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95467U - 烹煮灶具 - Google Patents
烹煮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95467U CN213395467U CN202022220871.8U CN202022220871U CN213395467U CN 213395467 U CN213395467 U CN 213395467U CN 202022220871 U CN202022220871 U CN 202022220871U CN 213395467 U CN213395467 U CN 2133954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measuring
- upper cover
- water outlet
- frame
- annular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煮灶具,包括:上盖,具有测温孔、且具有第一侧以及第二侧;基壳,设置于所述上盖的第二侧、且与所述基壳合围成一容置空间;机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机架包括第一环壁,所述第一环壁内嵌于所述测温孔;测温组件,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一环壁的内侧向外穿出于所述测温孔、且用于测量所述上盖上的物品的温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煮灶具,其机架裸露在外的部分仅为机架的侧壁即第一环壁,减小了机架裸露在外的部分,以使得上盖和锅具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增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煮灶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烹饪器具,由于电磁炉具有无油烟、可移动以及方便简洁的特点,已成为家庭厨房的必备品。
电磁炉一般都会在与锅具接触的位置设置一个感温组件,对锅具底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以防止电磁炉出现安全隐患。
然而,现有的用于安装感温组件的固定架裸露在面板的部分较大,导致面板和其上锅具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影响了锅具的受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烹煮灶具,用以解决用于安装感温组件的固定架裸露在面板的部分较大,影响了锅具的受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烹煮灶具,包括:上盖,具有测温孔、且具有第一侧以及第二侧;基壳,设置于所述上盖的第二侧、且与所述基壳合围成一容置空间;机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机架包括第一环壁,所述第一环壁内嵌于所述测温孔;测温组件,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一环壁的内侧向外穿出于所述测温孔、且用于测量所述上盖上的物品的温度。
通过上述方案,在上盖的测温孔和测温组件之间设置第一环壁,能够避免上盖和测温组件之间的摩擦,并通过将第一环壁的一端侧壁设置在测温孔和测温组件之间,使得机架裸露在外的部分仅为机架的侧壁即第一环壁,相比于原来的设计,减小了机架裸露在外的部分,以使得上盖和锅具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增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壁呈低于所述上盖的第一侧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环壁的一侧低于上盖的第一侧,以便在上盖的第一侧形成凹陷。以便于将第一环壁隐藏。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壁与所述上盖的第一侧之间的距离在4mm-6mm。
通过上述方案,该距离范围内,既能很好地将第一环壁隐藏,也能够起到保护测温组件的作用,以避免过多的测温组件从第一环壁露出,较符合工程设计。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壁的壁厚在1mm-2mm。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环壁通过压弯成型,压弯工艺的工程厚度为大于mm,以保证第一环壁的强度。而为了减小测温孔的直径,第一环壁的壁厚应尽量小。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架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环壁呈弯折设置的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的一侧用于抵接于所述上盖的第二侧,且所述连接凸台的另一侧用于限制所述测温组件的一端。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将连接凸台抵接在上盖的第二侧,以便确定机架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使得第一环壁穿设于测温孔的长度可控;连接凸台的另一侧用于限制所述测温组件的一端,以便使得测温组件穿出测温孔的长度可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凸台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上盖与所述机架。
通过上述方案,在连接凸台设置凹槽,并将密封件设置在凹槽和上盖之间,以实现机架与上盖之间的密封。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架还包括相对于所述连接凸台呈弯折设置的第二环壁;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环壁。
通过上述方案,机架的一端通过连接凸台被上盖的第二侧限制,机架的另一端被容置空间内的安装部限制,如此,能够确定机架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内的载座,所述载座和所述测温组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提供将所述测温组件保持穿出于所述机架的弹性复位力。
