所述控制面板和控制外壳均设于远离容腔的一侧,所述隔热组件设于容腔中;所述隔热组件包括隔热棉和适配容置所述隔热棉的控制板隔热壳,所述控制板隔热壳适配与控制外壳装配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
作为改进,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控制外壳的安装口。
作为改进,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盘、用于固定所述发热盘的发热盘固定盘和温度保护组件,所述发热盘固定在所述发热盘固定盘的上端面,所述温度保护组件包括温控器和至少一个用于测量所述发热盘温度的温度探头,所述发热盘的中心处设有适配温控器通过的通孔,所述温控器与所述内胆活动连接,所述发热盘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温度探头的固定孔,所述温控器和温度探头分别与所述电源板组件电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温控器为突跳式温控器。
作为改进,所述电源板组件包括电源板、用于安装所述电源板的电源板隔热壳体和用于所述电源板散热的风扇,所述电源板固定在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的内部,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位于所述风扇的安装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作为改进,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设于所述发热盘固定盘的下方,所述发热盘固定盘和电源板隔热壳体之间设有用于阻隔热量的隔热中层,所述隔热中层固定在容腔的底部,所述发热盘固定盘固定在隔热中层的上端面上,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固定在隔热中层的底端面上。
作为改进,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与散热孔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隔热中层的底端面上设有适配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安装的安装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采用触摸的控制面板对电源板进行控制,控制面板集成了不同的工作模式,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食物选取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烹饪,而且控制面板上增设的隔热组件可有效地将发热装置所发出的热量进行隔离,保证控制面板的正常使用环境的温度。
(2)本实用新型增设的温度探头配合温控器使用,可以精准地控制发热盘的温度,保证发热盘不会超过预设的温度值。
(3)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板组件上增设有为电源板散热的风扇和为电源板隔热的电源板隔热壳体,降低了电源板工作环境的温度和阻隔了发热装置所发出的热量,保证电源板能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关于控制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发热盘底部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关于电源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关于隔热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关于温度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锅体1、锅盖2、容腔3、外壳4、内胆5、发热装置6、电源板组件7、控制装置8、隔热中层9、提手20、透气孔21、安装口40、散热格栅41、脚垫42、把手43、品字插头44、圆孔45、发热盘60、温度保护组件61、发热盘固定盘62、电源板70、电源板隔热壳体71、风扇72、散热孔73、控制面板80、控制外壳81、隔热组件82、安装缺口90、通孔601、固定孔602、温控器610、温度探头611、电源板隔热上壳710、电源板隔热下壳711、触摸面板800、主板801、显示屏802、显示屏支架803、隔热棉820、控制板隔热壳821、接触头部6110、外壳6111、热敏电阻6112、电线6113、套管6114、端子61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多功能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体1包括带有容腔3的外壳4、适配安装在所述容腔3中的内胆5、为所述内胆5加热的发热装置6、电源板组件7,内胆5设于发热装置6的上方并与发热装置6的发热源贴合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胆5可以为多种不同形状的锅,可以为深锅、丸子锅、多形锅、平锅、浪锅等,但并不应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形状。外壳4的两侧还设有对称的把手43、品字插头44,把手43通过螺钉固定在外壳4上,品字插头44通过倒扣固定在外壳4上。此外,锅盖2上还设有提手20和两个透气孔21,两个透气孔21分别对称设置在提手20的两侧且与提手20设置在同一竖直面上,提手20则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安装在锅盖2上。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电源板组件7和发热装置6均设置在容腔3中并电连接,电源板组件7设于发热装置6的下方。所述外壳4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板组件7的控制装置8,所述控制装置8包括控制面板80、用于安装所述控制面板80的控制外壳81和用于为所述控制面板80隔热的隔热组件82,所述控制面板80和控制外壳81均设于远离容腔3的一侧,所述隔热组件82设于容腔3中。所述隔热组件82包括隔热棉820和适配容置所述隔热棉820的控制板隔热壳821,所述控制板隔热壳821适配与控制外壳81装配以使所述控制装置8固定在所述外壳4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面板80是由触摸面板800、主板801、显示屏802和显示屏支架803组成的,触摸面板800与控制外壳81通过卡扣螺钉固定,显示屏支架803用于定位显示屏802的位置,显示屏802与主板801焊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螺钉与控制外壳81固定,然后控制外壳81的边缘上安装硅胶密封圈(或者涂上硅胶胶水)后与外壳4进行初步固定,再用螺钉将控制外壳81与外壳4进行最终固定,再将隔热棉820放入控制板隔热壳821中,然后通过螺钉将控制板隔热壳821固定在控制外壳81上。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主板801上集成了单片机、WIFI模块、电阻、电容、指示灯等电子元器件,为了防止主板801长期在高温状态下工作,本实用新型采用控制板隔热壳821和隔热棉820同时为主板801进行隔热,防止发热装置6所产生的热量过多地传递到主板801上,而隔热棉820可以选择由玻璃纤维、云母片等隔热材料制成,可有效地阻隔热量,保证控制面板80的正常使用。对应地,所述外壳4的侧壁上设有适配安装所述控制外壳81的安装口40,便于控制外壳81的安装。
