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7415U - 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7415U
CN211457415U CN202020218649.1U CN202020218649U CN211457415U CN 211457415 U CN211457415 U CN 211457415U CN 202020218649 U CN202020218649 U CN 202020218649U CN 211457415 U CN211457415 U CN 211457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ing
base
support
temperatur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86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旋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186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7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7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7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测温组件(3)、基座(1)以及连接在基座(1)下方的磁条支架(2);基座(1)包括基板(11)和位于基板(11)背面的线圈盘(12);测温组件(3)设置在磁条支架(2)上,线圈盘(12)上具有用于避让测温组件(3)的避让区,以使测温组件(3)的采温端与基板(11)的背面贴合;磁条支架(2)与基座(1)连接时将测温组件(3)共同夹设在其中,从而提高了测温组件装配的方便性。

Description

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烹饪器具,比如电磁炉,电磁饭煲、电磁压力锅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无烟尘、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烹饪器具,比如电磁炉,主要包括:壳体、面板、测温组件、线圈盘以及位于线圈盘下方的磁条支架。线圈盘、磁条支架以及测温组件位于壳体和面板围成的空间内,其中磁条支架上设置有磁条。线圈盘的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切割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在锅具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将锅具加热。其中,测温组件安装在线圈盘上,测温组件的采温端与面板的下表面贴合。具体地,线圈盘上设置用于固定测温组件的零部件,测温组件通过零部件固定在线圈盘上。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测温组件固定在线圈盘上,需要在线圈盘上额外设置用于安装固定测温组件的零部件,所需零部件较多,导致装配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以使测温组件的装配更加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测温组件、基座以及连接在所述基座下方的磁条支架,所述基座包括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背面的线圈盘;所述测温组件设置在所述磁条支架上,所述线圈盘上具有用于避让所述测温组件的避让区,以使所述测温组件的采温端与所述基板的背面贴合;所述磁条支架与所述基座连接时将所述测温组件共同夹设在其中。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烹饪器具,通过将测温组件设置在磁条支架上,在将磁条支架与基座连接在一起时,通过磁条支架和基座将测温组件共同夹设在两者之间,即,无需设置额外的零部件对测温组件进行固定,即可实现测温组件的安装,从而使得测温组件的装配更加方便,且节省了成本,同时,由于线圈盘上具有用于避让测温组件的避让区,因此,测温组件可穿过该避让区,以与基板的背面贴合,从而实现有效测温,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在提高测温组件装配方便性的同时,保证了测温组件的有效测温。
可选的,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支架、位于所述测温支架上的测温元件以及与所述测温元件的引线连接的接线端子,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基板的背面贴合;
所述磁条支架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测温组件的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引线和所述接线端子穿过的避让孔。
通过磁条支架的支撑板对承载有测温元件的测温支架进行支撑,测温元件的引线和连接在引线端部的接线端子从避让孔穿过,以使接线端子与电磁烹饪器具的控制板连接,从而实现测温元件与控制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可选的,所述磁条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测温支架水平移动的限位结构。
通过限位结构对测温组件进行限位,防止测温支架左右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温支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测温元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围设在至少部分所述测温支架的外围的限位板。
通过将围设在至少部分测温支架外围的限位板对测温支架进行限位,结构简单且限位效果好。
可选的,所述限位板的顶端与所述基座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
这样可避免在装配时限位板与基座发生干涉,保证了装配的顺畅性,且可避免磁条支架和基座之间过压的情况出现,对磁条支架和基座进行了保护。
可选的,所述限位板为围设在所述测温支架的外围的环形限位板。
通过将限位板设置为环形,这样从测温支架的整个周向上对其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了测温组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支撑板一体成型。
这样使得后续装配更加方便,且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测温支架与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壁之间过盈配合。