通过上述方案,载座用于放置第一弹性件,而第一弹性件能够实现测温组件保持穿出于机架的弹性复位力。即在锅具放置在上盖上时,测温组件与锅具接触并下移,使得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在锅具离开上盖时,测温组件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穿出于上盖。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壳具有第二出水口,机架具有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第一环壁之间限定出第一导流通道;所述载座与所述机架之间限定出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以及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
通过上述方案,
液体通过机架与测温组件之间的第一导流通道流入机架内,并从机架的第一出水口流出。通过相互套设的机架与测温组件来限定出第一导流通道,在实现对液体进行导流作用的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导流架,能够简化导流结构,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另外,第一导流通道是通过第一环壁与测温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第二导流通道是通过第二环壁与载座之间的间隙形成的,故第一导流通道以及第二导流通道内的液体都是顺着机架的内壁流动,如此,液体的流动具有连续性。另外,流经第一导流通道的液体经第二导流通道引导,从第一出水口流出,以便形成完整的导流通道。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外侧围设有集液壳体、且所述集液壳体朝向所述机架延伸,所述第一出水口的投影位于所述集液壳体内。
从第一出水口出来的水经第二出水口流出基壳,如此以将机架和测温组件之间的水导出。第一出水口的投影位于集液壳体内,使得从机架内被导出的水能够全部进入集液壳体,并经被集液壳体圈设的第二出水口导出基壳。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壳设有防倒流件,所述防倒流件包括支撑凸起以及盖体,所述支撑凸起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内侧、且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延伸并穿出于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支撑凸起、且盖设于所述第二出水口。
通过上述方案,在将烹煮灶具倒置时,第二进水口处的液体进入盖体,并在盖体上汇聚,避免了液体进入机架内。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煮灶具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机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载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感温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11、第一环壁;12、连接凸台;121、密封件;13、第二环壁;15、旋入槽;
2、测温组件;21、测温壳体;22、测温体;
3、载座;31、支撑平台;311、旋入块;312、卡接凸起;313、导流槽;32、第一安装凸起;33、第二安装凸起;
4、第一弹性件;
5、导线;
6、上盖;
7、基壳;71、第二出水口;72、集液壳体;73、支撑凸起;74、盖体;75、支撑架;
8、加热件;
9、第二弹性件。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煮灶具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一种烹煮灶具,该烹煮灶具可以为电磁炉,也可以为电压力锅或电饭锅等厨房用户,本实施例中,具体以烹煮灶具为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烹煮灶具可以包括上盖6以及基壳7,上盖6盖设于基壳7、且与基壳7合围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有加热件8和控制器,加热件8和控制器电性相连,控制器根据用户的操作对加热件8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加热件8例如可以为线圈盘,也可以为电热丝、电热盘或电热膜等电加热器件。上盖6例如可以为电磁炉的面板,也可以为电饭锅或电压力锅等的盖体。
其中,烹煮灶具启动运行时,加热件8和控制器上的元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基壳7内的温度升高,若基壳7内的热量没有及时向外散发出去,这样基壳7内的高温环境对加热件8和控制器上的元器件的运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加热件8和控制器上的元器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为此,基壳7内还设有风机,且为了将基壳7外的空气吸入基壳7内,以及将基壳7内热空气向基壳7外排出。
另外,烹煮灶具能够对置于上盖6上的锅具进行加热,而为了对锅具底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以防止烹煮灶具出现安全隐患,上盖6可设置有感温装置。
图2为图1的部分示意图,如图2所示,感温装置包括机架1、测温组件2、载座3以及第一弹性件4。机架1包括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测温组件2穿设于机架1的第一端,至少部分载座3位于机架1的第二端的内部。第一弹性件4位于测温组件2和载座3之间,并且第一弹性件4能够提供将测温壳体21保持穿出于机架1的弹性复位力。
其中,感温装置的机架1穿设于容置空间,且至少部分测温组件2穿出于上盖6。在测量置于上盖6上的锅具的温度时,锅具的底面与测温壳体21接触,测温壳体21下降,压缩第一弹性件4以使得测温壳体21的端面与上盖6齐平,使得置于上盖6上的锅具的底部平整,利于测温体22测温,使得测量数据准确。
下面从上到下来描述测温组件2的结构,以及测温组件2与上盖6、加热件8之间的装配。
首先,如图2所示,上盖6具有测温孔、且具有第一侧以及第二侧。测温组件2被配置成从上盖6的第二侧穿设于测温孔。机架1套设在测温组件2的外侧,机架1可包括第一环壁11,第一环壁11被配置成位于测温孔和测温组件2之间。
也就是说,设置在测温孔和测温组件2之间的第一环壁11,不仅能够避免保护测温组件2,还能够使得机架1裸露在外的部分仅为机架1的侧壁即第一环壁11,减小了机架1裸露在外的部分,以使得上盖6和锅具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增大。