如图2、图4和图8所示,所述发热装置6包括发热盘60、用于固定所述发热盘60的发热盘固定盘62和温度保护组件61,所述发热盘6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发热盘固定盘62的上端面,所述温度保护组件61包括温控器610和至少一个用于测量所述发热盘60温度的温度探头611,所述发热盘60的中心处设有适配温控器610通过的通孔601,所述温控器610与所述内胆5活动连接,所述发热盘60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温度探头611的固定孔602,所述温控器610和温度探头611分别与所述电源板组件7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探头611的数量为一个,对应地,固定孔602的数量也为一个,温度探头611直接与发热盘60的固定孔602贴合接触,使得温度探头611可以准确地测量发热盘60的温度后将温度数值转化为电信号传输到电源板组件7上,使得电源板组件7可以根据当前的信号去调节发热盘60的功率。当发热盘60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或到达预设工作模式的时间后,电源板组件7根据预设工作模式发出控制信号停止发热盘60的工作,以此来实现对发热盘60功率和工作时长的控制。在此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温度探头611的数量并不应以此为限,可以设置为两个或三个或更多,温度探头611的数量越多其测量发热盘60的温度越精确,可以精确到0.01,而固定孔602的位置也是可以设置在发热盘60底部的任意位置上,固定孔602分布越均匀,多个温度探头611所测量的数值偏差越小,可以取其平均值来作为发热盘60的温度,以此进一步地提高温度探头611测温的准确性。温度探头611选取市场上可以购买的温度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选取吉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JQ-B06X-4537C-300AXH的NTC温度传感器,温度探头611包括接触头部6110、外壳6111、热敏电阻6112、电线6113、套管6114和端子6115,接触头部6110与固定孔602相对接,其使用温度范围为-40℃~300℃,并有良好保护接地。此外,所述温控器610采用突跳式温控器,这是市场上可以购买的普通温控器,型号为KSD301,参数为AC220V±10%,50Hz,其工作原理是当发热盘60的温度达到温控器610预设的温度值时,温控器610向上跳动从而推动内胆5也向上移动,使得内胆5与发热盘60从贴合接触的状态转化为分隔的状态,起到过温保护的作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来说应当理解。
如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电源板组件7包括电源板70、用于安装所述电源板70的电源板隔热壳体71和用于所述电源板70散热的风扇72,所述电源板70分别与发热盘60、温控器610、温度探头611和控制面板8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71包括电源板隔热上壳710和适配与所述电源板隔热上壳710装配的电源板隔热下壳711,电源板隔热上壳710设有用于安装电源板70的内腔,所述电源板70通过螺钉固定在内腔中,所述电源板隔热下壳711同样地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在电源板隔热上壳710上以相对密封内腔。所述风扇72通过螺钉安装在电源板隔热上壳710的外侧面上,所述电源板隔热上壳710位于所述风扇72的安装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73,便于内腔的空气对流,起到对电源板70的散热降温作用。此外,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71设于所述发热盘固定盘62的下方,为了阻隔发热盘60的热量扩散到电源板70中,所述发热盘固定盘62和电源板隔热壳体71之间设有用于阻隔热量的隔热中层9,所述隔热中层9固定在容腔3的底部,所述发热盘固定盘62固定在隔热中层9的上端面上,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71固定在隔热中层9的底端面上,对应地,所述隔热中层9的底端面上设有适配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71安装的安装缺口90。在本技术方案中,隔热中层9是由酚醛塑料制成的,隔热中层9通过螺钉固定在容腔3的底部,隔热中层9同时也把隔热组件82和发热盘60分隔开,进一步地阻隔发热盘60的热量往控制面板80上传递。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电源板70集成了可控硅、蜂鸣器、电容、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在隔热中层9、电源板隔热上壳710、电源板隔热下壳711共同作用下阻隔了发热盘6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往电源板70上传递,风扇72则通过散热孔73加速电源板70周围的空气对流,降低电源板70工作环境的温度,从而保障电源板40上的各个电子元器件的正常使用。此外,所述外壳4的底部设有散热格栅41,所述散热格栅41与散热孔73相连通和脚垫42,所述隔热中层9的底部设有脚垫42,脚垫42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隔热中层9的底部,对应地,外壳4上设有胶垫42穿过的圆孔45,胶垫42分别对应穿过圆孔45后将外壳4支撑起来,便于散热格栅41的气体交换,在风扇72的作用下可把电源板70自身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依次通过散热孔73、散热格栅41排出外界大气中,达到散热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单片机控制可控硅来控制发热盘60的工作,主板801通过预设的编写程序来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模式,优选地设置了“蒸煮”、“火锅”、“煎炸”、“扒类”四个工作模式,但并不应局限于这四个模式,每个模式中发热盘60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温度都不同,同时配置了时间、温度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手动地调节多功能锅工作时间和工作温度。作为改进,主板801内置的WIFI模块和名为“天猫精灵”的配套APP共同使用,该多功能锅可以通过WIFI连接“天猫精灵”APP,从而实现物联网智能家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体(1)包括带有容腔(3)的外壳(4)、适配安装在所述容腔(3)中的内胆(5)、为所述内胆(5)加热的发热装置(6)、电源板组件(7),所述电源板组件(7)和发热装置(6)均设置在容腔(3)中并电连接,所述外壳(4)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板组件(7)的控制装置(8),所述控制装置(8)包括控制面板(80)、用于安装所述控制面板(80)的控制外壳(81)和用于为所述控制面板(80)隔热的隔热组件(82),所述控制面板(80)和控制外壳(81)均设于远离容腔(3)的一侧,所述隔热组件(82)设于容腔(3)中;