这样使得测温支架的稳定性更好,无需设置额外的零部件对其进行限位。
可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壁上还设置用于对所述测温支架进行限位的限位筋。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至少为两个,各所述限位筋在沿所述限位板的顶端至所述限位板的底端的方向上延伸,至少两个所述限位筋沿所述限位板的周向间隔排布。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沿所述限位板的周向延伸设置。
通过限位筋对测温支架进行限位,结构简单且限位效果好。
可选的,所述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架和绕设在所述线圈盘架上的线圈,所述基板与所述线圈盘架为一体件。
这样装配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架和绕设在所述线圈盘架上的线圈,所述基板与所述线圈盘架为分体式结构。
这样比如当装配时或者维修时,基板和线圈盘架的其中一者发生破损或者损坏时,仅更换其中发生破损的部件即可,避免了整体部件的报废,节省了成本。
可选的,所述基座为下凹的凹形基座,所述磁条支架为下凹的凹形磁条支架。
可选的,所述基座和所述磁条支架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基座和所述磁条支架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匹配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旋转卡合。
在安装时,只需使磁条支架和基座相对转动,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旋转卡合,即可将磁条支架与基座连接在一起,无需额外的安装工具即可实现磁条支架与基座的连接,装配非常方便。
可选的,所述基座和所述磁条支架的其中一者上具有第一螺孔,所述基座和所述磁条支架的其中另一者的对应所述第一螺孔的位置具有第二螺孔,所述基座和所述磁条支架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中的螺钉连接。
这样使得磁条支架与基座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基座、磁条支架以及测温组件的结构爆炸图一;
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基座、磁条支架以及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基座、测温组件以及磁条支架安装在一起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6为图5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基座、测温组件以及磁条支架安装在一起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上放置有锅具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
11-基板;
12-线圈盘;
110-支撑部;
120-线圈;
121-绕线隔板;
2-磁条支架;
20-支撑板;
201-避让孔;
21-限位板;
211-限位筋;
22-磁条;
23-导磁体;
3-测温组件;
30-测温元件;
31-测温支架;
32-引线;
33-接线端子;
4-螺钉;
5-锅具;
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电磁烹饪器具上一般设置有测温组件,测温组件与电磁烹饪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其中,控制板可以设置在电磁烹饪器具内,也可以设置在电磁烹饪器具配套的遥控器上。测温组件可以间接检测位于电磁烹饪器具上的锅具或者位于电磁烹饪器具上的盛装食材的内胆的温度,比如,测温组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至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测温组件检测到的温度对锅具进行精确控温。此外,测温组件也可以检测电磁烹饪器具内部部件的温度,比如检测线圈盘的温度等,也可以检测电磁烹饪器具内腔的环境温度等。
在现有技术中,测温组件设置在线圈盘上,具体地,线圈盘上设置用于固定测温组件的零部件,测温组件通过零部件固定在线圈盘上。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测温组件固定在线圈盘上,需要在线圈盘上额外设置用于安装固定测温组件的零部件,所需零部件较多,导致装配比较繁琐。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烹饪器具通过将测温组件3设置在磁条支架2上,磁条支架2与位于其上方的基座1连接,磁条支架2在与基座1连接时将测温组件3夹设在磁条支架2和基座1之间,无需额外的零部件即可实现测温组件3的装配,从而提高测温组件3装配的方便性。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该电磁烹饪器具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基座、磁条支架以及测温组件的结构爆炸图一;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基座、磁条支架以及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基座、测温组件以及磁条支架安装在一起时的剖视结构图;图6为图5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基座、测温组件以及磁条支架安装在一起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上放置有锅具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9为图8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本实施例的电磁烹饪器具具体为电磁炉,下面以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电磁烹饪器具也可以是其他电磁加热的器具,比如电磁饭煲、电磁压力锅等。
该电磁炉包括:测温组件3、基座1以及连接在基座1下方的磁条支架2。其中,基座1包括基板11和位于基板11背面的线圈盘12。线圈盘12具体包括线圈盘架和绕设在线圈盘架上的线圈120。磁条支架2上设置有磁条22。其中,基板11显露在外,即,消费者可以看到该基板11,该基板11可以为电磁炉的面板。
具体实现时,电磁炉还包括底座6,基座1位于底座6的上方,基座1与底座6相配合围成腔体,磁条支架2、测温组件3等电磁炉的部件位于该腔体内。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基板11的背面指的是基板11的朝向该腔体的一面。可以理解的是,线圈盘12位于该腔体内。