可选地,机架1还包括相对于第一环壁11呈弯折设置的连接凸台12。连接凸台12的一侧用于抵接于上盖6的第二侧。且连接凸台12的另一侧用于限制测温组件2的一端。也就是说,通过将连接凸台12抵接在上盖6的第二侧,以便确定机架1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使得第一环壁11穿设于测温孔的长度可控;连接凸台12的另一侧用于限制测温组件2的一端,以便使得测温组件2穿出测温孔的长度可控。
另外,连接凸台12可具有凹槽,凹槽和上盖6的第二侧之间设有密封件121,以实现机架1与上盖6之间的密封。密封件121包括但不限于密封圈。
可选地,第一环壁11的一侧可被配置成低于上盖6的第一侧。以便在上盖6的第一侧形成凹陷。可选地,第一环壁11与上盖6的第一侧之间的距离在4mm-6mm。可选地,第一环壁11的壁厚在1mm-2mm。
可选地,机架1还包括相对于连接凸台12呈弯折设置的第二环壁13;容置空间内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支撑第二环壁13。机架1可穿设于加热件8,线圈8相当于安装部,以用于支撑第二环壁13。
也就是说,机架1的一端通过连接凸台12被上盖6的第二侧限制,机架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环壁13被容置空间内的安装部限制,如此,能够确定机架1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
其中,加热件8可具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可设有用于支撑第二环壁13的支撑板。也就是说,第二环壁13在机架1的轴线方向被支撑板限制,第二环壁13在机架1的径向被安装孔限制,如此,能够实现第二环壁13的定位和安装。
可选地,测温组件2可包括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穿设于第一环壁11,第二端用于抵接于连接凸台12背离上盖6的一侧。也就是说,当锅具未置于测温组件2上时,测温组件2在第一弹性件4的作用下,测温组件2的第一端穿出第一环壁11,但是测温组件2的第二端与支撑凸台的内侧抵接,如此能够限制测温组件2穿出机架1的长度。
继续如图2所示,机架1的第一端套设于测温组件2的外侧,机架1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出水口。机架1和测温组件2之间限定出第一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与第一出水口连通,以便于液体的经第一导流通道流入机架1内,并从机架1的第一出水口流出。也就是说,通过相互套设的机架1与测温壳体21来限定出第一导流通道,不仅实现对液体进行导流作用,还能够简化导流结构,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至少部分测温组件2和机架1的内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以形成第一导流通道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温组件2的直径可等于机架1的开孔直径(测温组件2穿设机架1处的机架1的开孔直径)。至少部分测温组件2可滑设于机架1的内壁,以便提高测温组件2升降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测温组件2的外壁可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可具有朝向外筒的开口,第一凹槽和机架1之间可形成第一导流通道;或者机架1的内壁可设置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可具有朝向测温之间的开口,第二凹槽和测温组件2之间可形成第一导流通道;或者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也可同时存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或者错位设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温组件2的直径可小于机架1的开孔直径,测温组件2和机架1之间形成环槽,该环槽可形成第一导流通道。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部分测温组件2的直径可等于机架1的开孔直径,一部分测温组件2的直径可小于机架1的开孔直径。
可选地,测温组件2包括测温壳体21以及测温体22,测温体22内嵌于测温壳体21内。也就是说,测温壳体21包裹于测温体22,以避免测温壳体21与液体或杂质接触,起保护测温体22的作用。其中,测温壳体21可选用如金属等耐高温且导热的材料。测温体22即为温度传感器,其可选用NTC热敏电阻器或其它。
其中,测温体22与控制器通过导线5连接,控制器可用于接收测温体22所测得的温度信号,并对该温度信号进行处理而得到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供电模块的启闭、温控模块的调节、报警模块的启闭、显示模块的显示或者其它。
继续如图2所示,第一环壁11和第二环壁13分列于连接凸台12的两侧。第二环壁13设有内、外两个,两个第二环壁13呈同心设置。即两个第二环壁13分别连接于连接凸台12的不同径向位置。位于相对较外侧的第二环壁13离机架1的轴线的距离,大于,位于相对较内侧的第二环壁13离机架1的轴线的距离。
另外,位于相对较外侧的第二环壁13被上文提到的加热件8支撑和限位。位于相对较内侧的第二环壁13具有第一出水口。载座3设于位于相对较内侧的第二环壁13内,且载座3与该第二环壁13的内壁限定出第二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分别与第一导流通道以及第一出水口连通。
也就是说,第一导流通道是通过机架1与测温壳体21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第二导流通道是通过机架1与载座3之间的间隙形成的,故第一导流通道以及第二导流通道内的液体都是顺着机架1的内壁流动,如此,液体的流动具有连续性。另外,流经第一导流通道的液体经第二导流通道引导,从第一出水口流出,以便形成完整的导流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载座3和机架1之间形成第二导流通道的方式,可参考测温组件2和机架1之间形成第一导流通道的方式。
下面来描述载座3的结构。
如图2所示,载座3包括支撑平台31,支撑平台31用于抵接于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测温组件2通过导线5与控制器连接,支撑平台31用于供导线5穿过。也就是说,从测温组件2穿出的导线5,经过支撑平台31后,从机架1穿出。支撑平台31可对导线5起限位作用,使得机架1的内部空间保持整洁。