所述隔热组件(82)包括隔热棉(820)和适配容置所述隔热棉(820)的控制板隔热壳(821),所述控制板隔热壳(821)适配与控制外壳(81)装配以使所述控制装置(8)固定在所述外壳(4)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控制外壳(81)的安装口(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6)包括发热盘(60)、用于固定所述发热盘(60)的发热盘固定盘(62)和温度保护组件(61),所述发热盘(60)固定在所述发热盘固定盘(62)的上端面,所述温度保护组件(61)包括温控器(610)和至少一个用于测量所述发热盘(60)温度的温度探头(611),所述发热盘(60)的中心处设有适配温控器(610)通过的通孔(601),所述温控器(610)与所述内胆(5)活动连接,所述发热盘(60)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温度探头(611)的固定孔(602),所述温控器(610)和温度探头(611)分别与所述电源板组件(7)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610)为突跳式温控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组件(7)包括电源板(70)、用于安装所述电源板(70)的电源板隔热壳体(71)和用于所述电源板(70)散热的风扇(72),所述电源板(70)固定在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71)的内部,所述风扇(72)安装在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71)的外侧面上,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71)位于所述风扇(72)的安装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7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71)设于所述发热盘固定盘(62)的下方,所述发热盘固定盘(62)和电源板隔热壳体(71)之间设有用于阻隔热量的隔热中层(9),所述隔热中层(9)固定在容腔(3)的底部,所述发热盘固定盘(62)固定在隔热中层(9)的上端面上,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71)固定在隔热中层(9)的底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底部设有散热格栅(41),所述散热格栅(41)与散热孔(73)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中层(9)的底端面上设有适配所述电源板隔热壳体(71)安装的安装缺口(90)。
CN201921077302.3U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Active CN210493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7302.3U CN210493707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7302.3U CN210493707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3707U true CN210493707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2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77302.3U Active CN210493707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93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03257A (en) Food warming vessel for cafeterias, restaurants and the like
CN111802898B (zh) 真空低温烹调器
CN209863297U (zh) 一种立体加热多功能烹调锅
CN210493707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US2813962A (en) Surface cooking unit control apparatus
CN211345426U (zh) 电磁炉
CN209404367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3429679U (zh) 一种双区独立发热的早餐机
CN210573441U (zh) 信号传输模块、锅具及烹饪套装
CN213488409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8006536U (zh) 红外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7464553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5127293U (zh) 水壶
CN211270026U (zh) 一种发热盘和电水壶
CN218915026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20024782U (zh) 一种发热盘测温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CN21330896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285415U (zh) 烹饪装置
CN21895494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5457297U (zh) 一种电陶炉烧水壶测温装置及电陶炉烧水茶台
CN217302896U (zh) 用于烹饪设备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设备
CN218978605U (zh) 防溢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5723409U (zh) 烹饪器具
CN211551712U (zh) 具有感温结构的电磁炉
CN214964702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