具体使用时,将锅具5放置在基板11上方的位置。电磁炉开启后,线圈120通电产生的磁力线切割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5,在锅具5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将锅具5加热。由于磁力线为上下双向的,为了使磁力线尽可能多的向上集中以切割锅具5,提高加热效率,通过设置磁条22,磁条22用于将磁力线向上引导,使磁力线向上聚集以切割锅具5。
其中,锅具5可以直接与基板11的上表面接触,基板11具体可以是耐高温的玻璃材质,比如微晶玻璃等,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基板11的上表面即与基板11的背面相背的那面,即,消费者看到的那面。
锅具5也可以与基板11的上表面不接触,即锅具5的底面与基板1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比如参照图1、图8和图9所示,基板11上具有可支撑锅具5的支撑部110,锅具5具体通过支撑部110支撑在电磁炉上。在该种情况下,基板11具体可以是耐高温的玻璃材质,也可以是具有一定耐温性能的塑料材质等,只要保证与锅具5直接接触的支撑部110具有足够的耐温性能即可。
测温组件3的采温端与基板11的背面贴合。具体地,测温组件3可以检测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5的温度,比如,当锅具5与基板11的上表面贴合时,测温组件3间接检测锅具5的温度,即,锅具5的温度直接通过基板11传递至测温组件3,测温组件3的采温端通过采集基板11的温度而间接获知锅具5的温度,然后将采集到的温度传递至电磁炉的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测温组件3采集到的温度实现对锅具5的精确控温。其中,控制板可以设置在上述腔体内,也可以设置与电磁炉相配套的遥控器内。
当然,测温组件3也可以检测电磁炉内其他部件的温度,比如,检测线圈盘12的温度,或者检测线圈盘12所在的环境的温度等,或者检测电磁炉内腔的温度。比如,测温组件3检测线圈盘12所在的环境温度,并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传输至控制板,比如,控制板当测温组件3检测到线圈盘12所在的环境温度达到或者高于预设温度值时,直接使电磁炉断电或者停止工作,以避免温度继续升高而导致线圈盘12损坏的情况出现,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对线圈盘12进行了有效保护,进而对基座1进行了保护。
参照图1、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具5与基板11不直接接触,由于基板11的温度变化会受到锅具5温度的影响,而线圈盘12的温度变化会受基板11温度的影响,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3具体可通过检测基板11的温度变化,进而得知线圈盘12的温度变化,比如,当测温组件3检测到某时刻温度达到或者高于预设温度值时,使控制板控制电磁炉停止加热,从而避免温度继续升高而导致线圈盘12损坏或者其他不安全事故发生。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预设温度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可以是电磁炉出厂前设定好,也可以是电磁炉上具有设置按键,用户可根据情况自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3具体设置在磁条支架2上,线圈盘12上具有用于避让测温组件3的避让区,以使测温组件3的采温端与基板11的背面贴合。其中,磁条支架2与基座1连接时将测温组件3共同夹设在其中。也就是说,测温组件3位于磁条支架2和基座1之间,在磁条支架2和基座1连接在一起时,测温组件3正好被磁条支架2和基座1夹设在其中。
本实施例中的基座1具体为下凹的凹形基座,磁条支架2为下凹的凹形磁条支架。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电磁炉具体可以是凹形电磁炉,当然,也可以是平面电磁炉。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将测温组件3设置在磁条支架2上,在将磁条支架2与基座1连接在一起时,通过磁条支架2和基座1将测温组件3共同夹设在两者之间,即,无需设置额外的零部件对测温组件3进行固定,即可实现测温组件3的安装,从而使得测温组件3的装配更加方便,且节省了成本,同时,由于线圈盘12上具有用于避让测温组件3的避让区,因此,测温组件3可穿过该避让区,以与基板11的背面贴合,从而实现有效测温,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在提高测温组件3装配方便性的同时,保证了测温组件3的有效测温。
在本实施例中,磁条支架2与基座1之间具体通过螺钉4连接。具体参照图1至图4,基座1和磁条支架2的其中一者上具有第一螺孔,基座1和磁条支架2的其中另一者的对应第一螺孔的位置具有第二螺孔,基座1和磁条支架2通过穿设在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中的螺钉4连接。通过螺钉4连接方式使得磁条支架2与基座1之间的固定更加牢靠。装配时,将测温组件3夹在磁条支架2和基座1之间,使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对准,然后旋入螺钉4,随着螺钉4的锁紧,测温组件3被可靠的夹设在磁条支架2和基座1之间,当磁条支架2连接在基座1上时,测温组件3同时得到了固定。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基座1和磁条支架2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基座1和磁条支架2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与第一卡合部匹配的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旋转卡合。在安装时,只需使磁条支架2和基座1相对转动,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旋转卡合,即可将磁条支架2与基座1连接在一起,无需额外的安装工具即可实现磁条支架2与基座1的连接,装配非常方便,比如,将测温组件3放置在磁条支架2上,将基座1放置在磁条支架2上方,转动基座1,使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卡合,从而将磁条支架2连接在基座1上,同时使测温组件3得以固定。
其中,线圈盘12包括线圈盘架和绕设在线圈盘架上的线圈120,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与线圈盘架为一体件。通过将基板11和线圈盘12设置为一体件,使得电磁炉的装配更加方便。