可选地,图3为图1的机架1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的载座3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的感温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图5所示,可选地,支撑平台31均布设有多个旋入块311,机架1具有旋入槽15,旋入块311旋入于旋入槽15。也就是说,设置旋入块311和旋入槽15,可以实现机架1与载座3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装置的装配,进一步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其中,旋入槽15可包括沿机架1的轴向设置的轴向段、沿机架1的周向设置的周向段,周向段相对于轴向段呈弯折设置,轴向段远离周向段的一端呈开口设置。安装时,旋入块311可从轴向段的开口处,沿机架1的轴线方向进入轴向段内。当旋入块311移动到轴向段与周向段交界处,转动支撑平台31,使得旋入块311进入周向段内,直至旋入块311的一侧与周向段的槽壁抵接。
另外,机架1还具有卡槽,卡槽连通于旋入槽15,旋入块311设有卡接凸起312,卡接凸起312耦合于卡槽。也就是说,设置卡接凸起312和卡槽,可以实现旋入块311的快速定位和安装,便于装置的装配。
此外,支撑平台31可抵接于位于较内侧的第二环壁13的内壁,并且支撑平台31可具有至少一个导流槽313,导流槽313与该第二环壁13限定出至少部分第二导流通道。以便能够实现液体在载座3和机架1之间流动。
其次,支撑平台31的背离第一环壁11的一端可设有第二弹性件9,第二弹性件9可用于提供将支撑平台31保持抵紧于位于较内侧的第二环壁13的弹性支撑力。也就是说,第二弹性件9能够支撑支撑平台31,使得支撑平台31朝向上盖6的一侧与机架1的旋入槽15抵紧,进而避免从上盖6上积聚的液体,在进入机架1后从机架1和支撑平台31之间的装配间隙流出而进入烹煮灶具内,利于避免烹煮灶具内的电器件的受潮以及短路,利于提高烹煮灶具的使用寿命。
另外,支撑平台31能够对位于较内侧的第二环壁13起支撑作用,而连接凸台12与上盖6的第二侧接触,故第二弹性件9能够使得连接凸台12抵紧于上盖6的第二侧,以便实现连接凸台12与上盖6之间的密封。
继续如图2所示,支撑平台31的两侧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凸起32和第二安装凸起33;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可套设于第一安装凸起32的外侧,第二弹性件9的一端可套设于第二安装凸起33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9)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安装凸起32(第二安装凸起33)的外侧,以便第一安装凸起32(第二安装凸起33)的侧壁能够限制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9)的两侧的位移;支撑平台31和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9)抵接,以便支撑平台31限制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9)的轴向的位移。
其中,第一安装凸起32和第二安装凸起33可用于供导线5穿过,且第一安装凸起32与位于较内侧的第二环壁13的内壁之间可具有预设间隙,第二安装凸起33与该第二环壁13的内壁之间可具有预设间隙。也就是说,第一安装凸起32与机架1的内壁限定出第二导流通道的第一段,导流槽313限定出第二导流通道的第二段,第二安装凸起33与机架1的内壁限定出第二导流通道的第三段,如此实现液体在载座3和位于较内侧的第二环壁13之间流动。
继续如图2所示,机架1具有第一出水口,基壳7具有第二出水口71,第一出水口连通于第二出水口71。也就是说,从第一出水口出来的水经第二出水口71流出基壳7,如此以将机架1和测温壳体21之间的水导出。
可选地,第二出水口71的外侧围设有集液壳体72、且集液壳体72朝向机架1延伸,第一出水口的投影位于集液壳体72内。也就是说,第一出水口的投影位于集液壳体72内,使得从机架1内被导出的水能够全部进入集液壳体72,并经被集液壳体72圈设的第二出水口71导出基壳7。
可选地,集液壳体72用于支撑第二弹性件9、且用于限制第二弹性件9沿机架1的径向的位移。也就是说,集液壳体72对第二弹性件9的外周进行限制,便于第二弹性件9的定位和安装;集液壳体72对第二弹性件9进行支撑,以便实现对支撑平台31或者机架1的支撑。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集液壳体72的内壁设有支撑架75,支撑架75具有凹槽,第二弹性件9背离支撑平台31的一端内嵌于该凹槽内。
可选地,集液壳体72具有用于供导线5穿过的过孔。
继续如图2所示,基壳7设有防倒流件,防倒流件包括支撑凸起73以及盖体74,支撑凸起73连接于第二出水口71的内侧、且朝向容置空间内延伸并穿出于第二出水口71,盖体74连接于支撑凸起73、且盖设于第二出水口71。也就是说,在将烹煮灶具倒置时,第二进水口处的液体进入盖体74,并在盖体74上汇聚,避免了液体进入机架1内。
可选地,盖体74的截面直径从上盖6到基壳7方向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在将烹煮灶具倒置时,盖体74呈碗状,以便能够承载更多的液体。
Claims (11)
1.一种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6),具有测温孔、且具有第一侧以及第二侧;
基壳(7),设置于所述上盖(6)的第二侧、且与所述基壳(7)合围成一容置空间;
机架(1),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机架(1)包括第一环壁(11),所述第一环壁(11)内嵌于所述测温孔;
测温组件(2),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一环壁(11)的内侧向外穿出于所述测温孔、且用于测量所述上盖(6)上的物品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壁(11)呈低于所述上盖(6)的第一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壁(11)与所述上盖(6)的第一侧之间的距离在4mm-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壁(11)的壁厚在1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环壁(11)呈弯折设置的连接凸台(12),所述连接凸台(12)的一侧用于抵接于所述上盖(6)的第二侧,且所述连接凸台(12)的另一侧用于限制所述测温组件(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台(12)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件(121),所述密封件(121)用于密封所述上盖(6)与所述机架(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还包括相对于所述连接凸台(12)呈弯折设置的第二环壁(13);