这里的一体件可以理解为,基板11和线圈盘架一体成型,比如,线圈盘架包括架体和设置在架体上的绕线隔板121,基板11可以作为线圈盘架的架体,绕线隔板121位于架体的背面。比如,基板11为塑胶基板,在制作基板11时,在基板11的背面成型出绕线隔板121。绕线隔板121具体为多个,相邻的绕线隔板121之间形成绕线槽,线圈绕线沿着绕线槽绕设,从而形成线圈120。此时,相邻的绕线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上述的用于避让测温组件3的避让区。当然,也可以是架体和基板11一体成型。这里的一体件还可以理解为,基板11与线圈盘架后续装配在一起,形成不可拆分的一个整体件。比如,架体与基板11固定为一体,此时,可以在架体上开设避让孔,以形成上述的用于避让测温组件3的避让区。
当然,基板11和线圈盘12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两者分别制作,后续装配在一起,此时,可以在线圈盘12上开设避让孔,以形成用于避让测温组件3的避让区,使测温组件3的采温端与基板11的背面贴合,即,与基板11的底面贴合。这样比如当装配时或者维修时,基板11和线圈盘架的其中一者发生破损或者损坏时,仅更换其中发生破损的部件即可,避免了整体部件的报废,节省了成本。
其中,磁条支架2上的磁条22可以是多个,多个磁条22比如以磁条支架2的中心为圆心呈辐射状排布在磁条支架2上,具体地,磁条支架2上具有容置槽,磁条22具体设置在容置槽中。
参照图2、图5、图8和图9所示,可以在磁条支架2的中心设置导磁体23。其中,磁条22位于导磁体23的外围。测温组件3具体位于导磁体23的外侧,即,测温组件3设置在磁条支架2的非中心区域。通过在磁条支架2的中心处设置导磁体23,从而使得导磁体23能够将线圈盘12上的线圈120产生的磁力线在线圈盘中心区引导,使之聚拢,从而使磁场在线圈盘12中心处得到加强,即,整体加热能量分布区向线圈盘12中心扩展,从而大大缩小了加热时锅具5的中心冷区,使高热区被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使得锅具5整体受热更加均匀。
其中,测温组件3具体包括测温支架31、位于测温支架31上的测温元件30以及与测温元件30的引线32连接的接线端子33。可以理解的是,引线32的一端与测温元件30连接,引线32的另一端与接线端子33连接。测温元件30的采温端具体与基板11的背面贴合。
具体地,测温支架31可以是硅胶支架,本实用新型对其材质并不限于此,测温支架31的顶部具有开口向上的凹槽,测温元件30位于该凹槽中。测温支架31的底部具有可供测温元件30的引线32穿过的线孔。引线32的从线孔穿出的一端上连接有接线端子33,接线端子33用于和电磁炉的控制板连接,以实现测温组件3与控制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测温元件30具体可以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简称NTC),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测温元件30也可以是热电偶等,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其中,磁条支架2具有用于支撑测温组件3的支撑板20,且支撑板20上开设有可供引线32和接线端子33穿过的避让孔201。通过磁条支架2的支撑板20对承载有测温元件30的测温支架31进行支撑,测温元件30的引线32和连接在引线32端部的接线端子33从避让孔201穿过,以使接线端子33与电磁炉的控制板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温组件3的稳定性,可选的,磁条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测温支架31水平移动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对测温组件3进行限位,防止测温支架31左右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温支架3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测温元件30的稳定性。由于测温组件3在竖向上被磁条支架2和基座1夹设,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水平具体为非竖向,比如可以指水平面方向,或者,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或者,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的方向,该夹角为锐角。
参照图2至图9所示,限位结构包括围设在至少部分测温支架31的外围的限位板21。通过将围设在至少部分测温支架31外围的限位板21对测温支架31进行限位,结构简单且限位效果好。
具体实现时,可使限位板21的顶端与基座1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即,在磁条支架2与基座1装配好之后,限位板21的顶端与基座1不接触。这样可避免在装配时限位板21与基座1发生干涉,保证了装配的顺畅性,且可避免磁条支架2和基座1之间过压的情况出现,对磁条支架2和基座1进行了保护。
较为优选的,限位板21为围设在测温支架31的外围的环形限位板。通过将限位板21设置为环形,这样从测温支架31的整个周向上对其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了测温组件3的稳定性。当然,限位板21也可以是围设在测温支架31外围的弧形板。
其中,测温支架31与限位板21的内侧壁之间可以过盈配合。这样使得测温支架31的稳定性更好,无需设置额外的零部件对其进行限位。
限位板21具体可以设置在支撑板20上。限位板21可以与支撑板20一体成型,这样使得后续装配更加方便,且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限位板21的内侧壁上还设置用于对测温支架31进行限位的限位筋211。通过限位筋211对测温支架31进行限位,结构简单且限位效果好。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筋211在沿限位板21的顶端至限位板21的底端的方向上延伸。限位筋211具体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限位筋211沿限位板21的周向间隔排布。也就是说,通过至少两个限位筋211将测温支架31夹紧在限位板21围成的空间内。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限位筋211也可以只有一个,比如,限位筋211与限位板21的内壁共同将测温支架31夹紧。此外,限位筋211也可以沿限位板21的周向延伸设置。比如,限位筋211沿限位板21的内壁周向环设。具体实现时,限位筋211具体可以与限位板21一体成型。
当电磁烹饪器具为电磁饭煲时,电磁饭煲包括壳体,壳体中限定出盛放内胆的空间,壳体的对应该空间的下方的部分具有腔体,腔体内设置有线圈盘、磁条支架2以及测温组件3等,此时,基板11可以理解为壳体的用于支撑内胆的那个底板。底板的上表面即为基板11的上表面,底板的朝向腔体的那一面即为基板11的背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组件(3)、基座(1)以及连接在所述基座(1)下方的磁条支架(2);所述基座(1)包括基板(11)和位于所述基板(11)背面的线圈盘(12);所述测温组件(3)设置在所述磁条支架(2)上,所述线圈盘(12)上具有用于避让所述测温组件(3)的避让区,以使所述测温组件(3)的采温端与所述基板(11)的背面贴合;所述磁条支架(2)与所述基座(1)连接时将所述测温组件(3)共同夹设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3)包括测温支架(31)、位于所述测温支架(31)上的测温元件(30)以及与所述测温元件(30)的引线(32)连接的接线端子(33),所述测温元件(30)与所述基板(11)的背面贴合;
所述磁条支架(2)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测温组件(3)的支撑板(20),且所述支撑板(20)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引线(32)和所述接线端子(33)穿过的避让孔(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测温支架(31)水平移动的限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围设在至少部分所述测温支架(31)的外围的限位板(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1)的顶端与所述基座(1)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
和/或,所述限位板(21)为围设在所述测温支架(31)的外围的环形限位板;
和/或,所述限位板(2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0)上,所述限位板(21)与所述支撑板(20)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测温支架(31)与所述限位板(21)的内侧壁之间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1)的内侧壁上还设置用于对所述测温支架(31)进行限位的限位筋(2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211)至少为两个,各所述限位筋(211)在沿所述限位板(21)的顶端至所述限位板(21)的底端的方向上延伸,至少两个所述限位筋(211)沿所述限位板(21)的周向间隔排布;
或者,所述限位筋(211)沿所述限位板(21)的周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12)包括线圈盘架和绕设在所述线圈盘架上的线圈(120),
所述基板(11)与所述线圈盘架为一体件;
或者,所述基板(11)与所述线圈盘架为分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为下凹的凹形基座,所述磁条支架(2)为下凹的凹形磁条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和所述磁条支架(2)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基座(1)和所述磁条支架(2)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匹配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旋转卡合;
或者,所述基座(1)和所述磁条支架(2)的其中一者上具有第一螺孔,所述基座(1)和所述磁条支架(2)的其中另一者的对应所述第一螺孔的位置具有第二螺孔,所述基座(1)和所述磁条支架(2)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中的螺钉(4)连接。
CN202020218649.1U 2020-02-27 2020-02-27 电磁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457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8649.1U CN211457415U (zh) 2020-02-27 2020-02-27 电磁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8649.1U CN211457415U (zh) 2020-02-27 2020-02-27 电磁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7415U true CN211457415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295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8649.1U Active CN211457415U (zh) 2020-02-27 2020-02-27 电磁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7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5119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1457415U (zh) 电磁烹饪器具
JP2011007537A (ja) 温度センサ
CN211345426U (zh) 电磁炉
CN205942478U (zh) 一种电热炊具控温装置及其电热炊具
CN201293376Y (zh)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感应加热装置
CN210611914U (zh) 一种防烫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07378887U (zh) 电磁炉
CN215723409U (zh) 烹饪器具
CN210951423U (zh) 线圈盘以及电磁炉
CN215637376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1232986U (zh) 电磁炉
CN215723391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JP3041838B2 (ja) 炊飯器
CN21967531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JPS62161318A (ja) 調理器の感熱装置
CN217464549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3395463U (zh) 采温装置以及烹饪厨具
CN213395467U (zh) 烹煮灶具
CN220459186U (zh) 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CN213662000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19761362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0891796U (zh) 电磁炉
CN21977582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3395459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