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环壁(13)。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内的载座(3),所述载座(3)和所述测温组件(2)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4),所述第一弹性件(4)用于提供将所述测温组件(2)保持穿出于所述机架(1)的弹性复位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7)具有第二出水口(71),机架(1)具有与所述第二出水口(71)连通的第一出水口;
所述测温组件(2)与所述第一环壁(11)之间限定出第一导流通道;
所述载座(3)与所述机架(1)之间限定出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以及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71)的外侧围设有集液壳体(72)、且所述集液壳体(72)朝向所述机架(1)延伸,所述第一出水口的投影位于所述集液壳体(72)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煮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7)设有防倒流件,所述防倒流件包括支撑凸起(73)以及盖体(74),所述支撑凸起(73)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水口(71)的内侧、且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延伸并穿出于所述第二出水口(71),所述盖体(74)连接于所述支撑凸起(73)、且盖设于所述第二出水口(7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20871.8U CN213395467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烹煮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20871.8U CN213395467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烹煮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95467U true CN213395467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18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20871.8U Active CN213395467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烹煮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95467U (zh)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22220871.8U patent/CN2133954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408262B1 (en)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 and kitchen apparatus | |
CA2681846C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a cooking vessel on an induction cooking hob and hob using such method | |
CN213395467U (zh) | 烹煮灶具 | |
CN213395463U (zh) | 采温装置以及烹饪厨具 | |
CN216797355U (zh) | 检测装置、锅具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0069952U (zh) | 一种电磁炉的伸缩式探温结构 | |
CN211345426U (zh) | 电磁炉 | |
CN209595548U (zh) |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0986328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128190U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769610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39546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464549U (zh) |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 |
CN216565646U (zh) |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 |
CN220494804U (zh) |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 |
CN221858636U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
CN216754244U (zh) |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6437525U (zh) | 线圈盘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03132732U (zh) | 电热电器及其热敏电阻组件 | |
CN220494835U (zh) | 一种耐高温的电热锅底座 | |
CN209899156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4745950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7464555U (zh) |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 |
CN218009296U (zh) | 分体式烹饪器具及其烹饪装置 | |
CN211476022U (zh) | 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